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药物动力学概述

合集下载

《药物动力学概述》PPT课件

《药物动力学概述》PPT课件
• CL是肝、肾消除能力的总和,与F值成反变
• 肝清除率低,首过消除少,F大;
• 肝清除率高,首过消除多,F小
• 药物半衰期(half life, t1/2)---血浆药物浓度下降 一半所需时间。
0.693 t1/2 k
• 特点:
• 半衰期与剂量无关
• 一次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 面积与剂量成正比
• 一次给药情况下,尿排泄量与剂 量成正比
(二)零级速度过程
• 指血药浓度按恒定消除速度进行消除,与血药浓 度无关,又称定量消除
• 印晓星等 美托洛尔光学异构体在药动学和药效学上的 差异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6;14(4):46-51
• 印晓星等 美托洛尔在正常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体 内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 学杂志 1996;10(2):140-5
二、药物转运的速度过程
• 药物自血浆的消除是指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由 于分布、代谢和排泄,其血药浓度不断衰减的 过程。
消除2.5单位/h 2.5单位/h
2.5单位/h
浓度
零级 一级
对数浓度
零级 一级
时间
时间
0.80
0.10
A
mg/ml
log
B
0.10
C
Time (h)
Time (h)
Time (h)

药动学概述

药动学概述
二室模型:药物在某些部位的药物浓度和血液 中的浓度迅速达平衡,而在另一些部位中的转 运有一速率过程,但彼此近似,前者被归并为 中央室,后者则归并成为外周室
三室模型:转运到外周室的速率过程有较明显 快慢之分
一室开放模型 静脉注射
一室开放模型 一级动力学吸收
二室开放模型 静脉注射
二室开放模型 一级动力学吸收
Baidu Nhomakorabea
一级消除动力学
dC kC dt
积分得:
C C0 ekt
ln
1 2

k

t1/
2
即:k t1/ 2 ln 2
t1/ 2

ln 2 k

0.693 k
lg64
Plasma concentration (ng/ml)
32
0.693
16
t = 1/2
k
8
4
2
t1/2
t1/2
(三)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药物效应的产生与受体部位的药物量有 关,效应产生的快慢、强弱及持续时间 与药物到达受体部位的速度、量及维持 时间有关。
PK-PD结合模型就是通过不同时间测定 血药浓度和药物效应,将时间、浓度、 效应三者进行模型拟合,定量分析三者 关系的方法。
二、药物转运的速度过程
t1/2
1

第一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知识点

第一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知识点

第一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1、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2、药物作用(drug action):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分子反应机制。

3、药物效应(drug effect):是指继发于药物作用之后所引起机体器官原有功能的变化。

药物作用为动因,药物效应为结果

4、药物基本作用:兴奋作用、抑制作用

5、药物作用方式:局部作用、全身作用

(1)局部作用:指药物在吸收入血以前对其所接触组织的直接作用。如:局麻药对感觉神经的麻醉作用、滴眼药水的扩瞳作用、口服硫酸镁的导泻和利胆作用、抗酸药氢氧化铝中和胃酸作用。

(2)全身作用:指药物吸收进入血循环后引起全身多种器官系统的反应,又称为吸收作用。如:口服阿司匹林的退热作用、肌肉注射硫酸镁的降血压和抗惊厥作用。

6、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治疗作用、不良反应

(1)治疗作用(therapeutic action):指药物作用的结果符合用药目的,有利于防病、治病的作用。

①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称为对因治疗,或称治本。如:抗生素对病原体的抑制和(或)杀灭作用。

②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减轻病人痛苦称为对症治疗,或称治标。如:高热时应用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解除发热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2)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指不符合用药目的或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的反应。

药动学概述

 药动学概述

药动学概述

一、药动学定义

药动学是应用动力学的原理和数学处理方法,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即ADME 过程)的量变规律的学科,即药动学是研究药物体内过程动态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

(一)治疗浓度范围

治疗浓度范围即治疗窗,是指给药后产生药效的最低有效浓度和产生毒性的最低中毒浓度之间的浓度范围。治疗窗窄的药物,其治疗浓度相对较难控制,易发生治疗失败或不良反应,常需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二)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的关系

