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茶文化发展史
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一、茶文化的起源与初期发展1. 茶的起源2. 茶在古代中国的初期使用3. 茶的传入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二、茶文化的兴盛与繁荣1. 唐宋时期的茶文化1.1 茶的制作技艺的改进1.2 茶的制茶工具的创新1.3 茶文化在宫廷中的地位1.4 茶文化在文人士大夫中的推广2. 明代的茶文化2.1 明代的名茶与书画文化的结合2.2 茶文化的推广与普及2.3 《茶经》的出版及其对茶文化的影响3. 清代的茶文化3.1 清代的茶具发展与茶道礼仪3.2 清代的茶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关系3.3 清代的茶馆与茶楼文化三、茶文化的现代发展1. 茶文化的传统与现代的融合1.1 茶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的地位1.2 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 好茶的推广与茶旅的发展2.1 优质茶叶的种植与加工2.2 茶旅与茶园的兴起2.3 茶旅对茶文化的推广与传承3. 茶文化的国际传播与影响3.1 茶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3.2 中国茶文化的国际推广结论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中,茶的起源与初期发展、茶文化的兴盛与繁荣以及茶文化的现代发展是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从古代起源的茶叶的使用到唐宋时期的茶文化的兴盛,再到明清时期的茶文化的推广与发展,茶文化与中国社会日常生活以及文化艺术密不可分。
在现代,传统茶文化通过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得到传承与创新,并且茶的优质种植与茶旅的发展也推动了茶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力的提升。
茶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在国际上也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通过国际推广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茶文化传承与发展。
茶文化不仅承载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更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茶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悠久。
早在唐代,茶已经成为皇室贵族的日常饮品,随着宋代的到来,茶文化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
宋代的茶文化以“茶道”为主,通过茶艺表现了礼仪、思想、审美等方面的文化内涵。
在明清时期,茶文化发展进入了繁荣期。
茶文化在这一时期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例如书法、绘画、音乐等,茶文化不仅成为宫廷文化的代表,也深入到人民生活中,成为一种日常的社交方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茶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了国际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内容。
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与文化融合,例如茶艺表演、茶文化节、茶文化博物馆等,这些活动都为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亮点,它展现了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也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让茶文化这一美好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下去。
- 1 -。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是茶的故乡,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
茶文化在中国从古至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饮品的象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从茶的起源开始,探讨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一、茶的起源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相传中国古代神农氏发现了茶树。
神农氏是远古时期的传说人物,被认为是农业和草药的始祖。
神农氏发现了一株茶树,并尝试吃下茶叶,感到一种清新和提神的效果。
这就是茶的最早记载。
茶叶的发现和利用逐渐在中国各地传播,成为了民间的饮品。
二、茶的早期发展在春秋战国时期,茶开始在中国广泛种植与利用。
周代的《诗经》中就有茶的记载,茶被赞美为“羹藿无刍”,有勉励人心的作用。
茶的传播不仅在民间,也在宫廷中得到了大力的推动。
随着茶的流传,中国茶文化逐渐形成,包括茶具、茶艺等方面。
三、茶与中国文化的融合茶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融合在各个领域。
首先,在宗教方面,茶与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自唐代以来,茶成为了佛教修行中的重要一环。
僧人们用茶来保持冥想时的专注,并通过品茶来体验禅宗的境界。
茶的存在为佛教提供了一种平静和宁静的氛围。
其次,在文学艺术方面,茶的意象广泛出现在中国古代文人的作品中。
茶的味道、茶具的美感都成为文人雅士的标志之一。
茶道成了文人雅士交流情感、分享心得的桥梁。
茶的存在使得文人雅士们能够在品茶、煮茶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哲理。
再者,在社交方面,中国人喜欢用茶来招待客人。
无论是家庭聚会、朋友聚会还是商务场合,茶总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品茶,人们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增进友谊与亲近感。
四、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茶文化的传承是指对传统茶艺的保护与发扬,传承先贤智慧和经验。
比如,茶道的传统礼仪、泡茶的技巧等都需要世代相传,不断保持和弘扬。
茶文化的创新是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推陈出新,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形式和茶产品。
比如,精美的茶具设计、茶艺表演等都是茶文化创新的表现。
(完整版)中国茶文化.ppt
一、茶的种类
▪ 1、按茶的颜色分类 根据各种茶制近中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程度 由浅入深而将各种茶叶归纳为六大类,即 是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和红茶。 绿茶茶多酚氧化最轻,红茶氧化最重。这 六大茶类被称为基本茶类。
