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键知识点总结和考点例析
高考化学化学键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化学键知识点总结一、化学键的定义和分类在化学世界中,化学键就像是将原子们紧紧“黏合”在一起的神秘力量。
它是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化学键主要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三大类。
离子键,通常发生在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
比如说,氯化钠(NaCl)的形成就是典型的离子键的例子。
钠原子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带正电的钠离子(Na⁺);氯原子则容易获得一个电子,变成带负电的氯离子(Cl⁻)。
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由于静电作用相互吸引,就形成了离子键。
共价键则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比如氢气(H₂)分子中,两个氢原子各自提供一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从而将两个氢原子紧紧“拉住”。
共价键又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当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方原子时,形成的就是非极性共价键,像氧气(O₂)分子中的共价键。
而当共用电子对偏向某一方原子时,就形成了极性共价键,例如氯化氢(HCl)分子中的共价键。
金属键存在于金属单质或合金中。
金属原子失去部分或全部外层电子,形成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
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从而使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二、离子键的特点离子键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没有方向性离子键的形成与离子的电荷分布有关,而离子的电荷分布通常是球形对称的,所以离子键在空间的各个方向上的作用强度是相同的,没有特定的方向限制。
2、没有饱和性只要离子周围空间允许,它可以尽可能多地吸引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并不存在饱和的问题。
离子键的强度通常用晶格能来衡量。
晶格能越大,离子键越强,离子化合物的熔点和沸点也就越高。
三、共价键的特点与离子键不同,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1、方向性这是因为形成共价键的原子轨道在空间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只有沿着特定的方向进行重叠,才能最大程度地形成稳定的共价键。
2、饱和性每个原子所能形成的共价键数目是有限的,取决于该原子所能提供的未成对电子数目。
共价键的键参数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包括键长、键能和键角。
高中化学复习化学键
高中化学复习化学键化学键是物质中最基本的结构组成单位之一,它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特点。
化学键形成的过程涉及到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电子的重新分配。
本文将就高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学键进行复习和总结: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一、共价键共价键是由两个非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而形成的化学键。
根据电子数目的差异,共价键可以分为单、双、三键。
1. 单键:两个原子共享一个电子对,通过共享电子对的形式形成单键。
例如,氢气(H2)中两个氢原子共享一个电子对形成共价键。
2. 双键:两个原子共享两个电子对,通过共享电子对的形式形成双键。
例如,氧气(O2)中两个氧原子共享两个电子对形成共价键。
3. 三键:两个原子共享三个电子对,通过共享电子对的形式形成三键。
例如,氮气(N2)中两个氮原子共享三个电子对形成共价键。
共价键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极性。
如果两个原子的电负性差异较大,通常会形成极性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使得分子中电子分布不均匀,形成偏向电荷,导致分子极性增强。
二、离子键离子键是由金属原子和非金属原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而形成的化学键。
金属原子往往失去外层电子形成正离子,非金属原子往往获得外层电子形成负离子,由于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形成离子键。
离子键的特点是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强,通常具有高熔点和高沸点。
离子键的矿物质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三、金属键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共享而形成的化学键。
金属原子的外层电子形成电子云,被整个金属晶格中的原子共享。
金属键的特点是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热和电导性,由于金属键的存在,金属元素在熔融状态下不易断裂。
综上所述,化学键是决定物质性质和反应特点的重要因素。
共价键通过电子共享,离子键通过电荷吸引,金属键通过电子云共享,共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化学键。
理解并掌握这些键的特点和性质,有助于深入理解化学反应和化学物质的性质。
化学键知识点总结
化学键知识点总结
化学键知识点总结
一、化学键的分类
化学键是分子中原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把两个或多个原子联结在一起形成分子或晶体结构。
化学键可以根据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分为五类:原子键、共价键、离子键、分子间键及非共价键。
1. 原子键:原子之间由共用电子而形成的键,也称单原子键,只存在于少量元素的某些化合物中,如H2、Cl2等;
2. 共价键:是指电子对在原子之间共享,由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是最常见的化学键,如HCl、H2O、CH4等;
3. 离子键:是指离子之间由相互作用形成的键,一般是金属离子与非金属离子结合而形成的,如NaCl、CaCl2等;
4. 分子间键:是指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键,是化学键中最特殊的一种,如氢键、氯键等;
5. 非共价键:是指原子之间由于氢原子存在而形成的键,是一种较弱的化学键,如氨基酸分子之间的氢键等。
二、共价键的类型
共价键是指原子之间共享电子而形成的键,是最常见的化学键。
它可以根据电子对的数量进行分类:
1. 单键:是指原子之间的电子对数为1的共价键,如H-Cl、H-Br 等;
2. 双键:是指原子之间的电子对数为2的共价键,如Cl-Cl、O=O等;
3. 三键:是指原子之间的电子对数为3的共价键,如N#N、C#N 等;
4. 多键:是指原子之间的电子对数超过3的共价键,如C≡N、C≡C等。
