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菌种母种1级种简法复制创新技术
食用菌种植基础知识和栽培技术要点
化
时
需要温差刺激:变温结实菌类(昼夜温差8~10 ℃)
食用菌生长所需要的湿度
适宜 一般为60%~65% 拌料时加水
来自 后期补水
食用菌生长对空气的要求
少→多
菌丝体生长期 子实体分化期
略低
子实体生长期→高
好 长得快、壮、不易生病虫害 通气
差 菌丝弱,菇体畸形,易生病虫害
食用菌生长对光线的要求
规律
脱袋覆土塑料棚法栽培的黑皮鸡棕(菌种223号)
灵芝 “仙草” ——具有两千年的利用历史
Ganoderma lingzhi S.H. Wu et al., sp. nov. (2012) (Cai et al. 2012, Fung Divers 56: 49-62 )
灵芝 (Ganoderma lucidum - Ganoderma lingzhi)
1、名称 中文学名:香菇 别名:香信、香蕈、冬菇等
拉丁名:Lentinula eddoes
英文:Shiitake(日本椎茸的音译)
花菇:香菇生长遇到低温干燥环境时,由于 菇内外水分、长速差异,菇盖龟裂成花纹, 故称花菇。 花菇是香菇产品中的上等品,不是另一种食 用菌。
香菇不同温型的品种
高温型品种
食用菌的营养
食用菌的营养
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规律
水分大量
碳源10-2
氮源 10-3
无机盐 10-4~10-5 生长因素 10-6~10-7
碳源
碳源是食用菌生长发育的重要能量来源,它是合成碳水化合物和氨基 酸的原料。食用菌菌丝可利用多种碳源,包括可溶性淀粉、麦芽糖、蔗糖 、葡萄糖、果糖、乳糖、甘露醇等。
L9319,931,菌兴8号,武香1号
中温偏高品种 森源10号,金地香菇,Cr-04,申香8号
食用菌各级菌种的制作
3.木屑试管菌种保存法
用杂木屑按原种的培养基配制装入大 号试管,容量为管高的三分之二,擦净管 口塞紧棉塞,用牛皮纸包扎管口后高压灭 菌,然后移入母种,在25~28℃下培养, 待长满菌丝后,立即移到低温干燥环境保 存、或埋于尿素、硝酸铵或地洞中保存, 效果更好,并能延长保存时间。
4.冷冻干燥保藏法
菌丝形态
1 2 3 4 5 6 a b c d 孢子 孢子膨大 孢子萌发 菌丝分枝 菌丝体 放大的菌 丝体 细胞壁 细胞核 细胞质 细胞隔膜
特征 来源 2.概况 作用 生长点
集聚时多呈白色绒毛状
孢子萌发或菌丝片断伸长分支
吸收水分和养料,是营养器官
在菌丝尖端,向四周辐射伸展
蘑菇圈
蘑菇圈(fairyring):也叫仙人圈,仙人环,是由 于蘑菇菌丝辐射生长的缘故。菌丝由中间一点向 四周辐射生长,时间长了,中心点及老化的菌丝 相继死去,外面的生活力强,于是形成了自然的 菌丝体环,并长成蘑菇圈。
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好后,应立即用于扩接 栽培种或栽培生产,不宜保存过久,时间越长, 生活力越差,也越容易感染杂菌。若因特殊情 况不能及时使用,原种瓶口用牛皮纸包好,置 4~14℃条件下可保藏一年左右。栽培种短期 保存也可放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室内,但种瓶 不宜堆叠过高,以免堆内发热,加速菌丝老化。
如何防止食用菌菌种退化
子实体
菌丝体
食用菌营 养器官,主要 功能是分解基 质,吸收营养。
次生菌丝体----双核菌丝
三生菌丝---结实性双核菌丝
二、菌丝及菌丝体的形态结构
(一)菌丝及菌丝体的正常形态结构
射状延 伸、分支的每一根细线,称为菌丝。细胞 管状,壁薄、透明,细胞内含有一个、两 个或多个细胞核。 菌丝体:是由基质内无数纤细的菌丝交 织而成的丝状体或网状体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一、菌种制备菌种制备包括母种、原种、栽培种三级菌种。
1、母种培养基的制作。
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
马铃薯(去皮)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18~20克,水1000毫升。
(2)猴头菌培养基。
黄豆芽250克加水1000毫升,煮沸15~20分钟,过滤取汁,补足失水至1000毫升。
