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 溶解现象 物质的溶解
沪教版化学第六章 《溶解现象》 知识点梳理
第六章《溶解现象》
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一.溶解与乳化
1.泥土以细小固体颗粒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悬浊液
2.食用油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
3.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4.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⑴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⑵溶液不一定无色。如:KMnO4溶液紫红色,含Fe2+溶液浅绿色,含Fe3+溶液黄色,含Cu2+溶液蓝色
5.乳化:乳化剂(洗洁精、肥皂)作用下,油以小液滴形式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汽油去除油脂的原理是溶解]
二.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氢氧化钠(NaOH)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
2.硝酸铵(NH4NO3)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
3.氯化钠(NaCl)溶于水,温度不变
三.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1.水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低于0℃)、沸点升高(高于100℃)
2.某些水溶液具有导电性,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示例:稀硫酸能导电,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H+和SO42-;氯化钠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Na+和Cl-
[蔗糖溶液不能导电:蔗糖以分子形式分散在水中;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Na+和Cl-不能自由移动]
6.2 溶液组成的表示
一.溶液的组成
1.溶液组成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
溶解溶质的物质称为溶剂,最常用的溶剂是水,汽油、酒精也可作溶剂
1.溶质质量分数
计算公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根据溶解度计算:S÷(100+S),S越大,值越大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六章-溶解现象》基本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六章 溶解现象》基本知识点总结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特点:均一、稳定、透明、混合物
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水是常用的溶剂。
酒精、汽油也是溶剂,通常量多的为溶剂
3.盐酸溶质是:氯化氢(HCl ) 溶剂是水
氨水溶质是:氨气(NH 3) 溶剂是水
碘酒溶质是:碘(I 2) 溶剂是酒精
4.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别是分散的物质分别是固体和液体,相同是均不溶于水。 悬浊液如泥沙水、乳浊液如:食用油溶于水
5.洗涤剂(洗衣粉、肥皂)通过乳化作用去油污,形成乳浊液。 洗涤剂称为乳化剂。
6.溶于水温度升高有:氢氧化钠(NaOH )、浓硫酸(H 2SO 4)
溶于水温度降低有:硝酸铵(NH 4NO 3)氯化铵(NH 4Cl )
7.少量固体溶于水中,使溶液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
8.溶液导电是因为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金属导电是因为有自由电子
9.溶质的质量分数(w )=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100% 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越浓,反之越稀
10.用固体与水配制溶液:
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仪器:药匙、天平、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例题:配制50g 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NaCl 固体多少克,量取多少毫升水。 NaCl 的质量:m=5%×50g=2.5g
需水的体积:m l
g g g /15.250-=47.5ml 11.用浓溶液加水配成稀溶液:
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九年级化学第6章知识点(沪教版)
第六章溶解现象
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1、溶液
(1)溶液: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
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悬浊液:物质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乳浊液:物质以液体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无色)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但一定是透明的
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
2. 乳化:在油里加洗涤剂,使油能以很小的液滴的形式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
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3. 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蔗糖
4。溶液的导电性: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溶液就能导电.
