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通论:古汉语词汇
古汉语通论(郭锡良版)
方式的睡觉。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古义
今义
义素一
打盹
打盹
义素二
其它睡觉方式
⑦响:古专指回声。《水经注·江水》:“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今泛指声音。洛宾王《在狱鸣
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宜沈。”
⑧唱:古义指领唱。《诗经·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唱予和女。”今泛指唱歌。王勃《腾王阁
古代汉语通论
第一章 古汉语知识 古今词义异同
一、古今词义(词汇)的传承与存废 1、古用今废词 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已经失去了交际作用、随旧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词。如: 区分牲畜种类的词:羜,五月生羔;羳,黄肚羊;犙,三岁牛;牭,四岁牛。 古代官职等级:君、臣、仆、吏、奴、婢、大夫、尚书、丞相。 古祭祀名:祠,春祭;礿,夏祭;禅,祭天;社,祭地。 2、古今义同词 多为基本词汇,古今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个别词义所指仍有细微差别。如: 坐,古今坐的方法不同,词义所指的礼仪有了变化。 雷,古今对同一现象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3、古今异义词 (1)完全不同 在阅读文献时一定要注意。 绸:古义指缠绕,《尔雅·释天》:“素锦绸杠。”郭璞注:“以白地锦韬(缠绕、套住)旗之杆。”
1
今常用义为勤劳、勤快。 劝:古常用义为鼓励、劝勉,《国语·越语》:说。 访:古义为询问、咨询。《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穆公访诸蹇叔。”今义为探访、访问。
二、古今词义的差异 古今词义在各方面都表现着差异,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词义范围、词义感情色彩、词义程
④虫:古代对动物的总称。《尔雅·释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大戴礼记·易本命》: “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 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后指人以外 的其它动物,《西游记》第一回:“如今人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再后来专 指昆虫。今方言中,鸟称虫蚁,麻雀称小虫,蛇称长虫,虎称大虫,仍可见端倪。
古代汉语名词
一、文字部分1、甲骨文:简称甲文,指近代以来发现的商周时期写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也叫贞卜文字、殷墟书契等。
2、金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青铜铭文等。
3、大篆:指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秦国一带的文字。
4、小篆:指秦统一六国后,由李斯等整理大篆和六国文字而确立的秦国官方文字,也称秦篆。
5、籀文:旧说是周宣王时太史籀所著《史籀篇》中的文字,现在一般认为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秦国的大篆。
6、古文:文字学上主要指战国时期流行于东方各诸侯国的文字,后来也叫战国古文。
7、奇字:战国时期六国古文的一种别体,可能是对战国时流行于六国的文字加以变异而来的。
8、今文:文字学上特指汉代流行的隶书。
9、古文字:指秦代小篆以前的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战国古文等。
10、 今文字:指汉代隶书以后的文字,包括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11、 隶变:指发生秦汉时期由秦国篆文、六国古文演变为隶书的过程。
这一过程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12、 隶定:指用隶书(后来也包括楷书)转写战国以前古文字的过程。
13、 小学:原指古代的初等教育机构,后来又指传统的语言文字学,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等。
14、 六书:指中国古代分析汉字构造的六种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15、 四体二用:四体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四种造字方法,二用指转注、假借两种用字方法。
16、 初文:文字学上指反映一个字造字本义的初始写法,如“止”是“趾”的初文,“采”是“采”的初文。
17、 本字:指表示本义的字,与“借字”相对。
18、 通假:古代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法,也叫“通借”、“古音通假”。
19、 通假字:用来代替某种意义的本字的音同音近的字,也叫“借字”。
20、 古今字:历史上先后产生的表示某一相同意义的字,先产生的叫“古字”,后产生的叫“今字”。
21、 异体字:完全同音同义,只有字形不同的字,也叫重文。
22、 重文:即现在所说的“异体字”。
古代汉语通论
2.2一个词由多个字构成 A:复音词 B:异体字
3复音词
3.1复音词形成的主要途径: 3.1.1利用两个同义(或近义)单音词构成现代的复音词, 如: 友:朋友 燃:燃烧 弃:抛弃 显:明显 道:道路 粹:纯粹 3.1.2古代的单音词,加上词头(前缀)或词尾(后缀), 成为现代的复音词。如: 虎:老虎 鼠:老鼠 舌:舌头 石:石头、 兔:兔 子 杯:杯子 3.1.3换用新的双音节词。如,股:大腿 臂:胳膊
《尔雅》的名义
