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信道侦听的IEEE802_11自适应优化算法

合集下载

IEEE802.11n信道编译码器的FPGA设计

IEEE802.11n信道编译码器的FPGA设计

( ol eo l t n fr ao n ot l nier g B in nvr t o eho g , e ig10 2 C ia C l g f e r i I om t nadC nr g ei , e ig i sy f cnl y B in 0 14, hn ) e E co c n i oE n n j U ei T o j

要: 首先 分析 了新 一代 无线 局 域 网标 准 I E 8 2 1 n的 卷积 编 译 码 原理 , E E 0 .1 然后 给 出 了卷积 编
码 器和 Vt b 译码 器 的 F G 实现 方法 , 中 Vtri iri e PA 其 i b 译码 器采 用 并行结 构和 回 溯译码 算 法。 最后 e 进行 了综合仿 真 , 果表 明 , 结 设计 的编 译码 器能 够 实现 高速 率 编译码 , 满足 IE 82 1n高速吞 吐 E E0.1
Ab t a t s r c :Th rn i l fc nv l t n n o i g a d Viebid c dig f rn x e e ain W L e p cp e o o o ui a e c d n n tr e o n 0 e tg n r to AN tn — i ol sa d
adI r EEE8 2.1 s a ay e . Th PGA mp e n ain m eh d fc n ou ina nc d r a tr i 0 n i n lz d I eF i l me tto t o s o o v l to le o e nd Vie b
FPG A sg f Ch nn lEn o e nd D e o e o EEE80 1 De ins o a e c d r a c d r f r I 2. n l

基于IGMP的IEEE 802.11无线组播速率自适应机制

基于IGMP的IEEE 802.11无线组播速率自适应机制

完成对信道的争用, 但仅当较少用户争用信道时, *
收稿日期: 2017 -03 -16. 基金 项 目 : 8 6 3 计划项目( 2015
AA01A709);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子课题基金资助项目( XDA06010301); 上海上海市科委基金资助项目( 16511104204). 作者简介: 王金涛( 1991 - ) 男 , 甘肃张掖人 , 讲师, 硕士, 主要从事无线局域网等方面的研究. * 本 文 已 于 2017 - 10 - 25 2 1 : 1 3 在 中 国 知 网 优 先 数 字 出 版 .网 络 出 版 地 址 : 20171025.2113.042
动速率回退(ARF )算法的无线组播速率自适应机制.该机制利用组播中必须发送的 IGMP 报文来获 取接收信噪比, 进而决定组播速率.基于 IGMP 报文的周期间隙调整, 加人了改进后的 ARF 算法进行 速率调整.该机制规避了大量反馈帧产生碰撞的问题, 可以使组播路由器获得传输结果的有效反馈, 从 而更准确地进行速率调整.结果表明, 所提机制能够较好地调整无线组播速率, 提升无线组播的吞吐量.
.html
http :// www. cnki. net/ kcms/ detail/21. 1189.T .
1
lina ; 2. School of Electronic, 101407, China; 3. School of
A b str a c t : A im ing at the problem that the m ulticast rate can not m eet the transm ission dem and ,a rate adaptive m echanism for w ireless m ulticast based on both internet group m anagem ent p im proved auto rate fallback (A R F ) algorithm was proposed . In the proposed m echanism , the IGM P packets w hich m ust be sent were used to get the received signal to noise ratio ( S N R ) ,and then the m ulticast rate was determ ined . B ased on the adjustment cycle interval o f IGM P p ackets , an im proved AR F algorithm was added to adjust the m ulticast rate . The proposed m echanism avoided the collision problem occured am ong a lot o f feedback fram es ,so that the m ulticast access point ( A P ) could get the effective feedback o f transm ission results to perform the m ore accurate rate adjustment .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m echanism can better adjust the w ireless m ulticast rate and prom ote the throughput o f w ireless m ulticast . K ey w ord s : w ireless local a e a network (W L A N ) ; w ireless m ulticast ; internet group m anagem ent protocol (IG M P ) ; rate adaptation ; im proved A R F ;signal to noise ratio ( S N R ) ; throughput

IEEE802.11e中基于自适应信道预留的接纳控制算法

IEEE802.11e中基于自适应信道预留的接纳控制算法

w r nt nu h t kteaa temeh n m t ajsQ So team t df w no e t m e tenwf w a uha e o e og ,o dpi c ai dut o f h d ie o s r r o eth e o sm c s e o h v s o t l i d l p s b .T ersl hw t th l rh nue i esbtentfc n e o eu e ns n d i oe os l h eut so a tea oi m e srsf r s e e a i adt i Q Srq i met,adam t m r ie s h g t an w rfs hr r s
s ia l h n e e o r e o r fc nd us d c nn lu i z to st e a u tb e c a n lr s u c sfrtai sa e ha e tl ai n a h dmison c n r lr e. W he h e wo k r s u c s f i si o to ul nten t r eo re
C ia hn )
Ab t a t I r e o t n mi t f c n h g f ce c n u l y a d e s r ar e sb t e r f s t i a e r p s d s r c : n o d rt r s t r f s i ih e in y a d q a i n n u ef i s e a ai i t n we n tai , h sp p rp o o e f c t e a a t e c a n lr s r ain b s d a miso o t l ag r h h d p i h n e e e v to a e — d si n c nr lo t m. F rt ,t i ag r h t o e o r e s a n o r s r e v o i is y hs lo i m o k r s u c h r g t e e l t i v

802.11n中用来提高吞吐量的机制

802.11n中用来提高吞吐量的机制

802.11n是一种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标准,旨在提高无线网络的速度和稳定性。

在802.11n标准中,有几种机制被用来提高吞吐量,从而改善无线网络的性能。

本文将介绍802.11n中用来提高吞吐量的机制,并对其原理和实际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一、MIMO技术MIMO是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的缩写,即多输入多输出技术。

802.11n标准采用了MIMO技术,通过同时使用多个天线进行数据传输和接收,从而提高了无线网络的吞吐量。

MIMO技术能够在不增加频谱带宽的情况下,通过空间复用的方式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增强了信号的抗干扰性和覆盖范围。

利用MIMO技术,802.11n标准支持了1x1、2x2、3x3甚至4x4等不同数量的天线配置,能够实现更多数据的并行传输,提高了网络的整体性能。

MIMO技术还能够通过空间复用和波束成形等手段来提高信号的覆盖范围和可靠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网络的吞吐量和稳定性。

二、帧聚合技术802.11n标准引入了帧聚合技术,通过将多个数据帧合并成一个更大的帧进行传输,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吞吐量。

在传统的802.11a/g标准中,每个数据帧都需要经过一定的信道竞争和保护间隔,从而导致了较为低效的信道利用率和较低的吞吐量。

而在802.11n标准中,通过帧聚合技术,可以将多个数据帧合并成一个更大的帧进行传输,减少了信道竞争的次数,提高了信道的利用效率,进而提高了网络的吞吐量。

帧聚合技术的引入显著改善了无线网络的性能,使得802.11n能够更好地满足多媒体数据传输等高吞吐量的应用需求。

三、频谱聚合技术802.11n标准还引入了频谱聚合技术,通过同时使用多个频段来传输数据,从而提高了无线网络的吞吐量。

在传统的802.11a/g标准中,无线网络只能使用2.4GHz或5GHz的某一个频段进行数据传输,因此受到了频谱资源的限制,无法充分利用现有的频谱资源来提高网络的吞吐量。