加入葡萄糖30克、蛋白胨5克、酵母膏1克、琼脂20克,加热溶化,然后分装。
适用于猴头母种培养。
(3)玉米粉培养基。
玉米粉30克左右,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0.5克、蛋白胨0.5克。
玉米粉煮至70℃左右保持1小时,然后加上其余的成分。
2、原种培养基的制作。
常用配方:(1)棉耔壳培养基。
棉耔壳100斤,麦麸15斤,石膏粉1.5斤,料水比1:1.1~1.2。
该培养基适合于大多数食用菌品种。
(2)木屑培养基。
干木屑100斤,麦麸20斤,蔗糖1斤,石膏粉1.5斤,硫酸镁0.5斤,料水比按1:1.1~1.2。
该培养基适合于银耳、黑木耳、猴头、金针菇、平菇等原种培养。
(3)粪草培养基。
稻草63斤,玉米粉4斤,大豆粉3斤,干牛粪25斤,过磷酸钙3斤,硫酸镁2斤,料水比1:1.1~1.3。
适合于双孢菇原种培养。
其中牛粪也可以鸡粪等等畜粪来代替,只是所加的量根据其所含氮量而定。
(4)谷粒培养基。
选新鲜、无虫、无霉变的小麦、(大麦、谷子、高粱、玉米粒均可),淘洗干净,按1:2.0比例加水,煮沸30分钟,闷4~6个小时,沥去水分,标准是“煮透晾干”,再加入干料1%的石膏粉,0.5%的石灰拌匀、装瓶。
适用于平菇、双孢菇原种培养。
该种培养基发菌快,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采用此培养基可以大大的节省时间。
3、培养基灭菌。
(1)高压蒸汽灭菌法。
主要用于母种,灭菌的条件是0.11~0.12千帕。
原种灭菌一般是0.12千帕,1.5小时。
(2)常压蒸汽灭菌。
主要用于原种和栽培种。
灭菌的条件一般是灭菌器内达到100℃后保持8~10个小时。
食用菌菌种制备技术
食用菌菌种制备技术菌种:原意是指孢子(相当于植物的种子) ,但在实际生产中,常将经过人工培养的纯菌丝体连同培养基质一同叫做菌种。
菌种分为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三级。
母种(一级):将纯菌丝体或孢子在试管培养基中繁殖而成。
可以繁殖原种,也适宜菌种保藏。
原种(二级):母种菌丝在固体培养基上繁殖而成。
这一过程增强菌丝对培养环境的适应性,又起到扩繁的作用。
原种可以直接出菇。
栽培种(三级):由原种扩繁而成。
主要是为了扩繁,为生产提供足够的菌种。
菌种制备:也称种子制备,是指菌种在一定条件下,经过扩大培养成为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生产菌种的制备过程。
以作接入发酵罐中进一步扩大菌体量及合成产物之用。
种子制备包括孢子制备和菌丝体制备(见图)。
其中(1)~(4)为孢子制备过程。
保存在沙土管或冷冻管中的生产菌种,无菌操作挑取少许,接入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在25℃(或较高温度)下培养5~7天(或较长时间)。
所得孢子还需进一步用较大表面积的固体培养基以获得更多孢子,对于霉菌类孢子制备,多数采用大米、小米之类的天然培养基。
将培养成熟的斜面孢子制成悬浮液,接种到扁瓶固体培养基上,于25~28℃培养14天。
将成熟的扁瓶孢子于真空中抽干,使水分降至10%以下,并放入4℃冰箱中备用。
一次制得的孢子瓶可在生产上延续使用半年左右。
放线菌孢子的培养基大多是采用麸皮或豌豆浸出液、牛肉膏及无机盐与琼脂制成的。
将斜面孢子接入扩大的扁瓶孢子培养基中,于28~37℃培养5~14天。
所获得的大量孢子可直接作为种子罐(6)的种子。
如果有些生产菌种不产孢子,如赤霉素产生菌或产孢子不多的,则可采用摇瓶(5)液体培养制得菌丝体,作种子罐的种子。
种子罐的目的是使接入有限的孢子或菌丝体迅速发芽、生长、繁殖成大量菌体。
其中的培养基组分应是易于被菌体利用的碳源(如葡萄糖)和氮源(如玉米浆等),及无机盐(如磷酸盐)等。
作为发酵罐(7)的种子应是生命力旺盛、染色深、菌丝粗壮,无杂菌及异常菌体。
工艺方法——食用菌菌种制作技术
工艺方法——食用菌菌种制作技术工艺简介首先制作优质母种,同时制备母种培养基。
然后将母种放入培养室内,待菌丝长满培养基斜面后,就能用来接原种了。
接着制作原种,并同时制备培养基,当培养基冷却至室温时进行接种,一般经20-25天后便能长满瓶子。
最后制作栽培种,等其长满瓶壁后即可播种。
