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SOP-08-WI-003 MSA作业办法

合集下载

MSA作业规范

MSA作业规范

MSA作业规范(WI-DXC-03)1.目的分析测量系统变差,使测量系统处于受控状态,以确保过程输出所测得的数据有效可靠。

2.范围2.1 公司列入管制计划的量测﹑检验及试验的仪器设备,皆应执行量测系统分析2.2 在不同的测量范围内测量,测量系统的准确度和/或精密度有可能不同时,要进行MSA。

2.3 经过重大维修对测量结果会产生影响的仪器。

2.4 一般情况下仪器每次年度校准后作一次MSA.3.定义3.1MSA(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测量系统分析:指量测仪器,被测物,量测操作员,标准及环境所组成的整体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它包括对测量工具/仪器、测量夹具、测量员、测量环境、测量时间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分析。

重复性:指用同一量具,同一位作业者,当多次测量相同零件的指定特性时所得的变异,用WI01表示再现性: 指不同作业者以相同量测,测量相同产品的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异,用AV表示稳定性: 测量系统的测量变异的统计学预测指数。

(在某个时间段内过程变差的差值)线性: 反映测量系统在不同刻度处的准确度和/或精密度的指数(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量具偏倚值间的差值)。

准确度: 测量平均值接近真实值的程度。

标准(真实)值:被测量参数的理论正确值。

偏差:测量平均值与真实值的差异。

精密度:重复测量的自然变化量,考察测量结果的分散程度。

4.职责4.1 品检部:负责对量测系统进行评估分析与改善计划的制定。

4.2 各部门:负责协助改善量测系统.5.2 作业说明5.2.1 量测系统分析时机5.2.1.1 接受新购量测设备及维修前后量测设备的比较。

5.2.1.2 对正常使用中量测设备进行监控性抽查。

5.2.1.3 当客户要求时。

5.2.2 量测﹑检验及试验设备评定方法的选定5.2.2.1 量测系统分析的量测设备须经校验合格﹐且在校验有效期限内。

5.2.2.2 计量型量具选用GR&R分析法,其%R&R值达到10%-30%时,可选择性接受.5.2.2.3 计数型量具采用稳定性,偏倚,线性.等分析法。

MSA作业指导书

MSA作业指导书

MSA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于管理体系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竞争力,许多企业开始引入管理体系标准,其中包括Mature Software Acquisition(MSA)作业指导书。

本文将详细介绍MSA作业指导书的相关要求和实施步骤。

二、MSA作业指导书概述MSA作业指导书是一种管理体系标准,旨在帮助企业建立和改进软件采购过程。

它基于成熟度模型,通过定义一系列的过程和要求,帮助企业规范软件采购流程,提高软件采购的效率和质量。

三、MSA作业指导书的要求1. 组织结构和职责- 确定软件采购的组织结构,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 设立软件采购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和指导软件采购工作。

2. 软件采购流程- 制定软件采购流程图,明确各个环节的具体步骤和相关人员。

- 确定软件需求分析、供应商选择、合同签订、软件验收等关键环节。

3. 供应商管理- 建立供应商评估和选择的标准和流程,确保选择到合适的供应商。

- 签订供应商合同,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 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确保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4. 质量控制- 确定软件采购的质量标准,制定相应的测试和验收流程。

- 对采购的软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其符合预期的要求。

- 建立软件质量问题的反馈和处理机制,及时解决质量问题。

5. 文档管理- 建立软件采购相关文档的管理制度,确保文档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对软件采购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文档进行归档和备份,方便日后查阅。

四、MSA作业指导书的实施步骤1. 确定实施计划- 成立实施小组,负责制定MSA作业指导书的实施计划。

- 确定实施的时间表和里程碑,明确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目标。

2. 了解现状- 对企业的软件采购流程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了解现有的问题和挑战。

- 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沟通,收集意见和建议,为制定改进方案提供参考。

3. 制定改进方案- 根据调研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明确改进的目标和措施。

MSA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

MSA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
可能需要准备对应于预期测量范围的低、中、高数值的三个样品,对每个样品单独测量并绘控制图。但一般只需做中间值一个就可以了。
5.4.2定期(天、周)测量基准样品3-5次,决定样本容量和频率时考虑的因素有:校准周期、使用频率、修理次数和使用环境等。
5.4.3将测量值描绘在X—R控制图上。
5.4.4计算控制界限,并对不稳定或失控做出判断。
B.由一位操作员(评价人)以常规的方式对每个样品测量10次,并计算10次的平均值,此值即为“观测平均值”。
C.计算偏倚=观察平均值-基准值
过程变差=6δ
偏倚
偏倚%= ×100%
过程变差
过程变差无法求得时,可用规格公差代替,这样“偏倚%”的计算公式中分母使用“规格公差”代替。
5.5.2偏倚接受准则:
A.对测量重要特性的系统偏倚%≤10%时接受。
贵州恒航华盛科技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HHHHS-10.4.1
测量系统分析规定
页次
第4页共4页
版次
A/0
B.对测量一般特性的系统偏倚%≤30%时接受。
C.偏倚%>30%时拒绝接受。
5.6线性分析
5.6.1选5个产品,它们的测量值应覆盖规格公差带。
5.6.2用全尺寸检验设备(精密量具)测量每个产品以确定它们各自的“基准值”并验证其尺寸检验设备(精密量具)测量每个产品以确定它们各自的“基准值”并验证其尺寸覆盖了公差带。
3.2计量室负责组织实施测量系统分析计划,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3.3技术质量部对检测能力不足的量具适用性重新进行评估,确定对策(包括对已检测的产品的处理意见)。
3.4各生产车间及相关部门配合测量系统分析工作。
4.定义
4.1量具

