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论文_左元_final_v2

合集下载

毫米波相控阵的一种迭代波束成形方法

毫米波相控阵的一种迭代波束成形方法
2 1 TANGJ u n l i n1, , Z ENGY u a n3 , Y U EG u a n r o n L IS h a o i a n1 g g , q
T e c h n o l o fC h i n a ,C h e n d u6 1 1 7 3 1,C h i n a ;2.T h e5 4 t h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o fC h i n aE l e c t r o n i c s g yo g
I t e r a t i v eb e a m f o r m i n e t h o df o r t h em i l l i m e t e rw a v ep h a s e da r r a gm y
1.N a t i o n a lK e a b . o f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n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s ,U n i v . o fE l e c t r o n i cS c i e n c ea n d ( yL g yo T e c h n o l o r o u o r o r a t i o n , 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nI n f o r m a t i o nT r a n s m i s s i o na n d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 g yG pC p g yo
毫米波相控阵的一种迭代波束成形方法
2 ,曾 唐 俊 林1,
媛3, 岳 光 荣1, 李 少 谦1
河北 石家庄 0 2.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 5 4 研究所 通信网信息传输与分发技术重点实验室 , 5 0 0 8 1; ) 3.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上海 2 0 1 1 0 8

RIS_辅助毫米波通感一体化关键技术与研究进展

RIS_辅助毫米波通感一体化关键技术与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003-3114.2024.02.012引用格式:林方宇,朱辰,甘旭,等.RIS辅助毫米波通感一体化关键技术与研究进展[J].无线电通信技术,2024,50(2):312-327.[LINFangyu,ZHUChen,GANXu,etal.KeyTechnologiesandResearchProgressofRIS assistedMillimeterWaveIntegratedSensingandCommunication[J].RadioCommunicationsTechnology,2024,50(2):312-327.]RIS辅助毫米波通感一体化关键技术与研究进展林方宇1,朱 辰2,甘 旭1,王得志1,王建斌3,杨照辉1,陈晓明1,黄崇文1,张朝阳1(1.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27;2.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浙江杭州310015;3.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无线网络中心,浙江杭州310014)摘 要:未来的6G系统需要同时满足多维性能需求,实现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因此,深度融合了传统定位、探测、成像等无线感知功能和无线传输功能的通信感知一体化(IntegratedSensingandCommunication,ISAC)技术是未来6G网络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智能超表面(ReconfigurableIntelligentSurface,RIS)凭借其可以通过编程来智能调控电磁波传输环境且低成本、低功耗等优势成为6G的关键性使能技术,并催生了使用RIS辅助毫米波ISAC的新研究方向,其有望从底层架构到完整系统层面上解决6G新场景中的诸多难题、挑战。

阐述了RIS辅助毫米波ISAC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介绍了其研究背景与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并讨论了RIS辅助毫米波ISAC研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分析了该领域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而展望了RIS辅助毫米波ISAC未来发展和面临的挑战。

一种毫米波蜂窝网络中的D2D资源分配方案

一种毫米波蜂窝网络中的D2D资源分配方案

一种毫米波蜂窝网络中的D2D资源分配方案文凯;陈永丽;颜飙【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年(卷),期】2018(044)011【摘要】在5G系统中,毫米波(mmWave)与终端直通(D2D)通信技术有利于提升系统吞吐量和频谱利用率.针对28 GHz下的underlay蜂窝网络,提出一种D2D资源分配方案,以减少D2D用户在蜂窝网络中复用蜂窝资源时所带来的整体干扰.利用线性相关方法找出每一个D2D用户可复用的蜂窝用户集合.对D2D用户进行功率控制以确保D2D用户的通信质量.同时,为达到最大化系统总吞吐量的优化目标,提出一种基于干扰管理的启发式算法,并利用匈牙利算法求出最优匹配.仿真结果表明,与随机分配算法和个体干扰最小算法相比,该算法能够有效减少干扰,提高系统的总吞吐量和频谱利用率.【总页数】5页(P90-94)【作者】文凯;陈永丽;颜飙【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通信新技术应用研究中心,重庆400065;重庆信科设计有限公司,重庆401121;重庆邮电大学通信新技术应用研究中心,重庆400065;重庆邮电大学通信新技术应用研究中心,重庆40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9.5【相关文献】1.蜂窝网络中基于干扰控制的D2D通信联合资源分配方案 [J], 李扬波;郭祖华;徐立新2.蜂窝网络中基于D2D位置的联合模式选择与资源分配方案 [J], 姚骏;黄清3.毫米波5G网络中D2D通信的资源分配方案 [J], 易冰;陈永丽;赵瑞雪4.毫米波5G网络中一种D2D通信的资源分配方案 [J], 文凯;陈永丽;郑文倩;颜飙5.一种基于Q-Learning的蜂窝网络中D2D通信资源分配策略 [J], 谢经纬;许艺瀚;花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毫米波焦平面阵列图像的一种超分辨率算法

