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学语文古文全篇翻译(第十版)
大学语文古文翻译
![大学语文古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de097e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e2.png)
大学语文古文翻译召公谏厉王弥谤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公开指责厉王。
召穆公报告说:“百姓不能忍受君王的命令了!”厉王发怒,寻得卫国的巫者,派他监视公开指责自己的人。
巫者将这些人报告厉王,就杀掉他们。
国都里的人都不敢说话,路上彼此用眼睛互相望一望而已。
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止住谤言了,大家终于不敢说话了。
”召公说:“这是堵他们的口。
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厉害。
河水堵塞而冲破堤坝,伤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象河水一样。
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使它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放任他们,让他们讲话。
因此天子治理政事,命令公、卿以至列士献诗,乐官献曲,史官献书,少师献箴言,盲者朗诵诗歌,朦者背诵典籍,各类工匠在工作中规谏,百姓请人传话,近臣尽心规劝,亲戚弥补监察,太师、太史进行教诲,元老大臣整理阐明,然后君王考虑实行。
所以政事得到推行而不违背事理。
百姓有口,好象土地有高山河流一样,财富就从这里出来;好象土地有高原、洼地、平原和灌溉过的田野一样,衣食就从这里产生。
口用来发表言论,政事的好坏就建立在这上面。
实行好的而防止坏的,这是丰富财富衣食的基础。
百姓心里考虑的,口里就公开讲出来,天子要成全他们,将他们的意见付诸实行,怎么能堵住呢?如果堵住百姓的口,将能维持多久?”厉王不听。
于是国都里的人再不敢讲话。
三年以后,便将厉王放逐到彘地去了。
道理;民言不可壅(yong,一声),要虚心纳谏,善于听取百姓的意见,改正自己的错误,从而强国。
《论语》十则译文1.孔子说:“学习又经常复习,不是很好的事么?有朋友从远方来看望我们,不是很高兴的事么?别人不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就是个君子么?”2.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纵有钱却谦虚有礼。
”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先开料,再糙锉,细刻,然后磨光。
’那就是这样的意思吧?”孔子道:“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你能有所发挥,举一反三了。
大学语文课文翻译
![大学语文课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5e3abc6ec3a87c24128c437.png)
第一部分:精读篇目一、庄子·养生主【译文】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
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
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
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
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感觉器官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
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
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
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
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
虽然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
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象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
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
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二、谏太宗十思疏翻译: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
大学语文诗词及文言文译文
![大学语文诗词及文言文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a66adc0602d276a200292ee5.png)
大学语文诗词及文言文译文采薇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猃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猃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桠。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春江花月夜》原文对照翻译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月光象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它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河年初照人?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生一代代地天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春枫浦上不胜愁。
大学语文第十版的翻译
![大学语文第十版的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a72e700011ca300a6c390ac.png)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宣王问:“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的门徒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霸业的,所以后世不曾流传,我没有听说过。
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王道吧。