(新)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化学键(按章节归纳)
(新)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化学键(按章节归纳)本文档将按照《高一化学必修一》课程章节归纳介绍化学键知识。
第一章化学键基础1.1 原子与离子的化学键1.1.1 金属键金属键通常形成于金属元素之间,是通过金属原子的电子互相共享而形成的。
1.1.2 离子键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引力所形成的强力勾连。
1.1.3 共价键共价键是由原子间共用一对电子而互相吸引所形成的键。
1.2 化学键的强度强度的大小取决于元素的电负性和原子间距离的大小。
通过共价键组成的分子通常比离子键分子具有较低的沸点和融点。
第二章共价键和共价分子2.1 共价键简介2.1.1 共价键类型单共价键、双共价键和三共价键。
2.1.2 共价键的特点电子互相共享而形成一对电子形成的键称为单共价键,双共价键由两对电子形成,三共价键三对电子。
2.2 共价分子的成对电子成对电子指的是存在于化学键和孤对电子中的电子。
2.3 共价分子的构造共价分子由非金属元素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一个基本分子单位。
第三章分子离子共存的化学键3.1 非金属原子的电负性非金属原子的电负性随着对原子尺寸的影响而改变。
3.2 极性共价键和极性分子极性共价键是指化学键由电负性不同的两种非金属原子组成的共价键。
极性分子是由极性共价键连接起来的分子。
3.3 氢键氢键是指由一个非金属原子与氢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第四章金属间的化学键4.1 金属元素金属是指具有金属光泽、导电性、热传导性等物理性质的元素。
4.2 金属结构与金属键金属晶体具有由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的晶体结构,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的自由电子共享形成的。
4.3 合金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金属原子混合而成的材料,其性质比单一金属材料更为优异。
该文档共介绍了化学键的基础知识、化学键的强度、共价分子、分子离子共存的化学键和金属间的化学键等方面,希望对您复习高一化学必修一课程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化学键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化学键知识点总结化学键是化学反应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原子之间是如何连接在一起形成分子或离子的。
在高一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不同类型的化学键以及相关概念。
以下是高一化学化学键知识点的总结。
一、离子键离子键通常形成于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其中金属元素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成为正离子,而非金属元素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成为负离子。
这种强烈电子吸引力导致正负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
离子键的特点是电子转移和强的静电引力。
碳酸钙(CaCO3)是一个典型的离子键化合物。
二、共价键共价键形成于非金属元素之间或非金属和金属元素之间。
在共价键中,原子通过共享电子来形成分子。
根据电子共享的数量,共价键可以分为单共价键、双共价键和三共价键。
氯气(Cl2)是由两个氯原子通过单共价键连接在一起的例子。
三、极性共价键在极性共价键中,电子不是均匀共享的。
其中一个原子会比另一个原子更吸引共享电子,导致极性分子的形成。
极性共价键的一个例子是氯化氢(HCl),其中氯原子比氢原子更吸引共享电子。
四、非极性共价键在非极性共价键中,电子的共享是均匀的,两个原子对共享电子的吸引力相等。
这导致形成非极性分子。
氢气(H2)是非极性共价键的一个例子。
五、金属键金属键形成于金属元素之间。
金属元素以海洋模型的形式共享其外层电子,形成一个电子气,这是导致金属键的强大电子流动。
金属键通常用于解释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六、均匀性与多中心性共价键在某些情况下,共价键可能显示出均匀性或多中心性。
均匀性共价键是指电子在键中均匀分布,如苯分子(C6H6)。
多中心性共价键是指键中有多个原子参与电子共享,如硫酸根离子(SO4^2-)。
七、价电子和价电子对价电子是位于原子最外层能级的电子,这些电子决定了一个原子如何与其他原子形成化学键。
价电子对是共享或没有与其他原子共享的价电子。
根据价电子对的数量,我们可以将化学键分为单键(一个共享电子对)、双键(两个共享电子对)和三键(三个共享电子对)。
化学键的种类知识点
化学键的种类知识点化学键是化合物中相互连接原子的力,它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方式。
根据原子间电子的共享情况,化学键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一、离子键:离子键是由电荷相反的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通常发生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其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非金属原子接受这些电子形成负离子。
正负离子之间的强烈吸引力形成了离子键。
离子键的特点是:它们通常具有高熔点和高沸点,因为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很强。
离子化合物在固态下一般为晶体结构,以离子排列的方式存在。
此外,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非常强大,导致离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二、共价键:共价键是由原子之间共享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通常发生在非金属元素之间,其中原子共享其外层电子来达到稳定的电子配置。
共价键的特点是:原子通过电子云的重叠来形成共享电子对。
共价键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因为其中相互作用较弱。
共价化合物可以形成不同的分子结构,如线性、分支或环状结构。
此外,共价键也可以是极性或非极性的,取决于共享电子的不对称性。
共价键可以进一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单共价键:单共价键由两个原子共享一个电子对形成。
常见的例子包括氧气(O2)中的氧气分子,其中两个氧原子共享两个电子。
2. 双共价键:双共价键由两对电子共享而形成。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氧化碳(CO2)中的碳氧双键。
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共享两对电子,形成双键。
3. 三共价键:三共价键由三对电子共享而形成。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氮气(N2)中的氮气分子。
两个氮原子之间存在三个共价键,共享总共六对电子。
三、金属键:金属键是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学键。
在金属中,金属原子形成离子形式排列的电子海。
这些金属离子之间的静电相互吸引力形成金属键。
金属键的特点是:金属中的电子属于集体共享,没有特定的共享关系。