汉代刘熙《释名》: “《尔雅》:尔,昵 也;昵,近也。雅, 义也;义,正也。五 方之言不同,皆以近 正为主也。”
《说文解字》
简称《说文》,是我国 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 本义、辨识音读的字典, 也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 文字训诂著作之一。作 者东汉许慎。作者总结 了汉字构造的“六书” 理论。该书首创部首法 排检法, 所收9353个 汉字(另有重文1163) 依据540个部首分部排 列;通过分析字形探求 字的本义。
《尔雅》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词典,作者不可考,大 约开始编撰于战国中后期,至秦汉时代形成 现在所见的规模,所收上古词语按内容归类 分卷,共分19卷。采用同训的方式解释词语 含义。 ① 《尔雅》的体例 ② 《尔雅》的名义
《尔雅》的体例
A、按词语的内容归类分卷,共分19卷。 释诂 释言 释训 释亲 释宫 释器 释乐 释天 释地 释丘 释山 释水 释草 释木 释虫 释鱼 释鸟 释兽 释畜 B、采用同训的方式来训释词语的含义。 《尔雅· 释诂》:“初、哉、首、基、肇、祖、元、胎、 俶、落、权舆,始也。”
古代汉语通论
一、学习古代汉语的意义
阅读古代文献,理解古代文化。 丰富、研究和掌握现Fra bibliotek汉语。
古代汉语通论部分讲义
古代漢語通論部分筆記第一章:汉字第一节:几个重要的概念一、语言二、汉语三、文字四、汉字五、引子:偏旁的读音(一)、宀:读音mián,表示房屋,引申为宇宫。
(二)、彳:读音chì,表示道路上行走,例字徐(安行也)。
(三)、囗:读音wéi,例字园、圃、国。
(四)、疒:读音nè,例字疾、病。
(五)、页:读音xié,例字颜(印堂)、硕(头很大)、题(额头)、颠(头顶)。
(六)、辵\辶:读音chuó,表示行走,例字造(到某地):造访、登峰造极。
(七)、攵\攴:读音pū,例字攻(击也)、收(捕也)。
(八)、糸\纟:读音mì,例字经、纬、绝(丝线断了)。
(九)、玉\ 例字瑜、玲、璟、瑾、理、瑕。
六、关于文字的两种说法:(一)、许慎《说文解字·叙》“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以类形象,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文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独体为文,合体为字)(二)、向熹《古代汉语知识词典》“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文字的产生突破了语言在事件和空间上的限制,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
”第二节:语言和文字的关系一、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于文字。
文字者,意与声之迹也。
”二、汉·扬雄《法言》“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三、唐·孔颖达《尚书·叙》“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
”四、两者的关系(一)、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文字则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
(二)、语言当中的每一个词代表一定的声音和意义,而文字兼具“形、音、义”。
(三)、文字和语言互为表里,文字依附语言得到声音和意义,而语言必须考文字得到记录和保存。
第三节:文字的起源(一)、结绳记事(二)、《说文解字·叙》“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者观象于天,俯者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古汉语通论(简体版)
古代汉语通论(简体版)第一章古汉语知识古今词义异同一、古今词义(词汇)的传承与存废1、古用今废词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已经失去了交际作用、随旧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词。
如:区分牲畜种类的词:羜,五月生羔;羳,黄肚羊;犙,三岁牛;牭,四岁牛。
古代官职等级:君、臣、仆、吏、奴、婢、大夫、尚书、丞相。
古祭祀名:祠,春祭;礿,夏祭;禅,祭天;社,祭地。
2、古今义同词多为基本词汇,古今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个别词义所指仍有细微差别。
如:坐,古今坐的方法不同,词义所指的礼仪有了变化。
雷,古今对同一现象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3、古今异义词(1)完全不同在阅读文献时一定要注意。
绸:古义指缠绕,†尔雅〃释天‡:‚素锦绸杠。
‛郭璞注:‚以白地锦韬(缠绕、套住)旗之杆。
‛†九歌〃湘君‡:‚薜荔柏兮蕙绸。
‛王逸注:‚绸,缚束也。
‛今义为丝织品的名称。
行李:古指外交使节,指人不指物。
†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今指出行时携带的东西,指物不指人。
(2)同中有异古今意义之间存在细微差别。
勤:古常用义为辛劳、辛苦,与‚逸‛相对。
†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今常用义为勤劳、勤快。
劝:古常用义为鼓励、劝勉,†国语〃越语‡:‚果行,国人皆劝。
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
‛今义为劝说。
访:古义为询问、咨询。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穆公访诸蹇叔。
‛今义为探访、访问。
二、古今词义的差异古今词义在各方面都表现着差异,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词义范围、词义感情色彩、词义程度轻重等。