如: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
1.溶液的名称:溶质溶剂溶液(如:碘酒-—碘酒精溶液)
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盐酸溶质是HCl
石灰水溶质为Ca(OH)2食盐水溶质为NaCl
注意:a、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b、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2。公式:溶质质量分数
× 100%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
3。稀释前的溶质 ====== 稀释后的溶质
4.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用固体配制:
①步骤:计算、称量(称取和量取)、溶解
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6.3第2课时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第6章溶解现象
[答案](1)相等 (2)DE
[解析](1)在t1℃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 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等;(2)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 大,将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增加溶质、降温的方 法,则溶剂的质量不变,故B、A错误;若采取降温恰好至饱 和的方法,则溶质不变,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 变,溶液的质量不变,故C错误,D正确;甲的饱和溶液是指 一定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甲的溶液,但还可继续溶解其他物质 ,故E正确。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100 100 100 100 80 100 120 140 180 200 210 210
第6章溶解现象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实验4得到的溶液属于________溶 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是 ____________g。
[答案]饱和 110 [解析]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随着加入KNO3的质量逐渐
(2)正确理解其概念的四要素 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而外 因是温度,如果温度改变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会改变。因 此只有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才有意义。
第6章溶解现象
②标准:在100g溶剂中 为了确定标准,人们规定在100g溶剂中,需强调和注意 的是此处的100g是溶剂的质量而不是溶液的质量。 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 溶解度是比较同一条件下某种物质的溶解能力大小的表 示方法,只有达到该条件下溶解的最大值,才可知其溶解度, 因此必须要求“达到饱和状态”。 ④单位:溶解度是规定标准下的溶质的质量,常用单位 “克”,例如:“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表示在 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状 态)。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6章 溶解现象 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教
如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继续加入同种溶质,看溶质是否减少。不减少则 原溶液为饱和溶液;减少则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溶液的浓稀与饱和不饱和的关系: 浓稀的概念是相对的,饱和是确定。 判断: (1)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2)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溶液的浓稀与饱和不饱和的关系: 无必然联系。
但是,相同条件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 比不饱和溶液浓。
3.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只知道 其中一瓶是氯化钠,另一瓶是碳酸钙,为了区别 这两瓶白色固体,我们可采用什么物理方法?
饱和溶液: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 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 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注意: 饱和溶液应指出是哪种溶质的。如:实验中得到的 食盐饱和溶液中还能溶解蔗糖,称蔗糖的不饱和溶液。
你得出的结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 性不同。
[实验3]取1支试管,加入5 mL水,然后加入3 g 硝酸钾,充分振荡,硝酸钾是否能完全溶解?如 不能完全溶解,将试管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你观察到的现象:开始不能完全溶解,加热后完全 溶解了。
你得出的结论: 同一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 性与温度有关。
教学课件
化学 九年级下册 沪教版
第6章 溶解现象
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
物质是否可以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呢?
溶解现象PPT课件 沪教版
把油放入水中是否 能形成溶液呢?
乳化现象及乳化剂
(1)乳化现象:原本油与水互不相溶,加入一 定试剂,使油的小液滴均匀的悬浮在水中, 形成乳浊液 (2)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 稳定的乳浊液的物质。 (3)乳化剂的结构特点: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 既能溶解于水中,又能溶解于油中 (4)乳化剂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是应用 于洗涤剂,除此之外还有用于印染、污水处 理等。
例3 一装有水的烧杯中,悬浮着一个塑料小 球,现向烧杯中加入少量的食盐固体,则 小球将( ) A.上浮 B.下沉 C.不变 D.无法判断
分析:向水中加入食盐,会使液体的密度增 大,由浮力公式可知,小球受到的浮力增大, 因而上浮,选A
有关练习:
(1)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盐 水、食醋却不容易结冰
乳化现象及乳化剂
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实验:水、蔗糖和食盐水溶液的凝固点测定 如课本P157所示实验装置,首先测得烧杯中冰 水与食盐的混合物温度为-6℃
1、少量固体溶于水,能使水溶液的凝 固点降低,沸点升高。
实验:溶液导电性实验
电珠 不亮
电珠 不亮
电珠亮 电珠亮 电珠亮
电珠 不亮 不导电
不导电 H2O
把一种溶液放入到另一种溶 液中能形成溶液吗?