金属键是非定向的,因此金属形成无规则的晶体结构。
这也是为什么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的原因。
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键是化学物质中原子之间的相互连接,是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
化学键的形成涉及原子中的电子与其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化学键的一些主要知识点的总结:1.电子共享键:电子共享是指两个非金属原子共享一对电子,形成共价键。
共价键通常形成于两个原子中原子轨道上的电子进行重叠或混成的过程中。
共价键形成的分子通常稳定,并具有共享电子对的特点。
共价键的角度和长度可以由VSEPR理论和实验测定。
2.极性共价键:如果一个原子对共价键中的电子具有较高的电负性,那么它将吸引共享电子对更多,并形成一个偏离平衡位置的极性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会导致分子的非均匀电子密度分布,从而引起分子的极性。
3.离子键:离子键是形成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电子转移过程中。
金属原子通常失去外层电子成为阳离子,而非金属原子通常接受这些电子成为阴离子。
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的电吸引力形成了离子键。
离子键通常较强,但易溶于极性溶剂。
4.金属键:金属键形成于金属原子之间。
金属原子失去它们外层电子形成正离子(阳离子),而剩下的电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电子"海"。
金属离子通过这个"海"与周围离子相互连接,形成了金属键。
金属键通常很强,但易导电和易形变。
5.氢键:氢键是在氢原子与带有强电负性原子(如氮、氧、氟)的分子中形成的一种相互作用力。
氢键是非共价键,其形成是由于氢原子与带有孤电子对的原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氢键通常较弱,但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如在水分子中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6.自由基键:自由基键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共价键,自由基是一个具有非成对电子的分子或原子。
自由基键容易断裂和重新形成,对于许多化学反应和自然过程(如DNA损伤和氧化反应)起重要作用。
7.范德华力:范德华力是指非化学键或相互作用,包括静电作用力、诱导作用力和分散作用力。
这种力对于许多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都具有重要影响,如分子间的吸引力、气体的压缩性和液体的表面张力。
高中化学键知识点
高中化学键知识点化学键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结构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高中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揭示了不同元素之间相互结合的方式和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介绍高中化学键的几个主要知识点,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1. 离子键:离子键是一种通过正负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而形成的化学键。
当金属元素(通常是金属离子)与非金属元素(通常是非金属离子)结合时形成离子键。
在离子键中,金属元素会失去电子并形成正离子(阳离子),而非金属元素会获得电子并形成负离子(阴离子)。
通过吸引力,正负离子会相互吸引并形成化合物。
例如,氯化钠(NaCl)中的钠离子(Na⁺)与氯离子(Cl⁻)通过离子键结合在一起。
2. 共价键:共价键是一种通过原子之间的共享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
当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结合时形成共价键。
在共价键中,两个原子共享一个或多个电子对。
共价键的强度通常比离子键要强,因为它涉及到电子的共享而不是电荷的转移。
共价键有单键、双键和三键之分,取决于原子之间共享的电子对数目。
例如,氧气(O₂)中的两个氧原子通过共享两对电子形成了双键。
3. 金属键:金属键是金属元素之间相互结合的一种特殊化学键。
金属元素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其外层电子能级很宽,只有少数电子被束缚在原子上。
这些自由活动的电子可以在金属结构中移动,并形成电子云。
金属离子通过与电子云的相互作用形成金属键。
金属键的强度通常较弱,并且在金属中存在着自由移动的电子,导致金属的良好导电性和热导性。
例如,铁(Fe)中的铁原子通过金属键形成了铁晶体。
综上所述,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是高中化学中重要的化学键类型。
它们揭示了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从而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性质。
通过理解和学习这些化学键的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化学反应和物质的变化。
此外,对于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化学科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理解和掌握这些化学键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高中化学键的知识点有所了解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学习中。
高中化学键知识点
高中化学键知识点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化学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描述了原子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物质性质和化学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高中化学中的主要键类型: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1.离子键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相互吸引产生的化学键。
离子键常见于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物。
在离子键中,金属元素会失去外层电子,形成正离子,而非金属元素会获得外层电子,形成负离子。
这种电子的转移导致了电荷不平衡,使得正负离子被吸引在一起。
离子键的强度通常较大,导致离子化合物具有高熔点和高沸点。
2.共价键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在共价键中,两个非金属原子通过共享外层电子形成分子。
这种共享电子的方式使得原子能够达到稳定的电子构型。
共价键的强度通常较小,导致共价化合物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
根据共享的电子对数量,共价键可以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
