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品种

合集下载

2020年版药典中药材、中药饮片都有哪些新变化

2020年版药典中药材、中药饮片都有哪些新变化

2020年版药典中药材、中药饮片都有哪些新变化{{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品种总数计划达到6400个左右,其中:中药增加品种约220个,化学药增加品种约420个,生物制品增加品种收载30个,药用辅料增加品种约100个,药包材品种收载30个,共约800个。

药典已收载品种计划修订1400个,其中:中药500个,化药600个,生物制品150个。

中药材标准的增修订中药材是中医临床和中药产业的根本,是基础中的基础,必须建立严格、科学的标准。

(一)品种的增加与退出(1)增加收载有临床用药需求、基础研究扎实、资源(野生和栽培)丰富的品种。

(2)增加收载现版药典收载或拟收载中成药处方药味中未收入药典的中药材标准。

(3)对于野生资源枯竭、商品匮乏、存在明显安全性、伦理等问题(如化石类、人类胎盘类、动物粪便类等),以及基础研究薄弱的品种从药典中退出或不再增加收入本版药典。

(4)已有中药材品种新增基原,原则上按照“新发现中药材”进行申报注册,获得批准后,可考虑作为新的基原收入药典,但经本草考证证明属于历史误用需要正本清源的品种不在此列。

(二)中药材名称、来源和药用部位的修订与规范根据本草考证,结合中药材生产实际,对部分中药材名称、来源和药用部位进行修订;对原植、动物的科、属、种和拉丁学名、原矿物的类、族和矿石进行进一步的考证,进一步修订和规范中药材的来源。

(三)中药材采收和加工方法及药材性状的修订当前,随着中药农业的快速发展,许多常用中药材已不再依赖野生资源,实现了大规模种植养殖,且采收和加工已相对集中,并逐步实现机械化。

中国药典要顺应中药产业的变革和进步,把好质量关,本版药典须对中药材采收和加工方法及药材性状进行修订。

(1)制定中药材采收加工技术评价方法和指导原则,把中药材采收和产地加工纳入科学化、法制化轨道。

(2)收载和规范中药材趁鲜切片直接干燥的产地加工方式。

其收载品种必须符合上述指导原则的要求,仅限于部分传统采收加工方法落后,药材难以干燥且长时间干燥过程中易霉变或导致成分明显下降的中药材以及对传统采用硫磺熏蒸改用产地无硫加工方法的中药材。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2013)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2013)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2013)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3.12.27•【文号】农业部令2013年第4号•【施行日期】2014.02.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其他正文农业部令(2013年第4号)《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业经2013年12月18日农业部第1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2月1日起施行。

农业部2001年2月26日发布、2007年11月8日修订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同时废止。

部长:韩长赋2013年12月27日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科学、公正、及时地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以及各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1至2种农作物。

第二章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条农业部设立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

第五条品种审定委员会由科研、教学、生产、推广、管理、使用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

委员应当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处级以上职务,年龄一般在55岁以下。

每届任期5年。

品种审定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2-5名。

第六条品种审定委员会设立办公室,负责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

第七条品种审定委员会按作物种类设立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由11-23人组成,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

第八条品种审定委员会设立主任委员会,由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办公室主任组成。

第三章申请和受理第九条申请品种审定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申请者),可以直接向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或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提出申请。

退出养承诺书范文

退出养承诺书范文

退出养承诺书范文
我(个人/机构名称)在此声明,因以下原因,我要退出与(养殖户名称/机构名称)之间的养殖承诺书。

背景信息
(请在此简要陈述您与养殖户之间的合作情况及养殖品种和数量等相关信息)
退出原因
(请在此简要陈述您要退出养承诺书的具体原因,如诚信问题、生产条件限制等)
在此,我向养殖户承诺,我将协助将所承诺的养殖品种和数量转移给合适的人或机构,确保其得到妥善的照顾和管理,且不会实施廉价出售或任何潜在的损害经济的行为。

在养殖品种和数量顺利转移后,我将完全解除与该养殖户之间的合作关系和承诺书,退出所有相关活动,并将不再干扰养殖户的业务或行为。

提交方式
本退书将通过(如邮寄、电子邮件、面谈等)提交给养殖户,并在双方达成书面协议后确立其有效性。

同意退出养承诺书:
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种子管理工作的意见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种子管理工作的意见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种子管理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公布日期】2010.02.03•【字号】沪农委[2010]24号•【施行日期】2010.02.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政医管其他规定正文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种子管理工作的意见(沪农委[2010]24号)各区县农委,市有关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下发的《农业部关于加强种子管理工作的意见》(农农发[2009]8号),进一步规范本市种子生产经营行为,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促进种业健康快速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本市种子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强种子市场监管(一)组织开展种子市场专项检查。

在继续做好对企业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的同时,市、区县农业部门及种子管理机构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在农业生产关键季节,对辖区内的种子市场进行全面专项检查。

检查范围要覆盖所辖的各种子经营、生产企业及种子经销户,检查内容包括种子质量、种子标签、品种审定及授权情况、种子经营和生产许可证、生产经营档案、品种真实性、转基因品种等内容。

专项检查结果要及时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公布。

对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要依法惩处,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二)健全种子案件举报制度。

市、区县农业部门及种子管理机构要高度重视举报案件,向社会公布举报信箱或举报电话,对举报案件要认真接访,做好登记,及时查处。

对署名举报投诉案件,要将查处结果及时反馈举报投诉人。

要健全举报奖励机制,鼓励群众发现并举报制售假劣种子的违法行为。

要建立举报案件督办制度,切实将举报制度落到实处。

我委将对举报案件查处情况进行督办检查。

(三)妥善处置种子纠纷。

对因种子原因给农业生产造成产量损失的事件,各级农业部门及种子管理机构要高度重视,按照属地管辖的原则,迅速反应、妥善处置,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对于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事件,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果断处置,避免事态扩大,防止发生群体性事件。

种子法及有关适用问题

种子法及有关适用问题

种子法及有关适用问题一、学习法律、敬畏法律、依法办事1、法律效力位阶:宪法、专业法、条例、地方性法规、部门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

2、在工作实践再学习再理解3、种子法立法思想(1)保护和合理利用种质资源(2)规范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和经营和使用(3)提高种子质量水平,推动种子产业化(4)促进种植业和林业的发展4、种业管理的重点保障农业生产用种的数、质量安全;维护公平、公正的种业环境。

5、查办种子案件的基本要求(1)讲依据。

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或找不到法律依据的,不要主观臆断,更不能自作主张,要关注全国人大、最高两院、农业部的相关解释。