下面分别予以说明:(一)词义范围不同词义范围主要指词义的外延而言,我们以圆圈表示词的古义和今义,可以形成以下几种几何关系:在古今词义的关系上,A图代表古今意义完全相同,B图代表古义与今义之间的交叉关系,词义在发展过中,古义的部分意义消失,今义又产生出来新的意义。
这是多数词义变化的情况。
C 图今义包含古义,表示今义扩大。
古代汉语通论知识整理
古代汉语通论知识整理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一、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法有三种:1、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的是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
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的几十年内,有按照注音字母排列的。
如杨树达《词诠》。
在古代,大多是按平水韵106韵排列。
如阮元主编的《经籍纂诂》。
缺点:查字方便,但不明字音或读音不准时,就难以找到要查找的字。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把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画的多少为序。
同一部首的,笔画少的在前,笔画多的在后。
缺点:字归属哪一部,多少画,不容易确定。
3、按编码排列。
把汉字按照一定的原则,编出号码,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缺点:字角的归类要靠死记,如不常用,容易忘记。
二、汉语字典辞书注音方法1、直音法:直接用同音字注音,如:“篙”,音“高”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读若:读音像,如琎,读若津;叶韵:通过临时改读字音,以求韵文和谐的注音方法。
叶同协,意思是和谐。
如《诗经。
周南。
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朱熹:“方,叶甫妄反。
”)二、常用字典辞书及其使用方法大词典》收,源流并重。
首先,这部词典是迄今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挥文词典。
其次,这部词典引例丰富,是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成的,保证了收词立目、释义探源方面能超逸前人。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读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说文(重点讲述)平水韵:唐宋以后人们写诗所用的诗韵。
上平声15韵,下平声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共106韵。
三、《说文解字》的体例、价值和说文四家《说文解字》的体例: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通论:古汉语词汇》古汉语单音词与复音词
(池,水池;塘,堤岸。《庄子达生》;“被发行 水池; 堤岸。 庄子达生》 思考: 而游于塘下。 防坊堤隄塘唐坟坋” 思考:,而游于塘下。“防坊堤隄塘唐坟坋”在堤坝这 歌 个意义上同义。) 个意义上同义。)
①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 生春草 秋水》 ②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庄子秋水》 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庄子 秋水 盈虚
知道 艰—艰难 恐—恐惧 知—知道 将—将军 艰难 恐惧 知道 将军 洪—洪水 减—减少 道、路—道路 朋、友—朋友 洪水 减少 道路 朋友
⑶、原单音词换成词形全异的复音词
途—道路 伐—攻打 好—漂亮 师—军队 道路 攻打 漂亮 军队 息—呼吸 御—抵挡 呼吸 抵挡 丢失、 池—护城河 护城河 亡—丢失、逃跑 丢失
4、不要把古代连用的两个单音词误解为现代一个 、 双音词
学记》 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 知道。 礼记 学记 ②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贾谊《鵩鸟赋》) 合散消息兮 安有常则?(贾谊《鵩鸟赋》 消息 ?(贾谊 ③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 味不同。 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 内篇杂下》 味不同。《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霍光传》 ④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汉书霍光传》 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 汉书 霍光传 结婚相亲 ⑤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沧海难为水 。(元稹 城市, 。(张俞 ⑥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张俞《蚕妇》)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张俞《蚕妇》 ⑦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痛恨于桓灵也 性行淑均, 于昔日, ⑧将军向宠,性行淑均,长晓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 将军向宠 性行淑均 长晓军事,试用于昔日 之曰能。(同上) 之曰能。(同上) 。(同上
古汉语通论
古汉语通论緒論何為“古代漢語”?它包含兩個體系:1.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后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文言文)。
