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七年级下册 12.6 实数的运算 -教案设计
12.6 实数的运算( 第2课时)(教学课件)-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沪教版)
典例精讲
例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近似数4.20和近似数4.2的精确度一样 B.近似数4.20和近似数4.2的有效数字相同 C.近似数3千万和近似数3000万的精确度一样 D.近似数52.0和近似数5.2的精确度一样 【解析】解:近似数4.20和近似数4.2的精确度不一样,近似数4.20精确 到百分位,近似数4.2精确到十分位,故选项A错误,不符合题意; 近似数4.20和近似数4.2的有效数字不相同,近似数4.20有三个有效数字 ,近似数4.2有两个有效数字,故选项B错误,不符合题意; 近似数3千万和近似数3000万的精确度不一样,
典例精讲
近似数3千万精确到千万位,近似数3000万精确到万位,故选项C错误, 不符合题意; 近似数52.0和近似数5.2的精确度一样,故选项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典例精讲
例题2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0.12349有六个有效数字
B.0.12349精确到0.001为0.124
C.12.349精确到百分位为12.35
精确度 用四舍五入法得到:
π≈3.14、 π≈3.1415926, 两个都是π的_近__似__数__,其中,_3_.1__4_1_5_9_2_6__更接近π.
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就是近似程度, 对近似程度的要求,叫做精确度.
典例精讲
例题3 如果近似数1.00是由四舍五入法得,那么它所表示的准确 数A的范围是( D ) A.1.000≤A<1.005 B.1.00<A<1.05 C.0.95<A≤1.05 D.0.995≤A<1.005
判断近似数的精确度
例题4 指出下列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个数位?各有几个有效数字?
(1)2000; (2)0.618;
2017春七年级数学下册126实数的运算(2)沪教版五四制!
⑶地球赤道的半径为6378千米;
⑷据国家统计局在2005年12月公布的经济普查结果,我国2004年GDP总量达到159878亿元。
请列举一些生活中近似数与准确数的实例。
新课探索三(1)
思考用四舍五入法得到:小林身高1.6米与小林身高1.60米,两者有什么区别?
按照“四舍五入”的规则:
对于近似数,要考虑它与相应准确数的接近程度。
新课探索三(2)
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即近似程度)的要求,叫做精确度。
近似数的精确度通常有以下两种表达方式:
⑴精确到某一位数;
⑵指定保留几个有效数字。
新课探索四(1)
精确到某一数位:
π=3.1415926……,按照“四舍五入”法对π取近似值。
π≈(精确到个位).
课前练习三
在下列各式的横线上填上“>”或“<”号:
⑴ 0;⑵3.14-π0;
由 ,请化简下列公式:
⑴ ;⑵ ;
⑶ ;
1、来不及做,可以作为课后作业。
2、第(2)、(4)错误较多,主要是 ,与加减法混淆。
学生很难理解,可以从正的平方根的意义去解释。
“同学的身高为1.65米”有同学说是准确数,要解释:与测量有关的数都是近似数。
请说一说上述哪些数是准确数?哪些数是近似数?
课内练习:书p27
课堂小结:
准确数,近似数.
精确度的表达方法:
⑴精确到某一位数;⑵指定保留几个有效数字.
对于一个近似树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字起,往右到末位数字为止的所有数字,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课外
作业
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册p10
预习
要求
《12.6实数的运算》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沪教版上海七年级第二学期
《实数的运算》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实数运算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实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及运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实数的加、减、乘、除及乘方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知识巩固:- 复习实数的定义、分类及基本性质。
- 掌握实数运算的基本法则,如加法、减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 运算技能训练:- 完成一定量的实数四则运算习题,包括基本的加、减、乘、除及乘方运算。
- 着重训练运算过程中的转换能力,如小数转分数、分数转百分数等。
- 练习实数混合运算,包括带有括号的算式。
3. 实际问题应用:-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运用实数运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面积、体积的计算等。
- 结合图形,运用实数进行坐标点的计算和定位。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他人答案。
2. 运算过程中需注意运算顺序和符号的正确性。
3. 对于复杂的算式,应先进行化简再计算结果。
4. 答案需清晰明了,每一步骤的运算过程需完整书写。
5. 对于实际问题应用部分,需有明确的解题思路和步骤说明。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作业的准确度、速度和过程规范性进行评价。
2. 对于正确率高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并分享其解题思路和方法。
3. 对于错误较多的学生,教师需指出其错误原因并给予指导,督促其改正。
4. 定期进行作业讲评,分析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详细的批改意见和分数。
2. 学生根据批改意见进行订正,并重新提交订正后的作业。
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订正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4. 对于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的共性问题,将在课堂上进行集体讲解和讨论。
六、附加建议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数运算,建议家长在家中督促孩子进行适量的练习,并鼓励孩子多参加数学竞赛和活动,以锻炼其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12.6 实数的运算(2)
12.6 实数的运算(2)[准确数、近似数、精确度、有效数字的概念]第一组12-151、近似数2.1×103精确到()A、十分位B、十位C、百位D、十位2、下列数中,不是近似数的是()A、某班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3人B、某中学共有师生约3000人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D、某工厂共有职工约2000人3、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绕地球飞行了14周,飞行轨道近似看作圆,其半径约为6.71×103 千米,总航程约为()千米。
(π取3.14,保留三个有效数字)A、5.90×105B、5.90×106C、5.89×105D、5.89×1064、近似数1.30所表示的准确数A的范围可能是()A、1.25≤A<1.35B、1.20<A<1.30C、1.295≤A<1.305D、1.300≤A<1.305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570000= 。
6、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5.6×10²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
7、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之一,其工程占地面积为62828平方米,将62828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8、389800精确到千位取近似数是,有个有效数字。
9、下列各数,准确数有,近似数有。
①体育馆有一万二千个座位;②直径为10cm的圆的的周长是31.4cm;③一双没洗过的手约带有各种细菌800000个;④2008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9.8%10、给出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说法有个。
①近似数763万精确到万位;②1.2亿精确到0.1;③8067保留2个有效数字的近似值是8.1×103;④近似数22.20精确到0.0111、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10.8095的近似值:(1)精确到0.1;(2)精确到千分位;(3)保留四个有效数字。
12.6 实数的运算 讲义
第十二章 第6讲 实数的运算学习目标理解实数的运算法则、性质和顺序并能根据相关知识进行实数运算;会利用平方根意义化简根式;掌握实数的加、减、乘、除、开方、乘方的运算;能辨别精确数与近似数,并能确定近似数的精确度,能求出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知识精要1.实数的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可以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及开方运算,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性质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
