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一节第八章 中国古代节庆仪礼
中国传统风俗礼仪_礼仪知识_
中国传统风俗礼仪
“风俗”是中国传统社会大众生活文化特性的词语概括,在传统风俗观下,“风俗”是风与俗的合成词。“风”强调风土等自然地理条件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俗”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社会生活模式。那么,我国的文化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中国传统风俗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中国传统风俗礼仪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又称元旦、元正、新春等。民间有贴、舞龙灯、发压岁钱、拜亲访友、吃团圆饭等习俗。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夜,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这天要点灯、放灯,所以又称“灯节”。除赏花灯外,吃元宵是重要习俗之一。
【清明】民间传统节日。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端午】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中秋】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重阳】民间传统节日。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除夕】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天。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
【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
古代礼仪PPT
古代位次——席次
古代宴会席次,尊卑很有讲究。一般 筵席用的是八仙桌,桌朝大门,其位 次如下:位尊者居前,8是主人席位。 如果客多,可设两桌、三桌或更多, 有上桌与散座的区别:上桌与单席的 位次相同,散座则不分席次。
古代位次——虚左
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 以待宾客称“虚左”。《信陵君窃符救 赵》:“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 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 生。”足见信陵君对侯生之尊敬。今人 有“虚左以待”一语。
礼 “按先 种 君荀师 人
仪 师子先 生 者的圣 礼
制
治说、 之法尊 本有师
仪 。 实
度 ”“乡 际 。三饮 上
本酒 礼
”礼 仪
即、 可
2、凶礼:指哀悼之礼 • 指天子、诸侯、大夫等在遭受凶、丧、祸患
时给以的哀悼、慰问、救济的礼仪。 • “以凶礼哀邦国之忧。”《周礼·春官·大宗伯》
中国古代基本礼仪
3、宾礼:接待宾客之礼 • 主要是指天子与诸侯,及诸侯与诸侯之间来
往交际的礼仪。 • (1)朝觐(2)朝聘(3)朝仪 4、军礼:即与军事有关的礼仪 军事操练、检阅军队、出征、报捷、献俘 5、嘉礼:是增进人际间关系、联络感情等 方面的礼仪。
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 《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 张良座次最卑。(“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史纪·项羽本纪》)
中国传统文化概说:第八章 风俗习惯
一)茶的产生和传播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认识茶, 利用茶,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茶,在古代,也称为“荼tú”、 “茗”、“槚jiǎ”,相传是由神农 发现的。据《神农本草经》记载,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 荼而解之 ”。 明人顾炎武《日知录》云:“秦人 取蜀,始知茗饮事。”
陆 羽 和 《 茶 经 》
陆羽和《茶经》 陆羽(733-804),字鸿渐,唐复 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 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 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 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 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奉为 “茶圣”。
《茶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茶叶专 著。它总结了唐代以前种茶饮茶的 经验,也记述了作者的切身体验。 这本书从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 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 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图等十个方 面,论述了饮茶的历史发展。
2、受茶,亦称“吃茶” 女家接受了茶礼,表示女方受聘接 受了求婚,这婚姻关系于是就定了 下来,只待择日嫁娶了。 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 这是吃了他一点子茶叶,就使唤起 人来了。” 风姐笑道:“你既吃了我们家 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 儿?”众人大笑起来,黛玉却涨红 了脸,回过头去,一声不言语。 ——《红楼梦》第二十五回
