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学反思-苏教版 (1)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课后反思-4.10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不进位、不退位)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课后反思-4.10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不进位、不退位)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课后反思-4.10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不进位、不退位)丨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 不进位、不退位的两位数加、减运算。

3. 相关练习题的讲解和解答。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规则。

2.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运算过程,熟练运用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规则。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引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讲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强调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规则。

3. 示例:通过示例演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运算过程,让学生跟随示例进行计算。

4.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5. 讲解练习题: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计算规则。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1. 板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不进位、不退位)2. 板书内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规则,相关练习题。

作业设计1.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练习题。

2. 相关应用题目的解答。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通过讲解、示例、练习和讲解练习题的教学过程,学生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计算规则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让学生跟随示例进行计算,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一年级数学下册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
位减法教学反思苏教版
本次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我采用了苏教版的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 先通过实物教具、数字卡片等帮助学生理解个位和十位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字感知能力。

- 通过简单实用的练题让学生熟悉减法的操作流程。

- 逐步引入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概念,通过拆数法和借位法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计算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以下问题:
- 一些学生在掌握个位和十位的概念上存在困难,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加强练。

- 在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时,有些学生还无法准确判断何时需要使用借位法,需要在更多的练中加强。

对于这些问题,我会积极与班级老师和学科组合作,制定更加
有效的教学计划,并根据具体学生的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帮助他
们更好地掌握减法知识。

通过本次教学,我认为学生对两位数的减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也更加得心应手。

这种更加充分的数字素养
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能够为他们未
来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概念:让学生理解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减法概念:让学生理解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器、加法表、减法表、PPT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2. 新课导入: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练习,互相交流计算方法,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4. 巩固练习:通过PPT课件展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计算结果。

5. 总结: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强调注意事项。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加法概念: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减法概念: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相加,如果个位相加的结果小于10,则直接写在个位上;如果个位相加的结果大于或等于10,则将个位数保留,十位数进位。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十五篇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十五篇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十五篇篇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反思《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关键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注意两点:第一,相同数位对齐;第二,从个位算起。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联系口算过程中能理解列竖式计算时的写法,可能是第一次接触,学生在独立列式时错误很多,主要存在的问题:1.主要是数位对不齐,有的学生把一位数加减两位数中个位上的数对到十位上,造成计算错误。

2.横式上的得数不写。

3.有的学生在写竖式时,总是把数字或符号抄错,如把23抄成32,把加号抄成减号。

4.有的学生竖式是写对了,但在具体计算时把减法当加法在做,或把加法当减法做。

5.有的学生口算了以后再把答案写在竖式上。

要不就干脆连竖式也没有,直接一个横式。

还有的学生先在横式上口算答案,再列竖式计算,造成横式和竖式两种答案。

对于学生的错误进行教学反思及改善:1.我觉得规范学生的书写是很重要的,小到竖式从哪个位置开始写起,画横线用直尺比着画,都要严格要求。

为此,学生的竖式写法规范、整洁。

2.在计算时很多学生受口算方法的影响,从十位算起。

通过具体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竖式的练习,逐步使学生明白,笔算加减法时,从个位算起比较简便。

改善措施:1.加强平时的练习,使学生达到熟能生巧。

2.规范竖式的写法,严格按要求去做。

3.对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加强联系,减少错误。

数学教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

因此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身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应该放手让学生自身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身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

这节课,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

一年级数学下册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退位加法教学反思 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退位加法教学反思 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退位加法教学反思苏教版介绍这份教学反思主要针对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中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退位加法进行讨论。

在这节课中,我们着重教授学生如何进行两位数相加的不退位加法操作。

教学目标- 能够理解两位数相加不退位加法的概念- 能够正确进行两位数的不退位加法运算- 能够应用两位数的不退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回顾个位数相加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2. 介绍两位数相加的不退位加法3. 演示两位数的不退位加法运算步骤4. 练学生进行两位数的不退位加法运算5. 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不退位加法解决问题教学方法1. 利用教具或者板书向学生清晰地展示两位数的不退位加法运算步骤2. 分组合作,让学生互相讨论解答,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及时解答并纠正错误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两位数相加的不退位加法较为陌生,需要进行多次训练和巩固。

在演示步骤时,需要更加清晰地向学生展示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并牢记运算规则。

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使得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和交流,促进了他们的研究。

同时,也要及时关注每个学生的研究情况,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和练。

提供实际问题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加他们对不退位加法运算的实际应用性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强化两位数相加的不退位加法的训练,例如设置更多的练习题和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

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和评估,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并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反思-4.10 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反思-4.10  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丨苏教版

