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心理及其干预教案
康复心理学教案第二章
思维是认识的高级形式,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1)思维的分类:
聚合思维:求同思维、集中性思维。遵从传统的逻辑规则,从已知的信息出发,沿着单一或归一的方向论证推导,探求正确答案的思维模式。
发散思维:扩散思维、辐射思维。在创造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尽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展,不受已知约束,求得不同的解决办法,衍生各种不同的结果。
(3)抑郁:一种由现实的或预期的丧失而引起的消极情绪,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轻者表现为心情不佳、少言寡语、悲观失望、自我评价低、对外界事物没有兴趣,严重者会悲观绝望,甚至有轻生念头和自杀的行为。
(4)愤怒:人们追求目标愿望受阻,或追求过程中感受到挫折时出现了一种负面情绪反应。
三、影响康复患者心理需要和心理反应的因素
3.挫折:个体因动机行为遇到无法克服的阻碍而体验到的不快、烦恼和沮丧情绪。
(五)个性心理
1.个性倾向性:指一个人具有的意识倾向和对客观事物的稳定态度。人从事各项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需要是基础。
2.个性心理特征
(1)人格:又称个性,是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第一节人的基本心理活动
一、心理学(psychology)是
二、心理的生理基础
1.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①感觉神经元:将感受器收受刺激后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
②运动神经元:将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神经冲动传出至反应器。
③中间神经元(联结神经元):传导神经冲动,只存在脑与脊髓中。
三、人类的心理过程
(2)能力:保证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心理条件,是人格特征的综合表现,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心理障碍患者送教上门教案(共八节)
心理障碍患者送教上门教案(共八节)心理障碍患者送教上门教案(共八节)目标此教案旨在提供心理障碍患者定期送教上门的教学计划,帮助他们获得适当的教育和支持。
背景心理障碍患者通常面临研究困难和社会融入的挑战。
为了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我们计划通过送教上门的方式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
教案此教案共分为八节课,每次课程将重点关注以下内容:1. 第一节课:了解学生情况和需求- 目的: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基础,了解他们的个人情况、研究兴趣和教育需求。
- 方法:采用问答和观察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利用绘画、游戏等互动方式了解他们的情况。
2. 第二节课:制定研究计划- 目的:根据学生需求和能力,共同制定适合其研究的计划。
- 方法:与学生及其家人一起讨论研究目标和时间安排,确保计划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3. 第三节课:基础知识教学- 目的:提供心理障碍患者所需的基础知识,包括语言、数学和科学等。
- 方法:通过简化和实际操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
4. 第四节课:社会技能培养- 目的:教授学生在社交和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基本社会技能。
- 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和仿真活动,帮助学生提高与他人沟通和相处的能力。
5. 第五节课: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 目的:教导学生如何管理情绪和保持心理健康。
- 方法:结合案例和实例,讨论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的心理健康技巧和策略。
6. 第六节课:兴趣培养和特长发展- 目的: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技能。
- 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尝试各种兴趣爱好和活动,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特长,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鼓励。
7. 第七节课:视野拓展和职业规划- 目的: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机会,引导他们进行职业规划。
- 方法:介绍不同行业和职业的特点及要求,并与学生一起探讨他们的兴趣和潜力,提供相关的职业咨询和建议。
8. 第八节课:总结和反馈- 目的: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并提供反馈给学生和家长。
第二章康复病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及基本干预理论ppt课件
机而形成的动机冲突。
26
v 挫折
挫折(frustration) 是指个体因动机行为遇到无 法克服的阻碍而体验到的不快、烦恼和沮丧情绪。
对挫折的忍受力相关:
·个体的生理状况发育正常、躯体健康的个体, 一般比 躯体有疾病或有缺陷的个体对挫折的忍受力强。
·个体对挫折情景的判断评价对同样的挫折情景,有的 个体可能认为是严重的挫折,而另一些个体却认为是无 所谓的事情。
40
v 理论框架
患病后康复期情况的严重程度: ·不仅仅与疾病本身特点有关, ·更多的取决于患者的处理模式和应对策略。 这一理论框架为康复心理干预明确了一个广阔 的治疗范围,涉及医学、情绪、认知、人际、 社会、法律等各方面。