- 单键是由两个原子共享一个电子对形成的。
例如,氢气(H2)中的两个氢原子通过共享一个电子对形成一个分子。
- 双键是由两个原子共享两个电子对形成的。
例如,氧气(O2)中的两个氧原子通过共享两个电子对形成一个分子。
- 三键是由两个原子共享三个电子对形成的。
例如,氮气(N2)中的两个氮原子通过共享三个电子对形成一个分子。
共价键的极性取决于原子对电子的亲和力差异。
如果两个原子对电子的亲和力相近,则共享的电子对是均匀分布的,形成非极性共价键。
如果两个原子对电子的亲和力有明显差异,则共享的电子对会偏向亲和力更大的原子,形成极性共价键。
3.金属键金属键是金属元素中的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
金属元素的外层电子只有少数几个,而且它们活动自由,可以在整个金属结构中移动。
这种电子在金属结构中形成一种电子云,被称为金属键。
金属键的存在使得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
此外,金属键的强度较大,因此金属具有高熔点和高沸点。
除了上述介绍的主要键类型,还有其他特殊类型的化学键,如氢键和范德华力。
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化学键的基本概念1.1 化学键的定义化学键是原子或离子之间通过电子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强烈吸引力,它将原子或离子结合成分子或晶体。
化学键的存在是物质稳定性的基础。
1.2 化学键的分类化学键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离子键: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
共价键:由原子间共享电子对形成。
金属键:金属原子之间的自由电子形成的键。
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虽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化学键,但对分子间相互作用有重要影响。
二、离子键2.1 离子键的形成离子键通常形成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
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静电吸引力结合在一起。
2.2 离子键的特点高熔点和沸点:由于离子键的强度较大,离子化合物通常具有高熔点和沸点。
导电性: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离子可以自由移动,因此离子化合物具有导电性。
易溶于水:许多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因为水分子可以有效地分离和稳定离子。
2.3 离子键的实例NaCl(氯化钠):钠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氯获得一个电子形成Cl⁻,两者通过离子键结合。
CaCO₃(碳酸钙):钙失去两个电子形成Ca²⁺,碳酸根离子(CO₃²⁻)通过离子键与钙离子结合。
三、共价键3.1 共价键的形成共价键通常形成于非金属原子之间,通过共享电子对来实现电子的稳定配置。
3.2 共价键的类型单键:共享一对电子,如H₂(氢气)。
双键:共享两对电子,如O₂(氧气)。
三键:共享三对电子,如N₂(氮气)。
3.3 共价键的特点方向性:共价键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决定了分子的几何结构。
饱和性:每个原子能形成的共价键数量有限,取决于其未成对电子的数量。
极性:根据共享电子对的偏移情况,共价键可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3.4 共价键的实例H₂O(水):氧原子与两个氢原子通过极性共价键结合。
CO₂(二氧化碳):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通过双键结合,形成线性分子。
化学键_知识点概括
化学键_知识点概括化学键是指由原子间的电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物质内部结构。
在化学中,化学键是物质分子和化合物中原子之间的连接力,能够保持物质的稳定结构。
化学键的类型有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氢键等。
离子键是由带正电荷的离子与带负电荷的离子之间的吸引力形成的,常见于含有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的化合物中。
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的电子共享而形成的,常见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物中。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电子池的形成,形成金属晶格。
氢键是由氢原子与非金属原子中的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如氧、氮、氟)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共价键的形成需要原子之间电子的相互作用和排斥力的平衡。
在共价键中,电子通常是以成对的方式存在的,形成成对电子或共价电子。
电子成对分布在原子的轨道中,如原子核周围的s轨道、p轨道、d轨道等。
成对电子通过重叠形成分子轨道,这种过程称为成键。
成键的结果是形成一个能量较低、相对稳定的分子。
在共价键中,成键的强度取决于原子核间的相互吸引力和电子间的排斥力。
较大的原子核吸引电子的能力较强,因此形成的共价键较强。
各种原子之间的电负性差异也会影响成键的强度。
原子越接近吸引电子的能力强,形成的共价键也越强。
离子键是由原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形成的,其中一个原子失去电子成为带正电荷的离子,另一个原子获得电子成为带负电荷的离子。
这种相互吸引力使离子之间形成稳定的晶体结构。
离子键通常发生在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电子的收集和共享。
在金属中,金属原子容易失去外层电子,形成正离子或离子核。
这些离子核形成一个电子气云,其中的电子可以自由移动并共享。
这种金属电子云对金属原子起到了一种胶水的作用,使得金属原子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金属晶格。
氢键是由氢原子与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如氧、氮、氟)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氢键较弱,但是在生物分子之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氢键可以使分子在空间上折叠成更稳定的结构,并影响物质的性质。
总的来说,化学键对维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
化学键的性质和结构知识点总结
化学键的性质和结构知识点总结化学键是指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它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本文将对化学键的性质和结构进行总结。
一、离子键离子键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
例如,氯化钠(NaCl)中的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通过离子键结合在一起。
离子键通常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
离子键的特点:1. 强度高且可以形成晶体结构,具有高熔点和高沸点。
