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花的学校》课文原文及教案精品多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花的学校》课文原文及教案精品多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花的学校》课文原文及教案精品多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花的学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读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假”的读音,会写“落、荒”等13个字,正确读写“阵雨、荒野”等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意境。

3. 抓住文中有新鲜感的表达,品读感悟积累语言,并尝试迁移运用。

教学重点:1.认读5个生字,会写13个字,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 朗读课文,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意境。

3. 抓住文中有新鲜感的表达,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1.理解“关了门做功课”“地下的学校”“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等充满奇特想象的词句。

2.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链接诗人,激趣导入(一)谈话引入(屏显)“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假如你变成了金色花,你会怎么做?怎么想呢?(二)链接诗人1.出示泰戈尔散文诗《金色花》,读句子。

(屏显)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2.交流读后感受:把人当作花来写,想象奇特。

3. 揭题引入如果把花当作人来写,又会是怎样有趣的事情呢?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一)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花怎么会有学校?花的学校是怎么样的呢?(二)检查朗读1.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字音字义读准多音字“假”:让学生联系第三、四自然段,理解“放假”的意思是暂时离开工作、学习场所的时间,读第四声,如“假期”“假日”“度假”;表示不真实,读第三声,如“真假、假话”。

读准轻声词:“衣裳” 读音“shang”,拟声词:“簌簌” 读音“sù”。

2.指导读好长句子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你没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花的学校》教案三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花的学校》教案三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花的学校》教案三篇导读:本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花的学校》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设想】认识本文的生字,会写13个字,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作者,导入课题。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音。

荒、笛、罚、假、裳2.交流、识记生字。

(1)加偏旁记忆的字:由——笛(2)换偏旁记忆的字:慌——荒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落下荒野口笛跳舞狂欢放假互相能够猜出扬起双臂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润湿:潮湿润泽。

(2)荒野:长满野草或无人耕种的地方。

(3)狂欢:纵情的欢乐。

(4)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其他同学思考每一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部分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部分(3-5自然段):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部分(7-9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篇二【教学目标】1.会写“落、荒”等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像,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花的学校》教案5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花的学校》教案5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花的学校》教案5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花的学校》教案5篇《花的学校》是泰戈尔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的第十九首。

作者用自己最纯真的文字,最真诚的心给人们带来了一个纯洁而又充满爱的世界。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花的学校》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花的学校》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认识本文的2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

学习重难点:1、识字、书写会写字。

2、感知课文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教师活动: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你们可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二课《花的学校》,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生字学习的情况。

2、学习词语库中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汇报朗读,点评。

四、学写生字:1、指导几个字要注意的地方。

“润”字里面没有点;“罚”下面一个言字旁,一个立刀旁;“互”的不顺要注意。

2、认真书写,强调书写的姿势。

3、评价书写情况,展示作业。

五、课堂小结:你读了话的学校这一课,有什么感受呢?六、作业设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花的学校》教案精选篇2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生字“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节。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一、导入: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音。

降、润、罚、扬、臂、赏、碰2、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闰润臂劈虫触角触B、换偏旁以及的字:汤烫壁臂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润湿突然原野互相狂欢急急忙忙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润湿:潮湿润泽。

原野:宽广平坦的地方狂欢:纵情的欢乐。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花的学校》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花的学校》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花的学校》教案本教案是针对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花的学校》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读懂课文、学习课文中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案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前置知识准备、课堂实施和课后延伸。

前置知识准备本课教学目标1.了解花卉生长的变化过程;2.掌握本篇课文所使用的词语,如“泥土”、“萌发”、“它们”等;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

课前预习1.带着学生去校园中的花坛,观察花卉的生长变化过程;2.学生阅读课前阅读任务,自主总结相关知识点;3.学生同桌之间进行小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1.掌握花卉生长的变化过程;2.掌握本篇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如“泥土”、“萌发”、“它们”等;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