”齐宣王问:“具备怎样的品德才能实行王道呢?”孟子答道:“通过安抚百姓实行王道,没有谁能阻挡得了。
”齐宣王又问:“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安抚百姓吗?”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又问:“您怎么知道我可以呢?”孟子回答说:“我听您的近臣胡龁说,有一次您坐在朝堂上,有人牵头牛走过堂下,您问:‘牵牛上哪儿去?’他回答说:‘要杀了它祭钟。
’您说:‘放了它!我不忍心看它那恐惧发抖的样子,没有罪过却要往死地里送。
’那人问:‘那就废除祭钟的仪式吧?’您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去换牛吧。
’不知有没有这回事?”齐宣王说:“有这回事。
”孟子说:“有这样的善心就足以实行王道了。
老百姓都还以为是您吝啬,我本来就知道您是于心不忍呢!”齐宣王说:“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
齐国虽然不大,我怎么会舍不得一头牛呢?就是因为不忍心看到它恐惧发抖的样子,没有过错却要往死地里送。
所以才说用羊去换牛。
”孟子说:“您不要奇怪百姓以为您吝啬。
用小的换大的,他们又怎么知道您的用意呢?您要是哀怜牲畜没有过错却往死地里送,那么用牛跟用羊又有什么区别呢?”齐宣王笑道:“这真个是什么心理呢?我并不是吝惜钱财才拿羊去替换它(牛),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应该的。
”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正是仁爱之道,(因为您只)见到牛没有见到羊。
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对于禽兽,看到它们活着,就不忍心看着它们死去;听到它们鸣叫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
所以,仁厚的人们总是远离厨房的。
”齐宣王高兴地说:“《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
’这话像是冲着您说的。
我自己做了这件事,回过头来要探索做它的目的意义,反而得不出。
经您这么一讲,我心里又感到有些触动了。
这种心地为什么就能与王道仁政合拍呢?”孟子说:“有人向大王禀白道:‘我的力气能够举起三千斤重的东西,却拿不起一根羽毛;(我的)视力能够看清秋天里刚换过的兽毛的末梢,却看不见一大车木柴。
《大学语文》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试译
![《大学语文》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试译](https://img.taocdn.com/s3/m/3a036cc3240c844769eaee72.png)
《大学语文》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试译(仅供参考)一、品格·胸怀[先秦]先秦诸子语录(一)P1孔子《论语》八则译文1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受蒙蔽,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很危险。
2 孔子说:仲由(子路),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就是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这就是聪明智慧的)。
3 孔子说:发财和做官,这是人人所盼望的,不通过正当的途径得到它,[君子]不接受。
贫困和低贱,这是人人所厌恶的,不用正当的方法抛弃它,[君子]不去摆脱。
君子[如果]抛弃了仁爱,怎么可能成就他的声名呢?君子不在像吃完一顿饭那样短的时间离开仁爱,[即使在]紧急匆忙时也一定跟仁爱同在,[就是在]遭受挫折、流离失所时也一定与仁爱同在。
4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跟从他们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自己也有]就改正它。
5 孔子在河边上说:时光流逝就像这河水的流动啊!日日夜夜从不停止地匆匆而去了。
6 孔子说:天气寒冷了,这以后才懂得松树柏树[经得起挫折的考验]是最后凋零的。
7 孔子说:处在上位的人本身的行为正当,不发命令、事情也行得通;如果本身的行为不正当,虽然下了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
(见P243注215)8孔子说:有志向、讲仁爱的人,不会贪生怕死去损害仁义,只有自我牺牲来成全仁义道德。
《大学》(经一章)译文古代想要使天下人人都发扬善良美德的人,[必须]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先要整治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家庭,先要修养自身;想要修养好自身,先要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心志,先要使自己意念诚实;想要意念诚实,先要充实自己的知识。
充实自己的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道理。
推究事物的道理以后知识就丰富了,知识丰富了意念就诚实无妄,意念诚实了心志就端正,心志端正了自身修养就好,自身修养好了家庭就整治得好,家庭整治好了国家也就治理得好,国家治理好以后天下就太平了。
大学语文古文翻译
![大学语文古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dc55af40975f46527d3e16c.png)
《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吃青苹。
我有高贵的宾客,相邀弹瑟又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吹笙鼓簧悦宾客,礼品成筐送上来。
众位宾客关爱我,为我指路多广阔。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吃青蒿。
我有高贵的宾客,品德高尚声名好。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教人忠厚不轻伙,君子循规要仿效。
我备美酒和佳肴,宾客宴饮乐陶陶。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吃芩草。
我有高贵的宾客,弹瑟奏琴勤相邀。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弹瑟奏琴勤相邀,融洽欢欣乐尽兴。
我备美酒和佳肴,宴乐宾客心愉悦。
《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
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
