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原子结构的模型(3)

合集下载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同步习题(全章,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同步习题(全章,含答案)

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2.1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A组1.图中所示的标志中,加油站必须张贴的是(D)2.下列标志中,属于物品回收标志的是(A)3.下列表达方式中不属于...模型的是(B)4.不同的事物可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下列关于符号特点的说法,不确切...的是(B)A. 简明性B. 完整性C. 统一性D. 方便性5.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会用到很多科学方法,如控制变量法、放大法、分类法、模型法等,下列用到模型法的是(B)A.根据生物能否进行光合作用分为植物和动物B.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C.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D.将一用细线悬挂着的乒乓球轻轻靠在发声的音叉上,乒乓球会被弹开,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6.有一密封容器内储存有一定量的氧气,上面有一个不漏气的活塞,慢慢下压活塞,密封容器内部分子变化模型合理的是(B)B组7.二氧化碳是一种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

但我们却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因而人们就用二氧化碳的分子模型来表示二氧化碳的结构。

如图所示是二氧化碳的分子模型,其中每一个单元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每个单元中的黑色小球表示碳原子,白色小球表示氧原子。

(第7题)(1)根据图中的结构模型,你能看出一集气瓶的二氧化碳气体其实是由许许多多个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而每个二氧化碳分子都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2)如果用大写字母“C”表示碳原子,用“O”表示氧原子,原子的个数表示在字母的右下角。

请你写出用字母表示的二氧化碳的符号:CO2。

【解析】由如图所示的二氧化碳分子结构模型,我们可以知道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是由许许多多个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如果用“C”表示碳原子,用“O”表示氧原子,且原子的个数表示在字母的右下角,二氧化碳的符号可以表示为CO2。

8.阅读有关科学发展的材料,回答相关的问题。

原子结构认识史:“实心球模型”(道尔顿)→“西瓜模型”(汤姆生)→“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分层模型”(玻尔)→……科学家对原子内部结构的研究仍在继续。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

阴阳离子共同 构成物质
阴、阳离子
所带电 性情况
不显电性
不显电性
显电性

分子可以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原子

得失电子形成离子
在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中,质子数、 中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中哪些发生了 改变?哪些没有?
质子数、中子数、 核电荷数没有发生 改变,核外电子数 发生了改变。
修正和完善了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玻尔的分层理论
电子只能在特定的轨道上运动
丹麦科学家玻尔
完善了卢瑟福的原子模型
道尔顿 实心球模型
汤姆生 枣糕或西瓜模型
卢瑟福 核式结构模型
玻尔 分层模型
从原子模型的建立过程看,一个模型 的建立需要经历怎样的过程?
建立模型需要不断地完善和修正,才能 使它更加接近事物的本质。 (说明:现在原子模型还在不断修正, 比玻尔的模型又有了很大的改进。)
下图中代表离子的是( D )
(说明:圆圈内数字代表质子数,“+”表 示原子核所带的电荷,黑点代表核外电子)
(1)A原子核中有_8__个质子, _8__个中子。 (2)B原子核中有 _8__个质子,__9_个中子。 (3)C原子核中有_8__个质子,_1__0_个中子。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20
核外电子数 1 2 6 7 8 13 16
17
读表:从下表中你能获得哪些规律?
针对原子 ✓ 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与中子数没有必然的联系
✓ 有的原子没有中子(如氢原子)
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为什么原子呈电中性?
质子 带正电 1.6726×10-27kg

原子结构的模型(PPT课件(初中科学)26张)

原子结构的模型(PPT课件(初中科学)26张)

金金属箔
[1]大多数粒子不改变本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
原子内有较大的间隙。

