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辨析题及论述题

合集下载

马哲题库——简答题

马哲题库——简答题

三、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

2、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狭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3、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四、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三、辨析题1、世界统一于存在。

2、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4、意识作为思想观念,是纯粹主观的东西。

5、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

6、和谐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7、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8、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9、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0、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11、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都是作为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

1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四、简答题1、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理论意义。

2、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3、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含义、主要表现以及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4、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5、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是什么?6、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

7、简述矛盾特殊性的含义、表现及其方法论意义。

8、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五、论述题1.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2.运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原理,谈谈你对我国进行30多年的改革事业的看法。

3、运用辩证的否定观,谈谈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或网络文化。

4、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如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5、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的思想,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6、运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说明应该如何认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马哲考试题答案

马哲考试题答案

马克思哲学考试一.简答题1.马克思在1859年对唯物史观的经典论述?2.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3.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作用?4.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哪些内容?5.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为什么必然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6.为什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7.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8.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论述表现在哪些方面?二.辨析题1.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三.论述题1.在哪些方面需要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认识?2.论述并分析资本主义资本积累的发展趋势?简答题1.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并把与该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然后必须在国家生活的范围内描述市民社会的活动,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识形态,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

这样做当然就能够完整地描述全部过程(因而也就能够描述这个过程的各个不同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了。

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由此还可得出下述结论: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可以用精神的批判来消灭的,也不是可以通过把它们消融在‘自我意识’中或化为‘幽灵’、‘怪影’、‘怪想’等等来消灭的,而只有实际地推翻这一切唯心主义谬论所由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才能把它们消灭;历史的动力以及宗教、哲学和任何其他理论的动力是革命,而不是批判。

这种观点表明:历史并不是作为‘产生于精神的精神’消融在‘自我意识’中,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有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人和自然以及人与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都遇到有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们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

马哲辨析题及论述题

马哲辨析题及论述题

辨析题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在任何范围内都具有绝对的意义。

答: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本体论范围内才有绝对意义。

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意识相对的。

(2)从认识论大范围来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又具有能动性,能反作用于物质,意识和物质互相联系。

2.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答: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2)在实践中,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从而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和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满足自身的发展要求,这事实践区别于自然物质形态运动和动物本能活动的特殊本质。

所以,实践活动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对象性活动。

3.建筑楼房,先有设计图纸,然后才能盖房,所以,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是意识决定物质。

答: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2)在建筑楼房之前所设计图纸,决不是人脑自生的。

它是实践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在对客观世界的合乎规律的把握基础上所产生的认识结果。

这正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的表现;(3)题中观点的错误在于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夸大为决定物质的东西,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事物是发展的。

答: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是对立的发展观。

她们的对立主要表现在:第一,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第二,唯物辩证法用大战变化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

第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5.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辨析题)

马克思哲学辨析题(三)辨析题1.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是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

【参考答案】(1)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形态,其功能首先在于反思。

哲学的反思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人和世界的认识关系或观念关系的研究;二是对人和世界的实践关系的研究。

(2)哲学不仅具有反思功能,更重要的是它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功能。

正确的哲学不仅能科学地说明世界、反思世界,更重要的是强调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是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

(3)此命题夸大了哲学的反思功能,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参考答案】(1)此观点错误的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它把哲学当成包括一切具体科学在内的理论体系,这是不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因此,它的作用是为具体科学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2)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成“科学之科学”,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包罗万象的科学,必然导致用哲学原则代替具体科学的研究,用主观的联系代替客观的真实联系,从而阻碍科学的发展。

3.“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参考答案】(1)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物质与具体实物是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哲学的物质是从各种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它抽象、概括的是二切实物的共性、普遍性,即客观实在性,这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因此说“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4.世界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

【参考答案】(1)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

把世界看成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是片面的。

(2)所谓“既成事物的集合体”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它把世界看作已经形成的永恒不变的综合体,从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马哲考题 含辨析

马哲考题 含辨析

马哲考题含辨析马哲考题简答题:1、简述认识和实践的辨证和统一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论法的实质和核心3、☆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以及划分的意义4、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及其意义5、运用辨证否定观,说明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6、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辨析题:1、真理具有相对性,所以真理是多元的2、所有的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3、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4、相对真理包含着错误,而绝对真理不包含错误5、“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6、不变资本是指机器设备,可变资本是指原材料论述题:1、运用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对立统一关系的原理,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的假冒伪劣商品现象。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及其现实意义3、现实生活中唯心主义的表现及其危害4、☆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原理,论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重要性5、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区别与联系最佳答案简答题1--a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b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对实践具有能动的指导作用。