毫米波焦平面阵列图像的一种超分辨率算法

毫米波焦平面阵列图像的一种超分辨率算法
章勇;李兴国
【期刊名称】《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年(卷),期】1998(017)004
【摘要】给出一种直接修改点扩展函数矩阵的特征值,能大大提高毫米波图像分辨率的高速图像恢复新算法,仿真和实际的图像处理结果都证明了这一算法效果良好.【总页数】6页(P293-298)
【作者】章勇;李兴国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毫米波光波近感技术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4;南京理工大学毫米波光波近感技术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8
【相关文献】
1.一种从低分辨率图像序列获取高分辨率图像的算法 [J], 赵凌君;孙即祥
2.一种改进的毫米波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 [J], 徐蕊娟
3.一种改进的非线性外推图像增强算法及在高分辨率图像重建中的应用 [J], 戴天荣;张立明
4.一种新的毫米波辐射图像分辨率增强方法 [J], 袁龙;尹忠科;王建英
5.基于凸集投影算法的被动毫米波图像超分辨率恢复 [J], 肖泽龙;许建中;彭树生;纪如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信道估计研究》范文

《2024年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信道估计研究》范文

《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信道估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毫米波大规模MIMO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系统因其能够提供更高的频谱效率和数据传输速率而备受关注。

然而,由于毫米波信号的传播特性和大规模MIMO系统的复杂性,信道估计成为了该系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

本文旨在研究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信道估计问题,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二、背景及意义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信道估计是用于估计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信道特性的重要技术。

在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由于毫米波信号的传播特性(如路径损耗、衍射和散射等)以及大规模MIMO系统的复杂性,信道估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信道估计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三、相关技术及文献综述目前,针对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的信道估计问题,已经有许多研究成果。

其中,基于压缩感知的信道估计方法、基于训练序列的信道估计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信道估计方法等是较为常见的几种方法。

这些方法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信道估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例如,在低信噪比环境下,如何提高信道估计的准确性;在动态信道环境下,如何实现快速准确的信道跟踪等。

四、信道估计技术研究4.1 毫米波信道特性分析毫米波信道具有高路径损耗、衍射和散射等特点,这些特点对信道估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需要对毫米波信道的传播特性进行深入分析,以更好地理解信道估计的难点和挑战。

4.2 压缩感知在信道估计中的应用压缩感知是一种有效的信号处理技术,可以用于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的信道估计。

该方法通过利用信号的稀疏性,从少量的观测值中恢复出原始信号。

在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可以利用压缩感知技术从少量的导频符号中估计出信道的特性。

4.3 基于训练序列的信道估计方法基于训练序列的信道估计方法是一种常见的信道估计方法。

基于4D毫米波雷达点云的多目标跟踪算法

基于4D毫米波雷达点云的多目标跟踪算法

基于4D 毫米波雷达点云的多目标跟踪算法张远 肖宝华*杨大林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 100144摘要: 目前智能空调的研究主要基于视觉或红外传感器,基于单个4D 毫米波雷达的相对较少。

采用单个4D 毫米波雷达传感器采集数据,根据不同目标反射点位置的不同提出了密度聚类(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 with Noise,DBSCAN )算法实现目标的聚类识别,并与K 均值(K-means )聚类算法进行了效果对比。

针对多目标跟踪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联合概率数据关联算法(Joint Probabilistic Data Asso‐ciation,JPDA )和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KF )的目标跟踪算法,从而实现多目标的匹配和跟踪。

将所研究的算法应用到4D 毫米波雷达系统,并在室内采集了行人目标数据,分析对比实际场景和算法跟踪效果,误差大约在 8 cm 内,准确率可达91.8%。

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较好地实现多目标跟踪,可用于智能空调中。

关键词: 4D 毫米波雷达 聚类 卡尔曼滤波 数据关联 多目标跟踪中图分类号: TN957.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3791(2024)01-0038-05The Multi-Target Tracking Algorithm Based on 4DMillimeter-Wave Radar Point CloudsZHANG Yuan XIAO Baohua *YANG Dalin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44 ChinaAbstract: Current research on intelligent air conditioners is mainly based on visual or infrared sensors, and research based on a single 4D millimeter-wave radar is relatively little. This paper uses a single 4D millimeter-wave radar sensor to collect data, proposes a 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 with noise (DBSCAN ) algorithm to realize the clustering recognition of targets according to the positions of the reflection points of different targets, and compares its effect with the 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For the problem of multi-target tracking, this paper de‐signs a target tracking algorithm based on joint probabilistic data association (JPDA) and Kalman Filtering (KF) to realize multi-target matching and tracking. The algorithm studied in thispaper is applied to the 4D millimeter-wave radar system, the pedestrian target data is collected indoors, and the actual scene and the tracking effect of the algorithm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an error of about 8cm and an accuracy rate of 91.8%.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can achieve multi-target tracking well and can be used in intelligent air conditioners.Key Words: 4D millimeter-wave radar; Clustering; Kalman filtering; Data association; Multi-target trackingDOI: 10.16661/ki.1672-3791.2306-5042-9247基金项目: 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编号:4202019)。