鸟萃兮苹中?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罾何为兮木上?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麋何食兮庭中?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何为兮水裔?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
荪壁兮紫坛,匊芳椒兮成堂。
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
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
罔薜荔兮为帷,薜蕙櫋兮既张。
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大学语文古文部分(原文+翻译)
![大学语文古文部分(原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3215a225901020207409ce7.png)
《山鬼》原文和译文•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於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鸣。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仿佛有人啊伫立山坳,身披薜荔啊腰束女萝。
含情脉脉啊甜美欢笑,淑静娴雅啊令人倾倒。
驾乘赤豹啊尾随花狸,辛夷车上啊高挂桂旗。
石兰车盖啊杜衡流苏,采来香花啊送给相知。
竹林深幽啊难见天日,道路崎岖啊姗姗来迟。
巍然独立啊高山之上,云雾迷蒙啊脚下卷舒。
天昏地暗啊日月无光,东风飘飘啊雨点纷纷。
痴情守候啊憺然忘归,年岁渐老啊青春不回。
采集灵芝啊奔走山间,巨石磊磊啊葛滕蔓蔓。
抱怨公子啊不思归来,莫非想我啊却不得空闲。
山中的人啊香如杜若,渴饮山泉啊荫盖松柏,你说想我啊却令我疑惑。
雷声隆隆啊雨色冥冥,猿声啾啾啊中夜啼鸣。
风声飒飒啊万木萧萧,思念公子啊徒生烦恼。
《圆圆曲》原文和译文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空侯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惟有泪沾衣。
熏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座客。
座客飞觞红日暮,黄帝在荆山下铸鼎成功后离开人间(借指崇祯帝死去的那一天),吴三桂引清兵由山海关进发,击败李自成部,收复了北京城。
明朝军队都在为崇祯之死而服丧志哀,吴三桂却为美女陈圆圆而怒发冲冠。
大学语文部分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大学语文部分文言文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976bb2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0d.png)
大学语文部分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翻译:孔子说:“君子能与人和睦相处,但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但不能与人和睦相处。
”注释:“和”“同”是春秋时常用的两个概念。
和,谓和谐、调和,互相容纳、相互协调;同,指相同,同类,同一。
从人际关系来看:君子尚义,无乖戾之心,能和谐相处,但不盲从、不苟同,能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修正别人的错误意见。
小人尚利,利益一致时,看似趣味相投,沆瀣一气,一旦利益发生冲突,便互相抵触,甚至反目成仇。
从国家政治生态来看:“和而不同”强调多元共存,君王允许不同意见、不同主张的存在,虚心纳谏,广采符合民意和实际情况的谏言:臣下敢于触犯龙颜,大胆进谏,对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策略提出修正意见。
“同而不和”则无视客观矛盾的存在,行一言堂,独断专行,唯我独尊,压制不同意见;而臣下为了迎合君王,也违心附和,讨好卖乖。
“和而不同”广开政治言路,使朝政沿着良性循环的道路走下去;而“同而不和”给国家的政治生活投下重重阴影,埋下重重危机。
对比的句式揭示了“君子”与“小人”"和”与“同”的本质区别。
晏子论“和”与“不同”《左传》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①,子犹驰而造焉②。
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且:“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日:“和与同异乎?”对日:异。
和如羹焉,水、火、臨、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③,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④。
君子食之,以平其心。
君臣亦然。
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是以政平而不干⑥,民无争心。
故《诗》日:'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鬷嘏无言,时靡有争。
‘⑦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
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⑧,以相成也青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
君子听之,以平其心。
大学语文翻译
![大学语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cebd0ca33687e21ae45a934.png)
大学语文翻译————————————————————————————————作者:————————————————————————————————日期:语文翻译《民贵君轻》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④,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不耽误百姓的农时,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鱼网不放入大塘捕捞,鱼鳖就吃不完;按一定的时令采伐山林,木材就用不完。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养家活口、办理丧事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百姓生养死丧没有什么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始。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⑤,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五亩田的宅地,(房前屋后)多种桑树,五十岁的人就能穿上丝棉袄了。
鸡、猪和狗一类家畜不错过它们的繁殖时节,七十岁的人就能吃上肉了。