[2]有小部分改变本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 α粒子受到了同种电荷互相排挤作用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3]极少数被弹射了回来,原因是: α粒子撞击到了带正电荷、质量大、体积很小的核。 。
自从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了金属箔后,使人 们对原子内部的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对 原子内部结构的认识更接近了它的本质。
2.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
汤姆生模型 (西瓜模型)
探究: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 α粒子源 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 后仍保持本来的运动方向,但有 少量的α粒子产生了较大的偏转。
金金属箔
探究: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 α粒子源 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 后仍保持本来的运动方向,但有 少量的α粒子产生了较大的偏转。 问题思考:
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 B ) A.原子 B.分子 C.电子 D.原子核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它 们都是在不停地运动的 C.原子既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构成物质 D.物质在产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产生了变化, 在产生化学变化时,原子产生了变化
原 子
原子核 (+)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中子: 中子不带电
电子: 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 —)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简称为核电荷数。
说一说:以氧原子为例解说原子的结构
电子:8个,带8个单位负电荷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2.3原子结构的模型-第1课时(28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2.3原子结构的模型-第1课时(28张)

二、原子结构
问题: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由什么粒子构 成的呢?
实验证明,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 的微粒“夸克”构成。
有关夸克的结构和性质仍有探索和研究中……
二、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

质子
子 原子核
中子
夸克
思考与讨论 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为什么原子呈电中性?
质子 用高能粒子去撞击原子核,看看能不能得到更小的粒子。
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
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在原子中,带正电的质子数等于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数,所以呈电中性
反粒子:
如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 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 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符号: 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
质子: Z 中子: N 质量数:A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 (J.J.Thomson ,1856~1940)
萄干那样镶嵌在其中。
1911年卢瑟福用α粒子(一种带正电的微粒)去轰击金属箔,
1911年卢瑟福用α粒子(一种带正电的微粒)去轰击金属箔,实验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 穿过金属箔,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或被反弹回去.
α粒子散射实验
核式结构模型
4.玻尔原子模型 (1913年)
分层模型
5.现代原子模型 (1927年)
电子云模型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J.Dalton , 1766~1844) 提出近代原子学说
道尔顿原子模型: 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1897年,汤姆森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
的电子。而原子是呈电中性的,他认为
新知导入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

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案 (新版)浙教版-(新版)浙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自然

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案 (新版)浙教版-(新版)浙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自然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1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2)知道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3)知道ɑ粒子散射实验的方法和现象,并能实验现象作出解释。

及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ɑ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对现象的分析中归纳中得出结论的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体会建立模型研究科学问题的方法,理解科学模型的演化及其在科学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了解研究微观现象的一般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原子模型演变的历史的学习,感受科学家们细致、敏锐的科学态度和不畏权威、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科学精神。

(2)通过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的不断深入,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扩大和加深的,领悟和感受科学研究方法的正确使用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2学情分析(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2)知道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3)知道ɑ粒子散射实验的方法和现象,并能实验现象作出解释。

及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ɑ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对现象的分析中归纳中得出结论的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体会建立模型研究科学问题的方法,理解科学模型的演化及其在科学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了解研究微观现象的一般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原子模型演变的历史的学习,感受科学家们细致、敏锐的科学态度和不畏权威、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科学精神。

(2)通过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的不断深入,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扩大和加深的,领悟和感受科学研究方法的正确使用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小组自主思考讨论在于对ɑ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分析从而否定汤姆生模型,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2.原子结构及其中的各粒子间量的关系;3.体会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的历程及科学方法。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8年级下册 2.3.1 原子结构的模型——原子的结构(教师版含解析)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8年级下册 2.3.1 原子结构的模型——原子的结构(教师版含解析)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2.3-1原子结构的模型——原子的结构目录 (1) (2) (3) (6) (8)一、原子结物模型的建立1.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1)模型建立的时间和依据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的概念,他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

(2)当时对原子的认识认为原子是个实心球体。

(3)模型建立的意义道尔顿的原子理论开辟了从微观世界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新纪元。

2.汤姆生的枣糕模型(又叫西瓜模型)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后,提出了二个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在其中。

该模型很快被实验否定了。

3.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又叫行星模型)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的实验。

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那样。

原子结构的现代模型就这样问世了。

4.玻尔的分层模型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

【注意】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二、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结构。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电子在原子核周围高速运动,一个电子带一个电荷。

并且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显电中性。

2.原子核的秘密通过用高能量的粒子撞击核的方法得出:(1)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2)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在整个原子质量中所占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因而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一杯水的微观层次的分析:(4)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结构的模型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20张)