41
v 康复心理干预的主要目标
适应性调整:让患者及其家庭,对由疾病带来的 改变,更容易适应和作出调整。 ·患者认识到疾病带来的后果,患者学会新的情
受情绪的影响
·焦虑
·恐惧
·抑郁
·愤怒
34
v 康复病人心理活动特点 受人格的影响 受应对方式的影响 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受医源性因素的影响
35
常用的心理康复干预理论
36
v 常用的心理康复干预理论
一、精神分析或心理动力学理论
·精神层次理论 ·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动力理论 ·防御机制理论
37
二、心理生理学理论 三、 行为学理论 四、 认知学理论
第二章康复病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及基 本干预理论
1
人的基本心理活动 康复病人的心理活动 常用的心理干预康复理论
2
人的基本心理活动
3
· 心理学和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是以神经系统和脑的活动为基 础的,脑的神经活动为物质基础,脑的神 经活动是生理的、生化的过程,心理是神 经系统和脑的功能,虽然是脑的产物,但 却不是物质的产品。
心理疏导教案
心理疏导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心理疏导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心理疏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运用心理疏导技巧的能力。
教学内容:1.心理疏导的概念和作用。
2.心理疏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心理疏导中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 老师简要介绍心理疏导的概念和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 提出一个引导性的问题,如“你是否曾经遇到过情绪低落或压力大的时候?你是如何应对的?”二、概念讲解(15分钟)- 分享心理疏导的定义,即通过倾听、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人解决情绪问题、缓解压力和调整心态的过程。
- 引导学生思考心理疏导的作用,如促进个人成长、增加人际互动、提高心理健康等。
三、基本原则和方法(25分钟)- 介绍心理疏导的基本原则,包括尊重个体、倾听和共情、适度触碰问题、积极引导等。
- 解释并示范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如开放性问题的提问、积极倾听、非言语表达的观察等。
四、案例分析(20分钟)- 老师提供几个心理疏导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理解原因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 引导学生运用之前学到的心理疏导基本原则和方法,对案例中的困难情境进行疏导。
五、实践操作(3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一人扮演心理咨询师,另一人扮演有困扰的个体。
- 学生在扮演中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情境模拟,并提供反馈和改进建议。
六、总结和展望(10分钟)- 简要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重点。
-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心理疏导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 收集学生书面反馈,了解对于心理疏导理论和实践的掌握程度。
- 提供额外机会和资源,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心理疏导技巧。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参加心理疏导或心理咨询培训,提升专业能力。
- 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运用心理疏导技巧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结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心理疏导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病人心理(教案)
2、心理护理
提供手术治疗的必要信息;
应用行为控制技术;
增强社会支持;
提供适宜环境。
四、问题病人的心理护理
1、对抗心理
原因一:一般以人格偏离为基础
过强的个人自由感——自感行为受到医院环境约束;
过强的自我关注感——自感自身未被医护人员关注。
强化正性行为,减少对抗行为
2、标签心理
原因二:护患之间相互作用的后果
患者的行为模式不符合护士的角色期待;
以好的角色行为和环境氛围影响病人的行为
3、茫然心理
原因三:对医院环境感到失去控制
地理位置茫然——难以确定活动范围、行动方向;
医院文化茫然——难以决定何事可做、如何来做;
病人角色茫然——难以完成角色转变、角色扮演。
帮助熟悉医院环境;
创造和谐治疗氛围;
保持良好医患沟通;
学龄期,通过知识和个性的培养,获得勤奋感并克服自卑感,开始将社会期望与自我成长结合;意识到社会的期望,由此产生成功感和失败感。
2、儿童病人的心理反应
一般反应
对生病的概念由不了解到有所了解;
对住院诊治的心理反应由强烈到减弱,1.5岁达到高峰;
对医护工作的合作由被动到主动;
对疾病造成的影响由不懂到担心。
1、自我角色冲突个人期望与角色要求发生矛盾;
2、个人身兼多种角色,不同角色之间的矛盾;
3、不同的人对同一社会角色的角色期待不同的矛盾。
三、病人的权利和义务
四、病人角色适应不良的表现
角色缺如未意识到有病或持否认态度;
角色强化不愿从病人角色转为常态角色;
角色消退从病人角色过早转为常态角色;
角色恐惧对疾病过度惧怕、担忧;
幼稚心理由于情绪过激而导致的倚老卖老、过度依赖;
心理救治教案模板及范文
适用年级:高中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救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识别心理危机的能力。
