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支撑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借助于他人(包括老师和学习伙伴)以及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所有的教学的预设都应当围绕这个中心展开。本课的教学预设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现象与本质的联系,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物质的分类方法以后进行的,利用分类的方法理解胶体是一种分散系,从而引出胶体的概念。本节课设计了三个探究实验,目的使学生在实验、观察、讨论、思考的基础上,获得感性的认识;使学生在了解胶体的丁达尔效应这一重要性质的基础上,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与构成物质的粒子大小有关,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与合作精神;也培养了学生的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及发散思维。
三、学情分析
用类比的方法(与溶液类比),学生很容易知道胶体是一种混合物。用分类的思想学习分散系学生应该没有困难。用丁达尔效应检验胶体的实验学生也能顺利完成,问题是如何用物理的知识解释丁达尔效应的成因,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我设计了激光笔照射豆浆、氯化钠溶液及泥水的探究实验及光线示意图,引导学生探究丁达尔效应形成原因。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及集体回答,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应用物质分类的知识,对分散系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供研究问题的角度。
⑵了解分散系及胶体的概念,理解胶体与其它分散系区别,掌握胶体的性质。
⑶通过探究实验提高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胶体的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等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情与兴趣。
⑵通过从不同角度分析分散系的方法,培养学生“两点论”的科学唯物主义思想。
五、学习方法指导
(1)运用类比的思想方法,将初中学过的溶液的有关知识与胶体的相关内容作比较,深刻领会分类的方法对分散系分类时的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和学生互助,不断建构有关胶体的知识体系,加深对胶体性质的理解;
(3)通过实验探究和交流互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
交流、互助、合作、分析和思考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六、教学方法和教具准备
(一)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与分析推理并举,教师引导与学生讨论互助并用,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具准备
每组实验用品清单如下(共26组,其中教师1组):
⑴实验仪器:蒸馏水、铁架台2台,酒精灯、胶头滴管、烧杯10个、普通漏斗
2个、玻璃棒2支、滤纸、激光笔
⑵实验用品:CuSO
4溶液、豆浆胶体、FeCl
3
饱和溶液、泥沙浊液、NaOH溶液
七、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PPT
1、物质分类常用的有哪两种方法?
2、在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别找出一种与其它三种类型不同的物质,并说明理由。
①Cu Au Hg Na
②盐酸浓硫酸稀硝酸胆矾
(思考:能说出①、②中两种分类依据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创设情景】出示PPT,导入课题:同学们,你们见过晨曦中的树林以及霓虹灯下汇龙城的美丽夜景吗?你知道这美丽的景象是如何产生的吗?让我们走进这背后的科学!
【学生】阅读书本P25至P26第一、二自然段为止,思考如下问题:
1、什么是分散系?分散系的组成是什么?
2、分散系如何分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板书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
【学生】思考与交流:
①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试用交叉分类法对分散系进行分类?这样的分类的方式共有几种组合?试举例说明。
②按照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不同,试用树状分类法对分散系进行分类?
【学生甲】因为分散质和分散系的状态都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所以交叉分
类法得到的分散系的组合方式为:
【学生乙】按照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不同,用树状分类法对分散系可以进行如下分类。
学生上黑板填空
【教师】有必要指出的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是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板书二】分散系、分散系的分类及分类依据
1、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
2、①交叉分类法,按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气、固、液)来分共9种
②树状分类法,按分散质粒子大小来分,共3种
【教师】分散系中出现了一种新成员------胶体。
【教师】出示PPT,几种常见的胶体(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那么胶体有哪些性质呢?
【学生】探究实验一:胶体、溶液和浊液的区分
在1号、2号、3号烧杯中分别加入约25mL的豆浆、氯化钠溶液和泥水,用激光笔分别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观察,描述现象并探究区别胶体、溶液和浊液的简单方法?
【学生】实验,观察并描述现象
【学生丙】用激光笔照射1号烧杯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2号和3号烧杯没有明显现象。
【教师】你能用物理学的光学原理,解释激光笔能区分胶体、溶液和浊液的原因吗?
【教师】展示PPT激光笔照射豆浆、氯化钠溶液、泥水时光线示意图?
【学生】思考,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
可见光的波长比胶体粒子稍大,能使光波发生散射而形成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就是丁达尔效应;而溶液粒子的直径比可见光波长小得多,可以发生极弱的散射,因此没有明显的光亮的通路。悬浊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主要对光发生反射,因此也没有丁达尔效应。
【板书三】胶体
【师、生】
1、定义: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
3、丁达尔效应:
【教师】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制得胶体呢?
【学生】探究实验二: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取4、5、6号烧杯,分别加入25mL已煮沸的蒸馏水、25mLCuSO
4
溶液和25mL泥水。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
3
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观察
制得的Fe(OH)
3胶体,并从外观、均一性、稳定性上与CuSO
4
溶液和泥水比较。
【学生】制备Fe(OH)
3
胶体
【教师】温馨提示:滴加FeCl
3
时不能太多太快;当溶液呈红褐色时,就要停止加热;实验过程中不能用玻璃棒搅拌。
【学生丁】Fe(OH)
3胶体与CuSO
4
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液体,而泥水浑浊、不稳定,
静止一会儿有泥沙沉淀。
【师、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