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ppt课件
③阴阳消长含有“量变”的含义。
应用 意义
生理上 病理上
机体的物质与物质、功能与功能、物质与功能 之间的消长,是维持着相对平衡状态的消长。
机体中的阴阳消长,不能维持相对平衡的消 长,即出现阴阳的偏盛、偏衰的病理变化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 【阴阳的相互转化】
【大德中医】
—{大仁医道岐黄术·德厚载物天地心}—
对
方在对立斗争之中相互制约,使事物取得动态平衡。
立
制 约
生理上
阴阳的对立制约维持着人体的物质及功能 的动态平衡状态,即“阴平阳秘”。
应用
意义
病理上
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受到破坏,不能维持 相对平衡,即出现“阴阳失调”的病变。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 【阴阳的互根互用】
【大德中医】
—{大仁医道岐黄术·德厚载物天地心}—
【大德中医】
—{大仁医道岐黄术·德厚载物天地心}—
【大德中医】
—{大仁医道岐黄术·德厚载物天地心}—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 【阴阳学】
【大德中医】
—{大仁医道岐黄术·德厚载物天地心}—
一、阴阳太极图 二、阴阳释义 三、阴阳之属性 四、阴阳之交感与互藏 五、阴阳之特性 六、阴阳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 【阴阳太极图】
【大德中医】
—{大仁医道岐黄术·德厚载物天地心}—
中医基础理论之阴阳五行 (课堂PPT)
13
2.阴阳的互根
❖ “阴”“阳”任何一 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 独立存在。
❖ “阴阳相倚” ❖ “阴阳互根”
❖ “阴”“阳”双方互以对方 为“生”、“化” 的条件。
❖ “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 阳无以化”。
地球的生物
举案例:1个
既不能缺少阳光, 也不能缺少雨水。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14
3.阴阳的转化
火
木
土
水
相生
金
相克
34
❖ 木生火:木材燃烧产 生火所以木生火。 (木不足火即熄)
❖ 火生土:火燃烧之后 产生灰烬即为土。 (燃烧物质多产生土 也多)
中医基础理论
阴阳五行
张景全
1
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 甲骨文中,中国已经 有关于医疗卫生以及 多种疾病的记载。周 代已经使用望、闻、 问、切等诊病方法和 药物、针灸、手术等 治疗方法。
2
中医基础理论
3
❖ 1、无极表示万物没有生成以前的混沌世界 是无形的用 没有 表示 但 并不是没有的意思
4
❖ 2、太极表示由无极而孕育的有
昼--- 阳
上午—阳渐长,阴渐消—阳中之阳
下午—阳渐消,阴渐长—阳中之阴
1
夜—阴 上半夜-X见长,x渐消—阴中之阴
天
下半夜—x渐消,x渐长—阴中之阳
自
春分——阴阳各半,昼夜均而寒暑平;
2.阴阳的互根
❖ “阴”“阳”任何一 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 独立存在。
❖ “阴阳相倚” ❖ “阴阳互根”
❖ “阴”“阳”双方互以对方 为“生”、“化” 的条件。
❖ “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 阳无以化”。
地球的生物
举案例:1个
既不能缺少阳光, 也不能缺少雨水。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14
3.阴阳的转化
火
木
土
水
相生
金
相克
34
❖ 木生火:木材燃烧产 生火所以木生火。 (木不足火即熄)
❖ 火生土:火燃烧之后 产生灰烬即为土。 (燃烧物质多产生土 也多)
中医基础理论
阴阳五行
张景全
1
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 甲骨文中,中国已经 有关于医疗卫生以及 多种疾病的记载。周 代已经使用望、闻、 问、切等诊病方法和 药物、针灸、手术等 治疗方法。