对于大多数药物及其制剂,药物进入体内后,血中的药物浓度与药物作用靶位的实际浓度呈正相关,从而间接反映药物的临床效应,包括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药动学中常以血液中的药物总浓度作为观察指标。

三、药动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参数

(一)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药动学的研究中,将药物制剂通过适当的方式给予受试者,然后按照适当的时间间隔抽取血样,检测血样中的药物浓度,每一个取血时间点有一个对应的药物浓度,由此就得到一系列的血药浓度相对于时间的实验数据,简称为药-时数据。将其用坐标图表示,称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简称药-时曲线。血管内给药的药-时曲线通常为曲线,而血管外给药的药-时曲线一般为拋物线。根据研究的需要,常将药-时曲线的不同时间段用吸收相、平衡相和消除相来表示,表明该时间段(时相)体内过程的主要影响。

(二)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图中,药-时曲线与时间轴共同围成的面积称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简称药-时曲线下面积,用AUC表示。其与药物吸收的总量成正比,能够反映药物吸收的程度。AUC越大,表明制剂中的药物被生物体吸收越完全。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是评价制剂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重要参数。

药物动力学概述

药物动力学概述
在体内动态变化规律的学科。
Absorption + Distribution + Metabolism + Excretion
ADME
转运(transport)?处置(disposition)?消除(elimination)?
➢ 研究体内药物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并 提出解释这些数据所需要的数学关系式的学科。
临床药动学(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 ➢ 是药物开发研究进入临床后,在人体内进行的
药动学研究工作。 ➢ 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动力学规律并应用于合理
设计个体给药方案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一、药动学的定义
中药研究中的药动学: 证治药动学【Syndrome and Treatment
Pharmacokinetics】 中药胃肠药动学【Gastrointestinal
pharmacokinetics of TCM 】 …… *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
一、药动学的定义
其它药动学: 群体药动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PK) : ➢ 研究由个体构成的群体的药动学规律,建立个体特征
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 ►1953年 Dost在其著作中首次提出了Pharmacokinetics这一术语; ►20世纪60年代 随着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痕量分析成为可能,人们可以了

第2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2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特点:吸收迅速、完全
适用于在胃肠道易被破坏或不易吸收的药物
(青霉素G、庆大霉素);也适用于肝中首过消
除明显的药物(硝酸甘油 )。
但有些药物注射后因注射部位发生理化性质改变, 导致吸收障碍和注射部位的不适或疼痛,吸收反而比 口服的差(地西泮、地高辛、苯妥英钠)。
5.吸入给药
气体和挥发性药物经呼吸道直接由肺 泡表面吸收,产生全身作用的给药方式, 如吸入麻醉药(乙醚)等。
大鼠,注射诱导剂2次/日4日
五、药物的排泄
(一)肾脏排泄
肾小球滤过:被动转运 肾小管分泌:主动转运
肾小管重吸收:未解离型、脂溶性高、
极性低药物重吸收多;
意义:① 药物经肾浓缩,可治疗泌尿道感染(如链霉
素)或不良反应(如磺胺药肾损害);② 改变pH增加
疗效或增加排出(如碱化尿液可增强氨基糖苷类
抗菌作用和巴比妥类中毒时的排出);③ 肾功能 不良时,慎用或禁用经肾排泄的药物。
(二)胆汁排泄
意义:① 治疗胆道感染(四环素、利福平、红
霉素重吸收);② 有肝肠循环药物,作用明显延
长,中止肝肠循环,促进药物排出,可解毒 ( 如地
高辛中毒)。
(三)肠道排泄 (四)其他途径排泄:唾液、乳汁、汗液、泪
液等
第 2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药物浓度-时间曲线
以血药浓度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 绘制的曲线称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简称药 -时曲线(drug concentration-time curve)。

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药动学概述

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药动学概述

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药动学概述

一、药动学定义

药动学是应用动力学的原理和数学处理方法,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即ADME 过程)的量变规律的学科,即药动学是研究药物体内过程动态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

(一)治疗浓度范围

治疗浓度范围即治疗窗,是指给药后产生药效的最低有效浓度和产生毒性的最低中毒浓度之间的浓度范围。治疗窗窄的药物,其治疗浓度相对较难控制,易发生治疗失败或不良反应,常需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二)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的关系

