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有理数乘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 , 2 3 , 2 4 , 2 5...... (2) 2 , ( 2) 3 , ( 2) 4 , ( 2) 5 ......
2 3
(2)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 幂是正数 (3)例题分析 计算: (1) 12n (2) (1) 2 n (3) (1) 2n1
五、作业
书:练习 5.8 练习册:5.8 教学设计说明 1、关于情境引入
用一张纸的折叠与大楼,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联系起来,让学生在 惊叹中感受乘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思维的最佳状态。 2、在概念教学中,注重学生对底数的判断,为此设计了几种容易混 淆的情况,加强学生对底数、指数等概念的掌握。
课题引入 学习新课 巩固应用 小结 作业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题引入
1.情境导入 (1)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把厚 0.1 毫米的纸依次折叠 1 次、2 次、3 次、4 次、5 次,列式并计算纸张的厚度,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纸张 厚度所发生的变化是在成倍的增长.
折叠一次: 0.1 2 0.2毫米 折叠两次: 0.1 2 2 0.4毫米 折叠三次: 0.1 2 2 2 0.8毫米 折叠四次: 0.1 2 2 2 2 1.6毫米 折叠五次: 0.1 2 2 2 2 2 3.2毫米 (2)进一步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投影上显示高高的楼房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 使学生在视觉上 感受它们的高度.然后提问:如果一层楼有 3 米高,把足够长的 0.1 毫米的纸连续折叠 20 次会有多少层高?折叠几次就会超过珠穆朗玛 峰?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最后老师告诉学生:连续折叠 20 次大概有 35 层楼高,连续折叠 27 次就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了,而折叠 30 次就有 12 个珠穆朗玛 峰了.这一惊人的答案令学生非常惊叹和兴奋,并集中精神,进入思 维活跃的最佳状态,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2.引出课题: 如何用算式表示折叠 20 次、 27 次甚至于折叠更多次后的高度呢? 20 个 2,27 个 2,或者更多的 2 相乘,怎么表示?有没有简化的表 示方法?
5.8 有理数乘方
上海市建平实验学校 梅隽婕
教学目标 1、能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底数,理解幂的含义,掌握有 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2、创设情境,感受到数学的奇妙性,形成一定的数感、符号感,发 展抽象思维 3、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能认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相关, 增强实际百度文库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相互转化的意识和能力. 4、通过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主动的学习 态度. 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学会倾听和感悟,进一步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及难点 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正确判断幂的底数,掌握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教学流程设计
3.计算器中乘方的使用
三、巩固应用
1.填表 运算 结果 2.填表 乘方 底数 指数 3.填表
a n
an
加 差
乘 商
乘方
45
(4) 5
53 2
5 ( )3 3
an
a
-4 2
1
1 2
0.1 4
0 7
-1 101
-1
n
3
四、小结
学生自主小结,教师加以补充。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主体意识 的培养:1、知识点归纳 2、学生学习的感受和体会以及存在问题质疑
二、学习新课
1.概念教学 (1)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平方,22 代表什么意思? (2)乘方及相关概念
n 个相同因数 a 相乘,记作 a n
求 n 个相同因数 a 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乘方是一种运算,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n a 在a a a a 中,相同因数 a 叫做底数,相同因数的个数 n n个a
叫做指数. 读作 a的n次方 .( a 是任意有理数, n 是正整数) 特别的, 1n 1, 0 n 0 ( n 是正整数) (3)例题分析 指出下列各组乘方中的底数、指数 1) 2 3 , 2 3 , (2) 3
24 2 2 2) , ( ) 4 , ( ) 4 3 3 3
3) (1 ) 3 2.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1)观察并判断下列各数的符号,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 3
(2)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 幂是正数 (3)例题分析 计算: (1) 12n (2) (1) 2 n (3) (1) 2n1
五、作业
书:练习 5.8 练习册:5.8 教学设计说明 1、关于情境引入
用一张纸的折叠与大楼,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联系起来,让学生在 惊叹中感受乘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思维的最佳状态。 2、在概念教学中,注重学生对底数的判断,为此设计了几种容易混 淆的情况,加强学生对底数、指数等概念的掌握。
课题引入 学习新课 巩固应用 小结 作业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题引入
1.情境导入 (1)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把厚 0.1 毫米的纸依次折叠 1 次、2 次、3 次、4 次、5 次,列式并计算纸张的厚度,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纸张 厚度所发生的变化是在成倍的增长.
折叠一次: 0.1 2 0.2毫米 折叠两次: 0.1 2 2 0.4毫米 折叠三次: 0.1 2 2 2 0.8毫米 折叠四次: 0.1 2 2 2 2 1.6毫米 折叠五次: 0.1 2 2 2 2 2 3.2毫米 (2)进一步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投影上显示高高的楼房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 使学生在视觉上 感受它们的高度.然后提问:如果一层楼有 3 米高,把足够长的 0.1 毫米的纸连续折叠 20 次会有多少层高?折叠几次就会超过珠穆朗玛 峰?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最后老师告诉学生:连续折叠 20 次大概有 35 层楼高,连续折叠 27 次就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了,而折叠 30 次就有 12 个珠穆朗玛 峰了.这一惊人的答案令学生非常惊叹和兴奋,并集中精神,进入思 维活跃的最佳状态,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2.引出课题: 如何用算式表示折叠 20 次、 27 次甚至于折叠更多次后的高度呢? 20 个 2,27 个 2,或者更多的 2 相乘,怎么表示?有没有简化的表 示方法?
5.8 有理数乘方
上海市建平实验学校 梅隽婕
教学目标 1、能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底数,理解幂的含义,掌握有 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2、创设情境,感受到数学的奇妙性,形成一定的数感、符号感,发 展抽象思维 3、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能认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相关, 增强实际百度文库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相互转化的意识和能力. 4、通过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主动的学习 态度. 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学会倾听和感悟,进一步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及难点 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正确判断幂的底数,掌握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教学流程设计
3.计算器中乘方的使用
三、巩固应用
1.填表 运算 结果 2.填表 乘方 底数 指数 3.填表
a n
an
加 差
乘 商
乘方
45
(4) 5
53 2
5 ( )3 3
an
a
-4 2
1
1 2
0.1 4
0 7
-1 101
-1
n
3
四、小结
学生自主小结,教师加以补充。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主体意识 的培养:1、知识点归纳 2、学生学习的感受和体会以及存在问题质疑
二、学习新课
1.概念教学 (1)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平方,22 代表什么意思? (2)乘方及相关概念
n 个相同因数 a 相乘,记作 a n
求 n 个相同因数 a 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乘方是一种运算,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n a 在a a a a 中,相同因数 a 叫做底数,相同因数的个数 n n个a
叫做指数. 读作 a的n次方 .( a 是任意有理数, n 是正整数) 特别的, 1n 1, 0 n 0 ( n 是正整数) (3)例题分析 指出下列各组乘方中的底数、指数 1) 2 3 , 2 3 , (2) 3
24 2 2 2) , ( ) 4 , ( ) 4 3 3 3
3) (1 ) 3 2.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1)观察并判断下列各数的符号,你能得出什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