三 茶 习 俗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风俗礼仪》 课件 (65张PPT)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 之首。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 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 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 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重阳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之
风俗礼仪
1 . 传统节日 2 . 相见礼节 3 . 席宴礼仪 4 . 祭祀朝会 5 . 成礼婚姻
1.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 之一。
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 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 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 头在手后。
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 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 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 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 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 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负责管理 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社交礼仪全书_第八章 中外节日习俗礼仪
1.中国传统与少数民族节日礼仪
春节
春节是我国农历的新年,在民间,它是最古老、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古称元旦。据民间习俗,从腊月二十四起直至新年正月十五闹元宵止都称春节。现在,春节的庆祝活动一般从大年三十开始。春节期间,家家户户清扫一新,贴春联、守岁、放鞭炮、拜年等活动丰富多彩。
春节拜年是一种极普遍的礼仪习俗。新年伊始,人们走亲访友,登门拜年互致节日祝贺,联络感情。出去拜年要穿戴整洁。出门遇到熟人、朋友要恭贺新年,说些喜话。
过年时,招待宾客的食物极有说法。吃柿子苹果,意为事事平安。吃年糕会有年年高升之意。
春节期间,人们还经常走上街头,参加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逛花会等娱乐项目。
元旦
元旦,是“一元复始”之意,我国古代称元旦为“旦日”,并且历代的元旦日期都不相同。相传,古代定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秦朝以十月初一为元旦,汉武帝时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一直相沿至清末。
辛亥革命后,中国改用世界通用公历。从此,农历正月初一称春节,公历一月一日称为“新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将公历一月一日正式定为元旦。
如今,每逢元旦,全国放假一天。但由于人们习惯把过年与春节联系在一起,因此,元旦节日观念尚不浓厚,广大农村几乎没什么活动。在城市中,一般单位会组织“团拜”活动。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这一天叫上元月,这天晚上称元宵。自唐朝开始,民间就有元宵之夜观灯的风俗。据载,汉文帝刘恒将农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现在元宵节有很多节俗活动,如舞龙狮,灯会,吃元宵等。
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又叫“寒食节”、踏青节,在阳历4月5日左右。
中国文化概论第八章PPT课件
朱熹与张栻在岳麓 书院的“朱张会讲 ”;朱熹与陆 九渊在 鹅湖寺的公开辩论 “鹅湖之会”,是 书院历史上著名的 争鸣和辩论。
7.明代的国子监和地方学校
明代学校,中央有国子监及宗学,地方有 府学、 州学、县学,边疆及特殊地方则有卫学(军事学
校)。清代学制实现了中西合流。
(二)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特色
两汉学校体制
官学
私学
太学
(中央政府)
郡学 县校 乡庠 聚序
地方政府
塾师 小学
经师 大学
学校如林 庠序盈门
汉灵帝两次来太学授课。汉请大儒钟繇讲学
3.儒学独尊与读书做官教育模式的形成
正统:诗、书、礼、易、春秋
两
一体石经:易、书、诗、论语
汉
教
选拔贤良:推选 + 测试
育
察举孝廉:郡国20万选一人
京师出现“大都授”
应举资格 分级考试
所谓“取士不问家世”,应试举人既不问家庭出 身,也无须他人推荐,只要身体健康,品行端正 即可,大大地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扩大了王 朝的统治基础。
唐时分解试、省试两级,宋太祖创立殿试,成 为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元明清改称乡 试、会试、殿试。元明清时改为乡试。乡试合 格称“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通过省 试参加殿试者都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 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张黄榜公 布,称“金榜题名”。
中国文化概论民俗传统与节庆习俗
中国文化概论民俗传统与节庆习俗中国文化概论:民俗传统与节庆习俗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其中民俗传统和节庆习俗是其独特之处。这些传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习俗和信仰体系。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文化概论中的民俗传统和节庆习俗。