课堂实施课堂活动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现场观察图片,学生阐述花卉的生长变化过程;2.阅读教材:学生带着问题思考阅读教材,然后进行小组探讨;3.语言学习:选取教材中的语言知识进行讲解和练习;4.集体回答:学生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答题和发表见解;5.课文写作:要求学生针对本篇课文写出一篇700字以上的读后感。

课堂教学安排时间活动安排8:00-8:10 导入活动8:10-8:20 学生小组讨论8:20-8:40 教材解读和语言学习8:40-8:50 集体回答8:50-9:00 书写读后感课后延伸个人延伸1.学生可以自主观察、比较观察的花卉变化,记录在笔记本中;2.学生可以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花卉的文章,表达自己对花卉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

集体延伸1.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外的园林公园或植物园进行实地观察;2.小组展示自己观察、摄影的作品,进行讨论和分享。

以上就是本次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花的学校》教案的主要内容。

通过这一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更深刻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进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意识。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花的学校》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花的学校》教案

语文三年级第2课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课教案《花的学校》一、教学目标1.认识“荒、笛”等5个字,会写“落、荒”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在阅读过程中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

4.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发展自身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认识偏旁。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学难点】在阅读过程中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

二、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

把识字写字与朗读课文结合起来。

可以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如: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荒、笛、罚、假、裳”。

2.课文学习。

借助图文结合法、想象法、阅读指导法,引导学生主动地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画面美,由浅入深地感受到作者笔下花孩子的天真可爱、自由美好。

三、导学任务1. 熟读生字表。

荒hu ān ɡ 笛d í 罚f á 假ji ǎ 裳ch án ɡ2.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3.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认识“荒、笛”等5个字,会写“落、荒”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

二、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以学生对花朵的认知为导入,为课文从想象、情感上描述花朵的行文进行思想铺垫,引出本课《花的学校》。

师:花朵,是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物,它可以观赏、食用、完善着我们地球的生态功能。

在你的眼中,花朵是怎样的呢?展示有关花朵的图片,与花朵功用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和讨论,从而引出本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兴趣。

师:花儿虽然是不能说话的植物,但也在用它们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世界的感受,或是它们鲜艳的色彩,或是它们神奇的功用。

这是我们熟知的。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花的学校》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花的学校》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手法进行简单的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

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掌握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创作。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课文《花的学校》的教材。

多媒体课件,包括课文朗读、生字新词的展示、花的图片和视频。

板书用具,如粉笔、黑板擦等。

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如花的头饰、服装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情境导入:展示花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花的美丽形态和生长过程。

提问:“你们喜欢花吗?你们觉得花美在哪里?”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花的课文——《花的学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朗读: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注意语速和语调。

整体感知: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你们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三、学习生字新词(15分钟)展示生字: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指导书写: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跟写,注意笔画顺序和字形。

理解词义:通过举例或造句,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游戏互动:进行“我来拼字”游戏,教师说出一个字的读音,学生快速拼出该字。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20分钟)逐段阅读:教师引导学生逐段阅读课文,理解每段的意思。

提问讨论:提问:“课文中有哪些比喻和拟人的句子?它们分别是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点评。

2《花的学校》(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2《花的学校》(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花的学校》(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花的学校》是一首描绘大自然中花朵盛开的诗歌,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花朵的美丽和生命力。

2. 诗歌结构:诗歌共分为四个小节,每个小节都描绘了不同种类的花朵,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花朵的特点和美丽。

3. 诗歌语言:诗歌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和讲解,使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形象美。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图片、音频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花朵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花朵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花朵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3. 理解课文: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形象美。

4. 感悟诗歌: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深入体验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5. 总结拓展: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花的学校》2. 诗歌结构:四个小节,分别描绘不同种类的花朵。

3. 诗歌语言: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 诗歌主题: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力。

