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线的反射干扰

合集下载

常用的抑制反射的方法

常用的抑制反射的方法

常用的抑制反射的方法

消除信号反射现象的方法一般有布线时的拓扑法和相应的端接技术。

常用布线时的拓扑结构有:点到点、菊花链、星形、分支和周期性负载等结构。如下图所示。

常用几种端接形式

1 点到点(Point-to-point) 点到点的拓扑结构比较简单,只要在发送端或接收端进行适当的阻抗匹配。

2 菊花链(Daisy chain) 当网络(net)的整个走线长度延迟小于信号的上升或下降时间时,用菊花链拓扑结构(图 4.32)会比较好,这时网络上的负载都可以看作为容性负载。菊花链同时也限制了信号的速率,只能工作在低速电路中。

菊花链拓扑实例

3 星形(Star) 使用星形的拓扑结构时,对每个分支(stub)都进行均衡设计,要求每个分支的接收端负载一致,并选择适当的匹配方式。如图4.33所示。

星型拓扑实例

远端分支(Far-end cluster) 跟星形类似,只不过分支是靠近接收端。在这种拓扑结构中,也要限制远端stub的长度,使stub上的传输延时小于信号上升沿,这样每个接收端都可以被看作为一个简单的容性负载。

周期性负载(Periodic loading) 周期性负载的拓扑结构同样要求每段stub的长度足够小,使stub上的传输延时小于信号上升沿。这种主干传输线和所有的stub段组合起来的结构可以看作为一段新的传输线,其特征阻抗要比原来主干传输线的特征阻抗小,传输速率也比原来的低,因此在进行阻抗匹配时要注意。

传输线上的反射会对数字系统性能有重要的负面影响。为了最小化反射的负面影响,除了从拓扑结构上消除相应的影响外,还必须有相应控制它们的方法。基本上有三种方法减低这些反射的负面影响。第一种方法就是降低系统的频率或增大信号的上升沿时间,以使传输线上的反射将在另一个信号驱动到线上之前达到稳态。然而通常这是不可能的,对于高速系统,增大信号上升沿时间,将影响系统的性能。第二种方法是缩短PCB走线长度以使反射在更短时间内达到稳态。通常这是不实用的,因为通常芯片功能的强大,管脚的增多,缩短布线必然导致PCB 板层数的做多,这大大增加了成本。另外,在一些情况下缩短走线在物理实现上有时也是不可能的。当总线频率增加到一个周期内反射不能达到稳态时,或者线长满足式时,前两种方法通常就有限了。第三种方法就是给传输线两端终接一个等于特征阻抗的阻抗,并消除反射,即是所谓的高速电路设计的端接技术。端接技术分为单端断接技术和多负载端接技术。

传输线的输入阻抗反射系数与工作状态

传输线的输入阻抗反射系数与工作状态

我们写出一般情况下的阻抗公式
Z(z')Z0Z Z0 l jjZ Z 0 ltta a n n zz''Z0Z X 0l X Z0 ltta a n n zz''jZ 01Z X 0 lX lttaan zn z''
Z0
假设
tan1
Xl Z0
z
(2-29)
或者
Xl tanz
Z0
三、传输线的驻波状态
输入阻抗与负载阻抗关系 Z(z')Z0Z Z0 l jjZ Z 0lttaan nzz''
[性质]·负载阻抗Zl通过传输线段 z变' 换成( )z,' 因此 传输线对于阻抗有变换器(Transformer)的作用。
一、传输线的反射系数 和阻抗 Z
阻抗有周期特性, tan周z'期是 Z(z'm g/2)Z(z')
可得
Z (z ') jZ 0ta (( 2z n -' 3 0z ))
式(3-13)是广义的阻抗等效长度公式,可以写出
z"z'z
(2-31)
对于 x1,明显有
电z抗等g/4效长度可正
可负。Xl为感性时,z为正;Xl为容性时,z 为负,见
图(3-5)所示。
考虑到传输线的波动性—— g /重2 复性。因此 正z、

电路中的传输线理论与高频电路设计

电路中的传输线理论与高频电路设计

电路中的传输线理论与高频电路设计在电路设计和高频通信领域,传输线理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传输