2--唯物辩论法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

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性结合,推动事物的发展.对立统一规律决定辩证法的基本特征,贯彻于辩证法的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所以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论法的实质和核心。

3--之前已经回答过你了,请参考以前的答案。

4--a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既确定又不确定。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确定性表现在: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的客观标准,人类的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凡被实践证明了的认识,就含有绝对真理的成分。

马哲辨析论述材料题汇总

马哲辨析论述材料题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辨析题1、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2、唯物主义者是可知论者,唯心主义者是不可知论者。

3、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是一元论和二元论。

(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2、简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3、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4、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5、如何正确认识科学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关系?(五)论述题及材料分析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参考答案(三)辨析题参考答案1、答案要点:错误。

①这一论断是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规定,而不是对所有哲学的规定。

②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无论哪一个学派都不能成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2、答案要点:错误。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根据其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来划分的。

而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根据其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来区别的。

②唯物论者是可知论者,如果说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者就是片面的。

在哲学史上,大多数唯心主义哲学家都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如黑格尔这样一些唯心主义者。

只有少数哲学家才是不可知论者。

3、答案要点:错误。

①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这两大派别是由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

②一元论和二元论回答的是世界本原是一个,还是两个的问题,它们不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这个命题掩盖了唯物主义何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

从而也掩盖了二元论的不彻底性的唯心主义实质。

因而,该命题是错误的。

(四)简答题参考答案:1、答案要点:①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③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又不同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自发形成的、不系统的、朴素的世界观,它是经过理论论证的、具有严密的逻辑,形成一定思想体系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表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

1.辨析题:“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案要点:意识是世界是存在的本原。

“存在”即有的意思。

世界的有无与世界的本原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不能把世界的本原归于它的存在。

存在是无所不包的,既有物质的存在,也有精神的存在。

因而,它是一个缺少具体规定性的模糊不清的概念。

不同派别的哲学家,对“存在”可以做出不同的解释。

神学家:存在——上帝,唯心主义者:存在——精神,唯物主义者:存在——物质。

要对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作出科学回答,必须抛弃“世界统一于存在”这种模棱两可的提法。

辩证唯物主义把对世界统一性问题的论证牢固建立在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基础上。

科学和哲学的长期、持续的发展证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质的多样性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属性。

2.为什么说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分析]这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首先,世界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和出发点,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实际工作的立足点。

其次,既然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又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那么,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原则、书本、主观愿望出发。

最后,既然物质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存在和运动着的,那么,我们在一切实际工作中,就必须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要使我们的思想跟上不断变化着的实际,要遵循事物固有的规律,既反对思想僵化,落后于实际,又要反对思想超越实际。

3. 客体当然是客观事物,但客观事物不一定就是客体,因为:①哪些客观事物能够成为实践的客体,不仅取决于这些客观事物的自在本性,还取决于人的本质力量发挥的程度和水平;②客体是由人的实践活动历史地规定的,客观事物的各个方面不是同时整个地成为人的活动的客体的;③客体的存在和发展不仅表示客体本身发生了特定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本身就是主体本质力量的确证。

4.从作用的内容和结果看:通过主体对象化或客体化和客体非对象化或主体化的双向运动而实现(1)主体的对象化: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是主体通过对象性活动向客体的渗透和转化,即主体客体化,在这一过程中,对象按照主体的要求和需要发生了结构和形式上的变化,形成了自然界原来所没有的种种对象物,它们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物化体现,是主体的本质力量积淀在客体中(2)客体的非对象化: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对象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实际上,人通过改造对象的活动消化精神产品,使之转化为主体意识的一部分,也是客体主体化(即客体非对象化)的表现(3)主体的对象化和客体的非对象化的双向矛盾运动:它们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互为前提,互为媒介,人们就是通过这种运动形式不断解决着现实世界的矛盾,因而它也是客体对主体的制约性和主体对客体的超越性的生动表现,构成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内容5. 如何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之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之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之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之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三、辨析说明题1.“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正确。

①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发源地,实践创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全部社会关系。

②实践构成了人类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本质内容,人类全部生活都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的。

③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没有实践活动,人类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④社会规律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它是“社会行动的规律”,即实践的规律。

⑤这一科学命题指明并论述了“物质实践决定观念”,说明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区别,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运动方式,深刻揭露了旧历史观的根本错误,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科学的历史观,即唯物史观。

2.社会进步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因此,社会发展是直线上升的。

错误。

①社会发展从总的方向、趋势和内容上是上升的、前进的。

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发展就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