对于大多数药物及其制剂,药物进入体内后,血中的药物浓度与药物作用靶位的实际浓度呈正相关,从而间接反映药物的临床效应,包括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药动学中常以血液中的药物总浓度作为观察指标。

三、药动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参数

(一)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药动学的研究中,将药物制剂通过适当的方式给予受试者,然后按照适当的时间间隔抽取血样,检测血样中的药物浓度,每一个取血时间点有一个对应的药物浓度,由此就得到一系列的血药浓度相对于时间的实验数据,简称为药-时数据。将其用坐标图表示,称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简称药-时曲线。血管内给药的药-时曲线通常为曲线,而血管外给药的药-时曲线一般为拋物线。根据研究的需要,常将药-时曲线的不同时间段用吸收相、平衡相和消除相来表示,表明该时间段(时相)体内过程的主要影响。

(二)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图中,药-时曲线与时间轴共同围成的面积称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简称药-时曲线下面积,用AUC表示。其与药物吸收的总量成正比,能够反映药物吸收的程度。AUC越大,表明制剂中的药物被生物体吸收越完全。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是评价制剂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重要参数。

药动学概述

药动学概述

药动学概述

学习要点:

1.药动学基本参数及其临床意义

2.房室模型:单室模型、双室模型、多剂量给药

3.非线性动力学

4.给药方案设计

5.个体化给药

6.治疗药物监测

7.新药药动学研究

8.生物利用度

9.生物等效性

药物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代动力学)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定量描述

需要搞懂药动学的三大人群

新药研发

临床试验

临床药师

一、药动学基本概念

1.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药时曲线)

药动学的研究中,将药物制剂通过适当的方式给予受试者,然后按照适当的时间间隔抽取血样,检测血样中的药物浓度,每一个取血时间点有一个对应的药物浓度,由此就得到一系列的血药浓度相对于时间的实验数据,简称为药-时数据。

将其用坐标图表示,称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药-时曲线)

2.治疗浓度范围(治疗窗)

治疗窗窄的药物,其治疗浓度相对较难控制,易发生治疗失败或不良反应,常需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3.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的关系

大多数药物进入体内后,血中的药物浓度与药物作用靶位的实际浓度呈正相关,从而间接反映药物的临床效应,包括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部分药物在血液中可能与血浆蛋白结合,药物的存在形式包括结合型与游离型,只有游离型药物能通过生物膜到达作用部位。血液中的游离型药物浓度常与总浓度保持一定的比例,药动学中常以血液中的药物总浓度作为观察指标。

4.药物转运的速度过程

①一级速度过程

速度与药量或血药浓度成正比。

②零级速度过程

速度恒定,与血药浓度无关

恒速静滴给药速度、控释制剂药物释放速度、酶饱和后转运

③受酶活力限制的速度过程(Michaelis-Menten型、米氏方程)

药物动力学概述

药物动力学概述
模型的建立
X iv0XK
X0为静脉注射的给药剂量 X为时间t时体内药物量 K为一级消除速度常数 特点:药物体内过程只有消除没有吸收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血药浓度
dX KX dt
体内药量某个 时刻的变化率
X X0eKt
CX0eKt V
C0eKt
指数形式
lgClgC0
Kt 2.303
对数形式
根据C求X。
总清除率(CL, Total body c1earance)
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中的药物被清除 也就是消除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
CL=kV
正确估算药物从体内消除速度的唯一参数
速率过程 (rate processes)
一级速率过程: 药物在体内某部位的转运速 度与该部位的药量或血药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大多数药物在常用剂量下其体内吸收、分布、 代谢、排泄都表现为一级速率过程.
根据血药浓度与药效的关系,可将 血药浓度划分为三个范围:无效范围、 治疗范围与中毒范围
C
中毒范围
最大耐受浓度(MTC)
治疗范围
最小有效浓度(MEC)
无效范围
血浆药物浓度与药效的关系
治疗范围——又称有效血药浓度范围, 是 指 最 小 有 效 浓 度 ( minimum effect concentration, MEC)与最 大 耐 受 浓 度 ( maximum tolerated concentration, MTC ) 之 间 的 范 围 。