2
中医基础理论
3
❖ 1、无极表示万物没有生成以前的混沌世界 是无形的用 没有 表示 但 并不是没有的意思
4
❖ 2、太极表示由无极而孕育的有
昼--- 阳
上午—阳渐长,阴渐消—阳中之阳
下午—阳渐消,阴渐长—阳中之阴
1
夜—阴 上半夜-X见长,x渐消—阴中之阴
天
下半夜—x渐消,x渐长—阴中之阳
自
春分——阴阳各半,昼夜均而寒暑平;
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PPT幻灯片课件
第第 二一 节节 五 行 学 说 阴 阳 学 说
容︑ ︒掌 握 阴 阳 五 行 学 说 的 基 本 内
• • ︑ 熟 悉 阴 阳 五 行 的 基 本 概 念 ︒
中︑ 的了 应解 ︓ 用阴 阳 五 行 学 说 在 中 医 学
•
传 学哲统 道 家 中 医 养 生 基 础
1
一 ︑ 阴 阳 学 说 的 基 本 内 容
消 长阴 阳 对 立 制 约 关 系 的 彼 此
︵消 长 ︶ 阴 阳制 的约 相 互 消动 长态 平 衡
长消 增 多 ︑ 增 长 减 少 ︑ 消 耗
对阴 的阳 平是 衡在 状不 态断 ︒的 消 长 运 动 中 维 持 着 相
•
– —— – —— – —— – 1
4
︑ 阴 阳 的 消 长 平 衡
如 上 下 ︑ 动 静
二 个 含 义 ︓
制 约 斗 争 动 态 平 衡
争彼相 ︒此互一 之对切 间立事 相的物 互阴或 制阳现 约两象 ︑个都 相方存 互面在 斗︐着
•
•2
︑ 阴 阳 的 对 立 制 约
9
阴 阳 离 决 ︐ 精 气 乃 绝
→
“阴相︵ 阴︵ 孤 在 互 而阳 阴 内 依 ︶ 单相 ︶ 不 ︐ 存 阴 独互 阴 生 阳 基 阳 存依 阳 ︐ 之 础 互 在存 互 独 守 上 用 ︒︐ 根 阳 也 相 如任 不 ︔ 互 上何 长 阳 滋 下一 ”在生 方 外︒ 都 ︐如 不 阴气 能 之血 脱 使 离 也 另 ︒ 一 方 2
容︑ ︒掌 握 阴 阳 五 行 学 说 的 基 本 内
• • ︑ 熟 悉 阴 阳 五 行 的 基 本 概 念 ︒
中︑ 的了 应解 ︓ 用阴 阳 五 行 学 说 在 中 医 学
•
传 学哲统 道 家 中 医 养 生 基 础
1
一 ︑ 阴 阳 学 说 的 基 本 内 容
消 长阴 阳 对 立 制 约 关 系 的 彼 此
︵消 长 ︶ 阴 阳制 的约 相 互 消动 长态 平 衡
长消 增 多 ︑ 增 长 减 少 ︑ 消 耗
对阴 的阳 平是 衡在 状不 态断 ︒的 消 长 运 动 中 维 持 着 相
•
– —— – —— – —— – 1
4
︑ 阴 阳 的 消 长 平 衡
如 上 下 ︑ 动 静
二 个 含 义 ︓
制 约 斗 争 动 态 平 衡
争彼相 ︒此互一 之对切 间立事 相的物 互阴或 制阳现 约两象 ︑个都 相方存 互面在 斗︐着
•
•2
︑ 阴 阳 的 对 立 制 约
9
阴 阳 离 决 ︐ 精 气 乃 绝
→
“阴相︵ 阴︵ 孤 在 互 而阳 阴 内 依 ︶ 单相 ︶ 不 ︐ 存 阴 独互 阴 生 阳 基 阳 存依 阳 ︐ 之 础 互 在存 互 独 守 上 用 ︒︐ 根 阳 也 相 如任 不 ︔ 互 上何 长 阳 滋 下一 ”在生 方 外︒ 都 ︐如 不 阴气 能 之血 脱 使 离 也 另 ︒ 一 方 2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 ppt课件
阳:上,体表,背,外侧,六腑,心肺 阴:下,体内,腹,内侧,五脏,肝脾肾
ppt课件
22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阴阳协调平衡——生理功能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阳离决,精神乃绝” 气机:升降出入
ppt课件
23
ppt课件
24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阴阳失调”——疾病 1、阴阳偏胜 2、阴阳偏衰
ppt课件
8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交感 (二)阴阳对立制约 (三)阴阳互根互用 (四)阴阳消长平衡 (五)阴阳相互转化
ppt课件
9
(一)阴阳交感
-阴阳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机体各个组成部分和功能活动之间应 始终发生相互作用。
ppt课件
10
(二)阴阳对立制约