基于90nm COMS毫米波共面波导建模

基于90nm COMS毫米波共面波导建模

Rdc一志叫s +赢Z O'ZPJ t·
(1)
其 中 ,z为 CPW 的长 度 , 为金属 电导 率 ,7.O 和 分别 为两 边 地线 导体 和信 号线 导 体 的宽度 ,t为 示金
属导 体 的厚度 .直 流 电感 L 由下式 获得 :
Ldc L + 一 2 +
(2)
L。和 L 分别 为 信 号线 和地 线 的 自感 , 为信 号线 和地 线之 间 的互感 , 为两 边地 线之 间的互 感.自感 和互 感 的计 算 公式 如下 :
收 稿 日期 :2015—12—18 基 金 项 目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6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1006) 作 者 简 介 :洪 阿灌 (1990一),男 ,福建 石 狮人 ,硕士 研究 生 ,电路 与系 统.通 信作 者 :王 翔讲 师 ,E-mail:wangxiang@ hdu.edu.cr1.

L hf— L1. 根 据 式 (7)一 (10),可 以 确 定 R ,R,。【… I 的 佰 .
L一2z(\ 1n 叫 -+-t+o.5o0 49+ 3 Z), ,
(3)
M = 2l[·n(
)一 + ].

其 中 , 为金 属导 体 的宽度 ,d。Mo为两导 体 之间 的几何 平均 距离 ,近似 等 于两导 体 中心 的距 离. 根据 测试 数据 ,提 取 得 到传 统 RLGC模 型 中的 R,L,G,C嘲.串联 分 支 的阻 抗 Z 一R十 叫L,
中 图分 类 号 :TN43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01—9146(2016)04—0001—04
0 引 言

毫米波近程主动扫描成像研究

毫米波近程主动扫描成像研究

2011 年第 9 期 (总第 145 期)大 众 科 技DA ZHONG KE JINo.9, 2011 (Cumulatively No.145)毫米波近程主动扫描成像研究曹志翔 1,2 时华峰 2 纪泽栋 1,2 王 园1 金 雷2(1.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2.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广东 深圳 518055)【摘 要】文章介绍了一套 Ka 波段毫米波近程成像系统。

振荡器产生频率为 35GHz 的毫米波,通过透镜天线照射到目标各点进行扫描,检测目标各点回波信号的强弱,采集信号并传输数据给计算机,最终得到目标各点的反射特性,做成毫米波图 像。

成像原理,即对低噪放和检波放大模块进行了性能测试,利用成像系统对携有金属锉刀的人体模型进行了成像实验得到可 辨别的图像。

此系统可用于机场,车站,码头的安全检查中。

【关键词】毫米波成像;低噪放;振荡器;安检 【中图分类号】TN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151(2011)09-0036-03 Research on Millimeter wave Near-field active Imaging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ka-band millimeter wave near-field imaging system. The oscillator gives the millimeter wave with the frequency of 35GHz. The wave transmits by the lens antenna and irradiates the target points. The system detects the strength of the each point’s echo, samples the signal and transmits the date to the computer for obtaining the imaging. It states the imaging theory, tests the LNA and the detector and is used for imaging the artificial model which carries the metal. The imaging shows the shape of the metal, so it demonstrates that the system can be used for security check in the airports, the stations and the wharfs. Key words: Millimeter wave imaging;LNA;Oscillator;Security check1引言在 XOY 平面有二维发射接收天线阵列,距天线阵列平面在电磁波谱中,毫米波位于微波的高频端,其频率上限 与亚毫米波毗邻,靠近红外和光波。

基于压缩感知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信道估计

基于压缩感知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信道估计

基于压缩感知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信道估计作者:刘海波杜江黄天赐马腾来源:《中国新通信》2022年第08期摘要:在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由于毫米波的路径损耗极其严重,在空间中只有少量的可用信道存在,加上大规模天线形成的高增益窄细波束,使得波束域信道更加稀疏。

针对信道稀疏性的特点,可以与压缩感知理论很好地结合,本文分析了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和稀疏度自适应匹配追踪算法在信道估计的优缺点,并将一种改进的稀疏度自适应匹配追踪算法应用到毫米波大规模MIMO信道估计中,可以取得较好的估计效果。

关键词:毫米波;MIMO;压缩感知;稀疏度自适应一、引言毫米波(Millimeter Wave,mmWave)的频段在30GHz~300GHz之间,频谱资源丰富,且与大规模天线结合,能够弥补毫米波自身所带来的高路损,是5G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1]。