线是用于在电路中传输信号的特殊导线结构,它们能够保持信号的高

质量传输,并减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失真和损耗。本文将介绍传输

线理论的基本原理,并探讨其在高频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1. 传输线理论的基本原理

传输线理论是基于电磁波传播的原理。相比于简单的电缆或导线,

传输线能够在高频信号传输过程中更好地保持信号的完整性。其原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概念:

1.1 行波特性

传输线中的信号以行波的形式传播,而不是简单的电流或电压信号。行波特性使得信号能够在传输线上快速传播,并减少由于信号的反射

和干扰而引起的失真。

1.2 传输线参数

传输线的参数包括特性阻抗、电感、电容和导纳等。这些参数影响

着传输线对信号的传输速度和阻抗匹配等特性。

1.3 反射和干扰

传输线上的信号可能会产生反射和干扰,这会引起信号的失真和损耗。传输线理论通过合理设计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和终端阻抗,减少反

射和干扰对信号的影响。

2. 传输线在高频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传输线理论在高频电路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应用场景:

2.1 高频信号传输

在高频电路中,如射频电路或微波电路中,传输线通常被用于传输

高频信号。由于传输线的特性,它能够有效地传输高频信号,并减少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失真和损耗。

2.2 信号匹配与阻抗匹配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对于信号的匹配和阻抗匹配非常重要。在高频电

路设计中,传输线可以用于匹配信号源和负载之间的阻抗,以确保信

号的高质量传输。

2.3 信号延迟和相位控制

第五章 传输线与反射

第五章 传输线与反射
17
第五章 传输线与反射
5.4 求解驱动源内阻抗
当反射波最终到达源端时,将源端的输出阻抗作为瞬 态阻抗。假设器件等效电路模型为理想电压源与内阻 串联,如图所示。 当它驱动一个高阻抗时,可以得到源输出电压。如果 在输出端串联一个Rt=10W的小电阻,测量该电阻电压 Vt,可以计算出驱动器内阻Rs。
Vo Rs Rt 1 Vt
第五章 传输线与反射
第五章 传输线与反射
1
第五章 传输线与反射
5.0 引言
如果信号沿互连线传播时所受到的瞬态阻抗发生变化,则
一部分信号将被反射,另一部分发生失真并继续传播,这
正是单一网络中多数信号完整性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反射和失真使信号质量下降,看起来就像是振铃。引起信 号电平下降的下冲可能会超过噪声容限,造成误触发。下 图表示短传输线末端由瞬态阻抗突变造成的反射噪声。
6
第五章 传输线与反射
5.2 反射形成机理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反射呢?
为了满足两个重要的边界条件!
在突变交界面处,无论是从区域1还是从区域2
看过去,交界面两侧的电压和电流都必须是相
同的。
边界处不可能出现电压不连续,否则此处会有一个无 限大电场;也不可能出现电流不连续,否则会有一个 无限大的磁场。
7
第五章 传输线与反射
当区域2的阻抗小于区域1的阻抗时,反射系数为负, 反射电压也是负电压。该负电压行波将返回源端。这 时电阻(负载)两端的电压总是小于入射电压。

传输线匹配与反射

传输线匹配与反射

18
5.4 求解驱动源内阻抗
下图给出了用CMOS驱动器模型仿真的输出电压。其中, 开路电压为3.3V连接的10W电阻两端电压为1.9V。由上式 可以计算出内阻: 10W×(3.3/1.91)7.3W。
驱动器分别连接电阻10kW和10W时的输出电压。由这两个电压
计算驱动器内阻。
19
5.5 反弹图
进入传输线的实际电压即入射电压,入射电压是由源 电压、内阻和传输线阻抗组成分压器决定的。 如果已知传输线的时延TD、信号所通过各区域的阻抗 和驱动器的初始电压,就可以计算出每个交界面的反 射,也可以预测出任意一点的实时电压。 例如,源电压是1V,内阻是10W,则实际进入时延为 1ns的50W传输线的电压是1V×50/(50+10)=0.84V, 这个0.84V信号就是沿传输线传播的初始入射电压。
Z1 2Z1
Vrefl Z2 Z1
Vinc Z2 Z1
这就是反射系数的定义!
10
5.3 电阻性负载的反射
传输线的终端匹配有三种最重要的特殊情况。假设传 输线的特性阻抗是50W。 首先,如果传输线的终端为开路,即末端的瞬态阻抗 是无穷大。这时反射系数为1: (无穷-50)/(无穷+50)=1。 即在开路端将产生与入射波大小相同、方向相反、返 回源端的反射波。 在传输线的末端(开路端的总电压),将是两个波的 叠加。一个是幅度为1V的信号向开路端传播,同时另 一个也是1V信号,但它向相反的方向传播。因此开路 端的电压为2V。见下图。