(2)讲程序。

执法主体合法,程序合法。

(3)讲证据。

查案件就是查证据。

二、种子资源与品种保护1、种子资源:指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各种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的遗传材料。

果实、籽粒、苗、根、茎、叶、芽、花、组织、细胞、DNA和基因等有生命的物质材料。

国家依法保护种子资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破坏种子资源;国家有计划地收集、整理、鉴定、登记、保存、交流和利用种子资源,定期公布可利用的种子资源目录;国家对种子资源享有主权。

2、品种: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与现有品种有明显区别;遗传性状相对稳定;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征稳定一致;有适当的名称。

重点强调三性,即特异性、稳定性、一致性。

3、新品种保护:育种单位或育种人对自己选育或发现新的新品种(材料)可以依法申请保护。

申请的条件:新颖性、特异性、稳定性、一致性和名称。

保护期限15年,20年。

(临时保护)4、品种侵权:未经品种权人许可,以商业目的生产或者销售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品种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维权。

(1)品种侵权案管辖:省级以上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属自诉案。

受理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对侵权所造成的损害可以进行调解。

调解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履行,调解未成,品种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可依照民事诉讼程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退出国家审定农作物品种目录(第十一批)

退出国家审定农作物品种目录(第十一批)
种业导刊 ,2 0 1 5 年第 9 期
J o ur na l o f Se e d I nd us t r y Gui de
导 语: 根据 ( ( 主要 农作 物品种 审定办法》规 定,经第三届 国家农作物 品种 审定委 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 , 以及为期 6 0日公示 ,决定 退出国家农作物 品种 审定委 员会审定通过 的 4 1 个稻 、玉米 、棉花 、大豆品种。
黑龙江省农科 院黑河 农科 所 黑 龙江省农 垦总局九三科学研 究所
4 北豆 8 号
1 0
5 铁豆 4 5 国审豆 2 0 0 7 0 1 7
黑龙江省 农垦科研育种 中心
辽 宁铁研种 业科技有限公司
辽 宁省铁 岭大豆科学研究所
6 中豆 3 4 国审豆 2 0 0 7 0 1 8
国审玉 2 0 0 7 0 3 4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 限公 司 辽 阳金 刚种业有 限公司 辽宁省农业科学 院玉米研究 所
北 京 金农 科种 子 科 技有 限 公 司
金刚青 贮 5 0 辽单青贮 1 7 8
金糯 6 2 8

新 陆早 2 1 号 ( 原代 号 : 9 8 —2 )
9 临奥 9 号
国审玉 2 0 0 6 0 5 2
国审 玉 2 0 0 7 0 2 5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庞 良玉
1 0 登海青 贮 3 5 7 1 l 1 1 2
1 3
国审玉 2 0 0 7 0 2 7 国审玉 2 0 0 7 0 2 8 国审玉 2 0 0 7 0 3 0


4 K优 2 1 3
中作 0 2 0 1
津粳优 l 1 6

2007年至2010年退出市场玉米品种名单

2007年至2010年退出市场玉米品种名单

2007-2010年国审玉米品种退出市场(停止推广)公告第一批(2007)玉米(36个)1、丹玉6号GS03001-1984辽宁省丹东市农科所2、豫农704 GS03002-1984河南农学院3、沈单3号GS03003-1984沈阳市农科所4、恩单2号(原公告中为思单2号)GS03004-1984湖北省恩施天池山农科所5、郧单1号GS03005-1984湖北省郧阳地区农科所6、郑单2号GS03009-1984河南农科院粮作所7、京杂6号GS030010-1984北京东北旺农场科技站8、鲁原单4号GS030011-1984山东省农科院原子能所9、京早7号GS030012-1984北京市农科院作物所10、丰单1号GS030013-1984中国农科院植保所11、吉单101 GS030014-1984吉林省农科院12、成单4号GS030015-1984四川省农科院13、嫩单3号GS030016-1984黑龙江嫩江地区农科所14、鲁玉3号GS03001-1989山东省聊城地区农科所15、苏玉1号GS03002-1989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16、丹玉13号GS03003-1989辽宁省丹东市农科所17、四单8号GS03004-1989四平市农科所18、烟单14号GS03005-1989山东省烟台市农科所19、丰三1号GS030017-1984中国农科院植保所20、沈单7号GS03001—1990辽宁省沈阳市农科所21、吉单118 GS03004—1990吉林省农科院玉米所22、农大60 GS03005—1990北京农业大学23、豫玉5号GS03006—1990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24、桂顶1号GS03007—1990广西自治区玉米所25、白单9号GS03008—1990吉林省白城地区农科所26、吉单131 GS03009—1990吉林省农科院玉米所27、73单交GS03010—1990湖北省郧阳地区农科所、四川省雷马屏农场28、绵单1号GS03001—1991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29、掖单4号GS03001—1992山东省莱州市农科所30、丹玉15 GS03002—1992辽宁省丹东市农科所31、四单16号GS03003—1992吉林省四平市农科所32、鲁玉13号GS03001—1994山东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33、川农单交9号GS03003—1994四川农业大学34、四早6号GS03001—1995吉林省四平市农科院35、冀单28 GS03004—1995河北省唐山市农科所36、豫玉11号GS03005—1995河南农科院粮作所第二批(2008年)玉米(17个)1 、郑单14号国审玉980001 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2、中玉4号国审玉980003 中国农科院品种资源研究所3 、冀丰58 国审玉980006 河北省粮油作物所、保定市科所、邯郸农科所4 、川单12号国审玉980007 四川农业大学5 、中单321 国审玉980008 中国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6 、农大高油115 国审玉980009 中国农业大学7 、锦玉二号国审玉980010 辽宁省凌海市种子公司8 、中单5384 国审玉98001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育种研究所9 、掖单12号国审玉980012 山东省莱州市农业科学院10 、掖单19号国审玉980013 山东省莱州市农业科学院11 、辽单24号(原名辽9401) 国审玉990002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12 、掖单22号国审玉990006 山东省莱州市农业科学院13 、招玉2号国审玉990008 山东省招远市种子公司14 、华玉四号(原名HZ9440) 国审玉990009 华中农业大学玉米研究室15 、辽原1号GS03003-1990 辽宁省农科院原子能所16 、郧单1号GS03005-1984 湖北省郧阳地区农科所17 、中单2号GS03008-1984 中国农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第三批(2009)玉米:(21个)1、吉单180 GS03003-1995吉林省农科院玉米所2、东单七号国审玉990001辽宁东亚育种研究所3、屯玉2号国审玉990004山西省屯留县玉米种子专业公司4、豫玉25号(原名郑单93-1)国审玉990005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5、吉单255 国审玉20000002吉林省农科院玉米所6、辽单30 (原名辽试551)国审玉20000004辽宁省农科院作物所7、东单8号国审玉20000005辽宁东亚种子科学研究院8、丹玉26号(原名丹2100)国审玉20000006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9、屯玉1号(原名晋单37号)国审玉20000008山西省屯留玉米种子专业公司10、农大81 国审玉20000010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学院11、鲁单50 国审玉20000013山东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12、黔单10号(原名黔9501)国审玉20000015贵州省农科院旱粮所13、渝单5号(原代号3040)国审玉20000016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4、沪玉糯一号(原名沪糯96-56)国审玉20000017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15、铁单16号国审玉2001001辽宁省铁岭农科院16、户单2000 国审玉2001004陕西秦龙绿色种业有限公司17、承玉5 国审玉2001007河北省承德县种子公司18、郑单18号国审玉2001008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19、皖单8号国审玉200101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20、蜜玉8号国审玉2001013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21、濮单3号国审玉2002001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第四批(2010)玉米:(28个)序号品种名称审定编号选育单位(人)1、中原单32 国审玉980005中国农科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2、屯玉2号国审玉990004山西省屯留县玉米种子专业公司3、豫玉23号(原名安玉5号)国审玉20000011河南省安阳市农科所4、郑单19号国审玉2003007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5、济单94-2 国审玉2003016河南省济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6、辽单38 国审玉2003018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7、中单9409 国审玉2003022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8、吉星油199 国审玉2003023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9、吉油1号国审玉2003024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10、吉甜6号国审玉2003026吉林农业大学11、苏玉糯4号国审玉2003037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12、津爆1号国审玉2003039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13、迪卡3号国审玉2003044孟山都公司14、辽613 国审玉2003045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15、京科23 国审玉2003053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16、迪卡1号国审玉2003055孟山都公司17、黔兴2号国审玉2003057贵州省种子公司18、承玉11 国审玉2003059河北省承德裕丰种业有限公司19、中单18 国审玉2003060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20、濮单4号国审玉2003061河南省濮阳农业科学研究所21、万粘1号国审玉2003068河北万全县华穗特用玉米种业有限责任公司22、秦农甜1号国审玉2003071陕西秦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23、西星甜玉1号国审玉2003072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4、郑爆2号国审玉2003079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信息所25、中农大236 国审玉2006038中国农业大学26、登海3686 国审玉2006041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7、铁研124 国审玉2009007铁岭市农业科学院28、中农大4号国审玉2009008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去年12月发文,决定停止美国孟山都公司所属的“迪卡1号”、“迪卡3号”两个玉米品种在我国境内生产,并明确自发文满一年起,这两个玉米品种彻底退出我国市场。

