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模型技术在颅面创伤修复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发展趋势

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发展趋势

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技术正迅速发展,成为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

其能够将二维医学图像转化为三维图像,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本文将从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三方面进行探讨。

技术方面,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包括了多种方法,如光学重建、CT重建、MRI重建等。

由于不同方法的特点不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需根据病情选择最合适的技术。

其中,CT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诊断脑部肿瘤、颅脑外伤、颈部、胸部和腹部疾病等,其定量化的特性使得医生能够更加准确地对病情进行判断。

MRI技术则适用于脑部、心脏、乳腺等部位的疾病诊断,其优势在于对软组织成像更为准确。

此外,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技术与AI技术结合,将为医生提供更加高效、准确的诊断工具。

应用方面,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

其中,最主要的应用是在手术前规划和操作过程中的引导,医生可以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对病人的病情有更全面的了解,更加准确地评估手术难度和风险。

同时,对于复杂手术,医生可以通过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模拟和演练,减小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此外,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病理研究等方面。

发展趋势方面,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技术正不断发展壮大。

未来,该技术将更加注重功能的完善和实用性的提高。

技术将逐渐实现全自动化处理,同时将加强与AI、云计算等关键技术的结合。

此外,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将逐渐走向开放、共享的方向,促进不同医院、科研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使得医学服务更加便捷和优质。

总之,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技术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技术,将在未来不断发展壮大,并且与AI、云计算等技术结合,为医生提供更加高效、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帮助更多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不同腭部形态MSE放置不同位置对颅面复合体和扩弓效果的影响

不同腭部形态MSE放置不同位置对颅面复合体和扩弓效果的影响

上颌牙弓狭窄是一种常见横向骨性不调,常表现为牙弓狭窄呈“v”字型、牙列不齐、单侧或双侧后牙反 、腭盖高拱等,导致下颌发育不足、偏 、反 等错颌畸形[1]。

对于腭中缝未闭合的儿童或青少年,临床通常采用快速腭部扩弓装置(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RME)以改善上颌骨横向不调,但对于腭中缝接近闭合或已经闭合的青少年及成人患者RPE更多是牙性扩展,常导致牙齿颊向倾斜。

因此对于成人上颌骨严重狭窄,腭中缝骨性扩开具有重要意义。

外科手术辅助扩弓(surgically assisted rapid palatal expan-sion,SARPE)是成人腭中缝骨性扩开的传统方法,但外科手术由于创伤大以及手术费用高,较难被患者接受[2]。

Hartono等[3]研究微种植体辅助上颌扩弓(mini-implant assisted rapid palatal expander,MARPE)可使腭中缝骨性扩展,与RPE相比可以防止产生不良的副作用。

上颌骨性扩弓器(maxillary skeletal ex-pander,MSE)是一种新型扩弓装置,能够以上颌双侧第一磨牙作为固位牙与预成扩弓器支架相连,并促使四颗BMK微螺钉穿透腭穹窿和鼻底双层骨皮质作为绝对支抗,但国内对于不同腭部形态下MSE扩弓效果的影响鲜有研究。

三维有限元在正畸生物力学被广泛应用,有限元分析成为了解牙齿及周围组织在生物力学水平上对应力反应的重要方法[4]。

本实验通过建立不同腭部形态的MSE三维有限元模型,探究不同腭部形态下扩弓器植入不同位点,对颅颌面及牙齿位移和应力分布差异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来源选取一例20岁上颌发育不足的女性患者,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通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2-KY-1535-002),腭部形态正常,腭指数为36%,上颌牙弓狭窄,无颅面部发育异常,腭部形态正常,恒牙列,牙列完整,牙周健康,无颞下颌关节相关疾病,无正畸治疗史,无颌面部外伤及手术史。

骨科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一)

骨科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一)

骨科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一)
有限元仿真(FEM)的基本概念
FEM以计算分析为目的,利用图形图像学方法建立虚拟的实验标本(包括与真实分析实体对应的空间几何结构、材料参数以及力学边界条件等),通过化整为零最后又统一的方法,计算分析模型结构的稳定性、强度、应变/应力、疲劳特性等力学指标,是常规标本实验的有效补充和深化。

三维重建的基本概念
三维重建是指对现实存在的三维物体重新建立适合计算机表示和处理的数学模型, 是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CAGD)、计算机图形学(CG)、计算机动画、计算机视觉、医学图像处理、科学计算和虚拟现实、数字媒体创作等领域的共性科学问题和核心技术。

计算机内生成物体三维表示的主要方法
一、使用几何建模软件通过人机交互生成人为控制下的物体三维几何模型.此方法实现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现有若干软件支持:3DMAX、Maya、AutoCAD、UG等, 一般使用具有数学表达式的曲线曲面表示几何形状。

二、通过一定的手段获取真实物体的几何形状。

此种方法一般称为三维重建过程,三维重建是指利用二维投影恢复物体三维信息(形状等)的数学过程和计算机技术,包括数据获取、预处理、点云拼接和特征分析等步骤。

电脑三维塑形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

电脑三维塑形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
沈 建 国 褚 闻来 金 成 胜
因创 伤 及手 术等 因素造成 颅 骨缺 损 是神 经外 科 固 , 浮 动 , 皮 无刺 痛 、 无 头 卡压 等不 适 , 面部 正 面观 头 常 见病 之一 ,患 者对 颅 骨修 补术 后头 颅 形状 的满 意 左 右 对称 ,弧线 美 观 ,患 者 对 塑形 的满 意率 达 程 度直接 影 响其今 后 社交 生 活 的心态 。本 次研 究 将 电脑三维 塑形 技术 应用 于颅 骨修 补术 中 , 果满 意 。 效
全科医学I 临床与教育 20 年 1 月 第 6 08 1 卷第 6 Cii l d c i ee l r te o. 08 o6N . 期 l c uao o Gnr a i N v20 ,V 1, o n a E tn f a P cc . 6