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占夺(种田人的)农时,几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饿肚子了。
搞好学校教育,不断向年轻人灌输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必肩扛头顶着东西赶路了。
七十岁的人穿上丝棉袄,吃上肉,百姓不挨冻受饿,做到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的,是绝不会有的。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⑥;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现在,富贵人家的)猪狗吃着人吃的粮食,却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尸体,却不知道开仓赈济;人饿死了,却说‘这不是我的责任,是收成不好’,这跟把人刺死了,却说‘不是我杀的人,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两样呢。
大王请您不要怪罪于年成不好,(只要推行仁政)这样天下的百姓就会投奔到您这儿来了。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大学语文翻译
![大学语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1dc03c259eef8c75ebfb398.png)
大学语文翻译知音第四十八阅笔【原文】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①,千载其一乎。
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
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②;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③毅云“下笔不能自休”。
及陈思论才,亦深排孔璋,敬礼请润色,叹以为美谈④,季绪好诋诃,方之于田巴,意亦见矣。
故魏文称“文人相轻”,非虚谈也。
至如君卿唇舌,而谬欲论文,乃称“史迁⑤著书,咨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
彼实博徒,轻言负诮⑥,况乎文士,可妄谈哉!故鉴照洞明,而贵古贱今者,二主是也;才实鸿懿,而崇己抑⑦人者,班曹是也;学不逮文,而信伪迷真者,楼护是也:酱瓿之议,岂多叹哉!阅笔【译文】知音多么困难啊!音乐实在难以理解,懂得音乐的人又实在难遇到,碰到知音的人,千年只有一次吧!从古以来的“知音”,大多看轻同时代的人而怀念古代的人,这就是所谓的“每天在面前不信用,老远听见名声便想念”啊!从前韩非的《储说》方才传播,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刚刚写成,秦始皇和汉武帝看了,都怨恨不能和作者同时。
后来知道同时相处了,结果韩非却被囚禁,而司马相如也遭轻贱待遇。
这岂不是明白地看出了对同时的人看轻吗?至于班固和傅毅,文章不相上下,然而班固却嗤笑傅毅说:“下笔便没完没了,不能自己休止。
”及至陈思王曹植评论文人的才能,也极力贬低孔璋,丁�M请他修饰文辞,便感叹他的话说得好,刘��喜好诋毁别人的文章,便把他比方为爱攻击人的田巴:从这些议论里,曹植的用意也可以看到了。
所以魏文帝曹丕说:“文人相轻,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这并不是空话。
至于像楼护这种摇唇鼓舌的人,却荒谬地想要评论文章,说什么“太史公司马迁著作《史记》,要咨询请教东方朔”。
于是桓谭这些人,都对楼护的谬论相视而笑。
他本来没有地位,轻率的发言被人耻笑,何况是文人,难道可以乱说吗?所以观察得深切明白,却又看重古代而轻视现代,两位君主便是;文才确实鸿博懿美,但却只抬高自己而贬低别人的,班固和曹植便属于这一类;学识够不上谈论文章,却把伪谬当成是真实的,楼护便属于这一类。
大学语文译文
![大学语文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b3b3f5785acfa1c7ab00cc00.png)
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说:“我治理魏国,真是费尽心力了。
黄河北岸的地方遇到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的地方,同时把黄河以东地方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内的地方。
黄河以东的地方遇到饥荒,也这样办。
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
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
咚咚地敲着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开始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
凭借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吗?”惠王说:“不可以。
他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
"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细密的渔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
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
鸡狗和猪等家畜,不要错过繁殖的季节,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
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
认真地办好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实行王道,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现在的魏国呢,(诸侯贵族家)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
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
’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王不要归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来归顺了。
大学语文翻译
![大学语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3071cbf960590c69ec37628.png)
