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通论:古汉语词汇
古今词义的异同
脚——古代汉语指膝盖以下部位.如 古代汉语指膝盖以下部位. 古代汉语指膝盖以下部位 韩非子难言 难言》 孙子膑脚於 膑脚於魏 《韩非子 难言》:"孙子膑脚於魏." 中古以后指足. 杜甫《 中古以后指足.如杜甫《乾元中寓居同 谷县作》 手脚冻皴皮肉死. 谷县作》:"手脚冻皴皮肉死." 涕——上古指眼泪. 如《诗经 邶风 燕 上古指眼泪. 诗经邶风 邶风燕 上古指眼泪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中古 以后指鼻涕.如王褒《僮约》:"目泪 以后指鼻涕. 王褒《僮约》 鼻涕长二尺. 下,鼻涕长二尺."
3,有相当数量的常用词,古今意义 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发展;既有 某些相同之点,又有各种不同之处. 词义的古今差异细微,造成误解的 可能性反而大,因为差异细微,学 习者以今义解古义,会自以为已经 读通了,而实际上却似是而非.
《孟子梁惠王上》:"弃甲曳兵而 走." 走:古义是"跑" 在古今词义的问题上,难处不在同, 而在异;不在"迥别",而在"微 殊".
3,词义的转移 指词义由古义转移到今义后,古义 的范围和今义的范围互不包容,但 两者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兵:古义是武器.《说文》:"兵, 械也." 先秦产生"军人,军队"之义.
古代汉语--古汉语词汇
•
•
(二)間接引申
防:本義為堤壩。《周禮•地官•稻人》:“以防止水。” 引申為堵塞水,防止水患。由堵水,防水引申為泛指堵塞, 禁阻和防備,防止。防微杜漸。由禁阻,防止引申為約束。 《鹽鐵論》:“以禮義防民。”由約束引申為規範,標準。 《苟子》:“君子行有防表。”
• (三)引申義與假借義的區別 : 與本義有無意義上的聯繫。 • 須,本義是鬍鬚,後引申為動植物及其它物體上象須的東 西。假借為副詞“必須”。
欣然 婉如 第一 阿姊 3.偏正式:百姓 諸侯 天子 中國 兵法 朝廷 4.動補式:平定 封閉 充滿 擾亂 5.動賓式:將軍 革命 知府 執事 6.主謂式:月蝕 霜降 夏至 冬至 御用
第三節 詞的本義和引申義
• 一〃詞的本義 詞的本來的意義,是造字時代的詞義,是指與該詞書寫形 式相應並有文獻參證的最古的意義,而不是漢語發生時代
• 二.複音詞 (一)單純複音詞 1.迭音詞
古人稱“重言”。多是描繪狀貌的形容詞,模擬聲膏的象 聲詞。如: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迭音詞與詞的迭用不同。如: 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白居易《買花》)
•
2.聯綿詞
(1)雙聲:仿佛 躊躇 流離 玲瓏 留連 恍惚 鴛鴦 蜘蛛 (2)迭韻:蹉跎 倉皇 莽蒼 窈窕 依稀 逍遙 荒唐 混沌 (3)雙聲兼迭韻:繽紛 優遊 輾轉 (4)非雙聲迭韻:扶搖 狼藉
古代汉语·通论3
词义系统
本义 词的本来意义,是通过分析
词义 系统
字形和考核文献资料所得出 的最早的意义。 由本义引申出来的 引申义 意义,包括比喻义。 通过通假的方式产 别义 假借义 生的与词的本义、 引申义毫无联系的 意义。
考察词的本义的方法—分析字形
木:树 1.分析字形应 象形字 豆:器皿 依据甲骨文、金文 干:盾牌 等古文字。 2.形声字的形 指事字 本:树根 符虽不直接反映本 末:树梢 义,却标明了本义 兵:兵器 所属的范畴,为掌 会意字 集:聚集 握本义指出了方向。 亡:逃跑
遵彼微行。
要衝。
首当其衝。
分析字形 — 彳
径 復 彳 《说文》: 往 小步也。 待 循 徐 後
小路
往而复来 “来”的反向
等待
顺着走
慢走
迟到, 最后走
分析字形 —辶
辵
(辶) 《说文》: 乍行乍止。
名词
动词
迹 巡 逝
道 过 遵
途 进 适
往
顺着走
造至 逆迎 违离去 徒步行 徙 從
形容词
迟 迅 辽 遥 迫
1.联合复音词
言语、乏困 跋涉、纯粹、勤劳、谨慎 得失、缓急、异同 社稷、干戈、寡人、天下、 君子、布衣、春分、霜降
2.偏义复音词 3.转义复音词 4.加缀复音词
老彭、阿母、油然、率尔、沃若、晏如
1古汉语词汇
www.nordridesign.com
• 在讨论古今词义的异同时,我们应当注意:所谓 “古”这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同样属于古代汉语, 先秦的情况就与汉魏六朝不同,汉魏六朝又与唐 宋不同。而且“古”和“今”也不是一刀两断, 截然分开的。有些古义,先秦以后就消失了,只 是作为词素在双音节词中保存它的原意。有些今 义,唐宋以后就出现了,不过,当时还不一定是 常用义。也有些词,古今意义的发展情况,由于 缺乏必要的资料,我们还不能完全明白。
A、词义褒贬的变化
www.nordridesign.com
• 复辟:(古)失去君位的帝王重新上台掌权恢复统治, 褒义。《明史· 王骥传》:“石亨、徐有贞等奉英宗 复辟。”今义则指“国家政权落到旧制度的代表手 里”,即被推翻的统治者恢复原有的地位或被消灭的 制度复活,是个贬义词。
• 明目张胆:(古)有胆识,敢作敢为,褒义。《宋 史· 刘安世传》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 (今)形容公开地、大胆地做坏事,贬义。
2、选择比较好的字典和辞书
•
www.nordridesign.com
在解释古代词义方面,《说文》所讲的词义基 本上时可靠的。《词源》、《辞海》在字义的 解释上比较慎重,其修订本在词义训释方面又 有较大提高。例如教材说举“劝”、“给”等 例。《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辞典》古今兼 收,材料空前丰富,也是比较好用的工具书。 《王力古汉语字典》在义项的设立上比较科学。
古汉语通论(郭锡良版)
注:“菜,谓芹藻之属。”到了宋代,菜仍不含肉、蛋等副食。罗大经在《鹤林玉露》记载:仇泰然