对立即相反:昼与夜、水与火、寒与热 相反导致阴阳相互制约——动态平衡 人体:生理机能兴奋/抑制——动态平衡
ppt课件 35
阴阳图S曲线-阿基米德螺线
ppt课件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36
第二节 五行学说
第二节 五行学说
ppt课件
37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 -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 动变化。
ppt课件 29
中医基础理论之阴阳五行ppt课件
自然界
天──阳
日─阳 (太阳) 月─阴 (太阴)
地──阴 南—阳(山南、阳坡)
北—阴(完山整北版、pp阴t课坡件)
15
❖ 阴阳双方,在对立统一中始终处于“阳消
4.阴阳的消长 阴长,阴消阳长”的不断运动之中 。
昼--- 阳
上午—阳渐长,阴渐消—阳中之阳
下午—阳渐消,阴渐长—阳中之阴
1
夜—阴 上半夜-X见长,x渐消—阴中之阴
五行
木、火、土、金、水(最初称为五材)
《左传》里说: 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 。
完整版ppt课件
32
一、五行的概念
❖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变化;
❖ “ 五”,指由宇宙本原之气分化的构成宇宙万 物的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
❖ “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完整版ppt课件
❖ 水克火:水可以灭火所以水克火。 ❖ 火克金:火可以炼金(熔化金属)所以火克金。 ❖ 金克木:金属可以砍材所以金克木。
完整版ppt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6
木曰曲直
曲 — 弯曲; 直—伸直; 能屈能伸。 生长、升发、 舒畅、条达
完整版ppt课件
37
火曰炎上
炎 热、 光 明、 升 腾。
完整版ppt课件
38
土爰稼穑
❖ 桂圆、羊肉、核桃; 饮食:汤、菜里多放姜; 如果你是成人,请坚持服用逍遥丸
中医基础理论之阴阳五行-精ppt课件
❖ “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
33
五行相生、相克
❖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 土生金、金生水、水生 木。
❖ 相克:木克土、土克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 木。
火
木
土
水
相生
金
相克
.
34
❖ 木生火:木材燃烧产 生火所以木生火。 (木不足火即熄)
.
25
形寒肢冷,鼻寒耳凉,肠鸣泄泻, 阴盛 阴盛则内寒 尿液清长,口色青白,脉沉迟
盛
口渴喜饮,四肢发热,尿短赤,口 阳盛 阳盛则外热 色红,脉洪数
阴不制阳,出现阴虚阳亢 如慢性 阴虚 阴虚则内热 消耗性疾病,出现低热,口舌干燥,
脉细数
衰
阳不制阴,阴有余,出现形寒症状 阳虚 阳虚则外寒
脉细迟
.
26
阴
北—阴(山北、. 阴坡)
15
❖ 阴阳双方,在对立统一中始终处于“阳消
4.阴阳的消长 阴长,阴消阳长”的不断运动之中 。
昼--- 阳
上午—阳渐长,阴渐消—阳中之阳
下午—阳渐消,阴渐长—阳中之阴
1
夜—阴 上半夜-X见长,x渐消—阴中之阴
天
下半夜—x渐消,x渐长—阴中之阳
自
春分——阴阳各半,昼夜均而寒暑平;
29
中医基础理论
五行
.
30
.
33
五行相生、相克
❖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 土生金、金生水、水生 木。
❖ 相克:木克土、土克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 木。
火
木
土
水
相生
金
相克
.
34
❖ 木生火:木材燃烧产 生火所以木生火。 (木不足火即熄)
.
25
形寒肢冷,鼻寒耳凉,肠鸣泄泻, 阴盛 阴盛则内寒 尿液清长,口色青白,脉沉迟
盛
口渴喜饮,四肢发热,尿短赤,口 阳盛 阳盛则外热 色红,脉洪数
阴不制阳,出现阴虚阳亢 如慢性 阴虚 阴虚则内热 消耗性疾病,出现低热,口舌干燥,
脉细数
衰
阳不制阴,阴有余,出现形寒症状 阳虚 阳虚则外寒
脉细迟
.
