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cc020ca7cc22bcd127ff0c15.png)
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一、绝望和苍凉在张爱玲的作品里,绝望与苍凉充斥其中,很少有大团圆的结局。
这是张爱玲的创作风格,张爱玲作为一个女性书写者,她以老辣犀利的笔触刻画了一系列女性形象,以独有的绝望和苍凉的人生意识揭示了她们的生存困境,表现了她们面对这种困境时的异化以及抗争。
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探索,张爱玲的贡献主要表现为:挖掘女性不能脱离困境的原因,揭示女性在经济、精神上的难以自立,展现女性个性解放的艰难。
女儿,阴影下的生存与毁灭张爱玲自小生活在一个充满遗少气氛和现代文明相交杂的环境中。
父亲是一个典型的旧式文人加大家族浪荡子式的人物,而母亲和姑姑则是接受了西方文明洗礼的新代人物。
面对这样一种新旧文明“犯冲”的状况,她深深体味到自我在家庭中,她所属的那个没落阶层在社会中,人类在荒凉的时空背景中等诸种失落:这种失落感构成作者的情绪基调,笼罩在作品中,使人物的内心体验都呈现出宿命的虚无感,形成了她作品主题的总特色:悲观、虚无。
我们知道,作家童年的性经验缺失对于作家以后的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爱玲自小在豪门巨族中过着孤独而凄凉的生活。
旧式豪门巨族的腐朽生活在她面前上演了一幅幅鸦片烟、姨太太、争遗产、狎妓的丑剧,同时她又经历了父母离异的痛苦,16岁时在“继母”的统治下讨生活。
其间曾被父亲幽禁,“他扬言要用手枪打死我。
”逃离之后,进入母亲的家。
虽然精神上比以前要充实一些,但每每陷入物质困境。
有着彻骨经验的作者,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内容也是极为深刻的。
作为一个爸爸不疼妈妈不爱的女儿,张爱玲笔下的女儿几乎都是不幸的。
川嫦死去的原因绝望和苍凉是张爱玲作品的底色,也是其笔下女性形象表现出的共同的生存状态。
她们一直笼罩在绝望的挣扎和苍凉的人生况味之中。
自私,是人性的魔障,也是血缘亲情的天敌。
张爱玲尖刻地挑剔着人的生存世相后面隐藏的人性真相,她总是能够发现种种装饰性表象后面隐藏的空虚、自私、盲目。
“为门第所限,郑家的女儿不能当女店员,女打字员,做‘女结婚员’是她们唯一的选择。
浅谈张爱玲笔下典型的女性形象
![浅谈张爱玲笔下典型的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0b9da93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6e.png)
浅谈张爱玲笔下典型的女性形象第一篇:浅谈张爱玲笔下典型的女性形象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几个典型的女性形象摘要:张爱玲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重要作家,她的小说大都以沪港洋场为背景,在荒凉和颓废的大城市中铺张旷男怨女,演绎着堕落及繁华。
张爱玲以“参差对照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女性典型人物形象,她们或甘做欲望的奴隶;或是人性扭曲的舞女;或在自我意识觉醒的驱动下进行着反抗和挣扎,同时,张爱玲也以少有的暖色调为我们塑造了为数不多的女性健康“完人”形象。
张爱玲透过笔下的这些女性人物形象,深刻揭示了现代女性的生存困境和人生悲哀,而这些女性人物形象也为中国现代文学增添了一抹亮色。
本文就从她的几部经典作品出发去分析张爱玲所塑造的几个典型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女性;形象引言张爱玲,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用刀刻过般的名字,任凭岁月流逝,时代变迁,这一普通的中国女人的名字,伴随着她奇丽而精美的佳作,流传到今。
张爱玲,中国上海大都市的女人,她犹如一缕轻烟般飘渺,又如一袭旗袍般华丽,在这位女人笔下,诞生了许多堪称传奇的女性,不同于沈从文自然的女儿“翠翠”,更不同于金庸的神仙姐姐“小龙女”,她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称不上是完美,甚至是丑陋苍凉,如梦魇般的,却让你切身感受到她们生活的没落和乱世的苍凉,即使你想抽身逃离,但她们梦魇般的经历牢牢缠绕着你,使得你铭记难忘,刻骨铭心。
美国文学史家夏志清先生曾评价说:“对于一个研究现代中国文学的人来说,张爱玲该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
仅以短篇小说而论,她的成就堪与英美现代女文豪如曼殊菲儿、泡特、韦尔蒂、麦克勒斯之流相比,有些地方,她恐怕还要高明一筹。
”⑴张爱玲是一个具有明确女性意识的现代女作家,她的女性写作相对于新文学来说是别致的,是私人性的话语,她站在女性的独特立场,用精细的笔触,灵动的笔墨抒写着现代女性的自我意识、生存价值及生存现状,给与我们无与伦比的美感体验。
她的笔下有四类女性人物尤其值得我们关注:一是黄金枷锁下的奴隶;二是人性扭曲的风尘舞女;三是敢与社会对抗的新女性;四是健康的“完人”形象。
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角色](https://img.taocdn.com/s3/m/33a17ea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1.png)
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张爱玲,这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女作家,以其细腻的笔触、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塑造了众多令人难以忘怀的女性角色。
她的作品犹如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情感世界和命运起伏。
在张爱玲的笔下,女性角色丰富多样,却又都带有那个时代特有的烙印。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便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
她原本是一个充满活力与青春的少女,却因家族的利益被嫁到了姜家,嫁给了一个患有“骨痨”的丈夫。
长期的压抑和扭曲的婚姻生活,使她的心理逐渐变得扭曲和畸形。
她渴望爱情和正常的生活,却在现实的残酷中逐渐失去了自我。
她用金钱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和恐惧,最终不仅毁掉了自己的一生,还亲手扼杀了儿女的幸福。
曹七巧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女性被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束缚、压迫的悲剧。
《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是一个在婚姻困境中挣扎求存的女性。
离婚后的她,在娘家备受冷落和歧视。
为了摆脱困境,她抓住了范柳原这根救命稻草,与他展开了一场爱情与婚姻的博弈。
白流苏是聪明而世故的,她懂得利用自己的美貌和智慧来争取自己的幸福。
然而,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她的命运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最终,香港的沦陷成就了她与范柳原的婚姻,但这种婚姻更多的是基于现实的考量而非纯粹的爱情。
白流苏的经历反映了当时女性在社会变革中的迷茫和无奈,她们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却又常常受到传统观念和现实环境的制约。
《半生缘》中的顾曼桢,是一个充满了理想和热情的女性。
她独立、坚强,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幸福的生活。
然而,命运却对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她被姐姐曼璐设计陷害,失去了自由和尊严。
多年后,当她与曾经深爱的沈世钧重逢时,却已是物是人非。
顾曼桢的悲剧令人扼腕叹息,她的遭遇揭示了那个时代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所面临的种种危险和不公。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角色,无论是曹七巧的疯狂、白流苏的世故,还是顾曼桢的无奈,都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