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量少 者为溶质。那么,请问溶质除了是固体、 液体外还可以是什么状态?举例说明。
初中化学《物质的溶解性》教案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课题:沪教版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
教材及学情分析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6章《溶解现象》是化学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溶液是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一类分散体系,也是学生在上册的化学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一类物质(如澄清石灰水、稀盐酸等)。学生虽然熟悉溶液和溶解现象,却缺乏深入的了解,也不曾从化学的视角去研究。所以让学生集中和系统的学习一些溶液和溶解现象的知识,对于提高学生对溶液和溶解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是很必要的,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利用有关溶液的知识去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本节内容包括了影响物质的溶解性的因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溶解度;结晶现象及其应用等知识;各1课时教学时间,共分3课时。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对化学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验探究、分析归纳能力,但是,初中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借助实验和多媒体电教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实验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学习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
目标
1.了解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
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目标
通过对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溶液是否饱和及转化实验探究,培
养学生探究、合作、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
目标
1.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
第6章 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1课时 课件-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下册
新课导入 知识讲解 拓展延伸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第
3
节 物第
质1
的 溶
课
解时 性
01 物质的溶解性
物质溶解性的概念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溶解性的应用
0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概念 判断方法 相互转化
新课导入 知识讲解 拓展延伸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思考讨论 分析以上实验现象,你能得出哪些实验结论? 01 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02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03 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新课导入 新课讲解 拓展延伸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的能力称为这 种物质的溶解性。
A
B
新课导入
新课讲解 拓展延伸 随堂练习
【实验2】在A烧杯中再加 入5 mL水,观察未溶解的 硝酸钾是否继续溶解。
课堂小结
A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新课讲解 拓展延伸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实验3】在酒精灯上加热B 烧杯,观察未溶解的硝酸钾 是否继续溶解。
加热
新课导入 新课讲解 拓展延伸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现象》知识点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现象》知识点沪
教版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1、将深紫色的高锰酸钾加入水中,你将发现高锰酸钾固体不见了,得到紫红色的液体。
2、将紫色固体碘加入酒精中,你发现碘消失,得到暗黄的液体。
通过实验可以知道高锰酸钾能溶解在水里,碘能溶解在酒精里。
二、溶液组成的表示
1.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液组成。
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
浓溶液、稀溶液: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所含的溶质多为浓溶液,所含的溶质少为稀溶液。溶液的“浓、稀”只是溶液组成的一种粗略表示方法。溶液的“浓、稀”与饱和不饱和无关,即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溶液体积与溶液质量的关系: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
三、物质的溶解性
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
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
均一性:是制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 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 培优练习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第3节物质的溶解性培优练习
一、选择题
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操作是
A.加热B.振荡C.搅拌D.加压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多
B.不饱和溶液都可以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变成饱和溶液
C.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将一定质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小
3.降低温度使氯化钠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前后,不改变的是
A.溶解度B.溶剂质量C.溶液质量D.溶质质量
4.关于溶解度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22g/100g 水B.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C.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零D.溶解度可以定量的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5.下图为硝酸钾(KNO3)和氯化钠(NaCl)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KNO3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T3℃KNO3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30 克
C.T2℃时,KNO3 和NaCl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可能相等
D.T1℃时,20 克KNO3和20 克NaCl 的混合物放入100g 水中,恒温蒸发至析出晶体,晶体中一定有NaCl,可能有KNO3
6.某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白砂糖、柠檬酸和水等多种物质,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逸出,说法正确的是
A.白砂糖的溶解度减小
