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师资格语文面试考试说课稿:《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5篇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5篇第一篇:涉江采芙蓉说课稿《涉江采芙蓉》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程这四个方面加以介绍。
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一、说教材和学情1、编者意图古诗《涉江采芙蓉》被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2选编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
总的说来,必修2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的诗歌及其发展,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该单元是必修1诗歌单元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为必修3的诗歌的鉴赏打下铺垫。
这样的编排顺序,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诗歌的发展,便于由浅入深地学习我国的古典诗歌。
教师也能够据此而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
2、《涉江采芙蓉》简析对于本首古诗所表现的内容,历来存在争议,个人赞同双关说,诗题中的“芙蓉”二字一语双关,既指“芙蓉”这种香草,又暗含“夫荣”之义,以“芙蓉”寓“夫荣”。
该诗首先说采香花芳草打算赠送对方;然后说所思之人身在远方,心愿难遂;最后说人各一方,忧伤难遣。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理解诗歌内容并熟读成诵。
b.掌握诗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能力目标:a.运用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采用“悬想法”婉曲的传情达意之妙。
b.初步掌握通过意象分析来鉴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并理解纯朴真挚的思亲之情、夫妻同心离居的忧伤。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通过意象分析来鉴赏诗歌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采用“悬想法”婉曲的传情达意之妙。
【依据】意象分析是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新课标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四、说教法、学法1.美读教学法:自读、范读、齐读,体味诗歌的音乐美。
2.探究意象法:通过探究意象,理解诗歌内容。
3.体验式教学法: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五、说教学过程(一)“芙蓉出水”,导入课文通过提问“ 同学们知道荷花的别名有哪些?” 引起学生兴趣,进而导入课文,并介绍诗歌写作背景及相关常识。
《涉江采芙蓉》试讲教案
《涉江采芙蓉》试讲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涉江采芙蓉》,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涉江采芙蓉》,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涉江采芙蓉》的作者、时代背景和诗词创作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2 课文原文:全文呈现《涉江采芙蓉》,指导学生朗读、背诵和理解课文。
2.3 词语解释: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4 诗词鉴赏:分析课文的韵律、节奏和意境,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背景、词语解释和诗词鉴赏,传授相关知识。
3.2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增强课堂互动性。
3.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诗句,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3.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写作等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2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4.3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内容,解释生僻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诗词意境。
4.4 诗词鉴赏:分析课文的韵律、节奏和意境,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4.5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增强课堂互动性。
4.6 总结课程:概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抄写课文:要求学生抄写《涉江采芙蓉》,加强记忆。
5.2 词语解释:让学生自行查阅课文中生僻词语的解释,巩固所学知识。
5.3 诗歌鉴赏:选取一首古典诗词,分析其韵律、节奏和意境,提高鉴赏能力。
5.4 写作练习:以《涉江采芙蓉》为题材,创作一篇短文,锻炼写作能力。
涉江才芙蓉(说课稿)
涉江才芙蓉(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程这四个方面加以介绍。
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说教材:1、编者意图:古诗《涉江采芙蓉》被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Ⅱ选编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
总的说来,必修Ⅱ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的诗歌及其发展,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该单元是必修Ⅰ诗歌单元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为必修Ⅲ的诗歌的鉴赏打下铺垫。
这样的编排顺序,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诗歌的发展,便于由浅入深地学习我国的古典诗歌。
教师也能够据此而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
2、《涉江采芙蓉》简析:对于本首古诗所表现的内容,历来存在争议,个人赞同双关说,诗题中的“芙蓉”二字一语双关,既指“芙蓉”这种香草,又暗含“夫荣”(夫容)之义,以“芙蓉”寓“夫荣”(夫容)。
该诗首先说采香花芳草打算赠送对方;然后说所思之人身在远方,心愿难遂;最后说人各一方,忧伤难遣。
说学情:学生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情感积淀不够,难以体味诗歌内涵,因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再现诗歌意境,体悟人物情感就显得至关重要。
教学目标:1、感悟这首古诗清幽、高洁的诗歌意境,朴素、美好的人物情感,含蓄、隽永的艺术风格。