在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能否掌握信道状态信息对预编码十分重要。

只有精确估计出信道的信息状态,才能够利用大规模MIMO多天线优势提供更多自由度,从而提升信道容量[2]。

因此,信道估计至关重要。

压缩感知(Compressive Sensing,CS)理论被提出后,被广泛运用在各个领域中[3],如图像处理、语音编码和雷达监测等。

在毫米波大规模MIMO信道,毫米波路径损耗极高,只有少数的可用信道在空间中可以进行通信,大规模MIMO在空间中生成的高增益窄细波束使得信道更加稀疏。

运用毫米波信道稀疏的特点,可以将压缩感知理论很好地应用在信道估计中,将信道估计问题转化为稀疏信号重构问题,以实现低复杂度、高精度的信道估计。

在压缩感知理论中,贪婪迭代算法由于计算复杂度低的优点被广泛使用。

文献[4]利用正交匹配追踪(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OMP)算法估计稀疏多径信道,比传统的LS算法复杂度低,精度高。

然而,OMP算法的实现条件是以信道的稀疏度作为前提,这在实际应用中,信道的稀疏性往往是未知的,所以使用价值比较低。

面向高速移动的毫米波信道估计

面向高速移动的毫米波信道估计

面向高速移动的毫米波信道估计作者:左世元范戎飞来源:《中兴通讯技术》2021年第04期摘要:準确及时的信道估计对实现高铁应用场景中的高吞吐量毫米波通信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列车高速移动,信道条件变化迅速,频繁测量将带来巨大开销。

针对上述问题,利用列车与基站间信道到达角(AoA)与离开角(AoD)经常性连续变化、偶发性骤变的特征,设计AoA与AoD连续变化跟踪与骤变检测算法。

在信道AoA与AoD变化符合预期时,基于角度先验信息测量部分信道参数;在AoA与AoD发生骤变时,第一时间报警并通知系统重新测量信道整体参数。

设计的收发机波束成形算法可提升AoA与AoD变化跟踪与骤变检测的性能。

提出的混合方案可有效降低高速移动条件下的毫米波信道估计信令开销。

高速移动对无线信道带来的快衰落影响,并且系统误比特率性能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关键词:高铁;毫米波通信;信道估计Abstract: Accurate and timely channel estim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alizing highthroughput millimeter wave communication in high-speed railway application scenarios. However, due to the high-speed movement of trains, the channel conditions change rapidly, and frequent measurements will bring huge overhead. Aiming at the above problem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requent continuous changes and occasional sudden changes in the channel of the angle of arrival (AoA) and the angle of departure (AoD) between the train and the base station, the AoA and AoD continuous changes tracking and sudden changes detection algorithms are designed. When the AoA and AoD changes are in line with expectations, some parameters of the channel are measured based on the angle prior information, and when the AoA and AoD change suddenly, they will be alerted and notified to remeasure the overall channel parameters. The transceiver beamforming algorithm is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racking of AoA and AoD continuous changes and the detection of sudden changes. Through the hybrid scheme, the overhead of millimeter wave channel estimation signaling can be effectively reduced under high-speed mobile conditions.Keywords: high-speed railway; millimeter wave; channel estimation高铁是目前中短距离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全程时间短,运送能力大,受气候影响小。

毫米波信道稀疏矩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毫米波信道稀疏矩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毫米波信道稀疏矩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毫米波通信作为一种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比于传统的无线通信技术,毫米波通信利用更高的频率传输数据,能够提供更大的带宽和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然而,由于毫米波信号传播特性的复杂性,有效地利用毫米波信道资源成为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在毫米波通信中,信道常常呈现出稀疏性的特点。

所谓信道稀疏性指的是,毫米波信道中的传输路径(即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信号传播路径)相较于信道中总的可能路径数量而言较为有限。

这是由于毫米波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了较强的衰减和反射,并且相邻的毫米波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通常存在遮挡物。

因此,毫米波信道常常呈现出作为一个稀疏矩阵的形式,即信道矩阵中大部分的元素都为零。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讨论稀疏矩阵在毫米波通信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将介绍毫米波信道的特点,包括其高频率带来的优势和挑战。

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稀疏矩阵在毫米波通信系统中的作用和应用。

通过利用稀疏矩阵的性质,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毫米波通信系统的成本和功耗,并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和传输效率。

总之,本文旨在探讨毫米波信道稀疏矩阵的相关内容。

我们将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深入研究稀疏矩阵在毫米波通信中的意义和价值。

相信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对毫米波信道稀疏矩阵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为毫米波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对毫米波信道稀疏矩阵这一主题进行概述,介绍毫米波通信的特点以及稀疏矩阵在该领域的应用。

接着,说明文章的目的,即希望通过对毫米波信道稀疏矩阵的研究,深入了解其特性,并探讨在毫米波通信中的实际应用和潜在的问题。

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两个小节。

首先,将详细探讨毫米波信道的特点,包括其波长范围、传输速率高、穿透能力弱等特征,以及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

其次,将重点介绍稀疏矩阵在毫米波通信中的应用。

毫米波雷达四元微带双天线阵的研制

毫米波雷达四元微带双天线阵的研制

毫米波雷达四元微带双天线阵的研制
崔斌;喻筱静;钱蓉;孙晓玮
【期刊名称】《微波学报》
【年(卷),期】2007(23)B08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应用于收发分离体制毫米波雷达前端的小型微带阵列双天线。

