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一章第二章概念基础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沪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沪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1-4章知识点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1-4章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用铁锅煮食物较好的原因:用铁锅煮食物可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预防缺铁性贫血症。 二、碳酸氢铵加热时的现象:(1)白色固体逐渐减少;(2)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产生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4)烧杯内壁有水珠。

保存时应密封放在阴凉处。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二氧化碳水氨气碳酸氢铵++−→−∆

NH 4CO 3 NH 3 H 2O CO 2 三、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1.通常情况下,氮气很稳定,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可用作“保护气”,延长粮食、瓜果、蔬菜等的保存期;还可充入灯泡,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

2.一定条件下,氮气可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可用于制造氮肥。

3.正常大气压下,温度低于-196℃时氮气液化成液氮;可用于医疗手术、冷冻剂 四、探究铁生锈实验的实验现象:

1.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

2.烧杯中的导管内液面上升。 结论:铁丝与水及空气中的氧气等物质反应而生锈 。

五、石英砂可制造光导纤维; 半导体硅晶片可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

高强度陶瓷可制成航天飞机的防热瓦; 钛合金材料可用于制造航天航空器。

第二节 化学研究什么

一、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

1.发出明亮的火焰;

2.烧杯内壁有水珠;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可从蜡烛火焰中引出一缕“白烟”,即石蜡固体小颗粒。

二氧化碳水氧气石蜡点燃

+−−

→−+ O 2 H 2O CO 2

烟:固体小颗粒 雾:小液滴 二、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他们的本质特征、本质区别及判断依据:有无新物质生成。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沪教版【五篇】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沪教版【五篇】

精心整理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沪教版【五篇】

导语:进入初三,同学们又要学习一门新的功课--化学。同学们以前没有接触过,要想在一年的时间里认识并学好化学,除了要重视它以外,还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下是整理的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

课题

1

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

状态、

课题2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

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

2

浊)

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结论:

⑴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⑵燃烧时: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元素;

含有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

CO2的含量高。

B.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先熄灭,证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少。

C

2、

A

E、收集证据;

F、解释与结论;

G、反思与评价;

H、表达与交流。

四、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

结论

课题

1

(1b、溶c、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d、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2)、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预热)。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

c

d、

出)

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沪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详细)

沪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详细)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1)(改进实验)现象:白色固体逐渐减少直至消失;试管口有小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打开橡皮塞,有刺激性气味。

(2)保存方法:密封,置于阴凉干燥处。

(3)使用方法:早晚使用,用土覆盖。

(4)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防止管口的冷凝水倒流,导致试管炸裂。

(5)实验结束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烧杯中的石灰水倒吸,导致试管炸裂。

加热

(6)文字表达式:碳酸氢铵---→ 水+ 二氧化碳+ 氨气

2.氮气

(1)性质:通常情况下,氮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稳定的气体,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用途:粮食瓜果的保护气;灯泡的填充气;液氮用于医疗手术(沸点低);制作氮肥。

(3)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3.铁生锈

(1)条件:水和氧气共同作用

(2)现象:铁丝表面有红棕色物质出现;导管内液面上升。

4.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5. 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现象:石蜡熔化,发出黄白色火焰,发出热量。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

用点燃的方法证明,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小颗粒

6.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1)本质区别:是否有无新物质生成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一章第二章概念基础知识点整理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一章第二章概念基础知识点整理

化学概念汇总(第一二章)

基本概念:

1 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 物理性质:颜色、气味、味道、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导电导热性、吸附性

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毒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

3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4我国最早的化学工艺有酿酒、制陶瓷、烧石灰、炼铜、炼铁、

四大发明中跟化学相关的:火药、造纸

5化学仪器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

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取用药品的仪器:药匙(粉末状/小颗粒固体)

镊子(大颗粒固体)

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加热仪器:酒精灯

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

间接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质量)

量筒(体积)注:量筒没有零刻度线

分离仪器:漏斗

加持仪器:坩埚钳、镊子、试管夹、铁圈、铁夹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6 药品取用原则:三不原则:不用手触摸药品、不凑近闻气味、不尝药品

节约原则:液体一般取用1~2 ml 固体一般盖满试管底部即可处理原则:用剩余的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不能放回原瓶或随地丢弃

固体药品的取用:块状:一横、二放、三慢竖(镊子)

粉末状:一斜、二送、三直立(药匙、纸槽)液体药品的取用:少量液体(胶头滴管)注:胶头滴管要垂直悬空

一定量液体(胶头滴管+量筒)