对一幕僚说:“某为太守,居常不敢食肉,只是吃菜;公为小官,乃敢食肉,定非廉士。”这里“菜”
与“肉”分别画然。到了吴敬梓《儒林外史》时,菜已经由专指蔬菜而兼指肉、蛋等副食了。如该
书第四十二回:“都是些燕窝、鸭子、鸡、鱼……那菜一碗一碗的端上来。”这里的“菜”显然指前
面的“鸭子、鸡、鱼”等。“菜”的意义演变可以用下图表示:
古义
今义
义素一
蔬菜
蔬菜
义素二
肉蛋奶等副食
②睡:古义指打盹。《说文·目部》:“坐寐也。”《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
孝公时时睡,弗听。”《史记·苏秦列传》:“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苏轼《秋声赋》: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以上几例中“睡”均为“坐寐”义。后来“睡”由“坐寐”发展到各种
④虫:古代对动物的总称。《尔雅·释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大戴礼记·易本命》: “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 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后指人以外 的其它动物,《西游记》第一回:“如今人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再后来专 指昆虫。今方言中,鸟称虫蚁,麻雀称小虫,蛇称长虫,虎称大虫,仍可见端倪。
古代汉语名词
一、文字部分
1、甲骨文:简称甲文,指近代以来发现的商周时期写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也叫贞卜文字、殷墟书契等。
2、金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青铜铭文等。
3、大篆:指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秦国一带的文字。
4、小篆:指秦统一六国后,由李斯等整理大篆和六国文字而确立的秦国官方文字,也称秦篆。
5、籀文:旧说是周宣王时太史籀所著《史籀篇》中的文字,现在一般认为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秦国的大篆。
6、古文:文字学上主要指战国时期流行于东方各诸侯国的文字,后来也叫战国古文。
7、奇字:战国时期六国古文的一种别体,可能是对战国时流行于六国的文字加以变异而来的。
8、今文:文字学上特指汉代流行的隶书。
9、古文字:指秦代小篆以前的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战国古文等。
10、今文字:指汉代隶书以后的文字,包括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
11、隶变:指发生秦汉时期由秦国篆文、六国古文演变为隶书的过程。这一过程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12、隶定:指用隶书(后来也包括楷书)转写战国以前古文字的过程。
13、小学:原指古代的初等教育机构,后来又指传统的语言文字学,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等。
14、六书:指中国古代分析汉字构造的六种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15、四体二用:四体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四种造字方法,二用指转注、假借两种用字方法。
16、初文:文字学上指反映一个字造字本义的初始写法,如“止”是“趾”的初文,“采”是“采”的初文。
17、本字:指表示本义的字,与“借字”相对。
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PPT 52张)
25.02.2019 ——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 22
学习联绵词应注意的问题
2、判断联绵词的声、韵必须以上古音为
准。例如: 蟋蟀, 古音同为“心”母字,现在已经变 得 不是双声了。 芣苢, 上古音同为“之”部字,现在也已 经 不叠韵了。
25.02.2019 ——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 9
单音节词和字的区别
2、异字同词 两个不同的汉字,有时候也可以表示一个 词。异体字和通假字就是两个不同的汉字 表示同一个词。如: 异体字:嶽岳 淚泪 期朞 通假字:蚤早 畔叛 叛畔
25.02.2019 ——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 10
单音节词和字的区别
25.02.2019 ——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 23
学习联绵词应注意的问题
3、联绵词是单纯词,字的意义与词的 意义无关,因此不能把连绵词拆开分析。 过去,由于不了解联绵词的特点,常有 人把联绵词拆开解释,往往望文生义, 穿凿而失其本指。 例如:
25.02.2019 ——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 24
重言词举例
杨柳依依。 飘动貌。 雨雪霏霏。 雪大貌。 信誓旦旦。 诚恳貌。
25.02.2019
彼黍离离。 行列貌。 四牡业业。 高大的样子。 桃之夭夭。 繁茂的样子。
《古代汉语词汇》PPT课件_OK
• 古代汉语词汇学是研究古代 汉语词汇的构成及词义变化 的规律的科学。
• 《汉语词汇》 • 《古-汉语文学语言词汇概论 》