《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在一年级上册中学生已经能够熟练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在之前的几课时中能够熟练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这部分教材以此为起点,首先安排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列出算式,让学生通过已有经验思考计算方法。

利用摆小棒、拨算珠的方式渗透相同数位相加的思想,再进行竖式的教学。

“试一试”中安排了相应的减法练习。

教材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丰富的学习活动,如算一算,改一改等。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不仅在知识层面上得到巩固和深化,而且进一步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了数学思考,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方法,能正确笔算不进位、不退位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得数。

2.使学生经历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和探索笔算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究加减笔算方法的不同策略,体会数的认识与加减计算间的联系,发展形象思维和初步的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以及初步的笔算能力,进一步获得探索加减计算方法的经验。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现实数学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感受数学方法的作用,能积极思考,对话,产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初步培养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竖式、正确计算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感知“形”与“体”的联系。

教学难点: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一、导引探究1.理解题意,列出算式(出示例6)师:春天到了,小朋友们坐车去春游,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提问:你能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吗?(45+31)【设计说明:用情境图创设情境,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有效地唤起已有的知识储备。

在此基础上,引出重点研究的内容,为下一步学习作好铺垫。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微课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正确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列竖式计算,我以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为主线,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在探索计算方法时,让学生充分思考,把学生的想法在全班进行交流,让大家感受列竖式的方便,培养学生爱动脑的好习惯。

在课堂练习过程中,我采取小组评比奖小红花的方法。

每个组轮流派代表进行演板,根据他们的正确、快慢来进行总体打分,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但是在这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有疑惑和不足的地方,在创设情境引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式时,我用了过长的时间让学生来提问,学生思维活跃,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这许多不可控的因素存在,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教育机智,并能够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引导,从而更好地把握时间,我在这方面还做得不够好。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概念。

2. 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 相关练习题的讲解与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不进位、不退位的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概念。

2. 新课:讲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强调不进位、不退位的处理。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互检查,教师巡回指导。

4. 讲解: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2. 板书内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关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家长签字:请家长检查作业,并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学生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不足之处,提高学习效果。

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练习和指导,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课后作业和家长签字的设置,有助于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步骤,包括导入、新课、练习、讲解和总结,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小明有23个苹果,他又买了15个苹果,那么他现在有多少个苹果?”或者“小红有40块糖果,她分给同学20块糖果,她还剩下多少块糖果?”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实际意义。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0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0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0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丨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不进位、不退位的两位数加、减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计算练习,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加法概念:复习和巩固加法的定义,理解“加”就是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减法概念:复习和巩固减法的定义,理解“减”就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

3.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重点讲解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掌握不进位、不退位的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内在联系,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器、教学挂图、PPT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加法和减法的实例,引导学生复习加、减法的定义。

2. 新授:讲解不进位、不退位的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教学挂图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总结: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板书设计1.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2. 内容:包括加法和减法的定义、计算方法、注意事项等。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相关的计算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2. 口头作业:鼓励学生向家长讲解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一份关于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的示例,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从理解概念到掌握计算方法再到实际应用的整个学习过程,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2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2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2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2.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能够探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规律,提高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如:现在,小明有 38 元,他又赚了 25 元,他现在有多少元钱呢?请大家一起来计算一下。

让学生发现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规律,如:个位数相加得到结果的个位数,十位数相加得到结果的十位数,不需要进位。

2.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同样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过程,如:现在,小明有 38 元,他又花了 25 元,他现在还有多少元钱呢?请大家一起来计算一下。

让学生发现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规律,如:个位数相减得到结果的个位数,十位数相减得到结果的十位数,不需要退位。

3. 实际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如:小明要买一本50元的书,他手里有两张20元的钞票和一张10元的钞票,还差多少钱呢?通过学生独立组织语言,进行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1. 情景再现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和技巧,从而加深记忆和理解。

2.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共同解决教师出的问题,发挥个人和团体间的智慧和力量,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3. 实践探究法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联系实际的认识和思维方式。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一、说教材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是苏教版数学一年 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课时内容。本课编排在 教材第57、第58页的内容。例题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教材 教学皆在组织学生总结计算法则。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 不退位减法。 2.使学生学会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算理,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说学情
例题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笔算。摆 小棒和拨算珠都能使学生理解两个加数中的40和30相加、5和1 相加。为了便于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应把竖式中的 两个加数的个位与十位分别对齐。学生体会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 加法很方便,就会自觉迁移到两位数减法中去。所以,“试一试”不 要操作学具,直接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 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
1.口算。
54-50=
42+7=
94-60=
68-8=
4+7= 29-8= 32+20=
40-20=
37-7= 41+8= 56-4= 40+8=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苏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迅速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 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2.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迅速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难点1. 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迅速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器、投影仪、PPT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相关的知识。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阶段:新授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2. 教师通过PPT展示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第三阶段:巩固1. 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补充。