2、理解这首诗歌推己及人的想象,并能举一反三,形成能力,鉴赏同类写法的其他古诗词。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这首诗歌推己及人的想象。
2、难点:鉴赏其他古诗词中的此类想象。
教法、学法:自主体验、合作探究、联想想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自主学习:学生诵读诗歌,注意节奏,体会情感;仔细阅读课文注释,疏通诗歌大意,疑难之处共同讨论解决。
2、教师以幻灯片展示问题,检查学习效果,并做针对性指导:判断正误: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芙蓉”“兰泽”“芳草”等语,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相思之情的美好。
B.“还顾望旧乡”一句是全诗情感的转折点。
《涉江采芙蓉》试讲教案
《涉江采芙蓉》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涉江采芙蓉》全文;(2)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中的意象、抒情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升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涉江采芙蓉》的诗意和艺术特色;2. 作者杜甫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分析;2. 抒情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涉江采芙蓉》;2. 参考资料:杜甫生平介绍、诗歌鉴赏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涉江采芙蓉》;(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抒情手法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中的意象,如“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等;(2)分析诗中的抒情手法,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3)阐述诗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象、抒情手法和艺术特色。
7. 课后作业(1)背诵《涉江采芙蓉》;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将《涉江采芙蓉》与其他表达思乡情感的诗歌进行对比,如《登高》、《静夜思》等,分析各自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2.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表达思乡情感的诗歌,锻炼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七、评价反馈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 作业完成:检查学生背诵情况和课后作业的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
《涉江采芙蓉》试讲教案
《涉江采芙蓉》试讲教案《涉江采芙蓉》试讲教案「篇一」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诗的了解还不够深,对这首诗情感的深沉性可能理解得未必到位。
本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诵读感受,品味意蕴,想象情境,体会情感。
解读课文的同时,教师适时加入对本诗写作背景的介绍,让学生通过本诗对《古诗十九首》的写作背景及情感有大致的了解,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阅读。
同时,在诗歌感情上加以拓展,由游子思乡怀人上升为人们对于美好的渴望与追求,从而跳出个人的儿女情长,丰富诗歌意蕴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涵养学生的心灵。
教学目标:体会并探讨诗歌的感情;认识对写手法,感受诗歌的含蓄美。
教学重点:认识对写手法,感受诗歌的含蓄美。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深沉的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启发法。
课前准备:查阅《古诗十九首》相关资料,了解各家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
1、《古诗十九首》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政治混乱,社会腐败,战争四起,社会的动荡不安。
下层文人漂泊蹉跎,宦游无门。
他们已没有太多顾忌,敢于把内心深处的自我毫无掩饰地表露出来,写出最真实的人性。
正是这种生命意识的自觉,真情实感的流露,传达出了人生最动人的感觉与经验,而这种纯粹的自我之情是让我们普通读者最感动的地方。
叶嘉莹先生说:“凡是最好的诗人,都不是用文字写诗,而是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去写诗的。
”如此,《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无疑是最好的诗人。
他们所写的内容多为彷徨失意、离愁别恨以及人生无常。
某种程度上看,有些消极,但关注了人生共有的感受与体验,抒发了人生普遍的情感与思绪,更好地展示了那个时代文人士子的心灵世界,并且在艺术成就上继承和发展了《诗经》,长于抒情,善用事物烘托,描写也更细腻深沉。
2、他人评论。
南朝刘勰:“五言之冠冕也。
”——《文心雕龙明诗》南朝钟嵘:“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诗品》叶嘉莹:“《古诗十九首》,就是五言古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
它在谋篇、遣词、表情、达意等各方面,都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一、说教材1、编者意图古诗《涉江采芙蓉》被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Ⅱ选编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
总的说来,必修Ⅱ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的诗歌及其发展,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该单元是必修Ⅰ诗歌单元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为必修Ⅲ的诗歌的鉴赏打下铺垫。
这样的编排顺序,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诗歌的发展,便于由浅入深地学习我国的古典诗歌。
教师也能够据此而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
2、《涉江采芙蓉》简析对于本首古诗所表现的内容,历来存在争议,个人赞同双关说,诗题中的“芙蓉”二字一语双关,既指“芙蓉”这种香草,又暗含“夫荣”之义,以“芙蓉”寓“夫荣”。
该诗首先说采香花芳草打算赠送对方;然后说所思之人身在远方,心愿难遂;最后说人各一方,忧伤难遣。
3、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注重意向分析,理解诗歌内容。
熟读成诵,理解其双关的修辞手法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古代诗歌鉴赏能力,初步掌握通过意向分析来鉴赏诗歌的方法。
③情感目标:通过本首诗歌的学习,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诗歌尤其是古诗的热爱之情。