2.唐宋以來以北方話為基礎而形成的古白話(口語)。
(1)古白話:六朝以后,特別是唐宋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书面语。
如唐代的变文,敦煌通俗文学作品,宋人话本,金元戏曲,明清小说等都是古白话的代表。
古白话虽说是白话文,但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白话文,一般都是以口头语为基础而夹杂一些文言成分。
即使是口语,由于区域性和时代性的差异,今天读起来也不那么容易,因此,我们称之为“古白话”(学术界一般把从晚唐五代开始直至“五四”时期形成的古白话称作近代汉语)。
通論二—古今詞義的異同古今詞義的異同,概括起來,主要有三:(一)古今意義基本未變:如“馬、牛、羊、山、水、人、手、日、月”等。
這類詞數量不多,卻是漢語的基本詞滙。
這些詞滙體現漢語詞滙的傳承、穩固方面。
(二)古今意義完全不同的:就是說,有些詞從形體看,古今一致,從意義看,迥然不同。
如“行李、去、走”等。
(三)古今詞義變化微殊的(同中有異):即古今意義之間,既有聯繫,又有發展;既有某些相同點,又有各種不同之處。
這類詞我們又分兩類。
如下:1.詞義範圍的差異:有擴大、縮小、轉移。
(1)擴大:古義範圍窄今義寬:菜:古代專指“蔬菜”,不包括肉類、蛋類等。
《說文》:“菜,草之可食者。
”這是“菜”的古義。
直到宋代“菜”還是不包括肉類等。
睡:古代專指坐着打瞌睡。
《說文》:“睡,坐寐也。
”《史記·商君列傳》:“孝公既見衛鞅,語事良久,孝公時時睡。
”河:漢代以前專指“黃河”,一般河流用“水”錶示。
其它的“江”古代專指“長江”。
(2)縮小:古義範圍大今義範圍窄臭:古義泛指所有氣味,包括好聞的、難聞的、香氣、穢氣。
《周易·繫詞》:“其臭如蘭。
”所以當要表示穢氣時前面冠以“惡”。
如《禮記·大學》:“惡wù惡臭”湯:古義泛指熱水、開水。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全)
古代汉语通论一、古汉语常用工具书(一)工具书: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为人们迅速提供某方面基本知识或数据线索,专供查阅的特定类型的图书。
(二)工具书的编排方式:1、按义序排列2、按部首、笔划排列3、按号码排列4、按音序排列❖关于字典和词典⑴字典:《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汉语大字典》《新华字典》⑵词(辞)典:《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三)古代的注音方法:1、譬况法用打比方的办法,通过描写性、说明性的叙述来指示发音。
《公羊传》:《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
东汉何休注: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齐人语也,见伐者为主,读伐短之。
齐人语也。
譬况法注音或对声音长短进行说明,或描写其发音部位,或描写其发音方法,但都不是正式的注音方法。
2、读若法(也叫“读如”)用一个和被注字读音相近的字来注音。
《礼记·少仪》:祭祀之美,齐齐皇皇。
郑玄注:“皇,读如归往之往”。
读若法仍是比况被释字的读音,只求近似,所标的音仍不十分准确。
“读若、读如”也用于破假借字,如《礼记》:起居竟信其志。
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3、直音法汉代末年始用直音法注音。
指用同音字注音,常见格式“某音某,某音某某之某,某音某某”。
盅,音古;毕,音必;畔,音叛。
贯掼,关去。
梧,从木吾声。
局限性:⑴无同音字,如“蹭、糗、欸”。
⑵同音字比较生僻,注之无意义。
如“然”的同音字“燃、蚺、髯”。
4、反切注音某某切,唐以前称“某某反(或翻)”。
利用汉语双声、迭韵原理,用两个字注另一个字的音,反切上字与所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红,胡笼切;毛,莫袍切;送,苏弄切;东,德红切从东汉末年到1918年注音字母公布,反切法一直被作为汉字注音的主要方法。
5、注音字母中国第一套法定的汉字形式的标注汉字的拼音字母,又称国音字母、注音符号、注音字符。
古代汉语通论知识整理
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一、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法有三种:1、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的是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
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的几十年内,有按照注音字母排列的。
如杨树达《词诠》。
在古代,大多是按平水韵106韵排列。
如阮元主编的《经籍纂诂》。
缺点:查字方便,但不明字音或读音不准时,就难以找到要查找的字。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把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画的多少为序。
同一部首的,笔画少的在前,笔画多的在后。
缺点:字归属哪一部,多少画,不容易确定。
3、按编码排列。
把汉字按照一定的原则,编出号码,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缺点:字角的归类要靠死记,如不常用,容易忘记。
二、汉语字典辞书注音方法1、直音法:直接用同音字注音,如:“篙”,音“高”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读若:读音像,如琎,读若津;叶韵:通过临时改读字音,以求韵文和谐的注音方法。
叶同协,意思是和谐。
如《诗经。
周南。
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朱熹:“方,叶甫妄反。
”)二、常用字典辞书及其使用方法韵,入声17韵,共106韵。
三、《说文解字》的体例、价值和说文四家《说文解字》的体例: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收字9395个,另有重文1163个。