MSA作业指导书

MSA作业指导书

MSA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本文档旨在为MSA作业提供详细的指导,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MSA(测量系统分析)是一种用于评估和改进测量系统的方法。

它能够帮助我们确定测量系统的准确性、稳定性和重复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指导书将提供MSA作业的步骤和要求,以确保每个参与者都能按照标准格式完成任务。

二、任务背景我们的公司最近引入了新的测量系统,为了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需要进行MSA分析。

该分析将涉及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再现性和稳定性的评估。

通过这个分析,我们将能够确定测量系统的可靠性,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改进和优化测量过程。

三、任务目标本次MSA作业的目标是评估新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提供改进建议。

具体目标如下:1. 评估测量系统的重复性:通过测量一组已知尺寸的零件,计算重复性指标并分析结果。

2. 评估测量系统的再现性:通过不同的操作员测量同一组已知尺寸的零件,计算再现性指标并分析结果。

3. 评估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在一段时间内重复测量同一组已知尺寸的零件,计算稳定性指标并分析结果。

4. 提供改进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供改进测量系统的建议和措施,以提高测量准确性和稳定性。

四、任务步骤1. 准备工作在开始MSA作业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确定测量系统的测量范围和要求。

- 准备一组已知尺寸的零件,用于后续的测量。

- 确定测量系统的操作规程和要求。

- 确定测量系统的操作员,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2. 评估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在这一步骤中,我们将评估测量系统的重复性。

请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使用测量系统测量一组已知尺寸的零件,记录每个测量结果。

-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重复性指标,如R&R值。

- 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评估测量系统的重复性是否满足要求。

3. 评估测量系统的再现性在这一步骤中,我们将评估测量系统的再现性。

请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将同一组已知尺寸的零件交给不同的操作员进行测量,记录每个操作员的测量结果。

MSA作业指导书

MSA作业指导书

MSA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MSA(测量系统分析)是一种用于评估和改进测量系统准确性和稳定性的方法。

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包括制造业、医疗保健、汽车等。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MSA作业指导书,以帮助您进行MSA分析并优化测量系统的性能。

二、目标本次MSA作业的主要目标是评估测量系统的准确性、稳定性和重复性,并提供改进建议,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通过完成本次作业,您将能够全面了解测量系统的性能,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提高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三、作业步骤1. 确定测量系统在本次作业中,我们将使用XYZ公司的测量系统作为案例研究。

该测量系统用于测量产品尺寸,并且在生产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2. 收集数据为了评估测量系统的性能,我们需要收集足够的数据样本。

在本次作业中,我们将收集100个产品样本,并记录测量结果。

3. 评估测量系统的准确性通过与已知准确值进行比较,我们可以评估测量系统的准确性。

在本次作业中,我们将使用标准测量工具对样本进行测量,并与已知准确值进行比较。

4. 评估测量系统的稳定性测量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在重复测量相同样本时,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我们将使用重复测量方法来评估测量系统的稳定性。

5. 评估测量系统的重复性重复性是指在不同操作员、不同时间和不同测量设备下,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我们将通过多个操作员和多个测量设备来评估测量系统的重复性。

6. 分析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在完成数据收集和评估后,我们将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这些建议可能涉及调整测量设备、改进操作流程或提供员工培训等。

四、数据收集和分析在本次作业中,我们将收集100个产品样本的测量数据,并使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在可接受范围内,与已知准确值的差异不超过0.1毫米。

- 测量系统的稳定性良好,重复测量结果的差异不超过0.05毫米。

- 测量系统的重复性较差,不同操作员和不同测量设备下的测量结果差异较大。

MSA作业指导书

MSA作业指导书

MSA作业指导书1目的对测量系统变差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产品控制计划中所要求的和/或顾客要求的测量设备的测量系统分析。

3职责实验室负责测量系统分析,包括对再现性、重复性、稳定性、线性和偏倚的研究。

4工作程序4.1测量系统分析的时机4.1.1常规产品:每年年初制定《年度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实验室审核后并经副总经理批准后实行。

4.1.2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按APQP进程安排。

4.13顾客有要求时。

4.2测量分析的方法公司对测量设备进行测量分析的方法目前有6种(计量型:偏倚、重复性、再现性、稳定性、线性;计数:小样法)。

每次测量时可任选其中一种或几种。

4.3分析准备4.3.1样本:取已确定特性的10个样件,并编号;4.3.2操作人员:专业从事测量的人员2〜3名。

编号为A、B、C;4.3.3已校准合格的量具。

4.4数据收集4.4.1操作人员A随机顺序测量10个样件,由另一人将结果填写在“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中。

B、C如上测量和记录。

4.4.2重复2次以上操作,各自随机顺序测量10个样件一次,结果填写在表中相应空格。

4.4.3各测量者的测量数据避免给测量者得知,避免造成测量结果互相影响。

4.5数据计算结果分析:经过计算得出该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R&R,并按通用经验规则判定该测量系统是否可接受:a)当测量系统%R&R<10%时,表示测量系统可接受;b)当测量系统10%W%R&RW30%时,考虑到经济性,尚可使用;C)当测量系统%R&R230%时,表示该测量系统不符合要求,计量员应及时进行原因分析,并按《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提出纠正措施,限期整改、验证和重新进行分析,直至符合要求。

d)当测量系统分析结果趋近于允许接收上限时,实验室应及时将测量结果通知相关部门,采取预防措施。

4.6计数型量具4.6.1把各个零件与某些指定限值比较,如果满足限值则接受该零件,否则拒收;4.6.2选取10-20个零件进行,二位评价人以一种能防止评价人偏倚的方式两次测量所有零件,结果记录于计数型量具研究表格,符合规范限值的零件,记“0K”,不符合规范限值的零件,记“NG”。