浅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浅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5aecb0fef90f76c661371a43.png)
浅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摘要]张爱玲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把她的生活经历经过酝酿加上她独特的观察力升华成一部部旷世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谱出华美的乐章。
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或可悲或可恨或可怜,本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读张爱玲的任何一篇小说,我都可以理解为何说她不是一名普通的女子。
她用漫不经心的笔触刻画出一个个或含泪或泣血或可怜或可恨的女性形象;她用瘦弱的指尖轻轻挑起千年来蒙在家庭、婚姻、爱情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就让人看到触目惊心的真实,她把笔端伸向上帝看不到的地方,伸向太阳照不到的黑暗的角落;让那些华美袍上的虱子赤裸裸的暴露给世人面前。
一个个可悲的女性,一个个吃人的女性,一个个可怜的女性活灵活现的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为她们颤动,让读者为她们伤悲。
因此张爱玲小说的成功之处不在于她所反映的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特征;不在于她的语言有多华丽;而仅仅在于她所刻画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与大多数作家所描写的女性有太大的差别,她们以独特悲凉和屈辱震撼着读者,张爱玲也因此在中国甚至世界文坛上折射出熠熠光辉。
一、人物形象具有的自传色彩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作家。
①我们先来看一下她的出身:祖父是清朝的大臣,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外公则是天津提督,可谓是出身显赫,属于贵族后裔了;但张爱玲出生时已经是家道中落,父亲吸烟土、逛妓院、养姨太太,幼时的张爱玲生活在父母的争吵中,直至父母离婚。
张爱玲幼时没有家庭的温暖,封建大家庭中的尔虞我诈,在她内心深处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尽管在创作中一举成名,在文坛上响当当,但是张爱玲的婚姻如同她的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是不幸福的。
一九九四年在张爱玲创作的顶峰时期,她与汪伪宣传部次长,伪《中华日报》总主笔胡兰成签订婚约,但这次婚姻让张爱玲受到很大打击,因为它只维持两年。
晚年的张爱玲孤独落莫生活着,最终客死异乡。
纵观张爱玲的众多著作,我们都可以从中感受到她悲观敏感独特的性格,作品中的男性大多玩世不恭,抽鸦片,逛窑子;作品中的女性无一不是以悲剧结束,这不能不说是由她个人的生活经历所影响的,“总之,生命是残酷的看到我们②缩小又缩小的,怯怯的愿望,我总觉得无限的惨伤。
谈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谈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c43bf1f9ba0d4a7302763ae7.png)
谈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女性内审意识○严三九一在本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张爱玲以其叙写转型期中国妇女生存处境心路历程的个性特色立于女作家之林。
她不仅以女性特有的心理和视角,在平淡无奇的常态生活中,塑造了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而且还以特有的历史感悟和内审思索,在众多的女性写真中融注了自己深沉的女性意识。
女性,是张爱玲艺术的“精魂”,是理解其作品体系的“金钥匙”。
她的创作园地中主要生息着两类女性形象:她们分别是旧家庭中的太太和新旧合壁的小姐。
(一)旧家庭中的太太这主要指闭锁在高宅中的旧式太太。
她们是老中国的女儿,时代的潮流触不动,“五四”的劲风吹不醒,她们是被时代抛在后边,也必然要被历史淘汰的一群。
张爱玲出身于“阀阅门弟”,父亲是一个典型的遗少,娶有姨太太,因而她对旧家庭中的太太的生活稔熟于心。
她笔下的太太们鲜活灵动,血肉饱满:贾母式的匡老太太(《创世纪》),顾全大局、克己持家的陈太太(《太太万岁》),忍让退缩,“又像弃妇,又像寡妇”的王太太(《小艾》)……如果我们把这些老中青太太串联起来,就可以获得一个对旧家庭妇女生存处境,意向欲念的完整印象。
张爱玲真实地呈现了她们狭小的生存空间和艰难、苍白的生存处境。
她们没有丝毫的“自我意识”,把一切都维系在男人身上,一辈子为人作嫁衣裳。
《小艾》中的王太太同席王老爷的婚姻形同虚设。
既无姿色,亦且性情寡淡无味,王老爷对她毫无兴趣,一直同姨太太一起过,到外地赴任也把她撇在家里。
王太太在席家这个大家庭里是一种“又像弃妇又像寡妇的不确定的身份。
”然而是即使如此,她还是甘心在这个家当一个没有脾气的烂好人。
与姨太太相处时反倒是她低三下四,甚至对强悍些的老妈子也要陪笑脸。
王太太坚守忍让退缩的做人之道,为的是维持住她在这个家里的正头娘子的身份和地位。
”张爱玲由这个人物回到了她所熟悉的视角,对男人中心的社会中女人处境的张看。
”(《张爱玲传》)处于同一处境的还有《太太万岁》中的陈思珍,她团团转地忙着敷衍周围的每一个人,瞒哄婆婆,好让她不为儿子操心,扯谎哄了父亲借钱助丈夫的事业,贴上私房钱安抚佣人……。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fce80b9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89.png)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她的作品以
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而著称。
在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
常常展现出独立、坚强、复杂和多面性的特点,体现了她对女性意识
的深刻洞察和独特理解。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往往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立的思想。
她们
不甘于被束缚于传统的婚姻观念和社会角色,而是追求自我实现和情
感自由。
比如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女主人公白玫瑰和红玫瑰分
别代表了传统与现代、妥协与坚持的两种不同女性形象。
白玫瑰在面
对婚姻危机时选择了忍让和妥协,而红玫瑰则坚持自我,追求真爱和
自由。
张爱玲通过这两个形象展现了女性在传统与现代、个人与社会
之间的挣扎和选择,呈现出了女性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形象。
此外,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还常常展现出复杂和多面性的特点。
她们既有柔弱和脆弱的一面,又有坚强和果断的一面。
在《色,戒》中,女主人公王佳芝在执行刺杀任务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坚强和果断的
一面,但在面对感情纠葛时又显露出了柔弱和脆弱的一面。
这种复杂
性使得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也更具有现实意义和
感染力。
总的来说,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意识是多维度的、独立的、复杂的。
她通过小说作品展现了女性在家庭、社会、情感等多个层面上的挣扎
和选择,揭示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张爱玲的作