《说文解字》的价值:1、确定了“六书”理论;2、按照“六书”原则,创立了汉字部首,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数的体例;3、保留了小篆,便于从字形说明本意,并为释读甲金骨文提供了依据;4、保留了先秦词义和汉代训诂资料;5、保留了古音资料;6、记载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
说文四家: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古汉语通论
第一章古汉语知识古今詞義異同一、古今詞義(辭彙)的傳承與存廢1、古用今廢詞指在漢語歷史上被淘汰、已經失去了交際作用、隨舊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詞。
如:區分牲畜種類的詞:羜,五月生羔;羳,黃肚羊;犙,三歲牛;牭,四歲牛。
古代官職等級:君、臣、仆、吏、奴、婢、大夫、尚書、丞相。
古祭祀名:祠,春祭;礿,夏祭;禪,祭天;社,祭地。
2、古今義同詞多爲基本詞彙,古今意義和用法基本相同,個別詞義所指仍有細微差別。
如:坐,古今坐的方法不同,詞義所指的禮儀有了變化。
雷,古今對同一現象的認識發生了變化。
3、古今異義詞(1)完全不同在閱讀文獻時一定要注意。
綢:古義指纏繞,《爾雅·釋天》:“素錦綢杠。
”郭璞注:“以白地錦韜(纏繞、套住)旗之杆。
”《九歌·湘君》:“薜荔柏兮蕙綢。
”王逸注:“綢,縛束也。
”今義爲絲織品的名稱。
行李:古指外交使節,指人不指物。
《左傳·僖公三十年》:“若舍鄭以爲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今指出行時攜帶的東西,指物不指人。
(2)同中有異古今意義之間存在細微差別。
勤:古常用義爲辛勞、辛苦,與“逸”相對。
《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爲夫子?”今常用義爲勤勞、勤快。
勸:古常用義爲鼓勵、勸勉,《國語·越語》:“果行,國人皆勸。
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婦勉其夫。
”今義爲勸说。
二、古今詞義的差異古今詞義在各方面都表現著差異,主要分爲以下幾個方面:詞義範圍、詞義感情色彩、詞義程度輕重等。
下面分別予以說明:(一)詞義範圍不同詞義範圍主要指詞義的外延而言,我們以圓圈表示詞的古義和今義,可以形成以下幾種幾何關係:在古今詞義的關係上,A圖代表古今意義完全相同,B圖代表古義與今義之間的交叉關係,詞義在發展過中,古義的部分意義消失,今義又産生出來新的意義。
這是多數詞義變化的情況。
C圖今義包含古義,表示今義擴大。
D圖古義包含今義,表示今義縮小。
E圖古今意義不在同一個意義範圍,表示詞義轉移。
古代汉语通论资料
古代汉语通论资料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1、古今意义基本无变化的词,如:天、地、山、水等,复音词如:蟋蟀、仓庚、凤凰等。
2、古今意义毫无关联的词,如“该”,古代是“完备”的意思,现代是“应该”的意思。
另有古代意义已经消亡的词,如“章甫”。
由于词义所指的事物现在已经不存在,所以古意消亡。
3、古今意义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词。
如“再”在上古只有“两次”的意思,而现代汉语则表示“重复”等义。
(注:“再”和“复”的区别:“再”表示动作的数量,它代替了“二”,“复”只表示行为的重复,不表示数量。
现代汉语的“再”相当于古代的“复”。
)二、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1、词义范围的变化:词义所概括的客观对象的外延的变化。
⑴词义的扩大。
如“菜”本来专指蔬菜,后兼指鸡鱼肉蛋等荤腥。
“洗”本以为洗脚,后泛指洗涤,不拘于足。
⑵词义的缩小。
如“金”在先秦泛指各种金属,后来词义缩小,专指黄金。
“宫”本指一切房屋,后专制帝王所居。
“瓦”本指一切陶器,后专指盖房顶所用的陶制建筑器材。
⑶词义的转移。
如:“闻”的本意为听见,后来转指用鼻子闻。
“涕”的本意为眼泪,后转指鼻涕。
“汤”本指热水,后指米汤,菜汤。
“脚”本指小腿,后指踝关节以下的部分。
“府”本指藏文书财务的地方,后指官署。
2、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词义的感情色彩是词的附加意义,表现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喜恶即主观评价的好坏,以及词义轻重程度的判断。
⑴词义褒贬的变化。
如“谤”在古代是个中性词,无所谓褒贬。
《国语·周语》:“厉王虐,国人谤王”,是中性词;“贿”在上古指布帛之类的财务,中性词,后专指用钱财买通他人,贬义词;“爪牙”在先秦指武臣、国之猛将,也泛指辅佐君王者,用于褒义。
后来指坏人的帮凶、走狗,变成了贬义词。
⑵词义轻重的变化。
如“诛”本质言辞责备,词义较轻,后发展出杀戮之义,词义变重。
又如“贼”本指杀人越货、犯上作乱的人,词义很重,后指小偷,词义较轻。
三、怎样掌握词的古义:我们必须勤查有关的工具书与阅读古代作品相结合,对词义的古今义例反复参证比较,还可以通过一些文字的和语言的手段帮助我们掌握词的古义。
(整理)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全)
古代汉语通论第一单元词义&一、古汉语常用工具书(一)工具书: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为人们迅速提供某方面基本知识或数据线索,专供查阅的特定类型的图书。
(二)工具书的编排方式:1、按义序排列2、按部首、笔划排列3、按号码排列4、按音序排列《关于字典和词典⑴字典:《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汉语大字典》《新华字典》⑵词(辞)典:《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三)古代的注音方法:1、譬况法用打比方的办法,通过描写性、说明性的叙述来指示发音。
《公羊传》:《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
东汉何休注: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齐人语也,见伐者为主,读伐短之。
齐人语也。