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 根据课文内容,描绘一幅花朵的图画。

3. �搜集中外有关花朵的诗歌,进行对比阅读。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花的学校》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花的学校》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花的学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描述的花的学校,体验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2.让学生感受到花校长的职责、学生的责任与使命。

3.通过朗读、阅读、理解、写作等多种方式,运用语文知识与思维能力,实现对文本意义的深层解读。

4.自主学习,把自己的思想和实践和课堂所学相融合,能够根据自己的表现调整自学策略。

二、教学重难点1.阅读课文,理解作者借用人格化手法来表现花的学校的情感。

2.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3.学生利用语文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音响设备或者教学投影仪。

2.课文朗读录音或者老师自己的朗读。

3.课件PPT或白板,以充分表现文本。

4.一个与主题相关的实物或图片。

四、教学步骤1.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个“神奇的地方”,让学生猜测这个地方在哪里,引导学生猜测这个地方的特点。

•将实物或图片展示给学生,向学生描述这个实物或图片的特点,并让学生联想到什么。

2.1.阅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

•教师让学生在阅读中注意表现花的学校的特点。

•根据需要,可以播放录音来帮助学生朗读。

2.2.理解课文•通过提问等方式,向学生展示课文的情感色彩,讨论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讨论课文背后的主题思想:人文关怀、美的追求、责任感等。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美学观念。

•可以让学生分角色阅读,感受花校长、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

2.3.词语理解•教师将课文中学生不太理解的词语进行解释,并进行搭配例句,让学生理解对应的指代或运用。

•对于比较生僻的词语,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网络搜索来了解相关信息。

3.提高3.1.朗读•让学生在小组内或个人中朗读课文,提高学生语感和语音的表达。

3.2.写作•让学生写一篇与花有关的作文,引领学生思考与情感。

•学生可以围绕花校长的学校、自己种的卉花、自己的热爱等方面进行写作。

3.3.分析•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从语言表述、人物塑造、情感表现等角度分析文本。

•通过小测验或者课堂练习来回顾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花的学校》教案(通用8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花的学校》教案(通用8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花的学校》教案(通用8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花的学校》篇1【教学目标】1.会写“落、荒”等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像,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像。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落、荒”等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大家可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二课《花的学校》,(课件出示)(2花的学校),板书课题。

(板书:2花的学校)3.齐读课题。

二、按照要求,自主预习1.我们先来看看第2课要完成的预习任务。

(课件出示)(1)正确认读本课的12个生字及新词,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辨析多音字“假”的读法;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使用标画生字新词;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用画出精彩的语句;尝试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用“?”把没弄明白的问题做上标记。

(3)学会和同伴交流学习收获,在相互检测、交流、评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并能够将学习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应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去,逐步学会学习.指名读预习任务。

2.“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同样要动笔墨。

下面我们就把自己对本单元预习的感悟用特定的符号标记出来,在书本上留下智慧的或是思考的痕迹。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花的学校》教案5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花的学校》教案5篇

1.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花的学校》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荒、笛”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假”,会在菱形十字格中写好“落、荒”等13个生字,会写“阵雨、荒野”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语,整体感知课文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认读识字,运用菱形十字格写字。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朗读情况提出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学校生活,引入课文话题。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交流自己对“花的学校”的认识或想象,引入下一阶段的预习。

过渡:有谁能说说,“花的学校”在哪儿?花儿们什么时候上学?什么时候放假?你觉得他们在学校里都学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表达)嗯,说得真好!看来你们认真读了课文,想象力真丰富啊!《花的学校》这篇课文的作者发挥了神奇的想象力,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所特殊的学校。

他可真厉害!现在,有谁帮老师介绍一下作者? 二、初读课文,布置任务 1.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2.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按步骤完成学习任务。

自读要求: (1)第一关:汉字大本营。

自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并能正确认读,能使用钢笔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评选“写字小明星”) (2)第二关:阅读展示台。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用“ ”画出精彩的语句。