医疗机构药品进入与退出机制

医疗机构药品进入与退出机制

药品进入与退出机制
进入:
1、符合药品选择要求的;
2、作为药品品种结构的;
3、比在用药品更好;
4、满足市场特殊需求的;
退出:
1、合作期内,出现不良反应报告,三次直接退出;
2、合作期内,品种抽检不合格,两次退出;
3、滥发虚假广告宣传,两次退出;
4、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直接退出;
5、同通用名品种,有更优的品种进入,则之前的品种向后排序并在合同期后剔除;
6、在同一个目录里,同通用名品种保留2~3个,优胜劣汰;
7、厂家出现资质(GMP)问题、重大信誉问题,全部品种退出目录;
8、厂家其他品种抽检不合格,超过三次,全部品种退出目录;
9、项目启动,不配合工作的厂家品种;
10、厂家与平台其他客户产生商业纠纷,并被认为是错误方的,拒不改正的直接退出;
11、合同期限内超过3次配送数量达不到需货量80%,或配送时间超过协议时间3次的需要退出。

东海县某种业公司与安徽某种业公司等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

东海县某种业公司与安徽某种业公司等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

东海县某种业公司与安徽某种业公司等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文章属性•【案由】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号】(2022)最高法知民终269号•【审理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程序】二审•【裁判时间】2023.09.18正文东海县某种业公司与安徽某种业公司等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22)最高法知民终269号上诉人(一审被告):东海县某种业公司。

住所地: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

法定代表人:孙某,该公司执行董事。

委托诉讼代理人:段培龙,江苏中瀛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一审原告):安徽某种业公司。

住所地: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

法定代表人:陈某之,该公司总经理。

委托诉讼代理人:崔怀远,安徽百舜律师事务所律师。

一审被告:孙某某,男,1970年10月8日出生,汉族,住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

委托诉讼代理人:戴怀兵,安徽皖成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诉人东海县某种业公司与被上诉人安徽某种业公司、一审被告孙某某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一案,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一审法院)曾于2020年9月25日作出(2020)皖01民初1337号民事判决,东海县某种业公司和孙某某均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曾于2021年5月7日作出(2021)最高法知民终64号民事裁定,撤销该一审判决,发回一审法院重审;一审法院于2021年11月16日作出(2021)皖01民初2060号民事判决,东海县某种业公司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

本院于2022年2月21日立案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并于2023年3月17日询问当事人。

上诉人东海县某种业公司的委托诉讼代理人段培龙,被上诉人安徽某种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陈某之及其委托诉讼代理人崔怀远、一审被告孙某某及其委托诉讼代理人戴怀兵到庭参加询问。

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东海县某种业公司上诉请求:1.撤销一审判决,依法改判驳回安徽某种业公司的诉讼请求;2.判令本案一、二审诉讼费由安徽某种业公司负担。

完善药品品种的引进、调整和淘汰等管理机制

完善药品品种的引进、调整和淘汰等管理机制

完善药品品种的引进、调整和淘汰等管理机制药品管理机制的完善是保障国民健康的重要举措。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不断追求,药品品种的引进、调整和淘汰等管理机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药品品种管理的现状出发,探讨如何完善药品管理机制以保障人民健康。

一、药品品种管理的现状当前,我国药品管理面临着不少挑战。

首先是药品品种过多,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繁多的药品品种使得药品监管变得困难,容易出现混淆、错漏管理等问题。

其次,部分药品品种过时,已经不符合国家的治疗标准,但仍在市场上销售。

最后,一些新药品的引进和上市时间较长,影响了人民对新药品的及时使用。

二、完善药品品种的引进管理机制为了完善药品品种的引进管理机制,需要提高药品准入的标准和程序。

首先,建立健全的审批制度,确保引进的新药品在技术、质量、安全等方面符合国家标准。

其次,对于有突出临床价值和市场需求的新药,可以采取快速通道审批,加快其上市时间,满足人民的治疗需求。

最后,还可以鼓励国内药企与国际药企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药品技术和产品,促进我国药品技术的更新换代。