入,故称屋的西北角为屋漏。)
39
• 单音词 • • • 复音词 • • • • •
单纯词 合成词
叠音词 联绵词
粘附式 并列式 偏正式 支配式 主谓式
40
正确区分古汉语的单音词和双音词
• 貌似双音词的两个单音词
• ①酒数行,腊起曰:“天下国家,本同一
理。”(《容斋逸史·方腊起义》) • 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
积反货而为商贾,积礼义而为君子。
《荀子·儒效》
• ⑵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三国
志·诸葛亮传》
• ⑶齐王闻之,君臣恐惧。《冯谖客孟尝君》
52
• ⑷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
悴,形容枯槁。(《屈原列传》) • ⑸或困乏于资财《诗经·大雅·绵蛮》 • (6)道路辽远,劳费滋多。(韩愈《论淮西
9
• 叠音词大多是描写景物或状态的形容词以 及摹拟声音的象声词。
•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诗·王风·黍 离》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一)词类活用.docx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一)词类活用.docx
古代汉语通论(一)一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的定义:
汉语词类的划分古今基本一致,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动词、形容词;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词类的基本功能古今也基本一致。但是,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
和基本功能,这类语法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与兼类不同,兼类是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句法功能,这些功能是经常的而不
是临时的。而活用则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离开了这种语境该功能不复存在。
词类活用的类型:
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即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活用。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以及做状语。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使宾语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意思,它用一种动宾式来表达兼语结
构的内容,使结构显得简练。在上古兼语结构很罕见。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凡是由意动词构
成的句式都是以主谓词组做宾语的句式。可变换为“以,,为””或“把,,看作,,”
。
二者的区别在于使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发生了变化,意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没有发生变化而
主语主观上认为它发生了变化或者对待的方式有所改变。
第一节词类活用的鉴别
鉴别一个词是不是活用成另一类词,可以从语义和句法两个方面来考察。通常词类活用
会伴随词汇意义的改变。如果一个词语按照平常的意义解释不通时就要考虑是否为词类活用。另外,语法特征尤其重要:比如词语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跟那些词语组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结构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及名词用如动词,都是活用为动词。
古代汉语词汇_conv
第三章、古代汉语词汇
参考书:张永言《词汇学简论》1982年
潘允中《汉语词汇史概要》上海古籍1989版
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北大1989年
王力《汉语词汇史》山东教育
贾彦德《汉语语义学》北大1992年
高守纲《古代汉语词义通论》语文1994年
陆宗达王宁《训诂与训诂学》山西教育94年
赵克勤《古汉语词汇学》商务1994年
张联荣《古汉语词义论》北大2000年
许威汉《二十世纪的汉语词汇学》2000年
第一节、词汇概说
一、古汉语词汇最突出的特点
单音词占优势
单音词的含义复杂,用法灵活,加之典籍中的古今字、通假字数量多,会给我们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带来不少困难,需要认真对待。
古汉语词汇的研究是汉语词汇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古汉语词汇不仅是现代汉语词汇的前身,而且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影响深远。
早在先秦时期,词义问题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荀子,他不仅揭示了词与概念的正确关系,提出了着名的“约定俗成”说,而且指出了词的概括性。