一、民俗传统
民俗传统是指特定社会群体中代代相传的特定行为和习俗。这些传统通常反映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对时间的观念以及对社会群体的认同感。在中国,民俗传统根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与农耕社会保持紧密的联系。
1. 传统婚礼习俗
中国的传统婚礼习俗丰富多样,因地区而异。然而,大多数婚礼都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环节:婚姻介绍、聘礼交换、彩礼和嫁妆、婚礼仪式和喜宴。这些习俗反映了对婚姻和家庭价值的传承,以及对多世代和谐关系的追求。
2. 家庭聚会与祭祀
中国家庭聚会常常和祭祀仪式相结合。例如,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会在家中举行祭祖仪式。全家人会一起跟随传统仪式,祈求祖先的保佑和新年的吉祥。
3. 传统节日庆祝
除农历新年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和清明节等。这些庆祝活动通常包括家庭聚会、食物、传统表演和游戏等元素。这些节日习俗不仅可以看到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也反映了对自然界和家庭团结的重视。
二、节庆习俗
节庆习俗是指特定节日或庆典期间的传统习俗和活动。这些习俗通过庆祝特定的历史事件、纪念重要人物或表达对特定事物的敬意,进一步扩展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1. 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为重要且最具规模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中国人民庆祝农历新年的来临。这是一个家庭团聚、欢庆和祈福的时刻。人们挂起红灯笼、贴对联、吃团圆饭、放烟花爆竹,并进行各种传统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和耍狮子。
中国古代礼仪制度
第二节 吉礼
2.大夫士庶宗庙祭祀
大夫、士立庙依次递减,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于 太祖之庙合而为五;大夫三庙;士一庙.庶士、庶人不 得立庙,这是宗法制度严格规定的。 大夫、士、 庶祭祀祖先的礼制,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 个阶段,是礼经规定的制度,大约是周制。第二个 阶段是周礼的变通和改造,私庙制度逐渐完善。第 三个阶段是宗族祠堂制度的出现,大致始于南宋。
中国古代礼仪制度
政治理论教研室 朱肃建
第一节 五礼
❖ 一、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一)礼仪的起源 1、礼仪起源于人类为协调主客观矛盾的需要 (1)为维持自然的“人伦秩序”而产生礼(对家庭成员言行的规范) 例如:“尧舜之时,五礼兼备” 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黄香温席,孔融让梨” (2)为“止欲制乱”而制礼(维系封建等级差别的需要) 2、礼起源于原始的宗教祭祀活动 “礼立于敬而源于祭” 礼的繁体字“禮” 3、从祭祀之礼扩展而为各种礼仪
祀天之日,天子身着饰有日,月,星,辰,山,龙等图案的衮服, 外着大裘,头戴前后垂有十二旒(流)的冕,腰插大圭,于清晨 率百官来到郊外.鼓乐声中,天子手持镇圭,面向西方,立于圜丘 东南侧,报知天帝降临享祭.
第二节 吉礼
然后,由周天子牵着献给天帝的牺牲,把它宰杀,和 玉帛等祭品一起放在柴垛上,天子点燃积柴,烟火高 高升腾于天,让天帝嗅到气味,称为“燔燎(凡 聊)”.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有哪些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有哪些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有哪些
一、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
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二、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
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三、入坐之礼——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8礼仪概述
本领也是文章。
3.礼仪是企业形象、员工修养素质的综合体现 企业要树立良好的形象,涉及因素很多。 因为 个人代表整体,个人形象代表整体企业
形象,每位员工都是企业形象的代言人,企业形象 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
4.礼仪是国家富强、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古人曾指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礼仪
第八章 礼仪概述
第一节 礼仪的概念与发展
一、礼仪的基本概念 1.礼仪的含义 礼仪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交场合,为表示相
互尊重、友好而约定俗成的、共同遵循的行为规 范和交往程序。
礼仪包括两部分,“礼”和“仪”。“礼” 指“事神致福”的形式,即敬神;现引申为表示 尊敬。“仪”指“法度标准”,现引申为表率、 标准。
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有礼则心泰。” 可见,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何等重
要。
三、礼仪的作用 1.礼仪有利于塑造个人形象,提高自身修养 没有谁能够与世隔绝,于是就有了交际。礼仪,