2.实数的运算顺序:实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有理数运算顺序基本相同,先乘方、开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
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实数的运算结果:对于涉及无限小数的运算,可以根据保留几位小数的要求,取无限小数的近似值(有限小数)进行运算,将实数的运算转化为有限小数的运算,逐步接近原来的运算结果;对于涉及无理数的运算,如果没有指明运算结果保留几位小数,那么通常是利用实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性质对算式进行化简,其结果可能是化简了的一个算式。
4.实数的运算性质: (1)⎪⎩⎪⎨⎧<-=>==)0(,)0(,0)0(,2a a a a a a a (2))0()(2≥=a a a (3))0,0(≥≥⋅=b a b a ab (4))0,0(>≥=b a ba b a 5.实数的精确度:一般来说,完全符合实际地表示一个量多少的数叫做准确数;与准确数达到一定接近程度的数叫做近似数(或近似值)。
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即近似程度,对近似程度的要求叫做精确度。
近似数的精确度通常有以下两种表示方式:(1)精确到哪一数位,例如:精确到百分位,或精确到0.01;(2)保留几个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往右到末位数字为止的所有数字,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经典题型精讲(一)实数的基本运算例1.不用计算器,计算: (1)520⨯ (2)33913÷ (3))32132(33-- (4)1523458⨯- (5)51107÷⨯ (6)42625)2(+- (7)0)14.3()23)(23(-+-+π (8)22)572()572(-+举一反三:计算下列各题: (1))32332(23-- (2)⎥⎦⎤⎢⎣⎡-+--)7721(737274 (3)2)2(16+ (4)2332⨯÷÷ (5)332332÷⨯ (6)332332÷⨯ (7)32053÷⨯ (8)[]2232)7(- (9)22)23()23(--+例2.化简:(1)347+ (2)2)549549(--+ (3)722341012--+举一反三:化简:(1)2)23(- (2)2)10(-π (3))7(962=+-x x x例3.已知:0981642=+-+-a a b a ,求实数b a 、的值。
沪教版初中数学目录
上海教育出版社六-九年级数学目录六年级上册第一章数的整除第一节整数和整除1.1整数和整除的意义1.2因数和倍数1.3能被2、5整除的数第二节分解质因数1.4素数、合数与分解质因数1.5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1.6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第二章分数第一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1分数与除法2.2分数的基本性质2.3分数的大小比较第二节分数的运算2.4分数的加减法2.5分数的乘法2.6分数的除法2.7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第三章比和比例第一节比和比例3.1比的意义3.2比的基本性质3.3比例第二节百分比3.4百分比的意义3.5百分比的应用3.6等可能事件第四章圆和扇形第一节圆的周长和弧长4.1圆的周长4.2弧长第二节圆和扇形的面积4.3圆的面积4.4扇形的面积六年级下册第五章有理数第一节有理数5.1有理数的意义5.2数轴5.3绝对值第二节有理数的运算5.4有理数的加法5.5有理数的减法5.6有理数的乘法5.7有理数的除法5.8有理数的乘方5.9有理数的混合运算5.10科学记数法第六章一次方程(组)和一次不等式第一节方程与方程的解6.1列方程6.2方程的解第二节一元一次方程6.3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6.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三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6.5不等式及其性质6.6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6.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四节一次方程组6.8二元一次方程6.9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6.10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6.11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七章线段与角的画法第一节线段的相等与和、差、倍7.1线段的大小的比较7.2画线段的和、差、倍第二节角7.3角的概念与表示7.4角的大小的比较、画相等的角7.5画角的和、差、倍7.6余角、补角第八章长方体的再认识第一节长方体的元素第二节长方体直观图的画法第三节长方体中棱与棱的位置关系第四节长方体中棱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五节长方体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九章整式第一节整式的概念9.1字母表示数9.2代数式9.3代数式的值9.4整式第二节整式的加减9.5合并同类项9.6整式的加减第三节整式的乘法9.7同底数幂的乘法9.8积的乘方9.9幂的乘方9.10整式的乘法第四节乘法公式9.11平方差公式9.12完全平方七年级上册公式第五节因式分解9.13提取公因式法9.14公式法9.15十字相乘法9.16分组分解法第六节整式的除法9.17单项式除以单项式9.18同底数幂的除法9.19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第十章分式第一节分式10.1分式的意义10.2分式的基本性质第二节分式的运算10.3分式的乘除10.4分式的加减10.5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10.6整数指数幂及其运算第十一章图形的运动第一节图形的平移11.1 平移第二节图形的旋转11.2旋转11.3旋转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11.4中心对称第三节图形的翻折11.5翻折与轴对称图形11.6轴对称七年级下册第十二章实数第一节实数的概念12.1 实数的概念第二节数的开方12.2平方根和开平方12.3立方根和开立方12.4n次方根第三节实数的运算12.5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12.6实数的运算第四节分数指数幂12.7 分数指数幂第十三章相交线平行线第一节相交线13.1邻补角、对顶角13.2垂线13.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第二节平行线13.4平行线的判定13.5平行线的性质第十四章三角形第一节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与性质14.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14.2三角形的内角和第二节全等三角形14.3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14.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三节等腰三角形14.5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4.6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4.7等边三角形第十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节平面直角坐标系15.1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二节直角坐标平面内点运动直角坐标平面内点运动八年级上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第一节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16.1二次根式16.2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第二节二次根式的运算16.3 二次根式的运算第十七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节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17.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第二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7.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7.3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第三节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7.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十八章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第一节正比例函数18.1函数的概念18.2正比例函数第二节反比例函数18.3 反比例函数第三节函数的表示法18.4 函数的表示法第十九章几何证明第一节几何证明19.1命题和证明19.2证明举例第二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19.3逆命题和逆定理19.