B.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
C.气泡逸出后的溶液为二氧化碳的不饱和溶液
D.汽水溶液质量不变
7.一定温度下,在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继续投入少量硫酸铜固体,会发生改变的是
化学九年级下沪教版第六章溶解现象基础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下沪教版第六章溶解现象基础知识点第六章溶解现象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溶液:物质相互分散,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1、混合物状态不同: 悬浊液:存在固体小颗粒(不均一,不稳定,会形成沉淀)
乳浊液:存在液体小颗粒(不均一,不稳定,会分层) ※ “均一”是指溶液各组成成分和性质完全相同。
※ “稳定”是指当条件不变是,长时间放置,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也不会出现分离的现象。
2+2+※ “颜色”不是判定溶液的标准:如溶液中含有Cu会显蓝色;含有Fe(亚铁)的溶液显浅绿色;显
3+黄色的溶液中一般存在Fe,高锰酸钾(紫红色)、
2、物质的溶解是构成物质的离子或分子分散的过程。
※ 像氯化钠NaCl、氢氧化钠NaOH等物质溶解是由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的阴阳离子。
+-+- NaCl = Na + Cl ; NaOH = Na + OH
※ 像蔗糖的物质,它们是由分子构成的,溶于水只是其分子脱离晶体表面,分散到水中的道理。
硝酸铵NHNO的溶解使溶液温度下降(吸热) 43
3、溶解现象: 像氯化钠NaCl等物质的溶解不会造成溶液温度发变化
氢氧化钠NaOH、浓硫酸HSO、生石灰CaO溶解时放热,造成溶液温度上升。24
4、洗洁精能使难溶于水的油以小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称为乳化现象。乳化的应用:油污清洗、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配制、石油开采、污水处理、制剂合成及纺织印染。※ 用纯碱、汽油和洗涤剂的水溶液都能除去衣物上的油污,其实它们的原理各不相同: 纯碱是与油污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 汽油是将油污溶解 ;洗涤剂是和油污发生乳化作用。
沪教版九下化学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九下化学 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 溶解现象
1、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地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有些物质溶于水放热,如NaOH 、CaO 、浓H 2SO 4 ;有些物质溶于水吸热,如NH 4NO 3、KNO 3 ;还有些物质溶于水无明显温度变化,如NaCl 。
2、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如食盐水、石灰水、矿泉水等均是溶液,有些溶液还有颜色,如KMnO 4溶液紫红色、CuSO 4溶液蓝色、FeSO 4为浅绿色、FeCl 3溶液黄色。
3、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如泥土分散到水中。
4、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植物油分散到水中。
5、乳化作用:洗涤剂等中的乳化剂能够把油分散到水中,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过程。(洗涤油脂的三种方法1.热的纯碱溶液-化学反应;2.洗涤剂-乳化作用;3.汽油或酒精)
6、水溶液的特性;(1)冰点的降低:在严寒的冬季,水易结冰而酱油和食醋不会结冰;用食盐可以融化道路上的积雪。(2)沸点的升高:煮沸的汤比沸水温度高。(3)导电性:食盐水、稀硫酸、烧碱溶液均能导电是由于在其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带电荷的离子,而蔗糖溶液不导电是由于蔗糖是由分子构成的。
7、溶液的组成:(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它既可以是固体(如食盐水中的食盐),也可以为液体(如酒精水溶液中的酒精)或气体(如盐酸中的氯化氢、氨水中的氨气)。(2)溶剂:能溶解溶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但也有其他溶剂,如碘酒中的酒精、汽油溶解植物油。
九下第6章溶解现象第3节物质的溶解性第2课时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习题沪教版
C.t1 ℃时,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丙溶液 D.将t3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t1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乙>丙>甲
【点拨】 本题采用图像分析法解答。由图可知,甲物质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t1 ℃时,甲的不饱和溶 液升温到t3 ℃仍为不饱和溶液,A错误;t1 ℃时,乙 的溶解度大于30 g,则将15 g乙固体加入50 g水中, 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正确;t1 ℃时,丙物质的 溶解度为30 g,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在10 ℃时,若70 g硝酸铵溶解在55 g水中,可得到 __1_2_5__g硝酸铵的_不__饱__和___(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若75 g硝酸铵溶解在50 g水中,则可得到__1_2_0_g 硝酸铵的___饱__和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点拨】 55 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铵的质量为
100 g×02.53 gg=1.2 g,即2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1.2 g,溶解度大于1 g,小于10 g,属于可溶物质。
【答案】B
4 已知硝酸铵在10 ℃时的溶解度为140 g。 (1)在10 ℃时,100 g水中溶解__1_4_0__g 硝酸铵就可以得到
__2_4_0__g硝酸铵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溶剂、溶液的 质量比为__7_∶__5_∶__1_2__。
沪教版九下化学第6章 溶解现象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教学课件1(共26张PPT)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希望能较快地在水中溶解某些 固体物质。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 建议1:溶解时不断搅拌; 建议2: 用热水溶解 ; 建议3: 碾成粉末状再溶解 。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活动与探究二: 在两只试管中加入1/3体积的水,用滴管向试管中分 别加入1~2滴食用油,在其中一只试管中滴入数滴洗 洁精,用橡皮塞紧试管,振荡片刻,静置,观察实验 现象。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乳化作用: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其中一种以极小的 液滴均匀分散到另一种液体里的作用叫做乳化作用。 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 的物质。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乳化作用示意
乳化剂的结构特点: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既能溶于 水中,又能溶于油中。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内容提要
1
溶解与乳化
2 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 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学习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2.能说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 3.了解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水溶液的某些 性质。
一、溶解与乳化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能分散在水中?
