建筑业发展与绿色建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业发展与绿色建筑
1.1 我国建筑业的现状与发展
1.1.1 建筑业当前的发展状况
1.1.1.1 我国建筑业发展成就
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1)工程建设成就辉煌
建筑业完成了一系列设计理念超前、结构造型复杂、科技含量高、使用要求高、施工难度大、令世界瞩目的重大工程;完成了上百亿平方米的住宅建筑,为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做出了突出贡献。

(2)产业规模创历史新高
2010年,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5206亿元,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6451亿元;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9547亿元;全国工程监理企业营业收入1196亿元。

“十一五”期间,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6%,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6.5%,全国工程监理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33.7%,均超过“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目标。

(3)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加强
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6%左右,2010年达到6.6%。

建筑业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4000万人以上,成为大量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加强。

(4)集体、民营建筑经济的崛起
集体建筑经济,包括通过产权制度改革而形成的集体经济,也包括混合所有制中由公有控肌的股份制经济和广大职工投资人股的股份合作经济。

它是劳动者筹资金、自愿结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一种民有民营经济。

它已不同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集本经济,而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公有制实现形成。

建筑业的集体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无论在容纳劳动就业、在完成建筑总产值,还是在创造经济效益方面,均在行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发挥了巨大的作
用。

(5)国际市场开拓取得新进展
建筑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年均增长30%以上;2010年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922亿美元,新签合同额1344亿美元。

(6)技术进步和创新成效明显
多大型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和管理体系,重视工程技术标准规范的研究,突出核心技术攻关,设计、建造能力显著提高。

超高层大跨度房屋建筑、大型工业设施设计建造与安装、大跨径长距离桥梁建造、高速铁路、大体积混凝土筑坝、钢结构施工、特高压输电等领域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

(7)监管机制逐步健全
政府部门出台了建筑市场监管、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定额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政策文件,监管机制逐步健全,监管力度逐步加大,工程质量安全形势持续好转。

1.1.1.2当前建筑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建筑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高速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发展模式粗放,工业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偏低,管理手段落后;建造资源耗费量大,碳排放量突出;多数企业科技研发投入较低,专利和专有技术拥有数量少;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缺乏,一线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

建设单位违反法定建设程序、规避招标、虚假招标、任意压缩工期、恶意压价、不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范等情况较为普遍;建筑企业出卖、出借资质,围标、串标、转包、违法分包情况依然突出;建设工程各方主体责任不落实,有些施工企业质量安全生产投入不足,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有些监理企业不认真履行法定职责,部分注册人员执业责任落实不到位,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建筑业人才匾乏。

目前,在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口3400多万中有2300多万是农民工,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3%。

加之,近年来企业效益大多不理想,人才外流严重,庸才增多。

技术开发资金投人少。

我国企业用于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投资仅占销售额的0.3~0.5%,而发达国家一般占5~9%左右,有的超过10%,一般企业也达3%。

制度上尚未形成良性创新机制。

以技术
创新为例,我国建筑业的技术贡献率仅为25~35%,而发达国家为70~80%;国家每年专利受权6万余件,但形成生产能力的仅1万多件,大约有80%的专利技术被闲置。

这主要由于目前技术创新人才主要集中在大学和政府机构里,企业虽说是创新主体,但却缺乏一流技术创新人才。

长期以来,没有有效机制解决科研和生产两层皮的问题,导致社会智力、物力等资源的大量浪费。

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

无论是总体还是个体,无论在技术、管理,还是在资产规模上,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竞争力都很弱,这与建筑市场国际化趋势很不适应。

我国建筑企业尚未形成规模经济,走出低利润率的境况。

故与国外建筑企业相比,我国公司无论在资产规模、营业收人、劳动生产率,还有是获利能力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

政府监管有待加强。

建筑市场、质量安全、标准规范和工程造价等法规制度还不完善,建筑业发展相关政策不配套;监管手段有待改进,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诚实守信的行业自律机制尚未形成。

1.1.1.3建筑业面临的挑战
建筑业也面临高、大、难、新工程增加,各类业主对设计、建造水平和服务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外部约束加大,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不足,技术工人短缺,国内外建筑市场竞争加剧等严峻挑战。