IEEE802.11MAC协议中一种改进的退避解决算法

IEEE802.11MAC协议中一种改进的退避解决算法

载波 帧听。当包第一次试 图发送 时,每一个节点依据一个
圜 困 圜 圜
退避寄存器来 独立规划 自己的发送 动作。在发送之前设定 窗1 : 3为最小值CWmi,并从(, n OCWmi) n之随机选 择一个 时 隙进 行等概 率传 输。每 当信 道空 闲一 个 时隙长 度时, 退避 寄 存器将减 1 ;当信道 侦听 到忙 时, 避寄 存器将冻结 , 退 直
传输方 式,适用于时延要求低 的数据服务,采 用的是 载波 监 听多路访 问, 突防止( S ,A 机 制。随着无线 局域 中 c MAc )
网用户 数量 的增加, 网络 的负荷越来越重 ,如何提高 重负
是这样的:当检测到信道空闲期间大于某一lS F 后,立即
开始发送 帧;否则 延迟 接入直到检 测到需要 的Is F ,然后 选择退避 时间进入退避,退避结 束后 重新 开始 上述 过程 。
窗 口随重 传次数 的增 加而迅 速增大,其 目的就是减少碰撞 的概率 ,但却会导致发 送失败的终端再次 接入信 道的概率 大大 降低 ,而成功发送 的终 端却有更高 的概率接入信道, 也 即存在 捕 获效 应, 这是 B EB引发公 平性 问题 的根本 原 因。CW尚未达到CWma 之前 , 次失败 的发送都会 导 x 每一 致 竞争 窗 1 的倍 增 。其 控制节 点访 问频 率主 要有 两个 因 3 : 子:C D a ko 时间,b c f , W ̄ b c f a ko l 间是在 ( , )这个  ̄ 1 - OCW 区间均匀分布 的 所 以如果CW较 大,则节 点随机选取 的 退避 时间就可能 比较长 ,因而能较迟 的接入信道,相 反, 如果C 值较小 ,则退避 时 间可 能较小,能 够更轻易 的接
C )这 为 线设 在 送 不 时 听。 c有 D, 是因 无 备 发 时 能同 监 D F

几种IEEE802_11无线局域网协议的比较_王文斌

几种IEEE802_11无线局域网协议的比较_王文斌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52(2007)06-0126-02几种IEEE802.11无线局域网协议的比较王文斌(黑河无线电监测站,黑河164300)摘 要:W LAN的出现,充分解决了有线网络先天性缺陷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与有线网络相比,W LAN具备了很多特定优势。

作为有线局域网的一种补充和扩展,W LAN使计算机具有了可移动性,能快速、方便地解决有线网络不易实现的网络连通问题,成为今后网络发展的主导方向。

IEEE802.11标准是IEEE制定的无线局域网标准,各厂商的产品在同一物理层上可以互相操作,这样就使得无线局域网的两种主要用途“多点接入”和“多网段互联”更易于低成本实现,从而为无线局域网的进一步普及打通了道路,文中介绍了几个常用标准的特点。

关键词:无线局域网;IEEE802.11无线局域网协议Comparison among several IEEE802.11wirelesslocal area netw ork agreementsWANG Wen2bin(H eihe R adio Monitoring Station,H eihe164300,China)Abstract:The appearance of W LAN fully s olves a serious of problems bought by the congenital defects of the wire netw ork.C om pared with the wire netw ork,W LAN is equiped with many specified advantages.As the supplement and extension of the wire local area netw ork,W LAN makes the com puters m ovable.It can fast and conveniently s olve the problem of netw ork connection which is not easy for the wire netw ork to realize,s o it becomes the dominant direction of the netw ork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The standard of IEEE802.11is the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 ork standard w orked out by IEEE.The products of various manufacturers can be operated together on the same physical layer.Thus,it makes the tw o main functions of the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 ork,“connection of multiple points”and“internetw orking of multiple net segments”,easier to be realized with low costs.Thereby,the road for the further popularization of the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 ork is g ot through.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features of several standards in comm on use.K ey w ords:wireless local area netw ork(W LAN);IEEE802.1W LAN protocol 作为有线局域网的一种补充和扩展,W LAN使计算机具有了可移动性,能快速、方便地解决有线网络不易实现的网络连通问题,成为今后网络发展的主导方向。

IEEE802.11的载波侦听技术分析

IEEE802.11的载波侦听技术分析

IEEE 802.11的载波侦听技术分析摘要作为一种MAC层接入控制协议,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 void, CSMA/CA)协议已经成功应用在IEEE802.11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中。

CSMA协议最基本的行为就是载波侦听。

但是在无线局域网中,单纯在物理层难以实现有效侦听。

因此IEEE802.11采用物理载波侦听与虚拟载波侦听。

本文详细讨论后者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IEEE802.11; 载波侦听; 网络分配向量ABSTRACT As a MAC layer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Carrier protected reliably against detective multi-channel Access/conflict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to Avoid (account and Collision, CSMA/CA) agreement has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IEEE802.11 Wireless Local Area in a 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 (WLAN).The most basic behavior of CSMA protocol is carrier sense.But in a 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the sense is difficult to be effective only in physical layer.Thus IEEE802.11 adopt physical sense and virtual sense.This paper discuss the latter how to work.KEYWORD IEEE802.11 Carrier Sense Network Allocation V ector1. IEEE802.111.1 IEEE802.11网络结构IEEE802.11规定了两种网络组成方式:Ad hoc模式与AP模式。

一种IEEE 802.11s树型网络的PREQ广播风暴抑制方案

一种IEEE 802.11s树型网络的PREQ广播风暴抑制方案

一种IEEE 802.11s树型网络的PREQ广播风暴抑制方案游波;牟荣增;阎跃鹏【期刊名称】《计算机应用研究》【年(卷),期】2012(029)008【摘要】To reduce the broadcast storm of PREQ caused by simply flooding of PREQ to maintain routes between leaf nodes inrntree network based on IEEE 802.11s, this paper proposed a new scheme to limit the broadcast region of PREQ based on therntable-driven routing in HWMP. In this scheme, one leaf node set the TTL of PREQ according to the hop count in its route tornthe root node, which limited the delivery distance of PREQ and decreased the number of redundant PREQ. Experiment showsrnthat compared with IEEE 802. 11s, this new schem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osts for routing and increase the networkrnthroughput.%在IEEE 802.11s 的树型网络中,为了解决子节点之间洪泛PREQ维护路由时引发的PREQ广播风暴问题,基于HWMP的表驱动路由,提出了一种限制PREQ广播范围的广播风暴抑制方案.在该方案中,子节点根据自己到根节点的路由跳数设置PREQ的TTL,缩小了PREQ的传输距离,降低了冗余PREQ的数量.实验结果表明,与IEEE 802.11 s相比,本方案有效地减小了网络中的路由开销,提高了网络吞吐量.【总页数】3页(P3108-3110)【作者】游波;牟荣增;阎跃鹏【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电子系统总体技术研究室,北京100029;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江苏昆山215300;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电子系统总体技术研究室,北京100029;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江苏昆山215300;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电子系统总体技术研究室,北京100029;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江苏昆山21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3.02【相关文献】1.IEEE802.11 MAC层退避算法的一种改进方案 [J], 张黎达;刘宗行;李作进2.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的一种高效调度方案 [J], 沈乐乐;黄爱苹;张朝阳3.IEEE 802.11e网络中传输可分级视频流的调度方案 [J], 冯丽;李建庆;潘媛媛4.一种新的基于IEEE 802.11的随机接入网络协作协议设计 [J], 王磊;刘梅5.基于IEEE802.11g宽带无线网络的机场解决方案 [J], 秦辉;黄文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80211r_802.11i原理分析

80211r_802.11i原理分析

80211r原理分析IEEE802.11r(Fast BSSTransition)定义了STA在同一移动域(MD)中的AP 之间漫游时的交互细则,提供了实现BSS快速转换的标准。

协议描述的主要方法为:STA第一次与MD内的AP关联时,利用802.1x认证获得的主会话密钥(MSK,由于该密钥为认证者和申请者共享,也成为成对主密钥(PMK))和MD内各个AP的R1KH_ID计算出不同的PMK R1分发给MD内的其它AP;发生切换时,STA直接利用发送到目标AP上的PMK R1协商出成对临时密钥(PTK)和组临时密钥(GTK),以此缩短切换时间,避免再进行耗时的802.1x认证。

协议主要描述了四个部分的内容:密钥管理、新增的信息元素、FT初始化关联和快速切换协议。

密钥管理部分提出了三层密钥结构及其计算方法;新增的信息元素部分给出了MDIE、FTIE、TIE等元素的定义;FT初始化关联部分描述了第一次关联时密钥生成和分发的过程;快速切换协议部分描述了快速漫游过程和由PMKR1计算PTK和GTK的过程。

初始化关联部分和快速切换协议部分分为RSN(Robust SecurityNet)网络和non RSN网络进行描述。

快速切换协议分为两种,FT协议(FT Protocol)和带资源请求的FT协议(FT Resource Request Protoc01)。

每种协议的切换方式又可以分为两种,Over-the-Air方式和Over-the —DS 方式。

一.提示1.本文档主要研究支持RSN(802.11i)的无线局域网下的快速切换为主。

2.IEEE文档里提到的802.11r标准是基于自治式WLAN,而不是集中式WLAN,因此实现时会和标准有一定差别3.同样的,HostAPD模块里对802.11r的实现也会标准不同。