原子结构的模型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20张)

科学家 道尔顿 汤姆生 卢瑟福 玻尔 现代
核心观点
原子是 不可分 的实心 球体
正电荷均 匀散布, 电子镶嵌
其中
原子由原 子核和电 子构成
电子在特 定轨道运

只能描述电 子出现在核 外某位置的
几率。
模图示
对于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及演变过程,你有什么感想?
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以使 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原子核的结构
物质
分子 原子 不带电
原子核
质子 带正电荷 1.6726×10-27千克
中子 不带电 1.6748×10-27千克
带负电荷 电子
9.1176×10-31千克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近,
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
科学家们又对质子和中子的构成进行了研究,发现质子 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夸克构成的。
有关夸克的结构和性质仍有探索和研究中…… 夸克还可以再分。
盖 尔 曼
夸 克 之 父
课后练习
1.汤姆生最早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
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汤姆生发现的这一粒子
是( C )
A. 质子
B. 中子
C. 电子
D. 原子核
课后练习
2.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知硒原
实验现象: ①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本来的运动方向 ②绝少数α粒子产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小组讨论,根据卢瑟福的实验现象估计原子的结构。
1.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本来的运动方向。 原子内部不是实心的,原子结构中的大部分是空的。
2. 少数α粒子产生了较大的偏转。 原子内部含有一个与α粒子电性相同,带正电的中心。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 (第1课时)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 (第1课时)
2. 如图所示,画出了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原子核和其中两个 α粒子的径迹,其中可能正确的是(A )
解析:α粒子轰击原子核时,受到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影响,应该 是背离原子核发生偏转,故选A。
随堂练习
考点二、构成原子各微粒之间的关系
3.下列关于原子中各种粒子的数量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核内质子数一定等于核电荷数 B.原子序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C.核外电子数一定等于核内质子数 D.原子序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解析:根据原子,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从该等 式中我们可以知道A、B、C都是正确的,而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故中子数也不一定等于原子序数,因此D选项错误,选择D选项。
新知学习
二、揭开原子核的秘密
① 原子的构成及各微粒的质量
质子 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 1.6726×10-27千克 原子核
(带正电)
原子
中子 不带电 1.674×10-27千克
(电中性)
电子 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 9.1176×10-31千克
(带负电)
② 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在整个原子质量中所占比重极小,原子的质 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
新知学习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历程
道尔顿实心球模型 汤姆生的西瓜模型 卢瑟福行星绕太阳模型
波尔分层模型
建立模型往往需要一个 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 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 实物的本质。
电子云模型
新知学习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原子的构成
✓ 原子是由一个居于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以及带负电荷 的核外电子构成的。
新知学习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历程
③卢瑟福原子模型(行星模,说明原 子中存在着很大空间。少部分α粒子方向 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极少 数α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核体积小,质 量大。

原子结构

原子结构

2.3 物质构成的奥秘(三)课时:第三课时主备人:史尚山审核人审核时间:总第___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2、知道原子实际质量很小,初步学习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表达式、单位;3、理解相对原子质量与实际质量的关系;重点:原子内部结构;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补充阅读材料:英国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1871~1937)1895年来到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跟随汤姆逊学习,成为汤姆逊第一位来自海外的研究生。

卢瑟福用α粒子去轰击金箔。

在他的实验中,又仔细地测量了反射回来的α粒子的总数。

测量表明,在他们的实验条件下,大多数α粒子直接穿过,不改变方向;少数α粒子发生偏转;极少数α粒子被反射回来,每入射约八千个α粒子就有一个α粒子被反射回来。

按照汤姆逊的西瓜模型原子结构,质量微小的电子分布在均匀的带正电的物质中,而α粒子是失去两个电子的氦原子,它的质量要比电子大几千倍。

当这样一颗重型炮弹轰击原子时,小小的电子是抵挡不住的。

而金原子中的正物质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体积中,也不可能抵挡住α粒子的轰击。

也就是说,α粒子将很容易地穿过金箔,即使受到一点阻挡的话,也仅仅是α粒子穿过金箔后稍微改变一下前进的方向而已。

汤姆逊原子模型不能解释α粒子散射,卢瑟福经过仔细的计算和比较,发现只有假设正电荷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α粒子穿过单个原子时,才有可能发生极少数α粒子被反射。