二、茶文化的形成
▪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期,是中国茶文化史上 划时代的时期。
▪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以陆羽《茶经》的刊行为标 志,民间称他为“茶神”、“茶圣”、“茶仙”。
▪ 茶文化在唐代形成,除了与唐代经济、文化的昌 盛、发展有关外,还与以下因素有关:
▪ 1)与佛教发展有关 ▪ 2)与唐代的科举制度有关 ▪ 3)与唐代诗风大盛有关。 ▪ 4)还与唐代贡茶的兴起和中唐以后的皇朝禁酒
再加工茶类:
▪ 用这些基本茶类的茶叶进行再加工,如窨 花后形成花茶、蒸压后形成紧压茶、浸提 萃取后制成速溶茶、加入果汁形成果味茶、 加入中草药形成保健茶、把茶叶加入饮料 中制成含茶饮料。因此再加工茶类也有六 大类,即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 药用保健茶和含茶饮料。
绿茶
绿茶是中国产量最做多的一类茶叶,也是历 史最悠久的茶叶品种,全国19个主要产茶省市 区都生产绿茶。中国绿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 首位,每年出口数亿吨,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 贸易的70%左右。绿茶一向以香高、味醇、形 美、耐泡为特点。
紧压茶——普洱饼茶
普 洱 方 茶
千两茶
花茶——茉莉龙珠
一、茶的种类
▪ 2.按茶叶的发酵程度分类:
不发 酵 半发酵茶 茶
全发 后发 酵酵 茶茶
绿茶 青茶(乌龙茶)
中国茶文化的兴起与历史演变
中国茶文化的兴起与历史演变茶,作为我国传统的饮品之一,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
它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底蕴。
本文将从茶的兴起、茶文化的历史演变以及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茶的兴起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的中国古代贵族社会。
相传,中国的第一位皇帝神农尝百草,发现了茶树的可口之处,遂推崇并传播茶的饮用方式。
茶随后逐渐成为中国贵族的标志,被视为珍贵的饮品。
二、茶文化的历史演变1. 茶的制作与饮用方式演变茶文化的历史演变与茶的制作与饮用方式密不可分。
最初,茶叶被直接煮沸,然后便利于饮用。
汉代时期,茶树大量种植,炒制茶叶的技术逐渐发展,干茶开始成为主流。
唐代以后,随着冲泡技术的改进,冲泡茶成为主流方式。
而具体的冲泡方式在不同朝代发生了一些变化,茶具逐渐多样化,茶道也相应地诞生。
2. 茶文化的开花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
茶经书籍的发表、茶具的独立制作、茶道的形成等都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巅峰。
茶经成为研究茶的重要文献,茶具制作精良,琴棋书画与茶道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
3. 茶文化的影响力茶文化的兴起不仅在中国国内有所影响,它还远播海外。
中国茶艺走进世界,成为交流与文化交融的桥梁。
茶艺表演、茶道展示等方式,让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三、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1. 茶的社交功能茶在当代社会中,依然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
人们常常约会在茶馆中,品茶聊天,享受闲暇时光。
茶的独特魅力让人们更好地沟通交流。
2. 茶的养生效果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对人体有益处。
茶叶中富含多种营养物质,能够清热解渴、消食健胃,还能帮助提神醒脑。
茶的养生功能已经为人们所广泛认可。
3. 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茶文化不断传承,也在不断创新。
随着时代的变迁,茶文化与当代文化相结合,茶的饮用方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比如,茶文化节、茶道表演等活动,成为了茶文化传承与推广的重要形式。
总结:中国茶文化的兴起与历史演变是中国千百年来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茶文化发展史简述
中国茶文化发展史简述摘要:一、茶的历史起源二、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三、茶文化的繁荣时期四、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五、茶文化的未来展望正文:中国茶文化发展史简述茶,作为中国古老的文化符号和饮品,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自古以来,茶叶的栽培、制作和饮用,在中国大地上一代又一代传承,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
一、茶的历史起源据考古学家研究,茶树起源于我国南方地区,早在公元前2737年神农时代,茶就被当作药物使用。
距今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最初,茶叶仅作为药用植物而被人们所认识。
二、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随着茶叶的普及,茶文化逐渐形成。
汉代时期,茶叶成为朝廷贡品,受到上层社会的喜爱。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茶道逐渐兴起,品茗成为一种雅趣。
唐代,茶道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茶圣陆羽撰写了《茶经》,被誉为茶文化的鼻祖。
三、茶文化的繁荣时期宋代时期,茶文化进入繁荣阶段。
茶艺技法不断提高,茶具、茶室等茶道器具日益讲究。
同时,茶宴、茶会等茶文化活动盛行,茶文化开始融入民间生活。
四、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明代,茶叶制作技术得到革新,茶叶逐渐走向世界。
清代时期,茶文化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皇家茶仪。
近现代,茶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茶艺、茶道、茶宴等形式多样的茶文化活动蓬勃发展。
五、茶文化的未来展望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茶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茶产业逐步转型升级,茶科技得到重视和发展。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传承弘扬,发挥其在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总之,中国茶文化发展史悠久,历经沧桑,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象征。
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
茶在国内的传播
唐朝是封建文化的顶峰,也 是茶文化形成的主要时期。茶的 引用从皇宫显贵,王公爵士直至 僧侣道士,文人雅士,黎民百姓, 全国上下几乎所有人都饮茶。 茶的饮用越来越普遍,文人雅士 嗜茶众多,开始将茶与诗词歌赋 结合起来。