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二、汉语词汇研究
1、先秦
译文:名称并没有本来就合宜的,而是人们相约命名的,约定俗成了就可以说它是合宜的,和约定的名称不同就叫做不合宜。名称并没有固有的表示对象,而是人们相约给实际事物命名的,约定俗成了就把它称为某一实际事物的名称。
自汉至清,与古汉语词汇密切相关的着作相继出现,重要者如《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广雅》、《玉篇》、《切韵》、《广韵》、《康熙字典》、《经籍籑诂》、《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经义述闻》等。
古汉语通论(简体版)
古代汉语通论(简体版)
第一章古汉语知识
古今词义异同
一、古今词义(词汇)的传承与存废
1、古用今废词
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已经失去了交际作用、随旧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词。如:
区分牲畜种类的词:羜,五月生羔;羳,黄肚羊;犙,三岁牛;牭,四岁牛。
古代官职等级:君、臣、仆、吏、奴、婢、大夫、尚书、丞相。
古祭祀名:祠,春祭;礿,夏祭;禅,祭天;社,祭地。
2、古今义同词
多为基本词汇,古今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个别词义所指仍有细微差别。如:
坐,古今坐的方法不同,词义所指的礼仪有了变化。
雷,古今对同一现象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3、古今异义词
(1)完全不同在阅读文献时一定要注意。
绸:古义指缠绕,†尔雅〃释天‡:‚素锦绸杠。‛郭璞注:‚以白地锦韬(缠绕、套住)旗之杆。‛†九歌〃湘君‡:‚薜荔柏兮蕙绸。‛王逸注:‚绸,缚束也。‛今义为丝织品的名称。
行李:古指外交使节,指人不指物。†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指出行时携带的东西,指物不指人。
(2)同中有异古今意义之间存在细微差别。
勤:古常用义为辛劳、辛苦,与‚逸‛相对。†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今常用义为勤劳、勤快。
劝:古常用义为鼓励、劝勉,†国语〃越语‡:‚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今义为劝说。
访:古义为询问、咨询。†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穆公访诸蹇叔。‛今义为探访、访问。二、古今词义的差异
古今词义在各方面都表现着差异,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词义范围、词义感情色彩、词义程度轻重等。下面分别予以说明:
《通论:古汉语词汇》古汉语单音词与复音词
匍匐 仿佛 徜徉 逶迤
匍伏 扶服 彷彿 髣髴 倘佯 常羊 相佯 猖羊 逶佗 逶虵 委它 委移
扶伏 蒲服 蒲伏 方物 放物 放茀 尚羊 尚阳 尚佯 逶蛇 逶移 委佗 委蛇 威夷
“委蛇八十三形,音同而义相迩;崔巍十有五体, 委蛇八十三形,音同而义相迩;崔巍十有五体, 委蛇八十三形 音近而义无殊” 符定一《联绵字典凡例 凡例》 音近而义无殊”(符定一《联绵字典 凡例》)
4、不要把古代连用的两个单音词误解为现代一个 、 双音词
学记》 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 知道。 礼记 学记 ②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贾谊《鵩鸟赋》) 合散消息兮 安有常则?(贾谊《鵩鸟赋》 消息 ?(贾谊 ③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 味不同。 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 内篇杂下》 味不同。《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霍光传》 ④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汉书霍光传》 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 汉书 霍光传 结婚相亲 ⑤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沧海难为水 。(元稹 城市, 。(张俞 ⑥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张俞《蚕妇》)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张俞《蚕妇》 ⑦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痛恨于桓灵也 性行淑均, 于昔日, ⑧将军向宠,性行淑均,长晓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 将军向宠 性行淑均 长晓军事,试用于昔日 之曰能。(同上) 之曰能。(同上) 。(同上
王力《古代汉语》术语
简化字:1956年我国政府开始推行《汉字简化方案》时有意识地对民间已经流行的简体字进行整理和选择及根据规则人为地对一些繁体字进行简约改造的字体
简体字:虽然简体字古已有之,但从来未获得过正式认可,千百年来老百姓在书写过程中自然省简笔画而形成的简易通俗的字体。
五经:诗书礼(仪礼)易春秋
六经:+乐
十三经:诗书周礼礼记(小戴)仪礼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尔雅孝经易孟子论语
