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名言释义

合集下载

诸子百家名言释义

诸子百家名言释义

诸子百家名言释义1 1、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注释〗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

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

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释义】人类生长在天地之间,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只是一眨眼间而已。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注释】①涯:边际,极限。

②知(zhì):知识,才智。

【释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3 3、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齐物论》【注释】闲闲:广博豁达的样子。

炎炎:猛烈;这里借猛火炎燎之势,比喻说话时气焰盛人。

詹詹:言语琐细,说个没完。

【释义】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

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

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第六十四章【注释】毫末:细小的萌芽。

累土:堆土。

【释义】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5、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庄子·逍遥游》【释义】厨师虽然不做祭祀的饭菜,祭祀官也决不能越位来代替他。

6.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庄子·养生主》【注释】恢恢:宽广。

游刃:运转的刀刃。

【释义】用薄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和组合部位间,对于刀刃的运转和回旋来说那是多么宽绰而有余地呀。

7、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庄子·人间世》【释义】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

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8、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诸子百家》:经典名句

《诸子百家》:经典名句

【导语】诸⼦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等书则记载“诸⼦百家”实有上千家。

但流传较⼴、影响较⼤、最为的不过⼏⼗家⽽已。

⼀、政者,正也,⼦帅以正,孰敢不正。

此句出⾃《论语·颜渊》,这句话⼤意是:孔⼦说:政就是正的意思。

您本⼈带头⾛正路,那么还有谁敢不⾛正道呢? ⼆、事者,⽣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此句选⾃《管⼦-乘马》,务:致⼒。

这⼏句⼤意是:各种事业总是产⽣于谋虑,成功于实⼲,失败于骄傲。

三、圣⼈千虑,必有⼀失;愚⼈千虑,必有⼀得。

此句出⾃《晏⼦春秋·杂下⼗⼋》,得:成功。

这句话的⼤意是:即使有⼤智⼤慧的⼈,考虑很多次,也难免有⼀次失误;即使迟钝笨拙的⼈,考虑很多次,必有⼀次会是正确的。

四、凡百事之成,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此句选⾃《荀⼦·议兵》,这句话⼤意是:凡各种事业的成功,⼀定在于恭谨⼩⼼;它的失败,⼤多来⾃于怠慢疏忽。

五、⾏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其⾝正⽽天下归之。

此句出⾃《孟⼦·离娄上》,这句话⼤意是:凡是⾃⼰所做的事情得不到原来意想的结果的时候,就要从⾃⼰内⼼的道德修养的根源上寻求原因,⾝⼼端正,天下就会归服。

六、⾦⽟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骄,⾃遗其咎。

功遂⾝退,天之道。

此句出⾃⽼⼦《道德经》,意思是:⾦⽟满堂,你能守多久呢?富贵⽽骄,是⾃取灾祸啊!⼤功成了,名份有了⾃⼰便隐去,这正是上天之道。

七、天下之事,⾮⼀⼈所能独知也;海⽔之⼴⼤,⾮独仰⼀川之流也。

此句出⾃《鹖冠⼦·道瑞》,天下的事情,不是⼀个⼈所能独⾃知道的,海⽔的⼴阔,不是独靠⼀条河流的。

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

刑过不避⼤⾂,赏善不遗匹夫。

诸子百家经典语录

诸子百家经典语录

诸子百家经典语录诸子百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哲学和思想的多元化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他们的思想和见解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诸子百家经典语录。

1. 孟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孟子》孟子强调仁爱与知识的重要性。

他认为,有道德和智慧的人应该追求仁爱和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乐趣。

2. 荀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劝学》荀子主张人应该有坚强的意志和追求卓越的决心。

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人们才能在历史中留下自己的足迹。

3. 墨子:兼爱非攻,普利天下。

——《墨子》墨子主张的兼爱非攻,即平等地关爱所有人,追求和平而不使用武力。

他认为,只有通过兼爱非攻,才能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安宁。

4. 庄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庄子》庄子的这句著名语录强调了道的无形、无名和无限。

他认为,道是超越人类理解的,不能用言语来描述或命名。

5. 韩非子:得人者显,失人者隐。

——《韩非子》韩非子主张重视并善于运用人才。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兴衰取决于它能否吸引并留住有才能的人。

