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2012122003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特征与功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特征与功能

这是一个客户让写的文章,最后写完不给钱,传上来大家分享。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

(一)意识形态的概念

意识形态是不仅是政治学用词,而且也是哲学用词,随着人们对哲学的深入研究,对意识形势的概念研究也日益增多,但是目前对意识形态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与认识。法国著名的思想家特拉西首次提出意识形态,他阐述了意识形态的要素,也就是说“真正的意识科学一定不能从任何假定或固定的概念出发,而是必须要从、也只能从可以被确定的东西出发。”①英国的百科全书将意识形态归为政治范畴体系,认为意识形态是为理性的统治奠定思想基础。“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意识形态的研究主要有:马尔库塞对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作了整体批判,把发达工业社会称为“单向度的社会”,把人称作“单向度的人”,把单向度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②弗洛姆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意识形态,认为它具有“社会性格”和“社会无意识”,认为从前的意识形态是“纯粹的幻想”,没有革命精神,是束缚人们思想的锁链,阿尔都塞提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理论,以确保资本主义关系的再生产。③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中指出意识形态与科学之间存在一条鸿沟,意识形态经过质的飞跃才能到科学状态。

俞吾金认为意识形态是指不同阶段社会的不同产物,是基于经济基础的政治和法律思想,他认为“意识形态是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观念的总和,其根本的特征是用幻想的联系取代并掩蔽现实的联系。”④邢责思认为意识形态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反映。郑永廷认为意识形态是一定阶级或集团的价值和行为准则,是反映这一阶级或集团利益的思想体系。

①张秀琴:《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阐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期,第2页。

②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1964年。

③弗洛姆:《超越幻想的锁链》,1965年

意识形态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可以这样说,意识形态的作用巨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人们的价值与行为,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①可见意识形态的重要性,意识形态对社会的发展,对人们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综合以上研究,结合所学的知识,本文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思想体系,是植根于一定阶级的经济基础上,依托经济发展的反映本阶级的思想体系,是对社会阶级的反映。意识形势是一种变化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与阶级的变化,意识形态也将不断演变与发展。

(二)马克思意识形态的概念

麦克利兰曾这样描述意识形态,他认为“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科学中是最难以把握的概念”。②在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之前,马克思从未停止过对意识形态的研究。经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可以将马克思初期的意识形态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青年时,从马克思早期的创作到1845年,他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二是1845年到1856年,马克思通过对各种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进行批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意识形态理论。最初青年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理解是受拿破伦思想的影响,认为意识形态是空想与幻想,从马克思早期的著作,他曾这样说“我们的生活需要的不是意识形态和空洞的假设,而是我们要能够过恬静的生活。”③青年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理解是这样的:它是从观念到物质现实的运动,它在自然而然地掩饰着事物的真实性质。马克思意识形态的概念具有两层涵义,一是意识形态之全体,一是意识形态之部分。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由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共同组成,作为全体的社会意识形态可能通过历史与共时进行研究,前者是在不同的历史中对人类的意识形态进行研究,后者是在同时代的某个社会形态对社会意识进行研究。

1、观念的上层建筑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组织,在任何时代都是观念产生的土壤,他认为意识形态是属于国家的上层建筑,是在不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35页。

②大卫·麦克里兰:《意识形态》,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36页。

同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反映统治阶级的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马克思对意识形态是这样理解的,它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为特定经济基础服务的,是一种思想的观念体系。

2、具有阶级性

意识形态是一种思想体系,是一定社会集团与利益的反映,是为统治阶段服务的,因此具有阶段性。当一个阶级在政治与经济上处于统治地位,才能使代表其利益的思想成为本阶级的意识形态。正如马克思曾说过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与主导地位的核心思想。也就是说任何意识形态都是与当时的统治者的利益紧密相连,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不同时期的意识形态都是在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发展,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为一定阶级服务的。当阶级消失这种意识形态也会消失,从而产生新的阶级意识形态,不存在任何所谓的超阶级关系的意识形态。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上层建筑,属于思想体系,它是由物质基础决定的。马克思认为任何思想和观念等的产生都与人们的物质活动有着直接的联系,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一直伴随人们的生活与发展。像宗教、道德、观念等各种意识形态,它们都没有特定的历史,都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对于任何社会来说,物质生活是基础,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物质生活改变时,意识形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意识形态是发展的,能动的,但却是落后于社会存在的,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即经济基础总是先发生变化,随后意识形态才会跟着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发生变化的时间总会落后于经济基础的变化。正如马克思所说:“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①意识形态并不是平衡地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在不同的地区意识形态的发展也参差不齐。在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意识形态会发展快些,反之,则亦然。

4、意识形态是“虚假的意识”

在人类社会变迁中,意识形态都是具有阶级性,是为特定的阶级服务的,这是意识形态的本质,但是在形式上统治阶级常常将意识形态升华为全社会的公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