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注疏:注和疏的并称。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
经:儒经:即儒家经典著作
传:替经书作注的著作
春秋:鲁官记载各国历史,孔子修订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编年史:特点是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记载历史事件。《春秋》最早
纪传体: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纪是帝王本纪,列在全书前面,传是其他人物的列传,始于汉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今文:用今文(汉文字)写的儒家经书
古文:战国时期六国文字
诗经:《诗经》是产生于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尚书:周易《尚书》: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书》或《书经》。“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中国汉民族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它以记言为主
古汉语通论(繁体版)
第一章古汉语知识
古今詞義異同
一、古今詞義(辭彙)的傳承與存廢
1、古用今廢詞
指在漢語歷史上被淘汰、已經失去了交際作用、隨舊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詞。如:
區分牲畜種類的詞:羜,五月生羔;羳,黃肚羊;犙,三歲牛;牭,四歲牛。
古代官職等級:君、臣、仆、吏、奴、婢、大夫、尚書、丞相。
古祭祀名:祠,春祭;礿,夏祭;禪,祭天;社,祭地。
2、古今義同詞
多爲基本詞彙,古今意義和用法基本相同,個別詞義所指仍有細微差別。如:
坐,古今坐的方法不同,詞義所指的禮儀有了變化。
雷,古今對同一現象的認識發生了變化。
3、古今異義詞
(1)完全不同在閱讀文獻時一定要注意。
綢:古義指纏繞,《爾雅·釋天》:“素錦綢杠。”郭璞注:“以白地錦韜(纏繞、套住)旗之杆。”《九歌·湘君》:“薜荔柏兮蕙綢。”王逸注:“綢,縛束也。”今義爲絲織品的名稱。
行李:古指外交使節,指人不指物。《左傳·僖公三十年》:“若舍鄭以爲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今指出行時攜帶的東西,指物不指人。
(2)同中有異古今意義之間存在細微差別。
勤:古常用義爲辛勞、辛苦,與“逸”相對。《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爲夫子?”今常用義爲勤勞、勤快。
勸:古常用義爲鼓勵、勸勉,《國語·越語》:“果行,國人皆勸。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婦勉其夫。”今義爲勸说。
訪:古義爲詢問、諮詢。《左傳·僖公三十二年》:“穆公訪諸蹇叔。”今義爲探訪、訪問。
二、古今詞義的差異
古今詞義在各方面都表現著差異,主要分爲以下幾個方面:詞義範圍、詞義感情色彩、詞義程度輕重等。下面分別予以說明: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笔记(精华版)
通论(一)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再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副”的帮助阅读古籍的较大较好的语文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今音。采用《广韵》和《集韵》的反切,保留反切意在溯源,用来标志这个字的中古音。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怎样查字典辞书(1)按音序排列。按拼音字母次序怕列,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序,按平水韵106韵排列。(2)按部首和壁画排列。(3)按编码排列。四角号码检字法
(一)《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编纂,在明代梅膺祚的《字汇》和张自烈的《正字通》的基础上编成的。按部首排列,分为214部,部首又按十二地支,分成子丑乙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集,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笔画少的部首排在前面,同部首的字再按笔画数目排列。“一二子中三丑寅,四卯辰巳五午未,六在未申七仔酉,八九戌部余亥存。”收字47035个,是清代以前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
这部字典的释字体例是先音后义。每字下面先列历代主要韵书的反切,然后解释字义,每义之下一般都引古书为证,有时也有古注,很少有编者自己的见解。
道光七年(1827年),王引之作《字典考证》,纠正了它的引述错误2588条:1981年王力作《康熙字典音读订误》,共八类五千九百多条。
《中华大字典》是由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用部首排列,收字四万八千多个,比《康熙字典》多收了一些近代的方言字和翻译用的新字。全书在体例方面,注音主要采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释义也比较简单,并采用了一些清人的训诂研究成果。