唐代元稹的《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石玉,罗织红砂。 铫无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未洗尽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在一些地方志中,野生茶树的记载更 加详细。如明代云南《大理府志》载“点 苍山……,产茶树高一丈”;《广西通志》 载“白毛茶,……树之大者高二丈小者七、 八尺。嫩叶如银针, 老叶尖长,如龙眼树 叶而薄,背有白色茸毛,故名,概属野生 澜沧邦威古茶树 。
虽然在1824年之后,印度发现有野生茶 树,国外学者中有人对中国是茶树原 产 地提出异议,在国际学术界引发了争论。 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近代调查研究材料, 都证明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 杨绛《喝茶》
西方人从中国引入了茶,却只 是引入了茶的形式,而非茶的深 厚文化。
茶的文化底蕴深深容在中华 文化的每个角落。
二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 1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 东汉华佗《食经》中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 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到三国魏代《广雅》 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
诗仙李白是一个评茶行家。相传, 他常独坐安徽敬亭山饮茶作诗,曾经 写下这样一首诗:“茗生此中石,玉 泉流不歇。根柯散芳津,采服涧肌骨。 从老卷绿叶,枝枝相连接。曝成仙人 掌,似拍洪崖肩。”寥寥数语,把茶 叶的生长环境、药用功用、制作方法 描绘得淋漓尽致。
茶的传播
茶业重心由东向南移(宋代)
从五代和宋朝初年起,全国气候由 暖转寒,致使中国南方南部的茶业, 较北部更加迅速发展了起来,并逐渐 取代长江中下游茶 区,成为宋朝茶业 的重心。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进程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进程1.早期的茶叶使用:据考古学家的研究,中国最早的茶叶使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
茶叶最初被当作药物使用,在治疗疾病和保持健康方面发挥作用。
2.茶叶的大规模种植:在唐朝(618-907年)时期,茶叶的大规模种植开始兴起。
茶树的种植技术逐渐提高,茶叶的供应量也得到了增加。
这时茶叶作为一种饮料开始逐渐普及。
3.茶道的发展:宋代(960-1279年)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时期。
在宋代,茶道(茶艺)逐渐形成并开始流行起来。
茶道强调茶叶的制作和品尝过程,强调茶叶的品质和功效。
茶道的发展促使了茶器的创新和茶具的使用。
4.茶文化的艺术表达:在元朝(1271-1368年)和明朝(1368-1644年)时期,茶文化逐渐从生活中的饮食习惯发展为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茶艺表演逐渐兴起,被视为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
同时,茶叶在绘画、诗歌和文学作品中也得到了广泛的描绘和赞美。
5.茶文化的与社交习俗的结合:在清朝(1644-1912年)时期,茶文化与社交习俗相结合,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
人们通过举办茶会、茶叶交流和冲泡技巧比赛来加强社交关系。
同时,许多诗人、文人和学者也通过茶会来交流思想和创作作品。
6.茶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创新: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文化在中国进一步蓬勃发展。
茶文化节和茶旅游等活动逐渐增多,茶叶的产业链也越来越完善。
茶文化的创新也在不断进行,如茶叶研发、茶叶科研和茶文化的国际交流等。
总的来说,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
从最初的药用茶叶到茶道的兴起,再到与社交习俗的结合和当代的创新,在这个过程中,茶叶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饮料,而成为了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茶文化不仅反映了中国人对茶叶的珍视和推崇,也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观念。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影响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影响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以下是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发展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1.茶叶的发现和传播:传说中,茶叶的发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的中国古代,而茶叶的种植和饮用在随后的几个世纪内得到了发展和传播,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茶的制作工艺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叶的加工方法得到了改进和创新。
从最早只是煮沸的简单方法,到隋唐时期的炒青、炒、烘焙等工艺逐渐完善,使茶叶呈现出不同的类型和风味。
3.茶文化的兴盛:茶文化在唐宋时期达到了巅峰,成为当时文人雅士重要的文化研究和交流对象。
茶艺、品茶、写茶诗等相关的文化活动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发展。
4.茶与社会影响:中国茶文化对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茶的饮用成为了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习惯,茶在社交、待客和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其次,茶文化的流传和发展促进了茶产业的繁荣,茶叶的种植、生产和贸易成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此外,茶对于人们的健康和养生也有积极的影响。
5.茶文化的传承:中国茶文化经过多个朝代的沉淀与发展,至今仍保持着传承与发展。
茶道、茶艺表演、茶文化节等活动成为了各地区茶文化传承的载体,茶叶的种类和品鉴也得到了持续的传统和创新。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其影响是一个丰富的历史过程。
茶的饮用和茶文化的传统仍深植于中国人心,茶文化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之一,同时也将中国的茶艺和品茶之道传播到世界各地。
第一章 中国茶文化形成与发展;陆羽茶经
茶开始盛行 • 晚明清初士人茶文化走向纤弱
7、清末民初茶文化走向伦常日用
茶文化的形成