4.可以溶解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D )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沪教)课件
学习交流PPT
38
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溶解性的大小与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 有关系,也与外因(温度、压强)有关系。例如:食盐易溶解 在水里,却不易溶解在汽油里;油脂易溶解在汽油里,而不 易溶解在水里。
[课堂速记]
学习交流PPT
8
第6章 溶解现象
[应用示例]
例1 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 素,实验步骤如下:
学习交流PPT
33
第6章 溶解现象
[方法点拨] 某溶质溶液是否饱和取决于一定温度下、一 定量的溶剂中是否能继续溶解该溶质,而溶液的浓稀是指一 定量的溶剂中所含溶质的多少,与溶液是否饱和无必然联系 。
学习交流PPT
34
第6章 溶解现象
课堂小结
学习交流PPT
35
第6章 溶解现象
当堂检测
知识点❶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学习交流PPT
11
第6章 溶解现象
探究点二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情景展示]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学习交流PPT
12
第6章 溶解现象
[问题探究] 可溶物质在水中可以无限制溶解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
溶液如何判断?
[思考交流]
学习交流PPT
13
第6章 溶解现象
[归纳提升] 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量是有限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教学设计及课堂练习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教学设计及课堂练习
第一节物质的溶解(一)(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不同物质分散在水中形成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
2、通过分析食盐等物质在水中溶解后的微粒,认识物质溶解的本质,并了解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初步学会溶液的判断。
3、了解乳化现象及乳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能区别乳化和溶解。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溶液的概念、特征;难点:物质溶解过程的探究。
三、学习过程
(一)导学提纲
1、物质的溶解:。
2、溶液:。
溶液的特征:、。
3、悬浊液:。
4、乳浊液:。
5.洗洁精、洗衣粉等含表面活性剂的物质可以使食用油等物质一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这种现象称为。
(二)探究导航
【活动与探究一】
1、提出问题: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一样吗?
2
3、实验结论。
【交流与讨论】
1、你能解释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晶体在水中逐渐消失的原因吗?(参照课本154页图6-2)
2、将碘加入酒精中,形成的是溶液、悬浊液还是乳浊液?
【活动与探究二】
向试管中加入5ml水,用滴管向试管中加入2滴食用油和数滴洗洁精,振荡片刻,静置,观察现象并与实验一的乳浊液比较。
思考:用汽油或者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够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二者的原理不相同,前者,后者。
四、巩固练习
1.将生活中常用的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味精
B.香油
C.白糖
D.白醋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溶液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
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溶解现象
第1节物质的溶解
一、选择题
1.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葡萄糖注射液B.冰水混合物C.泥水D.牛奶2.(2007·福建厦门)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B.植物油C.二氧化碳D.酒精3.(2009·江西南昌)名称中有“水”字的物质可能是溶液,下列有“水”字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硬水B.油水C.泥水D.蒸馏水
4.某物质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与水相比较,一定不会改变的是( ) A.沸点B.导电性C.颜色D.水分子的构成5.(2008·甘肃兰州)根据你所做过的家庭小实验.如果把家庭中的①面粉、②白糖、③植物油、④纯碱、⑤白酒、⑥牛奶分别加入适量的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 ) A.①③⑥B.②④⑤C.②④⑤⑥D.全部6.(2008·江苏南通)把少量物质分别加入到另一物质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 A.碘加入汽油中B.面粉加入水中C.高锰酸钾加入汽油中D.植物油加入水中7.以下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8.以下属于乳化现象的是( ) A.用洗涤剂清洗油污B.将冰块放入啤酒中
C.将泥土放入清水中D.自制冰激凌时使用稳定剂使各种成分均匀分散9.(2009·湖北襄樊)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 A.用自来水洗手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洗涤剂清洗油腻的餐具D.用盐酸洗涤水垢10.(2009·江苏苏州)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