6. 墨子:非其鬼而祭之谓之盗墓,非其魂而丧之谓之伐。

——《墨子·鬼神篇》墨子反对大规模的战争和牺牲。

他认为,不应该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伤害他人或牺牲无辜的生命。

7. 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孔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他认为,无论是身边的三个人还是身处的环境,都能给我们带来学习的机会和启发。

8. 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

——《道德经》老子主张政府应该保持简约而高效的原则。

他认为,管理一个大国就像烹调一样,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节奏。

9. 孙子: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孙子的这句经典语录强调了战争的重要性和战争的可控性。

他认为,国家应该重视军事,并制定相应的战略和策略。

10. 庄子: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诸子百家最精华30句鉴赏+注释

诸子百家最精华30句鉴赏+注释

诸子百家最精华30句鉴赏+注释1. 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孔子家语∙始诛》【鉴赏】君子重内心修养,不为外物所役使。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常保持一颗平常心,成熟地应对着繁复的社会人生。

正如后来人们所推崇的魏晋风度那样喜怒不形于色。

只有经历了生活的大风大浪之后,人才能达到此种精神境界。

2. 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

——《孔子家语∙五仪解》【注释】益:增加。

【鉴赏】真正的上人君子,富贵不能给他增加什么,贫贱也不能减少什么。

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他们追求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的伟大理想,为了理想的实现,耐得住寂寞,也守得住清贫。

3. 夫君子成人之善,不成人之恶。

——《孔子家语∙五仪解》【注释】君子喜欢促成别人的善行,而不怂恿别人的恶行。

【鉴赏】大千世界,善善恶恶,谁也不能逃出善恶这一最基本的衡量是非的标准。

只有一心向善才能义正言辞地拒绝恶的侵入。

4.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家语∙致思》【鉴赏】树想要静静挺立,风却吹个不停,子女想要孝敬父母时,父母却早早死去了。

这种人间憾事,谁也无法挽回。

孝顺父母不是哪天心血来潮就去做的事情,而应该在平日里时时刻刻都要去做的事情。

5. 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

——《孔子家语∙三恕》【注释】夸夸其谈的人华而不实,喜欢表现办事能力的人常常自吹自擂。

【鉴赏】夸夸其谈的人显露于外的恰恰是他的无知,自吹自擂的人也正反映了自己的浅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金子总会发光,所以不必为自己所取得的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

6.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韩非子∙孤愤》【注释】事情因为保密而获成功,说话由于泄密而遭失败。

【鉴赏】止语积福德,你炫耀什么,就容易失去什么!止语之妙,唯有修行才能感知!管好自己的嘴巴,也是成熟的标志。

7. 审于是非之实,察于治乱之情也。

——《韩非子∙奸劫弑臣》【注释】审:明察。

对于是非治乱的实际情况,应该明察详审。

【鉴赏】历史上昏庸无能的君主易被蒙蔽欺骗,缺乏调查研究,听信臣下虚妄之词,不辨是非,混淆黑白。

诸子百家名言名句

诸子百家名言名句

诸子百家名言名句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到不
伤害他人,不要做自己不愿意被人做的事情。

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

”这句话告诉我们治理国家就像
煮小鱼一样,需要细心、耐心和恒心。

庄子曰,“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大智慧,不被琐事所累。

墨子曰,“兼爱无私,兼利无私。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爱人如己,不图私利。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句话告诉我们成功需要经历各种困难和挑战。

荀子曰,“人之所欲,莫大于义。

”这句话告诉我们追求正义
是人类最大的愿望。

墨翟曰,“行善积德,求仁得仁。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行善积德,就能得到他人的善意。

这些名言名句都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人生哲理,对我们的生活和思考都有着重
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名言名句中汲取智慧,
指导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解释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解释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解释先秦诸子语录是指先秦时期的各位思想家所说的一些名言或语录,这些语录包含了他们的思想观点和哲学思考。

以下是对其中十二则语录的解释:1.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话,意思是自己不希望受到的对待,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它表达了孔子的道德观念,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互惠和善待他人的重要性。

2. 孟子:“人之初,性本善。

”这句话出自孟子的《性善》一篇,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他主张通过教育和修养,让人的本善性得以发扬光大,从而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3.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的开篇,意思是道是不能被言说或言说所捕捉到的。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原则,它超越了言语和概念的限制,只能通过内心的体悟和领悟来认识。