(二)《辞源》《辞海》《辞源》是商务印书馆编印的,出版于1915年,编写者有陆尔奎、方毅等五十多人。这是一部与词语为主,兼顾便可常识的大辞书。这部书用的是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的214个部首,单字字头下大量收列古今的复音词和词组,先释单字,再释复音字。单字先注音,后释义。注音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的《音韵阐微》的反切。释义基本上是先说明词义和用法,然后再引书证或综述引文大意,有的还引古注对书证进行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错误,因此,借助《说文》探求词的本义需 要参考甲骨文。
词义引申是通过由此及彼的联想实现的。
从本义和引申义所表示的内容范围或概念 特点来看,词义引申的基本规律是:
从个别到一般——“江、河、匠”等
从具体到抽象——“道、析、表”等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关系:
词的本义:词的本来的意义。
词的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发展出来的意
义。
直接引申义——由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 间接引申义——由引申义再引申出来的意义。
探求词的本义的方法:主要凭字形,同时
结合该词的语音形式和古代文献资料。
字形指小篆及其以前的古文字形体。可以充分
得用许慎的《说文解字》弄清字形和本义的关 系。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很有价值,可供 参考。
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基本词汇
“马、牛、羊、人、口、手、日、月、山、水” 等为数不多的基本词汇,这些词汇的意义在漫 长的历史过程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与发展缓慢 的语法结构一起,保证了汉语的稳定性。
古今词义迥然不同
抢,古是“碰”、“撞”之义,如《庄子· 逍遥游》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战国策· 魏策》“以头 抢地耳”。今是“抢夺、抢劫”之义。 绸,古是“缠绕”之义,如《尔雅· 释天》“素锦绸 杠”,郭璞注“以白地锦韬(缠裹、套住)旗之 杆” 。今义则指“绸缎”。 该,古为“完备”义,如宋玉《招魂》:“招具该 备,永啸呼些”。中古之后才有“应当”的意义。
连绵词的语音特点:连绵词在语音上多有双声 叠韵的关系。 参差 仿佛 憔悴 踌躇 仓促 从容 烂漫 逍遥 彷徨 窈窕
连绵词的形体特点:写法比较自由,记录同一 个词有时用不同的字,造成了一词多形的特点。 匍匐 蒲服 匍伏 蒲伏 扶服 委蛇 逶蛇 逶移 逶迤
古汉语中的同义词:古汉语里同义词很多,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 爛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 老弱於是女媧煉五彩石以補蒼天斷鼇足以立 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 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
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 是社稷之臣也。 布帛寻常,庸人不释。 。 旧进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汉语大部分的双音词都是经过同义词临 时组合的阶段的,因此在遇到双音词的时候 需要特别仔细甄别是单音词的组合还是双音 合成词。
古汉语中的双音复合词有两个来源,一是
由两个同义词并列凝固成一个整体,只表 示一个意义;二是由从词组变来的固定组 合。可以将词进行拆分,如果拆分而得的 单音词与整体词汇意义完全不同,那么可 视为双音复合词。
踝关节以下部分
官署
词义褒贬的变化
爪牙 谤 贿 党
武将、猛士
公开议论他人的过失
财物或赠送财物
为私利而结成的集团
帮凶、走狗 无中生有 用财物收买 一种组织
词义轻重的变化
诛 恨 贼 诬 感激
指责、责备
遗憾 杀人越货、犯上作乱的人 夸大其词、虚妄不实
激愤
杀 怨恨 小偷 诬蔑、诬陷 感谢
通过两个途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今词义
的差异:
从现代汉语复音词、成语甚至方言口语的词素
中去了解古义。
从词义的共同特点和相互联系上去了解古义。
辨析古今词义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注意词义演变的时代性; 选择比较好的字典和辞书;
学会用科学方法进行比较归纳。
三、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从理论上讲,词在产生时应该是单义的。但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岁月中,随着人们对客观 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入,需要记述和表达的事物和 概念越来越多,由于受到自身发音条件等客观情 况的限制,人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为每一个新事 物都创造一个新词,于是一词多义的现象不可避 免的产生了,词的每一个意义就是一个义项,因 此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会遇到同一个词在不同 的句子中表达不同的意义。