(评选“优秀小主播”) (3)第三关:大脑。

尝试读懂课文内容,用“?”在没弄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

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就别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评选“大脑”) 三、再读课文,解决任务 1.第一关:汉字大本营。

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2)指导归类识字。

(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书写规律,在菱形十字格中示范书写重点字,指导书写生字。

书写指导: [臂]上边部分写得舒展些,略扁。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花的学校》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花的学校》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花的学校》选⾃泰⼽尔的散⽂诗《新⽉集》,是⼀⾸优美⽽富有童趣的散⽂诗,兼有诗歌与散⽂的特点,具有诗歌的⾳韵美和节奏感。

课⽂以⼉童的视⾓描绘了⼀群活泼天真,渴望⾃由的花孩⼦,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孩⼦和妈妈之间的感情表达得⾃然深厚。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三年级语⽂上册第⼆课《花的学校》课⽂原⽂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的阵⾬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过荒野,在⽵林中吹着⼝笛。

于是⼀群⼀群的花从⽆⼈知道的地⽅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上学。

他们关了门在做功课。

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师是要罚他们站墙⾓的。

⾬⼀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簌簌地响,雷云拍着⼤⼿。

这时,花孩⼦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的⾐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在天上,在星星住的地⽅。

你没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的妈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作者是印度的泰⼽尔,译者郑振铎,选作课⽂时有改动。

【篇⼆】部编版三年级语⽂上册第⼆课《花的学校》教案 ⼀、教材分析 本⽂是选⾃泰⼽尔《新⽉集》⾥的⼀⾸⼉童散⽂诗。

诗⼈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童世界。

诗⼈巧妙地从孩⼦的眼中叙述花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

全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充满了丰富奇妙的想象。

教学设计中,引导学⽣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体会诗歌语⾔的形象、⽣动。

通过对课⽂中不理解的地⽅提出疑问,深⼊感受诗⼈想象的丰富奇妙。

⼆、教学⽬标 1.“落、荒”等13个⽣字,正确认读“荒、笛”等5个⽣字,认识多⾳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默读课⽂,能对课⽂中不理解的地⽅提出疑问。

第2课《花的学校》(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2课《花的学校》(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2课《花的学校》(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学习:学习《花的学校》这篇散文,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 词语学习:学习本课生字词,掌握词语的正确读音和书写,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义。

3. 语文实践活动:开展以“我心中的花”为主题的绘画、写作、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各种花朵,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激发学生对花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画出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交流讨论等方式理解词语。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相互解答疑问。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语文实践活动:开展以“我心中的花”为主题的绘画、写作、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教学重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花的学校》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积累词语,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花朵,用绘画、写作、演讲等方式表达对花的喜爱之情。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花的学校》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花的学校》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花的学校》课文原文小蝴蝶去了一所花的学校,这所学校布满了各种各样的花,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的名字。

在花的学校,小蝴蝶不仅认识了许许多多的花,还学到了很多有关花的知识。

小蝴蝶先来到了玫瑰花的教室。

玫瑰花对小蝴蝶说,“我是一种重要的观赏花卉,我的花形娇美、花香浓郁,人们非常喜欢我。

”接着,小蝴蝶又到了报春花的教室,报春花告诉小蝴蝶:“我是一种早春开花的花卉,我的花形美丽,十分吸引人,人们常把我当做春天的使者。

”小蝴蝶还去了不少花的教室,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特点。

在这所花的学校里,小蝴蝶获得了丰富的花卉知识,并且结识了许多朋友。

知识点词语解释•观赏:欣赏、观看。

•浓郁:味道浓烈或气味浓厚。

•使者:表达某种思想或者宣传某种事物的人或物。

人物特点小蝴蝶:善于学习,勇于探索,爱好广泛,勇敢而可爱。

各种花:各具特色,有自己的名字、特点和故事。

教案教学内容•学习课文《花的学校》。

•学习花卉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花卉的特点和故事。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美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花卉的特点和故事。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和思考。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