8、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 新中国成立后,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 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 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 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 "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 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 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 交流馆建成。
• 于丹说:世界是很残酷的,就像一锅滚烫的开水, 这个滚水里面谁进去都受到煎熬,关键你要问问 你自己是谁?如果说第一个人是一颗生鸡蛋投到 滚水里面,煮啊煮啊,会被水煎熬的硬了,我们 经常见到硬邦邦的人,愤世嫉俗 怨天尤人,总说 人生很悲观的,人心是很险恶的,世界的前途是 很茫然的,所以现在这种硬邦邦的人就是原先那 种鲜亮的流动的鸡蛋,被生活煮硬了。第二锅水 里面如果扔进一颗胡萝卜,一开始很挺拔,有型其缘以务远, 长其脐以守中”,令正,务远、守中 正是儒家的治国之理。
《茶经》对中国茶文化的贡献
• 茶圣陆羽 “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一生经历 结交友人 个人修养
茶 香叶 嫩芽 慕诗客 爱僧家 碾雕白玉 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 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 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 将至醉后岂堪夸
•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佛教的兴起有关 • 茶文化的形成与诗风大胜有关 • 茶文化的形成与贡茶兴起有关 • 茶文化的形成与中唐禁酒令有关
中国传统文化第一节中国的茶文化
一、从茶之源、茶之用到茶文化
(二)饮茶的起源与发展 从两汉到三国,在巴蜀之外,茶是供上层社会享用
的珍稀之物。晋以后,饮茶才进入中下层社会,成一时 风尚。上自帝王将相、下到平民百姓、中及文人士大夫, 社会各阶层普遍饮茶。也正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 人的饮茶习俗才得以形成,并延续至今。
一、从茶之源、茶之用到茶文化
三、从茶诗词、茶小说到茶书画
【《红楼梦》中的茶事描写】
纵观众多古典小说,描写茶事最为细腻、生动而寓意深刻的非《红 楼梦》莫属,堪称中国古典小说中写茶的典范。如第四十一回“栊翠庵 茶品梅花雪”一中,妙玉在招待了贾母、刘姥姥等人后,把黛玉、宝钗 几位请进了她的耳房里用茶,此茶的水“是五年前我(妙玉)在玄墓蟠 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充分表现了当时讲究用雪水烹茶的择水 方式,并被认为是一大雅趣。《红楼梦》所描绘的贾府贵族的日常生活 中,煎茶、烹茶、茶祭、赠茶、待客、品茶这类茶事活动比比皆是,真 正写出了中国茶文化的深邃内涵。
与人对饮时常令我想起,生命的境界确是超越言语的,在有情的心灵中不需要说话, 也可以互相印证。在喝茶中有水深波静、流水喧喧、花红柳绿、众鸟喧哗、车水马龙种种 境界。
我最喜欢的喝茶,是在寒风冷肃的冬季,夜深到众音沉默之际,独自在清净中品茗, 一饮而尽,两手握着已空的杯子,还感觉到茶在杯中的热度,热,迅速地传到心底。犹如 人生苍凉历尽之后,中夜观心,看见,并且感觉,少年时沸腾的热血,仍在心口……
(三)茶道与哲学 3.茶道与佛教
• 佛教与中国茶道的形成、发展和传播密切相关。 • 佛门茶事活动生动体现了茶道的表现形式,促进了
中国茶道枯索静寂之美的形成。 • “茶禅一味”
三、从茶诗词、茶小说到茶书画
(一)茶与诗词小说 1.茶与诗、词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茶叶的种植与制作茶叶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
最早种植茶叶的地区是中国西南部的云南省和四川省一带。
当时人们采摘茶树的叶子,晾晒后将其置于火中烘干。
这种最早的茶叶处理方法被称为炒茶。
在公元前7世纪左右,人们开始使用瓦煮茶的方法制作茶叶。
这种方法使茶叶更加香醇,也是浸泡茶叶的前身。
后来,火炉出现后,人们开始使用火来加热水,这样就能更好地控制茶叶的浸泡温度和时间。
茶的烹饪与饮用随着茶叶的制作方法的进一步改进,人们开始发现茶的烹饪方法对茶叶的味道和质量有显著影响。
茶的烹饪方法包括煮茶、点茶和泡茶等。
煮茶是最早的烹饪方法之一,将水和茶叶一起煮沸,然后将其倒入碗中饮用。
煮茶是一种相对简单的烹饪方法,适用于大众。
点茶是一种将茶叶放入杯中,然后用沸水浸泡的烹饪方法。
点茶最早出现于唐朝,是一种更精致的烹饪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泡茶成为一种常见的饮茶方式。
泡茶的方法是将茶叶放入茶壶或杯中,倒入适量的沸水,然后等待茶叶的香气溢出。
泡茶的方法灵活多样,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茶叶的类别来调整。
茶道的演变茶道是以茶为媒介,通过宴会或仪式,传达情感,增进交流的一种文化形式。
茶道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
茶道的发展与佛教密切相关,佛教寺庙成为茶道的重要场所。
茶道在宋代达到了巅峰。
人们开始研究和追求完美的茶具、茶艺和茶礼。
茶道的精髓是在茶的品味过程中寻求内心的平静和放松。
茶道注重细节和仪式,包括茶具的摆放、茶叶的选择、水的温度、泡茶的顺序等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道传入了日本,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强调寂静、平和和内心的觉察。
茶道在日本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特征,被许多人用作修身养性的方式。
总结: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漫长和复杂的历史过程。
它不仅包括茶叶的种植、制作和烹饪,还涉及到茶道的演变以及茶在生活中的重要角色。
茶文化既是一种享受茶的方式,也是一种寻求内心平静和放松的方式。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课件 (一)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课件 (一)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的茶文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复杂、最深厚的茶文化之一,一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艺术、文学和哲学。
本篇文章将会探讨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起源据传说,茶的发现和使用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大禹治水时期。
关于茶最早的记载出现在《诗经?大雅?生民之诰》中:“啜采于韭,或以为羹。
或饮于宗,或食于宫。
” 但是这些“茶”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茶,而是指其它的草药,用来治病和调节身体健康。
到了唐朝,茶的消费和制作方法开始有了改变,茶成为了贵族社会的品茗之物,而制茶的工艺也逐渐成熟完善,同样也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
例如唐代诗人陆羽所著的《茶经》至今仍然是茶文化的重要经典,对于茶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支持和帮助。
发展茶的消费和制作方法在宋代有较明显的变化,制茶的工艺从烘制小茶叶逐渐转向烤制的长卷茶叶,这样制出来的茶叶就可以经过长途运输后保持香气和口感的持久性。