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对女性意识和女性角色的深刻思考和探索,对当代女性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d13ca323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b.png)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她的作品以揭示女性内心矛盾与苦闷为主题,描写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
本文将从《红玫瑰与白玫瑰》、《小团圆》和《金锁记》三部作品中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从《红玫瑰与白玫瑰》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出,张爱玲对女性情感的深刻描写。
作品中的白玫瑰和红玫瑰即为两位重要女性人物,她们代表了大家庭中的两个不同角色。
白玫瑰是一个相夫教子的好妻子,她顾家,重视传统家庭观念,但她内心却一直渴望真正的爱情和自由。
红玫瑰则是一个自由奔放的女性,她不顾礼法和传统,追求自己的欢愉和爱情。
两个形象的对比展现了中国女性在传统家庭观念下的困境和无奈,也展示了她们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
从《小团圆》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出,张爱玲对于女性冷漠婚姻的揭示。
作品中的女性角色中有许多是为了名分和利益而结婚的,她们在婚姻中失去了自我,追求权力和地位以及社会地位的肯定。
小团圆中的余香秋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和理想,不惜嫁给自己不喜欢的男人。
她在婚姻中变得冷漠和无情,不再相信爱情和家庭的力量。
这种婚姻观的揭示,道出了很多中国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无奈和苦闷。
从《金锁记》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出,张爱玲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作品中的女性主人公王蓉是一个无依无靠的流亡者,她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在异国他乡生活。
她经历了种种困境和折磨,但她依然保持着对爱情和幸福的不竭追求。
通过王蓉的形象,张爱玲揭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困境和求索。
她们常常受到压迫和限制,但她们依然坚持追求自己的生活和幸福。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丰富多样,她们或自由奔放,或冷漠无情,或无奈苦闷。
她们代表了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下女性的种种困境和苦闷,也展示了她们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
通过对这些女性人物形象的描写,张爱玲展现了女性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自由和幸福不竭的追求。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形象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8c7642df6f1aff00bed51e6d.png)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形象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是纷繁驳杂的,但是却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具有很多的相同和相似的,因为他们似乎生来就是为了最终走向一段悲剧。
在她的作品中,主要刻画的是旧上海的都市女人,她们都是古老与繁华不太协调的糅合,她们的命运一般以悲剧收场。
对张爱玲的小说作品进行考察,我们能够发现,“欲的自由”和“生的苦闷”是她自己作品的主旋律,描写的是“香港”和大上海“十里洋场”社会的现代文明和封建文化交织渐变的文化背景下的普通女性。
综观她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这一类型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曹七巧就是一个典型的心里变态型的女性。
弗洛伊德认为:性欲是人类一切成就的源泉,也是成功的源动力,艺术是性欲的升华,人类从事某个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缓和得不到满足的欲望。
这虽然带有一种泛性主义倾向,但也不乏它的深刻性。
可以说曹七巧许多举动都是她性欲得不到满足的一种折射。
“当着姑娘们,一点忌讳也没有”大讳姜家的“内言不出,外言不入”的家规。
虽说这与她从小生活在麻油店里没有受到良好的教养有关,其实也更是七巧借助言语对她性苦闷的一种宣泄,她也只能从言语的放荡中来获得快感。
搬到上海后,兰仙嫌人多房挤,七巧瞟了兰仙一眼,笑道:“三妹妹原来也嫌人多了,连我们都嫌人太多,像你们没满月的自然更嫌人多了!”这几句话中就明显的有性暗示。
听得玳珍都红了脸,而她却一点都不害臊,反而越说越来劲。
可见七巧的内心里是渴望有正常人一样的私生活的,可是现实偏偏不让她如愿,因此她的言语就有意无意受了性压抑的支配。
有一次兰仙在场妨碍了七巧向季泽撒娇,七巧便“嘴里说笑着,心里发烦,一双手也不肯闲着,把兰仙揣着捏着,捶着打着,恨不得把她挤走了样才好。
”特殊环境中的几个动作,曲折传递出七巧下意识里对兰仙的妒忌,渴望季泽的感情赋予。
嫉妒者是奴隶,他在虚构的幻觉世界里生活,人的嫉妒的暴虐也蛰伏在令人恐惧的形式中。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评析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b5638cc77da26925c5b0a0.png)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评析张爱玲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和特别魅力的女作家。
她出生于上海租界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亲身感受到了她父母两大家族的没落与瓦解。
家世变迁,人情冷暖,给张爱玲的刺激很深,形成了她孤僻冷漠的性格,也形成了她独特的审美观。
她以犀利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撕开女性世界温情的面纱,塑造了一组扭曲而残缺的女性形象。
一.阴狠毒辣的“母亲”“母亲”这个神圣的称呼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已经不是慈爱无私的化身,而是阴狠毒辣的代名词。
曹七巧出生于寒门小户,被兄长嫁给大户姜家得了“骨痨”的二儿子。
她还没有等到爱情的降临就必须在爱情与婚姻上作出选择,在金钱的诱惑下,她屈服了,牺牲了青春与幸福、爱情与亲情。
长达十年的磨练造就了她畸形的心态和对金钱的极度占有欲。
而当她亲手毁掉了曾渴望得到的姜家三少爷季泽的爱情后,失去一切的她,用自己的变态的“爱”折磨、撕咬、啃啮着“子一代”人脆弱的人格和自尊。
[1]她热衷于对儿子长白、女儿长安的婚事进行破坏。
她以给长白娶媳妇的方式管住他,但又不让儿子与另一个女人有正常的生活和快乐。
她整夜不睡地盘问儿子的私生活,并且在亲家母在场的麻将桌上将儿子与儿媳的隐私公之于众,并百般羞辱儿媳,使亲家母都不忍听下去而离开,直至把儿媳妇活活逼死。
因为在儿媳身上她看到了自己青春的影子,她妒忌他们的性生活。
她拆散女儿的婚事,对于女儿迟来的爱情,曹七巧不但没有祝福,反而处心积虑的加以破坏,看到女儿与童世舫和谐交往,并以惊人的毅力戒掉鸦片,与童世舫谈婚论嫁,便大骂童世舫是看上了她家的钱财,后来又无端地辱骂女儿长安不守妇道,品行不端,并对女婿童世舫散布阴森的谎言,说女儿是一个断不了瘾的烟鬼,从而断送了女儿的婚事。
如此母亲,如此婆婆!正是她对儿子变态的占有,对女儿变态的嫉妒使她迸发出了无穷的复仇欲,最终驱使她失掉了与生俱来的母性。
密秋儿太太(《沉香屑?第二炉香》)、川娥的母亲(《花凋》)、顾太太(《十八春》)等人物跟曹七巧一样都是狠毒异常、残害人命的暴君“母亲”。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04d15503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4a.png)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摘要】张爱玲是一位以女性为主题的作家,她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独立、自信、独立思考的女性形象。