03 药物动力学

03 药物动力学

药物动力学

一、概述

(一)药物动力学概念及其临床意义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亦称药动学,系应用动力学(kinetics)原理与数学模式,定量地描述与概括药物通过各种途径(如静脉注射,静脉滴注,口服给药等)进入体内的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和排泄(Elimination),即A.D.M.E.过程的“量时”划化或“血药浓度经时”变化的动态规律的一门科学。药物动力学是一门较年青的新兴药学与数学间的边缘科学;是近20年来才获得的迅速发展的药学新领域。目前国内对Pharmacokinetics一词的翻译方法颇乱,除称为“药物动力学”、“药动学”之外,尚有称作“药物代谢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等名称。总之,该名称的泽法暂未统一,这些译语往往是来自同一概念,指的是同一门学科,请读者不要误解。特别是采用“药物代谢动力学”以及“药物动力学”的作者,他们在该词中指的“代谢(Metabolism)概念是广义性的,包括了药物在体内的A.D.M.E,的整个过程。但考虑到国外在Pharmacokinetics领域中,Mitabolism一词多半都是狭意的概念,仍然仅指生物转化而言,况且在Pharmacokinetics领域中确实存在着“Pharmacokinetics of metabolism(代谢,即生物转化的动力学)”这一部分内容,而这部分内容显然不能代表整个Pharmacokinetics。著名的药物动力学创建人之一J.G. Wanger有一个很好的说明,他指出,Pharmacokinetics一词,是指将动力学(kinetics)的原理用于pharmakon,而pharmakon一词源出于希腊文意指药物和毒物。在日本国内,一概把此词译作“药动力学”。鉴于我们采用了“药物动力学”作为pharmacookinetics的中译名。药物动力学近年来的发展和应用,日益证明了它在药学领域中所占的特殊重要地位。首先,药物动力学作为一门用数学分析手段来处理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的科学,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是“数学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分析方法已经渗放到生物药剂学,临床药剂学,药物治疗学,临床药理学,分子药理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药剂学,药理学及毒理学等多种科学领域中,已成为这些学科的最主要和最密切的基础,推动着这些学科的蓬勃发展。同时,药物动力学还有着析为广泛的实用意义,它的发展将对现有的药物的客观评价、新药的能动设计、改进药物剂型、提供高效、速效、长效、低毒副作用的药剂,特别是对于临床指导合理用药,通过药物动力学特征的研究,要挟临床治疗所需有效血药浓度选择最适剂量,给药周期,负荷剂量的计算,以及连续用药是否会在体内发生蓄积,设计最优给药方案等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总之,药物动力学已成为一种新的有用的工具,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药学领域中和各个学科,成为医药研究人员和广大医药工作者都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学科。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技术报告中曾强调指出:“对评价药物疗效与毒性来说,药物动力学的研究,不仅在临床前药理研究阶段,而且在新药研究的所有阶段都很重要。”尽管对我们来说,不仅在临床前药理研究阶段,而且在新药研究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药物动力学

药物动力学

第十六章药物动力学

第一节概述

一、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内容

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它采用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数学的处理方法,结合机体的具体情况,推测药量与时间的关系,并求算相应的动力学参数。对于指导新药设计、优化给药方案、改进剂型、提供高效、速效、缓释、低毒、低副作用的制剂发挥更到作用。

二、药物浓度与药理作用

由于大多数药物的血药浓度与药理作用时间呈平行关系,所以研究血药浓度的变化规律,对了解药理作用强度的变化极为重要,是药物动力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三、几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一)隔室模型

药物的体内过程一般包括吸收、分布、代谢(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为了定量地研究这些过程的变化,需建立数学模型,称其为动力学模型,而隔室模型是最常用的模型。

1.单隔室模型

单室模型是把机体视为由一个单元组成,即药物进入体循环后迅速地分布于可分布到的组织,器官和体液中,并立即达到分布上的动态平衡,成为动力学的均一状态。

2.二隔室模型

双室模型把机体看成药物分布速度不同的两个单元组成的体系称为双室模型,其中一个称为中央室,由血液和血流丰富的组织,器官组成(心、肺、肝、肾等),药物在中央室迅速达到分布平衡,另一室为周边室,由血液供应不丰富的组织、器官及组成(肌肉、皮肤等),药物在周边室分布较慢。