4、教学重点:展开想象的翅膀,细心揣摩诗歌的意向。
缘由:意向分析是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5、教学难点:二、说教法、学法诱导探讨法为主阅读分析法为辅三、说教程(一)导入1935年,陆侃如在巴黎大学文学院博士资格答辩上,一位教授突然问了这么一个问题:“《孔雀东南飞》为什么要向东南飞?”只见陆侃如面不改色,稍微思考了一下,从容地答道:“因为‘西北有高楼’!”立即博得满堂喝彩。
《西北有高楼》是我国早期五言组诗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陆侃如引用这首诗为自己解难,说明古诗十九首影响深远。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同样出自古诗十九首,下面请进入《涉江采芙蓉》。
(二)学生朗诵,教师正音并范读。
采之欲遗谁?遗,读如(wèi)赠送。
(三)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无名氏作品。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篇目是《涉江采芙蓉》,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板书六大板块来展开。
一、教材分析:《涉江采芙蓉》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Ⅱ阅读鉴赏板块。
必修Ⅱ阅读鉴赏板块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的诗歌特点及其发展脉络,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该单元是必修Ⅰ诗歌单元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为必修Ⅲ的诗歌的鉴赏打下基础。
这样的编排顺序,有助于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我国的古典诗歌,也有利于教师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本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2011年湖北省高考语文大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以及○○班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情况而制定。
(一)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1、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古代诗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2、学习鉴赏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提倡个性化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 《2011年湖北省高考语文大纲》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者可归纳为十个字:学生语言形象技巧情感。
简单地说,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品味诗歌语言,分析人物形象,赏析表现技巧,感悟诗人情感这些角度来鉴赏诗歌。
(三) ○○学情分析1. 学生基础差○○○○因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 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 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诵诗歌;3. 分析诗词意象,描绘画面,体会人物情感;4. 分析诗歌中主人形象,探究诗歌主旨;其中,教学重难点为通过分析诗歌意象,运用联想法描绘画面,体会诗歌中主人形象;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
诵读是古代诗歌教学中关键环节,声情并茂的吟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为诗歌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2、问题法。
问题的科学设计不仅能突出教师的引导性作用,还能激发学生思考的乐趣和好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范文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范文涉江采芙蓉说课稿范文做为一無名甘于奉献的教育者,常常必须采用说课稿,依靠说课稿能够能够更好地机构课堂教学。
怎样把说课稿保证关键突显呢?下列是我用心梳理的涉江采芙蓉说课稿,热烈欢迎阅读文章,期待大伙儿可以喜爱。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1诸位教师,大家晚上好!我今天说课的內容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下边我将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学法用法、实例教程这四个层面多方面详细介绍。
不妥,恳求纠正。
一、说教材内容1、小编用意古诗词《涉江采芙蓉》被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必需Ⅱ汇编于“秦代到魏晋南北朝的诗文”模块。
总体而言,必需Ⅱ阅读课的目地之一是让学员基本掌握我国古代的诗文以及发展趋势,塑造学员基本的赏析古典诗歌的工作能力。
该模块是必需Ⅰ诗文模块的承继和发展趋势,另外也为必需Ⅲ的诗文的赏析奠定埋下伏笔。
那样的编辑次序,有利于学员掌握中国诗歌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学习培训在我国的古典诗歌。
老师也可以由此而开展由浅入深的课堂教学。
2、《涉江采芙蓉》浅析针对本首古诗词所主要表现的內容,历年来存有异议,本人赞成一语双关说,诗题中的“玉兰”二字一语双关,既指“玉兰”这类百里香,又蕴含“夫荣”之义,以“玉兰”寓“夫荣”。
该诗最先说采花香萋萋准备赠予另一方;随后说所想之人身安全在远处,愿望难遂;最终说人各一方,忧愁难遣。
3、课程目标①专业知识总体目标:重视意愿剖析,了解诗文內容。
熟读成诵,了解其一语双关的修辞方法和借物喻人的艺术手法。
②工作能力总体目标:塑造学员基本的古代诗歌审美能力,基本把握根据意愿剖析来赏析诗文的方式。
③感情总体目标:根据本首诗文的学习培训,塑造和激起学员对在我国古代诗歌尤其是古诗词的喜爱之情。
4、课堂教学关键:进行想像的羽翼,仔细揣测诗文的意愿。
原因:意愿剖析是赏析诗文的基本上方式和规定。
5、课堂教学难题:搞清创作者的真实身份,了解创作者在诗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原因:这首歌古诗词离最好的时代较为漫长,要学员用世人的逻辑思维去揣测古代人的情感,确实存有着一定的艰难。
涉江采芙蓉(说课)
诵读诗歌
(四)课堂小结
从不同的叙述者的角度来感受诗 歌丰富的文化内蕴。
(五)作业: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 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 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 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 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一)导入
后人评价
(二)初读感悟
“自读”——自学并体会诗中情感 “试读”——讲解并展示诗中情感
“范读”——明确情感及诵读方式
“齐读”——加深印象并提升感悟
诵读
(三)问题引领
问题一:
在我们的诵读体会中,可以感觉到在前四句的 描写里有一个思念远人的人物形象,这是一位女子 形象吗?何以见得?整首诗都是以这位女子的口吻 写的吗?