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同“示”)民不恌(同“佻”),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同“遨”)。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dān,同“耽”)。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注释这是大宴群臣宾客的诗篇。
呦呦(音优):鹿鸣声。
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苹:皤蒿,俗名艾蒿。
一说萍。
簧:乐器中用以发声的片状振动体。
承筐是将:古代用筐盛币帛送宾客,将:送,献。
示我周行:指我路途。
周行: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视:示也。
民:奴隶。
一说自由民。
恌(音挑):佻,偷。
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
旨:甘美式:语助词。
燕:同“宴”。
敖:同“遨”,嬉游。
芩(音琴):蒿类植物。
湛(音耽):过度逸乐。
翻译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苹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
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
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
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心中乐陶陶。
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②目眇眇兮愁予。
③袅袅兮秋风,④洞庭波兮木叶下。
⑤登白薠兮骋望,⑥与佳期兮夕张。
⑦鸟何萃兮苹中,⑧罾何为兮木上?⑨沅有芷兮澧有兰,⑩思公子兮未敢言。
⑾荒忽兮远望,⑿观流水兮潺湲。
⒀麋何食兮庭中,⒁蛟何为兮水裔?⒂朝驰余马兮江皋,⒃夕济兮西澨。
⒄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⒅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19)荪壁兮紫坛,(20)播芳椒兮成堂。
(21)桂栋兮兰橑,(22)辛夷楣兮药房。
(23)罔薜荔兮为帷,(24)擗蕙櫋兮既张。
(25)白玉兮为镇,(26)疏石兰兮为芳。
(27)芷葺兮荷屋,(28)缭之兮杜衡。
大学语文 古文译文
![大学语文 古文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148f3f751711cc7931b716a0.png)
樊迟、仲弓问仁《论语》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役使百姓时要象举行盛大祭典一样严肃。
自己不愿要的,不要强加于人。
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敏,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对人慈爱。
”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对人了解。
”樊迟不理解。
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以正压邪,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老师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很深刻!舜管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选了皋陶,不仁的邪恶之徒就被疏远了。
汤管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选了伊尹,不法之徒从此无影无踪。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兼爱(上)《墨子》圣人是以治天下为职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从那里产生,才能对它进行治理。
如果不知道混乱从那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
这就好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医治,如果不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就不能医治。
治理天下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就不能治理。
圣人是以治天下为职业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产生的根源。
试考察混乱从那里产生,起源于人与人不相爱。
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混乱。
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以自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上,因而损害君上以自利;这就是所谓的混乱。
反过来说,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上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所谓的混乱。
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儿子,所以损害儿子以自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所以损害弟弟而自利;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损害臣下以自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源于不相爱。
专升本大学语文(第10版)指定复习篇目
![专升本大学语文(第10版)指定复习篇目](https://img.taocdn.com/s3/m/b70576f4680203d8cf2f2465.png)
22
评析: 郑桓公向史伯讨教当时政局的趋向及避祸之道, 史伯依据周幽王实行专制统治的现实, 料定其 必有亡弊之祸,因而劝郑桓公早作准备。 他不 仅引《尚书·泰誓》 “民之所欲, 天必从之” 的古训作为历史依据, 更以大干世界“和实生 物, 同则不继”的道理作为理论依据, 来论断 专制统治的必然衰败。 显示出见识的深刻和思 想的通达。 本文的旨意重在批判专制统治, 史伯的勇气和 胆识令人感佩。 然而文章所包蕴的“和而不同” 的思想认识, 却具有更为普遍而深远的指导意 义。
20
译文
桓公说:“周朝将会衰败吗?“史伯回答说:” 差不多一定要衰败了 。《尚书·泰誓》 上说: ‘老百姓所向往的,上天必定会遵从。’现在周 幽王抛弃光明正大有德行的人,喜欢挑拨是非、 奸邪阴险的人,讨厌贤明正直的人,亲近愚顽鄙 陋的人。 排斥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正确主张,采