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9.5角的平分线19.6轨迹第三节直角三角形19.7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9.8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9.9勾股定理19.10两点的距离公式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一次函数第一节一次函数的概念20.1 一次函数的概念第二节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0.2 一次函数的图像20.3 一次函数的性质第三节一次函数的应用20.4一次函数的应用阅读材料直线型经验公式第二十一章代数方程第一节整式方程21.1一元整式方程21.2二项方程第二节分式方程21.3 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第三节无理方程21.4 无理方程第四节二元二次方程组21.5二元二次方程和方程组21.6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五节列方程(组)解应用题21.7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阅读材料一些特殊的一元高次方程的解法第二十二章四边形第一节多边形22.1 多边形第二节平行四边形22.2平行四边形22.3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第三节梯形22.4梯形22.5等腰梯形22.6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第四节平面向量及其加减运算22.7平面向量22.8平面向量的加法22.9平面向量的减法阅读材料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第二十三章概率初步第一节事件及其发生的可能性23.1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23.2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第二节事件的概率23.3事件的概率23.4概率计算举例探究活动杨辉三角与路径问题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相似三角形第一节相似形24.1 放缩与相似形第二节比例线段24.2比例线段24.3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第三节相似三角形24.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4.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四节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4.6实数与向量相乘24.7平面向量的分解第二十五章锐角的三角比第一节锐角的三角比25.1锐角的三角比的意义25.2求锐角的三角比的值第二节解直角三角形25.3解直角三角形25.4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第一节二次函数的概念26.1 二次函数的概念第二节二次函数的图像26.2特殊二次函数的图像26.3二次函数2()y a x m k=++的图像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七章圆27.1圆的确定27.2(1)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27.2(2)弦与圆心角的关系27.3(1)垂径定理及其推论27.3(2)垂径定理的应用27.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7.5(1)圆与圆的五个位置关系27.5(2)圆与圆位置关系中的两解问题27.5(3)两圆的连心线27.6正多边形与圆第二十八章统计初步28.1数据的整理与表示28.2统计的意义28.3(1)表示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量(平均数)28.3(2)截尾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8.4表示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量28.5表示一组数据分布的量28.6统计实习。
上海沪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
上海沪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六年级第一章数的整除第一节整数和整除1.1整数和整除的意义1.2因数和倍数1.3能被2、5整除的数第二节分解质因数1.4素数、合数与分解质因数1.5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1.6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第二章分数第一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1分数与除法2.2分数的基本性质2.3分数的大小比较第二节分数的运算2.4分数的加减法2.5分数的乘法2.6分数的除法2.7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第三章比和比例第一节比和比例3.1比的意义3.2比的基本性质3.3比例第二节百分比3.4百分比的意义3.5百分比的应用3.6等可能事件第四章圆和扇形第一节圆的周长和弧长4.1圆的周长4.2弧长第二节圆和扇形的面积4.3圆的面积4.4扇形的面积六年级下册第五章有理数第一节有理数5.1有理数的意义5.2数轴5.3绝对值第二节有理数的运算5.4有理数的加法5.5有理数的减法5.6有理数的乘法5.7有理数的除法5.8有理数的乘方5.9有理数的混合运算5.10科学记数法第六章一次方程(组)和一次不等式第一节方程与方程的解6.1列方程6.2方程的解第二节一元一次方程6.3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6.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三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6.5不等式及其性质6.6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6.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四节一次方程组6.8二元一次方程6.9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6.10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6.11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七章线段与角的画法第一节线段的相等与和、差、倍7.1线段的大小的比较7.2画线段的和、差、倍第二节角7.3角的概念与表示7.4角的大小的比较、画相等的角7.5画角的和、差、倍7.6余角、补角第八章长方体的再认识第一节长方体的元素第二节长方体直观图的画法第三节长方体中棱与棱的位置关系第四节长方体中棱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五节长方体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七年级上册第九章整式第一节整式的概念9.1字母表示数9.2代数式9.3代数式的值9.4整式第二节整式的加减9.5合并同类项9.6整式的加减第三节整式的乘法9.7同底数幂的乘法9.8积的乘方9.9幂的乘方9.10整式的乘法第四节乘法公式9.11平方差公式9.12完全平方公式第五节因式分解9.13提取公因式法9.14公式法9.15十字相乘法9.16分组分解法第六节整式的除法9.17单项式除以单项式9.18同底数幂的除法9.19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第十章分式第一节分式10.1分式的意义10.2分式的基本性质第二节分式的运算10.3分式的乘除10.4分式的加减10.5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10.6整数指数幂及其运算第十一章图形的运动第一节图形的平移平移第二节图形的旋转11.2旋转11.3旋转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11.4中心对称第三节图形的翻折11.5翻折与轴对称图形11.6轴对称七年级下册第十二章实数第一节实数的概念实数的概念第二节数的开方12.2平方根和开平方12.3立方根和开立方12.4n次方根第三节实数的运算12.5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12.6实数的运算第四节分数指数幂分数指数幂第十三章相交线平行线第一节相交线13.1邻补角、对顶角13.2垂线13.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第二节平行线13.4平行线的判定13.5平行线的性质第十四章三角形第一节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与性质14.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14.2三角形的内角和第二节全等三角形14.3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14.