譬况法注音或对声音长短进行说明,或描写其发音部位,或描写其发音方法,但都不是正式的注音方法。
2、读若法(也叫“读如”)用一个和被注字读音相近的字来注音。
《礼记·少仪》:祭祀之美,齐齐皇皇。
郑玄注:“皇,读如归往之往”。
读若法仍是比况被释字的读音,只求近似,所标的音仍不十分准确。
“读若、读如”也用于破假借字,如《礼记》:起居竟信其志。
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3、直音法汉代末年始用直音法注音。
指用同音字注音,常见格式“某音某,某音某某之某,某音某某”。
盅,音古;毕,音必;畔,音叛。
贯掼,关去。
梧,从木吾声。
局限性:⑴无同音字,如“蹭、糗、欸”。
⑵同音字比较生僻,注之无意义。
如“然”的同音字“燃、蚺、髯”。
4、反切注音某某切,唐以前称“某某反(或翻)”。
利用汉语双声、迭韵原理,用两个字注另一个字的音,反切上字与所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红,胡笼切;毛,莫袍切;送,苏弄切;东,德红切从东汉末年到1918年注音字母公布,反切法一直被作为汉字注音的主要方法。
5、注音字母中国第一套法定的汉字形式的标注汉字的拼音字母,又称国音字母、注音符号、注音字符。
《古代汉语通论》词汇学课件
睡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史记·商君列传)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战国策·秦策 一) 《说文· 目部》:睡,坐寐也。
响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 论》)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水经注· 江水) 今与王言如响,国若之何。( 左传· 昭公十 二年) 《词义有同有异
词义范围的差异
感情色彩的差异 词义轻重的差异
3.1词义范围的差异
词义扩大
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
3.1.1词义扩大
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属今义一部分。
菜 睡 响
菜
岁比灾害,民有菜色。(汉书·元帝纪)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礼记·学记) 《说文· 艹部》:‚菜,草之可食也。‛ 《小尔雅· 艹部》:‚菜,谓之蔬。‛
第一节 汉语单音词和复音词
1字和词的关系 1.1一个汉字就记录一个词。 《左传· 庄十年》:“十年春,齐师伐我。” 1.2一个汉字记录的只是词的一个语素。 如“朋友”。 1.3一个汉字只记录词中一个没有意义的音 节。如“蟋蟀”。
1.4异词同字
醜 ①形容词,相貌难看。《西门豹治邺》: “呼河伯妇来,视其好醜。” ②名词,类。《尔雅· 释鸟》:“凫,雁醜。”
《古代汉语通论》
词汇学
教学安排:6学时 教学内容:1汉语的单音词和复音词;2古今词义的 异同;3本义和引申义;4同义词辨析。 学习目标: 了解汉语字词之间的关系、古汉语复音词的分类、 词汇古今的差异、同义词的辨析。 掌握词汇演变结果的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 转移。 掌握本义、引申义定义。 掌握如何探求词的本义。 掌握引申义的类型。
3.2.2.2复合式
偏正式:农夫、公子、黄昏、百姓、庶人。 联合式:对义联合:父母、往来、安危、宇 宙、稼穑;近义联合:钟鼓、琴瑟、爪牙、 光明。 述宾式:将军、执事、得罪、屏风、当路。 述补式:扑灭、削弱、感动。 主谓式:自然、政治、自杀、肢解。
古代汉语通论知识整理
一、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法有三种:1、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的是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
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的几十年内,有按照注音字母排列的。
如杨树达《词诠》。
在古代,大多是按平水韵106韵排列。
如阮元主编的《经籍纂诂》。
缺点:查字方便,但不明字音或读音不准时,就难以找到要查找的字。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把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画的多少为序。
同一部首的,笔画少的在前,笔画多的在后。
缺点:字归属哪一部,多少画,不容易确定。
3、按编码排列。
把汉字按照一定的原则,编出号码,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缺点:字角的归类要靠死记,如不常用,容易忘记。
二、汉语字典辞书注音方法1、直音法:直接用同音字注音,如:“篙”,音“高”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读若:读音像,如琎,读若津;叶韵:通过临时改读字音,以求韵文和谐的注音方法。
叶同协,意思是和谐。
如《诗经。
周南。
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朱熹:“方,叶甫妄反。
”)平水韵:唐宋以后人们写诗所用的诗韵。
上平声15韵,下平声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共106韵。
三、《说文解字》的体例、价值和说文四家《说文解字》的体例: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收字9395个,另有重文1163个。
《说文解字》的价值:1、确定了“六书”理论;2、按照“六书”原则,创立了汉字部首,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数的体例;3、保留了小篆,便于从字形说明本意,并为释读甲金骨文提供了依据;4、保留了先秦词义和汉代训诂资料;5、保留了古音资料;6、记载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
说文四家: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古代汉语通论3