高频电子线路

高频电子线路

高频电子线路

电子线路是现代电子技术的基石,广泛应用于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医疗等领域。高频电子线路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应用于高频通信、雷达、微波技术等领域。本文将介绍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分类、常用器件以及设计方法,并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基本概念

高频电子线路是指工作频率在几百MHz至数GHz范围内的电

子线路。相比于低频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所涉及的频率更高,信号波形更为复杂,传输和反射效应更为显著,因此需要采用特殊的设计技术和器件来满足其特殊要求。

高频电子线路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器件的尺寸和结构对电路性能影响显著,需要进行精细化设计和工艺。

2. 信号传输中存在大量的反射和损耗,需要采用返波抑制和匹配技术来提高传输效率和信号质量。

3. 线路的电磁兼容性问题更为突出,需要进行屏蔽和抗干扰设计。

4. 信号时延和相位误差对系统性能有较大的影响,需要进行相位同步和时延补偿等技术处理。

二、分类

根据其应用领域和特点,高频电子线路可以分为不同的分类,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射频线路

射频线路主要用于高频通信和无线电技术中,其特点是工作频率在几十MHz至数GHz范围内,需要采用匹配、滤波、放大、混频等技术来实现信号的调制、解调、传输和放大。射频线路所用的器件包括晶体管、二极管、集成电路等。

2. 微波线路

微波线路是指工作频率在数十GHz至数百GHz范围内的电子

线路,是雷达、卫星、电视等高速通信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微波线路需要采用宽带、低损耗、高阻抗、稳定性好的器件和材料,如微带线、同轴线、波导等。

传输线上驻波模式的特点

传输线上驻波模式的特点

传输线上驻波模式的特点

1. 驻波模式的产生:

驻波模式是指在传输线中,由于信号来回反射产生的一种电磁波分布模式。驻波模式产生的原因是传输线上存在多次反射,而这些反射波与原始信号波叠加时相互干涉形成的。

2. 特点:

(1) 驻波模式在传输线上不会传输能量。

(2) 驻波模式会造成传输线上的反射,因而会影响传输线的信号质量。当反射达到一定程度时,传输线上就会出现严重的衰减和失真现象,导致信号无法正常传输。

(3) 传输线上的驻波模式与传输线的几何形状、电性质、工作频率等因素密切相关。不同的传输线类型会产生不同的驻波模式。

(4) 驻波模式在电路设计中也是一种常见的失配问题,需要采取合适的匹配技术来消除或减少。

(5) 驻波模式的存在对于测试和测量电路的准确性也有重要影响。在测量电路中,

如果存在驻波模式,会导致误差增加,因此需要合理设计和使用测试仪器。

一种光器件降低反射光串扰的方法与流程

一种光器件降低反射光串扰的方法与流程

一种光器件降低反射光串扰的方法与流程

一种降低光器件中反射光串扰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 根据需要透射的波长选择对应的滤光片膜系。

2. 滤光片与发射光形成45°安装夹角。

3. 选择带光纤的陶瓷插芯,陶瓷插芯的端面研磨角大于等于8°,安装时陶

瓷插芯的研磨角方向与45°滤光片的倾斜方向一致。

4. 激光器发出的发射光经过透镜汇聚再穿过滤光片,进入带8°研磨角α的

陶瓷插芯的光纤中进行传输。

5. 反射光从光纤传输到空气,反射光与发射光会形成°的夹角。

6. 形成约26nm的膜系偏移,超过20nm的透射带范围,到达反射带,使

得反射光不能穿过滤光片,对激光器形成串扰。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在光通信器件中组合形成有效的抗反射机构,架构简单,并且无需使用隔离器,降低了产品成本。同时,也可以在传输线上添加终端电阻,消除传输线的来回波反射,控制信号在传输线上的衰减速率,从而达到抑制或削弱反射波干扰的目的。