4. 庄子:“逍遥游,世人皆醉我独醒。

”这句话出自庄子的《逍遥游》一篇,表达了他对人生的一种超然态度。

他认为世间的烦恼和追求是虚妄的,而他自己则通过悟道达到了超越世俗的境地,独自清醒。

5. 韩非子:“以力服人者,不如以德服人。

”这句话出自韩非子的《喻老》一篇,强调了德治的重要性。

他认为通过以德服人,使人们内心愿意追随和服从,比使用武力和暴力更为有效且持久。

6. 荀子:“人贵有疾如不剖。

"这句话出自荀子的《劝学》一篇,意思是人应该珍惜艰苦和困难,像切剖自己一样,努力修身养性。

他认为通过面对困境和挑战,人才能够不断成长和完善。

7. 墨子:“兼爱非爱。

”这句话出自墨子的《兼爱》一篇,意思是广泛地爱护他人,并不局限于个别的爱。

他主张推崇普遍博爱的思想,认为应该平等地关心和帮助所有人,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与冲突。

8. 阳明:“知行合一。

”这句话出自阳明的《传习录》一篇,强调了知识和行动的统一。

阳明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和行动,才能真正理解和实践道德的原则,知行合一才能达到个人的完善与成就。

9. 荆轲:“为国捐躯。

”这句话是描述战国时期的荆轲,他为了国家利益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诸子百家留下的经典语句如璀璨的明珠的句子

诸子百家留下的经典语句如璀璨的明珠的句子

诸子百家经典名句1、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论语·颜渊》解语:为政之要,就是正身正心。

一个“正”字讲明了德的核心。

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企业高管、孩子家长,在日常行事中,一定要起到表率作用,只要这样才能更好地治理一方、带好队伍,教育子女。

这个“正”就好比“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源正则流清也。

2、近者悦,远者来。

《论语·子路》解语:使近处的人高兴,时远处的人归附。

这句话可以说是企业价值的最高体现。

企业的长久健康发展能使身边的员工受益,是员工所乐见的;企业不忘社会责任,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信誉,是大众所乐见的。

这一近一远,恰恰体现了受人尊重的企业的社会效应。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解语:君子与人和谐而不盲从附和,小人盲从附和而不与人和谐。

为人处世中,讲究和为贵,和而不同正是君子的体现。

在国家关系和人际关系中,以“和而不同”的心态与人合作,这是一种包容、尊重。

4、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解语:想要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小利,大事就不能成功。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口吃不成胖子。

譬如学习之道,必须脚踏实地,从解答一个个难题入手;又如辅导孩子,不要天天琢磨着让孩子的先天禀赋一下子都发挥出来,凡事须慢慢来。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解语:做好事多了,就会有很多人帮你;做坏事多了,就有没有人帮你。

这个就是“道”的体现。

有人经常说,道太虚了。

其实道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关键时刻便会显现出来,“多助”的便是顺应了道,“寡助”的便是违背了道。

6、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解语:“反求诸己”就是说凡事多问问自己,正如曾子的“每日三省吾身”,从自己身上分析原因,寻找原因,不怨天尤人,看看自己的行为符不符合“道”的要求。

多从自身找原因、找差距,成功自然就会降临。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

1儒家(一)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名叫孔丘/孔仲尼,孔子被称为至圣、万世师表(康熙皇帝亲手题匾,挂于孔庙之上)。

1.思想(1)礼——“克己复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2)仁——“爱人(,孔子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3)中庸——“过犹不及”、“和而不同”(4)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典故:众星拱北2.教育(1)对象——有教无类;兴办私学:打破官学垄断,提倡和兴办私学、民间教育。

(2)态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方法——“学(典故:韦编三绝)、思、习、行”;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4)内容——《诗》、《书》、《礼》、《乐》、《易》、《春秋》。

《乐》后来失传,剩下五经。

3.著作《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 篇。

语录体为主,孔子弟子、再传弟子编著。

宋代朱熹将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二)孟子:战国时期,名叫孟轲,被称为:亚圣。

典故——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创造好的学习氛围,三次迁家。

孔子活了73 岁,孟子活了84 岁,于是中国人把73、84 岁视为人生的一个槛。

1.思想:(1)仁政:针对统治者提出。

①“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②“乐以天下,忧以天下”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义:强调道义,君王的道义是要实行仁政,臣民的道义是要忠心不二。

①“得道者多助”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淫”指骄奢淫逸,“移”指改移节操,“屈”指屈服意志。

金钱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困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各种情况下要坚守道义,才是大丈夫。

(3)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4)性善论:强调人性本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指同情、怜悯之心人人都有。