问题二:
如何理解一个叙述者怎么可以同时写两地的情景?
手法
对写法
对写法:从对方下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 从而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பைடு நூலகம்
问题三:
叙述者可以是多种理解,你最喜欢哪一种,根据意象、揣摩感情, 展开联想,用最美的语言表述你感悟到的情景?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说课流程
一、教材 二、学情 三、教法和学法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想象联想”和“对写法” 2、技能目标 从不同的叙述主体出发,训练学生从不 同的角度鉴赏诗歌。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诗中主人公的真挚情感。
语文面试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说课稿
语文面试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说课稿1. 题目:《涉江采芙蓉》2018 年1 月2. 内容: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3. 基本要求:(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分析意境。
(3)板书简洁、整齐。
板书: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意境:高洁清幽情感:怀乡思亲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逐层鉴赏诗歌,从重点句中体会其中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深入感受诗中蕴含的感情。
(二)难点通过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从重点句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一、导入同学们,上课!今天上课我们来听一段有关钟嵘的作品《诗品》的音频,听了录音,你们知道这是在评价什么吗?我听到这位同学说是《古诗十九首》,那你能介绍下有关它的知识吗?这位同学向我们介绍了关于《古诗十九首》的详细信息。
老师被他的知识储备震撼到了,看来他是个古典文学爱好者。
希望大家能保持探索古典文学的乐趣。
来看大屏幕,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古诗十九首》。
它是梁代萧统《文选》中“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十九首五言诗。
从内容看《古诗十九首》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之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涉江采芙蓉》就出自《古诗十九首》,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古诗表达的是什么吧。
(板书课题,引入课文)二、整体感知展开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中重点词句。
注意大屏幕上老师展示的字词的读音与含义。
大家读书声非常悦耳,老师都忍不住想读一读了,那我来范读古诗,你们小声跟读,注意划分朗读节奏。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涉江采芙蓉》试讲教案
《涉江采芙蓉》试讲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涉江采芙蓉》的作者背景及创作背景。
分析并解读《涉江采芙蓉》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运用。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诗歌的朗读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运用文本分析法,深入解读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情感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爱情和婚姻,树立健康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与感悟。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运用的分析。
诗歌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文化背景的探讨。
2.2 教学难点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的解读。
学生对作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解。
学生运用文本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的运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涉江采芙蓉》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简介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诗歌中的生词和难点。
3.3 文本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象运用。
学生分享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学生进行诗歌的背诵和默写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4.2 学习效果通过学生的诗歌解读和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4.3 学习态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图片和相关信息。
5.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
5.3 诗歌文本提供《涉江采芙蓉》的文本,供学生朗读和分析。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甘肃省永登县第一中学王玉鹏一、说教材《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
《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萧统的《文选》。
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
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语言浅近凝练,自然和谐,艺术成就很高。
是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
它是五言诗的发端,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钟嵘在《诗品》中称:“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这样一篇优秀的诗歌,编者把它放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阅读鉴赏•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中,作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语文学习的主体内容,主要是侧重于对形象性较强的文学作品进行品味和鉴赏,意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说学生高一学生已具备古典诗歌学习的基础,通过必修一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整合与探究的能力,也具有阅读诗歌的兴趣与热情。
所以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从单一转向多视角,体会诗歌丰富立体的幽微情意。
三、说目标依据核心素养和三维目标要求,本节课我设置了如下三个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理解并背诵诗歌。
(3)掌握对写法。
2、能力目标(1)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3)通过对写法,体会诗歌幽微的情意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并理解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
四、说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1、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
2、通过对写法,体会诗歌幽微的情意。
其中第2点通过对写法,体会诗歌幽微的情意是本节课的难点。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涉江采芙蓉》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涉江采芙蓉》是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首古体诗不论是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已经达到了十分纯熟的境界。
因此,它十分重要。
2.说学情这首诗歌在内容上难度不大,可以做多角度解读。