二.802.11i:强健安全性网络2.1:RSN简介除了TKIP和CCMP,80211i还定义了强健安全性网络(RSN)的标准,主要定义密钥的产生与分配方式.链路层加密协议使用了两种密钥.成对密钥(pairwise key) 用来保护工作站与AP;间往来的数据.组密钥(group key) 用来保护AP和所关联的工作站之间的广播帧或组播帧成对主密钥产生于身份验证(802.1x或者PSK),组密钥则是AP动态产生并分配给工作站的。

一种新型IEEE802.11无线局域网自适应协议模型

一种新型IEEE802.11无线局域网自适应协议模型

在上面的表达式中, 表示每秒伪随机碎片的比率, d Rc R 表示每秒比特速率。 在与其它环境中干扰噪音相比峰值功率非常 低的情况下, 处理增溢功能允许具有高速传输速度的D S 系统 S 运作, 但处理增溢功能也将因每位冗余副本数目 的减少而减弱, 从而降低每个比特的传输能力。因天线系统高度低于3 米, 精确 预侧每个数据速度一波型组合的运作范围可通过定义公式(2)求
配,在最小MA C 层争夺中能够获得最大的网络吞吐量,且不会产生附加的路由负载。 关键词: 扩频 移动AD HOC 网络 信噪比一波功率自 适应
中图分类号: TP393 , 1 文献标识码: A
1. 技术简介和背景 带宽是指射频频谱的信号宽度。在一个射频信道中由于数 据速率的增大, 信号带宽应该能够灵活扩展并占用更多的频段 来携带更多的信息,但信号通过峰值能力有可能下降。我们通 过一种扩展信号带宽的信令译码技术来处理、检测和修改信 号, 并能在射频噪音、其它信号冲突和人为千涉的情况下保护 信号。但当数字传输速度接近扩频译码速度时,来自泽码的处 理功能会减弱,且处理范围变小。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克 服无线链路中因数据速率的增加和处理增溢的减少而导致有效覆 盖范围的缩小。 SNR一 WPA 可在有衰减和冲突的情况下提 供点到点网 络连 接的质量保障。 SNR一 WPA 另 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是如何改变 有效基站的发射范围从而来改变链路状态和MANET路由图。 我 们的目 标是创建出一个应用干MAC 层和PHY 层上的实用型功 率自 适应协议, 这个协议对高层路由协议是透明的, 而且创建一 个数据速率和功率自 适应的MAC层,这个MAC 层不仅能够使
高新技 术
一种新型 !EEESO 1 无线局域网 Z.
自适应协议模型
(1.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院信息学院 2.杭州网 通信息港有限 公司 浙江杭州 310 07 0 )

IEEE802.11i无线局域网的增强安全机制

 IEEE802.11i无线局域网的增强安全机制

IEEE802.11i无线局域网的增强安全机制1 IEEE802.11i简述由于IEEE802.11的1999年版标准中所存在的公认的安全问题[6],尤其是在媒体大量报道WLAN入侵事件和互联网出现实用的WEP攻击工具以后,WLAN设备商推出了一些私有的解决方案,但这些方案会给产品的互通带来很大的障碍,需要有统一的标准来保证各个厂家产品之间的兼容性。

IEEE802工作组成立了安全任务组来解决802.11中的安全问题,推出了新一代安全标准IEEE802.11i。

IEEE802.11i定义了健壮安全网络RSN(Robust Security Network)的概念,规定使用802.IX认证和密钥管理方式,定义了TKIP和CCMP(Counter-Mode/CBC-MAC protocol)两种数据加密机制,增强了WLAN中的数据加密和认证性能,并且针对WEP加密机制的各种缺陷做了多方面的改进,从而大幅度提升了网络的安全性。

2 数据保密协议IEEE802.11i的加密协议主要是针对WEP和WLAN的特点来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抵抗各种主动和被动攻击,建立一个健壮安全网络。

在IEEE802.11i草案中定义了两种数据加密协议,TKIP和CCMP。

CCMP是IEEE802.11i所使用的最强的算法;TKIP存在的主要目的是因为现在的大多数设备只支持这种WEP,它可使这些设备升级。

2.1 TKIP协议为了更系统的修正WEP中的安全漏洞,IEEE成立了专门从事802.11WLAN安全性的研究小组TGi,TGi提出了向后兼容WEP的升级算法TKIP[7]。

TKIP是一种对传统设备上的WEP 算法进行加强的协议,它可使用户在不更新硬件设备的情况下,提升系统的安全性。

作为一种过渡算法,虽然其所能提供的安全措施有限,但它能使各种攻击变得比较困难。

2.1.1 TKIP安全性分析TKIP涉及到WEP所有弱点,包括弱密钥攻击、缺少对消息篡改的保护、缺少抵抗重播攻击等,它克服了WEP的弱点,但它的基本加解密算法又是基于WEP的。

IEEE802.11

IEEE802.11

IEEE802.11是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为解决无线网路设备互连,于1997年6月制定发布的无线局域网标准。

802.11是IEEE制订的第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业务主要限于数据访问,速率最高只能达到2Mbit/s。

由于它在速率和传输距离上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IEEE小组又相继推出了802.11b和802.11a两个新标准,前者已经成为目前的主流标准,而后者也被很多厂商看好。

IEEE802.11a是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为了改进其最初推出的无线标准IEEE802.11而推出的无线局域网络协议标准。

是IEEE802.11的有益补充。

802.11a标准是已在办公室、家庭、宾馆、机场等众多场合得到广泛应用的802.11b(传输速度11M/S)无线局域网标准的后续标准。

802.11a标准的传输优点是传输速度快,速度可达54Mbps,完全能满足语音、数据、图像等业务的需要。

缺点是无法与802.11b兼容,致使一些早已购买802.11b标准的无线网络设备在新的802.11a网络中不能用。

在购买设备时要主要不同设备之间是否同时支持一种协议标准。

802.11a具备更高频宽的特性,适用于处理大量资料,如影音资讯的传递,或使用人数扩增的公众无线传输服务等当然是最主要的选择,但是对于一般上网使用者,采用802.11b系统即具备足够的速度,再加上其大众化的价格更是吸引人,消费者可依自身的需求与预算来决定应该购买何种商品。

IEEE802.11b是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为了改进其最初推出的无线标准IEEE802.11而推出的第二代无线局域网络协议标准。

为了解决各种无线网络设备互连的问题,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推出了IEEE802.11无线协议标注。

目前802.11主要有802.11b、802.11a、802.11g 三个标准。

IEEE802.11速率自适应及分段机制研究

IEEE802.11速率自适应及分段机制研究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EEE802.11速率自适应及分段机制研究姓名:黄清艳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指导教师:魏急波20061101IEEE802.1lb无线网卡的SAMAUNG笔记本电脑,操作系统为WindowsXP。

4.2.1.1室内环境固定距离测试1)同室近距离测试携无线网卡的计算机A和B都在同一房间内,且距离非常近,可将此种情况视为理想状态。

测出的数据如表4.3(单位:Mbps),其值可作为后续测试的参考值。

图4.2是IEEE802.1lb不同帧长度下的吞吐量理论值与测试值对比图,可以看到,不论理论值还是UDP测试值,11M的带宽其实只用了很少的一部分,即使在最大的帧长度1472byte下,理论值的带宽利用率只能达到54.3%,而实际测试中只能达到39.1%。

表4.3IEEE802.1lb特定条件下吞吐量测试值、\传输速率帧长≥\1lM5.5M2M1M1472byte4.33.O1.5O.831024byte3.662.71.4O.8512byte2.41.91.12O.68图4.2IEEE802.1lb不同帧长的吞吐量理论值与测试值对比图2)隔室近距离测试如图4.3(a)所示,A置于实验室内,B置于走廊上。

A以自编的程序分别以1M、2M、5.5M、llM的速率向B发送IJDP数据包,每次发送1000个数据包,长度为1024个字节。

每一种速率传输进行6组测试。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硕士论文图4.3室内固定点测试环境图及测试结果为什么要将B选在这个位置呢?因为测试中发现,在这种环境下,B所在的距离是11M速率能够进行数据传输的最远距离,如图所示,不超过13m。

可见,无线局域网的传输距离受物理环境的影响很大,和室内环境的最大理论值200m相去甚远。

测试结果图4.3(b)表明:信道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各速率的吞吐量都有抖动;速率越高,吞吐量越不稳定,对于低速率1M来说,比较稳定,在O.78M左右。

