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学语文古文全篇翻译(第十版)
大学语文古文翻译
大学语文古文翻译召公谏厉王弥谤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公开指责厉王。
召穆公报告说:“百姓不能忍受君王的命令了!”厉王发怒,寻得卫国的巫者,派他监视公开指责自己的人。
巫者将这些人报告厉王,就杀掉他们。
国都里的人都不敢说话,路上彼此用眼睛互相望一望而已。
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止住谤言了,大家终于不敢说话了。
”召公说:“这是堵他们的口。
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厉害。
河水堵塞而冲破堤坝,伤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象河水一样。
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使它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放任他们,让他们讲话。
因此天子治理政事,命令公、卿以至列士献诗,乐官献曲,史官献书,少师献箴言,盲者朗诵诗歌,朦者背诵典籍,各类工匠在工作中规谏,百姓请人传话,近臣尽心规劝,亲戚弥补监察,太师、太史进行教诲,元老大臣整理阐明,然后君王考虑实行。
所以政事得到推行而不违背事理。
百姓有口,好象土地有高山河流一样,财富就从这里出来;好象土地有高原、洼地、平原和灌溉过的田野一样,衣食就从这里产生。
口用来发表言论,政事的好坏就建立在这上面。
实行好的而防止坏的,这是丰富财富衣食的基础。
百姓心里考虑的,口里就公开讲出来,天子要成全他们,将他们的意见付诸实行,怎么能堵住呢?如果堵住百姓的口,将能维持多久?”厉王不听。
于是国都里的人再不敢讲话。
三年以后,便将厉王放逐到彘地去了。
道理;民言不可壅(yong,一声),要虚心纳谏,善于听取百姓的意见,改正自己的错误,从而强国。
《论语》十则译文1.孔子说:“学习又经常复习,不是很好的事么?有朋友从远方来看望我们,不是很高兴的事么?别人不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就是个君子么?”2.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纵有钱却谦虚有礼。
”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先开料,再糙锉,细刻,然后磨光。
’那就是这样的意思吧?”孔子道:“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你能有所发挥,举一反三了。
大学语文课文翻译
第一部分:精读篇目一、庄子·养生主【译文】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
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
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
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
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感觉器官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
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
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
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
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
虽然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
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象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
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
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二、谏太宗十思疏翻译: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
大学语文诗词及文言文译文
大学语文诗词及文言文译文采薇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猃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猃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桠。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春江花月夜》原文对照翻译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月光象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它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河年初照人?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生一代代地天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春枫浦上不胜愁。
大学语文第十版的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宣王问:“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的门徒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霸业的,所以后世不曾流传,我没有听说过。
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王道吧。
”齐宣王问:“具备怎样的品德才能实行王道呢?”孟子答道:“通过安抚百姓实行王道,没有谁能阻挡得了。
”齐宣王又问:“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安抚百姓吗?”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又问:“您怎么知道我可以呢?”孟子回答说:“我听您的近臣胡龁说,有一次您坐在朝堂上,有人牵头牛走过堂下,您问:‘牵牛上哪儿去?’他回答说:‘要杀了它祭钟。