...乳化的是( ) 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11.2008年春节前,我市普降大雪,为确保道路的畅通,有关部门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以使冰雪很快融化.其原因是( ) A.盐水的凝固点较低B.盐水的沸点较高
C.盐水的凝固点较高D.盐与雪发生反应
12.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A.生石灰B.烧碱C.食盐D.硝酸铵
13.(2009·四川成都)在大烧杯中导入一定量水,加入适量NH4NO3,搅拌,水的温度会急剧降低。说明NH4NO3溶于水时( ) A.吸收热量B.放出热量C.既不吸热也不放热D.无法判断
14.(2008·江苏泰州)如图所示装置,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
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氢氧化钠B.生石灰C.浓硫酸D.硝酸铵15.(2009·广东湛江)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充分搅拌后能导电的是( ) A.氢氧化铜B.酒精C.食盐D.氯化银16.(2009·江苏苏州)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
二、填空题
17.在盛有等体积水的A、B、C三支试管里,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物质,充分振荡后,看到A试管的液体里分散着小液滴,B试管中分散着固体小颗粒,只有C试管中看不到加入的丙物质,但试管内透明液体呈黄色.则A试管中得到的是_______液,B 试管中得到的是_________液,C试管中得到的是_______液.如果外界条件不变,三支试管静置片刻后可以看到:A试管中_______,B试管中_________,C试管中________.三种液体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三种液体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18.下列物质:①冰水混合物,②干净的海水,③食用油滴入水中,搅拌,④白酒,⑤硫酸铜放入足量的水中,搅拌,⑥木炭粉放入水中,搅拌,⑦铁粉放入水中,搅拌,⑧油脂放入汽油中,搅拌,⑨碘放入汽油中,搅拌.其中属于溶液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悬浊液的是_________,属于乳浊液的是____________.
19.2008年年初,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的极端天气.受灾害天气影响最大的是正值春运期间的交通运输和电力供应.在除雪过程中,融雪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是由NaCl、MgCl2两种物质组成.试回答:
(1)融雪剂除雪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京用掉的融雪剂多达2000多吨,一些行道树和绿岛植物出现了枯萎发黄的现象,
甚至枯死.植物枯萎发黄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融雪剂含有重金属离子,对植物有毒害作用
B.融雪剂使气温下降,冻伤植物
C.融雪剂使土壤溶液的浓度增大,导致植物细胞失水过多而枯萎
D.融雪剂有很强的腐蚀性,使叶片腐蚀致黄
20.(2008·甘肃甘南)小刚分别试用以下方法清洗餐具:①只用冷水;②只用热水;③在冷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④在热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然后清洗,并用清水把餐具上
的洗涤剂漂洗干净.
(1)上述方法中清洗餐具最干净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以上对比实验说明了温度越______(填“高”或“低”),洗涤效果越好.你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下列选项填空A.反应B.溶解C.乳化D.过滤
①洗涤剂对油污有_________作用(填序号,下同).
②小刚认为:汽油、氢氧化钠也能去除油污,但去污原理不同.其中汽油可以_______
油污,而氢氧化钠能与油污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21.小英在家做溶液导电性实验,家中备有:食盐溶液、碳酸钠(纯碱)溶液、食醋、酒精溶液、糖水,其他的器材均取材于日常用品或废弃物,这次家庭小实验她成功了。试回答:
(1)小英做实验用到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英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实验探究:影响硝酸钾固体溶解速率的因素.
23.小明陪妈妈到医院输液,不小心将护士手中的盘子打翻,碘酒洒在了小明的白衬衣上,白衬衣上立即出现了一大块紫黑色的痕迹.为找到去掉白衬衣上的痕迹的最好方法,小明与几位同学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以下几个方案并进行实验:①用水洗;②用无水酒精洗;
③用汽油洗;④用四氯化碳洗;⑤用肥皂水洗;⑥用淀粉液洗.请你与小明一起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留在白衬衣上的紫黑色物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衣服上能留下痕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白布条进行实验,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你认为该实验中需控制哪些实验
条件?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去掉白衬衣上的痕迹,小明和几位同学用白布条下按图所示方法进行了实验,
结果是⑤、⑥几乎完全褪色;②略带颜色;③、④略为变浅;①几乎不变.
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