也就是说,原子的正电荷必须集中在原子中心的一个很小的核内。

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模型像一个太阳系,带正电的原子核像太阳,带负电的电子像绕着太阳转的行星。

在这个“太阳系”,支配它们之间的作用力是电磁相互作用力。

他解释说,原子中带正电的物质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心上,而且原子质量的绝大部分也集中在这个很小的核心上,α粒子被反弹回来,必定是因为它们和金箔原子中这个极为坚硬密实的核心发生了碰撞。

2.3 原子的结构模型(同步练习)(解析版)

2.3 原子的结构模型(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1、(2019杭州初二章测)如图为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其中①为道尔顿原子模型,④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

下列排列符合历史演变顺序的一组是( )A. ①③②⑤④B. ①②③④⑤C. ①⑤③②④D. ①③⑤④②【答案】A【解析】①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③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

②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汤姆生的学生)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⑤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卢瑟福的学生)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

④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电子云模型(几率说),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

故选:A2、(2019浙江初二期末)根据资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自从丹麦科学家玻尔建立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模型后,许多科学家进一步深入研究,找到了核外电子排布的许多规律。

其中最基本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288”规律,即当一个原子核外有许多电子分层排布时,先排第一层且最多排两个,再排第二层且最多排8个……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

当最外层电子排满时,该原子(或离子)是最稳定的。

一般,当其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时,这种原子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显示出金属性: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4时,该原子易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显示出非金属性。

如图所示为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则:(1)根据该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确定该元素名称为________,元素符号为________;(2)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3个电子而成为________离子,显性(3)该元素在分类上属于________元素【答案】(1)氧O (2)6 得到阴非金属(3)非金属【解析】(1)质子数为8的原子是氧元素,氧元素的符号为O;(2)最外层为6个电子,根据题目信息知道容易得到电子,称为阴离子,显非金属性(3)既然显非金属性,那就是非金属元素喽,故答案为:(1)氧O (2)6 得到阴非金属(3)非金属3、(2019浙江初二期中)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离子,如图所示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1)甲是(2)在氮气、水、汞、氯化钠、铁,这五种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3)二氧化碳是由(填具体粒子的名称,下同)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构成的【答案】(1)原子(2)汞、铁氮气、水(3)二氧化碳分子钠离子和氯离子【解析】(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汞、铁是由原子构成的,氮气、水是由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3)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专题2.3原子的结构模型-2020年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试卷和答案)

专题2.3原子的结构模型-2020年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试卷和答案)

第 1 页,共 6 页专题2.3原子的结构模型-2020年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试卷和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汤姆生建立的“汤姆生模型”认为原子核像太阳,电子像行星绕原子核运行B .卢瑟福建立的“卢瑟福模型”认为电子像云雾一样出现在原子核周围C .波尔建立的“分层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D .现代科学家认为电子像西瓜籽似地嵌在原子中2. 如图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原子核中有( )A .6个质子和8个中子B .8个质子和6个中子C .6个质子和8个电子D .8个质子和6个电子3. 下列关于水的微观层次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一杯水是由许多水分子构成的B .每个水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C .氧原子和氢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D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水原子构成的4. 微观和宏观物体的大致尺度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电子----原子----生物体----太阳系----银河系B .电子----分子----生物体----银河系----太阳系C .原子----原子核----生物体----太阳系----银河系D .电子----原子核----生物体----银河系----太阳系5. 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1-3-1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 )A .建立模型的过程B .得出结论的过程C .提出问题的过程D .验证证据的过程6.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碘原子是碘-127,而核反应中会产生碘原子碘-131,碘-131能够被甲状腺迅速吸收,增加儿童甲状腺癌的风险。