双天线包含两个四元并馈微带天线阵,共置于直径为18.6mm的圆形衬底上,分别作为雷达前端的接收和发射天线。

前端电路采用自行研制的毫米波雷达MMIC套片,利用MCM技术集成在与天线共型的圆形衬底上,与天线以背对背方式连接,采用小孔耦合技术进行场耦合。

经过对天线和整个前端的测试,收发天线提供了10.5dB的增益,两天线间的隔离度优于-34dB,雷达前端具备良好的收发性能。

【总页数】5页(P1-5)
【关键词】微带阵列双天线;紧凑型雷达前端;毫米波;隔离度
【作者】崔斌;喻筱静;钱蓉;孙晓玮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820.15;TN958
【相关文献】
1.一种毫米波微带并馈天线阵的设计 [J], 吕芳;张漠杰;刘丹
2.一种毫米波低副瓣微带天线阵列的设计与仿真 [J], 赵伟;段磊;亓东;李晓
3.毫米波微带天线阵列设计 [J], 于慧娟
4.一种高增益低旁瓣毫米波微带天线阵设计 [J], 赵晓磊;姜兴;李思敏
5.一种毫米波微带双频天线阵的设计 [J], 李永琪;蔡强明;曹鑫;朱玉玉;张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毫米波合成扫源中扫频非线性补偿技术

毫米波合成扫源中扫频非线性补偿技术

毫米波合成扫源中扫频非线性补偿技术
周立东
【期刊名称】《电子科技》
【年(卷),期】2007(000)010
【摘要】在毫米波合成扫源中,扫频状态其重要的作用,要实现较高扫频准确度和快速的扫描就必须解决在扫频状态下非线性的补偿问题,结合实际工作,对某型毫米波合成扫源中扫频非线性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非线性补偿的关键技术,并设计了补偿电路,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页数】4页(P26-29)
【作者】周立东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计划处,山东青岛266555【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79
【相关文献】
1.3mm波宽带扫频源实时闭环非线性校正的实现技术 [J], 陈祝明;丁义元;向敬成
2.毫米波合成扫频源中的返波管非线性补偿技术 [J], 周立东
3.矢量毫米波系统中非线性补偿技术研究 [J], 韩超;华阳
4.毫米波频率相干合成源技术研究 [J], 徐佳祥;吴卫山
5.数字实时补偿技术在现代微波合成扫频信号源中的应用 [J], 刘娜;刘盛;杜念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毫米波光载无线系统的结构优化

毫米波光载无线系统的结构优化

毫米波光载无线系统的结构优化张诚;陈章渊;胡薇薇【期刊名称】《中兴通讯技术》【年(卷),期】2009(015)003【摘要】下一代接入网需要实现高带宽和低成本的便携性,基于宽带光通信和无线接入的无缝融合的毫米波光载无线(RoF)通信技术被认为是一个很有前景的解决方案.但是由于其实现成本较高,需要对其系统结构进行相应优化.在毫米波光产生部分,光外差法可利用低频信号源产生高频的毫米波信号,同时采用对半导体激光器的注入锁模可以提高其利用效率.在下行链路中,使用单边带调制可以提高光传输距离,而基于注入锁模半导体激光器的单模调制(单边带调制)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案;上行链路中,采用对于光外差信号的调制,可以实现上行毫米波信号的直接光学下变频,从而简化中心站接收机系统结构.在波分复用毫米波光载无线双向系统中,利用上下链路的波长重用可以节省波长资源,提高系统使用效率.【总页数】6页(P29-34)【作者】张诚;陈章渊;胡薇薇【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区域光纤通信网及新型光纤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100871;北京大学区域光纤通信网及新型光纤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100871;北京大学区域光纤通信网及新型光纤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252【相关文献】1.一种产生OCS-DPSK光载毫米波的光纤无线系统 [J], 文鸿;徐亮;景琴琴;彭生奇2.基于二次外差法的八倍频毫米波光子发生器特性 [J], 李晶;宁提纲;裴丽;简伟;油海东;陈宏尧;张婵3.毫米波光载射频系统研究的新进展 [J], 林如俭;陈翔;张林;宋英雄;叶家骏;李迎春4.微波/毫米波功率模块及其应用对微波光子器件的需求 [J], 寇建勇;高进;郝保良;冯进军5.毫米波光子变频技术研究 [J], 许昌盛;廖毅;朱红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新颖的基于偏振调制器的无码元走离效应的倍频毫米波光载无线系统

一种新颖的基于偏振调制器的无码元走离效应的倍频毫米波光载无线系统

一种新颖的基于偏振调制器的无码元走离效应的倍频毫米波光载无线系统戴思源;陈新桥;陈旭【期刊名称】《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24(31)2【摘要】为了克服基于马赫-曾德尔调制器(MZM)的倍频毫米波光载无线系统(Radio Over Fiber,ROF)中的MZM存在的直流偏置漂移问题和ROF中的码元走离效应,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偏振调制器(Polarization Modulator,PolM)的无码元走离效应的倍频ROF系统。