1、母种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0.50克,水1000毫升pH值5.50-6.50。
接种培养:按常规法接种后将母种放入培养室内,温度23-25℃,空气相对湿度65%左右培养7-10天,菌丝长满培养基斜面,即可用来接原种。
2、原种配方小麦(玉米):95%;石膏粉:20%过磷酸钙:20%;尿素:0.50%;白糖:0.50%;pH值:5.50-6.50。
2.1.2籽壳:87%;麸皮:10%;蔗糖白糖:0.50%;石膏粉:1%;过磷酸钙:1%;尿素:0.50%;加水120%-130%。
接种培养:A菌的培养基出锅冷却至室温时进行接种,每只试管可接5-6瓶原种。
培养条件同母种,一般经20-25天即可长满瓶子。
注意:酒瓶培养到10-12天需摇瓶,然后再培养。
优质原种的特征是菌丝洁白、整齐,瓶壁及表面布满菌丝,有菇香味。
3、栽培种的制作接种培养:首先用75%酒精或3%来苏儿擦手及原种瓶外消毒,然后用消毒的接种铲翻松原种,在接种箱内(超净工作台上)的酒精灯火焰上方倒少许原种于灭菌的瓶料中,每瓶原种接20-25瓶,培养条件同原种。
一般20-25天即可长满,长满后应立即播种。
若暂时不用,可在10-14摄氏度下干燥保存,时间不超过10天;2-4摄氏度时保存不超过20天。
经低温保存的栽培种,在使用前将菌种放在常温下恢复1-2天。
食用菌菌种选择及菌种标准化生产技术
1. 菌种质量鉴定
• 菌种鉴定(6方面):纯度、长势、菌龄、
均匀度、出菇快慢。
• 出菇试验是最可靠、最实际的方法。
• 产量高、品质好→优良菌种。
1. 母种的引进
• 引种要从有实力,信誉度高的科研单位引种。
• 必须做到:
• 一看试管和瓶上是否贴有标签;
• 二看标签上的菌种名称、菌种代号、接种时间是否
关部门检验的安全合格产品。 • 基本设施:配料、分装、灭菌、冷却、接种、培养等各环节的设施规模
要配套。冷却室、按种室、培养室和贮存室都要有调温设施。
(二)母种评价筛选与复壮
• • 1.菌种复壮的方法 菌种来源:试管斜面种或采用组织分离的试管斜面种。
•
•
评价筛选与复壮操作:
(1)从斜面种中挑取远离接种点下面的菌丝少许,接种到与试管培养基成分不 同的平板培养基中,每一平板可接3-4块。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5天后,观察菌 落形态。
• (4)栽培种生产场地的环境卫生及其他条件符合农业部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要求。
3. 对食用菌菌种生产的规定
• 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 • 禁止无证或者未按许可证的规定生产经营菌种;禁止伪造、 涂改、买卖、租借《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 • 菌种生产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农业部《食用菌菌种生产技 术规程》生产,并建立菌种生产档案,载明生产地点、时
•
(2)从形态圆形、规整,生长旺盛的菌落周边,在显微镜下应用显微操作器把 菌丝尖端切下(可用无菌小刀切取菌落边缘的菌丝尖端进行分离移植,也可用无 菌毛细管截取菌丝尖端单细胞进行纯种分离),转接到与平板培养基成分不同的
平板上。25℃条件下继续培养,采用相同操作,对菌种进一步挑选、脱毒、复壮。
【精品】食用菌菌种母种1级种简法复制创新技术
食用菌菌种母种1级种简法复制创新技术食用菌母种1级种简法复制创新技术摘要:食用菌菌种母种1级种简法复制创新技术,是利用优质的极品食用菌脱毒菌种母种试管在全敞开式无菌开放条件下进行菌丝体试管50倍扩管、分离移植、简法复制的生产创新技术。
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操作技术便捷、原料易得、成本低廉、经济适用等技术创新优势,食用菌从业者和创业者均可无门槛的复制应用和受益。
该创新技术是湖北省宜都市湾市食用菌天麻繁育场技术总监胡文华研发成功的。
关键词:食用菌母种 1级菌种培养基复制创新技术概述:食用菌菌种1级母种的复制生产是食用菌从业者和创业者的入门技术。
由于该入门技术除了高昂的生产设备投入之外,还需要繁杂的技术工艺和精湛的操作技能作为支撑,因而一直留存于科研院所和少数食用菌科研工作者手里,使众多食用菌从业者和终端生产者望而生畏,只有花重金购买。
