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人脑脊液中缺乏 补体、可溶性抗隐球 菌因子以及对抗的验 证细胞。其次,脑组 织中有高浓度儿茶酚 胺,通过酚氧化酶系 统为病原菌产生黑色 素,促进其生长
7
PPT学习交流
常 有 头 痛, 可 起病初位于期 前 额、 双 侧 颞 部、 枕 后 或 眼 眶 后, 多 为 胀 痛
心、 呕 吐、 烦 躁 和 数周之内性 格 改 变, 体 检 可 发 现 步 态 蹒 跚, 颈 项 强 8直,
男,74岁辅助检查:头颅 医生初步诊断
CT检查示右基底 节区腔隙性脑梗
为:隐球菌脑
塞,脑干可疑低
膜脑炎
密度灶,脑萎缩

18
PPT学习交流
头MR
辅助检查
胸CT及ECG

右基底节区 脑梗塞
双肺感染 ECG:左室肥
大伴劳损
血沉:64mm/h 血红蛋白:
110g/l B型钠尿: 297pg/ml
19
PPT学习交流
11
PPT学习交流
鉴别诊断
高颅压不明显 抗痨有效
结核性 脑膜炎
墨汁染色无菌 视神经不常受累
抗酸染色或培养可发现结核杆菌
12
PPT学习交流
治疗
HIV 患者
器官移 植受者
2010版新指南 将罹患隐球菌脑膜 脑炎者根据不同的 危险因素分为3组
非HIV感染 患者、非器 官移植患者
13
PPT学习交流
关键治疗原则
2
亚急性期:两侧 大脑半球深部自 质、基底节区、 丘脑及中脑等处 形成多灶胶状假 囊;
3
慢性期:颅内单发、 多发圆形、椭圆形 及片状等、略高或 低密度块片状影, 病灶周嗣有水肿, 可有互相融合;增 强扫描病变旱多发
小结节环型增强。
10
PPT学习交流
流行病 学资料
影像学 检查
实验室 检查
临床表现
诊断
脑脊液标本中 分离出新型隐 球菌为诊断最 好方法,可墨 汁染色镜检。 真菌培养2-3 天可见菌落, 连续6周没有 菌落为阴性
新型隐球菌荚 膜多糖抗原在 脑脊液的阳性 率几乎达100 %,血清为75 %,抗原滴度 与严重性平行。
9
PPT学习交流
影像学检查
1
急性期:CT及 MRI主要表现为 脑水肿,脑实质 斑点状低密度灶 及长T1,长T2 信号区;
Company LoPgPoT学习交流
非HIV、非器官移植者
治疗
无并发症
有并发症
AmBd联合氟胞嘧啶至少诱导 治疗4周。若治疗2周后脑脊液 真菌培养阴性,诱导治疗4周。 然后开始氟康唑巩固治疗8周 AmBd的不良反应大,所以后2 周的治疗可以由LFAmB替代。 如果患者治疗失败的可能性很 小AmBd联合氟胞嘧啶的诱导 治疗可以减少到2周。
LOGO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神经内科3
主要内容
1
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2
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4
wenku.baidu.com
诊断与治疗
2
ComPpPaTn学y 习Lo交g流o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3
PPT学习交流
病原学
新型隐球菌属于隐球菌属,该属种类较多 ,自然界广泛分布,鸽粪中大量存在,也存在 于人体的体表、口腔、粪便中
圆形酵母样细胞,外周有肥厚胶质样荚膜,墨 汁染色后可在黑色的背景中见到圆形或卵圆形 透亮菌体,芽生繁殖
17
PPT学习交流
病史
神清语晰,无面舌瘫,四肢肌
腰痛伴
力5级,双侧病理征(+)
左下肢 疼痛3天
,颈强4指,双侧克氏征( +)。双肺呼吸音清,心律 齐,腹软,无压痛,肢体
无水肿,双足“灰指甲”
1/9 来我院康 复科,19/9 呼吸科,
28/9神经内 科,

两次脑脊液
培养出新型
隐球菌
谢登华
既往史:高血压 。
对于有神经系统并发症的 患者,需延长诱导治疗至6周, 其中包括LF-AmB治疗至少4 周。然后开始氟康唑巩固治疗 8周
16
PPT学习交流
治疗
ABLC, AmB脂 质复合体
器官移植受者
LFAmB, AmB含 脂制剂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AmB脂质体或ABLC联合氟 胞嘧啶诱导治疗至少2周,序 贯氟康唑口服治疗8周,然后 氟康唑口服治疗6~12个月。 如果诱导治疗未包含氟胞嘧啶, LFAmB诱导治疗至少4~6周, 高真菌负荷量和复发的患者, 可以给予AmB脂质体
脑脊液
24/9 未找到新型隐球菌
30/9
找到新型隐球菌
30/9
HIV+,梅毒+
20
PPT学习交流
病情进展及转归
康复理疗
1/9 康复科
发热,肺部感染
21
PPT学习交流
诊疗计划
脱水,护脑
抗炎
改善循环 清除自由基
营养心肌 及对症
营养支持
22
PPT学习交流
23
PPT学习交流
24
PPT学习交流
25
瘫。
病 临床表现



进一步发阳展
性。











糊、

光、

PPT学习交流
实验室检查
常规实验 室检查
脑脊液 检查
病原学 检查
血清学 检查
血常规大多正 常,部分患者 可由淋巴细胞 比例增高,轻 到中度贫血。 血沉可正常或 轻度增加。
脑脊液压力明显 增高;外观澄清 或稍混浊;细胞 数(40~400) ×106/L,淋巴 细胞为主;个别 患者大于500。 蛋白轻到中度升 高,糖氯化物下 降
14
PPT学习交流
HIV感染患者
治疗
AmB 两 性霉素B
初始治疗:诱导和巩固治疗
AmB去氧胆酸盐联合氟胞嘧 啶(口服,静脉制剂可用于严 重病例),疗程至少2周,序 贯氟康唑(口服)至少8周。肾 功能损害患者,可使用AmB 含脂制剂替代AmBd,(静 脉滴注)至少2周
15
维持(抑制)治疗和预防治疗
氟康唑(口服) 伊曲康唑(口服,强烈建议 监测血药浓度) AmBd(每周1次,静脉滴注), 不如吡咯类有效,并且可能 会继发静脉导管相关感染, 所以仅在吡咯类无效时使用
PPT学习交流
❖护理措施:
26
PPT学习交流


27
PPT学习交流
护理
❖ 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 ❖ 及时准确有计划执行医嘱 ❖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 准确客观记录
28
PPT学习交流
29
PPT学习交流
护理措施
其荚膜由多糖构成,根据其抗原性可分A、B 、C、D四个血清型,临床多见A和D型
4
PPT学习交流
传播途径
鸽粪水果 土壤等
人体呼吸 道皮肤或 消化道
脑膜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感染部位
一些正常人体内存在病原菌,有严重基 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异常者易感染或发病
5
PPT学习交流
6
PPT学习交流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吸入气溶胶化的新型 隐球菌孢子之后,感 染从无症状肺部开始 。其荚膜多糖为主要 毒力因子,具有免疫 抑制作用。免疫功能 不全者可引起肺部侵 袭病灶,或血行播散 至中枢神经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