她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女性关系和情感纠葛的描写,展现了她对女性命运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通过分析张爱玲笔下的女性角色特点、女性关系、命运和情感纠葛等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对当代女性具有启示意义,展现了女性独立、自信的一面,同时也对社会传递了积极的信息。
张爱玲的女性形象经典而且具有时代性,对社会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关键词】关键词:张爱玲、女性形象、女性作家、女性角色、女性命运、独立自信、女性关系、情感纠葛、启示、经典性、社会贡献。
1. 引言1.1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张爱玲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是其文学创作的核心之一,她以细腻的笔触将各类女性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在张爱玲的小说和散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女性,有娇媚的妩媚、聪慧的知性、坚强的独立等等。
她的女性形象既有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代表,也有虚构世界中的理想形象。
张爱玲对女性形象赋予了深刻的内涵与情感,使得她的作品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张爱玲的文学思想和审美观,以及她对女性角色的塑造方式和情感表达。
张爱玲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感悟,将女性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引发读者对现实生活和人性的思考和反思。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无疑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品味的文学主题。
1.2 张爱玲作为女性作家的特点张爱玲作为女性作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她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敏感观察和深刻描写。
她在作品中常常以女性的视角出发,揭示女性在家庭、爱情和社会中所遭遇的困境和矛盾。
张爱玲对女性的塑造往往既带有同情,又带有批判,真实地展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弱势地位和心理挣扎。
与一些男性作家相比,张爱玲更加注重女性个体的情感体验和内心世界,她常常通过女性人物的情感纠葛和独特思考,呈现了女性特有的细腻和复杂性。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5c398d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37.png)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秉承着“女性自我意识”的创作理念,她的作品中呈现了众多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
本文将从婚姻、爱情、职场等方面对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普遍具有独立自主的特点。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女主角金梅以她勇敢坚定的性格凭借自己的努力从小地方农村走向大城市,成为一名成功的女商人。
她不仅经营自己的事业,还在婚姻中拥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尽管最终面对丈夫的背叛与家庭的瓦解,她依然选择离婚并追求自己的幸福。
这种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张爱玲对女性自我价值的关注和尊重。
其次,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往往是敢于追求爱情的。
在《倾城之恋》中,女主角萧红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使她从孤苦无依的地位到成为文学巨匠。
她在与袁枚的爱情中,坚持选择真爱,虽然付出了很多,但她毫不后悔。
这种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张爱玲对女性特有的感性和崇尚真爱的价值观。
再次,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展现了职场中的挣扎和奋斗。
在《金锁记》中,女主角赵丽华是个出色的文秘,她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聪明才智,在职场上获得了一定的成功。
然而,她也面临着男性权威主义的压迫和社会的偏见,她要在职场中不断努力,争取权益和地位。
赵丽华的形象表达了张爱玲对女性在职场中所面临的困境和追求平等的呼吁。
此外,张爱玲的作品中还描绘了一些特立独行的女性形象。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玛丽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和坚定个性的女人,她拒绝传统婚姻的束缚,选择了独身主义。
她不依附于男人,坚持追求自己的生活和理想。
这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张爱玲对女性解放和自由选择的支持。
总之,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她们或独立自主,或追求爱情,或在职场中奋斗,或个性鲜明。
这些形象的塑造,既是对中国传统女性角色的突破,也是对女性自身价值的探索。
张爱玲通过她的笔触,给予了女性更多的选择权和平等地位,为当代女性树立了榜样。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ba56797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bd.png)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位独特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和深刻的内心描写而闻名。
在她的作品中,女性人物通常是她塑造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张爱玲的女性人物往往具有出众的美貌和魅力。
她常常以深情的笔触描绘女性的面容和身材,使她们成为故事中最引人注目的存在。
在她的小说《倾城之恋》中,女主角易安娜就是一个具有绝世美貌的女性,她的出现往往引起男性主角和其他男性人物的疯狂迷恋。
这种美丽和魅力为张爱玲的作品增添了一丝浪漫的色彩。
张爱玲的女性人物通常是情感丰富且内心复杂的。
她能够深刻地描绘女性内心的纠结和挣扎。
在她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女主角玛利亚和白玫瑰都是有着丰富情感的女性。
她们在与男性关系中遇到困惑和矛盾,为自己和他人的选择而痛苦。
张爱玲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角色的对话,将女性的内心世界展示得淋漓尽致。
张爱玲的女性人物常常被描绘成强大而独立的。
她们虽然面临种种困境和挑战,但她们总能够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在她的小说《每个女人的告别》中,女主角在婚姻和事业之间做出了艰难的选择,最终选择了追求个人梦想。
这种独立和坚定的性格塑造了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使他们与传统女性形象有所不同。
张爱玲的女性人物常常身处于男性统治的社会环境中,她们经常受到男性的控制和束缚。
但与此她们也能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应对这种压力。