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三节等腰三角形14.5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4.6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4.7等边三角形第十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节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二节直角坐标平面内点运动直角坐标平面内点运动八年级上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第一节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16.1二次根式16.2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第二节二次根式的运算二次根式的运算第十七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节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第二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7.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7.3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第三节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十八章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第一节正比例函数18.1函数的概念18.2正比例函数第二节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第三节函数的表示法函数的表示法第十九章几何证明第一节几何证明19.1命题和证明19.2证明举例第二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19.3逆命题和逆定理19.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9.5角的平分线19.6轨迹第三节直角三角形19.7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9.8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9.9勾股定理19.10两点的距离公式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一次函数第一节一次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的概念第二节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的性质第三节一次函数的应用20.4一次函数的应用阅读材料直线型经验公式第二十一章代数方程第一节整式方程21.1一元整式方程21.2二项方程第二节分式方程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第三节无理方程无理方程第四节二元二次方程组21.5二元二次方程和方程组21.6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五节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列方程(组)解应用题阅读材料一些特殊的一元高次方程的解法第二十二章四边形第一节多边形多边形第二节平行四边形22.2平行四边形22.3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第三节梯形22.4梯形22.5等腰梯形22.6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第四节平面向量及其加减运算22.7平面向量22.8平面向量的加法22.9平面向量的减法阅读材料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第二十三章概率初步第一节事件及其发生的可能性23.1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23.2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第二节事件的概率23.3事件的概率23.4概率计算举例探究活动 杨辉三角与路径问题 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 相似三角形第一节 相似形放缩与相似形第二节 比例线段24.2 比例线段24.3 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第三节 相似三角形24.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4.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四节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4.6 实数与向量相乘24.7 平面向量的分解第二十五章 锐角的三角比第一节 锐角的三角比25.1 锐角的三角比的意义25.2 求锐角的三角比的值第二节 解直角三角形25.3 解直角三角形25.4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第一节 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的概念第二节 二次函数的图像26.2 特殊二次函数的图像26.3 二次函数2()y a x m k =++的图像 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七章 圆与正多边形第一节圆的基本性质圆的确定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垂径定理第二节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三节正多边形与圆正多边形与圆第二十八章统计初步第一节统计的意义数据整理与表示统计的意义第二节基本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量表示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量表示一组数据发布的量统计实习。
沪教版初中数学目录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上海教育出版社六-九年级数学目录六年级上册第一章数的整除第一节整数和整除1.1整数和整除的意义1.2因数和倍数1.3能被2、5整除的数第二节分解质因数1.4素数、合数与分解质因数1.5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1.6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第二章分数第一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1分数与除法2.2分数的基本性质2.3分数的大小比较第二节分数的运算2.4分数的加减法2.5分数的乘法2.6分数的除法2.7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第三章比和比例第一节比和比例3.1比的意义3.2比的基本性质3.3比例第二节百分比3.4百分比的意义3.5百分比的应用3.6等可能事件第四章圆和扇形第一节圆的周长和弧长4.1圆的周长4.2弧长第二节圆和扇形的面积4.3圆的面积4.4扇形的面积六年级下册第五章有理数第一节有理数5.1有理数的意义5.2数轴5.3绝对值第二节有理数的运算5.4有理数的加法5.5有理数的减法5.6有理数的乘法5.7有理数的除法5.8有理数的乘方5.9有理数的混合运算5.10科学记数法第六章一次方程(组)和一次不等式第一节方程与方程的解6.1列方程6.2方程的解第二节一元一次方程6.3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6.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三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6.5不等式及其性质6.6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6.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四节一次方程组6.8二元一次方程6.9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6.10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6.11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七章线段与角的画法第一节线段的相等与和、差、倍7.1线段的大小的比较7.2画线段的和、差、倍第二节角7.3角的概念与表示7.4角的大小的比较、画相等的角7.5画角的和、差、倍7.6余角、补角第八章长方体的再认识第一节长方体的元素第二节长方体直观图的画法第三节长方体中棱与棱的位置关系第四节长方体中棱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五节长方体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第九章整式第一节整式的概念9.1字母表示数9.2代数式9.3代数式的值9.4整式第二节整式的加减9.5合并同类项9.6整式的加减第三节整式的乘法9.7同底数幂的乘法9.8积的乘方9.9幂的乘方9.10整式的乘法第四节乘法公式9.11平方差公式9.12完全平方七年级上册公式第五节因式分解9.13提取公因式法9.14公式法9.15十字相乘法9.16分组分解法第六节整式的除法9.17单项式除以单项式9.18同底数幂的除法9.19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第十章分式第一节分式10.1分式的意义10.2分式的基本性质第二节分式的运算10.3分式的乘除10.4分式的加减10.5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10.6整数指数幂及其运算第十一章图形的运动第一节图形的平移11.1 平移第二节图形的旋转11.2旋转11.3旋转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11.4中心对称第三节图形的翻折11.5翻折与轴对称图形11.6轴对称七年级下册第十二章实数第一节实数的概念12.1 实数的概念第二节数的开方12.2平方根和开平方12.3立方根和开立方12.4n次方根第三节实数的运算12.5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12.6实数的运算第四节分数指数幂12.7 分数指数幂第十三章相交线平行线第一节相交线13.1邻补角、对顶角13.2垂线13.