不一定。 交错通达。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 知:懂得;
知道。
《礼记·学记》
道:道理。
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周易·丰卦》
消:消减; 息:增长。
练习
把下列词语分成联合复音词、偏义复音词、转义复音词、加 缀复音词、叠音词、联绵词六个类别。
依稀、社稷、率尔、干戈、流连、蜘蛛、关关、 跋涉、纯粹、勤劳、异同、得失、流离、寡人、 坎坎、天下、葫芦、君子、乏困、缓急、春分、 霜降、老彭、阿母、油然、沃若、晏如、采采、 谨慎、萧萧、言语、参差、玲珑、荒唐、布衣、
同义复词
偏义复音词 偏义词 复词偏义
加缀复音词
二、单音词转变为双音词的三规律
加
在单音词上加 一个同义词, 构成一个并列
诱 — 诱惑 亡 — 逃亡 道 — 道路 备 — 完备
式双音词
贫 — 贫困 友 — 朋友
悟 — 明白 股 — 大腿
换
把单音词换成 另一个双音词
劝 — 勉励 兵 — 武器
师 — 军队 攻 — 钻研
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状态
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诗》 描摹 象声词 坎坎伐檀兮。《诗经·伐檀》 动作的
车辚辚,马萧萧。《兵车行》 声音
(2).叠音词同名词、动词叠用的区别
所属范畴 重叠者 表示意义 例词
属于
词素
表示状态
依依墟里烟。
《归园田居》
构词法 (音节) 描摹声音
嘤嘤成韵。
《与朱元思书》
属于 词的用法
《吕氏春秋·察今》
律
所指范围小, 侧重于具体规则、条文
吕刑靡敝,秦法酷
烈,而萧何造律。
扬雄《解嘲》
六、感情色彩不同 1. 征、伐、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很多在现代汉语中成为词的双音词,在古
汉语中其实是词组:
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 贾谊《鹏鸟赋》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战国策·齐策》
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贾谊《过秦论》 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榻。 同容《芋老人传》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诗经·豳岁·七月》 汝颖以为险,江汉以为池,限之以邓林,缘之 以方城。然而秦师至而鄢郢举,若振槁然。 《荀子·议兵》
节组成,古代汉语特别是上古汉语中,绝 大多数是单音节词。许多在现代汉语里不 能单独使用的语素,在古代汉语中都是能 够独立运用的单音节词。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 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 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 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荀子· 天论》
古代汉语单音词向现代汉语双音词发展的方式
词义的缩小
金 臭 子 谷 坟 瓦 宫
金属 气味 父母的后代 粮食的总称 高土堆 泛指陶器 泛指房屋
黄金 臭味 儿子 稻粟 坟墓 屋顶所用陶制材料 专指帝王所居
词义的转移
劝 豆 闻 涕 汤 脚 府
鼓励、劝勉
盛肉用的木制高脚碗
拿道理说服人
豆类植物及果实
听见 眼泪 热水 小腿 藏文书财物的地方
用鼻子嗅 鼻涕 米汤、菜汤
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 是社稷之臣也。 布帛寻常,庸人不释。 。 旧进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汉语大部分的双音词都是经过同义词临 时组合的阶段的,因此在遇到双音词的时候 需要特别仔细甄别是单音词的组合还是双音 合成词。
古汉语中的双音复合词有两个来源,一是
由两个同义词并列凝固成一个整体,只表 示一个意义;二是由从词组变来的固定组 合。可以将词进行拆分,如果拆分而得的 单音词与整体词汇意义完全不同,那么可 视为双音复合词。
古汉语中真正的双音单纯词称为联绵词,
是汉语中特殊的词汇现象。
如果从静态层面对 连绵词进行分析,它是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双音 单纯词,因此只有形式 上的特点,没有结构上 的问题。这两个音节不 是语素而仅仅是音节的 记录符号。不能把连绵 词拆成两个语素的意义 的组合。
但是如果从连绵词 形成的过程或来源来看, 连绵词还是有结构问题 的,主要有三种结构: “义合式、衍音式、摹 声式”
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基本词汇
“马、牛、羊、人、口、手、日、月、山、水” 等为数不多的基本词汇,这些词汇的意义在漫 长的历史过程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与发展缓慢 的语法结构一起,保证了汉语的稳定性。
古今词义迥然不同
抢,古是“碰”、“撞”之义,如《庄子· 逍遥游》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战国策· 魏策》“以头 抢地耳”。今是“抢夺、抢劫”之义。 绸,古是“缠绕”之义,如《尔雅· 释天》“素锦绸 杠”,郭璞注“以白地锦韬(缠裹、套住)旗之 杆” 。今义则指“绸缎”。 该,古为“完备”义,如宋玉《招魂》:“招具该 备,永啸呼些”。中古之后才有“应当”的意义。
古代汉语词汇
古汉语词的形式和构造 古今词义的异同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古汉语词的形式和构造
语音形式
单音词 复音词
语义结构 单纯词
合成词
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同时包 含少量的双音词,双音词中,既有复合 词,也有少量的单纯词即联绵词。联绵 词是汉语词汇中特殊的词汇现象。
古汉语单音词占优势:单音节词由一个音
式)
本义 工作、事情
成绩 功效