无线局域网技术IEEE802_11

无线局域网技术IEEE802_11

无线局域网技术IEEE802.11高培强研究探讨无线局域网(W LAN)是用无线通信技术构建的局域网,虽不采用缆线,但也能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的所有功能,与有线局域网相比,W LAN具有移动性好、灵活性高、建网迅速、管理方便、扩展能力强等优点。

无线局域网技术目前主要有两大阵营,即IEEE802.11系列标准和欧洲的H i p erLAN。

其中以IEEE802.11系列标准中的802.11b产品在目前占主导地位。

1技术标准IEEE802.11是在1997年由众多的局域网以及计算机专家审定通过的标准,主要规范了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的物理层和媒体接入控制(M AC)层,支持1~2M bit/s的数据速率。

1999年8月,802.11标准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修订,增加了2项内容,一是802.11a,传输速率为6M b p s~54M b p s,支持语音、数据、图像业务,能满足室内、室外的各种应用场合。

另一种是802.11b标准,该标准可提供11M b p s的数据速率,大约是原来IEEE标准无线局域网速度的5倍。

现在大多数厂商生产的W LAN产品都基于802.11b标准,见表1。

1.1工作方式802.11定义了两种类型的设备,一种是无线站,通常是通过一台PC机器加上一块无线网络接口卡构成的,另一个称为无线接入点(AccessP oint,AP),它的作用是提供无线和有线网络之间的桥接;一个无线接入点通常由一个无线输出口和一个有线的网络接口(802.3接口)构成,桥接软件符合802.1d桥接协议。

接入点就像是无线网络的一个无线基站,将多个无线的接入站聚合到有线的网络上。

无线的终端可以是802.11PCM CI A卡、PCI接口、ISA接口的,或者是在非计算机终端上的嵌入式设备(例如802.11手机)。

1.2物理层在802.11最初定义的三个物理层包括了两个扩散频谱技术和一个红外传播规范,无线传输的频道定义在2.4G H z的ISM波段内,这个频段在很多国家都是非注册使用频段,这样,使用802.11的客户端设备就不需要任何无线许可。

无线802.11网络中自适应调整载波侦听阈值算法研究

无线802.11网络中自适应调整载波侦听阈值算法研究
三. S D sr ue p c a k f 算 法 D B( i i tdS aeB c of) tb 在 无线 网络 中每个 成功 的无 线传 输 都要 求 在 包 含 这个 传 输 的一个 空间 区域 内无 其 他 的传 输 , S D B算 法 将 这 一 区域 定 义 为
算法 。以下就现 有 的几 个优化 网络 容量 的算法进 行研 究 。
一 .
A C 【 d p igP y i l ar rS n ig 算 法 P S A a t h sc ri e s ) n aC e n
该算法 假定 每条链 路使 用相 同的传 输速率 , 即相 同 的 S NR 阈值 S 每个节 点使 用相 同 的功率 。 I 算法 的基本 思想 是 : 果一个 节点 的邻 节 点 S NR值 较 高 , 如 I 即使 在该 节 点 周 围有 较 多 的 干扰 传 输仍
络 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 吞 吐 率 , 也 都 存 在 一 定 的弊 端 。 但
关 键 词 : 物 理 载 波 侦 听机 制 ; 波 侦 听 阈值 ; 输 功 率 ; 率 ; 间 分 配 ; 载 传 速 空 隐蔽 终 端 问题 ; 露终 端 问题 暴
中 图 分 类 号 : N9 T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果 颖
( 津 电子信 息职业技 术学 院 , 津市 3 0 3 ) 天 天 0 1 2
摘 要 : 近 年 来 , 着基 于 8 2 1 协 议 的 无 线 网络 的 广 泛 的 应 用 , 高 网络 的 吞 吐 率 , 为 亟 待 解 决 的 问题 。 随 0 .1 提 成
现 有 的 算 法 以提 高 空 间 重 用 为 目的 , 整 载 波侦 听 阈值 和 速 率 或 发 送 功 率 和 速 率 。这 些 算 法 在 一 定 程 度 上提 高 了 网 调

IEEE802_11p无线车载自组网络协议的性能分析与模拟

IEEE802_11p无线车载自组网络协议的性能分析与模拟

收稿日期:2010-09作者简介:曹颖荣(1985)),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智能交通方面的研究。

IEEE 802.11p 无线车载自组网络协议的性能分析与模拟曹颖荣,林小玲(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上海200072)摘要:IEEE 802.11pW AVE(W i re l ess A ccess i n V eh icu l ar Environment)通信协议主要用于高速率的车辆之间(V 2V:V eh icu l ar toV ehicular)以及车辆与路边基础设施之间(V 2I :V ehicular to Infrastructure)的资料数据交换。

文章主要对N S-2下IEEE 802.11p 的网络性能的模拟情况进行了研究。

首先介绍了WAV E 系统以及IEEE 802.11p 协议标准,在此基础上采用N S-2仿真软件对I EEE 802.11p 协议进行模拟,同时还对IEEE 802.11a 协议进行仿真,并对两者仿真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验证了IEEE 802.11p 协议是专为车载无线网络设计的一种协议的合理性。

关键词:车辆自组网;I EEE 802.11p ;网络仿真中图分类号:T 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394(2011)02-0019-04Perfor mance Analysis and Si m ul ation of IEEE 802.11p W ireless Protocoli n Vehicle Ad -hoc Net w orksC AO Y ing -rong ,LIN X iao -ling(Schoo l ofM echatron ics Eng ineer i ng and A utom ati on ,Shangha iU n i ve rsity ,Shangha i 200072,Ch i na)Abst ract :I EEE 802.11p WAVE (W ireless A ccess i n Veh icular Env ir onm ent)protoco l is m ainly used for h i g h -speed infor m a ti o n and data exchange bet w een veh icles (V2V:Veh icular to Veh icular),and bet w een vehicles and road -si d e i n frastr ucture (V2I :V eh i c u lar to I n frastr ucture).The perfor m ance of I EEE 802.11p usi n g NS -2si m ulato r hasbeen st u died in this paper .First of al,l the WAVE syste m and t h e I EEE 802.11p protocol standar ds are investi g ated .On th is basis ,the paper uses NS-2si m u lation soft w are to si m u l a te the I EEE 802.11p and I EEE 802.11a .The si m u la -ti o n resu lts are ana l y zed and su mm arized .It is verifi e d that the I EEE 802.11p protocol is desi g ned reasonably for t h e ve -h icular w ireless net w or k.K ey w ords :vehic l e ad -hoc net w ork (VANET);I EEE 802.11p;net w or k e m u lation0 引言车载自组网(VANET)是道路上车辆之间(V 2V )、车辆与路边接入点之间(V2I)可以相互通信的Ad -hoc 网络。

无线网络安全IEEE80211简介

无线网络安全IEEE80211简介

最大传输率 典型距离 工作频段 评注
2Mbps 54Mbps
11Mbps 54Mbps
50-100m 50-100m
50-100m 50-100m
2.4GHz 5GHz
2.4GHz 2.4GHz 5GHz
昂贵,不与 80.211b兼 容
已成为主流
与802.11b 兼容
表中所有标准都包含共同的安全性能设计,即有线等价协议WEP (Wired Equivalent Privacy),希望能提供与有线网络同等的安全性能。
一旦你通过了认证,并且被关联上了,就可以发送数据。 数据在STA和AP之间交换。通常,数据先到达AP,然后 被转发到有线局域网或其他的STA。
每个发到或者来自AP的802.11数据帧都有3个地址:
2个是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第3个是“中间”地址——消 息路过的接入点的地址。当你从STA发送数据到AP时,一 个源STA地址,2个目的地址,一个目的端的AP地址,另 一个目的STA地址,与此相似,从AP到STA的数据有一个 目的地址(STA)和2个源地址——AP地址和STA地址。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年7月下 午12时 41分21.7.1912:41July 19, 2021
பைடு நூலகம்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年7月19日星期 一12时 41分37秒12:41:3719
(2)探测帧 为了加速找到一个AP,STA可以选择发送探测帧。相当 于大喊“喂,有人在吗?”任何接入点收到探测请求,立 刻以探测响应来进行回答,STA就可以迅速找到AP。