在商务交往中,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交际技巧与应 变能力,而且反映了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见识 和精神风貌。
2.礼仪是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保证 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
① 在任何情况拒绝对方主动要求握手的举动都是无礼的,但 手上有水或不干净时,应谢绝握手,同时必须解释并致歉。
中国古代礼仪常识大全
中国古代礼仪常识大全
以下是生活百科频道编辑为您整理的中国古代礼仪常识大全,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www.)查看。
中国古代礼仪常识大全【一】
中国古代仪表仪态礼仪
保持头发清洁,修饰得体,发型与本人自身条件、身份和工作性质相适宜。男士应每天修面剃须。女士化妆要简约、清丽、素雅,避免过量使用芳香型化妆品,避免当众化妆或补妆。表情自然从容,目光专注、稳重、柔和。手部保持清洁,在正式的场合忌有长指甲。
站姿
挺直、舒展,手臂自然下垂。正式场合不应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不要有下意识的小动作。女性站立时双腿要基本并拢,脚位应与服装相适应。穿紧身短裙时,脚跟靠近,脚尖分开呈“V”状或“Y”状;穿礼服或者旗袍时,可双脚微分。
坐姿
入座时动作应轻而缓,轻松自然。不可随意拖拉椅凳,从椅子的左侧入座,沉着安静地坐下。女士着裙装入座时,应将裙子后片拢一下,并膝或双腿交叉向后,保持上身端正,肩部放松,双手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男士可以微分双腿(一般不要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
离座时,应请身份高者先离开。离座时动作轻级,不发出声响,从座位的左侧离开,站好再走,保持体态轻盈、稳重。
走姿
行走时应抬头,身份重心稍前倾,挺胸收腹,上体正直,双肩放松,两臂自然前后摆动,脚步轻而稳,目光自然,不东张西望。
遵守行路规则,行人之间互相礼让。三人并行,老人、妇幼走在中间。男女一起走时,男士一般走在外侧。走路时避免吃东西或抽烟。遇到熟人应主动打招呼或问候,若需交谈,应靠路边站立,不要防碍交通。
中国古代交谈礼仪
中国古代礼乐制度 ppt课件
ppt课件
32
• 17.朝祖
• "丧之朝也,顺死者之孝心也。其哀离其室也,故 至于祖考之庙而后行。"《礼记·檀弓》
• 将灵柩从殡宫迁往祖庙,用的是一种称为"輁轴 "的器具。
• 迁柩的队伍,将插有铭旌的"重"作为前导安排 在最前面,接着是祭品、烛炬、灵柩,接着又是 烛炬,最后是丧主及其亲属。
ppt课件
10
玄武门之变
斧声烛影
指鹿为马
立嫡制度 靖难之役
八王之乱
ppt课件
11
四、朝觐贡赋制度 • 朝觐(诸侯对天子)
朝(春季) 宗(夏季) 觐(秋季) 遇(冬季) 会(单独) 同(统一) • 贡赋(诸侯,庶民对天子),井田制, “九贡”、“九赋”
ppt课件
12
• 九贡 • 侯(一年一次),祀物 • 甸(两年一次),嫔物 • 男(三年一次),器物 • 采(四年一次),材物 • 卫(五年一次),玉石 • 蛮、夷、镇、藩六年一次,龟贝 • 番国,一世一次,挚礼
第一节 “礼”的本质
西周
(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 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 人受之。”(《墨子·耕柱》)
第八章 历史文化(一)
第八章历史文化
第一节遗址墓葬
一、东马蓬居委会北遗址
为夏朝时期的遗址,地址在沁园街道办事处东马蓬居委会北,豫光花园小区内。已发现遗址南北长200米,东西宽260米,面积约52000平方米,遗址内文化层厚约2米左右,在遗址内发现有大量的灰坑、陶片、夯土、红烧土,地表上有陶片和瓷片,纹饰有绳纹、方格纹、篮纹等。根据拣选出来的陶片纹饰、器形判断,该遗址是一处重要的龙山文化遗址。
二、东马蓬居委会遗址
为夏代遗址,地址在沁园街道办事处东马蓬居委会学院路南。2004年2月至5月,发现有一处古文化遗存,南北长85米,东西宽135米,面积约11475平方米,遗址内文化层厚约2米左右,在遗址内发现有大量的灰坑、陶片、夯土、红烧土,地表上有大量的泥质灰陶和夹砂陶片,纹饰有篮纹、绳纹、方格纹等。根据挑选出的陶片的纹饰、器形判断,该遗址是一处重要的龙山文化遗址。
三、东马蓬居委会西遗址
为汉代遗址,地址在沁园街道办事处东马蓬村居委会南,黄河路与天坛路交叉口东南角。1996年,市文物工作队对电业调度中心工程考古发掘时,发现汉代遗址灰坑20余座。
四、东马蓬居委会北古墓群
为唐、宋、明、清时期的墓葬,地址在沁园街道办事处东马蓬居委会,济源大道与天坛路交叉口东200米路北,2004年5月发现唐、
宋、明、清等不同时期墓葬45座,其中,唐、宋墓14座,明、清墓13座,从墓葬形制分,有“甲”字形墓、“刀字”形墓、横穴土洞墓和竖穴土坑墓四中类型。另外,发现有春秋时期的古窑址一处,秦汉时期的古窑址一处,井一眼。该墓葬是研究国我古代墓葬制度及当地历史风俗的重要资料。
中国民间民俗礼仪大全(图文版)_传统礼仪
中国民间民俗礼仪大全(图文版)_传统礼
仪
中国素来是礼仪之邦,坐立行走都有一整套的规矩。民谚云: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一个举止优雅,待人礼貌的人,不管在什么场合下,都能得到别人的认可。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人观念的改变,导致很多人丧失了基本的礼仪常识。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中国民间民俗礼仪大全,希望通过中国礼仪文化的学习,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
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
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
一、中国古代礼仪内容和分类
中国古代传统礼仪可以理解为礼节和仪式,古代的礼分为两种:一是指典章制度,比如夏礼、周礼等;二是指人们的行为规范和礼节。
春秋之后礼仪文化被进行系统总结,归纳为五大类:吉、凶、宾、军、嘉为类目名称,总称为“五礼”。
吉礼也可称祭礼,是五礼之首。古人祭礼为求吉祥,故多称吉礼,主要是对天神(天帝、日月星辰)、地祗(社稷、五帝、四方百物)、人鬼(先王、先祖)的祭祀典礼,而在古代只有天子可以祭天。