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第二节平行线13.4平行线的判定13.5平行线的性质第十四章三角形第一节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与性质14.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14.2三角形的内角和第二节全等三角形14.3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14.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三节等腰三角形14.5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4.6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4.7等边三角形第十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节平面直角坐标系15.1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二节直角坐标平面内点运动直角坐标平面内点运动八年级上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第一节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16.1二次根式16.2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第二节二次根式的运算16.3 二次根式的运算第十七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节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17.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第二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7.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7.3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第三节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7.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十八章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第一节正比例函数18.1函数的概念18.2正比例函数第二节反比例函数18.3 反比例函数第三节函数的表示法18.4 函数的表示法第十九章几何证明第一节几何证明19.1命题和证明19.2证明举例第二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19.3逆命题和逆定理19.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9.5角的平分线19.6轨迹第三节直角三角形19.7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9.8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9.9勾股定理19.10两点的距离公式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一次函数第一节一次函数的概念20.1 一次函数的概念第二节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0.2 一次函数的图像20.3 一次函数的性质第三节一次函数的应用20.4一次函数的应用阅读材料直线型经验公式第二十一章代数方程第一节整式方程21.1一元整式方程21.2二项方程第二节分式方程21.3 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第三节无理方程21.4 无理方程第四节二元二次方程组21.5二元二次方程和方程组21.6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五节列方程(组)解应用题21.7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阅读材料一些特殊的一元高次方程的解法第二十二章四边形第一节多边形22.1 多边形第二节平行四边形22.2平行四边形22.3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第三节梯形22.4梯形22.5等腰梯形22.6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第四节平面向量及其加减运算22.7平面向量22.8平面向量的加法22.9平面向量的减法阅读材料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第二十三章概率初步第一节事件及其发生的可能性23.1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23.2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第二节事件的概率23.3事件的概率23.4概率计算举例探究活动杨辉三角与路径问题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相似三角形第一节相似形24.1 放缩与相似形第二节比例线段24.2比例线段24.3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第三节相似三角形24.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4.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四节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4.6实数与向量相乘24.7平面向量的分解第二十五章锐角的三角比第一节锐角的三角比25.1锐角的三角比的意义25.2求锐角的三角比的值第二节解直角三角形25.3解直角三角形25.4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第一节二次函数的概念26.1 二次函数的概念第二节二次函数的图像26.2特殊二次函数的图像26.3二次函数2()y a x m k=++的图像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七章圆27.1圆的确定27.2(1)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27.2(2)弦与圆心角的关系27.3(1)垂径定理及其推论27.3(2)垂径定理的应用27.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7.5(1)圆与圆的五个位置关系27.5(2)圆与圆位置关系中的两解问题27.5(3)两圆的连心线27.6正多边形与圆第二十八章统计初步28.1数据的整理与表示28.2统计的意义28.3(1)表示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量(平均数)28.3(2)截尾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8.4表示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量28.5表示一组数据分布的量28.6统计实习。
沪教版初中数学目录.doc
上海教育出版社六-九年级数学目录六年级上册第一章数的整除第一节整数和整除1.1整数和整除的意义1.2因数和倍数1.3能被2、5整除的数第二节分解质因数1.4素数、合数与分解质因数1.5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1.6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第二章分数第一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1分数与除法2.2分数的基本性质2.3分数的大小比较第二节分数的运算2.4分数的加减法2.5分数的乘法2.6分数的除法2.7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第三章比和比例第一节比和比例3.1比的意义3.2比的基本性质3.3比例第二节百分比3.4百分比的意义3.5百分比的应用3.6等可能事件第四章圆和扇形第一节圆的周长和弧长4.1圆的周长4.2弧长第二节圆和扇形的面积4.3圆的面积4.4扇形的面积六年级下册第五章有理数第一节有理数5.1有理数的意义5.2数轴5.3绝对值第二节有理数的运算5.4有理数的加法5.5有理数的减法5.6有理数的乘法5.7有理数的除法5.8有理数的乘方5.9有理数的混合运算5.10科学记数法第六章一次方程(组)和一次不等式第一节方程与方程的解6.1列方程6.2方程的解第二节一元一次方程6.3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6.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三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6.5不等式及其性质6.6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6.