’您说:‘放了它!我不忍心看它那恐惧发抖的样子,没有罪过却要往死地里送。
’那人问:‘那就废除祭钟的仪式吧?’您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去换牛吧。
’不知有没有这回事?”齐宣王说:“有这回事。
”孟子说:“有这样的善心就足以实行王道了。
老百姓都还以为是您吝啬,我本来就知道您是于心不忍呢!”齐宣王说:“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
齐国虽然不大,我怎么会舍不得一头牛呢?就是因为不忍心看到它恐惧发抖的样子,没有过错却要往死地里送。
所以才说用羊去换牛。
”孟子说:“您不要奇怪百姓以为您吝啬。
用小的换大的,他们又怎么知道您的用意呢?您要是哀怜牲畜没有过错却往死地里送,那么用牛跟用羊又有什么区别呢?”齐宣王笑道:“这真个是什么心理呢?我并不是吝惜钱财才拿羊去替换它(牛),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应该的。
”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正是仁爱之道,(因为您只)见到牛没有见到羊。
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对于禽兽,看到它们活着,就不忍心看着它们死去;听到它们鸣叫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
所以,仁厚的人们总是远离厨房的。
”齐宣王高兴地说:“《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
’这话像是冲着您说的。
我自己做了这件事,回过头来要探索做它的目的意义,反而得不出。
经您这么一讲,我心里又感到有些触动了。
这种心地为什么就能与王道仁政合拍呢?”孟子说:“有人向大王禀白道:‘我的力气能够举起三千斤重的东西,却拿不起一根羽毛;(我的)视力能够看清秋天里刚换过的兽毛的末梢,却看不见一大车木柴。
《大学语文》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试译
《大学语文》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试译(仅供参考)一、品格·胸怀[先秦]先秦诸子语录(一)P1孔子《论语》八则译文1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受蒙蔽,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很危险。
2 孔子说:仲由(子路),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就是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这就是聪明智慧的)。
3 孔子说:发财和做官,这是人人所盼望的,不通过正当的途径得到它,[君子]不接受。
贫困和低贱,这是人人所厌恶的,不用正当的方法抛弃它,[君子]不去摆脱。
君子[如果]抛弃了仁爱,怎么可能成就他的声名呢?君子不在像吃完一顿饭那样短的时间离开仁爱,[即使在]紧急匆忙时也一定跟仁爱同在,[就是在]遭受挫折、流离失所时也一定与仁爱同在。
4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跟从他们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自己也有]就改正它。
5 孔子在河边上说:时光流逝就像这河水的流动啊!日日夜夜从不停止地匆匆而去了。
6 孔子说:天气寒冷了,这以后才懂得松树柏树[经得起挫折的考验]是最后凋零的。
7 孔子说:处在上位的人本身的行为正当,不发命令、事情也行得通;如果本身的行为不正当,虽然下了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
(见P243注215)8孔子说:有志向、讲仁爱的人,不会贪生怕死去损害仁义,只有自我牺牲来成全仁义道德。
《大学》(经一章)译文古代想要使天下人人都发扬善良美德的人,[必须]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先要整治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家庭,先要修养自身;想要修养好自身,先要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心志,先要使自己意念诚实;想要意念诚实,先要充实自己的知识。
充实自己的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道理。
推究事物的道理以后知识就丰富了,知识丰富了意念就诚实无妄,意念诚实了心志就端正,心志端正了自身修养就好,自身修养好了家庭就整治得好,家庭整治好了国家也就治理得好,国家治理好以后天下就太平了。
大学语文古文翻译
《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吃青苹。
我有高贵的宾客,相邀弹瑟又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吹笙鼓簧悦宾客,礼品成筐送上来。
众位宾客关爱我,为我指路多广阔。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吃青蒿。
我有高贵的宾客,品德高尚声名好。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教人忠厚不轻伙,君子循规要仿效。
我备美酒和佳肴,宾客宴饮乐陶陶。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吃芩草。
我有高贵的宾客,弹瑟奏琴勤相邀。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弹瑟奏琴勤相邀,融洽欢欣乐尽兴。
我备美酒和佳肴,宴乐宾客心愉悦。
《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
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
鸟萃兮苹中?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罾何为兮木上?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麋何食兮庭中?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何为兮水裔?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
荪壁兮紫坛,匊芳椒兮成堂。
