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种海绵城市设计措施全图解

合集下载

海绵城市方案

海绵城市方案

海绵城市设施

为去除雨水径流中固体垃圾,让雨水在排水体系源头区域最大程度的消纳净化,减缓城市管网压力,保障雨污水进行有效收集,提高污水收集率,在雨水管道或合流管道上增设截污式环保雨水口、初期雨水弃流措施、下沉式绿地、水簸箕、调蓄池等海绵城市设施。

由于截污式环保雨水口、初期雨水弃流措施、下沉式绿地、水簸箕为预制成品,本作业指导书中不做详细说明,调蓄池施工工艺相对复杂,在本作业指导书中作出单独要求。

第一章雨水调蓄池施工作业指导书

1.1目的

设置雨水调蓄池达到初期雨水进入污水系统,后期雨水进入雨水系统的效果,减轻污水处理厂处理压力。

1.2工艺流程

1、工艺流程

图1.1雨水调蓄池作业流程

2、合流制雨水调蓄池

图1.1 合流制雨水调蓄池示意图

3、技术措施

雨水调蓄池采用沉井施工工艺,内框架及隔墙整体一次下沉。具体施工流程如下:首先测量放样,外围设置止水钢板桩,在地面上或地坑内制作开口的钢筋混凝土筒身,待筒身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在井内挖土使土体逐渐降低,沉井筒身依靠自重克服其与土壁之间的摩阻力,不断下沉直至设计标高,然后经就位校正后再进行封底处理。

水池封底之后,抹面之前应先做满水实验。对水池充水,充水分三次,每次充水三分之一水深,每次充水结束后稳定二天,观察和测定渗漏情况,扣除管道的渗漏因素,24小时渗漏率应小于1/1000。

沉井完毕后进行金属结构及二次浇筑施工。施工、运营过程中应做好机械设备、电气设备、仪器仪表维护保养工作。

施工中应注意:施工应先下后上,先深后浅;制作沉井前,地基必须有足够承载力;沉井下沉过程中,预留洞口用490砖砌体封堵;井内土体应均匀开挖,沉井下沉距设计标高1.2m左右时,先不挖土,观测预沉情况,然后酌情沿隔墙及刃脚边侧挖土,下沉过程中加强沉降及位移观测;沉井后浇的部分及后浇梁板的钢筋应与井壁的预留筋焊接。后浇构件接缝处理:旧混凝土凿毛,剔除松动混凝土, 清洗干净并保持潮湿,在浇筑新混凝土前先铺20mm厚同标号的水泥

海绵城市技术做法实例(一)20190420

海绵城市技术做法实例(一)20190420

“海绵城市”技术做法实例(一)

一、自由式透水人行道

将人行道置于绿化带内,面层浇筑透水混凝土。

二、辅助车道雨水直排模式优化

取消辅助车道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先进入下沉式绿化带充分下渗后,多余的雨水由设置于绿化带内的溢流井排入雨水系统。

三、绿化带设计优化

外侧绿化带整体采取下沉式设计,结合微地形设置植草沟、生态水塘等。

四、路面隔离带设置下沉绿化带

多种方法,如利用锯齿状路缘石、雨水收集井、道路纵坡、小型拦水坝构建“渗滞蓄净排”微系统。

五、公园式雨水收集模块

当遇到需要保护或种植的树木时,优化断面布置,考虑让路于树。因地制宜建设雨水公园、旱溪、生态水塘、PP蓄水模块、溢流井、植草沟等,应用多项“海绵城市”技术措施加以解决。

24种海绵城市设计措施全图解

24种海绵城市设计措施全图解

24种海绵城市设计措施全图解

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一、城市住宅区海绵策略

随着城市居住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城市自然地表被居住区域的不透水硬质材料替代,雨水自然下渗、净化和收集面临很大挑战。住宅区的景观用地应考虑结合海绵城市设计方法,在有限的绿化面积里,采用下渗、滞留、净化的策略,缓解城市居住区洪涝灾害。