成就 功业
功劳 功勋
综合式引申
朝拜 本义 早晨
朝见
朝庭
王朝
朝代
朝向
分析本义和引申义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注意词义引申和词义更替的区别; 注意引申义和假借义的区别;
注意语音和字体的变化。
请给以下文字标点并转写成简体字
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 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 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 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 東流注於河
词的本义:词的本来的意义。
词的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发展出来的意
义。
直接引申义——由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 间接引申义——由引申义再引申出来的意义。
探求词的本义的方法:主要凭字形,同时
结合该词的语音形式和古代文献资料。
字形指小篆及其以前的古文字形体。可以充分
得用许慎的《说文解字》弄清字形和本义的关 系。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很有价值,可供 参考。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 爛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 老弱於是女媧煉五彩石以補蒼天斷鼇足以立 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 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
相似——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有某种相
似之处。
相关——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或所表达
的概念相互关联,彼此牵涉。
相因——引申义和本义之间具有因果、条件等
逻辑关系,通过推导实现引申。
词义引申的方法:
并列式引申(放射型、辐射式)
终于 究竟 竟:本义 乐曲终了 穷尽
完毕
停止 结束
连环式引申(链条式、连锁式、串连式、延展
踝关节以下部分
官署
词义褒贬的变化
爪牙 谤 贿 党
武将、猛士
公开议论他人的过失
财物或赠送财物
为私利而结成的集团
帮凶、走狗 无中生有 用财物收买 一种组织
词义轻重的变化
诛 恨 贼 诬 感激
指责、责备遗憾 杀人越货来自犯上作乱的人 夸大其词、虚妄不实
激愤
杀 怨恨 小偷 诬蔑、诬陷 感谢
通过两个途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今词义
古今词义差异
有相当数量的常用词,今义从古义发展而来, 古今意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些区别需要特 别重视。 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表现在两个方面: 词义范围的变化和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词义的扩大
睡 河 布 皮 洗 醒 菜 响
坐着打磕睡 黄河 麻织品 兽皮 洗脚 酒醒 蔬菜 回声
睡觉 泛指一切河流 棉麻等织物的通称 动植物体的表皮组织 泛指洗涤 醒悟、睡醒 兼指鸡鱼肉蛋等荤腥 泛指各种声响
连绵词的语音特点:连绵词在语音上多有双声 叠韵的关系。 参差 仿佛 憔悴 踌躇 仓促 从容 烂漫 逍遥 彷徨 窈窕
连绵词的形体特点:写法比较自由,记录同一 个词有时用不同的字,造成了一词多形的特点。 匍匐 蒲服 匍伏 蒲伏 扶服 委蛇 逶蛇 逶移 逶迤
古汉语中的同义词:古汉语里同义词很多,
的差异:
从现代汉语复音词、成语甚至方言口语的词素
中去了解古义。
从词义的共同特点和相互联系上去了解古义。
辨析古今词义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注意词义演变的时代性; 选择比较好的字典和辞书;
学会用科学方法进行比较归纳。
三、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从理论上讲,词在产生时应该是单义的。但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岁月中,随着人们对客观 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入,需要记述和表达的事物和 概念越来越多,由于受到自身发音条件等客观情 况的限制,人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为每一个新事 物都创造一个新词,于是一词多义的现象不可避 免的产生了,词的每一个意义就是一个义项,因 此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会遇到同一个词在不同 的句子中表达不同的意义。
但绝大多数同义词的意义并非完全相同, 而是有同有异。学会辨析同义词,对正确 理解古书有很大帮助。
概念的不同;
程度轻重的不同; 感情色彩的不同; 使用条件的不同。
理解同义词注意“浑言”与“析言”的区
别:
浑言:泛指,重在说明同义词所共有的
含义;
析言:特指,重在说明同义词中每个词
所特有的含义。
大致有三种。 加一有关实词素
行—运行 强—加强 节—节约 常—规律 亡—消失 应—按照
换一双音节词
加一虚词素
率尔 竖子 愕然 豁然 哗然
古汉语中的双音节词情况比较复杂,大体
可分为三类:一是形式上是双音词实质为 单音词的组合(词组),二是由两个单音 词意义凝固之后构成的双音复合词,三是 双音单纯词(联绵词)。
随着甲骨文的发现与识读,发现许慎的著作中
有错误,因此,借助《说文》探求词的本义需 要参考甲骨文。
词义引申是通过由此及彼的联想实现的。
从本义和引申义所表示的内容范围或概念 特点来看,词义引申的基本规律是:
从个别到一般——“江、河、匠”等
从具体到抽象——“道、析、表”等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