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作个性化解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就此作些探讨。
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部分的集中学习,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有了一些积淀,兴趣渐浓,这是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古代诗歌、学习古代诗歌的一个前提。
3.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特点,教材特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用多媒体展示)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4.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二,说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激趣-----感知-----讨论-----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
三,说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我设计以下的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质疑法。
四,教具的使用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设计[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涉江采芙蓉》 说课稿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涉江采芙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涉江采芙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涉江采芙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
本单元所选诗歌主要是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作品,这些作品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东汉时期的文人五言诗,出自《古诗十九首》。
这首诗以简洁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相思怀人的情境,抒发了游子思乡、爱人相思的真挚情感。
二、学情分析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在初中阶段积累了一定的诗歌鉴赏知识和方法,对诗歌的基本要素,如意象、意境、抒情方式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诗歌中蕴含的深层情感和文化内涵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和深入。
此外,由于时代背景和生活经验的差异,学生可能对古人的情感表达和思维方式感到陌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把握诗歌的意境。
掌握诗歌的抒情方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中蕴含的相思之情,感受古人对爱情和亲情的珍视。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掌握诗歌的抒情方式,如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等。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芙蓉”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
体会诗歌中“对写”手法的妙处。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涉江采芙蓉》试讲教案
《涉江采芙蓉》试讲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涉江采芙蓉》,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涉江采芙蓉》的背景和主题,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涉江采芙蓉》,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涉江采芙蓉》,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2 课文解析:分析《涉江采芙蓉》的诗意和主题,解释生僻词语和句子。
2.3 背景介绍:介绍作者的生平背景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涉江采芙蓉》的诗意和主题。
3.2 互动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诗句,使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故事或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4.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4.3 解析课文:分析课文的主题和诗意,解释生僻词语和句子。
4.4 互动环节:提问和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观点。
4.5 总结: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5.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5.3 课堂测试:通过课堂测试,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涉江采芙蓉》原文及其注释版本。
6.2 参考资料:相关的研究论文、评论和背景资料。
6.3 多媒体资源: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
第七章:教学安排7.1 课时:两课时(90分钟)。
7.2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进行课文朗读、解析和互动环节;第二课时进行总结和教学评价。
第八章:教学策略8.1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涉江采芙蓉》试讲教案
《涉江采芙蓉》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涉江采芙蓉》;(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知识点;(3)分析并概括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2)体会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同理心和人文关怀;(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解析和主题思想的把握;2. 诗歌韵律、意境和情感的欣赏;3. 诗中重点字词的解释和古文知识点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诗中蕴含的深层情感和哲理的理解;2. 古代文化背景和习俗的了解;3. 诗词创作技巧和手法的学习。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人背景,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背诵诗歌,感知诗文内容;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思想;4. 课堂讲解:讲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古文知识点和创作手法;5. 案例分析:选取相关诗词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6.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同理心;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情况;2. 对诗中字词和古文知识点的掌握程度;3. 对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理解;4.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5. 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文内容;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比相关诗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3. 采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情感,培养同理心;4. 运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5.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精编范文】涉江采芙蓉说课-范文word版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涉江采芙蓉说课篇一:涉江采芙蓉说课稿《涉江采芙蓉》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涉江采芙蓉》,这首诗选自《古诗十九首》,钟嵘在《诗品》中曾评《古诗十九首》说:“惊心动魄,可谓一字千金。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在这里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涉江采芙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