消除传输线的反射带来的影响的方法

消除传输线的反射带来的影响的方法

消除传输线的反射带来的影响的方法

消除传输线的反射带来的影响是保证信号传输质量和稳定性的重

要任务之一。反射信号可能会导致信号失真、噪声增加以及其他不良

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就这方面的

方法进行探讨。

1.增加终端阻抗匹配:终端阻抗匹配是消除传输线反射的基本方法。当信号源的输出阻抗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相匹配时,传输线上的

反射信号将被最小化。通常,使用特性阻抗和终端阻抗相等的传输线,如50欧姆同轴电缆,以确保阻抗匹配。

2.添加终端电阻:在一些情况下,无法完全匹配终端阻抗。因此,添加一个匹配终端的电阻来吸收反射信号是一种常见的方法。这种电

阻被称为终端电阻或终端阻抗,并且应与特性阻抗相等。这样做可以

使反射信号被吸收,避免与主信号相互干扰。

3.采用衰减器:衰减器是一种用于降低信号幅度的电路。在传输

线的末端或关键节点处安装衰减器可以有效地消除反射信号。衰减器

的阻抗应与特性阻抗相匹配,以确保在不引入过多信号噪声的同时实现衰减效果。

4.使用终端网络:终端网络是一种由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组成的网络。它被安装在信号源和传输线之间,用于调整阻抗并消除反射信号。终端网络的设计可以根据特定需求进行调整,以匹配传输线和信号源的特性阻抗。

5.调整传输线长度:传输线长度的选择对于消除反射信号也起着重要作用。当传输线长度为特定波长的整数倍时,反射信号可以在较远的位置被吸收,从而减少反射对信号质量的干扰。因此,可以通过调整传输线长度来最小化反射信号。

6.使用阻抗转换器:阻抗转换器是一种被广泛用于消除传输线反射的设备。它将信号源的输出阻抗与特性阻抗匹配,将传输线的输入阻抗与特性阻抗相匹配。这样做可以有效地减少反射信号,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和稳定性。

数据线串电阻的作用

数据线串电阻的作用

数据线串电阻的作用是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体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传输稳定性:数据线串电阻可以帮助抑制信号的反射和干扰。当数据信号在数据线上传输时,会遇到信号的反射问题,即信号从传输线的末端反射回来。这种反射会导致信号衰减和失真,影响数据传输的稳定性。通过在数据线上串联电阻,可以有效地减少信号的反射,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2. 阻抗匹配:数据线和数据传输设备之间存在阻抗差异。如果没有适当的阻抗匹配,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发生反射和干扰,导致数据传输错误或信号损失。通过在数据线上串联电阻,可以实现阻抗匹配,减少信号反射,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3. 信号衰减控制:数据线在传输过程中会发生信号衰减,尤其是在较长距离传输时。通过在数据线上串联电阻,可以控制信号的衰减程度,保持信号的强度和质量,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EMI抑制:数据线串电阻还可以帮助抑制电磁干扰(EMI)。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周围的电磁场可能会对数据信号产生干扰,导致传输错误或数据损失。适当选择和使用串联电阻可以减少电磁干扰的影响,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线串电阻的具体数值和位置需要根据具体的数据传输标准和设备要求来确定。不同的数据传输标准和设备可能有不同的电阻要求,因此在使用数据线串电阻时应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指导。

认识传输线的三个特性,特性阻抗、反射、阻抗匹配

认识传输线的三个特性,特性阻抗、反射、阻抗匹配

认识传输线的三个特性,特性阻抗、反射、阻抗匹配

认识特性阻抗

电阻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物理元器件,通过欧姆定律我们可以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U=I*R。

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电路来分析这三者之间的具体关系,请看下面的一张最简单的电路图。这个电路图只有一个电源一个电阻和一些导线组成。