教学过程1. 热身•让学生观看图片,感受花卉的美丽。

2. 学习课文•课前先播放一段关于花卉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花卉的基本知识。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3. 讨论学习•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和收获,鼓励学生从花卉的角度去思考。

4.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关于花卉的书籍,加深对花卉的了解和认识。

5. 总结•教师与学生交流本次学习的感受和体会,着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意义。

•以花卉为主题,绘制一张花卉介绍图。

•阅读一篇关于花卉的文章,并写一篇读后感。

结语通过学习本次课文《花的学校》,学生不仅了解了各种花卉的基本知识和特点,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花的学校教案(优秀6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花的学校教案(优秀6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花的学校教案(优秀6篇)三年级语文《花的学校》教学设计篇一活动目标:1、练习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画娃娃头一个,眉、眼、耳、嘴俱全,只缺鼻子活动过程:一、引出活动。

师:今天钟老师带来一个张画,你们来看看这幅画出现了什么问题,画里是一个小娃娃,这个小娃娃少了什么呢?对了,所以就要请小朋友们来帮忙把它的鼻子贴上去呢?贴鼻子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哦!听清楚老师讲要怎么样帖鼻子吧!玩法:参加游戏的儿童站在3米外白线处,看好鼻子部位,再蒙上双眼上前去贴。

贴对者,得奖。

二、游戏进行,在活动的时候,可是适当地给幼儿提示。

三、结束活动。

玩法:将乒乓球从桌子上积木搭好的跑道中吹进对面的筐内,一吹进的为胜。

规则:不能用手拿球,只能用嘴吹。

准备:啤酒瓶筷子玩法:参赛者站在啤酒瓶的一侧,筷子离瓶口约一米的距离,瞄准瓶口,放掉手中筷子,如果筷子掉进瓶里,便是优胜者。

规则:每人有三次机会。

2、大家来找茬准备:图片若干玩法:在规定的时间里以最快的速度找出不同者获胜精选花的学校教学设计简短篇二清早,我推开门来到荷塘边,清新的空气中飘逸着一种幽香。

朦胧中,几朵“粉伞”和“白伞”跳入我的眼帘,哦,原来是那些美丽的荷花,一夜之间,竞相开放了。

一阵微风拂过,荷花飘飘摇摇,像一位飘逸潇洒的仙人。

它的茎是绿色的,有的是灰白色的,好像一把把小雨伞的伞柄。

荷花的茎上布满了细小的刺,就像短龙须一样。

花冠是整朵荷花的精华,就像一幅富有诗意的画卷呈现在我的眼前。

荷花的叶子是椭圆形的。

荷叶有的翠绿,有的墨绿,颜色不一、浑圆宽阔,碧绿无瑕。

荷叶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荷花五颜六色:玉白的、粉红的、深红的……它们多姿多彩;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红着脸,躲在碧绿的“盘子”下面;有的张开一张烂漫的笑脸。

2024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花的学校》教案

2024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花的学校》教案

目录•课程介绍与背景•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设计•评价与反馈•作业布置及课外拓展•教师自我反思与改进课程介绍与背景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能正确读写并理解相关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的情感美;01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童真童趣。

0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0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0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童年生活教材分析与内容概述教材分析《花的学校》是一首优美而富有童趣的诗歌,作者用生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雨后花儿竞相开放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歌语言清新流畅,想象丰富奇特,充满了童真童趣。

内容概述本课主要围绕“花的学校”这一主题展开,通过描绘雨后花儿开放的景象,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同时,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习者特征分析0102 03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强,容易被生动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和阅读能力,能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较为丰富,可以通过引导和启发进一步拓展其思维空间。

教学方法与手段激活学生前知:回顾相关知识点01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课文背景、作者介绍等。

02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与本课相关的知识点,如花的种类、生长过程等。

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看法,促进课堂互动。

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向学生展示课文中的情感和意境。

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讲解讨论示范练习教学策略:讲解、讨论、示范、练习等技术应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多媒体课件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2《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2《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花的学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花的学校》。