经验交流 ・
电脑 三维塑形在颅骨修补术 中的应用
顶部 1 。缺损 时 间 3~l 月 。 例 2个 1 治疗 方 法 . 2
弛 的患 者 , 脊 液动 力学 都 有不 同程 度 的紊乱 , 血 脑 脑
1 . 术前 准备 .1 2
管储备能力下降 , 脑葡萄糖代谢减少 】行颅骨修补 4 。 患 者术前 行 头颅 C T薄层 扫描 ( 每 术 后 , 随着脑 脊 液动 力学 紊乱 的纠正 , 血管 储备 能 脑
(85 3.0±8 5岁 。缺损 原 因 : 脑外 伤术 后 2 .) 4 颅 4例 , 脑 症状 命 名 为颅骨 缺 损综 合 征 。国 内外学 者分 别 对颅
出血术后 3 , 例 颅骨纤维异常增生症术后 1 。 例 缺损 骨缺损患者进行 了脑脊液动力学和脑血管储备能力
部位 : 额颞 顶 1 、 4例 颞顶 6例 、 额部 5例 、 颞 2例 、 及脑 葡 萄糖 代谢 方 面 的研究 ,发 现 骨缺 损 区皮瓣 松 额

三维建模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三维建模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三维建模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三维建模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医学影像分析:三维建模技术可以将医学影像转化成3D模型,更
直观地呈现结构和组织的关系。

例如,对于CT和MRI扫描图像,可以利
用三维建模技术生成具有空间几何信息的解剖模型,有助于医生进行手术
模拟和预测手术效果。

此外,三维建模技术也可以帮助医生更清晰地观察
病变部位的大小、形态和位置等信息,更精确地诊断疾病。

2.仿真手术教学:三维建模技术可以生成可交互的虚拟手术模型,使
医生能够进行真实的手术操作。

利用虚拟手术模型,医生可以练习手术技巧、熟悉手术过程,提高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虚拟手术模
型还可以用来培训和考核医生,提高医生的专业技能和水平。

3.3D打印医学器械: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可以将医学器械设计成3D
打印模型进行生产。

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定制化生产,适用于个性化治疗。

例如,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生产出适合患者个体的义齿、人工骨等医学
器械,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4.生物医学工程:三维建模技术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工程中,包括动
物实验、仿真测试等。

例如,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可以对人体器官进行虚拟
实验,研究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同时,还可以
利用三维建模技术说明和预测生理和病理过程,为医学研究提供支持。

数字化塑形钛板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

数字化塑形钛板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
四 讨 论
3 提高患者术后的信心 患者术后 自我感 觉外 观 良好 , 自信心较术前明显提高 ,有利于患者颅脑手术后 各项 神经 功能 的康 复 。 由于部分患者存在颞肌萎缩 的情况 ,这类患者 即使两 侧颅骨完全对称 , 仍存在外形不甚理想 的情况。 目前应用的 解决办法是 , 如果 患者存在颞肌萎缩 , 在制作三维塑形钛板 的过程中会增加 1 r —3 m的修正 ,使其整体外形与健侧颞 a 肌对称。
2 节省手术 时间 由于钛板形状与骨窗完全吻合 , 术中 省去了对钛板进行塑形的时问, 减少 了需要螺钉的数量 , 这 也相应减少 了麻醉 、手术 的时间 ,减轻 了各种并发症的风
险。
1 例 患者 手术均成功 。随访 近 1 以来 , 5 年 术后 未发生 伤 口愈合不 良、 钛板修补材料外露 、 1感染等并发症 。有 伤: 3 1 例患者发生皮下积液 , 抽吸并加压包扎后症状缓解。 修补 术后外观明显改善 , 双侧颅骨对称 , 患者 自觉满意。
形满意, 手术时间缩短, 用钉减少 。结论 , 数字化三维塑形钛板修 补较传统修 补方法有 明显 优势, 可节 约手术 时间, 减少用钉 , 患者满意度高。
【 关键词 】 数字化成形 ; 颅骨修补术

临 床 资料
本 院自 2 0 0 7年 6月至 2 0 0 9年 2 月使用数字化塑形钛 板行 颅骨修补术共 1 , 中男性 1 例 , 5例 其 1 女性 4例 ; 患者 年龄 2 —4 岁 ; 0 8 去骨瓣原因为脑外伤 1 例 , 1 自发性脑 出血 4例 ; 院时为去骨瓣术后 6个月 一1 来 年不等 ; 骨窗大小为
1 9 21 1 9 —1 . 5 . 1
37 7 . 7 -3 8