大量液体(直接倾倒)一倒二向三挨

7酒精灯三禁: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

禁止向已点燃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酒精灯里的酒精量:1/4~2/3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

1.第一单元:基本物质结构与性质

-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与结构,如溶解性、化学反应等;-化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化学反应的观察和描述方法。

2.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与能量

-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燃烧和酸碱中性化反应的能量变化;

-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传递的过程。

3.第三单元:金属元素与金属化合物

-金属材料的常见性质和用途;

-金属元素的性质与结构;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合反应;

-金属离子的还原与氧化反应。

4.第四单元: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化合物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与结构;

-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的化合反应;

-非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酸的性质与用途。

5.第五单元:盐与化肥

-盐的性质与应用;

-酸与盐的反应;

-化肥的成分与作用。

6.第六单元:溶液的性质与应用

-溶质与溶剂的概念和性质;

-溶液的浓度计算;

-溶液的酸度和碱度;

-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的应用。

7.第七单元:空气与水净化

-空气中的组成和性质;

-空气的净化方法;

-水的净化方法和水的重要性;

-酸雨的成因和对环境的危害。

这是根据九年级化学沪教版教材的章节顺序列举的知识点,每个单元都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概念,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基本概念、性质、反应过程等内容,并能够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沪教版化学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化学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1. 化学的概念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构成、变化规律以及能量的释放和吸收等方面的科学。化学主要

研究物质的形态、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包括物质的组成、分子结构、化学键、反应机

理等方面的内容。

2. 物质的组成

一般来说,物质都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离子或分子组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

微观粒子,是由一定数量的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离子是指具有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它们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吸引或排斥。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而

形成的一种物质。

3.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的可观察性质,如颜色、形状、

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参与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氧化、还原等。

4. 物质的分类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物质分为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净

物质,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等;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的比

例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5.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结构或形态的改变,但物质的化

学组成没有改变,如物质的相变、溶解等;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化学组成发生改变的变化,

如物质的燃烧、氧化、还原等。

第二章元素和化合物

1. 元素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是构成一切物质的最基本的微粒。元素又可以分为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具有光泽、导电、导热等性质,如铁、铜、铝等;非金

属元素则具有不同种程度的不同,如氢、氧、氮等。

沪教版化学每章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化学每章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化学每章知识点总结

下面,我们将针对沪教版化学教材,对每一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

地掌握化学知识。

第一章:化学的基本概念

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化学的基本原理等。在这一章中,学生将学习到化学的基本概念,对化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第二章: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本章主要介绍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包括常见元素、常见化合物等。通过学习这一章,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于认识物质的特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三章:溶液的制备与性质

本章主要介绍了溶液的制备与性质,包括溶液的概念、溶解度、饱和溶液等。通过学习这

一章,学生可以对溶液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了解到溶液的一些基本性质。

第四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本章主要介绍了金属及其化合物,包括金属的性质、金属的制备和应用等。通过学习这一章,学生可以了解到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一些基本知识。

第五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本章主要介绍了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包括非金属的性质、非金属的制备和应用等。通过学

习这一章,学生可以对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有了初步的认识。

第六章:物质的量和化学计量

本章主要介绍了物质的量和化学计量,包括摩尔、摩尔质量、摩尔的应用等。通过学习这

一章,学生可以了解到物质的量和化学计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第七章:化学反应

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包括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平衡、化学反应的速度等。通过学

习这一章,学生可以对化学反应有了初步的认识。

第八章:氧气、二氧化碳、水和氢气

本章主要介绍了氧气、二氧化碳、水和氢气,包括这些物质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等。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6章)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6章)知识点总结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灯泡发光等。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

如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后能变成固态的干冰。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还原性、毒性、腐蚀性等。

5、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如空气、自来水、合金、溶液、矿石等。

6、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O2、N2、CO2、H2O等。纯净物根据组成元素可细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7、铁生锈条件:铁同时和氧气、水发生反应

(防生锈的方法:涂油漆——栏杆,涂润滑油——自行车链条,保持干燥——家用铁锅)

8、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N2 78% , O2 21% ,稀有气体0.94%, CO2 0.03%,杂质0.03%.