湖北省宜都市湾市食用菌天麻繁育场技术总监胡文华,经过30多年研发成功的食用菌菌种复制简法生产创新技术,其复制生产创新工艺和操作技能已经简化到了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程度,任何食用菌从业者和食用菌终端生产者均可无条件的简法复制创新生产,驱动了食用菌产业创亿万财富之梦想。
现将其简法复制创新生产技术介绍如下:1. 食用菌菌种母种试管培养基简法复制生产1食用菌菌种1级母种(18毫米×180毫米玻璃试管装,简称试管母种,下同)培养基使用的原料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简称PDA培养基),以及在PDA培养基中再添加蛋白胨等价格昂贵的物质原料成为“加富培养基”,其工艺繁杂,生产操作费时费力。
食用菌菌种母种试管培养基简法复制生产采用湖1北3省8宜72都市52湾市33食用58菌天麻繁育场技术总监胡文华发明的“广谱通用型食用菌菌种培养基生产技术”。
这种广谱通用型食用菌菌种培养基以颗粒型谷物为原料,谷粒、麦粒、玉米粒均可,简称颗粒培养基(下同),又称天然无公害培养基。
这种颗粒培养基制作方法特别简单,取谷粒、麦粒、玉米粒一种或多种,与胡文华发明的食用菌种包衣剂混合均匀后,就可以分装试管了。
食用菌菌种分级和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
食用菌菌种分级和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一、菌种分级食用菌的菌种分为三级,即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
1、母种(一级种) 通过孢子或组织分离培养获得,并经鉴定为种性优良,遗传和生理性状相对稳定的在试管斜面上生长和保存的纯菌丝体。
也有人称之为试管种。
2、原种(二级种) 由母种转接到天然基质(培养基)上经培养而成的菌种。
这是菌丝体和天然基质的混合体。
3、栽培种(三级种) 由原种转接在天然基质(培养基)上扩大繁殖而成的菌种。
栽培种也是菌丝体和天然基质的混合体。
栽培种常作为栽培用菌种,或直接出菇。
也有人称之为生产种。
二、菌种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作为栽培用的菌种,国内外均采用固体培养,使用固体菌种。
其大致工艺流程为:母种→母种扩繁(培养基制备→接种→培养检查→成品)↓↓←原种成品←(培养检查←冷却接种←灭菌←配料分装)原种制作栽培种制作(配料分装→灭菌→冷却接种→培养检查) →栽培种成品三、母种(一级种)制作母种制作的基本工艺流程为母种(由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菌种保藏专门机构引进)一培养基制备一接种一培养检查一成品。
(一)、常用培养基及配方培养基是食用菌菌种生长所需营养的基质。
培养基要具备四个条件,第一,要含有所培养的菌株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如糖类、有机氮、矿物质等。
第二,所含养分浓度和状态要利于食用菌的吸收和利用。
如食用菌母种培养基使用葡萄糖的浓度多在2%左右,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菌丝的生长;食用菌对氮素的吸收优先吸收有机氮,因此,原种和栽培种的培养基中应添加有机氮源,如麦麸、米糠等。
第三,要有适宜的酸碱度(pH),食用菌多数喜偏酸性,pH5.0~6.5。
第四,经过严格灭菌,保持无菌状态。
这最后一点是要通过灭菌才能达到的,然而,灭菌的高温能破坏培养基中的许多化学成分,并能降低pH。
这一点必须在配制时就考虑到。
这就要求从使用的营养型药品试剂上,要尽量选用热稳定性好的种类,配制时,灭菌前的pH要略高于使用时所需的适宜酸碱度。
食用菌制种技术
食用菌制种技术菌种生产程序,通常分为母种、原种和栽培种3个层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级、二级、三级菌种。
其中母种的分离选育技术性强,要求精化;而原种和栽培种的制作则相对比较简单。
下面介绍各级菌种的制作技术。