(5)以德服人:“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诚服也”,如果用仁德称霸,可以让人们对其心悦诚服。

诸子百家经典语录识人篇

诸子百家经典语录识人篇

诸子百家经典语录识人篇诸子百家经典语录识人篇1.小道者不大立,背食者不肥体。

——《管子·形势》译文:过于拘谨于小事的人,不能成就大事业。

厌恶食物的人,无法使身体强壮。

2.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管子·形势》译文:自吹自夸,骄微自负,喜好专横自断,是兴办事业的祸根。

3.矜物之人,无大士焉。

——《管子·法法》译文:骄做自负的人,不可能成为大人物。

4.寡交多亲,谓之知人。

——《管子·戒》译文:交友少而亲近的人却多,能够说是知人的人。

5.审其所好瑟,则其长短可知也。

——《管子·权修》译文:了解一个人喜欢和厌恶什么,就能知道他的长处和短处。

6.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道德经·六十三章》译文:轻许诺言的人在信用上肯定不靠谱,把事情都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会碰到很多困难。

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道德经·八十一章》译文:真诚的话不一定好听,好听的话不一定真诚。

8.华而不实。

——《晏子春秋·外篇》译文:花开得好,却不结果实。

9.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译文:努力去做事的人,常常能成功;努力前进的人,常常能达到目的地。

10.视其所以,观其所由,来其所安。

人焉廋(sōu)哉?人焉廋哉?——《论语·为政篇》译文:考察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观察一个人为达目的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了解他安于什么或不安于什么,那么这个人怎么还能把自己掩饰住呢?这个人怎么还能把自已掩饰住呢?11.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

——《荀子·非相》译文:看人的相貌不如了解他的内心,了解他的内心不如考察他的行为。

12.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

——《荀子·非相》译文:相貌虽然丑陋但心地善良、行为正派的人,不失为君子;相貌虽然丑陋但心地不善行为不正的人,不免是小人。

13.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

经典的诸子百家名言大全

经典的诸子百家名言大全

经典的诸子百家名言大全1.经典的诸子百家名言大全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汉刘向《新序.杂事篇》简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拿自己的长处去笑话别人的短处,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吗?2、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家语》简评:孝敬父母,不是一时兴起,心血来潮的事情,应该时时刻刻记在心里,父母渐渐变老,时日不多,不要因为没有及时尽孝,而让人生留下遗憾。

3、爱人者则人爱之,恶人者则人恶之。

——《孔子家语》简评:现在很多人都不懂得这个道理,不懂得关爱别人,却抱怨别人不关爱她;自己不懂得感恩,挑三拣四,讨厌这个讨厌那个,却还嫌别人对她疏远。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简评:每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要从点点滴滴做起。

只有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5、文繁则质衰,末盛则本亏。

——《盐铁论.本议》简评:写文章如果过分注重文饰与修辞,内容就会受到掩蔽而显得软弱无力。

做事情如果太注重细枝末节,太注重形式,往往就会丢掉根本性的东西。

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新书.过秦论》简评:前人犯过的错误,我们应该引以为戒,如果还犯同样的错误,那就只能算是愚蠢的表现了。

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简评:福中有祸,祸中有福。

遇到顺境,不必得意忘形,狂妄自大;遇到逆境,也不会心灰意冷,悲伤失望。

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简评:做什么事情,都要懂得适可而止。

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拿有限求无限,不是自寻烦恼吗?9、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司马法.仁本》简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凡事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10、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孙子兵法》简评:不拼一把,你都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

很多时候,人的成功都是被逼出来的。

11、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墨子》简评:钓鱼的人躬身猫腰,并不是因为对鱼表示恭敬;拿小虫作为诱饵给老鼠,也不是因为喜爱老鼠。

诸子百家经典名句

诸子百家经典名句

【诸子百家】最精华55句,每一句都值得背诵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学术局面盛况空前、一派繁荣。

儒家1、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虎。

——《新序∙杂事篇》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

2、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

——《孔子家语∙五仪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为了理想的实现,耐得住寂寞,也守得住清贫。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新序∙杂事篇》任何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缺点。

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家语∙致思》孝顺父母不是哪天心血来潮就去做的事情,而应该在平日里时时刻刻都要去做的事情。

5、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

——《孔子家语∙三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金子总会发光,所以不必为自己所取得的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