1、传统住宅区——宅间雨水花园

传统住宅区中的绿地可以改造成下沉式宅间雨水花园,用来收集周边硬质铺装的雨水。

2、传统住宅区——停车场雨水花园

传统住宅区中的停车场可以改造成透水植草砖生物滞留带,用来收集周围雨水。

3、传统住宅区——活动场地

传统住宅区中的树池可以改造成滞留式生态树池,用来收集开放场地中的雨水。

4、传统住宅区——宅间道路

传统住宅区中的宅间道路和绿化带可以改造成透水路面和生物滞留池,用来收集道路上的雨水,避免路面雨水沉积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5、传统住宅区——车行道

传统住宅区中的车行道考虑机动车荷载,一般不建议使用透水路面,而是利用道路两侧绿化带收集、消纳路面雨水径流。

6、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园路

7、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广场

高层住宅区中的硬质广场可以结合透水铺装、排水明沟及生物滞留设施,设计成一个集收集、净化、储存雨水于一体的良性循环系统。

海绵城市六要素和实现的24种方法

海绵城市六要素和实现的24种方法

海绵城市六要素:渗、蓄、滞、净、用、排

1

海绵城市--渗

海绵城市

由于城市下垫面过硬,到处都是水泥,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因此,要加强自然的渗透,把渗透放在第一λ。其好处在于,可以避免地表径流,减少从水泥地面、·面汇集到管网里,同时,涵养地下水,补充地下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水质,改善城市微气候。而渗透雨水的方法多样,主要是改变各种·面、地面铺装材料,改造屋顶绿化,调整绿地竖向,从源头将雨水留下来然后“渗”下去。

1透水景观铺装

传统的城市开发中无论是市政公共区域景观铺装还是居住区景观铺装设计中多数采用的都是透水性差的材料,所以导致雨水渗透性差,而在这一方面可以通过透水铺装实现雨水渗透,或通过水渠和沟槽将雨水引流至街道附近的滞留设施中。

2透水道·铺装

传统城市开发建设中道·占据了城市面积的10%-25%,而传统的道·铺装材料也是导致雨水渗透性差的重要隐私之一,除了景观铺装方面可以通过透水铺装实现雨水渗透之外,还可以将园区道·、居住区道·、停车场铺装材料改为透水混凝土,加大雨水渗透量,减少地表径流,渗透的雨水储蓄在地下储蓄池内经净化排入河道或者补给地下水,减少了直接性雨水对·面冲刷然后快速径流排水对于水源的污染。

3绿色建筑

海绵城市建设措施不仅在于地面,屋顶和屋面雨水的处理也同样重要。在承重、防水和坡度合适的屋面打造绿色屋顶,利于屋面完成雨水的减排和净化。对于不适用绿色屋顶的屋面,也可以通过排水沟、雨水链等方式收集引导雨水进行贮蓄或下渗.

对于不适用绿色屋顶的屋面,也可以通过排水沟、雨水链等方式收集引导雨水进行贮蓄或下渗。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什么是“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有什么作用呢?

“海绵城市”,即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是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强调通过源头分散的小型控制设施,维持和保护场地自然水文功能,有效缓解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洪峰流量增加、径流系数增大、面源污染负荷加重等城市问题。“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海绵城市”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呼吸”,更具生态魅力。

海绵城市水的循环收集与释放示意图

好处一:吸住集中降水,告别“城中看海”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是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从管道里集中排出。强降雨一来,大家就感觉修多粗的下水管道都不够用。许多严重缺水的城市,就让约70%的雨水白白流失了。建设海绵城市,在暴雨来袭时,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将雨水储存起来;暴雨过后,再让雨水缓慢地流出,从而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雨水带来城市内涝问题。