一、母种的分离选育母种主要采用人工选择、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和原生质融合等手段获得。
作为一般制种专业户,可以采用人工选择方式分离培育母种,具体步骤与操作方法如下。
1.采集种源从野生或人工栽培群体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优良菇体作为种源。
①种菇选择时间。
一般在11月上中旬,在第1批和第2批菇中挑选。
因为这段时间蘑菇生长正是旺盛时期,菌丝生活力强,子实体健壮,质量好,加之气温适宜,蘑菇能正常成熟。
②种菇的标准是:八成熟,朵形圆正,肉质肥厚,颜色洁白,无病虫害。
采集一二朵符合上述标准的种菇编上号码,作为分离母种的材料。
从栽培室采集的应标有原菌株代号。
2.培养基配制琼脂培养基又叫PDA培养基,常用配方为:马铃薯200克、琼脂16克~18克、葡萄糖20克、水1000毫升。
先将马铃薯洗净去皮,切成薄片,置于铝锅内加水煮沸15分钟~30分钟至薯块酥而不烂为止。
煮后用6层~8层事先浸湿拧干的纱布过滤,过滤后加入琼脂16克~18克(气温低时加16克,气温高时加18克)再煮,并不断搅拌,使固体琼脂完全溶化,再用4层~6层纱布过滤。
将滤液加水至1000毫升加入20克葡萄糖,搅拌溶化趁热分装试管。
装入量为试管高度的1/4~1/5,注意培养基不要粘着试管口,管口用棉塞塞紧,或将汁液装入玻璃三角瓶内,每瓶装量为20毫升。
然后置于高压锅内,在压力达108千帕,锅内温度为121℃灭菌30分钟左右。
灭菌后及时取出,趁热将试管斜排于桌上,冷却后即成为固体斜面培养基。
食用菌母种(一级种)培养基的调制及其组方范例
食用菌母种(一级种)培养基的调制及其组方范例食用菌母种(一级种)培养基的调制及其组方范例----母种培养基实用配方集锦培养基是食用菌生长的“土壤”,是其生命活动的“食粮”。
一个好的培养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含有被培养菌株生长所需的物质(水份;营养;适宜的酸碱度);第二,具有强烈的生长反应;第三,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保持无菌状态。
生产,实验中常用的培养基有:琼脂培养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
这里主要介绍常用的琼脂培养基(母种培养基)及其调制技术。
一、母种培养基材料的基本常识和调制技术1、琼脂的性质和使用方法:琼脂是制备微生物培养基的凝固剂。
它是从海生红藻(主要是石花菜)中提炼的冻胶状物质,98℃时溶化,45℃时又恢复成凝胶状。
琼脂的主要成分是半乳糖及少量葡萄糖醛酸,因此不能成为真菌的碳源营养。
所以在没有添加营养物质的水琼脂培养基上菌丝不能生长!琼脂的主要作用在于使培养基呈凝胶状态,起支持菌丝生长的作用。
每升培养基内琼脂的含量一般为17克~22克,在自然气温较高,酸度较低和某些特殊情况下,琼脂的用量可以增加到25克/升。
超过这一水平培养基容易炸裂并对菌丝生长不利!2、马铃薯淀粉的制取方法:马铃薯淀粉是制备培养基的主要材料。
在生产或者实验中应用马铃薯淀粉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将新马铃薯(土豆)洗净并挖去芽眼,削除表皮之后称重,取马铃薯2 00克,切成丝,在1000毫升水中煮沸15分钟~30分钟,稍冷却,后用四层纱布过滤,取滤清液并补充水分足1000毫升!这种利用马铃薯淀粉的方法应根据需要在制种时现制现用。
另外一种方法是将去皮去芽眼的马铃薯打成细浆,盛在容器中加水调匀并用四层纱布过滤2~3次,将滤液自然沉淀,沉淀结束后除去上清夜,然后,将得到的淀粉薄摊于玻璃板上干燥。
最终将充分干燥的淀粉密封在容器中,这样便可在今后需要制种时随时取用。
制种时称淀粉20克,加水1000毫升即可。
用这种方法制取的马铃薯淀粉的营养成分几乎不受破坏。
食用菌母种、原种、栽培种制作步骤
食用菌母种、原种、栽培种制作步骤食用菌菌种的质量对食用菌生产至关重要。
菌种的好坏,菌种的保存直接影响到食用菌的产品质量和产量、效益和成败,所以我们要制作优良的食用菌菌种,更要有优良的菌种保存方法,以保存菌种的生活力和优良性状,确保菌种纯种、无污染。