凶礼,古时是用于吊慰的礼仪活动,多指丧葬、持服、谥号等礼仪。
宾礼,古时是诸侯朝见天子及诸侯之间互相拜访时的礼仪。古代宾礼的主要意义是维护邦交,随着“邦国”的不复存在,宾礼的意义也有所改变。
军礼,古时是指军队操练征伐之礼,与战事相关,此外,如校阅、刑赏、凯旋、献俘等也属于军礼。
嘉礼,古时是指和谐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如宗族内部聚餐的饮食之礼、古代男女加冠加笈和婚礼的婚冠之礼、贺庆之礼等等。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二、古人常用传统日常礼仪
行走之礼——古称“趋礼”,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传统趋礼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既表现对尊者的尊敬,又可以避让行人。
饮酒之礼——古代饮酒礼仪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我国古代饮酒有以下一些礼节: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
中国传统礼仪ppt课件
中国传统礼仪ppt课件
•礼仪概述
•个人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
•餐桌礼仪•婚丧嫁娶礼仪•古代传统礼仪选讲
目录
礼仪的定义与起源
礼仪的定义
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是人们在社
交场合中为了表示尊重、敬意和友
好而遵循的行为准则和仪式。
礼仪的起源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祭祀仪式,
后来逐渐演变为一套复杂的行为规
范,成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
的重要工具。
礼仪的功能与作用
礼仪的功能
礼仪具有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展示
形象、促进交流等功能,能够有效地
增进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礼仪的作用
礼仪在社交场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能够展现个人的修养和素质,彰显社会
地位和身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尊重与谦逊
等级与秩序
繁文缛节
礼尚往来
中国传统礼仪的特点
01
02
03
04
中国传统礼仪强调尊重他人,注重谦逊和自省,避免过于张
扬和自夸。
中国传统礼仪注重等级和秩序,讲究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
中国传统礼仪繁琐复杂,注重细节和仪式感,体现了对礼仪的高度重视和严谨态度。
中国传统礼仪强调礼尚往来,注重回报和感恩,体现了人际关系的互动性和互惠性。
面容整洁发型得体表情自然
选择适合自己脸型和气质的发型,保持整洁、不乱。面带微笑,眼神友善,展现自信、亲切的形象。03
02 01
仪容仪表
保持面部清洁,修饰得当,
展现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使用礼貌用语,尊重他人,避免粗俗、不雅的语言。
用语文明
保持谦虚、和蔼的态度,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
态度谦和
行为举止大方、自然,不卑不亢,展现良好的教养和风度。
举止得体
言谈举止
服饰穿戴
符合场合
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合适的服饰,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导入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第 八 章 中 国 古 代 节 庆 仪 礼
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 韩国江陵胜出
巴黎时间11月24日, 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 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 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 午节“申遗”之争以韩 国的胜利而告终,留给 中国人的是一连串的反 思。
三、端午节
(一)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是五月的第一个午日,按天 干地支推算,五月本身也是午,所以又称 为重午(五)。“端”字有“初始”的意 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 到了唐代,为了避讳唐玄宗出生的五 日,唐朝宰相宋璟提议,将“端五”改为 “端午”,“端午”之称流传至今。
屈原
三、端午节
(二)端午节习俗 1.赛龙舟 赛龙舟是汉族在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 在中国的南方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 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第八章 中国古代节庆仪礼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中国古代节庆仪礼,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包括 异彩纷呈的传统节日民俗,也包含体现人生轨迹信仰 的人生仪礼,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历史文化的重 要载体。在这些流传至今的节庆仪礼里,还可以清晰 地窥探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本章主要从古代流传至今的经典传统节日民俗和体 现人生重要环节的仪礼来展现中国古代传统节庆仪礼 文化。