当然这个电阻的阻值也可以通过用万用表来直接测量。

特性阻抗就不一样了,用万用表测量一根50欧姆特性阻抗时,将会发现是短路的。这就需要我们从概念上区分电阻(哪怕是刚好是50欧姆的电阻)和特性阻抗是两码事。就像温度上面的度(摄氏度)和角度上的度一样,不是一个东西。

电阻这个物理量大家都懂,这里就不解释了。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特性阻抗到底是何方神圣,是在什么条件下才会用这个东西的。

其实特性阻抗是和射频紧密相隔的一个物理量,在认识特性阻抗之前先认识一下射频。我们知道电台,手机通讯信号,wifi等都是向外部发射信号能量的装置,也就是说能量是从天线射出去,能量不再回来到天线了,可以想像就像机枪向外面扫射一样,子弹打出去就不回来了。

好了,明白射频这个东西之后,我们再来到具体的传输射频能量的导线上面来。导线上面传输的射频信号也是一样的,希望它传过去就不要反传回来了,要是有能量反传回来就说明传输的效果差了。

为了更具体的说明特性阻抗这个东西我这里打一个比方:

同一个电路板上面有2根导线(假设都是很长的两根线,你能想像它有多长就有多长),因为同一个板,那么2根导线的铜皮厚度都是一样的。两根导线,长(无限长)和厚度是一样的,只能唯一不同的是宽度了,假设1号导线宽度是1(单位),2号导线是2(单位)。也就是说2号线宽度是1号线的两倍。

信号反射造成的失真

信号反射造成的失真

信号反射造成的失真

1.引言

1.1 概述

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

概述:

在现代通信系统中,信号反射是一个常见但却经常被忽视的问题。当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遇到反射的时候,它们可能会发生多种失真,导致通信质量下降甚至完全失败。因此,了解信号反射及其可能产生的失真类型对于确保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深入探讨信号反射造成的失真及其原因。首先,我们将简要介绍信号反射的原因,包括信号在传输线上遇到接口或连接器时的反射现象。其次,我们将详细探讨不同类型的信号反射所引起的失真,如时延扭曲、幅度衰减和频率失真等。我们将通过实际案例和数学模型来说明这些失真类型是如何影响信号的传输和接收的。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果,并提出一些应对信号反射失真的对策和建议。这些建议可能包括使用合适的传输线路、增加阻抗匹配、优化信号的发射和接收端等。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我们可以尽可能减少信号反射造成的失真,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信号反射对通信系统的影响,并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或减少信号反射造成的失真。只有充分认识到信号反射问题的严重性,我们才能确保信号的有效传输,提高通信质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

1.2 文章结构

本文将以信号反射造成的失真为主题,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首先,引言部分将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概述,阐明信号反射的重要性和存在的原因。接着,对文章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明确每个章节的内容和目标,并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把握文章的框架。

信号完整性研究:反射现象

信号完整性研究:反射现象

信号完整性研究:反射现象

前面讲过,对于数字信号的方波而言,含有丰富的高频谐波分量,边沿越陡峭,高频成分越多。而pcb上的走线对于高频信号而言相当于传输线,信号在传输线中传播时,如果遇到特性阻抗不连续,就会发生反射。反射可能发生在传输线的末端,拐角,过孔,元件引脚,线宽变化,T型引线等处。总之,无论什么原因引起了传输线的阻抗发生突变,就会有部分信号沿传输线反射回源端。

反射形成机理很复杂,这包含了很多电磁领域的复杂的知识,本文不准备深入讨论,如果你真的很想知道,可以给我留言,我专门讲解。

工程中重要的是反射量的大小。表征这一现象的最好的量化方法就是使用反射系数。反射系数是指反射信号与入射信号幅值之比,其大小为:(Z2-Z1)/ (Z2+Z1)。Z1是第一个区域的特性阻抗,Z2是第二个区域的特性阻抗。当信号从第一个区域传输到第二个区域时,交界处发生阻抗突变,因而形成反射。举个例子看看反射能有多大,假设Z1=50欧姆,Z2=75欧姆,根据公式得到反射系数为:(75-50)/(75+50)=20%。如果入射信号幅度是3.3v,反射电压达到了3.3*20%=0.66v。对于数字信号而言,这是一个很大的值。你必须非常注意他的影响。