而且宋代茶道更加注重茶的品质和外观的整洁性,这也为茶文化的发展打下了更良好的基础。
到了明代,随着文化和经济发展的迅速展开,茶文化也随之繁荣,喝茶成为了优雅身份的象征,各种茶具的设计和制作也越来越讲究。
此时,茶道师父流派也分别建立起来,茶道成了一种艺术体验和与自然相融合的方式。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茶文化也在更深层次的方面得到了发扬光大。
中国茶的独特口味逐渐受到海外消费者的青睐,茶文化的种植、制作、消费流程也被更多的人所重视和加以研究。
总结在中国千年文化和历史的积淀下,茶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茶文化不仅反映了中国人对于饮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追求,同时也传达着中国人的融和、和谐、自然至美和审美情趣。
一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的中国古代社会。
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深深地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中国西南地区。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那里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
古代中国人发现将茶叶炒制后泡水喝可以提神醒脑,并有助于消食解渴。
因此,茶在古代中国被认为具有医药价值和饮用价值。
在中国古代文献《荀子》和《神农本草经》中,都有关于茶的记载。
茶在唐朝时期迅速成为了一种时尚的时髦饮品。
唐代的文人墨客在作品中常常以茶作为诗词和绘画的主题。
茶饮也成为社交和交际的重要方式。
茶馆在唐代开始出现,茶商和茶艺师成为了受人尊敬的职业。
唐代的大诗人陆羽著有《茶经》,进行了系统的茶叶分类和饮茶技巧的总结。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茶在这个时期成为了流行的饮品,茶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茶具的制作也开始精细化,茶艺表演和茶道流派也开始形成。
宋代文人饮茶文化的代表人物陆九渊著有《茶录》,记载了茶叶的品种和制作方法。
茶文化在宋代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明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
明代茶具的制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茶厅和茶馆也开始在社交和娱乐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明代的茶人文化繁荣,无论是茶艺表演还是居士作品,都弘扬了茶的文化和精神内涵。
明朝的文学家冯梦龙著有《警世通言》中的《茶盏说》,以茶杯为载体,讲述了各种故事和寓意。
清代茶文化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
清朝皇室对茶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清朝的文人墨客也对茶的研究和饮用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茶诗和茶文化的创作达到了巅峰。
清朝的陶瓷工艺和茶具制作技术也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中国的瓷器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对世界茶叶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茶艺的技术和饮茶礼仪传到了日本,成为了日本茶道的重要基础。
第一节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一、茶文化的起源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叶功效、栽培茶树和制成茶叶的国家。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
据陆羽的《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神农氏是公元前2730年神农时代的象征,由此可见,茶的起源当然更早,而茶被人类发明和利用也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了。
茶的利用最初是在野生采集活动中形成的,关于神农氏发现茶之可饮,古代有这样两种传说,一种是“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是说神农在采集草药时,为了验证各种草木的药理功效,必亲自品尝,有一天他碰到好几种有毒草木,感觉口干舌麻,五内若焚,遂意识到这是中毒的征兆。
正当他躺在大树下休息之际,树上飘落几片树叶,神农信手取来放入口中慢慢咀嚼,但觉其味苦涩,渐渐地感到麻木消除,舌底生津,且气味清香,食后能提神醒脑,他意识到这种树叶具有解毒的功效,于是采叶而归,定其名曰“荼”(即茶)。
另一种是传说神农时代没有医生,人们生病了只得找些草药煎服。
有一次,当神农在大树下生火煮水,准备给病人煎药时,有几片茶树叶子落入锅内,却见水色微黄,便取水饮之,发现此水味带苦涩,喝后回味香醇甘甜,并能解渴生津,振奋精神,因而捞叶剖析,肯定了茶的药用价值。
传说虽然不能尽信,但是至少有一点信息值得注意:“荼”在长久的食用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它的某些药用之性。
这些反映的是远古时代的传佚之事。
从文字考证来看,我国最早利用茶叶的记载始于殷周。
周成王时期,周公旦的《尔雅﹒释木篇》中记载:“槚,苦荼也”;《礼记﹒地官》记载:“…掌荼‟、…聚荼‟仅供丧事之用”;《中国风俗史》记载:“周初至周之中叶,饮物有酒、醴、浆等,此外犹有种种饮料,而茶其最著者。
”由此可见,殷周之时,我们的祖先对茶的利用,已经摆脱了最初的药用,不但作为祭品,而且还发掘出它的饮用功效,茶开始成为一种日常饮料。
茶在战国以前,其种植和使用还仅限于巴蜀地区,至于其他地区,除去一些达官贵人靠接受贡品和馈赠获得以外,寻常百姓是很难享受到的。
中国茶道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茶道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茶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茶的起源、茶的传入、茶道的形成以及茶道的传承等方面,探讨中国茶道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茶的起源茶叶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亲近的饮品之一,而茶的起源则可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的中国古代。
传说,中国神农氏发现了一棵可口的茶树,从叶子中煮出茶汤,成为了中国人们饮用的饮品。
自此,茶便被人们广泛的采用和传播,这也开启了中国茶道文化的发端。
二、茶的传入在唐朝时期,中国茶在丝绸之路的运输中传入了其他国家,成为了对外文化交流的一种载体。
随后,茶叶便传入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成为了他们的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在日本,茶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就深受中国茶道文化的影响。
三、茶道的形成茶道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宋代逐渐形成了。
在此期间,茶道不仅是一种简单的饮茶方式,更是一门独特的修身养性的方式。