三、优化药品品种的调整管理机制为了优化药品品种的调整管理机制,需要建立健全的药品品种评估机制。

首先,可以建立药品品种评估委员会,由医疗专家、药品监管部门等组成,负责对药品品种的临床疗效、药理作用、安全性等进行评估。

其次,对于那些已经过时或者临床价值不高的药品品种,可以采取逐步淘汰的方式,保证市场上的药品品种符合国家的治疗需求。

最后,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公布淘汰的药品品种和替代药品品种的信息,保障人民的用药权益。

四、完善药品品种的淘汰管理机制为了完善药品品种的淘汰管理机制,可以加强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能力。

首先,可以建立定期的药品品种审查制度,对市场上的药品品种进行定期审查和评估。

其次,可以建立健全的药品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对于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药品品种及时予以淘汰。

最后,可以加强对药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的监管,防止过时药品品种流入市场,确保人民用药安全。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种子法有关条款适用的意见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种子法有关条款适用的意见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种子法有关条款适用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19.01.04•【文号】农办法〔2019〕1号•【施行日期】2019.01.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种子法有关条款适用的意见农办法〔2019〕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有关规定,我部针对近年来各地在执行《种子法》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了研究。

现就有关条款的适用提出以下意见。

一、关于花粉是否属于《种子法》规定的种子问题根据《种子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种子是指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根、茎、苗、芽、叶、花等。

用于繁殖的花粉,属于《种子法》规定的种子。

二、关于《种子法》第七十八条规定的“应当审定未经审定的农作物品种进行推广销售”如何认定问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推广、销售应当审定未经审定的农作物品种的行为,应当按照《种子法》第七十八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处罚:(一)推广、销售的主要农作物品种未经国家级审定通过,也未经省级审定通过的;(二)通过国家级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在品种审定公告确定的适宜生态区域外推广、销售的;(三)通过省级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在品种审定公告确定的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适宜生态区域外推广、销售的;(四)通过省级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在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同一适宜生态区域外推广、销售的。

三、《种子法》第七十八条仅对推广、销售未经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的行为作了处罚规定,但对数量没有规定。

对市场检查中出现的推广、销售少量未经审定品种的行为应如何处理?根据《种子法》第二十三条、第七十八条的规定,只要存在推广、销售未经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的违法行为,就应当予以处罚,经营、推广未经审定品种的数量不是定性的依据。

退出品种

退出品种

2011年拟停止推广品种目录 序号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作物 棉花 棉花 棉花 棉花 棉花 棉花 棉花 棉花 棉花 棉花 棉花 棉花 棉花 棉花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品种名称 锦棉三号 锦棉五号 辽棉16号 辽棉八号 辽棉九号 辽棉六号 辽棉七号 辽棉十二号 辽棉十号 辽棉十三号 辽棉十四号 辽棉十五号 辽棉十一号 辽棉五号 丹粳1号 丹粳4号 丹粳8号 丰锦 抚粳三号 旱152 旱58 旱72 浑糯3号 开粳1号 辽粳135 审定号 辽审棉[1991]10号 辽审棉[1993]11号 辽审棉[1999]17号 辽审棉[1983]6号 辽审棉[1983]7号 辽审棉[1981]4号 辽审棉[1983]5号 辽审棉[1994]12号 辽审棉[1990]8号 辽审棉[1994]13号 辽审棉[1996]14号 辽审棉[1996]15号 辽审棉[1991]9号 辽审棉[1977]3号 辽审稻[1986]16号 辽审稻[1993]42号 辽审稻[1999]74号 辽审稻[1974]2号 辽审稻[1997]64号 辽审稻[1989]24号 辽审稻[1992]37号 辽审稻[1989]25号 辽审稻[1999]73号 辽审稻[1999]75号 辽审稻[1999]72号 第 3 页 选育单位 锦州市农科院 锦州市农科院 辽宁省经作所 辽宁省经作所 辽宁省经作所 辽宁省经作所 辽宁省经作所 辽宁省经作所 辽宁省经作所 辽宁省经作所 辽宁省经作所 辽宁省经作所 辽宁省经作所 辽宁省经作所 丹东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丹东农科院 丹东农科院 辽宁省1970年从日本引进 抚顺市农科所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研究所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 沈阳市浑河农场 开原市农科所 辽宁省农科院

历年安徽审定小麦品种目录(上传文档)

历年安徽审定小麦品种目录(上传文档)