2. 离子键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溶解性,可以导电并在水等极性溶剂中溶解。
3. 具有电荷平衡,正负离子数量相等。
4. 离子键在晶格中呈均匀排列。
二、共价键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
原子通过共享外层电子以填充各自不完整的轨道,从而形成共价键。
例如,氢气(H2)中的两个氢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在一起。
共价键的特点:1. 共价键的强度较弱,通常要求较多的能量来打破它。
2. 具有一定的导电性,但较离子键弱。
3. 不溶于水,但可以溶于非极性溶剂。
4. 共价键通常在非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
共价键又可以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1. 极性共价键是由电子密度的不均匀分布形成的。
一个原子的电子云会更靠近另一个原子,形成偏离电负性较高的那个原子的电子云。
例如,氯化氢(HCl)中的氢原子电子云相对氯原子靠近。
2. 非极性共价键是由电子密度的均匀分布形成的。
原子之间的电子云相对平均。
三、金属键金属键是金属元素原子通过电子海模型形成的。
金属元素中的外层电子会从原子核上释放出,形成一个电子海,其他金属离子通过静电吸引力被吸引到电子海中。
金属键的特点:1. 金属键非常强大,具有高熔点和高沸点。
2. 金属键是电子自由流动的,导致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
3. 金属的形态通常是固体,具有可延展性和可塑性。
四、氢键氢键是由氢原子与高电负性原子(如氧、氮、氟)之间的电负性吸引形成的弱键。
氢键是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而不是原子间的化学键。
氢键的特点:1. 比其他化学键弱,但比分子力强。
化学键(知识点归纳及典例解析)
[目标导航] 1.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2.能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认识化学键的含义,并从化学键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4.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及其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一、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1.离子键(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成键粒子:阴离子和阳离子。
(3)成键元素:一般是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
(4)存在:离子化合物。
(5)表示:电子式:如NaClMgCl2NaOH2.离子化合物(1)定义: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2)形成过程①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
如:原子:NaNa×、Mg×Mg×、;阳离子:Na+Na+、Mg2+Mg2+;阴离子:、。
①形成过程:提醒NH4Cl是离子化合物而不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是,而不是。
议一议(1)所有的金属与非金属化合都形成离子化合物吗?(2)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吗?答案(1)不一定。
一般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都形成离子化合物,但也可能生成共价化合物,如AlCl3。
(2)不一定。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但也可能含有共价键,如KOH除含有离子键外还含有O—H共价键。
二、共价键及其表示方法1.共价键(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2)成键粒子:原子。
(3)成键元素: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能形成共价键。
(4)存在①非金属单质(除稀有气体),如H2、O2、N2、O3。
①共价化合物,如CO2、HCl、H2SO4、SiO2。
①某些离子化合物,如NaOH、Na2O2、Na2CO3、NH4Cl。
(5)分类(6)表示:①电子式:如HCl、H2H··H、H2O;①结构式:如N2N≡N、HCl H—Cl、CO2O===C===O。
2.共价化合物(1)定义: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
高一化学《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及例题解析
化学键【学习目标】1.了解离子键、共价键、极性键、非极性键以及化学键的含义。
2.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增进对物质构成的认识。
3.明确化学键与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关系。
4.会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涵义。
难点: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化合物以及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要点梳理】要点一、离子键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要点诠释:原子在参加化学反应时,都有通过得失电子或形成共用电子对使自己的结构变成稳定结构的倾向。
例如Na 与Cl2反应过程中,当钠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的1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钠原子和氯原子分别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
这两种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
我们把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2.成键的粒子:阴阳离子。
3.成键的性质:静电作用。
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静电作用)包括:①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的吸引作用;②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③核外电子与核外电子之间的作用。
4.成键原因:通过电子得失形成阴阳离子。
5.成键条件:(1)活泼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化合时,一般都能形成离子键。
如IA、ⅡA族的金属元素(如Li、Na、K、Mg、Ca等)与ⅥA、ⅦA族的非金属元素(如O、S、F、Cl、Br、I等)之间化合。
(2)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某些带负电荷的原子团之间(如Na+与OH-、SO42-等)含有离子键。
6.存在离子键的物质:强碱、低价态金属氧化物和大部分盐等离子化合物。
7.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表示:要点二、共价键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称为共价键。