19F核磁共振技术检测氢氟酸烧伤小鼠细胞内外氟的分布

19F核磁共振技术检测氢氟酸烧伤小鼠细胞内外氟的分布

[ 3 ] 李燕 , 谭鸥 , 段会龙. 三 维 医学 图像 可 视 化 技 术综 述 . 中 国图 像
图形学报 , 2 0 0 1 , 6 ( 2 ) : 1 0 3—1 1 0 . [ 4 ] 归来 , 罗茂 萍 , 戴汝平 , 等. 电子 束 C T三维 重 建技 术 在 颅颌 面 外 科 的 应用 . 中华 整 形 外 科 杂 志 , 2 0 0 1 , 1 7 ( 5 ) : 3 1 3—3 1 4 . [ 5 ] 郭永川 , 索新 , 郭宏川 , 等. 颅 骨 修 复 体 数 字 化塑 形 在 颅 骨 成 形
布 情况 , 以期 为 临 床救 治提 供 参 考 。
1 材 料 与 方 法
F 一 、 氟 化氢 ( H F ) 。( 2 ) 取 小 鼠 的血 标 本 , 用 1 : 2 5 0 0肝 素 抗
1 . 1 动 物 模 型
凝, 7 1 1 g离 心 1 0 m i n 。分 别 将 血 细 胞 与 血 浆 置 于 内径 2
京 军 事 医学 科 学 院 实 验 动 物 中心 提 供 。实 验 前 1 d , 小 鼠 背 部以8 O g / L硫 化钠 脱 毛 。实 验 当 日用 5 g / L戊 巴 比妥 钠 ( 3 O
m g / k g )腹腔 注射 麻 醉 小 鼠 后 , 其背部 以浸渍体 积分数 5 5 %
中 央 的 长 轴位 置上 , 由此 向 两 侧 分 离 , 以保 证 皮瓣 全 部成 活 。
参 考 文 献
[ 1 ] 归来 , 夏 德 林 ,张 智 勇 ,等 .三维 模 型 技 术 在颅 面 创 伤 修 复
中 的应 用 . 中 华 创伤 杂 志 , 2 0 0 4, 2 0 ( 4 ) : 2 1 3—2 1 6 .

颅脑创伤模型 造模方法

颅脑创伤模型 造模方法

颅脑创伤模型造模方法
关于颅脑创伤模型的造模方法,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以用来模
拟颅脑创伤,这些方法通常会根据研究的具体目的和需求来选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颅脑创伤模型的造模方法:
1. 机械性创伤模型,这种方法通过应用外部力量,如冲击或压力,来模拟颅脑创伤。

这可以通过使用冲击器具或者压力装置来实现,模拟不同类型的颅脑损伤,如闭合性头部创伤或颅骨骨折等。

2. 化学性创伤模型,利用化学物质来诱导颅脑创伤模型。

例如,可以使用特定的化学物质来诱导脑细胞损伤或者模拟脑出血等情况。

3. 热创伤模型,通过应用高温或低温来模拟颅脑创伤。

这种方
法可以用来研究脑组织对于温度变化的反应,以及热创伤对神经系
统的影响。

4. 模拟手术创伤,通过模拟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创伤,如切
割或穿刺,来模拟颅脑创伤。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研究手术对脑组织
的影响以及术后康复情况。

5. 电刺激模型,利用电刺激来模拟颅脑创伤,这种方法可以用来研究脑电活动对于创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

总的来说,颅脑创伤模型的造模方法多种多样,研究人员会根据其具体的研究需求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模拟颅脑创伤,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治疗颅脑创伤相关的疾病。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的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的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的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是一种创新的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利用先进的立体定向系统和影像学引导,精确地定位和治疗人体内的神经疾病和神经功能障碍。

该技术通过在患者大脑内定位和植入微小的电极或导管,并通过电刺激或药物注射的方式对神经元进行调控,以达到治疗目的。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的背景源于对于传统神经外科手术的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传统手术需要通过开颅或开脑腔的方式进行,这对患者来说存在较大的风险和创伤。

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通过微创手术的方式,实现了更加精准和安全的治疗。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的原理基于现代神经科学以及立体定向技术的进展。

通过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如核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医生可以准确地获取患者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信息。

利用立体定向系统,医生可以将这些影像数据导入到手术设备中,实时显示在手术操作过程中。

医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确定目标位置和手术路径,并进行精确的操作。

在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中,医生通常会植入微小的电极或导管到患者特定的脑区或神经束束,然后通过外部的电刺激或药物注射,对神经元进行刺激或调控。

这样可以改变神经元的活动模式,从而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技术在治疗神经疾病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它可以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通过刺激特定脑区缓解运动障碍。

它还可以用于癫痫的治疗,通过抑制异常神经活动减少癫痫发作。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治疗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和慢性疼痛等疾病。

综上所述,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是一项创新的神经外科技术,通过精确的定位和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神经疾病治疗方法。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广泛推广,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有望成为神经外科领域的重要手段之一。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阐述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的原理:第二部分将介绍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的定义和背景。

我们将回顾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并探讨其在神经外科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创伤骨科新技术新项目

创伤骨科新技术新项目

创伤骨科新技术新项目创伤骨科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涉及骨折、骨关节损伤等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创伤骨科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和项目,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1.机器人辅助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是一种新兴的骨科手术技术,通过使用机器人系统进行手术操作,可以更加精确、快速地完成手术。

这种技术主要适用于关节置换、脊柱手术等复杂的骨科手术,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和创伤,提高手术精度和成功率。

1.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可以制造出高度个性化的假肢、矫形器等医疗设备。

在创伤骨科中,3D打印技术可以用于制造患者特定的植入物和矫形器,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舒适度。

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是一种新兴的细胞疗法,通过提取和培养骨髓中的间充质干细胞,用于治疗骨损伤和骨疾病。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疼痛和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为许多骨疾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1.超声波治疗超声波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通过使用高频超声波能量产生机械效应和热效应,促进骨折愈合、缓解疼痛和促进组织再生。