2. 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章主要情节,了解并描述花孩子们在地下学校的生活情景。

3. 学生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运用。

过程与方法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方式,共同探究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2. 通过提问、引导等教学手段,指导学生进行文本的深入理解,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花的学校的描绘,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象世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抓住文章主要情节,了解并描述花孩子们在地下学校的生活情景。

教学难点1. 深入体会作者通过拟人手法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花孩子们在地下学校的生活。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含课文内容、生字新词、图片等辅助教学资源。

2. 课文录音或视频,用于朗读示范。

3. 黑板或写字板,用于书写生字新词和重点句子。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激发兴趣:展示一些美丽的花朵图片,问学生:“你们喜欢花吗?你们知道花朵们也有自己的学校吗?”2. 明确目标: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花的学校的课文,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将一起走进花朵们的世界,感受它们的快乐生活。

自主学习(10分钟)1. 自主学习任务:让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

同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 教师巡视指导:在学生自读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生字新词。

合作探究(1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课文中的“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花孩子们在地下学校是怎样生活的?-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所花的学校?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将讨论的结果向全班汇报,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或提问。

第2课《花的学校》(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第2课《花的学校》(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第2课《花的学校》(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生字、词语,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题,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理解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花的学校》的朗读与理解。

2. 诗歌中重点词语的解释与运用。

3. 诗歌主题的探讨与感悟。

4. 诗歌意境的联想与想象。

5. 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及教育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词语,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题,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联想与想象,诗歌主题的深入挖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铅笔、橡皮、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2. 诗歌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自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词语解释:结合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培养学生的词汇理解能力。

4. 诗歌理解:通过问题引导、讨论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题。

5. 诗歌意境联想与想象:引导学生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感受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6. 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及教育意义:介绍作者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挖掘诗歌的教育意义。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花的学校》2. 诗歌内容:花的学校、花的孩子、花的老师、花的课程3. 诗歌主题:大自然、生态环境、团结互助、积极向上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语。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教案与反思第【1】篇〗《花的学校》教案本文选自泰戈尔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

诗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

描写了在雷云、阵雨、东风的环境中,竹林、草地上冒出了花,花儿们读书、放假、回家等情景,表现了花和儿童的活泼可爱以及对家、对妈妈的爱。

作者依照儿童的思维,以灵动的语言和瑰丽的联想,描绘出儿童种种动人的情态和奇思妙想,贴近学生的生活。

好奇、富于幻想是孩子的天性,而这篇课文联想丰富且灵动。

孩子喜欢联想的特点和作者善于联想的艺术手段就这样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学生不光读起文章来朗朗上口,而且能快速进入文中所描述的画面。

1.收集资料。

课前布置学生读“资料袋”的内容,了解泰戈尔的相关知识。

2.以读促思。

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并在朗读的过程中给予句子中重点部分的指导,引导他们在读中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从而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

【知识与技能】1.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3.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并能仿写拟人句。

【过程与方法】1.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通过“资料袋”的学习,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借助提示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感悟童真和浓浓的母爱。

重点1.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难点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并能照样子写一写。

教师:泰戈尔的资料及《新月集》的创作背景,多媒体课件。

学生:根据“资料袋”了解泰戈尔。

2课时第一课时1.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花的学校》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花的学校》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花的学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咒语的定义和功能,以及陶渊明所写《归去来兮辞》中的咒语;2.能够理解“散文”和“韵文”的特点;3.能够读懂童话《花的学校》,并理解其中的道理;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真理解文章的情节和含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教学难点:通过对故事的情节和花儿的描写,使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色彩、意象和人物。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五彩卡、散文与韵文的例子、视频故事《花的学校》。

