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1)部位: 阳:上部、体表、背; 阴:外侧:下部、体内、腹、内侧 (2)脏为阴、腑为阳 (3)阴阳中还有阴阳:
上下 表里

上部

下部
人体分阴
阳 体表
阳阳 背
背腹 阴腹
四肢
阳 外侧 阴 内侧
经脉
阴 体内 内脏
阳 六腑 阴 五脏
①消长与平衡的关系,消长是绝对的运动状态,平衡是
阴 阳
相对的静止状态,在绝对的消长之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 在相对的平衡之中又存在着绝对的消长。因此,只有不 断地消长和不断的平衡,才能维持着事物的正常发展。
的 消 长
理解
②消化长形变式
此长彼消 阴长阳消、阳长阴消 阴长阳消、阳长阴消
此长彼消 阴长阳消、阳长阴消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1)邪气
阳邪--风、暑 、火热、燥 阴邪--寒、湿 (2)病理变化总纲 阳盛则热,阳虚则寒,
阴盛则寒,阴虚则热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4.用于疾病的诊断 任何疾病,临床表现出错综复杂的症状和体征,
都可以按阴阳属性来划分。如 高热,面色潮红,语声高亢宏亮,多言躁动,
阴经 循行于四肢内侧面
阳 心肺 阴 肝脾肾
阳经 循行于四肢外侧面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人体生理机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
着对立统一协调关系的结果。物质属阴, 机能属阳。人体的生物活动是以物质为 基础的,没有阴精就无以产生阳气;而 阳气又推动脏腑的机能活动,不断地化 生阴精。如果阴阳不能相互为用而分离, 人的生命就停止了。
呼吸有力,疼痛拒按,尿黄,便秘,脉数大,
洪、滑、舌质红,苔厚,干等多属阳症。
畏寒,面色晦暗,语声低微无力,少言沉静, 呼吸无力,疼痛喜按,尿清,便稀,脉迟,小
便细涩舌质淡嫩,苔薄津多等多为阴症。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用于疾病的治疗 治疗原则是: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
恢复阴阳的平衡。 阳盛而热者,以寒凉药以制之; 阴盛而寒者,以温热药以祛寒; 阴虚而热(虚热者),以凉药滋阴; 阳虚而寒者,用温热药补阳。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热者
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而产生 的。 ②五行之间不是静止的,孤立的,而是 有着相生相克的联系。 ③以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等关系来阐明 事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联系。
即阴转化为阳,阳转化为阴。

阳 的
①阴阳转化必须具备一定条件,包括内部条件 和外部条件。

理解 ②阴阳转化是阴阳消长的结果


③阴阳转化含有“质变”的含义。

生理上 可以用来说明机体的物质与物质、
功能与功能、物质与功能之间的
应用
转化关系
意义
病理上 可以用来说明疾病征候的转化关系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4.用于疾病的诊断 5.用于疾病的治疗

事物发展变化时,阴与阳是相互为用的,

即阴生阳长,阳生阴长。

生理上 机体的物质与物质、功能与功
应用
能、物质与功能之间存在着阴
意义
阳互根互用的关系。
病理上 体内的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失常,
就会产生“阴阳互损”、“阴
阳离决”的病理变化。
含义 用阴阳来说明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相互消长 的运动变化形式及其相对平衡状态。
意义
病理上
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受到破坏,不 能维持相对平衡,即出现“阴阳失
调”的病变。
用阴阳来说明事物或现象相互对立的两个
含义
方面,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任何 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的互根
关系,以及阴阳双方不断地滋生、促进、

助长对方的互用关系
阳 的 互
在划分事物属性时,阴与阳是互为根基 理解 的,即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说明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节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二、阴阳五行与学说 三、脏象学说 四、精、气、神的实质及作用 五、经络学说 六、病因介绍 七、发病 八、病机 九、治则治法
中医
阴阳理论
中国阴阳的符号——太极图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 对立双方的概括,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 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内容和辨证法因素。阴阳 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 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包含着阴阳相互对立的两 个方面,由于阴阳两方面的运动变化推动着事 物的发展,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 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阴阳属性归类表
方位(空间)
时季温湿 亮质 间节度度 度能
运动状态
机能状态
其 他







春 夏

此长彼消 阴长阳消、阳长阴消

③阴阳消长含有“量变”的含义。
生理上
机体的物质与物质、功能与功能、物质 与功能之间的消长,是维持着相对平衡
应用
状态的消长。
意义
病理上
机体中的阴阳消长,不能维持相对平 衡的消长,即出现阴阳的偏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偏衰 的病理变化
含义 用阴阳来说明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在一定条 件下,各向其相反方向转化的运动变化形式,
含义 用阴阳来说明事物或现象相互对立的两个方 面及其相应制约关系
理解 有对立就有斗争,才能推动事物不断发展;相

互制约防止对方过于亢盛,才能保持事物的相

对稳定性。阴阳双方在对立斗争之中相互制约,

使事物取得动态平衡。


阴阳的对立制约维持着人体的物质
制 约
应用
生理上 及功能的动态平衡状态,即“阴平 阳秘”。
温 热
干 燥
明 亮
功 能


数 (快)
兴 奋
亢 进
化 气







秋 冬
寒 凉
湿 润
晦 暗
物 质


迟 (慢)
抑 制
衰 退
成 形
阴阳交感与互藏
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 相互发生作用。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 化的根源。
互藏——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 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寒之,盛者泻之,虚者补之",乃此原则也。
中 医 五 行 理 论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内容 (二)对事物的五行分类 (三)五行的生克乘侮 (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行的基本内容
五行即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的运动变化。
其基本涵义是: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