纳与自己相同的错误说法。其实和谐才能生成万 物,同一就不能发展。把不同的东西加以协调平 衡叫做和谐,所以能丰富发展而使万物归于统一; 如果把相同的东西相加, 用尽了之后就完了 。
5
远:动词,远离,远去。 汤:商朝的第一个君主,名履。 伊尹:汤的宰相,曾辅助汤灭夏兴商。 居处恭:处,音“楚”。居处,日常起 居。恭:态度端庄。 执事敬:执事,执行任务;担任工作。 敬,敬慎认真。 与人:与,音“宇”,交往。和人交往。 之:动词,往、到。 夷狄:古称四境未开化的民族。
6
评析: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论语》以 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 “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 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 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 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 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 动人。
大学语文(第十版)古诗文译文汇总
![大学语文(第十版)古诗文译文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e98407eddccda38376bafdf.png)
大学语文(第十版)古诗文目录第一单元:仁者爱人 (1)1. 樊迟、仲弓问仁(《论语》) (1)2. 齐恒晋文之事(《孟子》) (2)3. 原君(清.黄宗羲) (7)4. 室语(请.唐甄) (10)5.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清.郑燮) (14)第二单元:和而不同 (17)1. 《老子》二章(《老子》) (17)2. 晏子对齐侯问(《左传》) (18)3. 史伯对恒公问(《国语》) (19)4. 大同(《礼记》) (21)5. 息争(清.刘大櫆) (22)第三单元:以史为鉴 (26)1. 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周语上》) (26)2. 谏逐客书(秦.李斯) (27)3. 过秦论(上)(西汉.贾谊) (30)4. 五代史伶官传序(宋.欧阳修) (33)第四单元:胸怀天下 (36)1. 哀郢(战国楚.屈原) (36)2. 古风(其十九)(唐.李白) (38)3. 秋兴八首(其一、其四)(唐.杜甫) (39)4.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宋.辛弃疾) (40)第五单元:故园情深 (41)1. 哀江南赋序(北周.庾信) (41)第六单元:礼赞爱情 (43)1. 蒹葭(《诗经》) (43)2. 长恨歌(唐.白居易) (44)3. 鹊桥仙(纤云弄巧)(宋.秦观) (49)4. 沈园二首(宋.陆游) (50)5. 婴宁(清.蒲松龄) (50)第七单元:洞明世事 (62)1. 涉务(北齐.颜之推) (62)2. 枕中记(唐.沈既济) (65)3.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元.睢景臣) (69)第八单元:亲和自然 (72)1. 始得西山宴游记(唐.柳宗元) (72)2. 徐霞客传(清.钱谦益) (73)第十单元:浩然正气 (79)1. 苏武传(节选)(西汉.班固) (79)2. 张中丞传后叙(唐.韩愈) (89)3. 段太尉逸事状(唐.柳宗元) (93)4. 正气歌并序(宋.文天祥) (98)5. 梅花岭记(清.全祖望) (101)第十一单元:冰雪肝胆 (104)1. 念奴娇.过洞庭(宋.张孝祥) (104)第十二单元:诗意人生 (108)1. 饮酒(其五)(晋.陶渊明) (108)2. 赤壁赋(宋.苏轼) (109)3. 闲情记趣(清.沈复) (112)第一单元:仁者爱人1. 樊迟、仲弓问仁(《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
大学语文文言文翻译
![大学语文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6b211162b160b4e777fcf4c.png)
樊迟仲弓问仁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
”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
”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善于识别人。
”樊迟没有想通这番话。
孔子便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使他们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正直起来。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提拔那些正直的人并使他们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正直起来。
’这话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是含义多么深刻的话啊!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了一个皋陶来任用,那些不仁的人也就远离了。
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了一个伊尹来举用,那些不仁的人也就远离了。
”樊迟问怎样行仁。
孔子说:“在家能恭敬规矩,办事能认真谨慎,对人能忠实诚恳。
虽然到了夷狄,这三种德行也是不可放弃的。
”齐桓晋文之事①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弟子之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失传了。
我没有听说过这事。
(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②(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德行,才可以称王于天下呢?”(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百姓吗?”(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从哪知道我可以呢?”(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我从胡龁那听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
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来祭钟。
”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
”(那人问)道:“既然这样那么,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