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四节一次方程组6.8二元一次方程6.9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6.10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6.11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七章线段与角的画法第一节线段的相等与和、差、倍7.1线段的大小的比较7.2画线段的和、差、倍第二节角7.3角的概念与表示7.4角的大小的比较、画相等的角7.5画角的和、差、倍7.6余角、补角第八章长方体的再认识第一节长方体的元素第二节长方体直观图的画法第三节长方体中棱与棱的位置关系第四节长方体中棱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五节长方体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九章整式第一节整式的概念9.1字母表示数9.2代数式9.3代数式的值9.4整式第二节整式的加减9.5合并同类项9.6整式的加减第三节整式的乘法9.7同底数幂的乘法9.8积的乘方9.9幂的乘方9.10整式的乘法第四节乘法公式9.11平方差公式9.12完全平方七年级上册公式第五节因式分解9.13提取公因式法9.14公式法9.15十字相乘法9.16分组分解法第六节整式的除法9.17单项式除以单项式9.18同底数幂的除法9.19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第十章分式第一节分式10.1分式的意义10.2分式的基本性质第二节分式的运算10.3分式的乘除10.4分式的加减10.5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10.6整数指数幂及其运算第十一章图形的运动第一节图形的平移平移第二节图形的旋转11.2旋转11.3旋转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11.4中心对称第三节图形的翻折11.5翻折与轴对称图形11.6轴对称七年级下册第十二章实数第一节实数的概念实数的概念第二节数的开方12.2平方根和开平方12.3立方根和开立方12.4n次方根第三节实数的运算12.5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12.6实数的运算第四节分数指数幂分数指数幂第十三章相交线平行线第一节相交线13.1邻补角、对顶角13.2垂线13.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第二节平行线13.4平行线的判定13.5平行线的性质第十四章三角形第一节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与性质14.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14.2三角形的内角和第二节全等三角形14.3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14.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三节等腰三角形14.5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4.6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4.7等边三角形第十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节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二节直角坐标平面内点运动直角坐标平面内点运动八年级上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第一节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16.1二次根式16.2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第二节二次根式的运算二次根式的运算第十七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节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第二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7.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7.3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第三节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十八章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第一节正比例函数18.1函数的概念18.2正比例函数第二节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第三节函数的表示法函数的表示法第十九章几何证明第一节几何证明19.1命题和证明19.2证明举例第二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19.3逆命题和逆定理19.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9.5角的平分线19.6轨迹第三节直角三角形19.7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9.8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9.9勾股定理19.10两点的距离公式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一次函数第一节一次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的概念第二节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的性质第三节一次函数的应用20.4一次函数的应用阅读材料直线型经验公式第二十一章代数方程第一节整式方程21.1一元整式方程21.2二项方程第二节分式方程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第三节无理方程无理方程第四节二元二次方程组21.5二元二次方程和方程组21.6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五节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列方程(组)解应用题阅读材料一些特殊的一元高次方程的解法第二十二章四边形第一节多边形多边形第二节平行四边形22.2平行四边形22.3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第三节梯形22.4梯形22.5等腰梯形22.6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第四节平面向量及其加减运算22.7平面向量22.8平面向量的加法22.9平面向量的减法阅读材料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第二十三章概率初步第一节事件及其发生的可能性23.1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23.2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第二节事件的概率23.3事件的概率23.4概率计算举例探究活动杨辉三角与路径问题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相似三角形第一节相似形放缩与相似形第二节比例线段24.2比例线段24.3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第三节相似三角形24.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4.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四节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4.6实数与向量相乘24.7平面向量的分解第二十五章锐角的三角比第一节锐角的三角比25.1锐角的三角比的意义25.2求锐角的三角比的值第二节解直角三角形25.3解直角三角形25.4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第一节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的概念第二节二次函数的图像26.2特殊二次函数的图像26.3二次函数2()y a x m k=++的图像第二十七章圆圆的确定(1关系(2)弦与圆心角的关系(1)垂径定理及其推论(2)垂径定理的应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圆与圆的五个位置关系(2(3)两圆的连心线正多边形与圆统计初步。
(完整)沪教版初中数学目录.doc