3.此外还有多室模型。(二)消除速度常数

消除是指体内药物不可逆失去的过程,它主要包括代谢和排泄,大多数药物从体内的消除符合表观一级速度过程,其速度与药量之间的比例常数k称为表观一级消除速度常数,简称消除速度常数,其单位为时间的倒数,如分-1、小时-1或天-1等,k值的大小可衡量药物从体内消除速度的快慢。药物的消除速度常数等于各排泄和代谢速度常数之和。

药物动力学定义

药物动力学定义

药物动力学定义

药物动力学是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的研究。它涉及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度、吸收程度、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药物在体内的转化或代谢以及药物从体内被排除的速度等方面的研究。药物动力学研究有助于评估药物在体内的活动和效果,从而指导药物的合理应用和剂量调整。

《药物动力学》课件

《药物动力学》课件

药物动力学研究的挑战和机遇
挑战:药物代谢和排泄的复杂性,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差 异
机遇:新型药物研发,个性化药物治疗,药物基因组学和药物代谢组学的发展
挑战: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的评估,药物安全性和疗效的平衡
机遇:药物临床试验和监管政策的改革,药物研发和生产技术的进步
感谢您的观看
吸收速度:与药物 性质、剂型、给药 途径等因素有关
吸收程度:与药物 的脂溶性、分子量、 解离度等因素有关
吸收部位:主要在 小肠,其他部位如 胃、口腔、皮肤等 也有吸收作用
药物的分布
药物进入体内的途径:口服、注射、 吸入等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肝脏、肾脏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血液、组织、 细胞等
汇报人:
药物动力学参数
表观分布容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概念:表观分布容积是指药物在体内分布的体积,通常用Vd表示
计算方法:Vd=Dose/Cmax,其中Dose为给药剂量,Cmax为最大血药浓度
影响因素:药物的脂溶性、血浆蛋白结合率、组织亲和力等
临床意义:表观分布容积是药物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参数,对于药物剂量设计和给药方案制定具有重 要意义。
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药 物浓度与时间呈非线性 关系,适用于药物相互 作用、药物代谢酶抑制 等复杂情况。

第 章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 章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
AU CA(1 1)FX 0 K Ka KV
二室模型
AUC A B
二室模型
AUC AB G
Ka
表观分布容积(Vd)
设想药物是均匀地分布于各种组织与 体液,且其浓度与血液中相同,在这 种假设条件下药物分布所需的容积称
为Vd 。
是一个数学概念,并不代表具体的生 理空间。
代表给药剂量或体内药物总量与血浆
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

小肠 大肠
表面积



吸收 方式
酸性药液体 主要部位 药
被动吸收
被动、主 动吸收、 其他
缓(控)释 剂、栓剂
被动为主 胞饮、吞 饮
影响药物自胃肠道吸收的因素
• 药物方面因素 • 机体方面因素:
胃排空及肠蠕动功能 血流量 首关消除(first-pass elimination)
P-糖蛋白在ADME过程介导的外排作用
引自:Lemahieu W, Maes B. Current Enzyme Inhibition, 2007; 3: 217-241.
二、药物的吸收
•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 吸收。
• 临床上的给药途径除局部用药外,一般包 括血管内(动脉、静脉)给药途径和血管 外(口腔、胃肠道、肌内、皮下、肺和直 肠)给药途径。 后者涉及吸收。
周边室 Xp,Vp