历年安徽审定小麦品种目录序品种名称品种来源选育单位审定编号适宜种植范围品种(生态)类型号皖麦1号(马马场大队科研组8302002 安徽省第一批退出春性场二号)皖麦3号(濉濉溪县农科所8302003 安徽省第一批退出弱春性麦4号)皖麦2号(安安徽农学院8302004 安徽省第一批退出半冬性农1号、7734)博爱7422 安徽省种子公司8302005 安徽省第一批退出半冬性皖麦4号(安农安徽农学院85020022 安徽省第一批退出半冬性2号、安农7959)西安8号安徽省种子公司85020023 安徽省第一批退出弱冬性豫麦2号(宝宿县、阜阳地区所85020024 安徽省第一批退出半冬性丰7228)皖麦5号(萧萧县农科所86020031 安徽省第一批退出弱春性农11)皖麦7号(萧萧县农科所86020032 安徽省第一批退出弱春性农12)皖麦6号(涡涡阳县农科所86020033 安徽省第一批退出半冬性80)皖麦9号(濉濉溪县农科所86020034 安徽省第一批退出弱春性麦5号)扬麦4号巢湖地区农业局86020035 安徽省第一批退出春性皖麦8号(萧萧县农科所87020049 安徽省第一批退出半冬性农13)陕农7859 宿县、阜阳地区所87020050 安徽省第一批退出半冬性皖麦11号(宿宿县地区农科所87020051 安徽省第一批退出春性育一号)扬麦5号安徽省种子公司89020068 安徽省第一批退出春性宿麦3号安徽省第一批退出皖麦12号(宿宿县农技推广中心89020072 安徽省第一批退出半冬性科808)农鉴1号安徽农师院认定安徽省第一批退出半冬性皖麦13号(皖安徽农科院作物所91020095 安徽省第一批退出春性农1号)皖麦14号(阜阜阳地区农科所92020111 安徽省第一批退出半冬偏春性8117)皖麦15号(涡涡阳县农科所92020112 安徽省第一批退出弱春性85)皖麦16号安徽农科院作物所92020113 安徽省第一批退出春性(8553)皖麦17号(皖六安地区农科所92020114 安徽省第一批退出春性西8308)皖麦18号(安安徽农学院农学系92020115 安徽省第一批退出半冬偏春性农8559)郑州891(豫麦省、阜阳地区公司安徽省第二批退出半冬性13)冀麦84-5418 省、阜阳地区公司安徽省第二批退出半冬性皖麦19号(皖宿县地区农科所94020142 安徽省第二批退出半冬性宿8802)皖麦20(阜82-69)杂交系谱法育成阜阳地区农科所94020143 安徽省第一批退出半冬性偏春性皖麦21(安农8336)安徽农大、农师院94020144 安徽省第一批退出弱春性皖麦22(皖8013)安徽农科院品资所94020145 安徽省第一批退出半冬性偏春性皖麦23(皖8704)安徽农科院作物所94020146 安徽省第一批退出春性皖麦24号(皖西8802)六安地区农科所94020147 安徽省第二批退出春性皖麦25号(皖89236)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96020170 安徽省第二批退出弱春性扬麦158 扬麦4号/ST1472/506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省种子公司、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96020171 春性皖麦26号(皖8804)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96020172 安徽省第二批退出春性皖麦27号(皖91808)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96020173 安徽省第二批退出春性皖麦28号(安安徽农业大学96020174 安徽省第二批退出春性农8455)皖麦29号(皖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97020207 安徽省第二批退出冬性8550)皖麦30(阜阜阳市农科所97020208 弱春性861)皖麦31号(安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97020209 安徽省第二批退出弱春性徽13)皖麦32(皖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97020210 春性2219)皖麦33(安农安徽农业大学农学系97020211 安徽省第二批退出春性8729-10)皖麦34号(安安徽农业大学农学系97020212 安徽省第二批退出春性农8870)皖麦35(蚌麦蚌埠市农技站97020213 安徽省第二批退出春性3号)皖麦36(萧农萧县农科所97020214 半冬性8523)皖麦37(蒙蒙城县农科所97020215 半冬性90818)皖麦38(涡8779)涡阳县农科所97020216 半冬性豫麦18 阜阳公司、省公司认定安徽省第二批退出春性皖麦39号(皖88-56)涡阳县农科所99020261 半冬性皖麦40号(安农92484)安徽农业大学农学系00020291 安徽省第二批退出皖麦41(安农95240)安徽农业大学农学系00020292 安徽省第二批退出皖麦42(皖9210)用太谷核不育轮回选择群体(RV-60)经离子注入诱变于1992年选育而成安徽农科院作物所01020320 弱春性皖麦43(皖9231-8)用矮败轮回群体经离子注入诱变于1992年选育而成安徽农科院作物所01020321 春性皖麦44(皖北96932)用郑州891/郑州831作亲本,1996年选育而成安徽农科院作物所01020322 弱春性淮麦17(淮阴9467)用82057/徐州7471作亲本,1994年选育而成江苏省淮阴市农科所01020323 安徽省第二批退出春性皖麦45(皖协497)用鲁麦1号/矮特早//皖宿1029作亲本,1995年选育而成安徽省种子公司、涡阳棉麦原种场01020324 半冬性皖麦46(宿9604)用Tai陕7859、宿8919、烟1604等品系作亲本,复合杂交1996年选育而成宿州市农科所01020325 弱冬性皖麦47(皖西9101-6)皖西8906∥博爱7422∕宁麦3号六安市农科所02020345 春性扬麦13(扬97-65)扬88-84∥MarisDove∕扬麦3号江苏里下河农科所02020346 春性皖麦48(安农98005)矮早781∕皖宿8802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系02020347 安徽省第二批退出淮阴9628(淮麦18)豫麦13∕鲁麦14 江苏淮阴农科所02020348 半冬性郑麦9023(郑州9023)西农881∕陕213 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02020349 弱春性皖麦49(安农98108)扬麦158∕陕农167-6∥安农90202 安徽农业大学02020350 安徽省第二批退出春性皖麦50号(原名隆安麦9908、宿9908)豫麦29/皖麦19,1999年育成的半冬性小麦品种宿州市农科所皖品审04020443皖麦51号(原名:丰早981、皖协08)中5/沈阳春麦373,1998年育成的春性小麦品种合肥远丰小麦研究所皖品审04020444皖麦52(丰华8829)用郑州8329与皖麦19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宿州市种子公司皖品审04020445半冬性皖麦53(宿042)豫麦29与皖麦19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宿州市农科所皖品审04020446弱冬性皖麦54(皖9926)矮败小麦轮选后代经离子束诱变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皖品审04020447适宜于安徽省淮北中南部、沿淮及淮河以南地区推广种植弱春性(偏半冬)皖麦55(皖北345)以D3/(烟1604/E128)F1系选而成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皖品审04020448弱春性郑引1号认定安徽省第一批退出泰山一号认定安徽省第一批退出冬性高8 认定安徽省第一批退出半冬性郑州761 认定安徽省第一批退出半冬性博爱7023 认定安徽省第一批退出扬麦2号认定安徽省第一批退出春性扬麦3号认定安徽省第一批退出春性武麦1号认定安徽省第一批退出春性宁麦3号认定安徽省第一批退出半冬偏春性鄂麦6号认定安徽省第一批退出半冬性丰产3号认定安徽省第一批退出弱冬性皖麦56号(皖蒙118)用皖麦19/(冀麦5418/豫麦18)F1 蒙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皖品审06020536适宜在我省沿淮淮北中上等肥力作中晚茬麦种植弱春性新辐麦1号冀845034/皖825508//皖8656/扬8617 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皖品审07020553半冬性安农0305 矮早781/皖宿8802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皖品审07020554春性富麦9606 矮败小麦与苏麦3号杂交后注入离子诱变凤台县农科所皖品审07020555春性扬麦18(扬03G12)(4×宁麦9号/3/6×扬麦158//88-128/南农P045)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院皖麦2008001 我省淮河以南麦区春性、全生育期209~214天扬麦19(扬02G13) (6×扬麦9号/4/4×158/3/4×扬85-85//扬麦5号/(Yuma/8*Chancellor))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院皖麦2008002 我省淮河以南麦区春性、全生育期211天皖麦38-96 皖麦38个别性状改良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皖麦2008003 我省淮河以北麦区半冬性、全生育期227天煤生0308 滨州93-1×鲁麦14号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皖麦2008004 安徽省淮河以北麦区全生育期222天左右烟农5158(烟5158) 烟航2号(来源于鲁麦14经高空诱变处理)×烟农15(来源于白蚰包//St2422/464)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皖麦2009001 我省淮北区半冬性皖麦68(HS0168)皖麦19(来源于宿州市农科所)×郑79201(来源于河南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皖麦2010001 淮北区半冬性,中熟宿553 烟优361(来源于山东烟台农科院)×宿1264(来源于宿州市农科所)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皖麦2011001 淮北区(不含沿淮区)半冬性,227天左右红皖88 开麦13(来源于开封市农林科学院)变异单株中系选育成亳州市丰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皖麦2011002 淮北区(不含沿淮区)半冬性,223天左右皖垦麦1号(皖东1号)皖麦19(来源于宿州市农科所)×豫麦47(来源于河南省农科院)安徽皖垦种业有限公司明光分公司皖麦2011003 淮北区(不含沿淮区)半冬性,226天左右皖麦999(三丰101)合选198(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高优503/西抗3)F3(来源于中科院石家庄农业现代研究所和陕西农科院)武凤英、袁传兆、陈高义、张世萍、武凤侠皖麦2011004 淮北区(不含沿淮区)半冬性,226天左右谷神6号邯6174(来源于邯郸市农科院)×鲁麦13号(来源于烟台市农科院)安徽谷神种业有限公司皖麦2011005 淮北区(不含沿淮区)半冬性,225天左右陕麦139(陕139)小偃22(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94156/N9134 F1(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皖麦2011006 淮北区(不含沿淮区)半冬性,223天左右鑫麦8号(云鑫3-1)豫麦47(来源于河南省农科院)×淮阴9628(来源于江苏省淮阴市农科所)亳州市云鑫麦豆研究所皖麦2011007 淮北区(不含沿淮区)半冬性,224天左右阜麦8号(阜麦9924)小偃9403(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漯麦4号(来源于河南省漯河市农科所)阜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皖麦2011008 淮北区半冬性,223天左右皖垦麦102(寿农01-02)郑麦9023(来源于河南省农科院)变异单株中系选育成安徽皖垦种业有限公司寿县分公司皖麦2011009 淮北区(不含沿淮区)弱春性,217天左右涡麦8号(多抗60)98中18(来源于中国农科院)×偃463(来源于河南偃师二里头)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皖麦2011010 淮北区(不含沿淮区)弱春性,218天左右皖科06290(创新06290)宿042(来源于宿州市农科所)×安农0016(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绿雨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皖麦2011011 淮北区弱春性,221天左右皖垦麦076 扬麦158(来源于江苏省扬州市农科院)×镇麦1号(来源于江苏省镇江市农科所)安徽皖垦种业有限公司天长分公司皖麦2011012 淮河以南地区春性,214天左右扬辐麦5号(扬辐麦5242)扬麦11×扬辐麦9311,再与扬麦11号回交,经辐射诱变后多代选育而成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皖麦2011013 淮河以南地区春性,213天左右轮选22(皖0202)用矮败小麦先后与扬麦158、烟农144、郑州9023等父本回交后代组成轮回选择群体,从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可育穗选育而成。