6、爱人者则人爱之,恶人者则人恶之。

——《孔子家语∙贤君》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7、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孔子家语∙六本》治病的好药通常味道很苦,忠心规劝的话听起来却令人不快。

8、君子居必择处,游必择方,仕必择君。

——《孔子家语∙六本》纷繁尘世,只有用清醒的头脑加以选择,才不至于身陷困境。

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孔子家语∙哀公问政》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这就需要我们做事应当未雨绸缪,而不能临渴掘井。

10、过而能改,其进矣乎。

——《孔子家语∙辩乐解》犯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而不觉,犯错之后能够改正,就是进步的表现。

11、学不可以已。

——《荀子∙劝学篇》知识的海洋是无边的,而人类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样以有限随无穷,只能不断地学习。

1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篇》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人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

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1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先秦诸子百家(名句翻译)

先秦诸子百家(名句翻译)

先秦诸子百家第一单元《论语》选读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文翻译】1.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担忧呢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久了,上天将借孔子来宣传大道。

2.“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尔)谁以易之且而(尔)与其从辟(避)人之士也,岂若从辟(避)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天下到处都是像洪水一样混乱的情形,你和谁来改变它呢而且你与其跟从躲避与自己志趣不同的人(指孔子),怎么比得上跟从出世隐居的人呢“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人不可以跟鸟兽同群,我不和世间众生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3.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啊,孔子!德行怎么这么衰弱过去的不可挽回,未来还可以改变,罢了,罢了,如今的从政者危险啊!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跟随孔子而落在后面,遇到一个老年男子,(他)拄着拐杖背负着农具。

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不出来做官,就违背了君臣之间的政教伦理原则。

长幼的礼节,不能废弃,但君臣的道义,又怎么能废弃呢想要使自身高洁,但是使君臣的行为准则乱了。

君子做官,目的是推行道术主张。

道术不能推行,我们已经知道了。

5.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欤)这是知道不能做到但是去做的那个人吗2.当仁,不让于师【课文翻译】1.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这样做没有用。

孔子是不能够诋毁的。

他人的才德像是丘陵,还是可以超越的;孔子的才德像是太阳月亮,没有办法超越。

有人即使想要自行断绝和他的关系,那对日月有什么关系呢仅仅是体现出他不知道高低轻重罢了。

2.君子一言以为知(智),一言以为不知(智)。

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诸子百家名言摘录

诸子百家名言摘录

诸子百家名言摘录:孔子(孔仲尼、孔丘)名言: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是可忍孰不可忍?翻译: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教你学习的道理.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聪明的态度啊!孟子(孟轲)名言: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翻译:对受苦受难的人,如果没有同情心,不能算是人;如果没有对自己或者别人的坏处感到羞耻和厌恶的心,不能算是人;没有隐忍谦让的心,不能算是人;没有是非善恶的心,就不能算是人。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翻译: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

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翻译: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富贵不能使我放纵享乐,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卑躬屈膝,这样的人才够叫大丈夫。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

老子名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翻译: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翻译:置身低贱才能变得高贵,深入下层才能高高在上庄子(庄周)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翻译: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

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翻译: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先秦诸子选读中的名言

先秦诸子选读中的名言

先秦诸子选读中的名言1.先秦诸子语录翻译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评析】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

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

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注释】施:旧读shì,动词。

众:指众人。

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两位帝王,也是孔子心目中的榜样。

儒家认为是“圣人”。

病诸:病,担忧。

诸,“之于”的合音。

夫:句首发语词。

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

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译文】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

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评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

“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

在后面的章节里,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这些都说明了孔子关于“仁”的基本主张。

对此,我们到后面还会提到。

总之,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基本伦理准则,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是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诸子百家名言

诸子百家名言

假期必读诸子百家箴言集一、《论语》箴言(150)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二、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他人。

)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五、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六、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腐朽的木头是无法雕刻的,粪土一样的墙壁是无法粉刷的,我能拿他如何?)7、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勤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八、质胜文那么野,文胜质那么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鄙: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假、夸张。

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适当,才是个君子。

”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

这句话表现了孔子所极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

)九、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知晓道义,小人知晓私利。

))10、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

是以表现孔子所提倡的“恕”之道,亦即关于“仁”的实践途径与方式。

1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推己及人,察己知人,反映了孔子思想的人道主义特点)1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不作”与“好古”,系孔子对终其一生之教学与学术研究生涯的归纳,同时亦表现出其整理历史文化遗产的原那么及其对上古文化的大体态度。