好处二:雨洪利用,节约水资源

当城市成为“海绵”时,降雨时城市吸饱了水,而在干旱缺水时,就可以将储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损有余而补不足”,让城市将本就珍贵的水资源运用得更加平衡。以北京为例,自打造“海绵城市”以来,仅2014年就累计收集利用雨水量2781万方,相当于14个昆明湖。

好处三:生态与经济并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建设非常注重对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保护河、湖、池塘等水系,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缓解城市缺水和热岛效应。调蓄设施又往往与城市

24种海绵城市设计措施全图解

24种海绵城市设计措施全图解

24种海绵城市设计措施全图解

标签:景观实景景观设计海绵城市

一、城市住宅区海绵策略

随着城市居住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城市自然地表被居住区域的不透水硬质材料替代,雨水自然下渗、净化和收集面临很大挑战。住宅区的景观用地应考虑结合海绵城市设计方法,在有限的绿化面积里,采用下渗、滞留、净化的策略,缓解城市居住区洪涝灾害。

1、传统住宅区——宅间雨水花园

传统住宅区中的绿地可以改造成下沉式宅间雨水花园,用来收集周边硬质铺装的雨水。

2、传统住宅区——停车场雨水花园

传统住宅区中的停车场可以改造成透水植草砖生物滞留带,用来

收集周围雨水。

3、传统住宅区——活动场地

传统住宅区中的树池可以改造成滞留式生态树池,用来收集开放场地中的雨水。

4、传统住宅区——宅间道路

传统住宅区中的宅间道路和绿化带可以改造成透水路面和生物滞留池,用来收集道路上的雨水,避免路面雨水沉积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5、传统住宅区——车行道

传统住宅区中的车行道考虑机动车荷载,一般不建议使用透水路面,而是利用道路两侧绿化带收集、消纳路面雨水径流。

6、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园路

7、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广场

高层住宅区中的硬质广场可以结合透水铺装、排水明沟及生物滞留设施,设计成一个集收集、净化、储存雨水于一体的良性循环系统。

8、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绿地

二、绿色屋顶海绵策略

雨洪来临时,建筑屋顶产生的径流是导致城市内涝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将城市的建筑屋顶改造为绿色屋顶能有效缓解城市雨水径流压力。一方面,通过海绵城市结构来收集、储存雨水,并利用雨水进行浇灌,可以节省各种能耗;另一方面,绿色屋顶将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的整体绿化率。

“海绵城市”规范要点与做法图解

“海绵城市”规范要点与做法图解

“海绵城市”规范要点与做法图解

什么是海绵城市?

所谓海绵城市,就是充分发挥原始地形地貌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充分发挥自然下垫面和生态本底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充分发挥植被、土壤、湿地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对雨水具有吸收和释放功能,能够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加强规划建设管控,通过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采取屋顶绿化、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等措施,使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和绿地、水系等具备对雨水的吸纳、蓄滞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目前全国已有130多个城市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有关部署,确定的目标核心是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使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围绕这一目标确定的时间表是到2020年,20%的城市建成区达到这个要求。如果一个城市建成区有100平方公里的话,至少有20平方公里在2020年要达到这个要求;到2030年,80%的城市建成区要达到这个要求。

“海绵城市”规范要点:

海绵城市规范要点

1.透水铺装

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也属于渗透铺装。

(1)透水铺装对道路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潜在风险较大时,可采用半透水。

(2)土地透水能力有限时,应在透水铺装的透水基层内设置排水管或排水板。

(3)当透水铺装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时,顶板覆土厚度不应小于

600 mm,并应设置排水层。

2.下沉式绿地

海绵城市设计经典图解

海绵城市设计经典图解

05
城市公园绿地海绵策略
1、综述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 不透水面积急剧增加。城市道路作为城市主要不透水下垫 面之一,占建设用地的比例超过了30%。与此同时,传统管 道排水方式导致道路排涝压力大、路面污染严重等突出问 题,难以满足现代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城市道路 运用海绵城市设计策略,在收集利用道路雨水径流、污染 排放等方面可产生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美学效益。
2、生态树池
树池的标高一般比路面低一些,用以收集、初步过 滤雨水径流。就行道树而言,一系列连贯的树池可以被 设计成潜在的收水装置,最大限度地发挥收集、过滤雨 水径流的作用。
3、生物滞留池
生物滞留池是一种窄的、线性的、配置丰富景观植物、具有规则形状(常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的下凹式景观空间,具有垂直的池壁和平缓的纵向坡。
海绵城市设计经典图解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01
前言
内容提要
01、前言 02、城市住宅区海绵策略 03、绿色屋顶海绵策略 04、城市道路海绵策略 05、城市公园绿地海绵策略 06、大面积硬质场地海绵策略
前言
5、传统住宅区——宅间道路
传统住宅区中的宅间道路和绿化带可以改造成透水路面和生物滞留池,用来收集道路上的雨 水,避免路面雨水沉积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不同用地性质的海绵城市措施及技术图解

不同用地性质的海绵城市措施及技术图解

1、透水铺装:适用于广场、停车场、人行道以及车流量和荷载较小的道路,如建筑与小区道路、市政道路的非机动车道等,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还可用于机动车道。

它是由骨料、水泥、水、增强剂搅拌形成的多孔轻质混凝土铺设而成。由于不含细骨料,均是由粗骨料表面包覆薄层水泥浆从而相互粘结,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从而让雨水迅速的被吸收,渗入地表,首先实现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吸水”要求。

2、绿色屋顶:

暴雨时减少雨水地表径流量,改善雨洪来临排水管道的承受压力;

屋顶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吸收粉尘、净化雨水污染物、改良空气和水质环境;为建筑穿上绿色外衣,从而吸收建筑热量,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

吸引昆虫鸟类加入,增加生物多样性。

3、下凹式绿地:可广泛应用于城市建筑与小区、道路、绿地和广场内。

在城市小区建设中采用下凹式绿地对于增加雨水蓄渗和地下水补给量、削减暴雨径流的峰值及减少小区绿地灌溉用量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且可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的绿地,包括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调节塘等。

4、生物滞留设施(雨水花园):主要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内建筑、道路及停车场的周边绿地,以及城市道路绿化带等城市绿地内。

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

5、渗透塘:渗透塘是一种用于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的洼地,具有一定的净化雨水和削减峰值流量的作用。

6、渗井:主要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内建筑、道路及停车场的周边绿地内。

7、湿塘:湿塘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城市绿地、广场等具有空间条件的场地。

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方案(图文并茂)

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方案(图文并茂)

80-100 23-183.15 30 16 30 11-24.3 30 23-38
减少50%~ 70% 的沉积物 美国国家立法, 控制沉积物 控制养分流失 有效过滤硝酸盐 控制N.P的流失 有效的降低环境的温度5~ 10℃ 增强低级河流河岸稳定性 降低环境的温度5~ 10℃
15 11- 200
控制河流浑浊 为鱼类提供有机碎屑物质
类别 村庄 水田 水体 灌渠 其他 总用地
比例 5.18 % 70.15 % 5.49 % 15.18 % 4.00 % 100 %
径流系数 0.45 0.25 1.0 0.15 0.6 0.28
原始雨水径流系数:0.28
( 2年重现期24小时降雨流量为设计标准)
雨水径流控制率:100%
十字双轴、内外双环的水系布局
1.6 海绵城市八大技术
水系河道

市 下
建筑场地


绿地公园

道路广场
植被缓冲带+生态河床
水系河道
主要利用滨水的乔木、灌木、草本构建的不同植物群落带以及 水岸的土壤、砂石等渗透性材料对雨水进行生态管理,在雨水 径流最终注入水体前完成对雨水径流减速、雨水渗透减量、雨 水过滤净化的作用。
生物多样性:100-200米 水土保持:80-100米 防治污染:30-50米 降温等生态方面:200米