MSA作业指导书

MSA作业指导书

MSA作业指导书标题:MSA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MSA(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微服务架构)是一种软件架构风格,其中软件系统被拆分为多个小型服务,每个服务运行在自己的进程中,并通过轻量级通信机制相互通信。

为了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践MSA,本文将提供一份MSA 作业指导书,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MSA的概念和实践方法。

一、MSA概念及优势1.1 MSA概念:MSA是一种将软件系统拆分为多个小型服务的架构风格,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部署和扩展。

1.2 优势:- 灵活性: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开发、部署和扩展,降低了系统耦合度。

- 可靠性:由于服务之间通过轻量级通信机制通信,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系统。

- 可维护性: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维护和更新,降低了维护成本。

二、MSA实践方法2.1 服务拆分:将系统拆分为多个小型服务,每个服务只关注自己的业务领域。

2.2 通信机制:使用轻量级通信机制如HTTP或消息队列进行服务之间的通信。

2.3 服务治理:使用服务注册与发现、负载均衡等机制来管理和监控服务。

三、MSA技术栈3.1 服务框架:常用的MSA服务框架包括Spring Cloud、Netflix OSS等。

3.2 通信机制:常用的通信机制包括RESTful API、消息队列等。

3.3 服务治理:常用的服务治理工具包括Eureka、Zuul等。

四、MSA的挑战及解决方案4.1 分布式事务:由于服务之间的通信是异步的,分布式事务可能会面临挑战。

4.2 服务发现:如何有效地管理和监控大量的微服务也是一个挑战。

4.3 故障处理:如何处理服务之间的故障和异常也是MSA面临的挑战。

五、MSA的未来发展5.1 自动化: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未来MSA将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

5.2 容器化:容器化技术如Docker、Kubernetes将进一步推动MSA的发展。

5.3 微服务生态:未来将会形成更加完善的微服务生态,更多的组件和工具将涌现。

MSA作业指导书

MSA作业指导书

MSA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对于MSA(测量系统分析)作业的详细指导,以确保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MSA是一种用于评估和改进测量系统的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本指导书将详细介绍MSA的目的、范围、方法和步骤,以及相应的数据分析和报告要求。

二、目的MSA的目的是评估测量系统的准确性、稳定性和重复性,以确定测量误差的来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通过进行MSA分析,可以确保测量系统的可靠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三、范围本次MSA作业的范围包括以下方面:1. 测量设备:包括测量仪器、传感器和相关设备。

2. 测量方法:包括测量过程、测量程序和测量标准。

3. 测量人员:包括测量操作员和相关人员。

四、方法和步骤1. 确定测量系统的特征:首先需要确定测量系统的特征,包括测量范围、测量精度和测量稳定性等。

2. 采集数据:根据测量系统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样本进行测量,并记录相应的测量数据。

3.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偏差、方差和相关系数等。

4. 评估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评估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改进。

5. 提出改进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包括调整测量设备、优化测量方法和培训测量人员等。

6. 实施改进措施:根据改进建议,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并监控改进效果。

7. 编写报告:根据数据分析和改进措施的结果,编写相应的MSA报告,包括问题描述、分析方法、结果和建议等。

五、数据分析和报告要求1.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计算统计指标、绘制图表和进行假设检验等。

2. 报告内容: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问题描述:清晰描述测量系统存在的问题和需改进的方面。

- 分析方法:详细描述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 结果:展示数据分析的结果,包括统计指标、图表和假设检验的结果。

- 建议: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包括调整测量设备、优化测量方法和培训测量人员等。

MSA作业指导书

MSA作业指导书

MSA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管理需求不断提升。

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许多企业开始采用管理体系,其中最常见的是管理体系认证,如M SA(Management System Accreditation)认证。

本次作业指导书旨在帮助您了解MSA认证的相关要求和步骤,以便顺利完成认证过程。

二、MSA认证概述1. MSA认证简介MSA认证是一种国际通用的管理体系认证,旨在评估和认可企业的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通过MSA认证,企业可以提高管理水平、优化流程、降低风险、提升竞争力,并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

2. MSA认证的益处-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MSA认证要求企业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规范各项管理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 优化流程和降低风险:MSA认证要求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有效避免潜在风险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

- 提升企业竞争力:MSA认证是国际通用的认证,获得认证后可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扩大业务范围和市场份额。

三、MSA认证步骤1. 确定认证范围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需要认证的管理体系范围,例如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

2. 制定管理体系文件根据相关标准和要求,制定管理体系文件,包括政策、程序、工作指导书等,确保管理体系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3. 实施管理体系根据制定的管理体系文件,组织实施管理体系,包括培训员工、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建立监控和改进机制等。

4. 进行内部审核在认证前,组织内部审核团队对管理体系进行审核,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符合性。

5. 选择认证机构根据自身需求和认证机构的信誉度、专业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认证机构进行MSA认证。