3. 增强学生进行心理急救的基本技能。
4. 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1. 心理危机的识别。
2. 心理急救的基本步骤。
教学难点:1. 如何有效地进行心理急救。
2. 如何在保护他人隐私的前提下提供帮助。
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小组讨论法4. 角色扮演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心理救治的概念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兴趣。
2. 提问:你们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情况可能会引发心理危机?二、讲授新课1. 讲解心理危机的定义、类型及常见表现。
2. 分析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问题等。
3. 介绍心理急救的基本步骤:- 保持冷静- 倾听和理解- 提供支持- 引导求助- 寻求专业帮助三、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心理危机及应对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案例中有效的心理急救措施。
四、小组讨论1. 分组讨论:如果身边的朋友出现心理危机,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角色扮演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心理危机现场,让学生体验心理急救的过程。
2. 角色扮演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
六、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心理急救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他人心理状态,学会关爱他人。
七、作业1. 阅读相关心理救治书籍或文章,了解更多心理急救知识。
2. 思考:如何将心理急救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了心理救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了心理急救的基本步骤。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状态,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
护理心理学第五章—心理干预讲课教案
准确、适当
自然、适度 精炼、适宜
非语言性沟通的形式
形式
环境安排
空间距离
• 亲密距离为15cm左右,是护理病人或使 用触摸等安慰病人时的距离;
• 个人距离为50~100cm,如在为病人做 解释或低声谈话时;
• 社会距离为1.2m~3.7m,如在讨论病历 或开小型会议中;
• 公众距离为3.7m以上,指在讲课或演讲 时 的距离。
receiver) (三)信息(message):信息的相关性、简明性 、组织性、重复性、集中性 (四)传递的途径(channel) • (五)接收者(receiver) • (六)反馈(feedback)
沟通过程的基本要素
context 信息发出者
context
信息 途径 反馈
context 信息接收者
方法与技术
• 包括解释、鼓励、保证、指导、促进环 境改善等。
前提:有效沟通,建立良好关系
你的沟通做得到位吗?
• 一、人际沟通与护患沟通的概念
• (一)人际沟通的定义
1.狭义:以信息符号为媒介,人与人之间所仅进 行的信息、思想及情感的交流。
2.广义:人类社会沟通过程,不仅仅包括信息、 情感及思想的沟通,同时也包括相互作用的全 部社会行为,以及采用各种各样的大众媒体所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基本原理基本原理某种可引起患者症某种可引起患者症状的刺激物状的刺激物出现某种不受社出现某种不受社会欢迎的行为会欢迎的行为出现愉快的反应不出现愉快的反应不良行为被强化良行为被强化施加厌恶刺激施加厌恶刺激产生恶心等不愉产生恶心等不愉快的反应快的反应建立新的回避建立新的回避行为行为当有多种不良行为或习惯时须选择一个最主要的或求助者最迫切要求去除的作为靶行为
病人心理干预
护理工作中常用的心理干预技术
四、认知疗法
(二)主要方法 1.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
基本观点:非理性或错误的思想、信念是情感障碍或异 常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
提出“ABC”理论,而后进一步将治疗中有关因素归纳为
“ABCDE”理论,即激发事件(A)、信念(B)、结果 (C)、辩论(D)、效果(E)
护理工作中常用的心理干预技术
心理干预概述
四、心理干预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二)心理干预的注意事项 1.认识心理干预的地位和作用
2.取得被干预者的信任 3.恰当选择心理干预的适应证 4.心理干预者应注意自身的素质培养
5.要严守职业道德
6.心理干预的环境要适宜
第二节 护理工作中常用的心理干预技术
护理工作中常用的心理干预技术
一、支持疗法
馈技术是借助仪器将人体内一般情况下不能被人 感知的生理活动变化信息,如肌电、皮肤电、皮 肤温度、血管容积、心率、血压等加以记录、放 大并转换成为能被人们所理解的听觉或视觉信号, 并通过对这些信号的认识和体验,学会在一定程 度上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生理活动的过程
护理工作中常用的心理干预技术
四、认知疗法
(一)概述 认知疗法(cognitive therapy)是20世纪60~70年 代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心理治疗方法。
护理工作中常用的心理干预技术
二、精神分析疗法
(二)精神分析疗法的基本技术
1.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 2.阻抗分析(resistance)
3.移情分析(transference)
4.释梦(dream interpretation) 5.解释(interpretation)
护理工作中常用的心理干预技术
心理障碍的护理干预教学设计
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定期收集患者、家属及医护 人员的反馈意见。