海绵城市做法

海绵城市做法
1、雨水未经处理前不得随意 排入雨水管; 2、尽可能不用管道、暗涵排 水,daylight; 3、渗、滞、蓄、净、用、排 技术综合应用。 4、排水形式多样,草沟排水、 雨水花园、地表导流、透水铺 装、洪涝溢流及主干排水管道 等。 5、城市竖向及河道水系规划 是排水设计的重要内容。
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 雨水进入管网系统之前需经过LID设施处 理,地表导流是重要的设计内容,多专业 共同协调,构建雨水收集、排放系统。
VEGETATED ROOF 绿色屋顶
COMMERCIAL RAINWATER HARVESTING 雨水收集利用
RESIDENTIAL RAINWATER HARVESTING 住宅集雨设施
TREE BOX 集雨树箱
RAIN GARDEN 雨水花园
PERMEABLE PAVING 透水广场路面
空隙的土壤中种草
碎石填空
“We Bring Engineering to Life”
1、雨水口不宜设在硬制铺装 上,道路、广场、小区内的雨 水口尽可能引入绿化带内;
溢流高度设置在最大储水深度处 排入下游的处理设施或者允许的排口 溢流方式
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
雨水口设计
1、雨水口不宜设在硬制铺装上,道路、广场、小区内 的雨水口尽可能引入绿化带内;
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
雨水口设计

图文解说——海绵城市

图文解说——海绵城市

图文解说——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一、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通过屋顶绿化、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等措施,让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够吸收和释放雨水,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应对自然灾害,做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同时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1.海绵城市的“前因”-传统的开发模式带来的问题

“雨季一来,城市看海”。我国99%的城市目前都是快排模式,雨水落在硬化地面上只能从管道中集中快排,强降雨一来,修再多管道也不够用。许多城市几十年前的地面径流系数是0.3,现在是0.7,也就是说现在一下雨70%的水要在地面流淌,许多严重缺水的城市就这么让70%的雨水白白流失了。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工程建设做地面硬化使得形成了“铁壳城市”,导致雨水无法渗透到地下。钢筋水泥过多地替代能够涵养水源的林地、草地、池塘,裸露的土地成为稀缺的资源,自然水循环系统就被切断了,导致城市无法“自由呼吸”,产生“热岛效应”。

2.海绵城市的“后果”-LID

让城市返璞归真、道法自然,建设自然、生态、绿色的基础设施。针对传统城市开发模式的遗留问题,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技术措施,控制城市雨水径流,实现低影响城市开发建设(LID),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将城市建设成“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体”。

海绵城市设计经典图解共44页

海绵城市设计经典图解共44页
海绵城市设计经典图解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来自百度文库

24种海绵城市设计措施全图解

24种海绵城市设计措施全图解

24种海绵城市设计措施全图解

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一、城市住宅区海绵策略

随着城市居住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城市自然地表被居住区域的不透水硬质材料替代,雨水自然下渗、净化和收集面临很大挑战。住宅区的景观用地应考虑结合海绵城市设计方法,在有限的绿化面积里,采用下渗、滞留、净化的策略,缓解城市居住区洪涝灾害。

1、传统住宅区——宅间雨水花园

传统住宅区中的绿地可以改造成下沉式宅间雨水花园,用来收集周边硬质铺装的雨水。

2、传统住宅区——停车场雨水花园

传统住宅区中的停车场可以改造成透水植草砖生物滞留带,用来收集周围雨水。

3、传统住宅区——活动场地

传统住宅区中的树池可以改造成滞留式生态树池,用来收集开放场地中的雨水。

4、传统住宅区——宅间道路

传统住宅区中的宅间道路和绿化带可以改造成透水路面和生物滞留池,用来收集道路上的雨水,避免路面雨水沉积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5、传统住宅区——车行道