6. 进行外部审核认证机构派遣审核员对企业的管理体系进行外部审核,包括文件审核、现场审核等环节。

7. 纠正和改进根据外部审核的结果,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进行改进,以确保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有效运行。

MSA作业管理程序

MSA作业管理程序
5.8.5绘图:
采用下列公式计算有关参数,然后绘图.
方程式:Y=b+ax
式中:x=基准值y=偏倚
b=截距a=斜率拟合优度= R2
斜率:a=
截距:b=
合优度:
线性=斜率X过程变差
线性%=线性/过程变差X100%
5.8.6线性接受准则:
5.8.6.1对测量重要特性的系统,线性%≤5%可接受.
5.8.6.2对测量一般特性的系统,线性%≤10%可接受.
5.1.1量具分析时机:
(A)新产品开发时或过程能力不足,PV不同时;
(B)使用新型量具,EV不同时;
(C)操作人员不同,AV不同时;
5.1.2分析对象:依控制计划中所列的控制特性所规定之量规仪器,实施分析,确认测量变异对过程变异/产品公差的影响程度。
5.2量具R&R分析方法
虽然作业者人数、测量次数及零件数可能改变,但分析最佳方法如下:
5.2.5重复第5.2.3--5.2.4节,但以不同的随机顺序进行测量。再将数据填入在《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数据表》第2、7及12行中。
5.2.6如须第三次测量,则重复第5.2.5节,并将结果填入《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数据表》第3、8及13行中。
5.2.7如因无法取得大样本数或同时取得所需要的样本,则可改成下列方式:a.请A作业者测量第一件并将测量值填入《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数据表》第1行,B作业者测量第一件并记入第6行,作业者C测量第一件并记入第11行。
5.5.1重复性大于再现性(EV>AV)时,可能原因如下:
a测量仪器须加以保养。
b量具须重新设计以提高刚性。
c量具之夹紧或定位方式须加以改善。
d
5.5.2
a
b
c

(MSA)作业指导书

(MSA)作业指导书

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共页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版本号: A受控状态:发放代码:一汽四环制泵附件厂2007年3月20日生效目录一、目的 (2)二、参考文件 (2)三、术语 (2)四、测量系统分析 (3)(一)分析的原则 (3)(二)稳定性分析 (3)(三)偏倚分析 (5)(四)线性分析 (7)(五)双性(GRR或R&R)分析 (10)(六)计数型量具的测量系统分析 (20)一、目的为公司各类简单的计量型、计数型量具的测量系统分析提供指导。

二、参考文件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第三版三、术语1、测量系统误差模型:本作业指导书采用的误差模型为S.W.I.P.E模型,该模型指出测量系统变差来源于以下几大方面:标准(Standard)、零件(Work)、仪器(I)、人员/程序(Person/Procedure)、环境(E)2、测量系统:对测量单元进行量化或对被测的特性进行评估,所使用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及假设的集合。

3、分辨力:测量装置和标准的测量解析度、刻度限制、或最小可检出的单位。

与最小可读单位研究,即通常所说的最小刻度值,但当仪器刻度较粗略时,允许将最小刻度值估读为原来的一半作为仪器的可视分辨力。

4、重复性:当测量条件已被确定和定义——在确定的零件、仪器、标准、方法、操作者、环境和假设之下,测量系统内部的变差。

5、再现性:传统上将再现性称为“评价人之间”的变差(AV)。

指的是不同评价人使用相同的仪器对同一产品上的同一特性,进行测量所得的平均值的变差。

但对于操作者不是变差的主要原因的测量过程,上述说法是不正确的。

ASTM的定义为:现现性是指测量的系统之间或条件之间的平均值变差。

它不但包括评价人的变差,同时还可能包括:量具、试验室及环境的不同,除此之外,还包括重复性。

6、偏倚:对相同零件上同一特性的观测平均值与真值(参考值)的差异。

MSA作业方法

MSA作业方法

MSA作业方法简介MSA〔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微效劳架构〕是一种将单一应用程序拆分为一组小型、自治和可独立部署的效劳的方法。

随着云计算和容器化技术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使用MSA来构建灵巧、可扩展和可维护的应用程序。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详细介绍MSA的作业方法。

1. 搭建开发环境在开始使用MSA进行作业之前,我们需要搭建开发环境。

以下是搭建开发环境的步骤:1.1 安装DockerDocker是一种容器化技术,它允许我们将应用程序及其依赖打包为一个隔离环境,从而实现应用程序的快速交付和部署。

在搭建MSA开发环境中,我们需要安装Docker。

$ sudo apt-get install docker1.2 安装KubernetesKubernetes是一个容器编排系统,它可以帮助我们管理和运行多个容器。

在MSA中,我们通常使用Kubernetes来部署和运行微效劳。

$ sudo apt-get install kubectl1.3 安装相关工具除了Docker和Kubernetes,我们还需要安装其他一些工具来辅助我们进行作业。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工具:•Git:版本控制工具,用于管理代码。