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骨疾病和运动损伤,具有快速、安全、有效的特点。

1.生物活性材料生物活性材料是一种新型的骨科材料,具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可以与人体组织完美结合,促进骨愈合和组织再生。

这种材料主要适用于人工关节、骨折固定等骨科手术,可以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康复速度。

1.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机技术,可以模拟真实的手术环境,为医生提供更加直观、真实的手术训练体验。

在创伤骨科中,这种技术可以用于训练医生掌握新的手术技术和提高手术技能,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性。

1.组织工程和生物工程组织工程和生物工程是一种新兴的工程技术,通过使用生物材料、细胞和生长因子等要素,构建出与人体组织相似的生物替代物。

这种工程技术可以用于修复和重建各种骨损伤和骨疾病,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选择。

3D 打印技术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

3D 打印技术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

前言因3D打印技术可以根据患者需求进行个性化的结构构建,在精准医学领域受到额外关注。

3D打印技术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组织修复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可打印材料是3D打印技术取得成功的一大因素,特别是高端3D打印生物材料对产品的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如将具有生物活性的可降解材料通过3D打印成多孔支架,可以引导组织器官再生修复,当组织器官完全修复后,支架可以在体内降解,最终通过代谢排出体外。

本文重点介绍了3D打印用生物材料及其在组织修复领域的应用。

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技术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技术主要用于热塑性聚合物的增材制造,将熔融态的聚合物挤压到打印平台上成型。

如图所示,聚合物线卷在滚轴的带动下被送入打印头,打印头通过预设的温度加热到聚合物熔点,随着聚合物的熔融,聚合物黏度减小,流动性增强,最后通过打印头中间的小孔被挤到打印平台上。

由于环境温度降低,熔融的聚合物机械强度得到恢复,在打印平台上固化成型。

打印头可以在x,y 轴平面移动,当第一层打印完成后,打印头沿着z轴方向移动一层的距离,接着进行第二层打印,如此反复直到打印完成。

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技术的线卷一般为1.75mm和2.85mm这两个标准尺寸,市面上可以买到各种聚合物的打印材料。

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技术的分辨率主要由打印头的精度决定,x和y平面内的分辨率通常可以达到百微米级,z轴方向的分辨率可达10μm。

该3D打印技术具有打印方便、快捷的优点,主要不足是对某些悬空结构无法直接打印,需要借助支撑材料(牺牲材料)才能实现,最后通过将支撑材料除去得到想要的三维结构喷墨3D打印技术喷墨3D打印技术采用“喷墨”进行3D打印,类似于普通打印机原理,将喷嘴处的小液滴通过施加动力喷到打印平台上。

喷墨3D打印技术使用的材料为生物墨水,具有流动性,在压力的作用下将液滴喷射出来。

相对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技术,喷墨3D打印技术工作条件相对温和,可以进行活细胞打印。

电脑三维塑形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

电脑三维塑形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
3 2例 颅 骨缺 失 的患 者 经 电脑 三 维 塑形 材 料 进 行颅 骨 修 补 术 , 部 患者 恢 复 良好 , 感染 、 液 , 板 固定 牢 固 , 浮 动 , 全 无 积 钛 无 无头 皮
刺 痛 、 压 等 不适 , 面部 正 面 观左 右对 称 , 线 美 观 卡 头 弧 效果 满 意 率 达 10 结 论 电 脑 三维 塑 形 材 料进 行 颅 骨 修补 术 避 免 了术 0 %。 中塑 形 , 大 缩短 了手 术 及 麻醉 时 间 . 低 了手术 风 险 . 少 了塑形 工 作 量 . 高 了塑 形效 果 满 意度 。 大 降 减 提
[ 键 词 】 电脑 三 维 塑形 ; 骨修 补 术 关 颅 【 图分 类 号】R 5 . 中 615 1
创伤及 手术 等因素造 成颅 骨缺损是 神 经外科 常 见病 之一 .患者对颅 骨修 补术后 头颅形状 的满意程
成 的修 复体进 行检 测 .将成 型钛 网根据 缺损 大小裁 剪成 超 出骨缘 05 1m.经表 面处 理后 送手 术室 消 . a ~

2 6・ 1
江 西医 药 2 1 0 0年 3月 第 4 5卷 第 3期 J nx Meia Ju a, a 0 0 V 15 N . i  ̄i dclor lM r 1 , o4 , o a n 2 . 3
发症发 生率低 ( ) 密 的术 后监护 , 时处理并 发 4严 及
症: 术后极 易 出现呼 吸系统和 心血管 系统并发 症 。 本 组术 后发生 率为 4 .%f12 ) ( ) 强术后 营养 支 07 1/7 5 加 持治 疗 。术 后加强 营养支 持治疗 .可根 据患者 的体 质 . 用肠外 营养如 氨基酸 , 应 脂肪乳 , 微量 元素 , 维生 素。 间断应用 血浆 、 白蛋 白 . 注意水 电解 质平 衡 。 并 我 们术 中常规放 置十二 指肠 营养管 .术后早 期使 用肠

三维模拟与重建技术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

三维模拟与重建技术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

三维模拟与重建技术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作者:李俊李倩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12年第19期随着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因交通事故、外伤、肿瘤等原因导致的体貌不佳以及美容等原因,选择整形外科来改善体貌缺陷的人越来越多。