实际电路板上的反射可能非常复杂,反射回来的信号还会再次反射回去,方向与发射信号相同,到达阻抗突变处又再次反射回源端,从而形成多次反射,一般的资料上都用反弹图来表示。多次的反弹是导致信号振铃的根本原因,相当于在信号上叠加了一个噪声。为了电路板能正确工作,你必须想办法控制这个噪声的大小,噪声预算是设计高性能电路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第五章传输线与反射-精选文档

第五章传输线与反射-精选文档
3
第五章 传输线与反射
5.1 阻抗变化处的反射
只要瞬态阻抗发生了改变,部分信号将沿着与原传播 方向相反的方向反射,而另一部分将继续传播,但幅 度有所改变。将瞬态阻抗发生改变的地方称为阻抗突 变,或简称突变。 反射信号的量值由瞬态阻抗的变化量决定,如图所示。 如果第一个区域瞬态阻抗是 Z1 ,第二个区域是 Z2 ,则 反射信号与入射信号幅值之比为(后面证明):
第五章 传输线与反射
第五章 传输线与反射
1
第五章 传输线与反射
5.0 引言
如果信号沿互连线传播时所受到的瞬态阻抗发生变化,则
一部分信号将被反射,另一部分发生失真并继续传播,这
正是单一网络中多数信号完整性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反射和失真使信号质量下降,看起来就像是振铃。引起信 号电平下降的下冲可能会超过噪声容限,造成误触发。下 图表示短传输线末端由瞬态阻抗突变造成的反射噪声。
11
第五章 传输线与反射
5.3 电阻性负载的反射
如果区域2是开路,则反射系数为1。此时开路处有两 个方向相反的波相叠加。
12
第五章 传输线与反射
5.3 电阻性负载的反射
第二种特殊情况是传输线的末端与返回路径相
短路,即末端阻抗为0。反射系数为-1:
(0-50)/(0+50)=-1。1V入射信号到达远端时,产
2
百度文库

射频信号反射系数

射频信号反射系数

射频信号反射系数

1. 引言

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RF)信号反射系数是指当一个射频信号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部分信号会被反射回去的现象。在无线通信、雷达、天线设计等领域中,了解和控制射频信号的反射系数对于保证通信质量和设备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射频信号反射系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减小反射系数的方法等内容。

2. 射频信号反射系数的定义

在传输线理论中,我们可以通过定义反射系数来描述传输线上的波在接口处发生反射的情况。对于单个接口,其反射系数(Reflection Coefficient)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Γ=Z L−Z0 Z L+Z0

其中,Γ为反射系数,Z L为接口末端负载阻抗,Z0为传输线特性阻抗。

3. 射频信号反射系数的计算方法

根据反射系数的定义,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步骤计算给定接口处的反射系数:

1.确定接口末端负载阻抗Z L和传输线特性阻抗Z0的数值;

2.将数值代入反射系数公式中,计算得到反射系数Γ。

需要注意的是,反射系数是一个复数,包含幅度和相位两个方面的信息。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关注反射系数的幅度。

4. 影响射频信号反射系数的因素

4.1 接口匹配

接口匹配是指传输线末端负载阻抗与传输线特性阻抗之间的匹配程度。当负载阻抗与特性阻抗相等时,即Z L=Z0,反射系数为零,表示无反射发生。而当负载阻抗与特性阻抗不匹配时,反射系数将不为零。

4.2 电缆长度

电缆长度也会影响信号的反射系数。当电缆长度达到某个特定值时,信号将出现完全反向传播并返回源端口,此时反射系数达到最大值。

传输线的反射计算

传输线的反射计算

传输线的反射计算

传输线的反射计算是指在传输线中信号传输过程中发生的反射现象的计算。传输线是一种特殊的电路,用于在电子设备中传输电信号。它由导线和绝缘材料组成,常见的传输线包括同轴电缆和微带线等。在传输线中,当信号传输到传输线的末端时,可能会发生反射现象。这是由于传输线的阻抗不匹配或末端负载的不匹配导致的。反射信号会在传输线上反向传播,与原始信号相叠加,导致信号失真。