茶道的核心理念就是追求自然、平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通过简单的泡茶过程,人们可以沉淀心灵,感受茶香,放松身心。
此外,茶道还注重礼仪,茶具、茶艺与人文环境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茶道文化氛围。
四、茶道的传承茶道文化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经历了盛衰起伏的过程。
在明清时期,茶道文化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成为了广大文人士大夫和贵族们热衷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
然而,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茶道文化逐渐式微。
直到清末,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茶道文化再度受到冲击。
但是,茶道文化并未消失,而是以一种新的形式得到传承和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认可,中国茶道文化再度引起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各地茶协会、茶艺师等茶文化从业者不断努力,积极开展茶道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活动。
同时,茶道文化也成为了中国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大量游客和茶文化爱好者的关注。
综上所述,中国茶道文化经历了茶的起源、茶的传入、茶道的形成和茶道的传承等多个阶段的发展。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
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人们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
一、茶文化的萌芽时期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根据文献记载,"吴主礼贤,方闻置茗;晋臣爱客,才有分茶"。
可知,在三国时代,人们已普遍以茶待客,据史料记载,三国江东文人韦曜,平日嗜茶却不善酒,每次吴主孙皓举行宴会时,皆"密赐"韦曜茶水以代酒。
在两晋南北朝代时,开始出现有关饮茶的礼仪化和程式化。
"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
欲煮茗饮,先炙合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桔子芼之。
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此时,饮茶已成为一种大众化的生活方式。
而且随着时间的传承开始被赋予超出物质意义以外的东西。
在东晋时期,因社会奢靡之风盛行,一些有识之士便以"茶"为载体对抗这种风气,"以茶养廉",赋予它俭朴的含义。
著名的有陆纳和桓温以茶提倡俭朴的故事。
同时,茶在南北朝时期,开始用于祭祀的礼仪。
齐武帝在他的遗诏中写道:"灵座上勿以牲为祭,但设饼干、茶饭、干饮、酒脯而已。
天下贵贱,咸同此制。
"上行下效,从此以后,茶被广泛应用于祭祀之中。
二、茶文化的形成时期是隋唐朝代隋唐时,茶叶多加工成饼茶。
饮用时,加调味品烹煮汤饮。
随着茶事的兴旺和贡茶的出现,加速了茶叶栽培和加工技术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名茶,品饮之法也有较大改进。
论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论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国茶文化作为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之一,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密切相关,是中国古代智慧与审美的结晶。
本文将就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发展、特点和影响进行探讨。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根据史书《荀子》记载,当时的中国神农氏发现了茶叶的存在。
传说中(南方故事中)神农氏为了研究草药,常在外出时把一些药草带上,凿取泉水,既作为饮料,也作药用。
有一次,神农氏在煮药时,几片树叶从山谷飘入釜中,药汤温润清香,引起他的浓厚兴趣。
正巧这树叶的叶子来自一种树,这种树叫茶树。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茶作为药用的时期,主要发生在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五世纪之间。
在这个时期,茶叶主要被用作药物,以治疗各种疾病。
第二个时期是茶作为饮品的时期,主要发生在唐朝和宋朝。
在这个时期,茶的品种、烹制方法和饮用技巧得到了深入的研究。
茶叶也开始成为社交的一部分,被用作宴会上的饮料。
第三个时期是茶的全面普及与茶文化的繁荣时期,主要发生在明朝和清朝。
在这个时期,茶叶的种植、采摘、烘焙和贸易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中国茶文化正式形成。
中国茶文化有很多独特的特点。
首先,中国茶文化强调茶的制作过程,注重茶的品质和口感。
在中国,茶叶经过选取、加工、烘焙等步骤制成,每个步骤都讲究技巧和细致的态度。
其次,中国茶文化注重茶具的品质和美感。
茶具是品茶的工具,也是一种艺术品。
在中国,茶具的材质、造型和装饰都有严格要求,以体现茶艺的价值和文化内涵。
此外,中国茶文化还强调茶的礼仪与文化。
品茗的过程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品茶者需要遵守一定的礼仪和规矩,如雅致的动作、适宜的气氛、恰当的交谈和热情的款待。
茶文化中还包括茶的诗词歌赋、绘画艺术、文人雅集等。
总之,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国古代智慧与审美的结晶,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形成与演化
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形成与演化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形成与演化涉及到历史、文化、哲学等多个方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
一、茶的起源与发展茶从什么时候开始被人类采摘和饮用,历史学家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中国西南地区。
在古代,茶叶是一种药物,人们将其视为补品,用于治疗疾病。
茶叶的净化、加工、饮用等技术,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熟。
茶的品种繁多,主要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和白茶等。
这些茶叶具有不同的品味、香气和营养成分,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好评。
但总体上,茶叶的食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对人体健康的益处上,例如帮助消化、清热解渴、提神醒脑等。
二、茶文化的形成与演化茶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随着茶的生产与使用逐渐广泛,人们逐渐发现茶叶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茶文化便逐渐从茶的生产和用途中衍生出来。