一、菌种制作食用菌菌种分三种即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栽培种(三级种)1.制作母种(一级种)1.1菌种采集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食用菌子实体。
经表面消毒后,放在无菌的厚纸上,使子实体菌褶向下,在通风条件下经过12--24h,等子实体放出孢子后,将纸折叠起来风干,放入塑料袋中,里面放几粒干硅胶,封好口,放入2--4℃冰箱中,可保存起来长期备用。
1.2母种培养基制作配方:马铃薯200g、琼脂20g、葡萄糖20g、纯净水1000ml。
先把马铃薯切成大约1cm大的小方块,放入1000ml 纯净水中煮30min,过滤后加入琼脂、0.2-0.3%的磷酸二氢钾、再加入20g葡萄糖,溶解后分别装入试管,每个试管装量1/5-1/4,用棉塞封好试管口,外加塑料膜扎紧,放入压力灭菌锅1.3㎏/cm灭菌30min,待温度降至60℃将试管摆成30-35度倾斜面,冷却后观察几天,无受到杂菌污染即可接种,孢子液用灭菌的自来水将孢子稀释,在无菌操作环境下将孢子悬浮液移到试管琼脂斜面上,在25℃下培养,很容易萌发生长成菌丝,然后用石蜡封口置于4-5℃恒温箱中可保存6个月。
2.制作原种(二级种)将木屑78%、麦麸20%、糖1%、石膏1%加入水拌匀(100kg料加125kg水),培养基原料拌匀后拿试纸测ph 值,ph值在6-7为宜,然后装入大口的罐头瓶至瓶肩部,将培养料压平压紧,抹干净瓶的培养料,拿完好无破损的塑料薄膜扎紧瓶口,放入压力灭菌锅1.4-1.5㎏/cm灭菌1.5-2h,冷却至25℃即可进行无菌接种,用接种针从母种试管斜面上挑取少量菌丝体接入瓶中,接种后在25℃恒温箱中培养30d菌丝可长满,即可作为原种(二级种)。
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全文)
Hesitation can certainly avoid the possibility of doing something wrong, but it also loses the chance of success.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合理利用食用菌种质资源,规范食用菌品种选育及食用菌菌种(以下简称菌种)的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食用菌品种选育和菌种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等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菌种是指食用菌菌丝体及其生长基质组成的繁殖材料。
菌种分为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三级。
第四条农业部主管全国菌种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食用菌,下同)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菌种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食用菌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生产、更新、推广工作,鼓励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
第二章种质资源保护和品种选育第六条国家保护食用菌种质资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破坏。
第七条禁止采集国家重点保护的天然食用菌种质资源。
确因科研等特殊情况需要采集的,应当依法申请办理采集手续。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向境外提供食用菌种质资源(包括长有菌丝体的栽培基质及用于菌种分离的子实体),应当经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农业部批准。
第九条从境外引进菌种,应当依法检疫,并在引进后30日内,送适量菌种至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存。