2.学生准备:笔、纸、《花的学校》阅读材料。

四、教学流程1. 热身(5分钟)通过询问学生喜欢读哪些书,并在黑板上记录。

2. 导入新课(5分钟)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包括:1.了解咒语的定义和功能;2.认识散文与韵文;3.学习童话《花的学校》。

3. 讲授新课(40分钟)(1)了解咒语的定义和功能1.定义:“咒语”是动词、名词等言辞组成的一种语言符号,它具有祈求、祝福、诅咒、保护等多种功能。

2.功能:咒语可以用来祈求、祝福、诅咒、保护等,也可以用来神秘化、艺术化、妖化,或者是追求音乐和优美的音响效果。

(2)认识散文与韵文1.散文:指的是不按照固定的音韵格式写成的文字表达形式。

2.韵文:指的是符合韵律和音韵体系的一种写作形式。

在配合学生使用五彩卡进行教学的同时,可以给予简单的例子。

(3)学习童话《花的学校》给学生发放《花的学校》的阅读材料,大声朗读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在理解的同时,学生还可以进行尝试剪出各种不同形状花朵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4. 深化学习(10分钟)1.回答学生的提问,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情节和含义。

2.通过对花朵的形状剪纸活动,引导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花儿。

5. 课程总结(5分钟)此时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回顾老师讲授的知识点并进行概括来进行课程总结。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在这个环节进行解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花的学校【教学目标】1.认识本文的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想花的学校释什么样子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学生对花的学校的了解,对诗句意思的理解。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图片展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教学准备】有关泰戈尔的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某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二课《花的学校》,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音。

降、润、罚、扬、臂、赏、碰2.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闰——润臂——劈虫——触角——触B.换偏旁以及的字:汤——烫壁——臂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润湿突然原野互相狂欢急急忙忙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润湿:潮湿润泽。

原野:宽广平坦的地方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其他同学思考每一节诗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节诗的内容。

第一节: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节: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变放假了。

第三节: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以上,冲了出来。

第四节: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五、课堂小结:你读了花的学校这一课,有什么感受呢?六、作业设计:画一座花的学校。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

2.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节。

A.老师范读。

B.交流汇报这一节中优美的词句,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C.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味语言的精妙。

润湿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润湿)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什么?“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D.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第二节。

A.学生齐声朗读。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它们关了门在做功课”?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它们变放假了”?3.指导学习第三节。

A.教师范读。

B.合作探究。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哗啦啦地响”一句的?“雷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变穿了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衣裳”的?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C.教师指导朗读。

D.学生自由朗读。

4.学习第四节。

A.学生齐声朗读。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那儿”是指哪儿?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在作者看来,蛤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C.学生自由拉哪个度、感悟、想象。

三、介绍作者,推荐阅读:1.介绍作者泰戈尔。

2.推荐阅读《泰戈尔作品集》。

四、课堂小结:这篇课文有美而富有童趣,作者从花的身上产生了丰富的想象,我们以后也可以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植物,相信大家也会写得很有趣。

五、作业设计:1.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2.把学生画的花的学校在教室的墙壁上展出。

3.课后阅读泰戈尔的作品。

【板书设计】2 花的学校跳舞狂欢花孩子冲出来美丽、活泼、可爱、调皮急急匆匆2 花的学校【教学目标】1.会写“落、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象。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落、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具准备】课件【课堂作业新设计】1.读拼音,写词语。

luò xià huānɡ yě kǒu dí tiào wǔ()()()() kuánɡ huān fànɡ jià cāi chū shǒu bì()()()()2.选字组词。

裳棠海()衣()湿碰()撞()润潮()3.找出下面花朵中不是同一季节开花的一项,用“”标出。

(1)桃花杜鹃花梅花月季(2)荷花菊花牡丹向日葵(3)桂花牵牛花芙蓉百合(4)腊梅水仙杜鹃马蹄莲4.按原文填空。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在竹林中吹着()。