在中心站,利用PolM产生±1阶边带信号,利用复合射频(Radio Frequency,RF)信号来驱动PolM,实现将下行数据信号仅调制在+1阶边带上。

复合RF驱动信号由两路信号合成,其中一路信号由数据信号通过相位调制器调制RF驱动信号形成,另一路信号是由数据信号经电放大器进行放大形成。

在基站,利用光纤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反射出部分-1阶边带做上行链路的光载波,实现载波重用;利用透过FBG的±1阶边带在光检测器(Photo Detector,PD)中的拍频产生倍频毫米波信号。

在误码率为10-9情况下,经20、40和60公里的传输后,下行链路功率代价分别为1dB、1.2dB和1.22dB,上行链路的功率代价分别为0.5 dB、0.8 dB和1 dB。

本文设计的方案能有效地克服光纤色散导致的码元走离效应,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传输距离,在ROF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总页数】10页(P9-18)【作者】戴思源;陈新桥;陈旭【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9.11【相关文献】1.基于微波光子六倍频的光载无线通信系统2.基于偏振调制器的微波光子倍频系统实验研究3.基于偏振调制器并联产生16倍频毫米波的研究4.基于相位调制器倍频技术产生56GHz毫米波的光载无线通信系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毫米波多像元固态阵列接收机系统方案及关键技术

毫米波多像元固态阵列接收机系统方案及关键技术

毫米波多像元固态阵列接收机系统方案及关键技术陈翔;李小军;陈振华;葛俊祥【期刊名称】《空间电子技术》【年(卷),期】2016(013)003【摘要】The basic concept and principle of multi-pixel array receiver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 G-band multi-pixel array receiver for space application is proposed, of which the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are presented, and the key technology of the receiver is discussed. Using integrated design method, a 2 × 2 multi-pixel array receiver operating at 183GHz is designed based on solid state nonlinear devices. The input local oscillator is Ku band signal, sideband separating is adopted in this array receiver. The whole receiver is integrated and compact, which can be widely used in many kinds of passive millimeter-wave imaging system.%文章介绍了毫米波多像元阵列接收机原理、技术优势及发展现状。

针对空间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固态器件的G波段毫米波多像元阵列接收机结构,并介绍了其关键技术。

以固态器件为核心,通过本振变频一体化集成设计思想,设计实现一种中心频率183GHz的2×2像元固态阵列接收机。

一端固定的双站SAR体制下基于距离补偿的毫米波快速成像算法

一端固定的双站SAR体制下基于距离补偿的毫米波快速成像算法

一端固定的双站SAR体制下基于距离补偿的毫米波快速成像
算法
陈旭;杨琪;曾旸;王宏强;邓彬
【期刊名称】《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年(卷),期】2022(41)1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一端固定的双站SAR(OS-BiSAR)体制下基于距离补偿的毫米波快速成像算法。

在图像重构过程中,该算法通过保留回波模型中的幅度衰减因子来补偿信号传播衰减,并根据目标回波方程特性对接收阵列维执行了卷积操作,最后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以及相干累加等步骤求解出最终目标图像。

仿真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与OS-BiSAR体制下基于距离补偿的距离徙动算法(RMA)相比,所提算法不仅可以保证图像重构效率,还能更显著地降低信号沿空间路径的传播损耗对成像质量带来的影响。

【总页数】5页(P294-298)
【作者】陈旭;杨琪;曾旸;王宏强;邓彬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5
【相关文献】
1.结合直达波补偿的星地双站SAR滑动聚束模式频域成像算法
2.星载双站SAR采用距离-多普勒算法的保相成像
3.移变模式下双站SAR极坐标格式成像算法研究
4.
基于椭圆模型与改进NLCS的一站固定式大基线双站SAR成像算法5.基于MLBF 的毫米波双站SAR前视Omega-k成像算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地毫米波通信系统SA13006060 左元摘要在航天工程中,通信系统是维系人类和航天器的纽带,是进行宇宙探索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个稳定而高速的通信系统一方面可以保证航天任务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由于毫米具有波长极短、穿透电离层的透射特性、频带宽等特点,毫米波通信系统适合用于地月之间长距离的通信,适应大容量数据传输的需要。

本文针对地月通信信道的一些特点,从频谱选择、调制方式选择、信道编码、链路预算、天线技术、通信协议作了总体规划,设计了一个针对大容量图像数据快速回传的地月毫米波通信系统。