在她的小说《半生缘》中,女主角杨绛懂得以自己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在男性统治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独立和价值。
张爱玲的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具有出众的美貌和魅力,情感丰富且内心复杂,独立而坚定,并能够在男性统治的社会环境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通过她对女性角色的刻画,张爱玲在塑造中国现代女性形象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ad613f837e21af45b207a814.png)
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摘要】张爱玲的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闪烁着独特光荣,其方式之一是塑造独特的女性形象。
同样是写女性一生摆脱不了的情和爱,却把她们紧紧地镶嵌在人情世故和社会风俗这一大框架中去描绘。
有悠悠的情、绵绵的爱,更多的还是普通生命本身负载着的深刻的人性内容。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形象爱情金钱张爱玲,一个才华横溢、颇具传奇色彩的女子。
也许今天的读者对她不很熟悉,然而七十年前的上海滩却沸沸扬扬地流传着她的关于痴男怨女的故事。
她笔下的“传奇世界〞流传至今,仍然不免勾起人们一番回想的情绪和历史的沉思。
张爱玲1921年出生在曾经显赫一时的封建家庭中,对封建旧家庭有深切的感受和了解。
1939年至1942年她在香港读大学,其间经历战争,耳闻目睹了形形色色的受难生命,又进一步丰富了她的阅历。
因此,在她的小说中,无论是封建旧家庭中的人物,还是香港社会中的人物,无一不是独具特色的。
其中,她以女性心理为视角,成功刻画了一个个独具个性、生动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虽然都是活在她们自己有端或无端生出的故事中,然而她们却各有各的怨和痴,各自都逃不过既定的命运,普遍蒙上了悲剧色彩。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有影响的作品。
女主人公白流苏,一个具有洋派风味的现代女性,离婚后被刻薄的兄嫂撵出了家门,跟一个有钱又风流的留学生谈起了恋爱,当恋爱正要陷于无望时,一件突然震惊世界的变故把她救了出来,从而得到了稳定的归宿。
由于白流苏受尽冷落和排挤,又离过婚,她不敢奢望得到爱情,她只不过是渴望找到一个能独立生活的环境。
但她没有文化,又不想失去淑女身份,不愿出去做事养活自己,唯一的出路就是抓到一桩稳定的婚姻。
在追求稳定婚姻的过程中,白流苏是勇敢的。
虽然她最终归宿的安定是因为战争,用张爱玲的原话来说是“香港的沦陷成全了她〞,但这对于白流苏来说,是她无法预测的。
只有她对婚姻的主动勇敢的追求是她本身表现出来的品质。
白流苏和前夫离婚拿到一些钱,但她无权享有这笔钱,因为她一直住兄嫂家,吃了喝了他们的,他们认为理应可以拿她的钱去买股票、金子,最后还要退她到前夫家去对抗:“好,好,都是我的不是!你们穷了,是我把你们吃穷了,你们亏了本,是我带累了你们,你们死了儿子,也是我害你们伤了阴骘!〞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妇女没有独立的政治、经济权力。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70285ef4cc175527062208cd.png)
毕业论文课题名称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学院人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班级指导教师戴玉竹学生姓名王莹佳木斯大学目录中英文摘要与关键词 (1)序 (2)一、张爱玲小说中女性重要人物形象塑造 (3)(一)、《金锁记》中畸形的心理的曹七巧 (4)(二)、《沉香屑-—第一炉香》中沉沦的交际花葛薇龙 (5)(三)、《倾城之恋》中孤注一掷的白流苏 (6)(四)、《十八春》中自立自强的顾曼桢 (7)二、小说中女性悲剧产生的原因 (8)(一) 特殊的时代 (9)(二)个人的性格原因 (10)(三)女性的社会地位 (11)参考文献 (7)致谢 (11)摘要在三四十年代的旧中国,张爱玲是位红极一时的女作家,其作品多以女性为中心人物,展示了女性人生的一隅。
她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生动、性格鲜明,展示了男权社会下女性生存处境的尴尬与失落,以及她们自甘依附的奴性意识,从而揭示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本文从《金锁记》、《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十八春》等作品中女性的描写来浅析张爱玲作品中女性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命运归宿。
作为新时代女性,应该努力争取自己的幸福,把握自己的人生。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人物曹七巧葛薇龙白流苏顾曼桢AbstractAbstract Eileen Zhang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female writer between the 1930s and 1940s in China. Most of her works are focused on females and part of their lives. These female characters are vivid and their personalities are clear. They show the embarrassment and depression of those women under the male chauvinism besides their servile consciousness, which reveal the bondage of feudalism to females。
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
![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2340d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74.png)
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上,张爱玲是格外引人注目的。
她以无尽苍凉的笔调对女性进行叛逆的书写,通过对一群徘徊在“死世界”边缘的女性的描写,深刻地揭露社会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当时女性生存的困境。
她作品中的女性是可怜的、可恨的、可悲的。
纵观张爱玲所有作品中关于女性形象的描写,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种典型形象的塑造。
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篇11 、丧失母性的母亲形象俗话说母爱大于天,母爱是众人赞赏的。
惟有张爱玲笔下的母爱是一反常态的,她把人世间最美丽的母爱作了叛逆的描写,她们或自私、或冷酷、抑或是无情,都是身受环境的抑制。
在她的笔下曹七巧、顾太太、白流苏的母亲、川嫦的母亲她们的爱冷的让人不寒而栗!其中,曹七巧这个形象是张爱玲笔下刻画的“最彻底的人物”。
曹七巧,是个麻油店主的女儿,原本也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人,她洋溢着青春气息,是个讨人喜爱的大姑娘。
然而,在“存天理,灭人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宗法制社会中,她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代行父权的兄长把她嫁给了残废的姜家二公子。
门第上的悬殊,使她很不适应姜家人的生活,她的粗俗遭到了姜家上上下下的鄙视,虽然生活的衣食无忧,但是这种幸福并不是她想要的。
她心理的不平衡导致了她人性的扭曲,导致了人性恶的发展。
姜家人在情感上对她的排挤是她人性扭曲的第一个因素。
作为一个正常的女人,应该过正常人的生活,而曹七巧嫁给的是一个骨痨患者,畸形的婚姻不仅使她情感空洞,同时也无法满足她正常的情欲,虽然对小叔子季泽有爱慕之情,但是那是近不得身的。
情欲上的饥渴和压抑感是导致她人性恶发展的第二个直接因素。
无性无爱的婚姻不仅使曹七巧正常的生理欲求得不到满足,心理上也渐渐发生扭曲变形。