在唐代,茶文化开始逐渐盛行。
唐人将饮茶视为一种文化、一种修养。
唐诗中有大量的茶诗,其中以陆羽的《茶经》最为出名。
《茶经》是一部讲述茶的起源、品鉴技巧和制茶方法的著作,被称为中国茶文化的摇篮。
宋代的茶文化则更为全面、深入。
宋代茶文化的代表作品有,陆羽的《茶经》、苏轼的《茶谱》、赵孟坚的《大观茶论》等书。
这些著作在文化、哲学、艺术等方面都对后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明代是中国茶文化进一步繁荣的时期。
明代的茶道家具有独特的修养和审美标准,他们强调茶的品茶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即茶道。
饮茶的过程具有禅意和静心的特征,茶道成为了一种具有深刻哲学意义的文化。
三、茶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茶文化在当代社会中逐渐得到重视和推广。
茶文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小众爱好,而是成为了一个社会文化现象。
茶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健康、自然与现代化并存的生活方式,融合了中华文化中的哲学思想、美学观念和伦理道德,是一种现代化文化和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体现。
中国茶道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茶道的形成和发展中国茶道作为独特而优雅的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茶为媒介,通过独特的礼仪和艺术表达方式,传递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想。
本文将探讨中国茶道的形成和发展,并分析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茶叶的发现与传播追溯至公元前2737年的中国古代文献《神农本草经》,我们可以找到对茶叶的最早记载。
据记载,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农尝试着煮水饮用,偶然发现水中落叶的滋味醇香宜人,于是茶叶的发现便由此开始。
随着茶叶的逐渐传播和普及,茶叶的独特魅力不断被发现和赞誉,茶的饮用方式也由此得到改进和完善。
二、茶道的形成与历史演变1. 唐代茶道的兴起唐代是中国茶道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当时,“煎煮”的方式被广泛采用,茶叶也开始成为雅士文人的喜好之一。
这一时期推崇自然和超然的文化氛围,使得茶道逐渐从简单的饮茶方式转变为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
2. 宋代茶道的完善宋代,中国茶道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茶具的制作工艺逐渐提升,茶叶的质量也得到了更高的认可。
茶艺师们开始注重茶叶的品质、水的温度和茶具的选择,使茶道更加注重细节和精致。
3. 元代茶道的变革元代茶道在饮茶方式上引入了青瓦盏,与此同时,茶道礼仪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元代茶道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中国茶道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
4. 明清时期的茶道繁荣明清时期,茶道的规模和影响力达到了巅峰。
茶文化被不断提升,功夫茶艺和茶道礼仪得到全面发展。
茶席成为社交和交流的场所,茶道逐渐成为士人文化的象征。
在这一时期,茶道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茶道文化。
三、中国茶道在文化中的地位中国茶道作为独特而美妙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
它不仅仅是一种饮茶的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哲学思想的体现。
首先,中国茶道强调“以茶养性”,弘扬自然和谐的价值观。
茶道注重品茶的过程,强调与自然相融合,倡导平和与静心。
通过与茶为伴的过程,人们可以感受到宁静与和谐,以此来调整心态,舒缓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一、茶文化的起源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叶功效、栽培茶树和制成茶叶的国家。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
据陆羽的《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神农氏是公元前2730年神农时代的象征,由此可见,茶的起源当然更早,而茶被人类发明和利用也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了。
茶的利用最初是在野生采集活动中形成的,关于神农氏发现茶之可饮,古代有这样两种传说,一种是“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是说神农在采集草药时,为了验证各种草木的药理功效,必亲自品尝,有一天他碰到好几种有毒草木,感觉口干舌麻,五内若焚,遂意识到这是中毒的征兆。
正当他躺在大树下休息之际,树上飘落几片树叶,神农信手取来放入口中慢慢咀嚼,但觉其味苦涩,渐渐地感到麻木消除,舌底生津,且气味清香,食后能提神醒脑,他意识到这种树叶具有解毒的功效,于是采叶而归,定其名曰“荼”(即茶)。
另一种是传说神农时代没有医生,人们生病了只得找些草药煎服。
有一次,当神农在大树下生火煮水,准备给病人煎药时,有几片茶树叶子落入锅内,却见水色微黄,便取水饮之,发现此水味带苦涩,喝后回味香醇甘甜,并能解渴生津,振奋精神,因而捞叶剖析,肯定了茶的药用价值。
传说虽然不能尽信,但是至少有一点信息值得注意:“荼”在长久的食用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它的某些药用之性。
这些反映的是远古时代的传佚之事。
从文字考证来看,我国最早利用茶叶的记载始于殷周。
周成王时期,周公旦的《尔雅﹒释木篇》中记载:“槚,苦荼也”;《礼记﹒地官》记载:“…掌荼‟、…聚荼‟仅供丧事之用”;《中国风俗史》记载:“周初至周之中叶,饮物有酒、醴、浆等,此外犹有种种饮料,而茶其最著者。
”由此可见,殷周之时,我们的祖先对茶的利用,已经摆脱了最初的药用,不但作为祭品,而且还发掘出它的饮用功效,茶开始成为一种日常饮料。
茶在战国以前,其种植和使用还仅限于巴蜀地区,至于其他地区,除去一些达官贵人靠接受贡品和馈赠获得以外,寻常百姓是很难享受到的。
秦统一中国,茶的使用、普及与种植得到了一定的推广。
并且,开始将茶烹制成羹饮来食用,但这时的羹饮与后世的将茶作为饮料不同,而是将其烹制成一种菜汤,作为食品用的,然而秦朝流传下来的有关茶的史料并不多见。
到了西汉,已经有了关于饮茶之事的正式文献记载,而饮茶的起始时间应该比这更早一些。
两汉三国时期,文人、宦官之家已形成饮茶之风。
西汉宣帝时,王褒所写《僮约》第一次明确提到了茶叶贸易。
说王褒去成都应试,暂住在一位已经亡故的朋友家,亡友之妻杨惠热情招待,常让家中奴仆便了为其做事。
便了不愿为王褒服务,就到杨惠丈夫的坟前哭诉。
杨惠与王褒对此十分恼火,便商议将便了卖给王褒为仆,并写下一篇有关服务内容和作息时间的契约,即《僮约》。
《僮约》中提到茶事的有两处。
一处是“烹茶尽具”,是说便了的日常工作中,包括为主人煮茶,并且在主人用茶后,清洗干净茶具。
可见,在汉代已经出现了专用的茶具。
另一处是“武阳买茶”,这一句则清楚的道出了西汉时期已经把茶叶作为商品进行买卖了。
武阳即如今的成都以南彭山县的双江镇,那里是著名的产茶区。
西汉时期,人们已经将茶烹制后当作一种饮料,而不再作为药材或是羹饮了。