同时指出,未来深空通信将向激光通信发展。

关键词:深空通信,毫米波通信系统,嫦娥登月工程,激光通信目录月地毫米波通信系统 (1)摘要 (1)1. 引言 (3)2. 探月工程的现状 (3)2.1 探月一期工程 (3)2.2 探月二期工程 (4)2.3 探月三期工程 (4)3. 地月通信的特点 (4)3.1 通信距离远 (4)3.2 大时延和时延抖动 (4)3.3 观测时间受限 (5)3.4 功率、重量、尺寸等的限制 (5)4. 地月毫米波通信系统 (5)4.1 总体设计 (5)4.2 数据源 (6)4.3 频段选择与多址方式 (6)4.4 链路预算 (7)4.5 天线设计 (7)4.6 调制方式 (8)4.7 信源编码 (8)4.8 信道编码 (8)4.9 通信协议 (9)4.10 服务与应用场景 (9)5. 展望 (9)6. 结束语 (10)7. 参考文献 (10)1.引言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以美国和前苏联为主导的探月活动开始实施,但大多以失败告终。

1958年先驱者0号和月球1A号等相继发射,但是大多以失败告终。

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对探索宇宙,发展空间技术的热情高涨。

美国发射了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登陆火星,“卡西尼”号飞船成功进入土星轨道并且释放惠更斯号探测器。

深空探测越来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1]。

我国的月球探测规划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提出的,1991年时任“863”计划航天领域首席科学家的闵桂荣院士提出了中国也要搞月球卫星的建议,并成立了“863”月球探测课题组。

1993年,国防科工委组织专家论证,利用一枚长征系列试验火箭发射一颗人造物体硬着陆(撞击)月球。

由于该设想的科学目标不明确,加之经费需求过多而夭折。

直到1994年,以欧阳志远为代表的科研人员完成了第一个较完整的月球探测可行性报告,开启了探月工程征程[1]。

通信系统是维系人类和航天器的纽带,是进行宇宙探索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

航天通信系统的基本要求是高可靠性,同时又希望能将数据及时和高速的传输。

然而,由于地月之间距离遥远,传输数据缓慢,导致采集到的图像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回传到地面。

嫦娥一号和二号都是,先在航天器内部存储图像数据,然后再发送回来。

由于毫米波通信的优势,本文重点关注通过毫米波的传输可靠性和有效性问题,提高传输速度。

2.探月工程的现状2.1 探月一期工程我国的月球探测规划是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提出的。

当时成立了“863月球探测课题组”进行论证。

2004年开始实施探月一期工程。

研制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并于2007年10月发射成功。

2007年11月13号发布了“嫦娥一号”卫星所拍摄制作的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

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与定地点[2]。

嫦娥一号卫星有四个主要任务[3][4]:1.获取月球表面高精度三维立体影像,精细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构造和地貌单元等。

2.分析月球表面钛铁等有开发利用价值的14种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

3.探测月壤特征与厚度。

4.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嫦娥一号卫星分有九个分系统:有效载荷,结构分系统,热控分系统,GNC分系统,推进分系统,供配电分系统,数据管理分系统,测控数传分系统,定向天线分系统。

嫦娥一号完成了三期工程“绕落回”中的第一步,成功实现了绕月飞行、硬着陆[5]。

嫦娥二号已经于2010年成功发射,截止到2013年11月26日,嫦娥二号已经距离地球超过6000万公里,正奔向更远的深空。

作为“绕”步的第二颗卫星,嫦娥二号试验了X频段深空探测技术,初步验证深空测控体制,对之后的嫦娥三号和深空探测做了铺垫。

2.2 探月二期工程二期工程是“绕落回”三部曲的第二步。

月球探测二期工程既是一期工程的延伸又是跨越,也是三期工程的必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它以突破月球探测相关技术并获得高精度的科学探测数据为目的。

掌握开展深空探测所需的一系列关键技术,推动对月球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获得一批自主创新的月球科研成果,建立起较为完善配套的深空欧诺个探测研究、设计、生产、试验和应用体系,并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科学目标为: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月表物质成分和资源勘探,月球内部结构研究,日地月空间环境探测与月基天文观测。

技术目标为:突破月面软着落技术和月面巡视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研制和发射月球软着陆探测器,月面巡视探测器和轨道探测器,建立基本配套的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

2013年12月2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又成功发射了“嫦娥三号”[6],此次成功实现了软着陆、月球车,成功开启了三步走的第二步。

2.3 探月三期工程我国的月球探测三期工程计划在2017年前后向月球发射探测器,并实现无人月球采样返回,对月球探测的三期工程和后续深空探测的目标而言,如何将无人采样返回与未来火星探测和载人登月有机结合,以及具体实施的时机和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的广泛而深入地探讨和论证[7]。

3.地月通信的特点3.1 通信距离远月球距离地球的最远距离为40.55万千米,是地球同步通信卫星距离的11倍,通信路径损耗[L]=92+20logf+20logd以Ka波段为例,不考虑天线增益,L=234dB,比卫星通信链路的空间损耗增加21分贝。

这就是在相同的发射功率条件下,地面接收到的月球探测器的信号强度,比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信号减弱了127倍。