整形外科手术中的设计及方法受个人习惯、经验等主观因素影响,效果不具有预见性,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同时还是一个医疗纠纷高发的学科。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维模拟与重建技术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包括用于人体组织结构的建模、软组织的模拟和手术虚拟环境的建立。

现就其应用综述如下。

1 三维模拟与重建技术在颅颌面部整形手术中的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颅颌面外科最早见于1983年Hemmy的研究[1]。

在颅颌面部外伤后,特别是一些严重的、粉碎性外伤,X线片或者CT无法直观地显示骨折和骨性碎片的位置,但进行三维重建后能够使骨性缺损变得可视化,为骨移植物的形态、数量、大小等方面提供有用的信息,并能精确定位骨移植物的移植位置[2]。

对于颅颌面部肿瘤,三维重建也有较多的应用,相邻骨破坏的程度及肿瘤侵犯情况能有较多反映,辅助设计手术计划。

下颌角截骨手术目前在颅颌面部整形手术中占绝大多数,作为下颌角分型及截骨的参考依据,除了术前常规检查外,还要拍摄面部正侧位照片,以及颅正侧位X线片和下颌曲面体层X线片[3],检查下颌角的肥大、外翻的程度,测量上、中、下面部的宽度以及下颌角的角度等[4]。

由于二维影像数据很难设计出完全适合患者情况的截骨量和截骨线,具体操作时还主要依靠医师的经验[5],这就会出现数据相差较大的问题。

应用多层螺旋CT后对这一问题有了很大程度的解决[6-7],通过三维重建,不但有一个直观立体的三维图像,而且还可以对三维图像任意角度、任意平面的拆分。

2 三维模拟与重建技术在软组织深部血管瘤诊疗中的应用血管瘤是整形外科的常见病,常规CT或MRI检查即能确诊,可以显示瘤体的层次、范围,但对细小异常血管通道的显影欠佳[8]。

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

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

图3术后CT 图4术后CT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
·557·
54例病人均恢复良好,术后无一例出现切口感染 及皮瓣下积液。头颅外形对称,塑形满意,钛网覆盖稳 定,切口及毛发生长良好。
3讨论
颅骨修补术的主要目的是恢复颅腔的生理完整 性,进行颅骨缺损修补后可有利于病人神经功能的恢 复[1.2】,使病人的心理安全及一些神经性反应症状,如 头痛、头晕甚至恶心等症状有所改善。颅骨缺损修补 的手术时间一般选择在第一次颅脑手术后3~6个月 进行。
2结果(图3,4)
收稿日期:2007—09--04;修回日期:2007一11-07 作者简介:孙安(1963一),男,上海市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教 授。研究方向:颅脑肿瘤与颅脑损伤 通讯作者:‘黄xF(1965一),男,上海市人,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华 山医院教授。研究方向:颅脑肿瘤与颅脑损伤
15.0 cm×19.0 cm。
1.2影像学检查术前均行颅骨CT骨窗扫描.层厚 2 mln。将数据导入Timate专用软件,自动重建冠状位 和矢状位两组图像,对病人颅骨进行三维重建和观察。 1.3植入材料和塑形 选用美敦力公司的090二维 钛金属板。对于单侧颅骨缺损病人,在CT图像上提取 缺损对侧骨板边缘。确定需要进行颅骨修补的范围 后。计算机会自动将缺损对侧的数据镜像复制到颅骨 缺损处(图1,2)。单侧颅骨缺损超过中线的病人,通过 镜像复制自动提取得到的曲面数据将不能覆盖整个 缺损面,这时可通过增加节点填补中线缺损处数据。 对于双侧颅骨缺损病人,可采用分别提取对侧头皮组 织弧度的方法来大致提取数据.获得一个近似于颅骨 的曲面,再通过移动节点、改变曲面弧度等方法将曲
5.付双林;陈儇;王海峰 钛网数字化多点成形技术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电脑三维塑形钛网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

电脑三维塑形钛网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

因创伤 及手术 等因素造 成颅骨 缺损是神 经外科 常见病之一 , 颅骨缺 损 不仅 给 患 者带 来 躯体 上 的压
力, 而且 带来 心理上 的负担 , 重影 响患者的 生活质 严
适 应证 :1 硬膜 外血 肿 清 除减 压 术后 , 膜完 整 或 () 硬
已作 硬膜修 补者 ;2 去 骨瓣减压 , () 已行颞 肌 固定 , 修

26 ・ 4
Guz o e ia J u n l2 1 Vo. 4 No 3 ih uM dc I o r a ,0 0, 13 , .
电脑 三维 塑形 钛 网在 颅 骨修 补术 中的应 用
遵义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610 李江鸿 宋元茂 庞劲宏 吴大顺 530)
中 图分 类 号 : 6 1 1 R 5 . 1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0 0 7 4 ( 0 0 0 -2 4 0 1 0 — 4 X 2 1 ) 30 6 — 2
将颞 肌分 离开 。颞 肌 的处 理 , 大 的颅 骨缺 损 应尽 较 可能 按符合 解剖生理 、 继发损 伤少等 要求进行 修补 ,
若解 剖修补 有困难 或 易 引起较 重 并 发症 时 , 则采 用 功能性修 补 ( 颞肌 上 法 ) 同样 能 改 善颅 骨 缺损 综 合 , 征, 改善脑 局部血循 环 , 轻局部疼 痛 。颞 肌下法 的 减
1 2 3 术 后 处 理 常 规 抗 炎 以 预 防 感 染 。术 后 ..
1 资料 与方法
1 1 一 般 资 料 .
2 拔 除引流管 , 4h 加压包 扎 。术 后 7 ~8d后拆线 。
2 0 年 6月 至 20 07 0 9年 6月 我 科 收 治 1 8例 颅
骨 缺 失 的 患 者 , 中 男 性 1 例 , 性 7 ; 龄 1 ~ 其 I 女 例 年 6 6 4岁 。平 均 ( 8 5 ± 8 4 ) 。 缺 损 原 因 : 脑 外 3.0 .5 岁 颅