⑴N2:化学性质稳定,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可用作食品的保护气体

⑵稀有气体(包含He、Ne等气体)--混合物:霓虹灯,保护气

9、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⑴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1/5体积。

⑵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⑶红磷燃烧的表达式:4P + 5O22P2O5

⑷实验结果偏小的可能性:①装置漏气,②红磷量不足(红磷过量才能使氧气完全反应),③未冷却至室温

沪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详细)

沪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详细)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1)(改进实验)现象:白色固体逐渐减少直至消失;试管口有小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打开橡皮塞,有刺激性气味。

(2)保存方法:密封,置于阴凉干燥处。

(3)使用方法:早晚使用,用土覆盖。

(4)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防止管口的冷凝水倒流,导致试管炸裂。

(5)实验结束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烧杯中的石灰水倒吸,导致试管炸裂。

加热

(6)文字表达式:碳酸氢铵 ---→ 水+ 二氧化碳 + 氨气

2.氮气

(1)性质:通常情况下,氮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稳定的气体,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用途:粮食瓜果的保护气;灯泡的填充气;液氮用于医疗手术(沸点低);制作氮肥。

(3)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3.铁生锈

(1)条件:水和氧气共同作用

(2)现象:铁丝表面有红棕色物质出现;导管内液面上升。

4.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5. 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现象:石蜡熔化,发出黄白色火焰,发出热量。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

用点燃的方法证明,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小颗粒

6.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1)本质区别:是否有无新物质生成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一章第二章概念基础知识点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一章第二章概念基础知识点

化学概念汇总(第一二章)

基本概念:

1 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 物理性质:颜色、气味、味道、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导电导热性、吸附性

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毒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

3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4我国最早的化学工艺有酿酒、制陶瓷、烧石灰、炼铜、炼铁、

四大发明中跟化学相关的:火药、造纸

5化学仪器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

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取用药品的仪器:药匙(粉末状/小颗粒固体)

镊子(大颗粒固体)

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加热仪器:酒精灯

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

间接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质量)

量筒(体积)注:量筒没有零刻度线

分离仪器:漏斗

加持仪器:坩埚钳、镊子、试管夹、铁圈、铁夹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6 药品取用原则:三不原则:不用手触摸药品、不凑近闻气味、不尝药品

节约原则:液体一般取用1~2 ml 固体一般盖满试管底部即可处理原则:用剩余的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不能放回原瓶或随地丢弃

固体药品的取用:块状:一横、二放、三慢竖(镊子)

粉末状:一斜、二送、三直立(药匙、纸槽)液体药品的取用:少量液体(胶头滴管)注:胶头滴管要垂直悬空

一定量液体(胶头滴管+量筒)

大量液体(直接倾倒)一倒二向三挨

7酒精灯三禁: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

禁止向已点燃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酒精灯里的酒精量:1/4~2/3 . 失火处理:湿抹布或沙子盖灭

(沪教版)初中化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初中化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初中化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NH4HCO3NH3↑+H2O+CO2↑

现象:白色粉末逐渐减少,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2.二氧化硫的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能使KMnO4溶液褪色

3.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如:属化学变化:铁生锈、木炭燃烧、饭变馊

属物理变化:冰融化、碘升华、食盐溶解

4.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

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属物理性质:溶解性、颜色、状态

属化学性质:氧化性、可燃性、酸性

5.化学史

法国拉瓦锡研究空气的成分

1965年我国首次合成了结晶牛胰素

俄国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

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和钋

诺贝尔研究了炸药

6.铜绿受热

Cu2(OH)2CO32CuO+H2O+CO2↑

现象:变黑,管口有水珠,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气体

7.铜绿与盐酸反应

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现象:固体减少,溶液变蓝,有气泡。

8.镁的燃烧

点燃

2Mg+O22MgO

现象: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

9.能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燃烧匙、蒸发皿、石棉网

10.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

烧杯、烧瓶、锥形瓶

11.天平的使用

调零前游码归零

物左砝右

砝码用镊子

精确度0.1g

12.试剂存放

液体放在细口瓶、固体放在广口瓶

13.试管加热液体时

试管夹在离管口1/3处

液体用量不超过1/3

试管倾斜45°

14.固体药品加热试管口向下略倾斜

15.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16.闻气体要招气入鼻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1.空气的组成成份(体积分数)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沪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详细)

沪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详细)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1)(改进实验)现象:白色固体逐渐减少直至消失;试管口有小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打开橡皮塞,有刺激性气味。

(2)保存方法:密封,置于阴凉干燥处。

(3)使用方法:早晚使用,用土覆盖。

(4)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防止管口的冷凝水倒流,导致试管炸裂。

(5)实验结束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烧杯中的石灰水倒吸,导致试管炸裂。

加热

(6)文字表达式:碳酸氢铵---→ 水+ 二氧化碳+ 氨气

2.氮气

(1)性质:通常情况下,氮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稳定的气体,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用途:粮食瓜果的保护气;灯泡的填充气;液氮用于医疗手术(沸点低);制作氮肥。