(1)中国建筑企业将面临着与更多承包商在平等条件下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的局面已持续多年,包括像中建总公司这样的大型建筑企业都存在着不同程序的工程任务不足的窘境。

其原因同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内建筑业无序状态有密切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外企业的竞争压力在目前的国内市场并不强烈,因为我们建筑业在对外开放上是比较谨慎的。

加人世贸组织后,数以千计国际大承包商将涌人国内,国内建筑企业的竞争压力会进一步增大。

(2)中国建筑企业将面临着自身国际竞争实力强的挑战
缺乏名牌企业是我国建筑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缺乏竞争力的一具原因,在资金实力上,国外一些大建筑企业不光自身有较强的资金实力,而且有着成熟的融资经验和较宽的融资渠道。

由于国外建筑企业的竞争力还表现在技术开发能力和
管理水平上,而且中国多是依靠劳务分得市场竞争,既使撇开其他方面不说,单就技术竞争而言,我国建筑业已明显处于劣势。

目前我国的一些国际资金贷款项目及一些大型的总承包项目许多被外企抢走,就是竞争力不强的表现。

(3)中国建筑企业面临国际惯例的挑战
近来年,全球业主对建筑业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希望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使得建筑产品和生产过程的确定性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业主希望简化产品购买的组织,而又不损害其利益,由此产生了许多创新的项目建设模式。

而多年以来中国建筑业在对外开放上一直采取谨慎态度,不熟悉国际承包市场的经营方式和国际惯例。

人后世,就会留下许多空白,导致自我保护能力很弱,如合同双方权利义务失衡,合同执行过程不会利用国际惯例和合同赋予的正索赔权利保护自己,在非已责任造成的情况下,不能据理力争等。

这些必然影响中国建筑企业的竞争能力。

1.1.2 建筑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日益完善,这与建筑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通过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活动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劳动的就业状况。

可以说,建筑业的兴衰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建筑业产值比重提升空间有限,劳动生产率处于较低水平,地区间建筑业发展不均衡,因此,研究建筑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1.1.
2.1 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主导产业,顾名思义,就是在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

支柱产业同主导产业一样,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只是主导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对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

而支柱产业具有较强的连锁效应,能够诱导新产业的崛起并对整个经济产生引导、推动作用。

分析建筑业是否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主要从建筑业总产值与就业吸纳、发展规模与企业经济效益状况、影响力系数、以及投入与产出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从建筑业总产值和就业吸纳进行分析
一方面,我国的建筑市场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

多年来建筑业总产值在国民经济物质生产部门中占据第三位,仅次于农业、工业。

另一方面,我国建筑业目前仍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员。

(2)从发展规模与企业经济效益状况进行分析
随着建筑企业越来越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为增加国家财税收入做出了突出贡献。

但建筑业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收慢,因此也给企业经营增大了风险。

(3)从影响力系数进行分析
影响力系数即一个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程度。

影响力系数大于1。

说明该部门生产对其他部门的影响程度超过社会平均影响水平。

建筑业的影响力系数达到了122,对其他部门的影响力极大。

建筑业的发展能够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而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

(4)从投入、产出进行分析
完全消耗系数是指某一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需要直接和间接消耗(即完全消耗)各部门的产品或服务数量。

这个系数揭示了各个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

每100元的建筑业产出中,原材料生产类的制造业投入占比均超过20%,可见建筑业对基础制造业的拉动作用。

综上所述,建筑业毫无疑问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而且可以调节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1.1.
2.2建筑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
(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建筑业总产值的增加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更体现在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主要物质生产部门,为其他各个部门、行业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与技术保障。

如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各物质生产部门提供了厂房、仓库,为各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并且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短期和长期效益。

不断提升建筑产业的技术含量,提生产业竞争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建筑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

(2)对就业的影响
建筑行业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更为农民工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为缓解就业压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建筑经济的发展,建筑从业人数越来越多,
建筑业从业人数在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镇人口越来越多,对就业岗位的需求就越来越大。

建筑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吸纳就业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仅如此,与建筑业相关的一系列相关服务业,也同样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吸纳了大量城镇人口就业。

(3)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影响
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对建筑业的依赖性较高,相应地,建筑业对这些部门的影响程度也比较深。

首先,国民经济各物质生产部门所需要的厂房、仓库等建筑物都是建筑业的产品。

其次,建筑业的发展能够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建筑业带动最明显的行业就是金属产品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物质制品业。