上海教育出版社六-九年级数学目录六年级上册第一章数的整除第一节整数和整除1.1整数和整除的意义1.2因数和倍数1.3能被2、5整除的数第二节分解质因数1.4素数、合数与分解质因数1.5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1.6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第二章分数第一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1分数与除法2.2分数的基本性质2.3分数的大小比较第二节分数的运算2.4分数的加减法2.5分数的乘法2.6分数的除法2.7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第三章比和比例第一节比和比例3.1比的意义3.2比的基本性质3.3比例第二节百分比3.4百分比的意义3.5百分比的应用3.6等可能事件第四章圆和扇形第一节圆的周长和弧长4.1圆的周长4.2弧长第二节圆和扇形的面积4.3圆的面积4.4扇形的面积六年级下册第五章有理数第一节有理数5.1有理数的意义5.2数轴5.3绝对值第二节有理数的运算5.4有理数的加法5.5有理数的减法5.6有理数的乘法5.7有理数的除法5.8有理数的乘方5.9有理数的混合运算5.10科学记数法第六章一次方程(组)和一次不等式第一节方程与方程的解6.1列方程6.2方程的解第二节一元一次方程6.3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6.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三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6.5不等式及其性质6.6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6.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四节一次方程组6.8二元一次方程6.9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6.10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6.11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七章线段与角的画法第一节线段的相等与和、差、倍7.1线段的大小的比较7.2画线段的和、差、倍第二节角7.3角的概念与表示7.4角的大小的比较、画相等的角7.5画角的和、差、倍7.6余角、补角第八章长方体的再认识第一节长方体的元素第二节长方体直观图的画法第三节长方体中棱与棱的位置关系第四节长方体中棱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五节长方体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九章整式第一节整式的概念9.1字母表示数9.2代数式9.3代数式的值9.4整式第二节整式的加减9.5合并同类项9.6整式的加减第三节整式的乘法9.7同底数幂的乘法9.8积的乘方9.9幂的乘方9.10整式的乘法第四节乘法公式9.11平方差公式9.12完全平方七年级上册公式第五节因式分解9.13提取公因式法9.14公式法9.15十字相乘法9.16分组分解法第六节整式的除法9.17单项式除以单项式9.18同底数幂的除法9.19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第十章分式第一节分式10.1分式的意义10.2分式的基本性质第二节分式的运算10.3分式的乘除10.4分式的加减10.5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10.6整数指数幂及其运算第十一章图形的运动第一节图形的平移11.1 平移第二节图形的旋转11.2旋转11.3旋转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11.4中心对称第三节图形的翻折11.5翻折与轴对称图形11.6轴对称七年级下册第十二章实数第一节实数的概念12.1 实数的概念第二节数的开方12.2平方根和开平方12.3立方根和开立方12.4n次方根第三节实数的运算12.5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12.6实数的运算第四节分数指数幂12.7 分数指数幂第十三章相交线平行线第一节相交线13.1邻补角、对顶角13.2垂线13.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第二节平行线13.4平行线的判定13.5平行线的性质第十四章三角形第一节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与性质14.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14.2三角形的内角和第二节全等三角形14.3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14.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三节等腰三角形14.5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4.6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4.7等边三角形第十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节平面直角坐标系15.1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二节直角坐标平面内点运动直角坐标平面内点运动八年级上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第一节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16.1二次根式16.2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第二节二次根式的运算16.3 二次根式的运算第十七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节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17.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第二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7.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7.3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第三节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7.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十八章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第一节正比例函数18.1函数的概念18.2正比例函数第二节反比例函数18.3 反比例函数第三节函数的表示法18.4 函数的表示法第十九章几何证明第一节几何证明19.1命题和证明19.2证明举例第二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19.3逆命题和逆定理19.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9.5角的平分线19.6轨迹第三节直角三角形19.7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9.8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9.9勾股定理19.10两点的距离公式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一次函数第一节一次函数的概念20.1 一次函数的概念第二节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0.2 一次函数的图像20.3 一次函数的性质第三节一次函数的应用20.4一次函数的应用阅读材料直线型经验公式第二十一章代数方程第一节整式方程21.1一元整式方程21.2二项方程第二节分式方程21.3 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第三节无理方程21.4 无理方程第四节二元二次方程组21.5二元二次方程和方程组21.6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五节列方程(组)解应用题21.7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阅读材料一些特殊的一元高次方程的解法第二十二章四边形第一节多边形22.1 多边形第二节平行四边形22.2平行四边形22.3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第三节梯形22.4梯形22.5等腰梯形22.6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第四节平面向量及其加减运算22.7平面向量22.8平面向量的加法22.9平面向量的减法阅读材料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第二十三章概率初步第一节事件及其发生的可能性23.1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23.2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第二节事件的概率23.3事件的概率23.4概率计算举例探究活动杨辉三角与路径问题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相似三角形第一节相似形24.1 放缩与相似形第二节比例线段24.2比例线段24.3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第三节相似三角形24.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4.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四节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4.6实数与向量相乘24.7平面向量的分解第二十五章锐角的三角比第一节锐角的三角比25.1锐角的三角比的意义25.2求锐角的三角比的值第二节解直角三角形25.3角形25.4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第一节二次函数的概念26.1 二次函数的概念第二节二次函数的图像26.2特殊二次函数的图像26.3二次函数2()y a x m k=++的图像第二十七章圆27.1圆的确定27.2(1间的关系27.2(2)弦与圆心角的关系27.3(1)垂径定理及其推论27.3(2)垂径定理的应用27.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7.5(1)圆与圆的五个位置关系27.5(2题27.5(3)两圆的连心线正多边形与圆统计初步数据的整理与表示统计的意义1)表示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量28.3(2)截尾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8.4表示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量28.5表示一组数据分布的量28.6统计实习。