及时分析反馈数据
对收集到的反馈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教学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和不足。
制定改进措施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 提高教学效果。
分享成功经验和挑战应对策略
定期组织经验分享会
张情绪。
社会支持网络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建立 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
应能力。
应对方式指导
教会患者有效应对焦虑的方法 ,如正念冥想、积极自我暗示
等。
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干预
安全护理
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环境 ,预防自伤、伤人等危
险行为。
症状护理
针对幻觉、妄想等症状 ,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如转移注意力、避免激
人格障碍患者护理
尊重患者人格特点,提供个性化护理支持, 促进其社会功能恢复。
儿童心理障碍患者护理
关注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提供针对性护理干 预措施,促进其健康成长。
04 心理障碍患者沟通技巧与 心理支持策略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技巧
了解患者背景与需求
通过详细询问和观察,了解患者的家庭、社会背景、性格特点、兴 趣爱好等,为建立个性化护患关系打下基础。
反馈与评估
在角色扮演和模拟训练后,给予 及时的反馈和评估,帮助学生发
现不足并改进提高。
03 常见心理障碍及护理干预 措施
抑郁症患者护理干预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提供情感 支持,增强患者信任感和安全
感。
环境调整与安全保障
营造安静、舒适、安全的住院 环境,减少不良刺激,预防意 外事件发生。
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例分析病人角色适应不良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讨论“如何帮助病人完成角色转换”?
举例分析病人的心理问题极其产生的原因。
课堂思考分析:“假如我是病人,我会有哪些需要?”——小结“病人的需要”。
课堂思考分析“如何对病人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
举例(心功能衰竭)分析“重症监护病人的心理问题”。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助产专业《护理心理学与人际沟通》教案编号:
任课教师:彭礼明授课日期:20XX年月日星期
课题
病人心理及其干预
课时
2节
1、病人的基本心理特点 2、几类特殊病人的心理特点
重点
病人的基本心理特点
难点
特殊病人的心理特点。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①病人角色的概念;②常见病人角色适应问题及干预;③病人的心理需要;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环境、教具、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活动过程、实践能力培养方法、板书设计)
1、教学环境:教室、多媒体
2、教具:教材、多媒体
3、教学参考资料:《临床护理心理学教程》陈素坤 周英 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医学心理学》汤雅婷主编科学出版社2012
4、教学活动过程:
板书
教学活动
第八章 病人心理
1、门诊病人心理与干预
2、危急重症病人心理与干预
3、慢性病病人心理与干预
4、疼痛病人心理与干预
5、手术病人心理与干预
6、临终病人心理与干预
导入新课: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主要观点及整体助产模式中心理助产的地位引入护生了解病人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的重要性,从而导入新课。
举例解释“病人角色”的概念
讨论病人角色有哪些权利与义务?
课堂思考分析:“假如我明天我要上手术台了,我会有什么反应?”——小结“手术病人术前及术后的心理反应”及“如何减轻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
举例(癌症)分析“频死病人的心理问题”极其心理干预。
小结检测
教学小结与检测:
小结:病人的基本心理特点。
检测:病人常出现哪些心理反应?有哪些心理需要?如何对病人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
第一节 病人角色与病人行为
一、病人角色的概念
二、求医行为及影响因素
1、求医行为
2、影响求医行为的因素
三、病人角色适应不良
1、角色行为缺如
2、角色行为冲突
3、角色行为强化
4、角色行为减退
5、角色行为异常
第二节 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及干预
1、病人的心理需要
2、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与干预
第三节 临床各类病人心理反应与干预
④病人的情绪和行为特征。
2、熟悉:①求医行为的含义极其影响因素。
②重症监护病人、频死病人及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及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
一、病人角色的概念
二、求医行为及影响因素
三、病人角色适应不良
四、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及干预
五、临床各类病人心理反应与干预
10
10
15
25
30
课后思考题:
病人角色适应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是哪些?如何帮助病人尽快适应角色转变?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