药品退出管理规定

药品退出管理规定

药品退出管理规定药品退出管理规定制定部门:某某单位时间:202X年X月X日封面页药品退出管理规定为规范本单位生产生活及工作次序,确保本单位相关工作有序正常运转,根据单位发展需要,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药品退出管理规定》,望本单位职工严格执行!一.药品退出的概念药品退出是指因有关原因停止药品临床使用,不再采购应用的过程。

包括(1)因药品不良反应过大,存在使用的安全隐患;(2)医院发生药害事件;(3)上级通报、查处的假劣药品;(4)政策性药品淘汰,如新一轮药品招标未中标的药品等。

(5)药品更新换代趋向被替换的药品;(6)其他应该淘汰的药品。

二.退出药品品种的确定1.本院临床使用经常出现不良反应,并且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的品种。

2.由于药品质量问题引发医院出现药害事件的问题药品。

3.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与药监部门通报停用的药品。

4.根据临床的如需应该更新换代药品。

5.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未中标的药品。

三.退出的程序1.对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与药监部门通报停用的药品,药剂科应立刻停药,根据要求及时上报本院医务科或市药监局。

2.对由于药品质量问题引发医院出现药害事件的问题药品,根据临床的报告,药剂科应及时停药,及时向主管院长汇报。

3.药学管理部门应按期对临床使用的药品进行跟踪监测,根据临床反应提出淘汰品种,交药事管理委员会会议讨论通过。

4.对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未中标的药品,应根据上级的要求,除医院务必使用的药品除外(根据要求上级备案),应退出。

5.临床科主任(委员)在药事委员会会议上提出淘汰的品种,说明理由,通过后退出。

6.所有退出的药品均应通过药事管理委员会决定后退出医院。

四.责任与要求1.全体药事委员会委员遵循高度承担的态度,从维持药品质量的大局出发,对我院的药品进行评价。

2.认真仔细落实责任,在药物临床使用过程中遇到药品质量问题时,要及时通报药学管理部门。

3.认真仔细遴选本专业的药物,及时淘汰疗效差、不良反应大、质量不稳定的药品。

关于实施农作物品种的退出制度的汇报

关于实施农作物品种的退出制度的汇报

停止推广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目录一、水稻(34个)序号品种名称1 青农早沪农品审水稻(192 嘉系15 沪农品审水稻(193 前选74-4 沪农品审水稻(194 单繁36 沪农品审水稻(195 上农香糯沪农品审水稻(196 秀水04 沪农品审水稻(197 沪粳抗沪农品审水稻(198 武香粳沪农品审水稻(199 花培528 沪农品审水稻(1910 矮庆32 沪农品审水稻(1911 秀水620 沪农品审水稻(1912 秀水72 沪农品审水稻(1913 祥湖25 沪农品审水稻(1914 青香糯沪农品审水稻(1915 秀水122 沪农品审水稻(1916 乌贡1号沪农品审水稻(1917 秀水61 沪农品审水稻(1918 宝农2号沪农品审水稻(1919 沪粳119 沪农品审水稻(1920 秀水17 沪农品审水稻(1921 沪粳06 沪农品审水稻(1922 青香粳沪农品审水稻(1923 闵优128 沪农品审水稻(1924 宝农12 沪农品审水稻(1925 秀水63 沪农品审水稻(1926 武运粳7号沪农品审水稻(1927 青农粳101 沪农品审水稻(1928 嘉辐16 沪农品审水稻(1929 闵优55 沪农品审水稻(2030 浦优801 沪农品审水稻(2031 秀水59 沪农品审水稻(2032 闵香粳沪农品审水稻(2033 浦粳01 沪农品审水稻(20二、油菜(13个)序号品种名称1 沪油9号沪农品审油菜(192 前选79-1 沪农品审油菜(193 上油2号沪农品审油菜(194 宁油7号沪农品审油菜(195 92-13系沪农品审油菜(196 申优青沪农品审油菜(197 沪秀青沪农品审油菜(198 沪油12 沪农品审油菜(199 青油1号沪农品审油菜(1910 沪油14 沪农品审油菜(1911 中双5号沪农品审油菜(1912 核杂3号沪农品审油菜(2013 中油杂5号沪农品审油菜(20三、玉米(9个)序号品种名称1 农梅1号沪农品审玉米(192 沪单5号沪农品审玉米(193 沪单7号沪农品审玉米(194 普甜8701 沪农品审玉米(195 普甜8914 沪农品审玉米(196 加甜16 沪农品审玉米(197 科多8号沪农品审玉米(198 沪青1号沪农品审玉米(199 白顶一号沪农品审玉米(20四、小麦(8个)五、棉花(3个)。