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后,虽然在我国多数地区均检测到碘-131,但含量极低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下列关于碘-127和碘-131这两种原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它们是同一种元素B .两者化学性质不同C .两者中子数相同D .两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7. 有3种原子,甲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乙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丙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和7个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和乙是同一种原子B .甲和乙是同一种元素C .乙和丙的核电荷数相等D .乙和丙互为同位素原子8. 同学们从科学课本和课外资料中获悉:有些元素有多种不同的单质,如O 2、O 3;H 2、H 3;C 60、C 90、C 240等.由此他们做出了推测:①同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②单质可能存在着复杂的结构,③单质的研究前景广阔,④同种元素形成的这些单质也可能是同种物质,如红磷、白磷只是颜色不同.你认为以上推测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B .只有①②③C .只有①②D .只有①。

【教学课件】《第3节原子的结构模型》(18张ppt )

【教学课件】《第3节原子的结构模型》(18张ppt )
A. 甲和乙是同一种元素 B. 甲和乙的核电荷数不同 C. 乙和丙核外电子数相等 D. 乙和丙互为同位素原子
4、 在①分子 ②原子 ③质子 ④电子⑤离子 ⑥原
子核 ⑦中子 ⑧元素中,选择: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__①__②__⑤____ ,其
中__②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它是由 __⑥___和___④__构成的。
20
17
氯离子
17
17
20
18
失电子 阳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
离子形成原因:原子
带电的原子 (或原子团
阴离子 带负电的离子
得电子
) 硫酸铜(CuSO4)是由铜离子Cu2+ 和 硫酸根离子SO42构成的。
金属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 少于_4__个。在化学反应中易_失__去__电子,形 成_阳___离子。Ex:钠、镁、铝、铁
带负电荷 9.1176×10-31千克
(1)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为什么原子呈电中性?
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质量+中子质量 夸克
四、随堂练习
1.原子核( B )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2.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B ) A.分子 B.原子 C.中子 D.质子
[3]极少数被弹射了回来,原因是: α粒子撞击到了带正电荷、质量大、体积很小的核。 。
α粒子散射实验
二、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
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1)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2)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中 在原子核里; (3)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就像行星 绕太阳运动那样。“行星模型”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原子结构的模型》精选高频考题(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原子结构的模型》精选高频考题(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原子结构的模型》精选高频考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Fe、Fe2+、Fe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它们的质子数相同B.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C.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D.它们是同种元素【答案】C2.跟铵根离子(NH+4)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粒子是( )A.H2OB.LiFC.OH-D.Na+【答案】D3.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NaN5·3H2O。

该化合物中含有N5-等微粒,已知N为7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N5-是一种单质B.1个N5-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C.1个N5-共含有35个质子D.1个N5-共含有35个电子【答案】C4.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A.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C.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5.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形象地表示,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分别为氢、氦、锂的原子B.①②③互为同位素C.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离子D.①②③具有相同的相对原子质量【答案】B6.为了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做了一个著名的“卢瑟福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高速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

通过这一实验现象不能获得的结论是( )A.原子核质量较大B.原子核体积很小C.核外电子带负电荷D.原子核带正电荷【答案】C7.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内质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它们不可能是()A.一种元素的原子和另一种元素的离子B.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C.一个物质分子和离子D.两种不同元素的离子【答案】B8.两种同位素,相等或相同的是()A.质量数B.中子数C.质子数D.物理性质【答案】C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B.通过裂变或聚变可以获得核能C.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D.我国的煤炭取之不尽,用之也无污染【答案】D10.某阳离子M n+的核外电子共有x个电子,核内有y个中子,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A.x+y B.x+y+n C.x﹣n+y D.x+n﹣y【答案】B11.下列关于放射现象、原子核和核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通过对放射现象的研究,可确认“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B.放射性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强剂量或长时间的辐射对人体有害C.目前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D.核聚变的原料“铀”在地球上的储量非常有限【答案】B12.联合国把今年定为“元素周期表年”。

原子结构的模型(第3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

原子结构的模型(第3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

D. 中子数
2、据报道“目前世界上患有缺铁性贫血的人约
有20亿之多”,这里的“铁”是指 ( B)
A 钢铁
B 铁元素
C 铁原子 D 铁离子
3、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质子数 中子数
M
8
8
N
8
8
P
11
12
Q
17
18
核外电子数 8 10 11 17
1)表示元素的种类有 3 种,属于同 种 元 素 的 是 M、N。 ( 填 字 母 ) 2)表格中有 4 种不同的微粒。
宏观
2、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 微
3、分子由——原子 构成。