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
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
罔薜荔兮为帷,薜蕙櫋兮既张。
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大学语文古文部分(原文+翻译)
《山鬼》原文和译文•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於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鸣。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仿佛有人啊伫立山坳,身披薜荔啊腰束女萝。
含情脉脉啊甜美欢笑,淑静娴雅啊令人倾倒。
驾乘赤豹啊尾随花狸,辛夷车上啊高挂桂旗。
石兰车盖啊杜衡流苏,采来香花啊送给相知。
竹林深幽啊难见天日,道路崎岖啊姗姗来迟。
巍然独立啊高山之上,云雾迷蒙啊脚下卷舒。
天昏地暗啊日月无光,东风飘飘啊雨点纷纷。
痴情守候啊憺然忘归,年岁渐老啊青春不回。
采集灵芝啊奔走山间,巨石磊磊啊葛滕蔓蔓。
抱怨公子啊不思归来,莫非想我啊却不得空闲。
山中的人啊香如杜若,渴饮山泉啊荫盖松柏,你说想我啊却令我疑惑。
雷声隆隆啊雨色冥冥,猿声啾啾啊中夜啼鸣。
风声飒飒啊万木萧萧,思念公子啊徒生烦恼。
《圆圆曲》原文和译文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空侯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惟有泪沾衣。
熏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座客。
座客飞觞红日暮,黄帝在荆山下铸鼎成功后离开人间(借指崇祯帝死去的那一天),吴三桂引清兵由山海关进发,击败李自成部,收复了北京城。
明朝军队都在为崇祯之死而服丧志哀,吴三桂却为美女陈圆圆而怒发冲冠。
大学语文部分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大学语文部分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翻译:孔子说:“君子能与人和睦相处,但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但不能与人和睦相处。
”注释:“和”“同”是春秋时常用的两个概念。
和,谓和谐、调和,互相容纳、相互协调;同,指相同,同类,同一。
从人际关系来看:君子尚义,无乖戾之心,能和谐相处,但不盲从、不苟同,能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修正别人的错误意见。
小人尚利,利益一致时,看似趣味相投,沆瀣一气,一旦利益发生冲突,便互相抵触,甚至反目成仇。
从国家政治生态来看:“和而不同”强调多元共存,君王允许不同意见、不同主张的存在,虚心纳谏,广采符合民意和实际情况的谏言:臣下敢于触犯龙颜,大胆进谏,对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策略提出修正意见。
“同而不和”则无视客观矛盾的存在,行一言堂,独断专行,唯我独尊,压制不同意见;而臣下为了迎合君王,也违心附和,讨好卖乖。
“和而不同”广开政治言路,使朝政沿着良性循环的道路走下去;而“同而不和”给国家的政治生活投下重重阴影,埋下重重危机。
对比的句式揭示了“君子”与“小人”"和”与“同”的本质区别。
晏子论“和”与“不同”《左传》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①,子犹驰而造焉②。
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且:“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日:“和与同异乎?”对日:异。
和如羹焉,水、火、臨、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③,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④。
君子食之,以平其心。
君臣亦然。
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是以政平而不干⑥,民无争心。
故《诗》日:'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鬷嘏无言,时靡有争。
‘⑦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
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⑧,以相成也青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
君子听之,以平其心。
大学语文翻译
大学语文翻译————————————————————————————————作者:————————————————————————————————日期:语文翻译《民贵君轻》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④,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不耽误百姓的农时,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鱼网不放入大塘捕捞,鱼鳖就吃不完;按一定的时令采伐山林,木材就用不完。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养家活口、办理丧事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百姓生养死丧没有什么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始。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⑤,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五亩田的宅地,(房前屋后)多种桑树,五十岁的人就能穿上丝棉袄了。
鸡、猪和狗一类家畜不错过它们的繁殖时节,七十岁的人就能吃上肉了。
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占夺(种田人的)农时,几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饿肚子了。
搞好学校教育,不断向年轻人灌输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必肩扛头顶着东西赶路了。