•IDE〔集成开发环境〕:例如IntelliJ IDEA、Visual Studio Code等,用于开发和调试代码。

2. 创立微效劳一旦我们搭建好了开发环境,就可以开始创立微效劳了。

以下是创立微效劳的步骤:2.1 定义效劳接口首先,我们需要定义每个微效劳的效劳接口。

效劳接口定义了微效劳提供的功能,包括输入参数和返回结果。

GET /users/{id}2.2 实现效劳接口接下来,我们需要根据效劳接口的定义来实现微效劳。

实现微效劳可以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和框架,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即可。

```markdown @GetMapping(。

MSA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

MSA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

1、目的提供一种评定测量系统质量的方法,从而对必要的测量系统进行评估,以保证本公司所使用的测量系统均能满足于正常的质量评定活动。

2、范围适用于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所有测量系统。

3、职责品质部负责确定MSA项目,定义测量方法及对数据的处理和对结果的分析。

APQP小组负责协助质量管理员完成测量系统的分析和改进。

4、定义4.1测量设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4.2测量系统:是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环境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

4.3偏倚:对相同零件上同一特性的观测平均值与真值(参考值)的差异。

4.4稳定性:经过一段长期时间下,用相同的测量系统对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同一特性进行测量所获得的总变差。

4.5线性:在测量设备预期的工作(测量)量程内,偏倚值的差异。

4.6重复性:用一位评价人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对同一特性,进行多次测量所得到的测量变差。

4.7再现性:不同评价人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对同一产品上的同一特性,进行测量所得的平均值的变差。

4.8零件间变差:是指包括测量系统变差在内的全部过程变差。

4.9评价人变差:评价人方法间差异导致的变差。

4.10总变差:是指过程中单个零件平均值的变差。

4.11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包括判断通过/不通过的装置。

5、工作程序5.1 测量系统分析实施时机5.1.1新产品在生产初期,参见“产品实现策划控制程序”HNFH QP-08。

5.1.2控制计划中指定的检验项目每年需做MSA。

5.1.3客户有特殊要求时,按客户要求进行。

5.1.4测量系统不合格改善后需重新进行分析。

5.2测量设备的选择a) 有关人员在制定控制计划及作业指导书时,应选择适宜的测量设备,既要经济合理,又要确保测量设备具有足够的分辩率,使用测量结果真实有效。

b) 选择测量设备时,建议其可视分辩率应不低于特性的预期过程变差的十分之一(即可取过程公差的十分之一,例如:特性的变差为0.1,测量设备应能读取0.01的变化),关键特性可按此规定选择合适精度的测量设备。

测量系统MSA作业指导书

测量系统MSA作业指导书

测量系统MSA作业指导书1.了解测量器具量测的性能,是否能满足测量要求。

2.对新进或修理后的量测设备,能提供一个客观正确的变异分析及评判量测质量。

3.应用统计方法来分析测量系统之再现性及重复性,作为下列各项事项之参考:3.1试验设备是否需要校验;3.2是否可供使用;3.3是否有人为因素造成之失准;3.4是否需要修正校验的周期及频率。

二、适用范畴适用于公司测量系统的分析。

除客户专门要求,MSA只作重复性和再现性的分析。

三、测量系统分析实施流程图见下页四、工作流程4.1 测量系统分析打算的制订4.1.1 确定要采纳的研究方法;4.1.2 在考虑图下因素基础上确定测量者的数量、样件数量和重复测量次数。

a)特性重要性—如研究测量关键特性的测量系统需要采纳更多的样件或增加对每个样件的重复测量次数,以保证分析结果的置信水平。

b)被测对象的结果特点—对尺寸大或重量大的零件采纳较少数量的样件,增加对每个样件重复测量次数来保证分析结果的置信水平。

4.1.3 选择日常使用过程的测量系统人员参加研究。

4.1.4 在过程中选择能够代表过程的整个工作范畴的样件。

4.1.5 量具最小刻度应该不超过预期的过程变差的十分之一。

4.1.6 规定测量所应遵循的程序,确定要测量的特性。

4.1.7 设计测量系统分析的研究方式。

a)确保各次读数的统计独立性;b)测量读数应该顾及到可能获得的最接近数值;c)规定专人对测量系统分析的过程进行监督;d)每个测量者都应以使用同样的方法和步骤猎取读数测量系统分析实施流程图重复性和再现性——均值极差法一、术语1. 重复性——又称设备变差(符号EV),是指在固定和规定的测量条件下由一位测量者使用一种测量仪器,连续(短期)多次测量同一试样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变差。

它是系统内变差。

2. 再现性——又称评判人变差(符号AV),是指由不同的评判人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试样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MSA球阀操作维护

MSA球阀操作维护