要点诠释:从氯原子和氢原子的结构分析,由于氯和氢都是非金属元素,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难易的程度相差不大,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双方各以最外层的一个电子组成一个电子对,电子对为两个原子所共用,在两个原子核外的空间运动,从而使双方最外层都达到稳定结构,这种电子对,就是共用电子对。
化学化学键的种类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化学化学键的种类与性质知识点总结化学键是指化学元素中原子之间通过共享或转移电子而形成的相互作用,它是构成分子和晶体的基础。
化学键的种类与性质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对常见的化学键进行总结。
1. 共价键共价键是指两个原子通过共享外层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可以细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它们的键性质由两个原子的电负性差异决定。
1.1 非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发生在两个相同元素原子之间,如氢气分子(H2)。
对于非极性共价键,两个原子的电负性相等,电子对平均分布在两个原子间,键强度相对较弱。
1.2 极性共价键极性共价键发生在两个不同元素原子之间,如氯化氢分子(HCl)。
对于极性共价键,两个原子的电负性不等,电子对在较电负的原子附近分布较多,形成部分正负电荷,键强度相对较强。
2. 离子键离子键是指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吸引力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通常发生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如钠氯化合物(NaCl)。
离子键的特点是原子间电子的完全转移,形成离子晶体。
离子键的键强度很高,是化学键中最稳定的一种。
3. 金属键金属键是指金属元素中金属离子通过自由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金属键的特点是金属原子或离子之间共享自由移动的电子,形成金属中的电子海。
金属键的键强度较高,同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4. 氢键氢键是一种特殊的非共价键,它通常发生在氢原子与较电负的原子(如氮、氧、氟)之间。
氢键的特点是氢原子与较电负的原子形成弱的电极化相互作用。
氢键的键强度较小,但在生物分子和某些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5. 范德华力范德华力是一种非常弱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发生在任何两个原子、分子或离子之间。
范德华力分为三种类型:偶极-偶极力、偶极-感应力和色散力。
范德华力的键强度相对较弱,但在分子间相互吸引和相互作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总结起来,化学键的种类有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氢键和范德华力。
共价键可以进一步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而离子键、金属键和氢键则是根据原子间电子转移和共享的不同形式而分类。
初中化学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化学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键是化学反应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描述了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和相对强度。
化学键的类型和性质对于理解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机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涉及的化学键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离子键离子键是指由正负电荷相互吸引而形成的化学键。
在离子键中,两种离子之间通过静电力相互吸引而结合在一起。
通常情况下,金属元素会失去电子成为正离子,非金属元素会获得电子成为负离子。
离子键的特点有:1. 离子键通常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组成。
2. 离子键的化合物在固态下通常形成晶体结构。
3. 离子键的化合物具有高熔点和高沸点。
二、共价键共价键是指通过电子互相共享形成的化学键。
在共价键中,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来实现稳定的构型。
共价键的特点有:1. 共价键通常由两个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
2. 共价键的化合物通常以分子的形式存在。
3. 共价键的化合物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
共价键又可以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这取决于原子之间共享的电子对数目。
单键由一个电子对共享而成,双键由两个电子对共享而成,三键由三个电子对共享而成。
双键和三键相比于单键有更强的键能,因此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也有所不同。
三、金属键金属键是金属元素中原子之间的化学键。
在金属键中,金属原子通过电子云的共享而形成金属结构。
金属键的特点有:1. 金属键由金属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
2. 金属键的化合物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
3. 金属键的化合物通常具有高的延展性和可塑性。
金属键的形成导致金属元素形成了特殊的结构,其中正电荷被电子云所包围。
这种结构使得金属物质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性质,如高的熔点、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
四、键能和键长键能是指化学键形成时释放出的能量,也可以理解为键的稳定性。
通常情况下,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键能的大小与键的类型和构成原子的性质相关。
例如,离子键的键能往往比共价键大。
键长是指化学键两端原子之间的距离。
通常情况下,键长与键能成反比关系,即键长越短,键能越大。
高中化学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键是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形成的键,用于连接原子或分子。
它在化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化学反应和分子结构的基础。
以下是对高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学键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离子键离子键是由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非金属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而形成的。