这时候她意识到只有钱,只有金钱不会鄙视她,而她也只能靠金钱来拥有立身之本。
金钱的枷锁是导致她人性蜕变的主要因素。
长期心理生理上的压抑使曹七巧感觉“人生在世,还不是那么回事”而后,当她的小叔子把那份家产挥霍地所剩无几的时候,便到她面前倾诉起爱情来了。
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7ee3df1a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a.png)
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
她以描写女性形象而闻名,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饱含了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心理世界。
本文将对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浅析,探讨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方式。
一、张爱玲作品中的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往往具有独立自主的特点。
她们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意识,并且勇于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例如,小说《小团圆》中的女主角林妹妹,她从小家庭困窘中走出,勇敢地追求着自己的幸福。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了经济独立和自主选择的人生。
二、张爱玲作品中的婚姻观张爱玲的作品对婚姻观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探讨。
她描写了婚姻中的种种复杂情感和现实问题。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她通过对两位女主角红玫瑰和白玫瑰的塑造,展示了传统婚姻观与现代婚姻观的冲突与对立。
她以细腻的文字表达了女性在婚姻中所遭遇的挣扎和无奈,从而引发读者对婚姻和家庭生活的思考。
三、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心理描写张爱玲擅长描写女性的内心世界,她细致入微地展现了女性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在《金锁记》中,她通过对女主角墨小凡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示了女性在家庭矛盾和婚姻困惑中的内心纠结。
这种女性心理描写打破了传统文学中对女性形象的定型,使读者更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女性复杂且真实的情感世界。
四、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命运张爱玲对女性的命运给予了深刻的思考,并将其融入到作品的情节中。
她通过对女性角色的塑造,探讨了女性在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中所遭遇的种种困境和苦难。
例如,在短篇小说《围城》中,她通过对女主角的命运的描述,揭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局限和无奈。
这种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使得张爱玲的作品在当时的文学领域中独树一帜。
综上所述,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呈现出独立自主、婚姻观、女性心理和女性命运等多个方面。
她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准确而深入,展示了女性独特而复杂的内在世界。
这一独特的创作风格,使得张爱玲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度思考和探索。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304f8da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fd.png)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张爱玲是一位享誉国际的作家,她的作品中塑造了众多令人难忘的女性人物。
从《色,戒》中的王佳芝到《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白玫瑰,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多姿多彩,展现了丰富的内在世界和多样的人生命运。
在本文中,笔者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希望能为读者呈现一个更为全面的张爱玲文学世界。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往往展现出与传统观念不同的性格特点。
她们既有坚强独立的一面,又有软弱脆弱的一面。
以《色,戒》中的王佳芝为例,她从一个无知天真的少女逐渐成长为一个冷静果敢的女性,最终选择以自己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人生。
在这一过程中,王佳芝展现了她内心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既有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又有对理想的坚定追求。
而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白玫瑰则呈现出另一种面貌,她表面上柔弱娇弱,内心却有着坚强的意志和富有智慧的思考。
这些女性人物不同于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她们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思想,展现了作家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深刻观察和理解。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往往展现出对爱情的细腻而深刻的理解。
她们的爱情故事既有悲欢离合,又有甜蜜浪漫,展现了不同类型的爱情观念。
以《嫁妆》中的李香兰为例,她在异国他乡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和磨难,却依然坚守着对爱情的信念,最终赢得了自己的幸福。
在这一过程中,李香兰展现了她对爱情的独特理解和坚定追求,表现出了她内心深处强大的力量。
而在《色,戒》中,王佳芝和陈英知的爱情则呈现出另一种面貌,他们的感情经历虽然充满了挫折和不幸,但最终却变成了一段永远无法忘怀的美丽回忆。
这些女性人物对爱情的理解和感悟,既反映了作家对爱情的深刻思考,又展现了她对女性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往往展现出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体验。
她们的人生轨迹总是充满了坎坷和挫折,却依然能够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展现了她们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精神。
以《半生缘》中的索菲为例,她在家庭、爱情和事业上都经历了种种困难和挫折,但她依然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坚定地走向自己的人生追求。
张爱玲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
![张爱玲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7d089fc6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6c.png)
张爱玲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张爱玲的小说经久不衰,常在评论界掀起热潮,她成功地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张爱玲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结婚求生型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出现了许多以结婚来求生存的女性。