MSA(捷克)全焊接\法兰球阀操作维护手册编写:伍红军熊建蒋飞兵气液联动执行机构气动执行机构1、工作原理球阀的工作原理主要是依靠密封球体绕阀体中心线作90º旋转来达到开启、关闭的目的,通过阀杆顺时针带动球体旋转,当球体孔与管道平行时,阀门开,反之垂直则关闭。

球阀的关闭件是个球体,在管路中主要用来做切断和改变介质的流动方向,由于在截流时容易对球体的边缘产生冲蚀和破坏,因此球阀只做全开全关。

2、设备结构及特点2.1 结构特点DN≥400TW型球阀为固定球、全焊接锻钢柱形结构,DN<400TB型球阀为固定球、分体锻钢柱形结构,DN≥400 TW型阀门阀体和两侧阀盖之间是焊接的,即阀体为全焊接结构,阀门与管线的连接采用焊接形式,可以提供带有袖管的球阀,也可以提供带有延长阀盖(袖管与阀盖整体锻造)的球阀,全焊接球阀阀体上不存在任何T形交叉焊缝,DN<400 TB型阀门为法兰连接球阀(分体式球阀),与管线的连接采用法兰连接形式。

阀体上具备吊耳,方便在维修、更换、运输和安装时的起吊操作。

2.2 阀体、阀盖球阀阀体、阀盖均采用锻件加工,而两段式球阀的阀体材料通常采用板材,并经压制成形。

锻件材料性能明显优于同样材质的板材,且存在内部缺陷的概率很低,可靠性高。

2.3 阀座球阀带有双阻塞与排放功能(DBB),阀门有两个密封面,在阀门全开和全关时均可以截断流体进入球阀体腔。

球阀在全开或全关位置均可以在线带压下排放,球阀任何一边均能够承受全压差。

MSA为本项目提供的球阀均配有双活塞效应阀座,可以保证即使在上游阀座受损失效后,下游阀座仍然可以保证球阀正常工作。

2.4 密封脂注入装置MSA球阀阀座和阀杆均提供密封脂注入装置,能够在需要的情况下向阀座密封系统和阀杆密封系统注入密封脂,为其提供二次密封。

2.5 MSA球阀配有一种特殊装置此装置使得MSA球阀即使在不能看到阀球孔的情况下,也可以对球阀的全开和全关位置进行定位,这使得MSA球阀即使安装在管线上以后,在不拆下阀门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安装执行机构(或控制系统)或执行机构(或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时,对阀位重新定位、对执行机构(或控制系统)的安装、维修和更换。

MSA作业指导书

MSA作业指导书

MSA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一、任务概述本次作业旨在指导学生完成MSA(微服务架构)相关的学习和实践任务。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了解MSA的概念、原理和应用,掌握MSA的设计和开发方法,以及熟悉常用的MSA技术栈。

二、任务要求1. 学习MSA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微服务、服务拆分、服务治理等相关知识。

2. 研究MSA的设计方法和开发流程,了解微服务架构的优点和挑战。

3. 选择一个适合的场景或案例,进行MSA实践项目的设计和开发。

4. 使用合适的技术栈,如Spring Cloud、Netflix OSS等,实现微服务的拆分和集成。

5. 设计并实现服务注册与发现、负载均衡、熔断降级、分布式事务等核心功能。

6. 进行性能测试和负载测试,评估微服务架构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

三、任务步骤1. 学习MSA基础知识:阅读相关文献、教材或在线课程,了解微服务架构的概念和原理。

2. 研究MSA设计方法:了解微服务的拆分原则、服务治理的方法,掌握微服务设计的最佳实践。

3. 选择项目场景:根据个人兴趣和实际需求,选择一个适合的项目场景进行MSA实践。

4. 设计微服务架构:根据项目需求,设计微服务的拆分方案和服务间的通信方式。

5. 实现微服务:使用合适的技术栈,如Spring Cloud、Netflix OSS等,实现微服务的开发。

6. 实现核心功能:设计并实现服务注册与发现、负载均衡、熔断降级、分布式事务等核心功能。

7. 进行性能测试:使用性能测试工具,对微服务架构进行性能测试和负载测试。

8. 评估和优化:根据测试结果,评估微服务架构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并进行必要的优化和调整。

四、任务成果1. 学习笔记:整理学习过程中的笔记和思考,包括MSA的概念、原理、设计方法等方面。

2. 项目设计文档:编写项目设计文档,包括微服务架构设计、服务拆分方案、通信方式等内容。

3. 代码实现:完成微服务架构的代码实现,包括服务注册与发现、负载均衡、熔断降级、分布式事务等功能。

MSA作业指导书

MSA作业指导书

公司MSA作业指导书1、目的:1.1了解测量器具量测的性能是否满足测量要求。

1.2对新进或维修后的测量设备提供一个客观正确的变异分析及评价量测质量。

1.3利用统计方法分析测量系统再现性和重复性,作为判定试验设备是否需要校检、是否可供使用、是否有人为因素造成的失准及需要修正校验的周期和频率。

2、适用范围2.1适用于公司测量系统的分析。

2.2按照顾客和控制计划的要求,对公司的测量系统进行相应的MSA分析。

3、术语:3.1计数型数据:可以用来记录和分析的定性数据,其结果可简单用“是/否”的形式记录。

如外观质量检验。

3.2计量型数据:定量的数据,可用测量值来表示。

如原铁水中C、Si含量、高度尺数据等。

4、公司内运用MSA的场所、评价方法:5、测量系统分析计划的制订5.1 按照顾客和控制计划的要求确定需要进行MSA分析的具体测量系统。

5.2 根据测量系统的准确度要求和设备特点确定采用的分析工具和方法。

5.3 根据被测对象特性的重要性和结果特点,确定测量者的数量、样本数量和重复测量次数。

对于关键特性需要增加样本容量和重复测量次数,以保证分析结果的置信水平。

对于尺寸、重量大等样件较小的,增加重复测量次数保证测量结果的置信水平。

5.4 选用日常生产时的测量人员参加测量和分析。

5.5 选取正常生产时的产品作为样件,以提高样件的代表性。

5.6 选取的量具的最小刻度超过预期过程变差的十分之一。

5.7 针对具体的分析项目规定操作程序,确定测量的特性。