七十岁的人穿上丝棉袄,吃上肉,百姓不挨冻受饿,做到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的,是绝不会有的。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⑥;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现在,富贵人家的)猪狗吃着人吃的粮食,却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尸体,却不知道开仓赈济;人饿死了,却说‘这不是我的责任,是收成不好’,这跟把人刺死了,却说‘不是我杀的人,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两样呢。
大王请您不要怪罪于年成不好,(只要推行仁政)这样天下的百姓就会投奔到您这儿来了。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大学语文翻译
大学语文翻译知音第四十八阅笔【原文】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①,千载其一乎。
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
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②;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③毅云“下笔不能自休”。
及陈思论才,亦深排孔璋,敬礼请润色,叹以为美谈④,季绪好诋诃,方之于田巴,意亦见矣。
故魏文称“文人相轻”,非虚谈也。
至如君卿唇舌,而谬欲论文,乃称“史迁⑤著书,咨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
彼实博徒,轻言负诮⑥,况乎文士,可妄谈哉!故鉴照洞明,而贵古贱今者,二主是也;才实鸿懿,而崇己抑⑦人者,班曹是也;学不逮文,而信伪迷真者,楼护是也:酱瓿之议,岂多叹哉!阅笔【译文】知音多么困难啊!音乐实在难以理解,懂得音乐的人又实在难遇到,碰到知音的人,千年只有一次吧!从古以来的“知音”,大多看轻同时代的人而怀念古代的人,这就是所谓的“每天在面前不信用,老远听见名声便想念”啊!从前韩非的《储说》方才传播,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刚刚写成,秦始皇和汉武帝看了,都怨恨不能和作者同时。
后来知道同时相处了,结果韩非却被囚禁,而司马相如也遭轻贱待遇。
这岂不是明白地看出了对同时的人看轻吗?至于班固和傅毅,文章不相上下,然而班固却嗤笑傅毅说:“下笔便没完没了,不能自己休止。
”及至陈思王曹植评论文人的才能,也极力贬低孔璋,丁�M请他修饰文辞,便感叹他的话说得好,刘��喜好诋毁别人的文章,便把他比方为爱攻击人的田巴:从这些议论里,曹植的用意也可以看到了。
所以魏文帝曹丕说:“文人相轻,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这并不是空话。
至于像楼护这种摇唇鼓舌的人,却荒谬地想要评论文章,说什么“太史公司马迁著作《史记》,要咨询请教东方朔”。
于是桓谭这些人,都对楼护的谬论相视而笑。
他本来没有地位,轻率的发言被人耻笑,何况是文人,难道可以乱说吗?所以观察得深切明白,却又看重古代而轻视现代,两位君主便是;文才确实鸿博懿美,但却只抬高自己而贬低别人的,班固和曹植便属于这一类;学识够不上谈论文章,却把伪谬当成是真实的,楼护便属于这一类。
大学语文译文
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说:“我治理魏国,真是费尽心力了。
黄河北岸的地方遇到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的地方,同时把黄河以东地方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内的地方。
黄河以东的地方遇到饥荒,也这样办。
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
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
咚咚地敲着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开始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
凭借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吗?”惠王说:“不可以。
他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
"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细密的渔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
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
鸡狗和猪等家畜,不要错过繁殖的季节,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
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
认真地办好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实行王道,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现在的魏国呢,(诸侯贵族家)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
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
’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王不要归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来归顺了。
大学语文翻译
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同“示”)民不恌(同“佻”),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同“遨”)。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dān,同“耽”)。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注释这是大宴群臣宾客的诗篇。
呦呦(音优):鹿鸣声。
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苹:皤蒿,俗名艾蒿。
一说萍。
簧:乐器中用以发声的片状振动体。
承筐是将:古代用筐盛币帛送宾客,将:送,献。
示我周行:指我路途。