这上上升性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

②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和形式则是迂回的、曲折的,不是直线上升的。

焉因为社会发展既是前进的又是曲折的,所以社会发展表现为螺旋式或波浪式的前进方式。

③社会民展的曲折性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事物否定之否定过程中的周期性曲折。

社会发展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在新的基础上又回到自身,表现为一个发展周期。

如无阶级社会到阶级社会再到新的无阶级社会,原始公有制到私有制再到巷道主义公有制等;另一类是以反复为特点的曲折,在社会发展中,由于新生事物在开始时是弱小的,当旧事物得势时,事物发展就会缓慢、停滞,甚至倒退,从而呈现出曲折性。

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决定着新生事物迟早要中用旧事物,使发展中的曲折性得到克服。

社会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表明,形而上学的“循环论”“直线论”“悲观论”以及“一帆风顺”的幻想都是错误的。

马哲期末考试题集

马哲期末考试题集

第一章三、辨析题1.哲学就是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错误。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在实践中自发地产生对各种具体事物的观点和看法,形成了朴素的世界观。

当世界观还停留在不系统的、零散的状态,还缺乏理论论证时,它还不是哲学。

哲学是在概括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基础上,把自发的世界观上升为自觉的、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哲学家经过理论论证的、形成逻辑体系的思想理论。

上述命题混淆了哲学与自发的世界观之间的区别。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错误。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谁是本原,谁是派生,谁决定谁的问题;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在哲学上区别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在哲学上区别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所以,不能把哲学基本问题只归结为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3.为理想而奋斗的是唯心主义,追求物质享受的是唯物主义。

错误。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只能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中的第一方面,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来确定,这是唯一正确的划分标准。

凡主张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的就是唯心主义,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就是唯物主义。

除此之外不能用其他的划分标准,上述命题是用错误的划分标准来美化唯心主义,贬低唯物主义。

4.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

错误。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不能等同于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基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而相区别的不同哲学派别,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则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区别的。

唯物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在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肯定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坚持了知论的立场。

马哲考试辨析题及论述题

马哲考试辨析题及论述题

第一部份辩证的唯物论一、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答:错误。

这是旧哲学在哲学的对象和内容问题上的观点。

(1)旧哲学往往把自己的哲学看成是一应俱全的、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终极真理体系;没有科学解决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具体科学的归纳和总结,而不是它们的“总和”。

(3)哲学只能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式论的指导,而不能代替具体科学的研究。

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份的关系。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科学之科学”,往往以主观的判断代替真实的联系,阻碍具体科学的发展,也阻碍哲学的发展。

二、哲学的大体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答:错误。

因为哲学的大体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由人类的实践活动和哲学体系本身的逻辑关系决定的;哲学大体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10、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就是说,任何思想、意识都无例外地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增进作用。

答:错误。

(1)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2)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推动、增进作用。

而错误的思想是对客观存在歪曲的反映,只会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因此,咱们必需坚持正确的意识,同错误的意识作斗争。

四、论述题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是如何的?答:二者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围是对世界上的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一路本质(客观实在性)的科学归纳和抽象。

它不仅适用于人们已经熟悉到的物质形态,而且适用于人们尚未熟悉而此后将被发现的物质形态;不仅适用于自然界,而且适用于人类社会历史领域。

因此它是共性,具有绝对性。

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是指物体、物质结构及其具体属性,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发展和深化;它只适用于解释自然界,不适用于解释人类社会,因此它是个性,具有相对性。

马哲复习题(答案版)

马哲复习题(答案版)

复习题:一、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各5分,共20分)1、世界统一于存在错误。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哲学篇)一书中明确)指出,存在是一个摸棱两可的命题,因为不仅物质是存在,精神也同样是存在。

但是,精神是物质世界的反映。

所以,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不是存在。

认为世界统一于存在其实是杜林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坚决批判的。

有人认为后一句话也是正确的,这无疑是错误的。

2、正确意识的根源是客观事物,错误意识则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思想来自于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思想同样也是来自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只不过,错误的思想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

3、矛盾就是对立错,矛盾是对立和统一,并不是矛盾就是对立。

4、白马非马不对,违背了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白马的特殊性,马是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从哲学上讲,是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的原理.矛盾的特殊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事情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的其他事情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不存在的.5、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错,不是运动和发展,是连续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6、否定就是新旧事物的“一刀两断”是片面的,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的否定,即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即肯定有否定。