颅面部CT三维模型复杂结构辅助定点法

颅面部CT三维模型复杂结构辅助定点法

颅面部CT三维模型复杂结构辅助定点法目的:介绍一种在CT三维模型复杂结构上辅助定点的方法,解决这些部位定点困难的问题。

方法:间接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点与被测点重合的方法,通过读取CAD点的坐标值反映被测点的精确坐标。

结果:辅助定点法能够精确地对复杂的组织结构例如髁突顶点甚至是骨组织内部结构定点,误差小于0.3mm。

结论:此方法简单易学,重复性好,信度高,是一种确实可行的精确定点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problem of precise identifying landmark on cranio-facial CT three-dimensional model, we introduce a new method of aided identifying landmark.MethodsAfter the CAD(Computer-aided design) point coincident with the common landmark,we acquired the coordinate of common landmark by reading the coordinate of CAD point. Results The aided identifying landmark method could identify the complicated structure such as the condylar condylion and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bone. The error was less than 0.3 millimeter. Conclusion The aided identifying landmark method is easy to learn and the reliability is good.Key words: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three-dimensional identifying landmark;three-dimensional measurement颅面部CT在现今颅面部医学中得到越来越普及的应用。

关于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

关于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

关于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更新和发展,各种新型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中,3D打印技术就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一项技术,它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生物医学工程。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其带来的影响。

一、3D打印技术的简介3D打印技术是一种快速制造技术,它可以直接将数字设计模型转化为物理对象。

不同于传统的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不需要切削或模具,它通过逐层构建进行制造。

在3D打印过程中,计算机将数字模型分解为成千上万的横向层,一旦打印机得到了这些指令,它就会按照指令逐个地将层覆盖在一起,形成最终的产品。

二、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3D打印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制造出具有各种形状和功能的生物医学设备,包括人工关节、仿生器官、植入物等等。

以下是该技术在这一领域中的应用细节:1.3D打印人工器官和组织通过3D打印技术,医生们可以制造出具有各种形状和大小的人工器官和组织。

例如,3D打印技术可以制造出符合患者身体需要的人工骨头、肝脏、皮肤、眼角膜等等。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手术,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快、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2.3D打印医疗设备和植入物通过3D打印技术,医生们可以以定制方式设计和制造医疗设备,例如外科手术工具和特制植入物。

这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手术和治疗的成功率,同时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创伤。

3.3D打印定制化支架和矫形器通过3D打印技术,医生们可以制造出符合患者身体需要的支架和矫形器。

这种技术可以为脊柱、甚至头颅修复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具有更高的耐用性和舒适性。

三、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优缺点虽然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它也有一些优点和缺点。

1.优点(1)定制性:通过3D打印技术,医生们可以以定制化方式设计和制造医疗设备、植入物和器官,可以大大缩短患者等待时间和手术时间。

脑神经组织的三维重建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脑神经组织的三维重建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脑神经组织的三维重建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近些年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脑神经组织的三维重建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项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可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脑神经组织的三维重建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一、脑神经组织三维重建是什么?脑神经组织三维重建是指通过采用计算机及图像处理技术对脑部成像数据进行处理,可以生成更加直观、准确的脑神经组织三维图像。

与传统的二维图像手段相比,三维图像拥有更加丰富、详细的信息,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与传统的医学检查方式相比,三维重建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

二、脑神经组织三维重建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 识别疾病的位置在进行疾病诊断时,首先需要准确地确定病变的位置,这对于掌握病情及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脑神经组织三维重建可以帮助医生更加直观、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变位置,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加科学、可靠的依据。

2. 观察病变的形态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还需要观察病变的形态,这对于了解病情的轻重程度及病变类型也非常重要。

脑神经组织三维重建可以呈现出更加真实、准确的病变形态,使医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病情及病变类型,为诊断及治疗意见提供科学的依据。

3. 评估治疗效果在进行疾病治疗时,通常需要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以确定治疗方案是否有效。

脑神经组织三维重建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更加全面、准确的治疗效果评估,以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服务。

三、目前脑神经组织三维重建存在的问题尽管脑神经组织三维重建技术在疾病的诊断中有着广泛应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脑神经组织三维重建的成本较高,许多医疗机构和患者并不能承担高昂的费用。

其次,技术的专业性和标准化尚未完善,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及规范化操作流程。

四、结论脑神经组织三维重建技术在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医疗诊断的准确性、高效性和安全性。

3D打印结合镜像模型在创伤骨科教学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3D打印结合镜像模型在创伤骨科教学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3D打印结合镜像模型在创伤骨科教学培训中的应用研究冯刚;吴怡梵【期刊名称】《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年(卷),期】2024(22)3【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结合镜像模型应用于创伤骨科教学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选择在创伤骨科实习的学生34名,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17名,3D打印结合镜像模型辅助带教)和对照组(17名,常规带教),比较两组学生的创伤骨科实习效果和带教效果。

结果实验组学生的骨科解剖理解能力、骨折损伤鉴别能力、影像资料分析能力以及骨科手术设计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93、4.32、6.80、4.06,P均<0.05)。