IEEE802.11WLAN中速率调节和移动切换管理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IEEE802.11WLAN中速率调节和移动切换管理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IEEE802.11WLAN中速率调节和移动切换管理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通信方式之一。

IEEE802.11是WLAN技术的基本标准,它定义了无线信道的物理特征、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协议、安全机制等内容,使得WLAN具备了高速率传输、安全性强、成本低廉等优良特性。

然而,WLAN技术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网络拥塞、信道干扰、信号遮盖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WLAN的数据传输速率和通信质量。

因此,如何保证WLAN的高效运行,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通信质量成为了当前WLAN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WLAN中速率调节和移动切换管理关键技术展开研究,通过对速率调节和移动切换技术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一种优化的WLAN通信方案。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WLAN中速率调节的原理和作用,探讨现有的速率调节算法的优缺点,提出一种针对WLAN的自适应速率调节算法。

2.研究WLAN中移动切换的原理和过程,分析WLAN移动切换的关键技术,如何保证移动切换的平滑和无缝。

建立WLAN移动切换模型,提出一种WLAN移动切换的优化方案。

3.基于以上研究,搭建WLAN通信实验平台,测试验证所提出的WLAN通信优化方案的性能和可行性。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主要针对WLAN中速率调节和移动切换管理方面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旨在通过优化算法和技术方案,提高WLAN的数据传输速率、网络质量和用户使用体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调查问卷、实验仿真等方法,通过对现有的WLAN技术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对WLAN中的关键技术进行逐一分析和研究,通过实验仿真,测试所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无线局域网中一种自适应RTS门限调整算法