26
阴
北—阴(山北、. 阴坡)
15
❖ 阴阳双方,在对立统一中始终处于“阳消
4.阴阳的消长 阴长,阴消阳长”的不断运动之中 。
昼--- 阳
上午—阳渐长,阴渐消—阳中之阳
下午—阳渐消,阴渐长—阳中之阴
1
夜—阴 上半夜-X见长,x渐消—阴中之阴
天
下半夜—x渐消,x渐长—阴中之阳
自
春分——阴阳各半,昼夜均而寒暑平;
29
中医基础理论
五行
.
30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ppt课件
三、气是万物之间的中介
气充斥于天、地、万物之间,成为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中间。因此,大
千世界一气牵系,相互贯通,相互影响。
天人一体:日月、昼夜、
季节、气候对人体的生理病理的影响,是通过气的中介作用而实现的。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素问》:“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浊气为虫,精气为人。”
人是万物之灵,化生人体的气是气中最精粹的部分。
• 古人以阴阳学说作为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论,广 泛应用于天文、地理、气象、历法、农学、医学 等自然科学之中。《黄帝内经》运用阴阳学说全 面阐释人体的生命现象。
• 阴阳学说与中医学密切结合,牢不可分,是中医 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和重要内容,是理解和掌握 中医理论的一把钥匙。
精选ppt课件最新
14
阴阳学说萌生于商周时代的《易经》
• 阴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并不专指某一具 体的事物和现象。《灵枢》说:“阴阳者, 有名而无形。”
精选ppt课件最新
16
事物的阴阳属性
治病之道:以调气为法(调精其选p不pt课调件,最以新 平为期)。
11
阴阳学说
主讲人 何晓晖
精选ppt课件最新
12
矛盾的普遍性
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矛盾;
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数学: 正数
负数
宇宙: 天
地
中医基础理论概论阴阳五行ppt课件
反向克制,又称“反侮”或“反克”。
原因: 其一:太过所致相侮,如“木亢侮金”; 其二:不及所致相侮,如“木虚土侮”。
编辑课件
39
相侮和相乘都是异常的相克现象。 两者的主要区别: 相乘是按五行相克次序发生过强的克制;
相侮是与五行相克次序相反方向的克制。 两者之间的联系: 发生相乘时,可以同时发生相侮; 发生相侮时,亦可以同时发生相乘。
A:交感互藏
B:互根互用
C:对立制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答案:C
编辑课件
30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与五行学说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
运动。
五行学说:在对木、火、土、金、水五种 物质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 哲学概念。
编辑课件
31
1、五行的特性
木曰曲直:生长、生发、条达舒畅 火曰炎上:温热、升腾 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金曰从革:清洁、肃降、收敛 水曰润下:寒凉、滋润、向下运行
相侮:反向克制致病 肝火亢盛,肺金不进无力制约反遭肝火之反
向克制 ——木火刑金
编辑课件
42
②指导疾病诊断 五脏具有五行属性,因此从色、味、脉等
外在表现,可以用来诊断脏腑疾病。
诊断本脏病: 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 ——肝病
编辑课件
原因: 其一:太过所致相侮,如“木亢侮金”; 其二:不及所致相侮,如“木虚土侮”。
编辑课件
39
相侮和相乘都是异常的相克现象。 两者的主要区别: 相乘是按五行相克次序发生过强的克制;
相侮是与五行相克次序相反方向的克制。 两者之间的联系: 发生相乘时,可以同时发生相侮; 发生相侮时,亦可以同时发生相乘。
A:交感互藏
B:互根互用
C:对立制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答案:C
编辑课件
30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与五行学说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
运动。
五行学说:在对木、火、土、金、水五种 物质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 哲学概念。
编辑课件
31
1、五行的特性
木曰曲直:生长、生发、条达舒畅 火曰炎上:温热、升腾 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金曰从革:清洁、肃降、收敛 水曰润下:寒凉、滋润、向下运行
相侮:反向克制致病 肝火亢盛,肺金不进无力制约反遭肝火之反
向克制 ——木火刑金
编辑课件
42
②指导疾病诊断 五脏具有五行属性,因此从色、味、脉等
外在表现,可以用来诊断脏腑疾病。
诊断本脏病: 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 ——肝病
编辑课件
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PPT课件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五行已超越了其物质性的 概念,衍化为归纳宇宙万物并阐释其相互关系的五种 基本属性。