古今词义差异
有相当数量的常用词,今义从古义发展而来, 古今意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些区别需要特 别重视。 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表现在两个方面: 词义范围的变化和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词义的扩大
睡 河 布 皮 洗 醒 菜 响
坐着打磕睡 黄河 麻织品 兽皮 洗脚 酒醒 蔬菜 回声
睡觉 泛指一切河流 棉麻等织物的通称 动植物体的表皮组织 泛指洗涤 醒悟、睡醒 兼指鸡鱼肉蛋等荤腥 泛指各种声响
式)
本义 工作、事情
成绩 功效
成就 功业
功劳 功勋
综合式引申
朝拜 本义 早晨
朝见
源自文库朝庭
王朝
朝代
朝向
分析本义和引申义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注意词义引申和词义更替的区别; 注意引申义和假借义的区别;
注意语音和字体的变化。
请给以下文字标点并转写成简体字
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 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 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 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 東流注於河
古汉语中真正的双音单纯词称为联绵词,
是汉语中特殊的词汇现象。
如果从静态层面对 连绵词进行分析,它是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双音 单纯词,因此只有形式 上的特点,没有结构上 的问题。这两个音节不 是语素而仅仅是音节的 记录符号。不能把连绵 词拆成两个语素的意义 的组合。
但是如果从连绵词 形成的过程或来源来看, 连绵词还是有结构问题 的,主要有三种结构: “义合式、衍音式、摹 声式”
相似——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有某种相
似之处。
相关——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或所表达
的概念相互关联,彼此牵涉。
相因——引申义和本义之间具有因果、条件等
逻辑关系,通过推导实现引申。
词义引申的方法:
并列式引申(放射型、辐射式)
终于 究竟 竟:本义 乐曲终了 穷尽
完毕
停止 结束
连环式引申(链条式、连锁式、串连式、延展
但绝大多数同义词的意义并非完全相同, 而是有同有异。学会辨析同义词,对正确 理解古书有很大帮助。
概念的不同;
程度轻重的不同; 感情色彩的不同; 使用条件的不同。
理解同义词注意“浑言”与“析言”的区
别:
浑言:泛指,重在说明同义词所共有的
含义;
析言:特指,重在说明同义词中每个词
所特有的含义。
词义的缩小
金 臭 子 谷 坟 瓦 宫
金属 气味 父母的后代 粮食的总称 高土堆 泛指陶器 泛指房屋
黄金 臭味 儿子 稻粟 坟墓 屋顶所用陶制材料 专指帝王所居
词义的转移
劝 豆 闻 涕 汤 脚 府
鼓励、劝勉
盛肉用的木制高脚碗
拿道理说服人
豆类植物及果实
听见 眼泪 热水 小腿 藏文书财物的地方
用鼻子嗅 鼻涕 米汤、菜汤
节组成,古代汉语特别是上古汉语中,绝 大多数是单音节词。许多在现代汉语里不 能单独使用的语素,在古代汉语中都是能 够独立运用的单音节词。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 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 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 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荀子· 天论》
古代汉语单音词向现代汉语双音词发展的方式
大致有三种。 加一有关实词素
行—运行 强—加强 节—节约 常—规律 亡—消失 应—按照
换一双音节词
加一虚词素
率尔 竖子 愕然 豁然 哗然
古汉语中的双音节词情况比较复杂,大体
可分为三类:一是形式上是双音词实质为 单音词的组合(词组),二是由两个单音 词意义凝固之后构成的双音复合词,三是 双音单纯词(联绵词)。
古代汉语词汇
古汉语词的形式和构造 古今词义的异同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古汉语词的形式和构造
语音形式
单音词 复音词
语义结构 单纯词
合成词
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同时包 含少量的双音词,双音词中,既有复合 词,也有少量的单纯词即联绵词。联绵 词是汉语词汇中特殊的词汇现象。
古汉语单音词占优势:单音节词由一个音
很多在现代汉语中成为词的双音词,在古
汉语中其实是词组:
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 贾谊《鹏鸟赋》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战国策·齐策》
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贾谊《过秦论》 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榻。 同容《芋老人传》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诗经·豳岁·七月》 汝颖以为险,江汉以为池,限之以邓林,缘之 以方城。然而秦师至而鄢郢举,若振槁然。 《荀子·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