于是,()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跑出来,在绿草上()、()。

参考答案1.落下荒野口笛跳舞狂欢放假猜出手臂2.棠裳碰湿湿3.(1)梅花(2)菊花(3)牵牛花(4)腊梅4.落下荒野口笛一群一群突然跳舞狂欢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课堂作业新设计】1.文中说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这符合实际吗?为什么?(不超过10个字)2.“地下的学校”的含义是什么?(不超过15个字)3.对下列例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例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A.比喻 B.比喻、拟人C.拟人 D.夸张参考答案1.符合实际。

因为作者明写花朵暗写风。

2.指不自由的读书生活。

3.C【板书设计】2 花的学校跳舞狂欢花孩子跑出来美丽、活泼、可爱、向上急急忙忙【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增加表象,扩展想象空间。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创设条件,采用多种手段运用不同措施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改进表象的质量,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

如“各色鲜艳的花,想一想花儿们当时在想什么?说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自由描述。

”再如:“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

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丰富学生的感知不能靠大量的、单一的阅读材料简单重复,而需要多方位、多种形式、多种感官参与感知等途径,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正确而丰富的表象。

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加强直观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 鼓励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多角度思考。

一个人被肯定,受到别人的欣赏,其心情是不言而喻的,学生的想象力被老师肯定,其心情更是高兴无比。

不管这些学生的天分与潜质如何,只要能给他们予以适当的肯定,利用表扬、鼓励或婉言的引导的语言,再加上适当的动作、表情等体态,可以激起学生的想象、兴趣,他就会以愉快的心情主动地展开想象力,这也是激发学生阅读时展开想象的有效手段。

不足之处: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更喜欢上语文课。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花的学校》节选自泰戈尔《新月集》。

作者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

顽皮活泼而且具有丰富细腻的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

作者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出花儿们的美丽、活泼、可爱、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

【作者介绍】泰戈尔(1861—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1861年5月7日,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

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泰戈尔名言1.如果错过太阳时你留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2.你看不见你的真相,你所看见的是你的影子。

3.不要因为你自己没胃口,而去责怪你的食物。

4.水里的游鱼是沉默的,陆地上的禽兽是喧闹的,空中的飞鸟是歌唱着的;但是人类却兼有了海里的沉默、地上的喧闹与空中的音乐。

5.群星不怕显得像萤火虫那样。

6.谢谢火焰给你光明,但是不要忘了那给你执灯的人,他是坚韧地站在黑暗当中呢。

7.小草啊,你的足虽小,但是你拥有你足下的土地。

8.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他欺骗我们。

9.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10.尘土受到损辱,却以他的花朵来报答。

【其他资料】雨天作者:泰戈尔翻译:郑振铎乌云很快地集拢在森林的黝黑的边缘上。

孩上,不要出去呀!湖边的一行棕树,向暝暗的天空撞着头;羽毛零乱的乌鸦,静悄悄地栖在罗望子的枝上,河的东岸正被乌沉沉的暝色所侵袭。

我们的牛系在篱上,高声鸣叫。

孩子,在这里等着,等我先把牛牵进牛棚里去。

许多人都挤在池水泛溢的田间,捉那从泛溢的池中逃出来的鱼儿,雨水成了小河,流过狭街,好像一个嬉笑的孩子从他妈妈那里跑开,故意要恼她一样。

听呀,有人在浅滩上喊船夫呢。

孩子,天色暝暗了,渡头的摆渡船已经停了。

天空好像是在滂沱的雨上快跑着;河里的水喧叫而且暴躁;妇人们早已拿着汲满了水的水罐,从恒河畔匆匆地回家了。

夜里用的灯,一定要预备好。

孩子,不要出去呀!到市场去的大道已没有人走,到河边去的小路又很滑。

风在竹林里咆哮着,挣扎着,好像一只落在网中的野兽。

课后作业一、比较下面的字,再组词。

裳()扬()臂()棠()场()壁()二、看看下面的词语有什么特点,再照样子写几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