茶对人体的保健作用,在这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著名医学家华佗在《食论》一书中,明确提出茶的保健功效:“苦荼久食益意思”,说明了茶的提神健脑作用。
而到了三国时期,盘踞东南部地区的孙吴,已经代替了巴蜀,成为中国新的茶文化中心。
这时的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及岭南等地,人工种植的茶园已经成为当地种植业中较具规模的行业,产品通过贸易的形式输往北方的魏国,甚至更北的匈奴地区。
孙吴末年,吴王孙皓嗜酒如命,每当大宴群臣时,规定每位大臣至少要饮七升酒,而一位叫韦曜的大臣酒量较小,孙皓恐其不胜酒力,就密“赐茶荈以当酒”,以茶代酒的说法由此而来。
在魏晋以前,我国北方,特别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很少有茶,即使偶尔得到一些,也仅为少数官宦所有,故这一地区的人们对茶的认识和使用较晚,而把茶作为一种日常饮料就更远未被人们所接受。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种文化思想交融碰撞,玄学一时流行。
而玄学家大都是所谓名士,爱好虚无的清谈。
东晋、南朝时,江南的富庶使士人得到暂时的满足,清谈之风继续发展,出现许多清谈家。
最初的清谈家多为酒徒,饮酒虽能使人兴奋,但喝多了易举止失措、有失雅观。
而饮茶却能始终清醒,令人思路清晰,平和心态。
于是许多玄学家和清谈家从传统的好酒转向喜好饮茶。
自汉代传入中国的佛教,随着与中土文化,特别是儒教与道教文化的融合,对茶的青睐也日趋强烈。
南北朝时期,佛教在我国兴盛起来,僧人们坐禅,彻夜清修,茶就成为他们禅定入静不可或缺的提神之物。
同时,在道家看来,饮茶是帮助炼“内丹”,升清降浊,修成长生不老之体的好方法。
由此,茶事已经上升到饮食物态以上的形式,具有显著的社会、文化功能。
二、茶文化的形成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时期,是中国茶文化史上划时代的时期。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疆域辽阔、国泰民安、经济繁荣的封建王朝。
国力的强盛、交通的发达、经济文化交流的活跃都为茶叶的流通和茶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唐代的帝王大多好茶,其中以唐玄宗最为著名,他不仅喜欢饮茶,还沉迷于在宫廷中与后宫佳丽们“斗茶”,但是由于相关记载较少,我们无法了解当时的“斗茶”形式和内容。
与此同时,民间也开始群起效仿宫廷贵族的饮茶习俗,饮茶蔚然成风,茶叶的贸易集市、各种茶馆遍及城乡。
正是饮茶在中国大地的广泛普及和茶事的发展,再加上商业贸易的需要,使“茶”字从长久沿袭下来的“荼”字中最终脱离出来,由此,“茶”字便应运而生了。
唐代也是我国对外交往活动最频繁时期,在对外交往中,茶被介绍到我国的边远地区和世界上很多国家,这些地区和国家的饮茶习惯和茶树的种植就始于唐朝。
唐初与吐蕃通婚,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茶叶,这是茶传入西藏的开始。
唐时,日本数次派“遣唐使”来我国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等知识,这些“留学生”回国时也将茶及饮茶习惯带回了日本,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日本僧人空海。
从此,茶和饮茶之风在日本开始盛行,今天流行的日本茶道,即源于唐代。
另外,朝鲜、越南等国的饮茶习惯也是在这时从我国传入的。
茶文化之所以在唐代形成,除了与当时的经济、文化空前发展有关外,还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一是与佛教的发展有关。
隋唐之际,佛教在我国迅速发展,佛教寺院常建在山清水秀的地方,气候适宜种植茶树,因此有很多大寺院都有种茶树的风尚。
茶之清淡平和,正与佛之与世无争相合,故被僧侣们视为修养之必需。
二是与唐代诗风盛行有关。
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饮茶习惯形成之后,文人雅士均以尚茶为荣,诗词歌赋中的茶事逐渐兴起和繁荣开来。
白居易、李白、卢仝等人都是品茶行家。
所谓酒壮英雄胆,茶引学士文。
这时期的茶歌、茶诗、茶赋、茶画不胜枚举,客观上起到了宣传饮茶好处、推动饮茶风尚的作用。
三是贡茶的兴起,推动了宫廷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这些帝王将相、皇亲国戚尽管人数不多,但是他们对唐代茶文化的发展方向和速度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和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
此外,唐代留给后世的最重要的茶文化遗产就是“茶圣”陆羽和他的《茶经》。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县)人。
陆羽一生清贫,不涉仕途,却对茶情有独钟。
为钻研茶叶生产和科学技术,曾跋山涉水,深入各主要茶区进行调查研究,并亲自参加茶树栽培和采摘活动,研究茶水、茶器,以经验阅历所得,成就了我国和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
《茶经》内容囊括了茶叶的科学技术、生产知识和饮茶轶事等各个方面,不仅系统总结了古代劳动人民关于茶叶生产的经验和科学技术,而且加以剖析阐述,称得上是茶业的百科全书。
《茶经》对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茶文化的建立和发展都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陆羽因而被后世尊为“茶圣”。
知识链接“茶”的称谓、写法和趣解关于茶名茶字,我国历史上称谓和写法极其复杂。
以茶名和茶字的词目来说,不算“草中英”、“酪奴”、“草大虫”、“不夜侯”、“离乡草”等谑名趣名,还有荼、槚、桡、蔎、茗、荈、葭、葭萌、椒、茶、茶荈、苦茶、苦荼、茗茶、茶茗、荈诧等叫法和写法。
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
“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项。
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得更加清楚、直观,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
“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
中国文字极深象征性意义,自“茶”字普遍使用后,古念文人对茶字有不少趣解。
①“茶”字来龙去脉:古时代称“茶”为“荼”,何时少了一笔的呢?那是在唐代开元年间,编了一部《开元文字音义》由唐玄宗作序,书中改“荼”为“茶”。
皇帝代序的书谁还敢不遵照执行?经过一段混用时期,“茶”便完全取代了“荼”字。
陆羽撰写《茶经》时,一律写作“茶”。
②以“茶”字象征长寿:茶字以草字头,与“廿”相似,中间的“人”字与“八”相似,下部“木”可分解为“八十”。
“廿”加“八”再加“八十”等于一百零八岁。
所以把一百零八岁的老人称为“茶寿老人”。
久而久之,许多人便将“茶”字代表长寿。
③让“茶”字回归自然:“茶”字由草字头、“人”及“木”字三部份构成,“人”字在草字头之下,“木”字之上,意为人在草木间,孰能不喝茶,也表示引导人类回归大自然。
继陆羽之后唐代最著名的茶人要首推卢仝了。
卢仝(约775-835年),自号玉川子,范阳人(今河北涿县)。
卢仝出身寒微,终身不仕,但此人才高有节,他一生爱茶,以一首《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也被称为《卢仝茶歌》)被后人誉为诗化的《茶经》,堪称茶诗中的经典之作,广为流传。
在这首诗中,他抒发了茶人在品茶时的特殊心理感受,可以说是对中国茶文化的概括和总结。
卢仝的这首诗被后人称为“七碗诗”,在后世许多茶书和茶诗广为引用,卢仝也因此被后人尊为“茶仙”或“茶亚圣”。
知识链接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