周行: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视:示也。
民:奴隶。
一说自由民。
恌(音挑):佻,偷。
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
旨:甘美式:语助词。
燕:同“宴”。
敖:同“遨”,嬉游。
芩(音琴):蒿类植物。
湛(音耽):过度逸乐。
翻译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苹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
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
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
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心中乐陶陶。
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②目眇眇兮愁予。
③袅袅兮秋风,④洞庭波兮木叶下。
⑤登白薠兮骋望,⑥与佳期兮夕张。
⑦鸟何萃兮苹中,⑧罾何为兮木上?⑨沅有芷兮澧有兰,⑩思公子兮未敢言。
⑾荒忽兮远望,⑿观流水兮潺湲。
⒀麋何食兮庭中,⒁蛟何为兮水裔?⒂朝驰余马兮江皋,⒃夕济兮西澨。
⒄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⒅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19)荪壁兮紫坛,(20)播芳椒兮成堂。
(21)桂栋兮兰橑,(22)辛夷楣兮药房。
(23)罔薜荔兮为帷,(24)擗蕙櫋兮既张。
(25)白玉兮为镇,(26)疏石兰兮为芳。
(27)芷葺兮荷屋,(28)缭之兮杜衡。
大学语文 古文译文
樊迟、仲弓问仁《论语》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役使百姓时要象举行盛大祭典一样严肃。
自己不愿要的,不要强加于人。
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敏,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对人慈爱。
”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对人了解。
”樊迟不理解。
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以正压邪,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老师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很深刻!舜管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选了皋陶,不仁的邪恶之徒就被疏远了。
汤管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选了伊尹,不法之徒从此无影无踪。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兼爱(上)《墨子》圣人是以治天下为职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从那里产生,才能对它进行治理。
如果不知道混乱从那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
这就好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医治,如果不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就不能医治。
治理天下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就不能治理。
圣人是以治天下为职业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产生的根源。
试考察混乱从那里产生,起源于人与人不相爱。
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混乱。
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以自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上,因而损害君上以自利;这就是所谓的混乱。
反过来说,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上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所谓的混乱。
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儿子,所以损害儿子以自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所以损害弟弟而自利;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损害臣下以自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源于不相爱。
专升本大学语文(第10版)指定复习篇目
22
评析: 郑桓公向史伯讨教当时政局的趋向及避祸之道, 史伯依据周幽王实行专制统治的现实, 料定其 必有亡弊之祸,因而劝郑桓公早作准备。 他不 仅引《尚书·泰誓》 “民之所欲, 天必从之” 的古训作为历史依据, 更以大干世界“和实生 物, 同则不继”的道理作为理论依据, 来论断 专制统治的必然衰败。 显示出见识的深刻和思 想的通达。 本文的旨意重在批判专制统治, 史伯的勇气和 胆识令人感佩。 然而文章所包蕴的“和而不同” 的思想认识, 却具有更为普遍而深远的指导意 义。
20
译文
桓公说:“周朝将会衰败吗?“史伯回答说:” 差不多一定要衰败了 。《尚书·泰誓》 上说: ‘老百姓所向往的,上天必定会遵从。’现在周 幽王抛弃光明正大有德行的人,喜欢挑拨是非、 奸邪阴险的人,讨厌贤明正直的人,亲近愚顽鄙 陋的人。 排斥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正确主张,采
纳与自己相同的错误说法。其实和谐才能生成万 物,同一就不能发展。把不同的东西加以协调平 衡叫做和谐,所以能丰富发展而使万物归于统一; 如果把相同的东西相加, 用尽了之后就完了 。
5
远:动词,远离,远去。 汤:商朝的第一个君主,名履。 伊尹:汤的宰相,曾辅助汤灭夏兴商。 居处恭:处,音“楚”。居处,日常起 居。恭:态度端庄。 执事敬:执事,执行任务;担任工作。 敬,敬慎认真。 与人:与,音“宇”,交往。和人交往。 之:动词,往、到。 夷狄:古称四境未开化的民族。
6