12.6 实数的运算(作业)原卷版[001]
12.6 实数的运算(作业)一、单选题1.(2019·上海兰田中学七年级期中)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A 235=B .()23223-=C .2 a a =;D .2a ba b +=+.2.(2019·上海普陀区·七年级期中)在算式333中的□处填上运算符号,使结果为负实数,则填的运算符号为( ) A .加B .减C .乘D .除3.(2019·上海控江中学附属民办学校七年级单元测试)设a=20,b=(-3)2,39-d=11()2-,则a ,b ,c ,d 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c<a<d<b B .b<d<a<c C .a<c<d<bD .b<c<a<d5.(2019·上海市三门中学七年级期中)若将代数式中的任意两个字母交换,代数式不变,则称这个代数式为完全对称式,如a b c ++就是完全对称式(代数式中a 换成b ,b 换成a ,代数式保持不变).下列三个代数式:①2()a b -;②ab bc ca ++;③222a b b c c a ++.其中是完全对称式的是( )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6.(2019·上海七年级课时练习)实数2.6、 √7和2√2的大小关系是( )A .2.6<2√2<√7B .√7<2.6<2√2C .2.6<√7<2√2D .2√2<2.6<√77.(2019·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七年级月考)√2,√3,125的大小关系是( )A .√2<√3<125B .125<√2<√3C .√2<125<√3D .√3<125<√28.(2019·上海市中国中学七年级期中)如果0<x <1,比较x 、1xx 、2x 的大小正确的是( ) A .1 xx 2x >xB . x 1x>x>2x C .1 xx >x>2xD .以上答案均不对9.(2019·上海全国·七年级单元测试)已知01x <<,那么在21,,x x x x中,最大的数是( )A .xB .1xC xD .2x10.(20197-1与72的大小,结果是( ) A .后者大 B .前者大 C .一样大D .无法确定二、填空题11.(2020·上海静安区·七年级期中)比较大小:22-_________3-(填“<”或“=”或“>”).12.(2020·上海嘉烁教育培训有限公司)计算:()233x =____________.13.(20205(填“>”或“<”或“=”) 14.(2019·上海市闵行区七宝第三中学七年级月考)计算:()()()32a a a -÷-÷-=_________.15.(2019·上海市廊下中学七年级月考)如果定义a ⊕b =a ﹣2b ,计算:(3⊕x )﹣2=_____.16.(2019·上海青浦区·青教院附中七年级期中)在数学中,为了书写简便,我们记k=1kn∑=1+2+3+…+(n-1)+n ,nk=1(x+k)∑=(x+1)+(x+2)+(x+3)+…+(x+n),则化简3k=1[(x-k)(x-k-1)]∑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7.(2019·上海市同洲模范学校七年级月考)对于任意实数m 、n ,都有m ▲n=3m+2n ,则[2▲(-3)▲(-1)]的值为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数的运算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
2.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并能用这些法则,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正确计算。
3.正确运用公式:
);0,0(≥≥⋅=⋅b a b a b a )0,0(>≥=b a b a b
a 。
4.了解二次根式和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
1.让学生根据现有的条件或式子找出它们的共性,进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2.能用类比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找规律,用旧知识去探索新知识。
三、情感目标
通过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敢于探索,大胆猜想,和同学积极交流,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只靠在学校积累的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在校学习期间应培养学生的能力,具备某种能力之后就能应付日新月异的新问题。
其中类比的学习方法就是一种学习的能力,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在有理数范围内的法则,类比地学习在实数范围内的有关计算,重要的是培养。
这种类比学习的能力,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轻松完成任务。
【教学重难点】
1.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并能在实数范围内正确进行运算。
2.发现规律:);0,0(≥≥⋅=⋅b a b a b a )0,0(>≥=b a b a b
a ,并能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
(一)二次根式的理解
(0a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说明:
1.被开方数大于0;
2(0a ≥)具有非负数的特性。
3.性质:一般地)0(≥a a 是a 的算术平方根,于是有)0()(2≥=a a a 。
练习:
1.若x 23-有意义,则=x ______;
2.要使二次根式1-x 有意义,字母x 的取值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 .x ≥1;
B .x ≤1;
C .x>1;
D .x<1
3.计算:
(1)2)5
3(; (2)2)32(;
答案:
1.2
3≤x ; 2.A ;
3.解:
(1)5
3)53(2=; (2)1234)3(2)32(222=⨯=⨯=。
(二)师生共析
在有理数范围内,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运算后所得到的数仍然是有理数。
把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在实数范围内不仅可以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而且正数和零可以进行开平方和开立方运算,负数可以进行开立方运算。
即:正数和零的平方根是实数,任何一个实数的立方根是实数。
关于有理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在进行实数运算时仍然成立。
1.理解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必须注意:
(1)被开方数的每一个因子或因式必须是非负数,没有这个条件,性质不成立。
(2)这个公式的作用是化简二次根式,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或因子)能开得尽方,
a (a≥0),将这些因式(或因子)开出来,因此化简二次根式时,一般先将被开方数进行因式分解或因子分解。
(3)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对于当因子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时仍然成立。
如:abcd =a ·b ·c ·d (a≥0,b≥0,c≥0,d≥0)。
(4)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反过来,就得到二次根式的乘法公式,即a ·b =ab (a ≥0,b≥0),运用这个公式可以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
2.二次根式的性质:
ab =a ·b (a ≥0,b ≥0),
b a =b
a (a ≥0,b>0)。
(三)利用性质化简
师:利用你自学的知识,说一说什么样的二次根式需要化简
生:被开方数中能分解因数。
且有些因数能开出来。
这时就需要对其进行化简。
生:被开方数中含有分母,需要化简,化简后被开方数中没有了分母。
如:224
24221===。
师:如果被开方数中含有分母,要把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某一个数,使得分母变成一个能开出来的数,然后把分母开出来,使被开方数中没有了分母。
(四)最简二次根式
师生共析:最简二次根式所满足的条件:
条件1:即为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条件2:即为被开方数的每一个因子或因式的指数都小于根指数。
要判断一个根式是否为最简二次根式,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五)引导学生小结
1.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1)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包括小数)或分式,先利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
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化简。
(2)如果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先将它分解因子或因式,然后把能开得尽方的因子或因式开出来,从而将式子化简。
2.二次根式的化简应注意以下问题:
(1)被开方数含有带分数,通常化成假分数。
(2)被开方数是和、差的形式,应把它分解因式,化成积的形式。
(3)根号内的分子或分母移到根号外时,应保留其对应的位置(即原来是分母的移到根号外后还是分母)。
(4)在整个化简过程中应注意符号问题,特别是注意被开方数是非负数这个隐含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