(二)五行学说的概念 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
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规律,并用以阐 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
二、形成
(一)直观的观察阶段
古人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对生活、 生产资料经过长期认真的观察,认识到木、火、 土、金、水是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 基本物质,所以有 “水火者,百姓之所饮 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 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尚书大传·周 传》)的认识。
从子夜到中午,阳气渐盛,人体的生理功
能逐渐由抑制转向兴奋——阴消阳长
3、此长彼长
互根互用得当 一方旺盛—Leabharlann Baidu另一方随之增长
补气以生血,补血以养气,阴中求阳, 阳中求阴
4、此消彼消
互根互用不及 一方虚弱——无力资生助长对方——另 一方随之消减
气虚引起血虚,血虚引起气虚,阴损及 阳,阳损及阴
1)阴阳消长的根本原理:阴阳对立制约和 互根互用
1) 阳胜-实热证-热者寒之:用寒凉药清热 2) 阴胜-实寒证-寒者热之:用温热药祛寒 3) 阴虚-虚热证-滋阴 4) 阳虚-虚寒证-扶阳
第二节 五行学说 • 第二节 五行学说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二)五行学说的概念 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
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规律,并用以阐 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
二、形成
(一)直观的观察阶段
古人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对生活、 生产资料经过长期认真的观察,认识到木、火、 土、金、水是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 基本物质,所以有 “水火者,百姓之所饮 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 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尚书大传·周 传》)的认识。
从子夜到中午,阳气渐盛,人体的生理功
能逐渐由抑制转向兴奋——阴消阳长
3、此长彼长
互根互用得当 一方旺盛—Leabharlann Baidu另一方随之增长
补气以生血,补血以养气,阴中求阳, 阳中求阴
4、此消彼消
互根互用不及 一方虚弱——无力资生助长对方——另 一方随之消减
气虚引起血虚,血虚引起气虚,阴损及 阳,阳损及阴
1)阴阳消长的根本原理:阴阳对立制约和 互根互用
1) 阳胜-实热证-热者寒之:用寒凉药清热 2) 阴胜-实寒证-寒者热之:用温热药祛寒 3) 阴虚-虚热证-滋阴 4) 阳虚-虚寒证-扶阳
第二节 五行学说 • 第二节 五行学说
第二节 五行学说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1)部位: 阳:上部、体表、背; 阴:外侧:下部、体内、腹、内侧 (2)脏为阴、腑为阳 (3)阴阳中还有阴阳:
上下 表里
阳
上部
阴
下部
人体分阴
阳 体表
阳阳 背
背腹 阴腹
四肢
阳 外侧 阴 内侧
经脉
阴 体内 内脏
阳 六腑 阴 五脏
①消长与平衡的关系,消长是绝对的运动状态,平衡是
阴 阳
相对的静止状态,在绝对的消长之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 在相对的平衡之中又存在着绝对的消长。因此,只有不 断地消长和不断的平衡,才能维持着事物的正常发展。
的 消 长
理解
②消化长形变式
此长彼消 阴长阳消、阳长阴消 阴长阳消、阳长阴消
此长彼消 阴长阳消、阳长阴消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1)邪气
阳邪--风、暑 、火热、燥 阴邪--寒、湿 (2)病理变化总纲 阳盛则热,阳虚则寒,
阴盛则寒,阴虚则热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4.用于疾病的诊断 任何疾病,临床表现出错综复杂的症状和体征,
都可以按阴阳属性来划分。如 高热,面色潮红,语声高亢宏亮,多言躁动,
阴经 循行于四肢内侧面
阳 心肺 阴 肝脾肾
阳经 循行于四肢外侧面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人体生理机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
着对立统一协调关系的结果。物质属阴, 机能属阳。人体的生物活动是以物质为 基础的,没有阴精就无以产生阳气;而 阳气又推动脏腑的机能活动,不断地化 生阴精。如果阴阳不能相互为用而分离, 人的生命就停止了。
呼吸有力,疼痛拒按,尿黄,便秘,脉数大,
洪、滑、舌质红,苔厚,干等多属阳症。
畏寒,面色晦暗,语声低微无力,少言沉静, 呼吸无力,疼痛喜按,尿清,便稀,脉迟,小
便细涩舌质淡嫩,苔薄津多等多为阴症。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用于疾病的治疗 治疗原则是: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
恢复阴阳的平衡。 阳盛而热者,以寒凉药以制之; 阴盛而寒者,以温热药以祛寒; 阴虚而热(虚热者),以凉药滋阴; 阳虚而寒者,用温热药补阳。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热者