5.8 测量分析的研究方式应:确保各次测量的数据独立性;测量读数的准确性;每个测量者用同样的设备和方法进行测量;专人对测量过程进行监督。

6各种测量仪器的MSA运作流程:6.1重复性及再现性——均值极差法6.1.1术语6.1.1.1重复性——又称设备变差(EV),是指在固定的测量条件下,由一位测量者使用一种测量仪器,短期内连续多次测量同一试样的同一特性所获得的测量变差,它是系统内变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指导书 版 本﹕A/0页 码﹕第 1 页 共 11 页文件名称MSA作业办法作业指导书 版 本﹕A/0页 码﹕第 2 页 共 11 页文件名称MSA作业办法1.0目的:1.1了解计量检测设备的量测性能﹐是否能满足测量要求﹔1.2对新进或维修后的计量检测设备﹐能提供一个客观正确的变异分析及评价量测质量﹔1.3应用统计方法来测量计量检测设备之再现性和重复性﹐作为下列各项事项之参考1.3.1计量检测设备是否需要校验1.3.2是否可供使用1.3.3是否有人为因素造成之失准1.3.4是否需要修正校验周期和频率1.4使本公司测量系统评定的方法以及运作步骤和说明有所遵循。

2.0适用范围:2.1适用于测量系统的分析2.2除客户有特别要求﹐MSA只做重复性和再现性的分析3.0定义:3.1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3.2分辨率﹕测量系统检出并如实指示被测特性中极小变化的能力。

3.3可视分辨率﹕测量仪器的最小增量的大小,如卡尺的可视分辨率为0.01mm。

3.4有效分辨率﹕考虑整个测量系统变差时的数据等级大小。

用测量系统变差的置信区间长度将制造过程变差(6δ)(或公差)划分的等级数量来表示。

关于有效分辨率,在99%置信水平时其标准估计值为1.41PV/GR&R。

3.5分辨力(Discrimination):对于单个读数系统,它是可视和有效分辨率中较差的。

4.0职责:4.1 物理实验室负责测量系统分析计划的编制、测量、试验、分析统计及计量检测设备的检查、校准工作。

4.2 生产工序/品管部负责安排操作员/检验人员参加测量系统分析工作。

4.3 各工序/部门负责对在用计量检测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并配合物理实验室进行测量系统变差分析。

5.0工作流程:5.1测量系统分析时机在下述几种情况下应进行测量系统分析a.新购买的量具在验收投入使用前b.当影响测量系统变差的因素(人员、量具、方法和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应重新做测量系统分析﹔c.控制计划中规定的测量系统每年至少分析一次,且间隔不大于12个月:d.如顾客有要求,应将顾客提出的测量系统分析项目列入测量系统分析计划。

5.2测量系统分析计划的制订5.2.1 确定研究对象作业指导书 版 本﹕A/0页 码﹕第 3 页 共 11 页文件名称MSA作业办法5.2.2 确定要采用的研究方法5.2.3 在考虑以下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测量者的数量、样件数量和重复测量次数。

a. 特性重要性 ---- 如研究测量关键特性的测量系统需要采用更多的样件或增加对每个样件的重复测量次数﹐以保证分析结果的置信水平。

b. 被测对象的结构特点 ---- 对尺寸大或重量大的零件采用较少数量的样件﹐增加对每个样件重复测量的次数来保证分析结果的置信水平。

5.2.4 选择日常使用过程的测量系统人员(检验员和日常操作该量具的人)参加研究。

5.2.5 在过程中选择能代表过程的整个工作范围的样件。

5.2.6 量具最小刻度应该不超过预期的过程变差的十分之一。

5.2.7 规定测量所应遵循的程序﹐确定要测量的特性。

5.2.8 设计测量系统分析的研究方式a.确保各次读数的统计独立性.测量应按随机顺序﹔.测量者不应知道哪个被编号的零件正在被测量﹐以避免可能的认识偏倚靠。

但进行研究的人应该知道正在检查哪一零件﹐并相应记下数据﹔.在设备读数中﹐测量值应记录到仪器分辨率的实际限度。

c.规定专人对测量系统分析的过程进行监督d.每个测量者都应以使用同样的方法和步骤获取读数5.3 测量系统分析的条件﹕5.3.1 测量作业必须标准化;5.3.2 检验员必须是经培训合格人员;5.3.3 测量仪器必须是检定合格状态;5.4测量系统分析实施﹕5.4.1测量系统分析包括﹕a.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b.偏倚c.稳定性d.线性5.4.2以上各项分析方法可按本办法相关章节规定的步骤实施。

5.5 评价与判断5.5.1 仪校员应组织测量系统研究人员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按不同的测量方法分别进行判断,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继续使用”、“局部调整”、“暂停使用”、“报废”的结论;作出“测量系统分析报告”,连同相关资料交品管部负责人根据报告内容进行审批。

5.5.2 物理实验室品管部负责人批准为“暂停使用”、“局部调整”的测量设备进行修理或校验,合格后重新投入使用。

如不合格,可再次校验,仍不合格,则作报废处理。

5.5.3对于测量试验中评价人造成的测量系统问题,物理实验室应对其重新培训,然后考核培训有效性,并在人力资源课登记。

参阅《培训控制程序》。

作业指导书 版 本﹕A/0页 码﹕第 4 页 共 11 页文件名称MSA作业办法5.5.4对于未列入测量系统分析的计量检测设备,其保养、管理与校准/检定均按《计量检测设备控制程序》执行,测量系统分析不能替代计量检测设备的正常校准/检定。

6.0测量系统分析实施流程图(见附页)7.0相关文件7.1 计量检测设备控制程序HKSOP-087.2 计量检测设备使用操作手册 HKSOP-08-WI-0017.3 计量检测设备校验手册HKSOP-08-WI-0028.0记录窗体及保存期限8.1测量系统分析计划HKSOP-08-WI-003-R1(保存期限为一个日历年)重复性和再现性---均值极差法1.0朮语1.1 重复性----又称设备变差(符号EV),是指在固定和规定的测量条件下由一位测量者使用一种测量仪器﹐连续(短期)多次测量同一试样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变差。