一氧化碳是由 一氧化碳分子 构成的; 一氧化碳由 氧元素和碳元素 组成的; 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构成 的。
元素的三条特征:
1、元素是宏观的集合概念。 只讲种类,不论个数 。
2、元素的种类由原子中的质子数 决 定。 3质、。宏观元素组成物质,微观粒子构成 物
4、用序号回答:在①分子 ②原子 ③质子 ④电子⑤离子 ⑥原 子核 ⑦中子 ⑧元素中,选择: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_①___②___⑤___ ,其中_②___是化学 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它是由__⑥___和__④___构成的。 (2)元素的种类由_③____数决定; (3)镁和镁离子因具有相同的__③____数,故属于同种_⑧____, 又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_④___数,故属于两种不同的微粒。
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
第3课时
1、金刚石和石墨是由 碳原子构成。
金刚石微观 结构模型
碳原子 石 墨 微 观
结构模型
2、分子是由 原子 构成的。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导学案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导学案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发现历程。

2、理解α粒子散射实验的原理、装置和现象。

3、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分析。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内容。

2、难点(1)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解释。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

三、知识链接1、汤姆孙的“枣糕模型”在汤姆孙发现电子之后,他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

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枣糕中的枣子一样镶嵌在原子里面。

四、学习过程(一)原子结构的发现历程1、古希腊时期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的概念,认为万物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的。

2、 19 世纪初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3、 19 世纪末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

(二)α粒子散射实验1、实验装置主要由α粒子源、金箔、荧光屏、显微镜等组成。

2、实验原理α粒子带正电,当它穿过金箔时,会与金原子发生相互作用。

3、实验现象(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2)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甚至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角度超过了 90°,有的几乎达到 180°。

(三)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

(2)原子核集中了原子几乎全部的质量和正电荷。

(3)电子在核外绕核高速运动。

2、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1)按照经典电磁理论,电子绕核运动时会不断向外辐射电磁波,能量逐渐减少,最终会落到原子核上。

(2)但事实上原子是稳定的。

(四)原子核的大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估算,原子核的半径约为 10⁻¹⁵10⁻¹⁴ m,原子半径约为 10⁻¹⁰ m。

九年级化学学案:原子的结构(三)

九年级化学学案:原子的结构(三)

人们对原子的认识过程人们对原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氢原子结构论到现代原子结构量子论的发展过程。

现代原子结构论,是在量子力学的基础上建立的。

它以电子云的概念代替了卢瑟福和玻尔的固定轨道的概念,报示了电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及其能量变量子的特殊规律.在科学史上,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有一个历史过程的。

早在两千四百年前。

古希腊着名的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提出了“原子”的概念,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由一些坚硬不可分的小颗粒构成,并命“小微粒”为原子。

但是,由于没有科学实验依据和宗教势力的极力反对.所以在这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对物质的结构认识一直没有很大进展。

直到十九世纪,道尔顿和阿佛加德罗先后提出了原子论和分子论,并于1860年,正式建立了原子——分子论.认为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则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

这就是二十世纪以前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1897年,着名的英国物学家汤姻逊,对克鲁克斯发现的阴极射线进行了精细的研究,测定了这种微粒的质量和电行,并命这种微粒为“电子”,这就有力地证明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错误结论。

1919年,卢瑟福用科学实验证明原子中还有一种微粒,共命它为“质子”。

到本世纪三十年代,人们从实验中发现原子还能分裂另一种电中性的微粒.命它为“中子”.在1911年,卢瑟福正式提出了一个核式原子模型论。

他指出:原子是由带上电行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行的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占有很小的体积,但几乎集中原子的全部质量,核外电子就象行星绕太阳那样绕核旋转.因此,这个论也称为行星式或天体式原子模型.继他之后,又作了重大发展的是他的助手丹麦物学家玻尔。