弥补距离损失,增加接收信号的能力,提高探测灵敏度,是探月面临的主要难题。

3.2 大时延和时延抖动由于月地距离远,导致信号延迟比较大,影响系统吞吐率和通信的实时性。

以地月最远距离计算,单程通信延迟为1.35s。

对于可靠性通信而言,将直接影响通信系统的吞吐率,因为每个数据包发送之后,受到应答时间至少超过2.7s。

另外,这种大延迟对时实时通信也造成很大的困难。

更为严重的是,受天体运动的影响,链路的时延会随时间缓慢变化。

3.3 观测时间受限理论上一座测控站每天只能连续观测8小时。

我国经度跨度是62度,纬度跨度是52度。

因而在我国国土上只能进行10多个小时。

除了使用海上测量船以外,还需要国际深空测量站的支持。

如果再考虑到通信仰角对建立链路的影响,则可以通信的时间更少。

3.4 功率、重量、尺寸等的限制原则上来讲,我们可以提高功率来提高信噪比。

比如功率提高一倍,那么信噪比也就高一倍,接收端要求的天线数目和天线尺寸都可以降低。

但是,对于发射到月球上去的探测器,它的重量是受到发射能力限制的,而且由于是太阳能供电,电量也会制约功率的提高,因而通过发射功率的提高来实现速度的提高的方案是有影响的。

4. 地月毫米波通信系统4.1 总体设计总体设计图如下,系统分为两个部分,空间分系统和地面通信分系统。

通信过程中,指令和数据是共用同一个通信系统,通过对频带划分,即频分复用FDM ,来划分指令和数据信道。

飞行数据分系统指令处理分系统设备工作状态数据科研数据指令调制解调分系统射频分系统多工器Ka 波段接收机X 波段接收机Ka 波段发射机X 波段发射机LDPC 解码LDPC 编码调度与控制中心空间分系统地面通信分系统预计实现的目标是能支持高速的图像和语音传输,同时支持指令的无差错传输。

具体指4.2 数据源月地通信系统交换的信息通常包括遥控指令、科学数据、工程数据和图像数据。

其中遥控指令是控制航天器运行的关键信息,虽然量少,但是需要以相当高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送达。

科学数据是指从航天器上安装的仪器所获得的有关探测对象的信息,这些数据为中等容量而极有价值,要求准确传送。

工程数据是报告航天器上的仪器、仪表和系统状态的信息,容量甚低,仅要求中等质量的传送。

图像数据是大容量,信息的冗余较大,要求中等质量的传送。

因此,系统需要对传送的数据赋予不同的优先级。

4.3 频段选择与多址方式下表给出各波段的国际惯例命名,目前在深空通信领域中,用得最多的是S波段X波段以及Ka波段。

举例而言,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主要以S波段作为通信的频段,嫦娥二号还尝试使用了X波段进行通信,而刚刚发射的嫦娥三号仅使用X波段。

本设计采用8.4G的X波段以及34G的Ka波段进行同行,其中8.4G的X波段用于指令等重要的数据的传输,这是因为目前我国地月通信系统中X波段已被检验并在嫦娥三号中广发使用过,因此稳健性有保障。

34G的Ka波段主要用于支持对准确性要求不是特别高但是需要高速传输的通信业务,比如图像、语音和视频等业务。

为了实现多址接入,可以采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以实现不同业务或用户的接入。

4.4 链路预算费里斯传输方程在通信链路的分析和设计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

传输方程可以说明收发天线均相互处于远场区时,发射天线的增益、接收天线增益、发射功率、接收功率以及发射功率和接收天线之间的距离的相互关系。

对于极化匹配的收发天线,当发射天线的最大辐射方向和接收天线的最大接收方向相一致时,基本传输方程用下式表示P R=P R G T G R(λ4πR)2用分贝表示,即为[P R]=[P R]+[G T]+[G R]−[L s]对于我们的方案,做了如下参数设定。

1)为了尽可能多的携带科学实验的有效载荷,航天器发射功率一般为20W,即[P T]=13dbW2)航天器的天线直径一般也不大,我们的方案设为1m,假定效率可以达到0.6,那么天线发射增益G T=η(πDλ)2,对于X波段G T=46417对于Ka波段G T=59157,即[G T]=36.67dB(x波段),[G T]=47.72dB(Ka波段)。

3)地面接收天线为了接收到较大的信号,天线越大越好,但是也受一些其他因素的限制。

在嫦娥三号中使用的是中科院、上海市政府和中国探月工程共同出资建造的65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12],选取D=65m。

因此,天线的接受益为G R(πDλ)2为[G R]=72.92dB(X波段),[G R]=89.98dB(Ka波段)。

4)空间损耗[Ls]=92+20logf+20logd,f的单位是GHz,d的单位是KM,因此d=405000(KM),计算得[Ls]=222dB(X波段),[Ls]=234dB(Ka波段)。

5)接收功率[P R]=[P T]+ [G T]+ [G R]-[Ls],计算得[P R]=-92.4dBW(X波段),[P R]=-83.3dBW(Ka波段)4.5 天线设计为了解决深空通信中信号极大衰减的问题. 早期的深空探测采用了加大接收发射天线口径和增加发射功率等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