这首古体诗不论是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已经达到了十分纯熟的境界。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部分的集中学习,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这首诗歌在内容上难度不大,可以做多角度解读。
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作个性化解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就此作些探讨。
教师在课堂上还应通过激趣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度的注意力。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改革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首先我们来看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并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诗歌的意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抒情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对教材及学情分析,为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首先明确重点:1、抓住诗歌的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体会抒情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教案-涉江采芙蓉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教案:涉江采芙蓉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程这四个方面加以介绍。
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一、说教材1、编者意图古诗《涉江采芙蓉》被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Ⅱ选编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
总的说来,必修Ⅱ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的诗歌及其发展,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该单元是必修Ⅰ诗歌单元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为必修Ⅲ的诗歌的鉴赏打下铺垫。
这样的编排顺序,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诗歌的发展,便于由浅入深地学习我国的古典诗歌。
教师也能够据此而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
2、《涉江采芙蓉》简析对于本首古诗所表现的内容,历来存在争议,个人赞同双关说,诗题中的"芙蓉'二字一语双关,既指"芙蓉'这种香草,又暗含"夫荣'之义,以"芙蓉'寓"夫荣'。
该诗首先说采香花芳草打算赠送对方;然后说所思之人身在远方,心愿难遂;最后说人各一方,忧伤难遣。
3、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注重意向分析,理解诗歌内容。
熟读成诵,理解其双关的修辞手法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古代诗歌鉴赏能力,初步掌握通过意向分析来鉴赏诗歌的方法。
③情感目标:通过本首诗歌的学习,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诗歌尤其是古诗的热爱之情。
4、教学重点:展开想象的翅膀,细心揣摩诗歌的意向。
缘由:意向分析是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5、教学难点:弄清的身份,理解在诗歌中所抒发的感情。
缘由:这首古诗离我们的时代比较遥远,要学生用今人的思维去揣摩古人的思想感情,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况且,陶冶学生的情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说教法、学法诱导探讨法为主阅读分析法为辅三、说教程(一)导入1935年,陆侃如在巴黎大学文学院博士资格答辩上,一位教授突然问了这么一个问题:"《孔雀东南飞》为什么要向东南飞?' 只见陆侃如面不改色,稍微思考了一下,从容地答道:"因为西北有高楼!'立即博得满堂喝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提示:这句诗是全诗发展的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
⑤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熟读成诵,理解其双关的修辞手法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古代诗歌鉴赏能力,初步掌握通过意向分析来鉴赏诗歌的方法。
③情感目标:通过本首诗歌的学习,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诗歌尤其是古诗的热爱之情。
4、教学重点:Biblioteka 展开想象的翅膀,细心揣摩诗歌的意向。缘由:意向分析是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5、教学难点:
弄清作者的身份,理解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感情。缘由:这首古诗离我们的时代比较遥远,要学生用今人的思维去揣摩古人的思想感情,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况且,陶冶学生的情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说教法、学法
诱导探讨法为主
阅读分析法为辅
三、说教程
(一)导入
1935年,陆侃如在巴黎大学文学院博士资格答辩上,一位教授突然问了这么一个问题:“《孔雀东南飞》为什么要向东南飞?”只见陆侃如面不改色,稍微思考了一下,从容地答道:“因为‘西北有高楼’!”立即博得满堂喝彩。《西北有高楼》是我国早期五言组诗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陆侃如引用这首诗为自己解难,说明古诗十九首影响深远。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同样出自古诗十九首,下面请进入《涉江采芙蓉》。
河南教师资格语文面试考试说课稿:《涉江采芙蓉》
一、说教材
1、编者意图
古诗《涉江采芙蓉》被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Ⅱ选编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总的说来,必修Ⅱ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的诗歌及其发展,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该单元是必修Ⅰ诗歌单元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为必修Ⅲ的诗歌的鉴赏打下铺垫。这样的编排顺序,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诗歌的发展,便于由浅入深地学习我国的古典诗歌。教师也能够据此而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
(四)鉴赏
1、合作探讨
①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②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③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2、《涉江采芙蓉》简析
对于本首古诗所表现的内容,历来存在争议,个人赞同双关说,诗题中的“芙蓉”二字一语双关,既指“芙蓉”这种香草,又暗含“夫荣”之义,以“芙蓉”寓“夫荣”。
该诗首先说采香花芳草打算赠送对方;然后说所思之人身在远方,心愿难遂;最后说人各一方,忧伤难遣。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注重意向分析,理解诗歌内容。
(二)学生朗诵,教师正音并范读。
采之欲遗谁?遗,读如(wèi)赠送。
(三)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无名氏作品。原非一时一人所作,梁代萧统因各篇风格相近,合在一起,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诗歌内容,大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子彷徨失意的消极情绪。抒情真挚深入,语言朴素自然,表现委婉曲折,是早期文人五言诗的重要作品,对后代产生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