无线局域网中一种自适应RTS门限调整算法

无线局域网中一种自适应RTS门限调整算法刘军;郭伟;黄飞;肖百龙【期刊名称】《计算机学报》【年(卷),期】2007(030)004【摘要】媒体访问控制是无线局域网的重要部分,决定了具有受限通信带宽的无线信道的共享效率.IEEE 802.11系列标准基于现有以太网技术,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和兼容性,已发展成为WLAN的主要标准.IEEE 802.11 DCF中有两种接入方式:基本方式和RTS/CTS方式.RTS/CTS方式是IEEE 802.11无线网络的可选握手过程,用于减小碰撞的可能性.决定使用RTS/CTS握手方式的RTS门限值是研究的重要参数,不同的取值对数据传送会产生不同的性能特点.文章通过分析IEEE 802.11 DCF 分组发送成功和碰撞的持续时间,获得了RTS和基本方式下分组传输时间开销与分组长度的关系.给出了以最小化分组传输时间代价为优化目标的最优RTS门限的计算公式.通过对当前信道分组发送的冲突概率的预测实现了最优RTS门限的计算;给出了一个具体的RTS门限自适应调整算法,使终端能自动调整其RTS门限以达到或接近最优值.仿真表明RTS门限自适应调整算法明显减小了分组传送时收发器发送单位比特数据的时间开销.【总页数】8页(P547-554)【作者】刘军;郭伟;黄飞;肖百龙【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4;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4;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4;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3【相关文献】1.无线局域网中一种提供服务质量的自适应算法 [J], 刘鸿飞;胡九川;李丽君;张宏科2.优化802.11 DCF分组传输时间的自适应RTS门限调整算法 [J], 刘军;郭伟;肖百龙;黄飞3.IEEE802.11 DCF中基于能耗最小的RTS门限自适应调整算法 [J], 严少虎;卓永宁;吴诗其;郭伟4.LTE中一种结合负载均衡和自适应门限的切换算法 [J], 雷鹏英;彭凌峰5.802.11 DCF中的自适应RTS门限调整算法 [J], 刘军;郭伟;肖百龙;黄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SSN 1000-9825, CODEN RUXUEW E-mail: jos@Journal of Software, Vol.21, No.8, August 2010, pp.1968−1981 doi: 10.3724/SP.J.1001.2010.03637 Tel/Fax: +86-10-62562563© by Institute of Software,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ll rights reserved.∗一种利用信道侦听的IEEE 802.11自适应优化算法毛建兵+, 毛玉明, 冷 鹏, 白翔(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54)Adaptive Optimization Scheme for IEEE 802.11 Based on Channel SensingMAO Jian-Bing+, MAO Yu-Ming, LENG Su-Peng, BAI Xiang(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0054,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maojb99@, Mao JB, Mao YM, Leng SP, Bai X. Adaptive optimization scheme for IEEE 802.11 based on channel sensing.Journal of Software, 2010,21(8):1968−1981. /1000-9825/3637.htmAbstract: In this paper, an adaptive optimization scheme for DCF (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 is proposedto enhance the network performance. The scheme is based on the channel sensing result for network stateinformation and thus it is named CSB (channel sensing backoff). The key idea to approach optimal performancedynamically in the proposed scheme is that the transmission attempt from the DCF is filtered by an adjustableprobability P_T, which is dynamically adapted to reflect the current channel competing level among the networkstations. Unlike other proposals for the DCF optimization, CSB does not need to perform complex on-lineestimation of the number of active stations in the network, and can make adaptive tuning always toward a certainoptimization object under various network states. Detaile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scheme is carried outthrough NS-2 simulation.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heme can effectively adapt to both network size andpacket length changes in the network, and simultaneously achiev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in several aspectsincluding system throughput, collision probability, delay, delay jitter, fairness and so on.Key words: IEEE 802.11 DCF; wireless network; MAC scheme; channel sensing; adaptive optimization摘要: 提出一种适用于DCF(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机制的自适应优化算法.该算法基于网络节点侦听信道得到的网络状态信息进行相关参数的自适应调整以获得最优的网络性能,称为CSB(channel sensing backoff)算法.算法采用了对节点的信道接入请求以概率参数P_T进行过滤的方法控制节点竞争接入信道的激烈程度.不同于已有的DCF机制优化方法,CSB算法的特点在于,在优化调整过程中不需要进行计算复杂的网络节点数量估计,并且可以在不同网络状态下始终围绕确定的优化目标进行参数优化调整.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算法能够针对网络节点数量和分组大小改变等网络状态变化作出自适应的网络优化调整,并获得了系统吞吐量、碰撞概率、延迟、延迟抖动、公平性等多方面的性能改善.关键词: IEEE 802.11 DCF;无线网络;MAC机制;信道侦听;自适应优化中图法分类号: TP393文献标识码: A∗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under Grant No.608020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the NationalHigh-Tec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lan of China under Grant Nos.2005AA123820, 2005AA121122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Received 2008-08-06; Accepted 2009-03-05毛建兵等:一种利用信道侦听的IEEE 802.11自适应优化算法1969近年来,受无线Internet接入不断发展的推动,基于IEEE 802.11标准[1]的无线网络得到了广泛应用.IEEE 802.11 MAC协议提供了两种信道接入协调机制,分别是基于轮训方式的点协调机制PCF(point coordination function)和基于竞争方式的分布式协调机制DCF(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在PCF机制下,节点的信道接入时间由一个网络中心控制点进行统一分配安排,节点不具备信道接入的主动权;在DCF机制下,网络中各个节点以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avoidance)方式竞争地接入信道,每个节点都具有信道接入的主动权.与PCF相比,DCF具有实现容易、操作灵活、组网便捷等优点,因此在实际网络中应用最为普遍.在DCF中,节点竞争的激烈程度由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binary exponential backoff,简称BEB)控制和调节.为避免节点之间的信道接入冲突,节点在竞争窗口大小限定的范围内随机选取一个值作为信道接入前的退避等待时间.当节点信道接入遭遇碰撞后,竞争窗口大小扩大为原来的2倍,使得节点在再次接入信道之前可能选取一个更大的值作为退避等待时间,从而达到减小信道竞争冲突的目的.已有研究表明,基于DCF的网络其性能主要受BEB退避算法工作方式的影响[2].IEEE 802.11 DCF的BEB退避算法在应用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信道利用率低下.节点之间无法合理协调竞争以最大化地有效利用信道资源进行数据传输.过于激烈的竞争或是过于保守的竞争都将导致信道可利用资源的浪费.(2) 节点之间竞争接入信道机会的不公平性.在较短的一段时间里,网络中存在某些节点过多地占用信道,而其他节点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接入信道的不公平现象.(3) 自适应调整能力差.尽管BEB退避算法采用了指数后退的方式调整节点竞争接入信道的频率,但是这种调整仅根据节点自身发送遭遇碰撞这一单一信息进行,未能完全真实地反映网络当前的拥塞情况.针对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道侦听的IEEE 802.11 DCF自适应优化算法,称为CSB (channel sensing backoff)算法.算法不改变DCF现有的工作方式,而是通过对节点发起的信道接入请求以概率参数P_T进行过滤的方法对节点竞争接入信道的激烈程度进行二次控制和调节.根据节点侦听信道获得的网络拥塞信息,调节概率参数P_T的大小,使得网络能够始终工作在最优状态下.与已有文献提出的优化方法不同,CSB算法的显著特点在于不需要对网络中参与信道竞争的活跃节点数量进行复杂的估计,并且能够根据事先确定的网络优化目标,以当前网络拥塞状态为基础,自适应地调节网络参数.利用NS-2,我们对CSB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CSB算法获得了接近理论最优值的网络吞吐量性能,并且能够自适应地进行网络参数调整以跟踪网络状态的改变,有效地改善了网络的碰撞概率、传输延迟、延迟抖动、公平性等多方面的性能.1 研究背景与动机针对IEEE 802.11 DCF的优化改进这一问题,已有文献提出了不少增强DCF性能的方法设计.Bianchi在文献[3]中通过建立节点退避过程状态的二维Markov链模型,得到了DCF性能的数学模型分析,并指出了调整节点的竞争窗口设置与优化DCF的吞吐量性能之间的关系.