传统住宅区中的车行道考虑机动车荷载,一般不建议使用透水路面,而是利用道路两侧绿化带收集、消纳路面雨水径流。

高层住宅区中的硬质广场可以结合透水铺装、排水明沟及生物滞留设施,设计成一个集收集、净化、储存雨水于一体的良性循环系统。

24种海绵城市设计理念

24种海绵城市设计理念

24种海绵城市设计理念

海绵城市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城市规划理念,旨在通过模仿大自然的水循环过程,有效地处理和利用雨水,降低城市洪涝风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下面介绍24种海绵城市设计理念。

1. 雨水收集系统: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将降雨水量用于灌溉、冲洗道路和公园等。

2. 屋顶绿化:在建筑物屋顶种植绿植,增加雨水的渗透,减少雨水径流。

3. 融雪设施:在道路和人行道设立融雪设施,避免因雪融化而导致的洪涝。

4. 蓄水设施:建设地下蓄水设施,以便在降雨量大的时候储存雨水,减少径流。

5. 河道疏浚:定期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增加水流通畅性。

6. 污水处理:建立污水处理厂,将污水净化后再排放,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7. 湿地系统:在城市建设中保留或修建湿地系统,利用湿地的自然过滤功能净化水质。

8. 雨园:在公园和绿地等开放空间中建立雨园,集中收集和利用雨水。

9. 林草系统: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种植更多的树木和草地,增加雨水的渗透能力。

10. 城市湖泊:修建城市湖泊,增加城市的水域面积,能吸纳雨水,减缓洪峰。

11. 雨水花园:在居民区设置雨水花园,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土壤的过滤,净化雨水。

12. 绿色屋顶:使用绿色屋顶覆盖材料,能减少雨水径流,改善城市气候。

13. 隔离带:在高速公路的两侧设置隔离带,阻碍洪水进入城市区域。

14. 高架桥设计:在建设高架桥时,考虑桥面的透水性,减少雨水积聚。

15. 下沉式绿地:在场地设计中设置下沉式绿地,作为雨水收集和储存的区域。

16. 绿色广场:在城市广场设置绿化带,增加雨水渗透能力,改善城市热岛效应。

海绵城市下凹式绿地典型构造示意图

海绵城市下凹式绿地典型构造示意图
{"code":"InvalidRange","message":"The requested range cannot be satisfied.","requestId":"509d7c5e-d011-47来自百度文库a-b2e1-c1200f5f06d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种海绵城市设计措施全图解

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 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住宅区海绵策略

随着城市居住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城市自然地表被居住区域的不透水硬质材料替代,雨水自然下渗、净化和收集面临很大挑战。住宅区的景观用地应考虑结合海绵城市设计方法,在有限的绿化面积里,采用下渗、滞留、净化的策略,缓解城市居住区洪涝灾害。

1、传统住宅区——宅间雨水花园

传统住宅区中的绿地可以改造成下沉式宅间雨水花园,用来收集周边硬质铺装的

雨水。

2、传统住宅区——停车场雨水花园

传统住宅区中的停车场可以改造成透水植草砖生物滞留带,用来收集周围雨水

传统住宅区中的树池可以改造成滞留式生态树池,用来收集开放场地中的雨水。

3、传统住宅区——活动场地

4、传统住宅区——宅间道路

传统住宅区中的宅间道路和绿化带可以改造成透水路面和生物滞留池,用来收集

道路上的雨水,避免路面雨水沉积对居民生活造

成影响

5、传统住宅区——车行道

而是利用道传统住宅区中的车行道考虑机动车荷载,一般不建议使用透水

路面,

路两侧绿化带收集、消纳路面雨水径流。

6、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园路

7、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广场

高层住宅区中的硬质广场可以结合透水铺装、排水明沟及生物滞留设施,设计成一个集收集、净化、储存雨水于一体的良性循环系统

8、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绿地

、绿色屋顶海绵策略

雨洪来临时,建筑屋顶产生的径流是导致城市内涝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将城市的建筑屋顶改造为绿色屋顶能有效缓解城市雨水径流压力。一方面,通过海绵城市结构来收集、储存雨水,并利用雨水进行浇灌,可以节省各种能耗;另一方面,绿色屋顶将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的整体绿化率。