然后世学者以为事实上孔子有述亦有作。

)1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表达了孔子于求知学问的勤勉不怠和教授门生的一腔热忱,同时也是孔子从熟悉和方式对“学”与“教(教诲)”的合理总结。

)1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名言警句诸子百家

名言警句诸子百家

名言警句诸子百家政府:1、诚者,君子所守也,而政事之本。

(诚信是公务员和政府的根本)2、圣王以贤才为宝,不以珠玉为宝。

(人才、民意的重要,要重视民意,吸纳民智,珍惜民力)3、一沐而三握发,一食而三吐哺(周公对人才的重视,我们现在也要重视民意)4、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党的群众路线)5、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忧患意识)6、不能得鱼而忘筌,要始终牢记权为民所赋。

只有服务人民,扎根基层,才是一名合格的公务员,才能为…………(党的群众路线)7、清受尘,白取垢。

青蝇所污,常在练素(作为公务员要谨慎,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把得住原则)8、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民本)9、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管子)10、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民本)11、召远在修近,避祸在除怨(谈从自身做起,发展自身实力,自然能吸引人才,自然能海纳百川)12、圣人不治已病而治未病,不治已乱而治未乱(谈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忧患意识)13、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止(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应该以民生为本,以民意为基。

同时狠抓落实,形成长效机制)14、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党的群众路线,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15、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党的群众路线,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源)16、十人树杨,一人伐杨,则杨不复也。

(公务员的德育问题,不能因为一部分害群之马导致我们整个公务员队伍形象受损)17、多解民生之忧,多谋民生之利,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发展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18、硬实力的提升主要看投入,软实力的提升主要看态度公正:1、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2、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3、去私而就公,则民安而国治。

4、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5、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

法律、道德:1、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法律和道德的双重监管作用)2、水行者表深,使人无陷;治民者表乱,使人无私(法律的规范作用)3、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律的公平公正)4、法者天下之程式,万事之仪表(法律的规范作用)5、和民一众,不知法不可;变俗易教,不知化不可(使民众统一和谐,不懂得法律是不行的;要搞好社会风气,没有德育教化也是不可以的)谈法律道德的双重监管作用6、不法法则事无常,法不法则令不行(依法治国,执法必严,法治社会)7、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人者莫明于礼义(道德)8、道德是最高的法律,法律是最低的道德。

诸子经典名言20句大全及解释

诸子经典名言20句大全及解释

诸子经典名言20句大全及解释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解释:孔子说,学习并且及时反复,不也是很快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解释:孔子说,巧舌如簧的人很少有仁德。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释:孔子说,明白事理的人不如喜爱事理的人,喜爱事理的人不如享乐事理的人。

4.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解释:孔子说,用德行治理国家,就像北辰一样居处在自己的位置上,却能影响众多的星辰。

5.子曰:“君子不器。

”解释:孔子说,君子不是一个机械的工具。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释: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选择他们好的地方来跟随,改正他们不好的地方。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释:孔子说,只学而不思考就会迷失方向,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中。

8.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解释:孔子说,明白自己明白,不明白自己不明白,这就是明智。

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释:孔子说,温故知新,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10.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解释:孔子说,只有真正明智的人和真正愚蠢的人不会轻易改变。

1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解释: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12.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解释:孔子说,不在自己的位置上,就不要过多地谋划政事。

13.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孔子说,自己不愿意受到的待遇,就不要施加给别人。

14.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

”解释:孔子说,有一次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结果想了很多,但没有收获,还不如好好学习。

15.子曰:“要行好事,就要口不生腥,心不生恶。

”解释:孔子说,做好事的人,说话不生硬,心里不生坏念头。

1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诸子百家的名言警句及解析

诸子百家的名言警句及解析

诸子百家的名言警句及解析1.诸子百家的名人名言孔子名言(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巧言令色,鲜矣仁!(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0)朝闻道,夕死可矣。

(1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2)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14)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16)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7)笃信好学,死守善道。

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1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0)寝不尸,居不容。

(21)过犹不及。

(22)克己复礼,为仁。

(2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25)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6)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27)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9)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0)刚、毅、木讷,近仁。

(31)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4)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35)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6)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3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3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诸子百家精华50句

诸子百家精华50句

儒家1、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虎。

——《新序•杂事篇》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

2、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

——《孔子家语•五仪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为了理想的实现,耐得住寂寞,也守得住清贫。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新序•杂事篇》任何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缺点。