与Bianchi的方法不同,Cali等人在文献[4]中提出了一种可以近似分析标准DCF性能的p-persistent DCF机制,并基于p-persistent DCF的分析结果对标准DCF进行了优化调整,提出了一种优化的IEEE 802.11+机制.Bianchi的Markov链模型分析方法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并在后续文献的研究中被不断扩展和完善[5,6].从文献[3,4]的研究结果中我们可以获得两个方面的关键信息:其一,DCF的性能与网络中活跃节点数量密切相关.随着节点数量的增加,网络的性能呈急剧下降的趋势.尽管如此,这种性能的下降却可以通过BEB的参数调整获得一定程度上的改善[3,4].其二,DCF的优化设置除了与节点数量相关以外,还与信道上碰撞发生时的信道占用时间相关.因此,DCF的优化改进设计需要同时考虑网络中活跃节点的数量以及碰撞的信道占用时间,并应具有随着这两方面要素的改变而调整相关参数的动态自适应能力.根据网络中活跃节点的数量这一信息在优化设计过程中的使用情况,我们可以将现有DCF的优化改进方法归纳为存在显著区别的两类:一类以获得网络中当前的活跃节点数量为基础,根据节点数量信息进行确定性的参数优化调整[3,4,7−12];另一类则不需要知道活跃节点的数量,通过寻求非节点数量直接相关的网络信息进行1970 Journal of Software软件学报 V ol.21, No.8, August 2010优化调整[13−21].通常在实际网络中,我们无法显然地获得网络中活跃节点的数量,而往往只能借助于节点侦听到的网络信息对节点数量进行估计.文献[22,23]对网络中活跃节点数量的估计进行了研究,分别提出了基于Kalman滤波设计和基于SMC(sequential Monte Carlo)技术的估计方法.尽管这些方法可以取得较为准确的节点数量估计,但是却付出了巨大的计算复杂度代价,并且由于假设条件苛刻,实现上存在较大的困难.文献[12]指出,基于精确节点数量估计的优化方法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无线网络,为此提出了一种只需粗略估计节点数量并根据归属的区间范围进行竞争窗口调整的DOOR(dynamic optimization on range)优化方法.由于存在估计活跃节点数量方面的困难,因此研究与节点数量没有直接关系的优化方法显得更为必要,这也是本文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避免成功传输节点重置竞争窗口为最小值所引起的碰撞概率增加,样SD-DCF(slow CW decrease DCF)[13]采用了简单地将竞争窗口大小的重置改变为减半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DCF的吞吐量性能.与SD-DCF类似,文献[14]提出的DIDD(double increment double decrement)机制也采用了减半竞争窗口的调整方法.作为SD-DCF更一般化的扩展,Wang等人在文献[15]中提出了GDCF(gentle DCF)机制,节点只有在连续完成c个成功传输后才能将竞争窗口大小减半.与GDCF仅考虑以节点自身信道竞争接入成功与否的反馈信息进行参数调节不同,文献[16]在其GBEBwR算法中进一步将GDCF中参数的调节与节点侦听到的其他节点传输的相关信息关联起来,以获得公平性性能的改善.Kwon等人在文献[17]中提出的FCR机制采用了让网络中的其他节点避让前一次成功接入信道节点的方法减少竞争冲突的发生.FCR牺牲了节点之间信道接入机会的公平性,需要额外借助SCFQ(self-clocked fair queueing)算法来改善这一不足,因而增加了算法的复杂性.文献[18]提出了不同退避阶段采用互不重叠的竞争窗口区间的方法来降低碰撞概率.尽管上述这些算(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DCF的性能,但是它们都存在如下共同的问题:(1) 没有相应的机制使得算法在执行过程中能够自适应地调整以跟踪网络节点数量以及碰撞传输占用信道时间的改变;(2) 没有明确网络工作在什么条件下才处于最优的工作状态,以及如何向着最优工作状态的目标调整退避相关的参数设置.以信道上相邻两次信道接入之间的平均空闲时隙数作为判断网络是否工作在最优状态下的依据,文献[19,20]分别提出了一种根据侦听到的信道空闲时间长度对竞争窗口进行优化调节的方法.Bononi等人在文献[21]中提出的AOB(asymptotically optimal backoff)机制则以信道时隙利用率作为判断网络是否工作于最优状态的依据.在AOB机制下,节点利用一个与信道时隙利用率关联的概率形式对退避过程结束后的信道接入请求进行过滤,以控制网络中节点竞争接入信道的频繁程度.与文献[19−21]不同,我们在CSB算法中采用了信道的空闲时间与碰撞占用时间的比值作为判断网络是否工作在最优状态下的依据.文献[4]基于p-persistent DCF的研究表明,当节点竞争信道产生的空闲时间开销与碰撞占用时间开销平衡时,信道的利用率达到最优,系统获得最大的吞吐量.通过研究,我们将该优化条件进一步扩展应用于标准IEEE 802.11 DCF的优化,利用信道的空闲时间与碰撞占用时间的比值大小所反映的网络状态信息,在不需要估计网络中活跃节点数量的条件下自适应地动态调整节点接入信道发起传输的概率,实现网络性能的优化.2 CSB算法的提出2.1 DCF退避算法的近似优化条件考虑一个有n个节点的网络,任意时刻节点队列中总是有数据在等待发送,网络中没有隐藏终端存在.以s(t)表示节点在时刻t的退避阶段,b(t)表示节点在时刻t的退避计数器取值.假设节点在不同退避阶段接入信道发送时产生碰撞的概率相互独立并且大小一致,Bianchi在文献[3]中建立了状态{s(t),b(t)}的二维Markov链模型.基于该模型,Bianchi给出了系统的吞吐量性能分析以及竞争窗口参数的优化设置.以τ表示节点在一个时隙里接入信道发送的概率,p表示发送产生碰撞的概率.τ与竞争窗口W和碰撞概率p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3]τ=2(1−2p)/[(1−2p)(W+1)+pW(1−(2p)m)] (1) 其中:p=1−(1−τ)n−1;m为最大竞争窗口设置W max允许的最大退避阶数,并且有W max=2m W min,W min=W.以T表示离散时刻t与t+1之间的时间,其事件发生存在3种可能:(1) 信道空闲;毛建兵 等:一种利用信道侦听的IEEE 802.11自适应优化算法1971(2) 两个或是更多节点同时发送产生碰撞;(3) 某一个节点成功完成数据发送. 以p idle ,p col 和p suc 分别表示这3种事件的概率;T idle ,T col 和T suc 分别表示这3种事件发生时对应的时间T 的大小.于是,系统的归一化吞吐量S (以信道速率为基准,下同)为S =E [T valid ]/E [T ]=p suc E [P ]/(p idle T idle +p col E [T col ]+p suc E [T suc ]) (2) 其中,T valid 为时间T 内有效信道利用部分的时间长度,P 表示每次数据帧传输中有效载荷部分需要的信道传输时间.p idle ,p col 和p suc 的计算分别为p idle =(1−τ)n ,p suc =n τ(1−τ)n −1,p col =1−(1−τ)n −n τ(1−τ)n −1.可以看出,在给定T idle ,T col ,T suc 和P 的条件下,系统的吞吐量性能与节点数量n 和发送概率τ相关.对系统进行优化,以获得的系统吞吐量S 最大为目标,利用公式(2)可以得到最优的发送概率τopt ,有[3]:opt col E τ=≈ (3)其中,*[][]/idle col colT T T E E =.根据公式(1),可以进一步获得最优的竞争窗口设置W opt , W opt =(1−2p opt )(2−τopt )/{τopt [(1−2p opt )+p opt (1−(2p opt )m )]} (4) 其中,p opt =1−(1−τopt )n −1.这样,通过理论模型分析,我们可以获得使系统性能达到最优的参数设置条件.尽管如此,该优化条件也存在以下一些缺点:(1) 公式(1)中,τ 与W 的关系的得出建立在假设节点队列中始终有数据需要发送的网络模型之上,这个假设并不符合通常的实际网络情况.因此,在非饱和网络条件下无法利用公式(4)获得W opt .(2) 计算τopt 需要确定网络中有数据发送需求的活跃节点的数量.由于DCF 的分布式随机信道接入特性,要获得网络中活跃节点的数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克服上述两个缺点,我们需要进一步寻求更好的优化条件.定义信道虚拟传输时间段T virtual 为信道上连续两次成功传输之间的时间间隔.如图1所示,在一个虚拟传输时间段内,信道将可能经历空闲、节点传输碰撞以及节点成功传输这3种历程.Fig.1 Virtual transmission time图1 虚拟传输时间段以N c 表示一个虚拟传输时间段内发生碰撞的次数,Idle i 表示第i 次信道发送前信道空闲的持续时间长度,Coll i 表示第i 次传输碰撞的持续信道占用时间.因此,一个虚拟传输时间段内信道经历的平均空闲时间E [Idle total ]和平均碰撞传输时间E [Coll total ]分别为:11[][]([])[]1c N total i c i Idle Idle N E E E Idle E +===+∑ (5)1[][][][]c N i c col total i Coll N T Coll E E E E ===∑ (6) 其中,E [Idle ]表示一次信道空闲的平均持续时间长度,E [N c ]和E [Idle ]分别有110[]{}/[]/[](1)(1)()11n n n col suc c c i p p N N n n i E i P τττττ∞−−===−−−−−=⋅=∑ (7)0{}/()/[]()()[]1111n n idle idle idle idle idle i T i T p p T P idle slot num i E Idle ττ∞=⋅==−−−=−=∑ (8) 定义η为虚拟传输时间段内平均的空闲和碰撞传输时间之比,即η=E [Idle total ]/E [Coll total ],代入公式(5)~公式(8),有1*[]/[]()/{[1(1)(1)][]}1n n n total total col Idle Coll n T E E E ηττττ−==−−−−− (9)由公式(3)可知,当节点数n 较大时,发送概率τ通常很小.因此,可以取近似1−τ ≈1,并且利用泰勒(Taylor)公式,有(1−τ)−n ≈1+n τ+n (n +1)τ2/2.于是,η可进一步表示为1972Journal of Software 软件学报 V ol.21, No.8, August 2010 212()1[][][()][][]11()1()()111n col col col T n T T n n n E E E τηττττττ−=≈≈−−−+−−−− (10) 将公式(3)给出的使得系统性能最优的发送概率τopt 代入上式,系统工作在最优状态下的η为(2**2[]2/[[]]2()1()11opt col col T n n T n n E E ητ−⎡⎤≈=+≈+⎢⎥⎣⎦(11)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使得系统性能最优的另一个优化条件.与公式(4)相比,ηopt 最大的特点在于与节点数量n 无关,并且适合作为不同条件下网络的一个确定的优化调整目标.我们给出如下结论:引理1. 当系统工作在吞吐量性能最大的最优状态下时,信道上的平均空闲时间E [Idle total ]与平均碰撞传输时间E [Coll total ]的比值η近似为1.引理1直观的物理意义在于:如果节点的发送概率过小,节点之间竞争信道过于保守,则导致信道上出现过多的空闲时间,信道利用不够充分;如果节点的发送概率过大,节点之间竞争信道过于激烈,则造成竞争碰撞的频繁发生,形成过多的无效信道占用.系统工作在最优状态下应达到二者之间的相互平衡.我们对τopt 与ηopt 的关系进行了数值验证.在图2中,取不同的n 和*[]col T E 设置,分别作log η和log1/η随τ的变化曲线,以曲线的交点确定η=1的位置.可以看出,在不同的设置下,η=1对应的τ与τopt 均吻合一致.Fig.2 Valid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τopt and ηopt 图2 τopt 与ηopt 之间关系的验证2.2 CSB 算法的思想根据引理1给出的优化条件,为了使得系统始终工作在最优状态下,我们需要利用η所反映的当前网络状态信息对节点的发送概率进行动态调整.