绿色屋顶策略中,表面种植绿色植被,用以吸收雨洪期间多余的雨水径流,通过

植物根系净化过滤,将雨水收集到雨水桶进行存储回用;绿色屋顶底层有轻质土

层、防根系穿透层、排水层以及防水层等多层结构保护,同时能保护建筑表层,多样植物搭配的绿色植被层可以吸收建筑热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1、开敞型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设计有基本结构层,同时屋面坡度大于 2 度,以有效汇聚、收集雨水

2、密集型绿色屋顶

密集型绿色屋顶荷载承受能力较高, 能够种植覆土较高的乔木、 灌木,打造景观 体验丰富的屋顶花园

3、低荷载坡屋顶

屋顶结构顶板荷载不能满足绿色屋顶结构和植物荷载,其坡度较大,绿色屋顶结

构容易滑落,抗风性较低,不能实施绿色屋顶。雨洪期间雨水排放至建筑周边,增加内涝风险,雨水浸泡危害建筑地基。坡屋顶长期受到雨水冲刷,屋檐、屋脊

结构损坏,加剧建筑老化。可以增加屋檐排水槽、雨水管、雨水桶等结构,组成

坡屋顶雨水收集系

、城市道路海绵策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不透水面积急剧增加。城市道路作为城市主要不透水下垫面之一,占建设用地的比例超过了

30% 。与此同时,传统管道排水方式导致道路排涝压力大、路面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城市道路运用海绵城市设计策略,在收集利用道路雨水径流、污染排放等方面可产生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美学效益。

1、生态树池

树池的标高一般比路面低一些,用以收集、初步过滤雨水径流。就行道树而言,一系列连贯的树池可以被设计成潜在的收水装置,最大限度地发挥收集、过滤雨水径流的作用。

2、生物滞留池

生物滞留池是一种窄的、线性的、配置丰富景观植物、具有规则形状(常为长方

形或正方形)的下凹式景观空间,具有垂直的池壁和平缓的纵向坡。

3、道路渗井

在空间极为受限的邻里街道,因为没有有利条件设置生物滞留设施,通常采用设置渗井的方式来实现海绵城市

4、道路中心隔离带

道路中心绿化作为常见的道路绿化形式,在海绵城市建设上有很大的潜在利用价值。道路两侧的滞留池和中心绿化在本来没有联系的情况下,结合道路横坡的现状,可整合为一个新的排水绿化生态系统,是一个可以用来应对道路积水的新策略。

5、立体交

采用入水口初期弃流、入水口拦截装置、高架下滞留池设计等方式

6、生态停车场

生态停车场是一种具备环保、低碳功能的停车场,具有高绿化、高承载的特点,

同时使用年限也长于传统停车场,生态停车场可与生物滞留池及植草沟结合设

计。

四、城市公园绿地海绵策略

把城市公园绿地中的海绵设施连成系统能够有效传输和消纳雨水,在强降雨时能有条理进行处理、消化雨水径流,同时层级净化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在收集绿地周边区域雨水时,若植草沟不能直接引流,可以通过设计地下管道,引流至绿地公园进行雨水消纳,地下管道与海绵设施相互结合。

1、城市公园道路

2、雨水花园

3、大型下凹绿地

公汨犬巴下凹H 绿地海统诚市改适帝払:无冋左〕

城市依乏犬面釈雨水滝留 空间.大型公因绿地没有 尸生枳檢作用。

公园绿地昔通土填下潘

Mfl ⅝fε,汇集的雨水

不能右致下灌・

公园大區下冋式绿临改追前

改造

城市缘地

C l 起,不能滞留

雨水桂流.塢雨时期甬水 汇聚沖剧至公园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