板书设计1.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2. 板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作业设计1. 设计一些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不退位)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不退位)教学反思
情况,让学生说说计算顺序,对于先加个位上的数或先加十位上的数,都予以肯定。
2、教学“试一试”
教师板书:67-34=
谈话: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用竖式计算加法的方法,你能用竖式计算这题减法吗?
学生试算,然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最后请一名学生板演。
3、归纳笔算的方法
提问:列竖式计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后指名发言。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谈话:我们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心和爱护。你们看,有一所学校的一年级学生正乘汽车准备到全国著名的景点青海湖去旅游呢,他们多高兴啊,听一听他们说了些什么。
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
1、教学例题
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挂图,读图中人物的对话。
提问:你能从图中看懂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之后在自己的小组里互相说说,然后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一说。
反思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关键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注意两点:
第一,相同数位对齐;
第二,从个位算起。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由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写法和笔算方法迁移到两位数减两位数,强调要把得数写在横式等号后面。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书写格式上存在很大问题,有些学生虽然数位对齐,但在竖式中把加号位置写错了,如果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出现整十数情况,学生对0的处理出现许多困难,而且容易混淆,碰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学生出现数位不对齐的现象,有的学生忘记写横式后面的答案。
在挂图下出示“两辆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的数学问题,学生连起来读挂图中的对话和下面的问题。
读完后提问:同学们读了题以后,知道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最后指名说说想法,达成共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2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2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2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丨苏教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2.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3.学生能够将两位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教学重点1.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将两位数加减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及教学工具2.学生准备作业本、笔、纸等学习用具教学过程1. 导入1.老师可以通过小游戏、谜语、歌曲等活跃气氛,为学生导入本节课的主题——两位数加减法。

2.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导他们想到进行两位数加减法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 讲解1.老师先让学生回忆一下上节课讲解的两位数的概念。

2.接着,老师简单讲解如何进行两位数的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可以使用图例或者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3.讲解过程中,可以通过回答学生的问题或举一些小案例来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 练习1.老师可以出现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题目,要求学生完成计算并手写在作业本上。

2.学生完成计算后,老师讲解标准答案,并引导学生自我检查。

4. 进一步应用1.老师出示一些日常实际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两位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2.学生完成计算后,老师将他们的结果汇总,分析学生的表现,并讨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可以出现几道加、减法题目,也可以出现几个实际问题请求学生进行计算。

教学反思这一节课主要教授两位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实际场景中的解决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提问、讲解、练习、思考并使学生应用的方式,使学生对知识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我还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实际场景的例子,这些例子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快速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教学内容是我所教授的《一年级下册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点和重点。

难点在于学生对于进位、退位的理解,以及如何在计算过程中正确地进行。

重点则是学生能够掌握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为了进行有效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计算器、练习本等。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步骤和公式清晰地展示给学生,以便他们能够理解和记忆。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复习。

作业题目包括两位数的加、减计算,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应用。

在答案部分,我会给出详细的解答过程和最终答案,以便学生能够对照和检查。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部分,我会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发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规律和技巧,并能够将其应用到更复杂的问题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学生对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教学的重点。

这包括他们对进位、退位的处理,以及如何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是教学的难点。

这需要他们不仅理解计算方法,还需要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的情景引入,例如购物、做菜等,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概念和实际意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数学的概念。

我会讲解并演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包括进位、退位的处理。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结合一些生动的例题,让学生通过随堂练习来巩固所学的内容。

我会特别强调进位、退位的处理,因为这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说课稿)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说课稿)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一、教学目标1.理解两位数的概念及其组成;2.通过实际操作加、减两位数,掌握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两位数的概念及其组成;2.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运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数字卡片、计数器等教具;2.学生准备习题册、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两个两位数,例如:68和37,并通过数字卡片、计数器等教具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两位数的概念及其组成。

2. 学习1.不进位的加法运算方法:以68+37为例,先在各位上进行相加,得到5,然后在十位上进行相加,得到10,在计算过程中不进位,因此,最后得到的结果是105。

2.不退位的减法运算方法:以98-47为例,先在各位上进行相减,得到1,然后在十位上进行相减,得到5,在计算过程中不退位,因此,最后得到的结果是51。

3.让学生自主练习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通过大声读出计算过程中的数字和符号,加深其对数字的印象,提高口算能力。