3辩证的否定是了解与发展的环节,即克服有保留。

7、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对,1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性,2认识过程的无限性8、“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对,革命的理论对革命的运动的指导作用9、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对,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印象10、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错,价值规律能对资源实行配置,是基础配置,并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因为市场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市场失灵的现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述题
(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反封建斗争和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当时的
资产阶级学者提出了许多富有进取精神的先进理论和观念,继承发扬了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具有历史进步意义。(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服务,本质是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思想体系.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展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总体上失去其历史进步性,成了为剥削制度辩护、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
(1)辩证否定观的内容:第一,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第二,辩证得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第三,辩证的否定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2)多我国的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既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又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3)对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大胆的吸收外国文明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又要批判和抵制其中腐朽的东西,对外国文化。既不应全盘照搬,也不应一概排斥。
7..试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共同点与差别
(1)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同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并不是各自独立的两个社会形态,它们具有如下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①二者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在公有制范围内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都属劳动者共同所有,并为社会公共的利益服务和使用。②二者的生产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③二者在公有制范围内的产品分配,都按照有利于社会发展和实现劳动人民利益的原则进行。④二者都要消灭剥削制度,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他们之间的本质关系是平等和谐、互助合作的关系。⑤二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集体主义为意识形态的核心。(2)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两个成熟程度不同的发展阶段.二者之间又存在着重大差别:①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虽有了较大发展,但生产力水平仍比较低,远未达到共产主义社会那样的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程度。②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但公有制本身还存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等多种形式,而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公有制为主体地位条件下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而共产主义社会则建立起单一的社会公有制。③社会主义社会存公有制范围内的个收入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共产主义社会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则是按需分配原则。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商品经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价值规律仍起调节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而在共产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归于消亡,劳动具有完全直接的社会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将由计划所涮节。⑤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旧式分工和三大差别,劳动还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在共产主义社会,旧式分工和三大差别已消失,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人们将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⑥社会主义社会要消灭剥削制度,但阶级和阶级差别在一定范同内还长期存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同家仍须存在。共产主义社会则消灭了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将自行消亡。⑦社会主义社会虽已建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意识彤态和道德观念,但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辨析题

第一章辨析题1.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正确。

体现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所谓“天行有常”就是说自然界与社会都有其各自的运动规律,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尧”这样贤明的君主和“桀”这样邪恶的君主都不可以改变这些规律。

这个认识符合唯物辩证法2.存在即被感知错误。

这种观点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他说明物质只不过是我们经验到的感觉材料的累积,习惯的力量使它们在我们的心中联结起来。

但根据辨证唯物论的观点,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静止地看问题。

也就是说,万事万物,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人感知不到的,未必不存在。

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所以“存在即被感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3.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正确。

“哲学家”是指马克思主义产生前的那些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这句话的核心是哲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解析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并且通过行动及正确的理论做指导,才能让世界想更好的方向发展.4.心无外物。

错。

这句话意思是心与物同体,它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客观的事物没有被心知觉,就处于虚寂的状态,这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违背了唯物论。

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而非意识决定物质,即“心无外物”,所以该观点错误。

(心外无物,是心学一派的主要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否认了世界的客观性,否认了物质的决定作用,夸大了精神的作用。

)5.白马非马错。

它认为白马不是马,因为白马与马不是同一个层次的事物,所以不能说谁是谁,它是一个典型的诡辩论观点,没有正确认识矛盾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是寓于特殊性之中的,它们是相互连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马克思主义原理辨析题及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辨析题及论述题

三、辨析题1 .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

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辨析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辨析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辨析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答:错误。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但不能说是“科学之科学”。

“科学之科学”是指把哲学当作包括一切科学在内、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永恒不变的理论体系。

古代哲学家吧哲学看成是“知识的总汇”,近代一些哲学家把哲学说成是“科学之科学”,这些都是不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阐明了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者既有区别又相互了解。

二者的区别是,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二者的了解是,哲学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所概括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理论,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和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的“取消论”都是错误的。

2,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答:错误。

它们是一般与个别、普遍和特殊、共性与个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它们既有区别又有了解。

区别在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特殊规律。

了解在于一方面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抽象和概括;另一方面哲学作为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规定着具体科学的研究方向,具体科学也离不开哲学。

所以,哲学和具体科学是不可分割、相互依赖的。

3、意识是特殊物质的功能和属性,因而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答:错误意识依赖于物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功能,但它又与物质有本质的区别。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则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具有主观特性的精神现象。

意识的本质在于,它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把意识等同于物质,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其错误在于抹杀物质和意识的本质区别,歪曲了意识的本质。

4、正确的意识是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答: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