种子管理机构统计报表填写说明

种子管理机构统计报表填写说明

种子管理机构统计报表填写说明一、统计目的与意义一是从机构性质、人员队伍、职责履行、经费保障等方面,及时掌握种子管理体系的现状。

二是及时跟踪各级种子管理部门业务开展情况,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可以提供有利于种业改革发展的借鉴参考。

三是2011年国务院8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建立职责明确、手段先进、监管有力的现代种子管理体系,各地正在积极落实稳步推进,通过此统计及时掌握进展情况,为进一步推进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二、统计指标三、基本说明种业基础信息调查统计的种子管理单位是各级具有种子管理职能的种子管理机构或部门。

统计项目均为统计当年发生的情况。

所称种子,是指农作物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

四、指标解释(一)表1单位基本情况1.单位名称:填写单位的全称。

2.辖区区划级别:指本单位所在地的级别,分省级、地级、县级。

3.单位主要负责人:指单位的“一把手”。

4.单位类别:有独立法人和内设机构两种类型,独立法人指具有法人资格的种子管理机构,内设机构指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种子管理部门。

5.组织机构代码:指种子管理机构法人证书上的组织机构代码,内设机构不需填写此项。

6.单位行政级别:指法规或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单位行政地位,分正副厅级、正副处级、正副科级、正副股级等。

6.单位管理性质:指国家编制部门核定的单位性质,分为行政、参公、全额事业、差额事业、自收自支等。

7.单位主要职能:指单位依法或受委托对种子相关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包括生产经营许可、品种管理、种子质量监督、市场监管、品种推广、开展区域试验等8.种子执法权状况:指是否拥有执法权。

按种子执法机构设置分独立执法、合署执法,独立执法指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下设单位中,仅有本单位行使种子执法权。

合署执法指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下设单位中,除本单位外还有其他单位也行使种子执法权。

按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执法权授予方式分授权执法、委托执法。

9.行业统计编码:10位字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拟停止推广品种目录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作物 大豆 大豆 大豆 大豆 大豆 大豆 大豆 大豆 大豆 大豆 大豆 大豆 大豆 大豆 大豆 大豆 大豆 大豆 大豆 高粱 高粱 高粱 高粱 高粱 高粱 品种名称 丹豆6号 丹豆7号 丹豆8号 丹豆9号 锦豆36 开育10号 开育11号 开育8号 开育9号 辽豆10号 辽豆11 辽阳1号 沈豆4 沈农25104 沈农8510 铁丰19号 铁丰24 铁丰29号 铁丰30号 锦杂87 锦杂93 锦杂94 辽杂十号 辽杂五号 辽杂一号 审定号 辽审豆[1989]24号 辽审豆[1994]34号 辽审豆[1994]35号 辽审豆[1997]42号 辽审豆[1995]37号 辽审豆[1989]23号 辽审豆[1995]36号 辽审豆[1980]11号 辽审豆[1985]15号 辽审豆[1992]29号 辽审豆[1996]38号 辽审豆[1999]43号 辽审豆[1997]41号 辽审豆[1985]16号 辽审豆[1999]45号 辽审豆[1974]2号 辽审豆[1988]19号 辽审豆[1997]40号 辽审豆[1999]44号 辽审粱[1989]22号 辽审粱[1993]25号 辽审粱[1995]30号 辽审粱[1997]33号 辽审粱[1994]27号 辽审粱[1983]6号 选育单位 丹东农科院 丹东农科院 丹东农科院 丹东农科院 锦州市农科院 开原市农科所 开原市农科所 开原市农科所 开原市农科所 辽宁省农科院 辽宁省农科院 辽阳市农科所 沈阳市农科院 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铁岭市农科院 铁岭市农科院 铁岭市农科院 铁岭市农科院 锦州市农科院 锦州市农科院 锦州市农科院 辽宁省农科院 辽宁省农科院 辽宁省农科院
第 5 页
2011年拟停止推广品种目录 序号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作物 玉米 玉米 玉米 玉米 玉米 玉米 玉米 玉米 玉米 玉米 玉米 玉米 玉米 玉米 玉米 玉米 品种名称 辽单26号 辽单27号 辽单28号 辽原一号 沈单10号 沈单11号 沈甜二号 铁单10号 铁单12号 铁单13号 铁单4号 铁玉1号 铁玉2号 鲜早白 营单11号 锦单6号 审定号 辽审玉[1999]73号 辽审玉[1999]74号 辽审玉[1999]75号 辽审玉[1988]29号 辽审玉[1998]64号 辽审玉[1998]65号 辽审玉[1998]66号 辽审玉[1994]52号 辽审玉[1999]76号 辽审玉[1999]77号 辽审玉[1981]14号 辽审玉[1990]37号 辽审玉[1993]46号 辽审玉[1999]78号 辽审玉[1998]68号 辽审玉[1987]21号 选育单位 辽宁省农科院 辽宁省农科院 辽宁省农科院 农垦种子公司 沈阳市农科院 沈阳市农科院 沈阳农业大学 铁岭农科院 铁岭市农科院 铁岭市农科院 铁岭农科院 铁岭市种子公司 铁岭市种子公司 辽阳市农科所 营口市农科所 锦州市农科院
第 3 页
2011年拟停止推广品种目录 序号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作物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品种名称 辽粳207 辽粳244 辽粳294 辽粳326 辽粳454 辽开79 辽农938 辽糯一号 辽盐16 辽盐糯
第 6 页
第 7 页
第 8 页
第 9 页
第 10 页
第 11 页
第 12 页
第 2 页
2011年拟停止推广品种目录 序号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作物 棉花 棉花 棉花 棉花 棉花 棉花 棉花 棉花 棉花 棉花 棉花 棉花 棉花 棉花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品种名称 锦棉三号 锦棉五号 辽棉16号 辽棉八号 辽棉九号 辽棉六号 辽棉七号 辽棉十二号 辽棉十号 辽棉十三号 辽棉十四号 辽棉十五号 辽棉十一号 辽棉五号 丹粳1号 丹粳4号 丹粳8号 丰锦 抚粳三号 旱152 旱58 旱72 浑糯3号 开粳1号 辽粳135 审定号 辽审棉[1991]10号 辽审棉[1993]11号 辽审棉[1999]17号 辽审棉[1983]6号 辽审棉[1983]7号 辽审棉[1981]4号 辽审棉[1983]5号 辽审棉[1994]12号 辽审棉[1990]8号 辽审棉[1994]13号 辽审棉[1996]14号 辽审棉[1996]15号 辽审棉[1991]9号 辽审棉[1977]3号 辽审稻[1986]16号 辽审稻[1993]42号 辽审稻[1999]74号 辽审稻[1974]2号 辽审稻[1997]64号 辽审稻[1989]24号 辽审稻[1992]37号 辽审稻[1989]25号 辽审稻[1999]73号 辽审稻[1999]75号 辽审稻[1999]72号 选育单位 锦州市农科院 锦州市农科院 辽宁省经作所 辽宁省经作所 辽宁省经作所 辽宁省经作所 辽宁省经作所 辽宁省经作所 辽宁省经作所 辽宁省经作所 辽宁省经作所 辽宁省经作所 辽宁省经作所 辽宁省经作所 丹东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丹东农科院 丹东农科院 辽宁省1970年从日本引进 抚顺市农科所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研究所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 沈阳市浑河农场 开原市农科所 辽宁省农科院
辽盐糯10号