第7章药物动力学概述

第7章药物动力学概述
• 体内总清除率或清除率是指单位时间内, 从体内消除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数。 • 清除率表示从血液或血浆中清除药物的速 率或效率,并不表示被清除的药物量。 • 多数药物系通过在肝的生物转化或肾排泄 从体内消除,因而药物的总清除率等于肝 消除率Clh与肾清除率Clr之和 • Cl=Clh+clr,
药物动力学的基本任务
• 理论上创建模型 • 在实验中求参数 • 应用参数
– 设计理想制剂与合理的给药方案。
研究内容分以下几个方面
• 提出模型与求出模型的解 • 探讨求模型解的各种简便实用的方法 • 对于药物动力学实验中获得的实测数据, 寻求能够客观地反映药物体内动态特征的 数学处理方法 • 通过实验求出各种药物的药物动力学参数, 从而把握这些药物在体内量变过程的规律 。
• 表观分布容积不具有直接的生理意义,在 多数情况下不涉及真正的容积。
– 其数值的大小能够表示出该药物的特性。 – 一般水溶性或极性大的药物,不易进入细胞内 或脂肪组织中,血药浓度较高,表观分布容积 较小。 – 通常亲脂性药物在血液中浓度较低,表观分布 容积通常较大,往往超过体液总体积。
体内总清除率
药物动力学参数
• • • • 速率常数 生物半衰期 表观分布容积 体内体内总清除率 总清除率
速率常数
• 描述速度过程的重要的动力学参数。 • 速率常数的大小可以定量地比较药物转运 速度的快慢,速率常数越大,过程进行也 越快。 • 速率常数用时间的倒数为单位.

药物动力学药剂学

药物动力学药剂学
第十四章 药物动力学
第一节 概 述
• 药物动力学
—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 描述药物在体内动态变化规律的学科
• 基本任务
—定量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其 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即ADME过程均 存在“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经时”变化, 这一动态变化过程。
药物动力学学科的重要性
• (一)药物动力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已经渗透 到生物药剂学、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理学、 毒理学、临床药理学及药物治疗学等多种相 关学科领域中,成为这些学科的最主要和最 密切的基础,推动这些学科向前发展。
• 一、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内容
1. 建立药物动力学模型; 2. 探讨药物动力学参数与药物效应间关系; 3. 探讨药物结构与药物动力学规律的关系,开发新药; 4. 探讨药物剂型因素与药物动力学规律的关系,开发新
型给药系统; 5. 以药物动力学观点和方法进行药物质量的认识与评价; 6. 应用药物动力学方法与药物动力学参数进行临床药物
二、药物动力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 药物动力学一是门边缘学科
—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等方面都与药 学领域中生物药剂学、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理学、 毒理学、临床药理学、药物治疗学及分析化学等具 有密切的相关关系,相互促进而推动着药学学科的 蓬勃发展。 • —例如,药物化学与药剂学的研究成果(药物及其 制剂)为药物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对象,而药物动力 学研究结果又为药物及其制剂的设计、筛选和评价 提供了科学依据。药物动力学与药剂学的结合,产 生和发展了生物药剂学,从而为认识药物剂型因素、 生物因素与药物效应三者间关系提供了可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药物动力学概述

一、选择题

1、线性药物动力学的药物生物半衰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主要取决于开始浓度B.与首次剂量有关C.与给药途径有关D.与开始浓度或剂量及给药途径无关E.与机体生理病理条件无关

2、消除速度常数的单位是:

A.时间 B. mg/时间 C. ml/时间 D.L E.时间的倒数

3、清除率的单位是:

A.L B.mL/h C.mg/L·h D.L/kg E.mg/h

4、零级动力学过程的特点是:

A.半衰期是常数B.半衰期与给药剂量成正比

C.AUC与给药剂量成正比D.药物的消除速度与给药剂量成正比

E.体内酶饱和时的体内过程

5、以下哪个不属于隔室模型的特点:

A.隔室模型因是按组织器官划分的,所以具有生理意义。

B.隔室模型是相对近似的概念

C.隔室是将分布速度相近的组织器官划分为一个隔室

D.隔室模型具有客观性

E.隔室模型是常用的药物动力学模型

二、是非题

1、若消除半衰期为2h,即表示在该药的消除过程中从任何时间的浓度开始计算,其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均为2h。

2、一种药物同时给予两个病人,消除半衰期各为6h和9h,因为9h较长,故给药剂量应该增加。

3、生物利用度采用交叉给药是为消除个体差异。

4、具有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性的药物,其半衰期随剂量的增加而延长。

5、消除速度K大,表示该药在体内消除快,半衰期长。

6、消除速度常数K对一个药物来说,无论是正常人或病人均应保持恒定。

7、因为药物的治疗作用往往取决于血液中药物的浓度,因此,血药浓度越高,治疗作用就越强。

8、表观分布容积各药不同,但同一药物对正常人来说其数值相当稳定,是反映药物分布特点的重要参数。

9、线性动力学生物半衰期与剂量有关,而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生物半衰期与剂量无关。