2、大学语文古文全篇翻译(第十版)
![2、大学语文古文全篇翻译(第十版)](https://img.taocdn.com/s3/m/8ec8cc08e45c3b3567ec8bec.png)
大学语文古文全篇翻译(第十版)《樊迟、仲弓问任》译文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役使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敏,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爱人。
”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
”樊迟还不明白。
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舜有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伊尹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老子》二章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
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
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自然的规律不就像张弓一样吗?弦位高了就压低些,弦位低了就抬高些,弦位过满就减损些,弦位不足就补充些。
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
人类社会世俗的做法却不然,而是损减不足来供奉有余。
谁能自己有余而用来奉献给天下呢?只有有道之人。
因此,圣人有所作为却不自恃,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傲,他不愿显示自己的贤德。
《晏子对齐侯问》译文景公从打猎的地方回来,晏子在遄台随侍,梁丘据也驾著车赶来了。
景公说:“只有梁丘据与我和谐啊!”晏子回答说:“梁丘据也不过是相同而已,哪里能说是和谐呢?”景公说:“和谐与相同有差别吗?”晏子回答说:“有差别。
大语文文言文翻译
![大语文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18dd571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e2.png)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晋朝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两岸相隔几百步,中间没有其他树木,花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异。
他继续向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子的尽头就是水源,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洞里仿佛有光亮。
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这里的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和竹林等。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声此起彼伏。
人们在其中往来耕作,男女的穿着打扮都和外面的人一样。
老老少少都安闲快乐。
见到渔人,他们都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于是他们邀请渔人到家中做客,设宴款待他,杀鸡做饭。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不再外出,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古文全篇翻译(第十版)《樊迟、仲弓问任》译文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役使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敏,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爱人。
”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
”樊迟还不明白。
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舜有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伊尹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老子》二章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
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
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自然的规律不就像张弓一样吗?弦位高了就压低些,弦位低了就抬高些,弦位过满就减损些,弦位不足就补充些。
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
人类社会世俗的做法却不然,而是损减不足来供奉有余。
谁能自己有余而用来奉献给天下呢?只有有道之人。
因此,圣人有所作为却不自恃,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傲,他不愿显示自己的贤德。
《晏子对齐侯问》译文景公从打猎的地方回来,晏子在遄台随侍,梁丘据也驾著车赶来了。
景公说:“只有梁丘据与我和谐啊!”晏子回答说:“梁丘据也不过是相同而已,哪里能说是和谐呢?”景公说:“和谐与相同有差别吗?”晏子回答说:“有差别。
和谐就像做肉羹,用水、火、醋、酱、盐、梅来烹调鱼和肉,用柴火烧煮。
厨工调配味道,使各种味道恰到好处;味道不够就增加调料,味道太重就减少调料。
君子吃了这种肉羹,用来平和心性。
国君和臣下的关系也是这样。
国君认为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不可以,臣下进言指出不可以的,使可以的更加完备;国君认为不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可以的,臣下进言指出其中可以的,去掉不可以的。
因此。
政事平和而不违背礼了,百姓没有争斗之心。
所以《诗·商颂·烈祖》中说:‘还有调和的好羹汤,五味备又适中。
敬献神明来享用,上下和睦不争斗。
先王使五味相互调和,使五声和谐动听,用来平和心性,成就政事。
音乐的道理也像味道一样,由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各方面相配合而成,由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迅速、高下、出入、周疏各方面相调节而成。
君子听了这样的音乐,可以平和心性。
心性平和,德行就协调。
所以,《诗·豳风·狼跋》说:‘美好音乐没瑕疵。
’现在梁丘据不是这样。