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一一《孔子家语・致思》孝顺父母不是哪天心血来潮就去做的事情,而应该在平日里时时刻刻都要去做的事情。

5、爰人者则人爰之,恶人者则人恶之。

一一《孔子家语•贤君》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爰,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6、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一一《孔子家语•六本》治病的好药通常味道很苦,忠心规劝的话听起来却令人不快。

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一一《孔子家语•哀公问政》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这就需要我们做事应当未雨绸缪,而不能临渴掘井。

8、过而能改,其进矣乎。

——《孔子家语•辩乐解》犯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而不觉,犯错之后能够改正,就是进步的表现。

知识的海洋是无边的,而人类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样以有限随无穷,只能不断地学习。

1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一一《荀子•劝学篇》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人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

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11、不积丘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一一《荀子•劝学篇》人当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去追求伟大的成功。

这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一个道理。

12、文繁则质衰,末盛则本亏。

一一《盐铁论•本议》过分强调文饰与修辞,内容就会受掩敝而显得软弱无力,也即形式重于内容,其实就是舍本逐末。

13、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知,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

一-《荀子•正论篇》对待有些人,我们只作一笑了之,不必过于计较。

14、前事之不忘后之师。

一一《新书・过秦论》〃前车之鉴〃当牢记,重蹈覆辙是愚蠢者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子百家名言释义1 1、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注释〗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

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

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释义】人类生长在天地之间,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只是一眨眼间而已。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注释】①涯:边际,极限。

②知(zhì):知识,才智。

【释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3 3、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齐物论》【注释】闲闲:广博豁达的样子。

炎炎:猛烈;这里借猛火炎燎之势,比喻说话时气焰盛人。

詹詹:言语琐细,说个没完。

【释义】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

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

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第六十四章【注释】毫末:细小的萌芽。

累土:堆土。

【释义】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5、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庄子·逍遥游》【释义】厨师虽然不做祭祀的饭菜,祭祀官也决不能越位来代替他。

6.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庄子·养生主》【注释】恢恢:宽广。

游刃:运转的刀刃。

【释义】用薄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和组合部位间,对于刀刃的运转和回旋来说那是多么宽绰而有余地呀。

7、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庄子·人间世》【释义】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

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8、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庄子·齐物论》【释义】这也是那,那也是这,那也是一个是或者不是,这也是一个是或者不是,当真有这或者那是或者不是同是这样的吗?8、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庄子·人间世》【释义】你不知道那个螳螂吗?舞起它那两把大刀式的胳臂,妄图挡住滚滚前进的车轮。

它不了解自己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胜任的,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强大。

成语"螳臂当车"的典故由此而来,用以比喻不自量力。

9、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人间世》【释义】生长在山上的树木,因为自然的需要而被砍伐,膏脂因为能照明而被燃烧,桂树可以食用,所以被砍伐;漆可以使用,因而被割皮。

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11、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乎江湖。

《庄子·大宗师》【释义】水源干枯了,鱼儿一起在陆地上,用湿气互相呼吸,用口沫互相沾湿,还不如在江湖里互相忘掉。

与其称颂尧而谴责桀,不如把两者忘掉来归化那道。

天地赋予形体让我承受,赋予生命让我劳累,赋予衰老让我安逸,赋予死亡让我安息。

所以把自己活着看作是乐事,也就是把自己死去看作是乐事了。

12、不以物挫志。

《庄子·天地》【释义】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

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庄子·骈拇》【释义】小的迷惑会错乱方向,大的迷惑会错乱本性。

14、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庄子·天地》【释义】做孝子的不讨好父母,做臣子的不讨好君王,这就是孝子和臣子的最大特点。

15、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

《庄子·天道》【释义】无为,就能够利用天下,而感到闲暇有余;有为,就被天下所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

以虚无、自然、无为,阐释无为之治。

16、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

《庄子·天运》【释义】天鹅并不天天沐浴,而羽毛却是洁白的;乌鸦并不天天暴晒,而羽毛却是乌黑的。

万物出自本性,不能强行改变。

天鹅并不天天沐浴,而羽毛却是洁白的;乌鸦并不天天暴晒,而羽毛却是乌黑的。

万物出自本性,不能强行改变。

17、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庄子·田子方》【释义】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18、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庄子·知北游》【释义】人们都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当作神奇,把自己厌恶的东西当作臭腐;然而臭腐可以变化为神奇,神奇也可以变化为臭腐。