评析: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论语》以 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 “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 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 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 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 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 动人。
大学语文(第十版)古诗文译文汇总
大学语文(第十版)古诗文目录第一单元:仁者爱人 (1)1. 樊迟、仲弓问仁(《论语》) (1)2. 齐恒晋文之事(《孟子》) (2)3. 原君(清.黄宗羲) (7)4. 室语(请.唐甄) (10)5.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清.郑燮) (14)第二单元:和而不同 (17)1. 《老子》二章(《老子》) (17)2. 晏子对齐侯问(《左传》) (18)3. 史伯对恒公问(《国语》) (19)4. 大同(《礼记》) (21)5. 息争(清.刘大櫆) (22)第三单元:以史为鉴 (26)1. 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周语上》) (26)2. 谏逐客书(秦.李斯) (27)3. 过秦论(上)(西汉.贾谊) (30)4. 五代史伶官传序(宋.欧阳修) (33)第四单元:胸怀天下 (36)1. 哀郢(战国楚.屈原) (36)2. 古风(其十九)(唐.李白) (38)3. 秋兴八首(其一、其四)(唐.杜甫) (39)4.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宋.辛弃疾) (40)第五单元:故园情深 (41)1. 哀江南赋序(北周.庾信) (41)第六单元:礼赞爱情 (43)1. 蒹葭(《诗经》) (43)2. 长恨歌(唐.白居易) (44)3. 鹊桥仙(纤云弄巧)(宋.秦观) (49)4. 沈园二首(宋.陆游) (50)5. 婴宁(清.蒲松龄) (50)第七单元:洞明世事 (62)1. 涉务(北齐.颜之推) (62)2. 枕中记(唐.沈既济) (65)3.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元.睢景臣) (69)第八单元:亲和自然 (72)1. 始得西山宴游记(唐.柳宗元) (72)2. 徐霞客传(清.钱谦益) (73)第十单元:浩然正气 (79)1. 苏武传(节选)(西汉.班固) (79)2. 张中丞传后叙(唐.韩愈) (89)3. 段太尉逸事状(唐.柳宗元) (93)4. 正气歌并序(宋.文天祥) (98)5. 梅花岭记(清.全祖望) (101)第十一单元:冰雪肝胆 (104)1. 念奴娇.过洞庭(宋.张孝祥) (104)第十二单元:诗意人生 (108)1. 饮酒(其五)(晋.陶渊明) (108)2. 赤壁赋(宋.苏轼) (109)3. 闲情记趣(清.沈复) (112)第一单元:仁者爱人1. 樊迟、仲弓问仁(《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
大学语文文言文翻译
樊迟仲弓问仁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
”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
”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善于识别人。
”樊迟没有想通这番话。
孔子便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使他们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正直起来。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提拔那些正直的人并使他们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正直起来。
’这话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是含义多么深刻的话啊!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了一个皋陶来任用,那些不仁的人也就远离了。
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了一个伊尹来举用,那些不仁的人也就远离了。
”樊迟问怎样行仁。
孔子说:“在家能恭敬规矩,办事能认真谨慎,对人能忠实诚恳。
虽然到了夷狄,这三种德行也是不可放弃的。
”齐桓晋文之事①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弟子之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失传了。
我没有听说过这事。
(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②(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德行,才可以称王于天下呢?”(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百姓吗?”(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从哪知道我可以呢?”(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我从胡龁那听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
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来祭钟。
”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
”(那人问)道:“既然这样那么,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
2、大学语文古文全篇翻译(第十版)
大学语文古文全篇翻译(第十版)《樊迟、仲弓问任》译文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役使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敏,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爱人。