关于赛龙舟的起源, 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 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 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 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 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 本、越南及英国等。
三、端午节
二、清明节
3.插柳戴柳 插柳戴柳在古代是很普遍的习俗, 原因在于中国古代以清明、七月半和 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民间认为柳枝具 有驱邪避瘟的功用。插柳有多种形式, 最常见的是将柳枝插于门楣上,或者 插在屋檐下。
二、清明节
4.寒食禁火 清明节禁火吃冷食的习俗源于寒 食节,古诗有“未到清明先禁火”的 记载。 清明以前要禁火的原因,民间传 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的忠臣介子推。
中 国Baidu Nhomakorabea传 统 文 化
第 八 章 中 国 古 代 节 庆 仪 礼
第一节 古代的节庆民俗
内容提要:
在漫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反 映了各民族的生产、生活、文化和社会道德的 特点,有许多一直流传到今天,成为中国各族 人民热爱生活、向往美好、追求真善的文化象 征。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 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 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二、清明节
(二)清明节习俗 1.扫墓祭祖 祭奠亡灵、祭扫坟墓是清明节的 重要内容。据有的专家考证,清明祭 奠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有人以为起 源于唐朝皇家清明墓祭制度,但该俗 例自汉代就有承袭,《晋书•礼志》 载有:“古无墓祭之礼,汉承秦皆有 园陵。”
二、清明节
(二)清明节习俗 2.踏青郊游 这个习俗源于上巳节,形成于春 秋末期,最初是一个用春水祓除宿垢 和不详的巫教节日,大约从南北朝时 期开始转变为踏青、饮宴的盛大节日, 唐宋时期踏青之风盛行。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第 八 章 中 国 古 代 文 化 符 号
韩国江陵端午祭久负盛名,每年的端午祭 期间,来自韩国和世界各地的观光者达百万。 是什么东西吸引了如此众多的参与者、参观者? ――这不能不归功于韩国江陵市政府对民间无 形文化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的保护。正是这一举 措,使得一个民间节日成为江陵文化的标志, 韩国民族精神的象征,成为外界认识韩国文化 和江陵民情的一个窗口。
一、春节
(一)春节的来历 春节,民间俗称“过年”,因为是一年 的第一天,故古代人们称为“元旦”,又称 元辰、元日、元朔等。古代的春节,是指农 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 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在民间,传统 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 的祭灶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最为热 闹的是除夕和正月初一。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第 八 章 中 国 古 代 节 庆 仪 礼
江陵端午祭能够申遗成功,是传统习俗完整 保存的结果。在韩国许多地区原来都有端午习俗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消失了,唯独江陵地 区完整地保存着。江陵端午祭把传统文化活动注 入了现代元素,除指定的传统祭礼外,还有众多 的民俗活动、庆祝活动、夜间活动和艺术活动。 我们学习中国传统节庆民俗,目的就是了解 和认识中国的民风民俗,在尽情享受节日文化和 快乐的同时,使得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一、春节
3.张贴年画 年画,也是由贴门神、挂桃符 演变来的。年画的主要功能是辟 邪,但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兴起, 年画的内容已不限于门神,财神 、八仙、历史人物和故事都成为 了表现的主题。明末清初,民间 年画形成了成熟的流派和风格, 主要有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 花坞和山东潍坊年画。
一、春节
4.除夕守岁 除夕之夜,亲人围聚一起,通 宵不睡,以待天明,这就是“守 岁”。我国守岁迎春的习俗在晋代 的作品中就已有记载,唐宋最盛, 一直延续到现在。
一、春节
5.新年祭拜 黎明时分,在正厅或者院中摆 好供品,点香烧纸,然后一家之主 带领全家礼拜天地祖先,之后子女 拜尊长,接着主人放鞭炮,开大门, 接喜神。这一切都完毕后,就开始 了本家、同族、邻里之间的互相揖 拜,也就是我们说的“拜年”。
拜 年
祭拜天地
二、清明节
(一)清明节的来历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由 于清明的前两天是禁火扫墓的寒食,两者 日子接近,渐渐地两节合二为一,到了唐 代又吸收了上巳节,从而作为节日形态确 定下来,一直沿用至今。 在二十四节气中,只有清明被民间演 变为传统节日。
一、春节
(二)春节习俗
1.扫尘迎新 时间自农历腊月二十三起一直到除夕。北方称 为“扫屋”,南方叫“掸尘”。
一、春节
桃符 2.张贴春联 春联是由最早的贴门神、挂桃 符等演变而来,由桃符演变成春联, 据说始自五代。后蜀国主孟昶题写 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 中国最早的春联。此后,文人学士 春联 把题春联视为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