所以说:"整个天下不过是一种气罢了。

"对立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

成语"化腐朽为神奇"源出于此19、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庄子·知北游》【释义】天地有伟大的造化和功德而不言语,春夏秋冬四季有分明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自然形成的道理而不解说。

办任何事都得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20、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庄子·外物》【释义】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有人捕到了鱼却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有人捕到兔子却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有人领会了思想却忘了语言。

以鱼、兔喻意,以筌、蹄喻言。

强调得鱼得兔是目的,筌、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形象地说明了“得意忘言”的合理性。

"得鱼忘筌"这一成语便由此而来。

21、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庄子让王》【释义】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

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22、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庄子·让王》【释义】大寒季节到了,霜雪降临了,这时候更能显出松树和柏树的茂盛。

“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高尚。

23、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庄子·天下》【释义】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物质可无限分割。

24、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庄子天地》【释义】有了机械,就会产生机巧之事;有了机巧之事,就会产生机巧之心;机巧之心放在胸中,就会破坏纯白的品质。

不具备纯白的品质,就会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就会被道所抛弃。

功利机巧的确是坏事害人的东西。

25、狙公赋,曰:“朝三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庄子。

齐物论》【释义】有个养猴子的老人,把橡子分给猴子,对它们说:“早上给你们三升,晚上给你们四升,好么?”猴子们听了都发怒了。

老人又说:“那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猴子们都高兴了。

庄子用“名实未亏”的道理,来比喻未达道者不能忘怀是非。

成语“朝三暮四”便出于此,比喻反复无常。

26、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释义】不知是庄周在梦里化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里化成了庄周呢?庄子现身说法,认为梦与觉并无不同,都是道的物化现象。

因此,若要齐同物论,就必须首先破除有我之见,而与万物混为一体。

2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第八十一章【释义】能够让人信任的话都是真实不华丽的,许多华丽动听的话都是不可信的或者是不可全信的,善良有能力的人不屑于去与别人辨别什么,那些天天与别人辩论的人并不是真有能力的人,知“道”的人并不博闻多见,博闻多见的人并不知“道”。

28、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庄子·骈拇》【释义】野鸭的腿虽短,如果给它接上一段,它就会痛苦;仙鹤的腿虽然长,如果给他截去一段,它就会悲伤。

说明强以为之,必然造成不幸和痛苦。

成语“鹤长凫短”、“断鹤续凫”都出自这里。

2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山木》【释义】君子之间的交情,淡薄如水,而小人之间的交情,看上去甘甜如酒。

真朋友不言利。

30、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释义】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透过缝隙看到白马飞驰而过,不过一瞬间罢了。

成语“白驹过隙”出此。

人生知促,切勿浪费。

31、正获之问于监市履希也,每下愈况。

《庄子·知北游》【释义】有个名获的市官问屠夫关于检查大猪肥瘦的方法,(屠夫说),就是越往下腿踩就越明白。

大道无所不在,越从低微的地方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

3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庄子·逍遥游》【释义】知识少的不了解知识多的,年寿短的,不了解年寿长的。

33、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逍遥游》【释义】至人泯灭了物我的对立与区别,不再有“我”,神人听应自然,完全抛弃了“功业”的概念;圣人深明事理,完全抛弃了“声名”的桎梏。

伟大的人不为自我、功业、声名所累34、桔生淮南则为桔,生於淮北则为枳。

《晏子使楚》【释义】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35、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

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庄子·人间世》【释义】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

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

36、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墨子》【译文】兴天下的利益,除天下的祸害。

37、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

《庄子·知北游篇。

》【释义】形体如同枯骨,心如同死灰,真正纯实之知,不坚持故见。

38、不知乎?人谓我朱愚。

知乎?反愁我躯。

不仁,则害人;仁,则反愁我身。

不义,则伤彼;义,则反愁我己。

《庚桑楚》【释义】不知道吗?人说我愚昧。

知道吗?反而危害我的身躯。

不行仁,便伤害他人;行仁,反而又危害自身;不行义,便伤害他人;行义,反面危害自己。

39、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晏子·春秋》【释义】意志不够坚强的人学识就很难达到高水平,说话不守信用的人做事就很难成功”40、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荀子·劝学》【释义】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4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释义】没有一步一步的积累就达不到千里之遥;没有众多小河的汇集就形成不了江海。

4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释义】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