对于这些女性来说,爱情不能成就婚姻,它只是女人谋生的一种方式罢了,即便爱情与婚姻相背离,她们也会孤注一掷,因为物质、金钱才是她们择爱的首要标准,结婚也只是为了生存下去。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留情》中的敦凤等都是这一类型的女性。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娘家是中产之家,她原本可以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过着普通幸福的生活,但对钱财的过度艳羡改变了她的婚恋观。
只要能嫁给有钱人,即便是做妾她也毫无怨言,最终她不惜与娘家闹翻,做了香港富豪梁季腾的第四房姨太太。
在丈夫死后,她如愿以偿的得到了一笔财产,这笔数目可观的收入是她用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的爱情、用自己的一辈子换来的。
但她似乎从来没有对自己当初的选择后悔过,因为在她心里,是婚姻让她能够衣食无忧的生活下去,纵然生活是凄凉孤寂的,她也依旧知足。
可以说,是金钱桎梏了她,让她甘愿在婚姻的牢笼里打转。
《留情》中敦凤,她的家族在当时的上海是屈指可数的大商家。
苦命的她在二十三岁时死了丈夫,面对自己的第二次婚姻,敦凤可以选择的空间很大,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出身富足的小姐,最后也是为了生存嫁给了比自己大二十几岁的米先生,即便是当二房她也甘愿。
敦凤的生活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寻找一个能给予她经济安全的男人,于是,从守寡到再嫁,为了生存她甘愿再次跨进婚姻的围城。
(二)狠心恶毒型在张爱玲的小说中还有一些不能被众人理解的狠心恶毒的女性,张爱玲对这类女性的刻画,多集中在母亲这一角色身上。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母亲常常被描写为好意而无能的角色,她们善良、慈祥、温柔,为了儿女可以付出自己的全部。
而张爱玲笔下的母亲却颠覆了我们对母亲的一贯理解,她把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作了反常的描写,她笔下的母亲深受环境的制约,她们或无情、或自私、抑或是冷酷,在她们身上,读者很难找到醇厚温馨的母爱,狠心恶毒成了这类女性的代名词,如《倾城之恋》中的白老太太、《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等。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特色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e1690bdfad51f01dc281f113.png)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特色一、张爱玲简介张爱玲出身于没落的清朝贵族家族,但几乎是在上海租界长大的。
特殊的家庭背景和特定的历史环境对张爱玲产生了耳濡目染的影响,为她笔下的女性定了格:无论是豪门千金、望族闺秀,还是小家碧玉,大都少了女孩的纯洁,天真和浪漫,多了妇人的实际、世故和势利,甚至笼罩着一种苍凉,具有一种悲剧意味。
在现代作家中,张爱玲的作品风格独具,她年纪轻轻便才华横溢,在较短时间内便成为四十年代上海文坛光华夺目的新星。
她传奇式的人生经历,特立独行的个人风格,更由于她那笔触直透人性深处的作品,引起了当时以及后来无数读者的强烈兴趣。
二、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张爱玲的作品善以女性的纤细与敏感从生活中发现真谛,从细微处揭示人们的生存状态。
她的作品弥漫着冷峻的悲剧色彩,展示了沪、港、洋场高等华人的空虚、腐烂、堕落、变态的灵魂,情爱的虚假,无爱的婚姻,生命的琐碎,人性的扭曲在其作品中随处可见,写尽了人间百态、人世沧桑。
但她的目光更多地落在了女人身上。
张爱玲描写了各种各样的女性,她们大多有相同的命运,她们都生活在一个动荡年代,生活在“已经在大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的仓促的、充满恐慌的环境中。
所以,无论是《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还是《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这些人的身份各不相同,年龄、性格也无相似之处,从表面看,有天真无邪的女学生,有破落世家的小姐,有麻油店里的小家碧玉,还有没落家庭中的遗少太太,我们就会在这些人物身上发现,不管她是小姐或是丫环,她们作为传统意义上毫无生存能力的个体,为了维持自身基本生存,不得不做出各种费尽心机、饱含苦痛的艰难努力,而结局却都是不幸的。
张爱玲笔下的人物不仅在经济上不能独立,而且在人格上、心理上、感情上均有强烈的依附感和压抑感。
她们都生活在动荡乱世的惶惶氛围之中,生活的心计,在无法选择的时代里似乎都很正常。
生计问题被迫切地摆在第一位,婚姻不过是生活的保障,恋爱不过是得到保障的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摘要:张爱玲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把她的生活经历经过酝酿加上她独特的观察力升华成一部部旷世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谱出华美的乐章。
她从女性的立场和体悟出发,以女性的眼光观察女性,并通过隐喻式的批判讽刺手段来表现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种荒凉感,她不宣扬女性的主题意识,只是把女性从属于男性这一事实,敏锐而冷静地述说出来,没有希冀也没有指责,只是“苍凉”地展示女性的真相。
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或可悲或可恨或可怜,她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身世遭遇,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与经历,为我们广大的读者、评论家展现出一个让人神往而有绚丽多彩的文学世界,深刻揭示出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的悲剧原因。
本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形象、苍凉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和特别魅力的女作家。
她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传奇》,用其概括张爱玲的一生最恰当不过。
她出生于上海租界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亲身感受到了她父母两大家族的没落与瓦解。
父母给予她的不是温暖的亲情,而是旧家规的威严与新时尚的约束,这些使她在潜意识中产生对父母和家庭的厌恶甚至敌对情绪,成年以后又遭受了情感和事业上的打击,这些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与创作态度。
家世变迁,人情冷暖,给张爱玲的刺激很深,形成了她孤僻冷漠的性格,也形成了她独特的审美观。
她以犀利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撕开女性世界温情的面纱,塑造了一组扭曲而残缺的女性形象。
张爱玲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她的性格中既有东方温柔、保守的一面,又有西方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的一面。
这种身份背景使得他的作品超越了阶级性。
她不在于批判时代对女性的压迫,只在于刻画人性的脆弱与无奈。
她以个性极强的女性意识,对“五四”以来的新的文化理想进行了强烈的反驳,从生存困境中的无语反抗与物质追求、文化困境中的艰难突围与无奈选择、人生抉择中的现实困守与传统禁锢三个方面,立足民族的、文化的、历史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40年代中国普通女性在受到男权主义强制的社会环境中,迷茫而无奈、卑琐而自嘲的世俗人生的生存状态。
战争经历使她开始怀疑人的理性,强调非理性,并致力于人性在英雄神话破灭后的自私、丑陋、苍白的刻画。