第十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单位和个人从事食用菌品种选育和开发,鼓励科研单位与企业相结合选育新品种,引导企业投资选育新品种。
选育的新品种可以依法申请植物新品种权,国家保护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食用菌品种选育(引进)者可自愿向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申请品种认定。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成立食用菌品种认定委员会,承担品种认定的技术鉴定工作。
食用菌母种制作的两种简易方法
食用菌母种制作的两种简易方法
一、灰树花母种制作
1. 收集准备
选择新鲜的床树花,将彩色的花芯拆开,将母种和母粉分离出来,然后收集并保存在干燥的玻璃杯中。
2.加工加工
将母粉放入清水中浸泡2~3小时,然后用手轻轻挤压,将母粉中的器官质质因子都细化拌和均匀,待水质变得透明后即可取出。
3.蒸煮蒸煮
将母粉放入不锈钢锅中,将水添加到母粉的一半位置,然后加入适量盐及其他调料,浓度不应过于浓稠,并将温度调节到90~100℃,蒸煮数小时,直到母粉颜色发生变色,再加入适量的植物油使其更加香,即熟母粉即可回收。
二、松露母种制作
1.收集准备
选择新鲜的松露,将其细切粉末,并加入少量水混合成浆,导出松露的母种。
2.提取精粹
将提取的母种放在碗里,过滤掉母粒状的淤泥,然后将其加入少量水重复搅拌,分离母粉与母粒,然后用一滤纸将母粉过滤至精粹完成。
3.蒸煮母粉
将精粹放入不锈钢锅中,然后加入水、盐、酱油等调料,并加入植物油以香,将温度控制在90~100℃,不时的翻动内容物蒸煮30分钟,再加入少量冷水即可取出。
做出的母粉可直接拌入食物中食用。
2021新食用菌一级菌种的制作专业资料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母种的分离和保存方法 教学重点:母种培养基的制作和组织分离法 教学难点:母种的接种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讲授与实验相结合
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母种 二、母种的制作流程 三、母种培养基制作与灭菌 四、母种分离和培养 五、母种的继代培养
六、母种的保存
单击按钮, 就能链接 到相关内 容哦?
根据不同的菌种需要,用1mol/L NaOH 溶液 调节PH值 2、将灭好菌的培养基趁热取出,摆成30度左右的斜面。
菇体组织是菌丝的扭结物,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将它移接在母种培养基上。
或盐酸调节好PH值 注:接种工具要在培养灭菌时用牛皮纸包好置于高压灭菌锅中灭菌,接种室和接种箱用气雾熏蒸剂进行熏蒸消毒,工作人员的手要用
经过适温培养,即可得到能保持原来菌株性状的母种。
注:接种工具要在培养灭菌时用牛皮纸包好置于高压灭菌锅中灭菌,接种室和接种箱用气雾熏蒸剂进行熏蒸消毒,工作人员的手要用 75%酒精消毒。
加入琼脂,搅拌使之融化,并加入葡萄糖等可溶 融化琼脂 三、母种培养基制作与灭菌
培养基配好后应趁热用分装漏斗进行分装试管,装入试管高度的1/5~1/4,分装时应注意不得使培养基粘在试管的口壁上,以防污染杂
检查有无 污染,发 现污染及 时挑出
二、母种的制作流程
培养基配制
培养基灭菌
菌种分离
菌种培养
转管纯化培养
一级种
三、母种培养基制作与灭菌
1、母种培养基配方:
应根据不同食用菌的不同营养需要配制不同的培养基。 常用的配方有: 配方1:土豆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土豆(即马铃薯)200g、葡 萄糖20g、琼脂(凝固剂)20g。
配方2:土豆蔗糖琼脂培养基:土豆200g、琼脂20g、水 1000ml、蔗糖20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母种1级种简法复制创新技术
摘要:食用菌菌种母种1级种简法复制创新技术,是利用优质的极品食用菌脱毒菌种母种试管在全敞开式无菌开放条件下进行菌丝体试管50倍扩管、分离移植、简法复制的生产创新技术。