实验组学生在专注度、兴趣度、参与度的评分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32、6.63、7.49、4.12,P均<0.05)。

结论3D打印结合镜像模型在创伤骨科教学培训中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学质量,有利于对四肢创伤骨科疾病的讲解和治疗方案的设计规划,更快地提高学生对手术操作及重点内容的理解及掌握。

【总页数】3页(P250-252)【作者】冯刚;吴怡梵【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相关文献】1.3D打印模型结合课堂教学的综合教学模式在外周血管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研究——以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为例2.3D打印技术在复杂创伤骨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3.标准化病人结合3D打印在创伤骨科教学中的应用4.3D打印技术结合5A教学模式在骨科手术技能培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与效果评价5.3D 打印模型结合CBL教学法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骨盆骨折教学中的应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学影像分析中的3D重建技术

医学影像分析中的3D重建技术

医学影像分析中的3D重建技术医学影像分析是当今医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技术分支。

它可以通过各种成像技术获得人体组织与器官的影像信息,帮助医生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和情况,进而做出更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而在医学影像分析中,3D重建技术无疑是一种十分重要、也十分普及的技术。

一、3D重建技术的基本概念3D重建技术,即将医学影像数据转化为3D三维模型的技术。

它不仅可以模拟真实的人体内部结构,帮助医生更加直观地观察患者影像信息,还可以进行模拟手术操作等,用于教育与培训。

3D重建技术的核心是图像配准、重建算法和可视化技术。

二、3D重建技术的应用领域3D重建技术在医学影像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涉及的领域包括:1. 诊断与治疗:3D重建技术可以将患者影像数据转化为三维模型,帮助医生更加直观地观察病变情况,并制定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2. 计划手术操作:3D重建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手术前虚拟实践,提高手术操作的成功率和准确率,同时减少手术时间和手术风险。

3. 教育与培训:通过对三维模型的可视化和交互式操作,医生可以更加深入和直观地了解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组织,提高医学教育和培训的效果。

三、3D重建技术的实现过程3D重建技术的实现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图像采集与处理:通过各种成像设备(如CT、MRI、超声等),采集患者的影像数据,并作初步的处理和去噪处理。

2. 配准与分割:将采集到的影像数据进行配准,即将不同方向和不同时间下采集到的影像数据进行对齐,同时进行组织和器官的分割,用于后续的重建。

3. 重建算法:根据配准和分割后的数据,运用各种重建算法,如Marching Cubes算法等,将二维影像数据转换为立体模型,实现三维重建。

4. 可视化与交互:在完成三维重建后,可以通过各种可视化技术,如OpenGL等,将模型转换为可以实时交互、可旋转、可缩放的三维模型,以方便医生进行观察与操作。

四、3D重建技术的挑战与展望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影像数据处理能力的不断提高,3D 重建技术也正不断迎来新的挑战与机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研究三维模型技术在颅面创伤修复中的应用归来 夏德林 张智勇 牛峰 金骥 俞斌 罗金超摘要! 目的 利用电子束CT 扫描、三维重建和快速成型技术制作三维头颅模型,探讨其在治疗严重颅颌面骨折、缺损中的意义。

方法 26例严重颅颌面创伤患者,电子束C T 连续薄层容积扫描,C T 数据传至工作站后行三维重建并转换成STL 文件格式。

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入AFS-320QZ 激光快速成型机制造三维头颅模型。

在此模型上直接进行测量 设计、手术模拟和个性化骨缺损修复体的预制,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结果根据CT 数据制作的三维模型能立体、精确地显示颅面三维解剖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再现畸形或病体原型,为准确了解和掌握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手术治疗计划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依据,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

结论 CT 扫描数据基础上制作的三维模型是现代颅颌面创伤修复的新型诊断和手术模拟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关键词!骨折,颅面骨; 骨重建,三维; 颌面修复术; 模型,解剖学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ree dimensional model in repair of complex craniofacial traum a GU I Lai,XIA De lin,Z HANG Zhi yong,NIU Feng,JIN Ji,YU Bin,LUO Jin chao.De p a rtment o f Craniomaxillo f acial Su rgery ,Plastic Surgery Hospital,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Bei j ing 100041,China Correspon ding author :XIA DE lin,Email :xiadeln @Abstract ! Objective To construct a geometric skull model by using three dimensional reconstruc ti on,computer tomography scanning and rapid prototyping technology and evaluate its significance in treatment of complex craniofacial trauma or lesion. Methods A total of 26patients with complex craniofacial frac tures resulted from trauma received continuous volumetric scanning of their skulls and the data acqui sition was done by an 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by which reconstruction was done and the obtained images saved as S TL files.Then,the data were inpu t in to rapid prototyping machine AFS 320QZ to make three di mensional geometric model.Di rect measurement,designation,alloplastic implant prefabrication and surgery si mulation could be done on this three dimensional model. Results A computer aided model according to C T data could rep resent the three dimensional anatomic structur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precisely,as provided i mportant basis for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disease s tatus and reasonable surgical plans and helped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surgery. Conclusions Three dimensional model based on C T data is an important methods for diagnosis and surgery si mulation in the modern craniomaxillofacial repair.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cli nical application.Key w ords ! Fractures,craniofacial; Bone remodeling,three di mensional; Max illofacial prosthesis; Models,anatomic作者单位:100041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外科通讯作者:夏德林(Email:xiadeln@)颅颌面骨骼解剖关系复杂,严重颅面骨骨折、缺损的修复是颅颌面外科临床工作中极为常见的困难课题之一,传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严重复杂颅面骨骨折、缺损的修复仍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在电子束C T 扫描数据基础上运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的三维头颅模型能立体、详尽、精确地显示颅面三维解剖结构及相互关系,为准确了解和掌握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手术治疗计划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依据。