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而产生 的。 ②五行之间不是静止的,孤立的,而是 有着相生相克的联系。 ③以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等关系来阐明 事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联系。
即阴转化为阳,阳转化为阴。
阴
阳 的
①阴阳转化必须具备一定条件,包括内部条件 和外部条件。
相
理解 ②阴阳转化是阴阳消长的结果
互
转
③阴阳转化含有“质变”的含义。
化
生理上 可以用来说明机体的物质与物质、
功能与功能、物质与功能之间的
应用
转化关系
意义
病理上 可以用来说明疾病征候的转化关系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4.用于疾病的诊断 5.用于疾病的治疗
根
事物发展变化时,阴与阳是相互为用的,
互
即阴生阳长,阳生阴长。
用
生理上 机体的物质与物质、功能与功
应用
能、物质与功能之间存在着阴
意义
阳互根互用的关系。
病理上 体内的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失常,
就会产生“阴阳互损”、“阴
阳离决”的病理变化。
含义 用阴阳来说明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相互消长 的运动变化形式及其相对平衡状态。
意义
病理上
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受到破坏,不 能维持相对平衡,即出现“阴阳失
调”的病变。
用阴阳来说明事物或现象相互对立的两个
含义
方面,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任何 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的互根
关系,以及阴阳双方不断地滋生、促进、
阴
助长对方的互用关系
阳 的 互
在划分事物属性时,阴与阳是互为根基 理解 的,即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说明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节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二、阴阳五行与学说 三、脏象学说 四、精、气、神的实质及作用 五、经络学说 六、病因介绍 七、发病 八、病机 九、治则治法
中医
阴阳理论
中国阴阳的符号——太极图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 对立双方的概括,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 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内容和辨证法因素。阴阳 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 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包含着阴阳相互对立的两 个方面,由于阴阳两方面的运动变化推动着事 物的发展,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 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阴阳属性归类表
方位(空间)
时季温湿 亮质 间节度度 度能
运动状态
机能状态
其 他
阳
上
外
左
南
天
昼
春 夏
平
此长彼消 阴长阳消、阳长阴消
衡
③阴阳消长含有“量变”的含义。
生理上
机体的物质与物质、功能与功能、物质 与功能之间的消长,是维持着相对平衡
应用
状态的消长。
意义
病理上
机体中的阴阳消长,不能维持相对平 衡的消长,即出现阴阳的偏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偏衰 的病理变化
含义 用阴阳来说明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在一定条 件下,各向其相反方向转化的运动变化形式,
含义 用阴阳来说明事物或现象相互对立的两个方 面及其相应制约关系
理解 有对立就有斗争,才能推动事物不断发展;相
阴
互制约防止对方过于亢盛,才能保持事物的相
阳
对稳定性。阴阳双方在对立斗争之中相互制约,
的
使事物取得动态平衡。
对
立
阴阳的对立制约维持着人体的物质
制 约
应用
生理上 及功能的动态平衡状态,即“阴平 阳秘”。
温 热
干 燥
明 亮
功 能
升
动
数 (快)
兴 奋
亢 进
化 气
阴
下
内
右
北
地
夜
秋 冬
寒 凉
湿 润
晦 暗
物 质
降
静
迟 (慢)
抑 制
衰 退
成 形
阴阳交感与互藏
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 相互发生作用。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 化的根源。
互藏——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 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寒之,盛者泻之,虚者补之",乃此原则也。
中 医 五 行 理 论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内容 (二)对事物的五行分类 (三)五行的生克乘侮 (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行的基本内容
五行即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的运动变化。
其基本涵义是: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