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操作技术便捷、原料易得、成本低廉、经济适用等技术创新优势,食用菌从业者和创业者均可无门槛的复制应用和受益。
该创新技术是湖北省宜都市湾市食用菌天麻繁育场技术总监胡文华研发成功的。
关键词:食用菌母种1级菌种培养基复制创新技术
概述:食用菌菌种1级母种的复制生产是食用菌从业者和创业者的入门技术。
由于该入门技术除了高昂的生产设备投入之外,还需要繁杂的技术工艺和精湛的操作技能作为支撑,因而一直留存于科研院所和少数食用菌科研工作者手里,使众多食用菌从业者和终端生产者望而生畏,只有花重金购买。
湖北省宜都市湾市食用菌天麻繁育场技术总监胡文华,经过30多年研发成功的食用菌菌种复制简法生产创新技术,其复制生产创新工艺和操作技能已经简化到了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程度,任何食用菌从业者和食用菌终端生产者均可无条件的简法复制创新生产,驱动了食用菌产业创亿万财富之梦想。
现将其简法复制创新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1. 食用菌菌种母种试管培养基简法复制生产
1
食用菌菌种1级母种(18毫米×180毫米玻璃试管装,简称试管母种,下同)培养基使用的原料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简称PDA 培养基),以及在PDA培养基中再添加蛋白胨等价格昂贵的物质原料成为“加富培养基”,其工艺繁杂,生产操作费时费力。
食用菌菌种母种试管培养基简法复制生产采用湖1北3省8宜72都市52湾市33食用58菌天麻繁育场技术总监胡文华发明的“广谱通用型食用菌菌种培养基生产技术”。
这种广谱通用型食用菌菌种培养基以颗粒型谷物为原料,谷粒、麦粒、玉米粒均可,简称颗粒培养基(下同),又称天然无公害培养基。
这种颗粒培养基制作方法特别简单,取谷粒、麦粒、玉米粒一种或多种,与胡文华发明的食用菌种包衣剂混合均匀后,就可以分装试管了。
1支试管(18毫米×180毫米玻璃试管,下同)装入颗粒培养基约10克,成本不足1角钱,棉花塞堵封试管口。
一次可根据生产需要,制作分装试管500支~1000支。
分装完后,分别放入家用压力锅内消毒灭菌40分钟,取出冷却至常温后即为食用菌菌种母种试管培养基(简称试管培养基,下同)。
2. 食用菌菌种母种试管培养基接种
以平菇为例:购买或自制食用菌脱毒母种试管10支~20支(自制方法参见《食用菌脱毒菌种简法生产技术》。
接种用胡文华发明的1专3利0产8品5食1用6菌86无16菌开放接种器。
这种食用菌无菌开放接种器专利产品是一种不用电、不用药物、不用酒精灯、不用熏蒸消毒灭菌,且可直接全敞开式运作的接种设备。
由无菌净化装
2
置与接种操作台嵌锁,运作时形成均衡稳定的无菌净化空间,操作者在操作台上即可随意对各类食用菌直接进行敞开式接种。
既可1人独立作业,也可2~3人协同生产,无毒害污染。
接种时将购买或自制的平菇脱毒母种试管一支置放于接种器的操作台上,拔除试管口棉花塞裸露出试管口,然后取一支试管培养基置放于接种器的操作台上,拔下试管口棉花塞裸露出试管口,用接种铲全敞开式从平菇脱毒母种试管内挑起适量菌丝体分离移植于试管培养基上,移植好后,棉花塞堵封试管口,移出接种器操作台。
再取另一支试管培养基置放于接种器的操作台上,重复前面的接种操作方法依次逐一进行接种移植操作。
这种平菇脱毒母种试管菌丝体转接试管培养基的接种方法,由于其操作过程都是在试管与试管间进行,故被称为试管转接试管,简称转管。
这种转管的过程就是食用菌菌种母种的继代扩繁。
1支食用菌母种试管可转接试管培养基50支,成50倍的扩大,故又称扩管,供食用菌批量生产应用。
接种操作完毕后,置洁净环境适温培养,一般8~10天菌丝可长满试管培养基。
这种菌丝体长满试管培养基的平菇菌种就是平菇1级试管母种,简称平菇母种。
这种平菇母种就可以直接用于平菇菌种2级原种的转接种扩大生产。
3. 小结
食用菌菌种母种简法复制创新技术选用脱毒菌种为出发菌株,采
3
用脱毒菌种母种继代扩繁的操作工艺,简便快捷的复制生产出食用菌菌种1级试管母种。
既纯化了菌株菌丝体性状,又保持还原了菌株原有的生物学特性。
使我国长期以来食用菌菌株的菌种1级母种试管菌丝体的一直使用传统的转管→扩大→保存→再转管→再扩大→再保存的陈旧工艺成为历史。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