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一节第八章 中国古代节庆仪礼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清明节
(二)清明节习俗 1.扫墓祭祖 祭奠亡灵、祭扫坟墓是清明节的 重要内容。据有的专家考证,清明祭 奠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有人以为起 源于唐朝皇家清明墓祭制度,但该俗 例自汉代就有承袭,《晋书•礼志》 载有:“古无墓祭之礼,汉承秦皆有 园陵。”
二、清明节
(二)清明节习俗 2.踏青郊游 这个习俗源于上巳节,形成于春 秋末期,最初是一个用春水祓除宿垢 和不详的巫教节日,大约从南北朝时 期开始转变为踏青、饮宴的盛大节日, 唐宋时期踏青之风盛行。
二、清明节
3.插柳戴柳 插柳戴柳在古代是很普遍的习俗, 原因在于中国古代以清明、七月半和 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民间认为柳枝具 有驱邪避瘟的功用。插柳有多种形式, 最常见的是将柳枝插于门楣上,或者 插在屋檐下。
二、清明节
4.寒食禁火 清明节禁火吃冷食的习俗源于寒 食节,古诗有“未到清明先禁火”的 记载。 清明以前要禁火的原因,民间传 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的忠臣介子推。
一、春节
(一)春节的来历 春节,民间俗称“过年”,因为是一年 的第一天,故古代人们称为“元旦”,又称 元辰、元日、元朔等。古代的春节,是指农 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 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在民间,传统 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 的祭灶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最为热 闹的是除夕和正月初一。
关于赛龙舟的起源, 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 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 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 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 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 本、越南及英国等。
三、端午节
一、春节
(二)春节习俗
1.扫尘迎新 时间自农历腊月二十三起一直到除夕。北方称 为“扫屋”,南方叫“掸尘”。
一、春节
桃符 2.张贴春联 春联是由最早的贴门神、挂桃 符等演变而来,由桃符演变成春联, 据说始自五代。后蜀国主孟昶题写 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 中国最早的春联。此后,文人学士 春联 把题春联视为雅事。
三、端午节
(一)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是五月的第一个午日,按天 干地支推算,五月本身也是午,所以又称 为重午(五)。“端”字有“初始”的意 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 到了唐代,为了避讳唐玄宗出生的五 日,唐朝宰相宋璟提议,将“端五”改为 “端午”,“端午”之称流传至今。
屈原
三、端午节
(二)端午节习俗 1.赛龙舟 赛龙舟是汉族在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 在中国的南方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 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第 八 章 中 国 古 代 文 化 符 号
韩国江陵端午祭久负盛名,每年的端午祭 期间,来自韩国和世界各地的观光者达百万。 是什么东西吸引了如此众多的参与者、参观者? ――这不能不归功于韩国江陵市政府对民间无 形文化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的保护。正是这一举 措,使得一个民间节日成为江陵文化的标志, 韩国民族精神的象征,成为外界认识韩国文化 和江陵民情的一个窗口。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第 八 章 中 国 古 代 节 庆 仪 礼
第一节 古代的节庆民俗
内容提要:
在漫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反 映了各民族的生产、生活、文化和社会道德的 特点,有许多一直流传到今天,成为中国各族 人民热爱生活、向往美好、追求真善的文化象 征。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 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 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一、春节
3.张贴年画 年画,也是由贴门神、挂桃符 演变来的。年画的主要功能是辟 邪,但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兴起, 年画的内容已不限于门神,财神 、八仙、历史人物和故事都成为 了表现的主题。明末清初,民间 年画形成了成熟的流派和风格, 主要有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 花坞和山东潍坊年画。
一、春节
4.除夕守岁 除夕之夜,亲人围聚一起,通 宵不睡,以待天明,这就是“守 岁”。我国守岁迎春的习俗在晋代 的作品中就已有记载,唐宋最盛, 一直延续到现在。
一、春节
5.新年祭拜 黎明时分,在正厅或者院中摆 好供品,点香烧纸,然后一家之主 带领全家礼拜天地祖先,之后子女 拜尊长,接着主人放鞭炮,开大门, 接喜神。这一切都完毕后,就开始 了本家、同族、邻里之间的互相揖 拜,也就是我们说的“拜年”。
拜 年
祭拜天地
二、清明节
(一)清明节的来历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由 于清明的前两天是禁火扫墓的寒食,两者 日子接近,渐渐地两节合二为一,到了唐 代又吸收了上巳节,从而作为节日形态确 定下来,一直沿用至今。 在二十四节气中,只有清明被民间演 变为传统节日。
课前导入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第 八 章 中 国 古 代 节 庆 仪 礼
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 韩国江陵胜出
巴黎时间11月24日, 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 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 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 午节“申遗”之争以韩 国的胜利而告终,留给 中国人的是一连串的反 思。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包括 异彩纷呈的传统节日民俗,也包含体现人生轨迹信仰 的人生仪礼,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历史文化的重 要载体。在这些流传至今的节庆仪礼里,还可以清晰 地窥探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本章主要从古代流传至今的经典传统节日民俗和体 现人生重要环节的仪礼来展现中国古代传统节庆仪礼 文化。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第 八 章 中 国 古 代 节 庆 仪 礼
江陵端午祭能够申遗成功,是传统习俗完整 保存的结果。在韩国许多地区原来都有端午习俗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消失了,唯独江陵地 区完整地保存着。江陵端午祭把传统文化活动注 入了现代元素,除指定的传统祭礼外,还有众多 的民俗活动、庆祝活动、夜间活动和艺术活动。 我们学习中国传统节庆民俗,目的就是了解 和认识中国的民风民俗,在尽情享受节日文化和 快乐的同时,使得传统文化“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