(3)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3.铁生锈

(1)条件:水和氧气共同作用

(2)现象:铁丝表面有红棕色物质出现;导管内液面上升。

4.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5. 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现象:石蜡熔化,发出黄白色火焰,发出热量。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

用点燃的方法证明,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小颗粒

6.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1)本质区别:是否有无新物质生成

(完整版)沪教版初三化学复习知识点全集,推荐文档

(完整版)沪教版初三化学复习知识点全集,推荐文档

初三化学(沪教版)知识点全集

(江苏省涟水县时码中学薛鸿美收集整理)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 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 克。)

注意点:

(1 )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 )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概念汇总(第一二章)

基本概念:

1 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 物理性质:颜色、气味、味道、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导电导热性、吸附性

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毒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

3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4我国最早的化学工艺有酿酒、制陶瓷、烧石灰、炼铜、炼铁、

四大发明中跟化学相关的:火药、造纸

5化学仪器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

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取用药品的仪器:药匙(粉末状/小颗粒固体)

镊子(大颗粒固体)

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加热仪器:酒精灯

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

间接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质量)

量筒(体积)注:量筒没有零刻度线

分离仪器:漏斗

加持仪器:坩埚钳、镊子、试管夹、铁圈、铁夹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6 药品取用原则:三不原则:不用手触摸药品、不凑近闻气味、不尝药品

节约原则:液体一般取用1~2 ml 固体一般盖满试管底部即可处理原则:用剩余的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不能放回原瓶或随地丢弃

固体药品的取用:块状:一横、二放、三慢竖(镊子)

粉末状:一斜、二送、三直立(药匙、纸槽)液体药品的取用:少量液体(胶头滴管)注:胶头滴管要垂直悬空

一定量液体(胶头滴管+量筒)

大量液体(直接倾倒)一倒二向三挨

7酒精灯三禁: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

禁止向已点燃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酒精灯里的酒精量:1/4~2/3

失火处理:湿抹布或沙子盖灭

8 试管加热注意点;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的1/3、与水平面呈45度、试管口不能对人

9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10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垫上称量纸或烧杯(针对腐蚀性的药品)

11 观察量筒时读数的变化: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平视读数正常

仰视读数偏小

俯视读数偏大

12 判断玻璃仪器是否已洗干净的标准是观察器壁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3过滤 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操作

三要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滤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漏斗末端紧靠盛滤液烧杯内壁

玻璃棒末端紧靠三层滤纸处

盛待测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

粗盐提纯的步骤:1:溶解

2:过滤

3:蒸发

三次用到玻璃棒的作用1:溶解(加速溶解)

2:过滤(引流)

3:蒸发(搅拌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14 元素之最:人体:含量最多的元素 氧 O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钙 Ca

地壳:含量最多的元素 氧 O (第二:硅 Si 第三:铝 Al

第四:铁Fe )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铝 Al

宇宙:含量最多的元素 氢 H (第二:氦 He )

一切生命基础元素: 碳C

液态金属: 汞 Hg

人类冶炼最多的金属 铁Fe

人类冶炼最早的金属 铜 Cu

空气中最多的元素 氮N

大气:

1大气的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外层

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 作用:吸收紫外线,防止过多的紫外辐射

玻璃棒

烧杯 铁圈 漏斗 铁架台

点燃 2、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

第一个系统提出原子论的科学家: 道尔顿

第一个提出分子学说的科学家: 阿伏伽德罗

3

a 、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文字表达式:磷+ 氧气 → 五氧化二磷

b 、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燃烧匙) 注: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

1:用手捂热集气瓶,将导管插入水中,若有气泡产生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2:将导管插入水中,若导管内的水面低于导管外水面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c 、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止水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 、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 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 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 、探究:

①倒流的水量不足1/5的原因:

1:红磷可能太少,O 2没有耗尽

2:装置气密性不好

3:瓶中空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蜡烛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能否用镁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镁要与空气中除了氧气以外的气体发生反应

4空气指标: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5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

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6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温室效应(CO 2等)

酸雨(SO 2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实验及现象部分:

1把盐酸滴在大理石上

现象:产生大量气泡,块状大理石逐渐溶解。

文字表达式: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CaCO 3 HCl CaCl 2 CO 2 H 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