同时在三维实体模型上进行手术设计、模拟并根据缺损术前预制个性化修复体,术中有的放矢,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效果。

1998年以来,我科采用该技术对26例严重颅颌面创伤患者,利用三维实体模型所提供的直接信息,进行手术设计、模拟并预制骨缺损个体化修复体,取得良好疗效。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6例颅颌面畸形患者,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9~42岁,平均27岁。

致伤原因为交通伤或斗殴。

1.2 C T扫描及三维重建所有患者颅颌面部实行连续薄层C T容积扫描。

扫描设备为美国Imatron公司的电子束CT(elec tron beam CT,EBC T)C-150。

X线束宽度1.5mm,每层床进1.5mm,旋转角度216∀,曝光时间0.1s, pitch=1.5。

总共在14.7s时间内扫描完成从颅顶到下颌的210m m范围,共140层。

断层重建的矩阵为512#512,重建野尺寸为210mm,重建核采用sha rp。

所有CT图像经数字接口传至加拿大I SG公司生产的Allegro工作站,采用表面阴影显示法进行三维重建。

1.3 三维模型的制作将工作站生成的头颅实体模型或曲面模型利用自主开发的软件3DMSR转换成STL文件格式(快速成型机所能接受的标准通用文件格式),将转化后的数据输入到AFS-320QZ激光快速成型机。

快速成型机运用自带的分层软件将计算机辅助设计(C AD)模型以0.1mm间距重新分层以保证各层材料能紧密粘接,并完成充填物的轮廓编辑和成型的支撑设置,最后输出快速原型机所需的加工文件par文件。

快速成型机以光敏树脂为原料通过∃分层制造、逐层叠加%的原理制造出三维实体模型,并修整抛光。

1.4 三维模型的应用三维模型提供了可视化的患者骨骼结构,其病变或畸形部位的所有细节都可以清晰的复制表现出来。

利用三维模型,笔者对26例患者完成了精确的三维测量和准确的临床诊断。

在此基础上,针对畸形病变或骨折及缺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不同的手术设计和模拟,包括骨块截断移动、固定部位的确定、钛合金固定板的成形、个性化修复体的选择和术前预制等。

2 结果本组病例均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超高速电子束C T,采用连续薄层容积扫描模式获取预定目标的CT数据,再将这些C T数据经数字接口传至Allegro工作站按照表面阴影显示法进行三维重建。

将三维重建数据格式转化并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成三维模型。

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确的三维测量和准确的临床诊断并针对畸形病变或骨折及骨缺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不同的手术模拟,包括颅颌面畸形或创伤后骨块的截断移位固定、以及骨缺损个性化修复体的选择和预制等。

个性化修复体的选择包括自体骨、MEDPOR等人工骨、预制钛网及三维钛合金个性化修复体等。

经术后6~24个月随访,除3例患者因为畸形严重按计划需再次手术外,无其他并发症,医患对治疗效果均表示满意。

3 典型病例患者,男,31岁,交通事故造成严重颅颌面创伤。

经当地医院急诊处理后以严重颅脑损伤、严重颅颌面骨折伴骨组织缺损转来我科治疗。

入院检查见患者意识清楚,右额眶部明显凹陷脑膜波动,扪及眶上壁缺损(图1)。

采用电子束CT对其颅颌面部实行薄层C T容积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的三维模型立体显示右侧眶颧骨折移位伴右额骨及眶上壁骨缺损(图2)。

根据三维重建图像和头颅模型提供的信息制定治疗方案,包括眶颧骨折的截骨复位固定以及利用三维钛合金板个性化修复体修复额骨缺损(图3)。

手术在全麻下顺利完成(图4,5)。

术后颅面骨折移位、缺损和相应畸形均得到解剖性矫正(图6),效果满意。

4 讨论4.1 三维重建的发展背景20世纪70年代初,C T技术的应用为颅颌面外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随后10多年迅速发展起来的基于C T数据的三维重建技术使全球范围内颅颌面外科的发展达到新的高度。

在三维重建技术的发展史上,Her man和Hemmy被认为是最杰出的代表。

1979年Herman等[2]最先报告了人体器官及骨组织的三维重建技术。

而He mmy等[3]则于1983年首先将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颅颌面外科。

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扫描硬件和方式已经经过了常规CT轴位的单层扫描到螺旋C T的容积扫描以及现在的电子束C T的超高速连续容积扫描。

EBC T又称超高速CT。

1983年由美国Boyd教授发明并应用于临床。

由于EBC T将电子束扫描替代了X线管及检测器的机械扫描,在大大降低X射线量的同时,使扫描速度提高了数十倍,由此获得的三维重建图像也更加清晰。

三维重建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为颅颌面外科提供了更先进的、更理想的立体成像技术,并逐渐成为诊断颅颌面创伤、肿瘤和畸形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4-6]。

4.2 快速成型技术的特点快速成型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新型工业制造技术,它集成了C AD技术、数控技图1 术前照片 图2 术前三维模型 图3 手术模拟 图4 术中颅眶骨折和缺损情况 图5 术中三维重建 图6 术后照片术、激光技术和材料技术等现代科技成果,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