国君认为可以的,他也说可以;国君认为不可以的,他也说不可以。
如果用水来调和水,谁能吃得下去?如果用琴瑟老弹一个音调,谁听得下去?不能总是‘相同’,就和这些道理是一样的。
”《史伯对桓公问》译文桓公说:“周朝将会衰败吗?”史伯回答说:“差不多一定要衰败了。
《尚书·泰誓》上说:‘老百姓所向往的,上天必定会遵从。
’现在周幽王抛弃光明正大有德行的人,喜欢挑拨是非、奸邪阴险的人,讨厌贤明正直的人,亲近愚顽鄙陋的人。
排斥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正确主张,采纳与自己相同的错误说法。
其实和谐才能生成万物,同一就不能发展。
把不同的东西加以协调平衡叫做和谐,所以能丰富发展而使万物归于统一;如果把相同的东西相加,用尽了之后就完了。
所以先王把土和金、木、水火相配合,而生成万物。
因此调配五种滋味以适合人的口味,强健四肢来保卫身体,调和六种音律使它动听悦耳,端正七窍来为心服务,协调身体的八个部分使人完整,设置九脏以树立纯正的德行,合成十种等级来训导百官。
于是产生了千种品位,具备了上万方法,计算成亿的事物,经营万亿的财物,取得万兆的收入,采取无数的行动。
所以君王拥有九州辽阔的土地,取得收入来供养万民,用忠信来教化和使用他们,使他们协和安乐如一家人。
这样的话,就是和谐的顶点了。
于是先王从异姓的家族中聘娶王后,向四方各地求取财货,选择敢于直谏的人来做官吏,处理众多的事情,努力做到和谐而不是同一。
只是一种声音就没有听头,只是一种颜色就没有文采,只是一种味道就不成其为美味,只是一种事物就无法进行衡量比较。
周幽王却要抛弃这种和谐的法则,而专门喜欢同一。
上天夺取了他的聪明,要想不衰败,可能吗?《大同》译文从前孔子参加鲁国的岁末大祭祀,并且担任助祭。
祭祀完毕,走到宫门外两边的望楼上参观,非常感慨地叹息起来。
孔子的叹息,大概是为了鲁国而慨叹。
弟子言偃陪侍在旁,问孔子说:「先生为什么叹气呢?」孔子说:「大道得以施行的世代,和夏、商、周三代贤君当政的时代,我没能赶上,可以知道大慨的情况。
」「当大道得以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所共有的。
社会上进选贤能做事,讲求信义,教人团结和睦。
所以每个人不英孝敬自己的父母,不单爱护自己的子女,还使社会上的老年人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能发挥所长,贡献社会;幼年人能好好地成长起来。
使鳏夫、寡妇、孤儿、没有子女的老人家,以至残废疾病的人,都能得到照顾。
使到男子都有本身适当的工作,女子都有归宿的家庭。
人们不让财货资源白白浪费于地上,于是努力开发,然而不必据为己有;人人惟恐自己不出力工作,可是并不是为自己私底下的利益。
既然这样的话,社会上就再不会有阴谋诡计的使用,也不会有抢劫、偷窃和作乱的事发生了。
因此,人们也不用关上门来彼此防范。
这就叫做『大同』世界。
」「如今大道既然再无法行,天下成为一家一姓的天下。
人人只孝敬自己的父母,只爱护自己的子女,生产财货和付出劳力,都只为了自己而已。
在上位的将爵位传给自己子弟,成为固定的制度。
又各自筑起内外城郭、挖掘壕沟,来保卫一己的领土。
并且按照礼义来定出法度,去确立君臣的名分,加深父子的恩情,使兄弟和睦相亲,令夫妻和谐相处。
由此而设立各种制度,划定田里强界;以此推许勇敢和聪明的人,奖励为自己效力的人。
这样一来,一切阴谋诡计就产生了,而战争也就由此而起。
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都是这时代的代表人物。
这六位贤君,没有一个不是小心谨慎地运用礼制治国的。
他们以此来确立行事的是非标准,养成百姓诚实守信的风气,又明白地指出人们的过错所在,标榜仁爱,讲求互相推让,使老百姓能有法规可去遵从。
如果有人不按照这样做的话。
即使是有权有势的,也会被罢免,而民众都会视之为祸根。
这就叫做『小康』世界。
」《召公谏厉王弭谤》译文厉王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
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卫国的巫师去监视批评国王的人,按照卫国的巫师的报告,就杀掉批评国王的人。
国人不敢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
周厉王颇为得意,对召穆公说:"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召公回答说:"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
阻塞老百姓的嘴,好比阻塞河水。
河流如果堵塞后一旦再决堤,伤人一定很多,人民也是这样。
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
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而看不见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
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
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
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
人们心中所想的通过嘴巴表达,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许的人还能有几个呢?"周厉王不听,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
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谏逐客书》译文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
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
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
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
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事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
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
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
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现在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
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
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
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卫桑间的歌声,《韶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