最后由前面建筑业支柱地位分析中影响力系数的分析也说明了建筑业影响力系数比较高,对其他产业发展的影响度比较大,最能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1.1.
2.3我国建筑业发展制约因素
(1)建筑业产值比重提升空间有限
建筑业的发展与城市发展的阶段有关。

在城市发展的早期,建筑业迅速发展。

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由于城市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保持稳定甚至减少,建筑业发展速度自然就会慢下来。

相应的,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会下降。

按照这个理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建筑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暂时还比较稳定。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未来建筑业产值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会出现下降的趋势,建筑业产值比重提升的空间会越来越小。

(2)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
由于我国大量农民工从事建筑行业,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建筑行业技术人员比例低,加上研发投入少,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我国目前的建筑产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较低,这将不利于我国推进建筑工业化和参与国际建筑业市场竞争。

(3)地区间建筑业发展不均衡
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基础、政府政策的差异,建筑业的发展在地区间差异很大。

西北偏远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建筑业发展相应缓慢,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国建筑业
总增加值的比重就比较低。

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实力雄厚,经济发展较快,相应地,建筑业发展规模大,发展速度快,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国建筑业总增加值的比重就非常高。

建筑业在地区间的发展不均衡,不仅不利于整个建筑业的统一发展,更不利于地区间经济的协调发展。

1.1.
2.4推进我国建筑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1)深化建筑企业改革
建筑企业的改革可从重组资产及调整结构两方面进行。

一方面重组资产方面,建筑企业的产权改造可选用多种财产组织形式,如兼并、承包、出售等。

另一方面,调整结构方面,政府应大力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鼓励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参与到建筑企业发展经营中,增强企业活力,为建筑业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提升企业竞争力
提升企业竞争力,可从以下两点出发。

一方面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仅是培训农民工,提高劳动者技能。

更重要的是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构建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型,选取合理的量化指标,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匹配。

另一方面选用科学有效的管理理念与方式。

建筑业生产活动不同于其他产业生产活动,不仅生产过程复杂,作业条件恶劣,而且劳动强度大。

科学有效的管理理念与方式就显得尤其重要,既要高效完工,又要做到安全管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

选用科学有效的管理理念与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管理成本,并能及时发现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3)推进建筑工业化
推进建筑工业化,从以下两点出发。

一方面,增大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施工模式相比,不仅极大减少了施工人员,并且通过现场吊装的方式提升了建筑质量。

另一方面,培育产业基地,整合建筑业整个产业链。

推进建筑工业化,能够有效改善作业环境,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1.1.3 建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1.3.1 全球化和地域化
建筑,是人类把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结合起来,经过建造活动,而创造的具有艺术成分的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

即建筑既包括人的建造活动,又包括建造活动的成果——建筑物和构筑物。

建筑是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必须进行的物质生产和艺术创作活动。

由于全球信息网的建立和使用,由于世界交通的高速与便捷,由于世界经济科技的一体化,往日庞大的地球变成今日的“地球村”,各国的建筑文化、科技、艺术的交流、合作、渗透、融合、影响、趋同,从而出现全球化的趋势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这种全球化趋势一方面使我们了解和学到发达国家先进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从而提高我们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对我们民族传统文化和本土建筑有极大冲击,使一些地方的建筑失掉民族和地域特色。

但由于建筑具有历史性、连续性、民族性、地域性特征,全球化的浪潮是不可能使它们完全消失的。

特别是中国本土建筑有许多具有很高科技和艺术价值的东西,既不可能被全球化浪潮淹没,我们自己也不能随便抛弃。

建筑既有全球化趋势,又有地域化或本土化趋势,二者同时存在。

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两种发展趋势,我们就容易迷失方向。

无论传统的建筑,还是外国的建筑,都不能毫无选择的加以套用。

主张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在分析、选择、吸收、消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出既有民族形式、地方特色,又有世界先进水平、时代特征的新建筑来。

1.1.3.2大型化和多元化
随着人地矛盾加剧、土地资源稀缺,社会生产、生活对大型建筑的需求,加之建筑科技的进步,人们建造出一幢幢体量巨大、结构复杂、功能多样、设备齐全的建筑来。