”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
”樊迟还不明白。
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舜有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伊尹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老子》二章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
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
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自然的规律不就像张弓一样吗?弦位高了就压低些,弦位低了就抬高些,弦位过满就减损些,弦位不足就补充些。
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
人类社会世俗的做法却不然,而是损减不足来供奉有余。
谁能自己有余而用来奉献给天下呢?只有有道之人。
因此,圣人有所作为却不自恃,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傲,他不愿显示自己的贤德。
《晏子对齐侯问》译文景公从打猎的地方回来,晏子在遄台随侍,梁丘据也驾著车赶来了。
景公说:“只有梁丘据与我和谐啊!”晏子回答说:“梁丘据也不过是相同而已,哪里能说是和谐呢?”景公说:“和谐与相同有差别吗?”晏子回答说:“有差别。
大语文文言文翻译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晋朝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两岸相隔几百步,中间没有其他树木,花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异。
他继续向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子的尽头就是水源,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洞里仿佛有光亮。
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这里的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和竹林等。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声此起彼伏。
人们在其中往来耕作,男女的穿着打扮都和外面的人一样。
老老少少都安闲快乐。
见到渔人,他们都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于是他们邀请渔人到家中做客,设宴款待他,杀鸡做饭。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不再外出,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古文全篇翻译(第十版)《樊迟、仲弓问任》译文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役使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敏,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爱人。
”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
”樊迟还不明白。
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舜有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伊尹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老子》二章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
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
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自然的规律不就像张弓一样吗?弦位高了就压低些,弦位低了就抬高些,弦位过满就减损些,弦位不足就补充些。
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
人类社会世俗的做法却不然,而是损减不足来供奉有余。
谁能自己有余而用来奉献给天下呢?只有有道之人。
因此,圣人有所作为却不自恃,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傲,他不愿显示自己的贤德。
《晏子对齐侯问》译文景公从打猎的地方回来,晏子在遄台随侍,梁丘据也驾著车赶来了。
景公说:“只有梁丘据与我和谐啊!”晏子回答说:“梁丘据也不过是相同而已,哪里能说是和谐呢?”景公说:“和谐与相同有差别吗?”晏子回答说:“有差别。
和谐就像做肉羹,用水、火、醋、酱、盐、梅来烹调鱼和肉,用柴火烧煮。
厨工调配味道,使各种味道恰到好处;味道不够就增加调料,味道太重就减少调料。
君子吃了这种肉羹,用来平和心性。
国君和臣下的关系也是这样。
国君认为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不可以,臣下进言指出不可以的,使可以的更加完备;国君认为不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可以的,臣下进言指出其中可以的,去掉不可以的。
因此。
政事平和而不违背礼了,百姓没有争斗之心。
所以《诗·商颂·烈祖》中说:‘还有调和的好羹汤,五味备又适中。
敬献神明来享用,上下和睦不争斗。
先王使五味相互调和,使五声和谐动听,用来平和心性,成就政事。
音乐的道理也像味道一样,由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各方面相配合而成,由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迅速、高下、出入、周疏各方面相调节而成。
君子听了这样的音乐,可以平和心性。
心性平和,德行就协调。
所以,《诗·豳风·狼跋》说:‘美好音乐没瑕疵。
’现在梁丘据不是这样。
国君认为可以的,他也说可以;国君认为不可以的,他也说不可以。
如果用水来调和水,谁能吃得下去?如果用琴瑟老弹一个音调,谁听得下去?不能总是‘相同’,就和这些道理是一样的。
”《史伯对桓公问》译文桓公说:“周朝将会衰败吗?”史伯回答说:“差不多一定要衰败了。
《尚书·泰誓》上说:‘老百姓所向往的,上天必定会遵从。
’现在周幽王抛弃光明正大有德行的人,喜欢挑拨是非、奸邪阴险的人,讨厌贤明正直的人,亲近愚顽鄙陋的人。