它是系统内变差。

1.2 再现性----又称评价人变差(符号AV)﹐是指由不同的评价人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试样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它是系统间变差。

1.3 GRR----又称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它是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合成变差的估计。

1.4 零件变差----符号PV,指零件与零件间的变差。

2.0研究前的准备2.1 样本的选取选择同一型号规格的10个试样﹐这10个试样必须能代表实际的过程变差范围﹐即这批试样应包含这个规格的从最大到最小的不同值。

2.2 人员选择选择一名工艺员负责数据的记录、采集﹐三名(编号为A、B、C)专门从事此试样测量的人员(操作工/检验员)进行实际测量。

(实际测量人数由分析人员根据置信概率要求和选择的试样个数来确定﹐但不得少于2人)2.3 测量器具测量器具选用平时所用的器具或相同型号、精度、分辨率的器具并确定此测量器具准确可靠。

测量设备的分辨力应允许至少直接读取特性的预期过程变差的十分之一。

3.0 数据采集步骤3.1 数据记录人员把10个试样分别编为1-10号﹐确保测量人员不能看到试样编号。

3.2 让测量者A分别测量这10个试样﹐将测量结果输入第一行。

3.3 让测量者B、C测量同样的10个试样﹐将测量结果输入第6和第11行﹐且他们不能彼此看到结作业指导书 版 本﹕A/0页 码﹕第 5 页 共 11 页文件名称MSA作业办法果。

3.4 用不同的随机顺序重复该循环﹐输入数据到第2、7、12行中相应的列(试样号相同的测量数据输入同一列﹐例如测量的是7号试样﹐则把结果记录在7号试样所对应的列中)。

再次重复该循环输入数据到第3、8、13行中相应的列。

3.5 当10个试样不可同时获得时﹐可用以下步骤来代替﹕3.5.1若每次只能获得一个试样时﹕让测量者A重复测量第一个试样3次并在第1列1-3行记录数据﹐度测量者B重复测量第一个试样3次并在第1列6-8行记录数据﹐让测量者C重复测量第一试样3次并在第1列10-12行记录数据。

重复此循环把数据分别记录在第2-10列。

3.5.2 若每次可获得大于两个试样时﹐即可以分少于5次完成数据采集时﹐每次均可采用步骤3.1-3.4中的方法﹐以减少测量者记忆所带来的误差。

3.6 当测量者属于不同班次时﹐可以使用以下替代方法﹕让测量者A测量所有的10个试样并把数据记录在第1行﹐然后测量者A以不同的顺序再次测量这10个试样﹐读数分别记录在第2、3行。

测量者B、C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测量。

3.7 数据的收集表为《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收集表》。

4.0 结果分析4.1均值图通过极差均值确定的全部均值和控制限可形成均值图﹐此图结果提供了测量系统的 “可用 性”指示。

控制限内部区域表示的是测量灵敏度 “噪音”。

因为研究中使用的试样子组数代 表过程变差﹐大约一半或更多的均值应落在控制限以外﹐这样的测量系统应该能够充分探测 试样与试样之间的变差并且测量系统能够提供对过程分析和过程控制有用的信息。

如果少于 一半的均值落在控制限外﹐则测量系统缺乏足够分辨率或样本不能代表期望的过程变差。

4.2极差图极差控制图用于确定过程是否受控﹐这也是我们要在测量系统研究完成前识别并去除特殊点的原因。

若所有的极差都受控﹐则所有测量者的工作状态是相同的。

若一个测量者不受控﹐说明他的方法与其它人不同。

若所有测量者不受控﹐则测量系统对测量者的技朮很敏感﹐需要改善以获得有用的数据。

通过极差图可以帮我们确定与重复性有关的统计控制及测量过程中测量者之间对每个试样的一致性。

4.3报告表中的数据分析报告表左侧测量单元分析中计算的是变差的每个分量的标准偏差。

作业指导书 版 本﹕A/0页 码﹕第 6 页 共 11 页文件名称MSA作业办法报告表右侧计算 “总变差%”。

该分析可以估计变差和整个测量系统点过程变差的百分比及其重复性、再现性和零件与零件间的变差的构成﹐这些信息需要与作图分析的结果相比较﹐并作为作图法的补充。

5.0接收准则5.1误差低于10%----通常认为测量系统是可以接受的。

5.2误差在10%到30%之间----基于应用的重要性、测量装置的成本、维修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可能是可接受的。

5.3超过30%----认为是不可接受的----应该作出各种努力来改进测量系统。

6.0记录窗体及保存期限6.1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收集表HKSOP-08-WI-003-R2(保存期限为一个日历年)6.2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报告(保存期限为一个日历年)小 样 法1.0 术语1.1 计数型数据 ---- 可以用来记录和分析的定性数据﹐其结果简单地用 “是/否”的形式来记录。

1.2 计量型数据 ---- 定量的数据﹐可用测量值来表示。

1.3盲测 ----指在实际测量环境中,检验员事先不知正在对该测量系统进行分析,也不知道所测为那一只产品的条件下,获得的测量结果。

2.0适用范围适用于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3.0步骤3.1任取同一型号的产品20件(应包括合格与不合格的产品)并予以编号﹐编号不可让操作员/检验员知道﹐也不可让他们知道正在做测量系统分析﹐以保证盲测。

3.2选择两位操作员/检验员分为A、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