10、肾清除率是反映肾功能的一个重要参数,某药物清除率数值大,说明该药物清除快。

11、按一级清除的药物,无论半衰期长短,到达稳态浓度的某一分数所需的半衰期个数都一样。

12、饱和消除过程的药物的稳态浓度随剂量增加而增加。

13、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点之一是其半衰期与剂量无关。

14、依据药物浓度-时间的转运规律,把组织上一些可以加以区分的不同部位加以组合规定为隔室。

15、单室模型药物如果在一定时间内血药浓度下降20%,那么在脏器及体液和组织中药物浓度也下降20%。

16、表观分布容积越大,表明药物分布越广泛。

17、消除速度常数具有加和性。

18、药物总清除率为肾清除率与非肾清除率的总和。

三、填空题

1、药物动力学最常用的动力学模型是()。

2、吸收是指药物由机体用药部位进入()的过程。

3、消除包括()与()过程的综合效果。

4、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与药物浓度(或量)的一次方成正比的过程叫()过程,其一般微分方程为()。

5、一级消除速度常数K=0.10h-1,则半衰期为()。

6、根据消除速度常数的加和性,可用公式()表示。

7、体内药物按一级消除,若消除99.22%需要()个T1/2。

8、表观分布容积可定义()与()比值。

9、总清除率计算公式为()。

10、药物在体内转运在体液组织间瞬间达到平衡,此药物属()室模型药物。

四、简答题

1.生物半衰期的概念。

2.隔室模型的概念。

五、论述题

1.试述0级、1级线性动力学及非线性动力学的特点?

2.常用的速率参数有哪些,各代表什么含义?

3.隔室模型有什么特点?

4.地高辛的半衰期是40.8h, 在体内每天消除剩余量的百分之几。

第七章药物动力学概述答案

三、填空题

1.隔室模型2、体循环3、代谢、排泄4、一级速度dx/dt=-kx

5、6.93h

6、K=Ke+Kb

7、7

8、体内药量、血药浓度

9、

CL=KV 10、单

四、简答题

3.生物半衰期的概念。

某一药物在体内的量或血药浓度通过各种途径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4.隔室模型的概念。

将机体视为一个系统,系统内部按动力学特点分为若干室。把药物体内分布与消除速率相似的部分用隔室来表征,把药物体内过程描述为各隔室间药物量的变化过程,进行药物动力学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五、论述题

5.试述0级、1级线性动力学及非线性动力学的特点?

一级动力学过程的特点:半衰期与剂量无关;一次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剂量成正比;一次给药情况下,尿排泄量与剂量成正比。

零级动力学过程的特点:药物的转运速度在任何时间都是恒定的,与浓度无关。恒速静脉滴注、

控释释药、酶饱和。生物半衰期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药物在体内的消除时间取决于剂量的大小。

非线性动力学是当药物浓度较高而出现酶或载体被饱和时的速度过程。特点是生物半衰期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AUC与药物吸收的量不成正比关系;

6.常用的速率参数有哪些,各代表什么含义?

常见的速率常数有ka:吸收速率常数;k:总消除速率常数:单位时间消除剩余量的百分数;ke:尿药排泄速率常数;k mn: 转运速率常数;k10:药物从中央室消除的速率常数;k0 :零级滴注(或输入)速度;k m:为米氏常数。

7.隔室模型有什么特点?

抽象性,隔室也叫房室,完全是从速度论的观点理解,即从药物分布的速度与完成分布所需要的时间来划分,而不是从生理解剖部位来划分的,因而不具有解剖学的实体意义。

近似性,严格说,机体对于任何药物向不同部位转运均应存在速度上的区别,则应划分出许多隔室,这样使隔室模型的数学处理变得十分复杂。所以一般将速度相近的部位划分到一个隔室。

客观性,一定的体内过程必定对应一定的隔室模型。

相对性,隔室数与设备、取样点、取样时间有关。

8.地高辛的半衰期是40.8h, 在体内每天消除剩余量的百分之几。

由K=0.693/T1/2 得:K=0.693/(40.8/24)=0.4076 (d-1) ,即体内每天消除剩余量的40.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