上海的沦陷让她感觉到了许多的变帮,家事,国事,世俗文化冲突,人性的暴露等,都让她对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产生一种荒凉的感觉,在她的作品中最突出的就是这两个字。
张爱玲的作品是在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现代都市的背景中,展示人的精神的堕落与不安,展示人性的脆弱与悲哀。
她笔下的女性形象表现得最为鲜明,张爱玲写的女性是“新女性”表象下的旧女性。
这些女性受过新式的教育,过着“新时代”的女性们享受的现代都市生活,但她们并没有新的思想,甚至丝毫没有受到当时革命运动和革命思潮的影响,满脑子都还是封建主义的东西。
她笔下的女性形象与通常的新文学作家笔下旧式女性也不同,张爱玲没有农业文化的背景,她的文学素养是在代表着工商文化的城市背景中形成的,她笔下女性形象几乎都是日益没落的淑女或竭力向上爬的小市民,这些女性在人生中受到的苦难,是无家可归、无夫可嫁的精神上的恐慌。
两性关系、婚嫁论娶是她揭示生活底蕴的切入点和主要视角,纵观她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
一、插翅难飞的女人心甘情愿地被囚禁被封闭在家庭的城堡之中,依附于丈夫或依附于“物质”,以“物质金钱”为第一位作为择爱的目的与标准。
失去了追求自由的勇气和力量,成为了一只又一只“绣在屏风上的鸟”,囚禁在家庭的牢笼之中。
如《留情》中的敦凤、《茉莉香片》中的冯碧落、《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狠毒、残忍的母老虎梁太太等。
《留情》中的女主角敦凤出身于旧式的家庭,寻找一个能给予她饮食依靠的男女就是她生活的全部目的。
经过冒险的婚姻,这个36岁的寡妇,“完全是为了生活”嫁给了59岁的米先生,在乘车时“和自己的男人挨着肩膀,觉得很平安”,回到可靠的人手中,“很快乐”她以青春、爱情、幸福为代价,换来了衣食生活的无忧。
正如敦凤心里想的“我还不都是为了钱?我照应他,也是为了我自己的打算,反正我们大家心里明白。
”一纸婚书维系着他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敦凤何尝不是那社会大牢笼中的一只插翅难飞的鸟呢?《茉莉香片》中的冯碧落因言先生贫穷而他嫁,“抑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日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任时代之光在她们身上掠过,除却攀援住这束短暂的光亮,看清她们的目标,以继续苟延于她们几千年已经习惯了的挣脱不了的心灵监狱里。
”不用多说,冯碧落也是一个束缚在物质的绳索中的人。
《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在被前夫抛弃后一直在家饱受着兄弟和姑奶奶们的排斥和白眼,传统的婚姻观念使她无法从这种极其压抑的生活中解脱出来而只能活受罪。
她虽然受过西洋教育,在骨子里面仍是浓厚的封建意识,逃脱不了“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旧式婚姻模式,把寻找经济靠山作为择爱的目的和标准,资产阶级的金钱观、价值观与封建婚姻观竟然奇特地吻合了。
用白流苏自己的心里话说,“她跟她的目的究竟是经济上的安全。
”范柳原和白流苏之间仅仅存有“一刹那的彻底了解”。
范柳原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要跟流苏一起白头偕老,这得感谢那场突如其来的战争,打破了他日积月累的冷漠与自私,让范柳原懂得了珍惜,开始注意身边共患难的人。
往往大难过后,人们才能够发现活着是多么美好。
二、心灵扭曲的女人在张爱玲的笔下,此类形象也很多,他们的心理发生了扭曲,如有恋父情结,不允许他人与自己的父亲好一点儿,甚至对自己的母亲也采取了敌视的《心经》中的许小寒,又如被金钱侵蚀毒害的,成为金钱的奴隶、有着强烈的占有欲望和复仇愿望的《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她的“恶”是对命运畸形的反抗。
许小寒的家庭条件优越,可感情生活却是寂寞的,没有正常的父母之爱,而有渴望能得到爱,在这其中她迷失了自我,错误地把自己的父亲当作了自己心中的恋人,但又恪于伦理道德,正如她说的话:我是一生一世不打算离开你的。
有一天我老了,人家都要说,她为什么不结婚?她根本就没有过结婚的机会!没有人爱过她!谁都这样想——也许连你也这样想。
我不能不防到这一天,所以我要你记得这一切。
许小寒的内心是矛盾的,一方面她想过着正常人的生活,有正常人的爱情,另一方面她又疯狂地恋着她的父亲,不允许任何人与之争夺,甚至自己的母亲也不行。
当她的母亲偶然穿件美丽点的衣裳,或是对自己的丈夫稍微露一点感情,就嘲笑讥讽用自己的年轻美貌去嘲笑母亲的人老珠黄。
钢琴上母亲的照片只是在自己和父亲照片的另附。
她疯狂地破坏绫卿和她父亲之间的事,在这时力劝她母亲注意丈夫的行踪,又动用各种手段拦阻绫卿,要裘海立去游说迫不及待找绫卿的母亲,用出她的最后一着。
可惜的是这全然失败了,她也只好黯然离去。
曹七巧本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姑娘,也曾在心中编织过一幅五彩缤纷的彩图,外貌的巨大变化尚在其次,内心的扭曲变形甚至到了“毁灭人性”的地步,她的心灵被蛀蚀,被毒化,她又去毒人。
七巧被娘家人卖给姜家作了二房“奶奶”,却只能伴着一个成天躺着,害了骨痨的废物,生命萎缩,仿佛是一堆“腻滞的死去的”“没有半点人气”“没有生命”的肉体。
被剥夺了正常的爱情生活,家庭生活情欲的得不到满足导致她对金钱的疯狂追求。
强烈的性欲望,使她的窥淫欲与施虐欲疯狂增长追根究地地盘问儿子房中“秘闻”,还在牌桌上散布,从中得到宣泄和欲望的满足。
还别有用心地把一丫鬟给长白做小,从而把媳妇折磨至死,姨太太吞鸦片而亡。
在这些变态的举止后的动机就是她“那受到压抑的性”。
对女儿的摧残,是她对这个世界疯狂的报复的又一种方式,在她扼杀了她自己的希望的同时,也扼杀了她周遭人的希望。
千方百计阻止女儿的恋爱,更恶毒的是设圈套,在童世舫面前诽谤自己的女儿,断送了女儿长安的婚事,让长安从此断了结婚的念头,手段是低下的,心底极其阴暗,令人毛骨悚然。
曹七巧的不幸婚姻的受害者,但又导演了儿女不幸的婚姻,她的畸形性格与遭遇使她堕落到万劫不复之境。
三、漂泊不定的女人浮萍无根,任凭雨打风吹去,在看似顽强的生命意志背后,是对无法把握的生命的无可奈何。
如《连环套》中的霓喜一生都是在动荡——安稳——动荡中度过,最终落得个孤孤零零,苦度光阴。
霓喜那无数的悲凉,一个又一个的和男人姘居,有如饥饿的人贪馋地没有选择的大嚼炸过油的豆饼,虽然也有滋养,不免伤了肠胃。
霓喜一生跟过三个男人,十四岁的时候被人牙子养母以一百二十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开绸缎店的印度人作妻。
受尽印度人的凌辱,时时见主人的脸色说话,生下了一男一女之后,地位仍然没有改变,后被赶出家门,除了随身的东西收拾起来,什么也不准带,此时离她十四岁已经过了十二年了,霓喜竟不由“疑心她还是从前的她,中间的十二年等于没有过”寄宿修道院离在尼姑们难看的脸色下,竟赖住不走“打算绣好桌围角上的一朵百合花再动身”浮萍在尼姑院住了不久,又跟了一个五十七岁的“把家眷送下乡”的同春堂的窦老板,生活暂时安顿下来,过了五年,又生下了两个女儿,窦老板死后又被窦家人扫地出门,生活再次陷入了困境,背一个,抱一个,一手牵两个,紧接着跟了个英国人汤坶生,畅意日子又过了一段时间,无根的浮萍暂时又稳定下来,好景没有维持多久,英国人结婚了,一张五千元的支票把她打发了,此时,她已带着六个儿女,生活是那样的孤苦。
一个女人从十四岁到三十多岁被一群男人先后抛弃,最初是“立志要成为一个有身份的太太”其结果却依然随波逐流,以此终老一生。
在这一生中,她从未深刻地思考过自己的命运,也从没有打算要靠自己的力量生活,她的精神已经麻木了。
对这样的生活已是深深地习惯了。
白流苏也可归在此类。
在娘家守寡七八年,又遭逢乱世,兵荒马乱的时代与一个不相信婚姻的范柳原相识。
范柳原是一个饱经世故、狡猾凶残的婚姻场上的赌棍,他只是想寻找情妇偷欢,而不是愿承担丈夫的责任,而白流苏则是窥视着他的金银财富要永远嫁给他,二人同床异梦。
在金钱和色相的等价交换之中,白流苏牺牲了“淑女”身份和青春投入了范柳原的怀抱。
白流苏在权衡利弊后认为“在这动荡的世界里,财产,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还是“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可靠,物质生活的迫切需要使她无暇顾及到心灵。
”她的目的只是为了经济上的安全。
两人本是逢场做戏,可最后在生活利益的驱动下两个不相信爱的人成就并维持了一段姻缘,得到了相互的慰籍。
四、红颜薄命的女人自古红颜多薄命,张爱玲笔下的有些女子有那么一点情致,然而造物弄人,她们都有一个悲惨的结局。
《霸王别姬》中的虞姬虽是古代人却具有现代人的感情,她的美貌,外表柔弱而内心坚强,只是时运不济,项羽兵败,她自刎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