排斥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正确主张,采纳与自己相同的错误说法。
其实和谐才能生成万物,同一就不能发展。
把不同的东西加以协调平衡叫做和谐,所以能丰富发展而使万物归于统一;如果把相同的东西相加,用尽了之后就完了。
所以先王把土和金、木、水火相配合,而生成万物。
因此调配五种滋味以适合人的口味,强健四肢来保卫身体,调和六种音律使它动听悦耳,端正七窍来为心服务,协调身体的八个部分使人完整,设置九脏以树立纯正的德行,合成十种等级来训导百官。
于是产生了千种品位,具备了上万方法,计算成亿的事物,经营万亿的财物,取得万兆的收入,采取无数的行动。
所以君王拥有九州辽阔的土地,取得收入来供养万民,用忠信来教化和使用他们,使他们协和安乐如一家人。
这样的话,就是和谐的顶点了。
于是先王从异姓的家族中聘娶王后,向四方各地求取财货,选择敢于直谏的人来做官吏,处理众多的事情,努力做到和谐而不是同一。
只是一种声音就没有听头,只是一种颜色就没有文采,只是一种味道就不成其为美味,只是一种事物就无法进行衡量比较。
周幽王却要抛弃这种和谐的法则,而专门喜欢同一。
上天夺取了他的聪明,要想不衰败,可能吗?《大同》译文从前孔子参加鲁国的岁末大祭祀,并且担任助祭。
祭祀完毕,走到宫门外两边的望楼上参观,非常感慨地叹息起来。
孔子的叹息,大概是为了鲁国而慨叹。
弟子言偃陪侍在旁,问孔子说:「先生为什么叹气呢?」孔子说:「大道得以施行的世代,和夏、商、周三代贤君当政的时代,我没能赶上,可以知道大慨的情况。
」「当大道得以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所共有的。
社会上进选贤能做事,讲求信义,教人团结和睦。
所以每个人不英孝敬自己的父母,不单爱护自己的子女,还使社会上的老年人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能发挥所长,贡献社会;幼年人能好好地成长起来。
使鳏夫、寡妇、孤儿、没有子女的老人家,以至残废疾病的人,都能得到照顾。
使到男子都有本身适当的工作,女子都有归宿的家庭。
人们不让财货资源白白浪费于地上,于是努力开发,然而不必据为己有;人人惟恐自己不出力工作,可是并不是为自己私底下的利益。
既然这样的话,社会上就再不会有阴谋诡计的使用,也不会有抢劫、偷窃和作乱的事发生了。
因此,人们也不用关上门来彼此防范。
这就叫做『大同』世界。
」「如今大道既然再无法行,天下成为一家一姓的天下。
人人只孝敬自己的父母,只爱护自己的子女,生产财货和付出劳力,都只为了自己而已。
在上位的将爵位传给自己子弟,成为固定的制度。
又各自筑起内外城郭、挖掘壕沟,来保卫一己的领土。
并且按照礼义来定出法度,去确立君臣的名分,加深父子的恩情,使兄弟和睦相亲,令夫妻和谐相处。
由此而设立各种制度,划定田里强界;以此推许勇敢和聪明的人,奖励为自己效力的人。
这样一来,一切阴谋诡计就产生了,而战争也就由此而起。
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都是这时代的代表人物。
这六位贤君,没有一个不是小心谨慎地运用礼制治国的。
他们以此来确立行事的是非标准,养成百姓诚实守信的风气,又明白地指出人们的过错所在,标榜仁爱,讲求互相推让,使老百姓能有法规可去遵从。
如果有人不按照这样做的话。
即使是有权有势的,也会被罢免,而民众都会视之为祸根。
这就叫做『小康』世界。
」《召公谏厉王弭谤》译文厉王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
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卫国的巫师去监视批评国王的人,按照卫国的巫师的报告,就杀掉批评国王的人。
国人不敢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
周厉王颇为得意,对召穆公说:"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召公回答说:"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
阻塞老百姓的嘴,好比阻塞河水。
河流如果堵塞后一旦再决堤,伤人一定很多,人民也是这样。
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
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而看不见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
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
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
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
人们心中所想的通过嘴巴表达,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许的人还能有几个呢?"周厉王不听,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
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谏逐客书》译文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
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
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
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
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事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
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
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
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现在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
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
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
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卫桑间的歌声,《韶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