审定号 辽审稻[1998]69号 辽审稻[1995]50号 辽审稻[1998]68号 辽审稻[1992]36号 辽审稻[1996]53号 辽审稻[1991]32号 辽审稻[1998]71号 辽审稻[1986]14号 辽审稻[1994]46号 辽审稻[1990]30号 辽审稻[1997]61号 辽审稻[1998]66号 辽审稻[1991]34号 辽审稻[1999]77号 辽审稻[1994]48号 辽审稻[1999]78号 辽审稻[1994]49号 辽审稻[1997]63号 辽审稻[1995]52号 辽审稻[1996]56号 辽审稻[1996]57号 辽审稻[1998]67号 辽审稻[1992]40号 辽审稻[1993]43号 辽审稻[1999]76号
第 1 页
2011年拟停止推广品种目录 序号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作物 高粱 高粱 高粱 高粱 高粱 高粱 高粱 高粱 高粱 高粱 高粱 高粱 高粱 马铃薯 马铃薯 马铃薯 马铃薯 马铃薯 马铃薯 马铃薯 马铃薯 马铃薯 棉花 棉花 棉花 品种名称 凌杂一号 桥杂二号 沈杂5号 沈杂6号 铁杂11号 铁杂八号 铁杂九号 铁杂七号 铁杂十号 熊杂2号 熊杂3号 熊杂4号 熊杂5号 白丰 超白马铃薯 黄丰 金坑白 辽铃1号 双白 五里白 尤金 早大白 黑山棉一号 锦棉二号 锦棉六号 审定号 辽审粱[1997]35号 辽审粱[1988]17号 辽审粱[1988]19号 辽审粱[1989]23号 辽审粱[1998]36号 辽审粱[1988]18号 辽审粱[1992]24号 辽审粱[1983]8号 辽审粱[1994]28号 辽审粱[1993]26号 辽审粱[1994]29号 辽审粱[1997]21号 辽审粱[1999]37号 辽审薯[1983]4号 辽审薯[1993]8号 辽审薯[1986]5号 辽审薯[1977]1号 辽审薯[1979]2号 辽审薯[1990]6号 辽审薯[1983]3号 辽审薯[1996]9号 辽审薯[1992]7号 辽审棉[1974]2号 辽审棉[1974]1号 辽审棉[1996]16号 选育单位 凌海市种子公司 营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沈阳市农科院 沈阳市农科院 铁岭市农科院大石桥市农业中心 铁岭市农科院 铁岭市农科院 铁岭市农科院 铁岭市农科院
选育单位 辽宁省农科院 辽宁省农科院 辽宁省农科院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 辽宁省农科院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 辽宁省农科院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 辽宁省盐碱地所 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 辽宁省盐碱地所 辽宁省农科院 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市农科院 辽宁省农科院 铁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铁岭市农科院 辽宁省盐碱地所
熊岳农业专科学校、
石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大
熊岳农业专科学校 熊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熊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大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大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大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本溪市金坑村 辽宁省农科院作物所 大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本溪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本溪市马铃薯研究所 本溪市马铃薯研究所 开原市科技开发中心 锦州市农科院 锦州市农科院
辽优3225 沈农129 沈农159 沈农611 沈农8718 沈农87-913 沈农8801 沈农90-17
沈农香糯一号
沈糯一号 屉优418 铁粳4号 铁粳5号 盐粳48
第 4 页
2011年拟停止推广品种目录 序号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作物 水稻 水稻 小麦 小麦 小麦 小麦 小麦 小麦 小麦 小麦 小麦 小麦 小麦 玉米 玉米 玉米 玉米 玉米 玉米 玉米 玉米 玉米 玉米 玉米 玉米 品种名称 营8433 营丰1号 锦春1号 辽春10号 辽春11号 辽春12号 辽春13号 辽春9号 沈免85号 沈免91号 铁春1号 铁春2号 铁春3号 本玉12号 本玉9号 本育13号 丹玉14号 丹玉18号 丹玉22号 丹玉24号 东单7号 海单6号 锦单8号 锦玉2号 辽单24号 审定号 辽审稻[1997]65号 辽审稻[1988]23号 辽审麦[1999]11号 辽审麦[1990]3号 辽审麦[1992]7号 辽审麦[1997]9号 辽审麦[1999]10号 辽审麦[1991]5号 辽审麦[1991]6号 辽审麦[1999]13号 辽审麦[1982]2号 辽审麦[1990]4号 辽审麦[1999]12号 辽审玉[1995]54号 辽审玉[1990]33号 辽审玉[1999]69号 辽审玉[1989]31号 辽审玉[1993]43号 辽审玉[1998]61号 辽审玉[1999]70号 辽审玉[1998]62号 辽审玉[1999]71号 辽审玉[1999]72号 辽审玉[1997]58号 辽审玉[1998]63号 选育单位 大石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大石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锦州市农科院 辽宁省农科院 辽宁省农科院 辽宁省农科院 辽宁省农科院 辽宁省农科院 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铁岭市农科院 铁岭市农科院 铁岭市农科院 本溪县农科所 本溪县农科所 本溪县农科所 丹东农科院 丹东农科院 丹东农科院 丹东农科院 辽宁东亚种子集团种子研究所 海城市示范农场 锦州市农科院 凌海市种子公司 辽宁省农科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