这些建筑往往能容纳几万到十几万人在其中生活、工作、娱乐。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建筑就是一个小城市,而城市则是一个大建筑。

这是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在建筑体量大型化趋势的同时,建筑形式、风格、艺术倾向也日益多元化。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建筑文化上的反映;也是国外建筑理论、风格、流派在中国广泛传播的表现;同时也是建筑
师们解放思想、百花齐放、勇于创新的结果。

现在我国大中城市出现了不少建筑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艺术倾向不同的公共建筑,这对改变我国城市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的不良形象有重大作用。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建筑艺术风格多元化趋势必然会更加明显强劲。

在建筑设计领域,建筑家们努力从生物形体中寻找原型和灵感,从而创造出许多优秀的建筑结构形式来,如薄壳结构,就是对动物壳体的研究与模仿。

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的千姿百态的生物,是建筑师创作的一个重要源泉。

这种“仿生建筑”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1.1.3.3工业化和自动化
我国当前建筑业的总的技术状况,是处在工业化过程中。

与此同时,前工业社会的手工作业、粗放经营与信息社会的少数高新技术应用同时并存。

根据我国建筑业的现状,它的发展将需要先后完成以下几个任务。

(1)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作业,逐步提高机械化水平。

(2)继续完成建筑(重点是居住建筑)的工业化任务(即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生产),这就要完成建筑技术体系和建筑部品体系的集成;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制订标准化、模数化的规范。

建筑工业化生产,可以大大提高施工速度,缩短工期;减少现场施工作业;提高现场文明施工程度,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3)把信息技术引入施工过程,实现施工组织信息化,工作流程科学化,技术管理规范化。

(4)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加快建筑机器人研究使用步伐,让机器人去完成施工中的脏活、重活、危险活。

1.1.3.4高强化和优质化
材料是建设的基础。

新材料的品种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

20世纪末我国建材发展很快,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很落后。

不少地方还在使用实心黏土砖,这不仅破坏农田、影响生态环境,而且也增加建筑自重。

由于实现下一步战略目标的需要,我国建设仍将大规模地进行,建筑材料也将会因此继续得到发展。

发展的趋势将是结构材料高强化,功能材料优质化,新材料的广泛使用。

1.1.3.5生态化和节能化
随着传统工农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资源的消耗,城市的扩展,人类赖以
生存的环境恶化、生态失衡。

此外,城市污水、垃圾、噪声污染也很严重。

由于乡镇企业布局分散、技术落后、量大面广更使我国污染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城乡同时受到污染。

于是“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生态建筑”或“绿色建筑”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这就是生态化趋势出现的大背景。

它们也是中国建筑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绿色化的要求越来越明确、越来越严格。

中央提出建设节能省地型建筑,原来是节能省地型住宅,节能省地型公共建筑,现在统称为节能省地型建筑。

这关系到建筑业转变增长方式、转变发展模式,涉及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由建筑业来影响到整个国家,就是说绿色建筑甚至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全局性的问题,是每一个企业、行业不可回避的大问题。

是工作的重点。

公认的绿色建筑的基本含义有三个组成部分,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整个建筑的活动,乃至建筑物存在的整个周期都要尽量好的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果,资源包括能源。

最好的提高资源利用率。

第二个重要概念就是整个建筑活动,以及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内尽量减少环境的负担,尽量少的污染环境,保持环境,这是第二个组成部分。

第三个组成部分,建筑物不是回到草房子的时代,草房子是绿色的,它也不污染,而我们要的建筑物是要人性化的,能够为人提供更好地生存、生活空间的这么一个建筑物,最后要实现建筑与大自然的共融。

我国资源的利用效率、能源的利用效率是很低的,和国际上发达国家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要不改变增长方式是走不通的。

所以,推进绿色建筑是中国必须要做的。

1.1.3.6智能化
由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交互式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向建筑领域迅速渗透和扩散。

早在1984年美国康乃狄格州就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办公大楼,随后,美国、日本、欧洲等国相继掀起了建造智能化建筑的热潮。

同时,智能化大厦群、智能街区、智能化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也陆续出现。

我国的智能建筑的建设始于1990年,已建成的号称“智能建筑”的大厦不下数百座。

其中较成功的智能建筑是上海博物馆,不仅国内领先,而且达到国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