在离子晶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以离子键相连,具有高熔点和脆性。
1. 电离能与电子亲和能金属离子的电离能较低,容易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而非金属元素具有较高的电子亲和能,更容易获取电子形成负离子。
2. 离子半径离子半径是离子在晶体中静止状态下的半径。
通常,阳离子的半径较小,阴离子的半径较大。
离子半径之间的差异会影响离子键的稳定性。
二、共价键共价键是由同或不同原子间的电子对之间的共享而形成的。
共价键通常形成于非金属之间,常见的共价键有单键、双键和三键。
1. 共价键的原子轨道重叠共价键的形成需要原子轨道之间的重叠。
sigma(σ)键是轴向重叠,pi(π)键则是平行重叠。
2. 价电子的数目和结构共价键的强度和键长取决于参与共享的价电子对数量。
较多的价电子对会导致较强的键和较短的键长。
三、金属键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中的自由电子形成的。
金属键通常在金属元素间形成,具有高熔点和良好的导电性、热导性。
1. 金属晶格金属结构由正离子构成的离子晶格和自由电子组成的电子海构成。
正离子在离子晶格中排列有序。
2. 电子的流动性金属中的自由电子能够自由地在金属结构中移动,形成电流和热传导。
四、氢键氢键是由含有氢原子的化合物与带有较电负性的原子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而形成的键。
氢键在生物分子的结构和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
1. 氢键的形成条件氢键的形成需要一个氢原子,一个带电负的原子(通常是氧、氮或氟)和一个可供氢作电子给体的基团。
2. 氢键的稳定性氢键比较强,但相对于共价和离子键而言,仍较弱。
所以氢键在许多化合物中都可以形成和断裂。
以上是对高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学键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化学键考点总结
高中化学化学键考点总结
(1)当一个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时 ,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2)当一个化合物中同时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时 ,以离子键为主 ,该化合物也称为离子化合物 (3)只有当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时 ,该化合物才称为共价化合物。
..
(4)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 ,如NH4NO3 ,是离子化合物 ,但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
(5)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如A1C13、BeCl2等是共价化合物。
例如: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
高中化学化学键知识点:用电子式表示化学反响的实质:
(1)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说明: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要注意:
(1)反响物要用原子的电子式表示 ,而不是用分子或分子的电子式表示。
用弯箭头表示电子的转移情况 ,而共价化合物不能标。
(2)这种表示化学键形成过程的式子 ,类似于化学方程式 ,因此 ,它要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但是 ,用于连接反响物和生成物的符号 ,一般用“→〞而不用“=〞。
高中化学化学键知识点:化学键与物质变化的关系
1. 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化学反响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任何反响都必然发生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 与物理变化的关系
发生物理变化的标志是没有生成新物质可能伴随着化学键的断裂 ,但不
会有新化学键的形成。
物理变化的发生也可能没有化学键的断裂 ,只是破坏了分子之间的氢键或范德华力如冰的融化和干冰的气化。
高中化学化学键笔记
化学键的概念1.定义: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2.类型:(1) 离子键:由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如NaCl、NH4Cl等。
(2) 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
如HCl、H2O等。
共价键包括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①极性键:在化合物分子中,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由于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较强的原子一方,因而吸引电子能力较弱的原子一方相对的显正电性。
这样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
举例:HCl分子中的H-Cl键属于极性键。
②非极性键:由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
同种原子吸引共用电子对的能力相等,成键电子对匀称地分布在两核之间,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成键的原子都不显电性。
非极性键可存在于单质分子中(如H2中H—H键、O2中O=O键、N2中N≡N键),也可以存在于化合物分子中(如C2H2中的C—C键)。
以非极性键结合形成的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
(3)金属键:化学键的一种,主要在金属中存在。
由自由电子及排列成晶格状的金属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组合而成。
化学反应本质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1)离子化合物: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大部分盐(包括所有铵盐),强碱,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金属氢化物。
活泼的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不一定都是以离子键结合的,如AICI3不是通过离子键结合的。
非金属元素之间也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如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
(2)共价化合物:主要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非金属氧化物,酸,弱碱,少部分盐,非金属氢化物。
(3)在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
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离子键。