3. 巩固教师出示习题,在黑板上特地标注不进位、不退位的符号,让学生尝试解答。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编制题目,与同桌互相出题,提高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

4. 总结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2.强调加、减法运算只是数学学习中的一小部分,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课程标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加法运算方法:以68+37为例,各位相加得5,十位相加得10,不进位,结果为105。

减法运算方法:以98-47为例,各位相减得1,十位相减得5,不退位,结果为51。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口算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提高了其数学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但对于部分学生而言,理解和运用不进位、不退位的方法还存在困难,需要结合实际情境再次进行讲解和演示。

一年级下册西师大版《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西师大版《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西师大版《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反思1、一年级下册西师大版《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反思这部分内容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与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口算方法,明确了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减的道理,这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学生在用竖式计算时只是形式不同,但算理相同,计算难度不会很大。

由于本节课是计算教学,学生容易产生枯燥感。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于是我请上了孩子们所喜爱的动画人物——朵拉,让孩子们主动地跟着朵拉去探险,自主地去学习本节课的知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本质上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及加、减整十数两种情况的组合。

他们算理也是完全相同的,学生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和类推来学习。

在教学时,学生从图上收集信息并提出问题后,孩子们列式解决43+31时,已经下意识地计算出得数是74。

我趁势予以追问:你是怎么想的?有些学生已经能够完整有序地说出计算的过程。

为所有学生都能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摆一摆学具,用我们的学具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边摆边要求说一说怎么计算,以达到加深理解和强化的`作用。

学生对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不存在问题,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正确书写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竖式和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是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顺序。

我把竖式计算的重难点定为:数位对齐,个位算起。

我觉得在教学竖式计算时,规范学生的书写很是重要,在边讲边示范板书时,让孩子们徒手跟着写一写。

接下来放手让学生在下发的作业纸上来列竖式计算43-31,收集孩子们的各种作业,引导孩子们来进行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积累了竖式计算书写时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总结出在列竖式时要注意数位对齐。

从“个位算起”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如果单单是一个准则或是老师的一个要求,孩子只会一味地去遵守这一规定而已。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丨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2.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3. 应用题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计算器、黑板、粉笔2. 学具:练习本、铅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加、减情景,引导学生说出相应的加、减算式。

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

3. 演示与讲解:教师通过黑板演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过程,并进行讲解。

4. 练习:学生通过练习本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6. 应用题: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应用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并解决问题。

7.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难点。

板书设计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2.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3. 应用题作业设计1. 练习本上的练习题2. 家庭作业:每位学生回家后,找一些生活中的加、减情景,列出相应的加、减算式,并计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PPT展示、黑板演示、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0.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案1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0.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案1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0.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案1一. 教材分析《10.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单元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规则。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对于两位数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他们在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时,可能会出现进位、退位的情况,因此,引导学生掌握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关键。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规则。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难点: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规则。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过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两位数的卡片,用于学生的练习和巩固。

3.教学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中的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和体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需求。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关键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注意两点:
第一,相同数位对齐;
第二,从个位算起。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由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写法和笔算方法迁移到两位数减两位数,强调要把得数写在横式等号后面。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书写格式上存在很大问题,有些学生虽然数位对齐,但在竖式中把加号位置写错了,如果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出现整十数情况,学生对0的处理出现许多困难,而且容易混淆,碰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学生出现数位不对齐的现象,有的学生忘记写横式后面的答案。

面对出现的问题,我采取了这样的办法:在黑板上先划出类似算式本的直线,再进行分步指导,边板书边指导,学生跟着老师一起书写,发现效果还可以,并进行相应强化练习。

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特别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书写的习惯,仔细检查的习惯,好习惯使学生受益终生!
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不进位加与不退位减的口算方法,明确了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减的道理,在用竖式计算时只是形式不同,但算理相通,计算难度不是很大。

所以让学生在联系口算,摆小棒的过程中再次感悟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列竖式计算时的写法,可能是第1次接触,学生在独立列时错误很多,特别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主要是数位对不齐,横式上的得数忘记不写。

在计算时很多学生受口算的方法的影响,从十位算起。

所以在练习时经常提醒孩子笔算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说要把()位和()位对齐,从()位算起,并巡视督促孩子计算时的顺序,因为这对今后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很重要。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教学反思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并且会用竖式计算,所以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数学例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并列式计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

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作为教师不要去为学生设计“过渡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

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通过教学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

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

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

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

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

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作为教师不要去为学生设计“过渡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

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

此节课,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

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

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

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

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吗?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