由第2.1节的分析可知,节点的发送概率τ受竞争窗口参数W 和碰撞概率p 的影响.因此,一种方法是通过调整节点的竞争窗口大小改变节点的发送概率.但是,这种方法难以根据η确定调整幅度,并且存在调整滞后的现象.当节点发现网络中碰撞程度过于激烈或是信道利用不够充分时,节点可能已经对退避计数器进行了初始化赋值,退避过程已经进入了退避计数器递减阶段,因此,这时调整节点的竞争窗口大小无法及时得到反映,使得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网络将仍然经历过多的碰撞或是过多的空闲时隙.另一种方法是,为了避免竞争窗口调整带来的滞后现象,受文献[21]的启发,我们将直接调整节点退避计数器递减到0后的信道接入发送概率.在文献[21]的AOB 优化算法中,Bononi 提出了这样一种过滤节点信道接入发送行为的思想:在节点完成退避计数器的递减到0后,以概率P _T 允许节点接入信道发送数据,而以概率1−P _T 阻止节点的信道接入发送行为,使得节点再次进入退避过程.特殊情况下.在DCF 协议中,我们可以认为其始终有概率P _T =1.通过调整概率P _T ,我们可以控制节点竞争接入信道的激烈程度,使得系统满足最优工作条件η=1.: log(1/η) : log(η) : τopt =1→n =20 =2→n =40 =3→n =60 =4→n =80 =5→n =100 =6→*[]col E T =25=7→*[]col E T =50=8→*[]col E T =75=9→*[]col E Tτ τ(a) τopt and ηopt with different n *([])90col E T =(a) 不同n 条件下的τopt 和ηopt *([])90col E T = (b) τopt and ηopt with different *[]col E T (n =30) (b) 不同*[]col E T 条件下的τopt 和ηopt (n =30)毛建兵 等:一种利用信道侦听的IEEE 802.11自适应优化算法1973以τf 表示节点发送行为受概率P _T 过滤后的实际发送概率.根据公式(9),τf 与η之间满足如下关系:1*[1(1)(1)][](1)n n n f f f col f n E T τττητ−−−−−⋅⋅=− (12)应用泰勒公式,221/2(1)()1(1)(1)(1), 11/2n n n f f f f f f f n n n n n n τττττττ−−≈+−−−−−≈−−,上式简化为2*2[]22()1()1f f col f E T n n n n n ητττ⋅⋅=−+−− (13) 当节点数n 较大时,可以取近似n (n −1)≈n 2,因此进一步有22*22[]22f col f f n E T n n τηττ⋅⋅=−+ (14) 令n τf =χ,解关于χ的方程,得到如下结果:*([])11col E T χη⎡=−+⋅−⎢⎣ (15) 当系统工作在最优状态下时,由引理1可知,这时应该有η=1.以χopt 表示对应η=1时χ的取值:*([])11opt col E T χ⎡=−+−⎢⎣ (16) 联合公式(15)和公式(16),进行如下变换:*f opt f f col col τχχττχ−−==−⎢⎣其中:*f τ表示η=1时的最优发送概率τf ,分子部分*,f f Δττ=−反映了节点当前的发送概率偏离最优值的偏移大小.这样,根据公式(17),我们可以在无须知道网络中活跃节点数量的情况下调整节点的发送概率,使得系统工作在最优状态下.我们给出如下引理:引理2. 当系统工作在非最优状态下时,节点的发送概率需要进行如下f f ττ′→形式的调整,以使得系统工作在最优状态下:f f ττ′= (18) 证明:由公式(17)进行等式变换易得.□为了后面使用方便,我们用函数*([],)col U E T η来描述公式(18)τ f 与f τ′的关系,即有*,([])f f col U E T ηττ′=. 2.3 CSB 算法描述以T renew 表示节点发送概率调整的周期时间,为了适应不同信道速率的网络,我们将T renew 设定为相对时间而不是绝对时间,T renew =N ⋅T virtual ,即一个更新周期包括N 个信道虚拟传输时间段,N 的大小根据网络中活跃节点数量改变的频繁程度进行合理取值.在每个周期时间T renew 内,节点侦听信道以记录信道经历的空闲时间和碰撞传输时间.以Idle (k )和Coll (k )分别表示第k 个周期时间T renew 内节点记录到的信道空闲时间和碰撞传输时间.为了避免系统状态瞬变导致的信息反映失真,我们采用滑动平均的方式获得E [Idle (k )]和E [Coll (k )]:E [Idle (k )]=αE [Idle (k −1)]+(1−α)Idle (k ) (19) E [Coll (k )]=αE [Coll (k −1)]+(1−α)Coll (k ) (20)其中,α为平滑因子.以ηk 表示第k 个周期时间T renew 内η的取值,ηk =E [Idle (k )]/E [Coll (k )].此外,为了得到*[]col E T ,还需要对周期时间T renew 内每次碰撞发生的平均信道占用时间进行计算.以*()col T k 表示第k 个周期时间T renew内的*.col T 设第k 个周期时间T renew 内发生碰撞的次数为c (k ),则该周期时间内的col T ∗可计算为*()()/col T k Coll k =()().idle T c k ⋅同样,对*()colT k 取滑动平均,有 ***[()][(1)]()()1col col col E T k E T k T k αα=−+− (21)CSB 算法并不改变DCF 协议标准所采用的CSMA/CA 基本机制,而是在节点执行CSMA/CA 后,对节点发起的信道接入请求进行过滤,实现根据网络的拥塞状态控制节点最终在信道上发起传输动作的频繁程度的目的,如图3所示.1974Journal of Software 软件学报 V ol.21, No.8, August 2010Fig.3 Architecture of collocation for CSB algorithm图3 CSB 算法的配置结构图3给出了CSB 算法工作于节点MAC 层的配置结构,算法设计工作于CSMA/CA 模块和物理层模块之间,并且无须对上下关联的功能模块进行修改.过滤节点发送的概率P _T 取决于节点侦听信道获得的网络拥塞程度信息.文献[10]指出,由于BEB 退避算法设计让成功接入信道的节点重置竞争窗口为最小值W min ,而对于发生碰撞的节点则扩大竞争窗口为之前的2倍,这使得获得成功发送的节点将在接下来较短的时间里以更大的机率再次获得信道接入发送机会,而发生碰撞的节点将可能长时间得不到信道接入发送的机会,形成较大的数据传输时延.因此,BEB 造成了节点之间竞争信道发送的短期不公平性问题(short-term unfairness )[10].该问题的本质原因在于,处于不同退避阶段的节点由于退避计数器随机赋初值的范围不同,使得节点执行退避后接入信道发送的机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克服这种不公平性,设计概率P _T 为如下形式:2,0,1,2,...,_()2,1,2,...,j m j m j P T j m m L ϕϕ⎧=⎪=⎨=++⎪⎩ (22) 其中,j 表示节点数据传输的第j 次退避,L 为最大重传次数(本文中假设L >m ),ϕ为一个与退避阶段无关的参数.算法通过改变参数ϕ实现对概率P _T 的调整,为了保证发送概率在算法的调整范围之内,通常设置较小的m 使得P _T (m )<1.第k 个周期时间T renew 内的参数ϕ取值以ϕk 表示.后面我们将证明采用公式(22)形式的P _T ,节点在不同退避阶段接入信道发送的概率基本一致.以τbackoff -0表示在一个时隙里节点退避计数器递减到0的概率,τf (k )表示节点在第k 个周期时间T renew 内的信道接入发送概率τf .由于概率P _T 的过滤作用,有τf (k )=τbackoff -0⋅P _T (23)在不同退避阶段,退避计数器递减到0的概率不同,以τbackoff -0(j )表示第j 退避阶段退避计数器递减到0的概率τbackoff -0,τf (k ,j )表示第j 退避阶段的发送概率τf (k ).代入公式(22),式(23)可以重写为如下形式:-0-0-0()2, 0,1,2,...,(,)()()_()2, 1,2,...,j backoff k backoff f m backoff k j j m k j j j P T j j m m L τϕτττϕ⎧⋅=⎪==⋅⎨⋅=++⎪⎩(24) 下一节将证明上式与退避阶段j 无关.这样,令Γ =τbackoff -0(j )⋅2j ,τf (k )可以表示为τf (k )=τf (k , j )=Γ⋅ϕk (25) 根据引理2,第k 个周期时间T renew 结束后,需要作如下发送概率的调整:**(1)()([()],)([()],)k f f col k k col k k U E T k U E T k ηττηΓϕ+=⋅=⋅⋅ (26)于是,第k +1个周期时间T renew 内ϕ的取值应为*1([()],).k k col k U E T k ϕϕη+=⋅CSB 算法的工作流程总结如下: (1) 根据公式(19)计算第k 个周期时间T renew 内的平均信道空闲时间E [Idle (k )].毛建兵 等:一种利用信道侦听的IEEE 802.11自适应优化算法1975(2) 根据公式(20)计算第k 个周期时间T renew 内的平均碰撞传输时间E [Coll (k )].(3) 根据公式(21)计算第k 个周期时间T renew 内每次碰撞传输的平均信道占用时间*[()].col E T k (4) 计算ηk =E [Idle (k )]/E [Coll (k )].(5) 计算*([()],).colk U E T k η (6) 更新过滤节点发送行为的概率P _T 的参数ϕ:*1([()],).k k colk U E T k ϕϕη+=⋅ 3 CSB 算法数学模型本节将给出CSB 算法的数学模型分析.分析采用Bianchi 在文献[3]中分析DCF 时提出的离散Markov 链分析方法.与文献[3]相同地,假设节点发送队列中始终有数据在等待发送,并且发送产生碰撞的概率与退避阶段无关.以s ′(t )和b ′(t )分别表示节点退避过程在时刻t 所处的退避阶段和退避计数器取值.取时刻t 为退避计数器执行递减动作的离散时刻,状态{s ′(t ),b ′(t )}的离散Markov 链模型如图4所示.Fig.4 Markov chain model for the backoff procedure of the node using CSB algorithm图4 CSB 算法下节点的退避过程状态Markov 链模型为了简洁,采用二元组{j ,k }对应表示{s ′(t ),b ′(t )}所代表的状态.模型中考虑节点的退避重传次数为L ,当数据被重传L 次后,无论传输成功与否,节点都将转入发送队列中下一个数据的退避过程(post-backoff process)[1].节点数据发送产生碰撞的概率以p c 表示,第j 次退避的竞争窗口大小为W j ,Markov 链模型中状态的非空一步转移概率为00{,|,1}1, (0,),(0,2){0,|,0}(1)_()/, (0,1),(0,1){,|1,0}1/(1)_(1)/, (1,),(0j c j c j P j k j k j L k W P k j p P T j W j L k W P j k j W p P T j W j L k +=∈∈−=−∈−∈−−=−−−∈∈00,1){0,|,0}1/, (0,1)j W P k L W k W ⎧⎪⎪⎨−⎪⎪=∈−⎩ (27) 以b j ,k =lim t →∞P {s ′(t )=j ,b ′(t )=k }表示Markov 链中状态{j ,k }的稳态概率.根据Markov 链的概率转移特性,我们有如下系统平衡方程:1,,0,000,1,0(1)_()(),0, 01[1(1)_(1)]()/,1, 01L j k c i L j j i j k c j j j j b p P T i b b W k W j k W b p P T j b W k W j L k W −=−⎧⎡⎤=−+−=−⎪⎣⎦⎨=−−−−−⎪⎩∑≤≤≤≤≤≤ (28) 这样,所有状态的稳态概率b j ,k 都可以通过b 0,0进行表示.利用归一化条件,得到b 0,0的计算表达式为{}111,0,0000101(1)/2[1(1)_()](1)/2j j L W L j k c j j k j i b b W p P T i W −−−====⎢⎥=⇒=++−−+⎣⎦∑∑∑∏ (29)当节点处于第j 退避阶段时,退避计数器递减到0的概率τbackoff -0(j )可以表示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