几组概念的对比(1)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2)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比较(3)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比较物质中化学键的存在规律(1)离子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可能还有共价键,简单离子组成的离子化合物中只有离子键,如:NaCl、Na2O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键知识点总结和考点例析本部分知识主要包含:化学键的定义、化学键的比较、原子的电子式、简单阴阳离子的电子式、原子团的电子式、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离子间的形成、共价键的形成、结构式的书写、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比较、分子的极性、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关系等知识。
主要的知识点是:
1、使离子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通称为化学键。
化学键是强烈的相互作用,所谓“强烈”是指原子间存在电子的转移,即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或电子的得失。
2、原子的电子式: 常把其最外层电子数用小黑点“·”或小叉“×”来表示。
4、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简单阳离子是由金属原子失电子形成的,原子的最外层已无电子,故用阳离子符号表示,如Na+、Li+、Ca2+、Al3+等。
5、原子团的电子式:书写原子团的电子式时,不仅要画出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括号“[]”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或“n+”电荷字样。
6、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在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中,活泼的金属离子失去电子变成金属阳离子,活泼的非金属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非金属阴离子,然后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成离子键,形成离子化合物。
所以,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由阳离子和带中括号的阴离子组成,且简单的阳离子不带最外层电子,而阴离子要标明最外层电子多少。
7、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在共价化合物中,原子之间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共价键的作用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本身没有阴阳离子,因此不会出现阴阳离子和中括号。
8、离子键的形成:原子在参加化学反应时,都有通过得失电子或形成共用电子对使自己的结构变成稳定结构的倾向。
9、共价键的形成:从氯原子和氢原子的结构分析,由于氯和氢都是非金属元素,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难易的程度相差不大,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双方各以最外层的一个电子组成一个电子对,电子对为两个原子所共用,在两个原子核外的空间运动,从而使双方最外层都达到稳定结构,这种电子对,就是共用电子对。
共用电子对受两个核的共同吸引,使两个原子结合在一起。
我们把这种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称为共价键。
10、非极性键与极性键的比较:
11、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正负电荷中心重合的分子称为非极性分子。
例如:X2型双原子分子(如H2、Cl2、Br2等)、XYn型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互相抵消的分子(如CO2、CCl4等)都属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的分子称为极性分子。
例如
XY型双原子分子(如HF、HCl、CO、NO等)、XYn型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不能互相抵消的分子(如SO2、H2O、NH3等)都属极性分子。
12、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看分子的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是否重合或看分子的空间构型是否中心对称。
常见考点考法
化学键是构成物质的主要作用力,他与物质的化学性质联系紧密。
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这些知识在高考中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离子键、共价键与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的考查也是常有,在本节的学习时一定要把握“结构——性质”。
常见误区提醒
1、含有离子键的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2、含有共价键的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3、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非极性分子,含有极性共价键的不一定是极性分子。
【典型例题】
例析.现有如下各说法:
(1)在水中氢、氧原子间均以化学键相结合;
(2)金属和非金属化合形成离子键;
(3)离子键是阳离子、阴离子的相互吸引;
(4)根据电离方程式:HCl=H++Cl—,可判断HCl分子里存在离子键;
(5)H2分子和Cl2分子的反应过程是H2、Cl2分子里的共价键发生断裂生成H原子、Cl原子,而后H原子、Cl原子形成离子键的过程。
上述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A.(1)、(2)、(5)正确
B.都不正确
C.(4)正确,其他不正确
D.仅(1)不正确
解析:
注意一般规律中的特殊情况,掌握化学键形成的实质。
如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不一定都形成离子化合物,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也可以含有离子键。
水中存在分子内的H、O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但也存在分子间的H、O原子相互作用,而化学键仅指分子内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故(1)叙述不正确;离子键不是存在于任何金属和非金属微粒间,只是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化合时,才可形成离子键,故(2)叙述不正确;在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间存在相互作用,但不单指吸引力,还有相互排斥力,故(3)叙述不正确;HCl分子中不存在离子,它属于共价化合物,分子中没有离子键,故(4)叙述不正确;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过程,但HCl中存在的是共价键而非离子键,故(5)叙述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