玻尔大胆地运用了量子的概念(1900年由普朗克提出)解释氢原子结构。

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但是,他并没有彻底摆脱经典物学的束缚。

仍然坚持电子沿一定轨道绕核运转的观点。

现在原子结构论,主任是在卢瑟福利玻尔的基础上用量子力学(1926年建立)代替经典力学.对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给予了科学的解释.随着原子论的建立和发展,人们对物质及其变的规律有了新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同位素,同位素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故 D 正确。
【答案】
D
【跟踪练习 2】
氦的核电荷数为 2,探月工程发现月球中含有 ( D. 7 3Li )
丰富的氦­3,下列属于氦­3 的同位素的是 A. 3 2He B. 4 2He C. 6 3Li
【解析】 根据同位素的定义可知,同种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具有 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 氦­3 中的 3 表示的是中子数与质 子数之和,元素符号的左下角数字表示质子数,左上角数字表示 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判断同位素的方法:首先判断是否是同一 元素,就是质子数要相等;再判断中子数是否相等,只有中子数 不等的才是同位素,根据以上要求,只有 B 是符合的。
2. 同位素原子有“ 三相同三不同” ,“ 三相同” 是指质子数相同、 核 外电子排布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三不同” 是指中子数不同、 质量数不同、物理性质不同。元素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最外 层电子数,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也相同。
按时完成A本课后训练相关内容
点此进入
【答案】
B
名师指津
1. 元素种类和原子种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 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重点是核电荷数 ( 即质子数 )相 同,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如氢元素就是所有氢原子的 总称,但氢元素有三种原子,分别是氕 (piē) 、氘 (d ā o)和氚 (chu ā n),同种原子的前提是质子数和中子数都要相同。
同,属于同位素原子;B 和 C 的质子数不相同,一定不是同种元 素,它们的核外电子数因质子数的不同而不同。 【答案】 C
2. 同位素原子的表示方法与应用
【典例 2】 无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为 “ 稳定同位素” ,在陆地生态 ( )
13 15 18 34 系统研究中,2 1H 、 6 C 、 7 N、 8 O 、 16S 等常用作环境分析指示
物。下列有关“ 稳定同位素 ”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34 16S 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16
1 B. 2 1H 比 1H 多一个电子 15 C. 13 6 C 与 7 N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 2 16 D. 18 O 与 8 8 O 的化学性质相同
【点拨】 (1)本题考查同位素原子的符号表示。 (2)原子的构成中元素符号的左下角数字表示质子数, 左上角数字
课前预练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同位素原子: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 的同 类原子的统称。
3.大多数元素都有同位素,同位素在工业、农业、医疗、国 防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可以利用碳­14 测定年代。
课内讲练
1. 同位素
【点拨】 (1)本题考查元素、同位素原子的概念。 (2)元素的种类取决于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同位素原子的特点:①质 子数相同,②中子数不同,③电子数=质子数。 (3)不要将同位素原子与同一种原子混为一谈。 【解析】 甲与乙的质子数不同;乙与丁的质子数都是 2 个,是同 种元素,但中子数不同(分别是 2 个、1 个),属于同位素原子;甲与 丙的核电荷数相同(都是 1 个),是同种元素,但中子数不同(分别是 2 个、0 个),它们不是同一种原子,属于同位素原子。 【答案】 B
【跟踪练习 1】
有三种不同的原子,A 原子核内有 6 个质子和 ( )
6 个中子,B 原子核内有 7 个质子和 7 个中子,C 原子核内有 6 个质子和 8 个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和 C 的核电荷数不同 B. B 和 C 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C. A 和 C 是同种元素 D. B 和 C 互为同位素原子 【解析】 A 和 C 的核电荷数均是 6,是同种元素,因中子数不
表示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和。
【解析】
34 16
S 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34-16=18,故 A 错误 Nhomakorabea 2 1H
13 与1 1H 是同位素,其相差的是中子而非电子,故 B 错误; 6 C 的质
子数为 6,而 15 7 N 原子的质子数为 7,两者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
16 7-6=1,故 C 错误;18 8 O 与 8 O 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