为了计算传输线的反射,首先需要了解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是指在单位长度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之比。对于同轴电缆,特性阻抗取决于内导体和外导体之间的几何尺寸和材料特性。而对于微带线,特性阻抗取决于微带线的几何尺寸和介质材料的特性。

当信号从发射端传输到传输线的末端时,如果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与发射端的阻抗匹配,那么信号将完全被传输线吸收,不会发生反射。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很难实现完全的阻抗匹配,因此会发生反射。为了计算反射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可以使用反射系数来描述。反射系数是指反射信号的幅度与入射信号的幅度之比。反射系数可以用复数表示,它包括反射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信息。

反射系数的计算涉及到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发射端阻抗和末端负载阻抗。通过使用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发射端阻抗和末端负载阻抗的

数值,可以计算得到反射系数。反射系数可以通过测量传输线上的电压波形来确定,也可以通过模拟电路仿真软件进行计算。

在计算反射系数时,需要考虑传输线的长度和频率。传输线长度会影响反射信号的传播时间,频率会影响反射信号的相位变化。因此,在计算反射系数时,需要考虑传输线的长度和频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言

在微机系统中,接口与其它设备之间的连接要通过一定长度的电缆来实现,在计算机内部,印制电路板之间需要通过焊接线来连接。在一些其它的脉冲数字电路中也存在这类事的问题。脉冲信号包含着很多的高频成分,即使脉冲信号本身的重复频率并不十分高,但如果前沿陡峭,在经过传输通道时,将可能发生信号的畸变,严重时将形成振荡,破坏信号的正常传输和电路的正常工作。脉冲信号的频率越高,传输线的长度越长,即便问题越严重。

二.传输线的反射干扰及其造成的危害

任何信号的传输线,对一定频率的信号来说,都存在着一定的非纯电阻性的波阻抗,其数值与集成电路的输出阻抗和输入阻抗的数值各不相同,在他们相互连接时,势必存在着一些阻抗的不连续点。当信号通过这些不连续点时便发生“反射”现象,造成波形畸变,产生反射噪声。另外,较长的传输线必然存在着较大的分布电容和杂散电感,信号传输时将有一个延迟,信号频率越高,延迟越明显,造成的反射越严重,信号波形产生的畸变也就越厉害。这就是所谓的“长线传输的反射干扰”。图1是为了演示这种“长线反射”的实验电路,图2是该电路的各点输出波形。图2(a)是脉冲信号发生器的输出波形,图2(b)是“与非门1”的输出再不连接电缆时的波形,可以看到,该波形同a的输入信号一样,是没有任何畸变的1MHz反向方波。图2(c)是在接入场传输线后门1点波形,可见该波形出现了“振荡”和“台阶”;在传输线的终端,信号不仅有“振荡”,还出现了幅度高达-6V左右的“过冲”图2(d)。实验进一步证明,传输线越长,信号的畸变越严重,当传输线达到10m时,信号波形已面目全非了。

对于TTL器件来说,“过冲”超过6V时,对器件输入端的P-N结就有造成损坏的可能。同时从+3V~-6V的大幅度下降,将会对邻近的平行信号产生严重的串扰,且台阶将造成不必要的延时,给工作电路造成不良的后果。一旦形成震荡,危害就更严重,这种振荡信号将在信号的始端和终端同时直接构成信号噪声,从而形成有效的干扰。

三.信号传输线的主要特性及阻抗匹配

1.信号传输线的特征阻抗

对于计算机及数字系统来说,经常使用的信号传输线主要有单线(含接连线和印制线等)、双绞线、带状平行电缆、同轴电缆和双绞屏蔽电缆等。传输线的特性参数很多,与传输线的反射干扰有关的参数主要有延迟时间和波阻抗。一般说来,反显得信号延迟时间最短,同轴电缆较长,双绞线居中,约为6ns/m。波阻抗为单线最高,约为数百欧,双绞线的波阻抗,双绞线的波阻抗一般在100Ω-200Ω之间,且绞花越短,波阻抗越低。从抗干扰的角度讲,同轴电缆最好,双绞线次之,而带状电缆和单线最差。

2.阻抗的匹配

当传输线终端不匹配时,信号被反射,反射波达到始端时,如始端不匹配,同样产生反射,这就发生了信号在传输线上多次往返反射的情况,产生严重的反射干扰。因此要尽可能做到始端和终端的阻抗匹配,是抑制反射干扰的有效途径。为此,确定“长线”的最佳长度是至关重要的。

在实际实践中,一般以公式的经验来决定实际电路信号传输线的最大允许不匹配长度(也即“长线”界限)。其中,为电路转换边沿的平均宽度,对于常用的中速TTL电路,取15ns,为传输线

的延迟时间。可以计算出,其最大允许匹配长度分别为1m,0.6m和0.4m,否则应考虑阻抗匹配。对于高速运行的ECL器件,由于其传输时间只有4ns-5ns,故传输长度一般超过20cm时,就应考虑匹配问题。

阻抗匹配的方法可以分为始端阻抗匹配和终端阻抗匹配。

始端阻抗匹配的方法是在电路的输出端,即传输线的输入端串接一个电阻R,使电路的输出电阻(对TTL而言分别为14R和135R)与所用传输线的波阻抗(如双绞线典型波阻抗为130R)相近似,如图3所示。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波形畸变也较小。但由于电流流经,使在线低压电平上升,从而降低信号低电平的噪声容限。一般规定低电平的升高要小于0.2V,为此应考虑减少负载们的个数来减小电阻R上的电压降。

无源终端匹配可以在接收端的逻辑门的输入端,即传输线的终端并联一个电阻,其阻值应近似等于传输线的波阻抗,如图4所示。这种方法一般仅限于发送端采用功率驱动门的场合,如用普通逻辑门输出时,并联这样小的电阻负载,会使其输出高电平下降,从而一般各项电路的高电平噪声容限。

有源终端并联匹配,如图5,可以克服无源终端并联匹配时所造成的高电平噪声容限下降。在图中交流状态下,电源可视为短路,与的并联值等于传输阻抗的波阻抗。

4 振铃现象的产生及抑制

由于任何传输线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引线电阻、引线电感和杂散电容,因此,一个标准的脉冲信号在经过较长的传输线后,极易产生上冲和振铃现象。大量的实验表明,阴线电阻可使脉冲的平均振幅减小;而杂散电容和引线电感的存在,则是产生上冲和振铃的根本原因。在脉冲前沿上升时间相同的条件下,阴线电感越大,上冲及振铃现象就越严重;杂散电容越大,则是波形的上升时间越长;而引线电阻的增加,将使脉冲振幅减小。

在实际电路中,采用下列几种方法来来减小和抑制上冲及振铃。

(1)串联电阻。利用具有较大电阻的传输线或是人为地串入适当的阻尼电阻,可以减小脉冲的振幅,从而达到减小上冲和振铃程度的目的。但当传入电阻的数值过大时,不禁脉冲幅度减小过多,而且使脉冲的前沿产生延迟。因此,串入的阻尼电阻值应适当,并且应选用无感电阻,电阻的连接为值应靠近接收端。

(2)减小引线电感。设法减小线路及传输线的引线电感是最基本的方法,总的原则是:尽量缩短引线长度;加醋到线和印制铜箔的宽度;减小信号的传输距离,采用引线电感小的元器件等,尤其是传输前沿很陡的脉冲信号时更应注意这些问题。

(3)由于负载电路的等效电感和等效电容同样可以影响发送端,使之脉冲波形产生上冲和振铃,因此,应尽量减小负载电路的等效电感和电容。尤其是负载电路的接地线过长时,形成的地线电感和杂散电容相当可观,其影响不容忽视。

(4)逻辑数字电路中的信号线可增加上拉电阻和交流终端负载,如图6所示。上拉电阻(可取)的接入,可将信号的逻辑高电平上拉到5V。交流终端负载电路的接入不影响支流驱动能力,也不会增加信号线的负载,而高频振铃现象却可得到有效的抑制。

上述振铃除了与电路条件有关外,还与脉冲前沿的上升时间密切相关。即使电路条件相同,当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