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孔子与老子
1-1 孔子与老子
(2)、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 个方面。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
(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无为而治
政治主张 我无为,人民就自然顺化;我好静,人民就自然归正;
(
)
A、“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
3、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B、抽象的概念
C、具体的物质
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
4、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
状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 (
)
A、新兴地主的要求 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
• 全面理解孔子“礼”的思想
• (1)含义:“礼”指西周时期的等级名 分制度。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就是说做 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 的要求。
• (2)途径:“正名”,即按周礼的制度 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 来,达到贵贱有序。
• (3)实质:力图维护奴隶制度。
• (4)评价:这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 守的一面。但孔子并没有一味保守,他还 主张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 治。
1.孔子“克己复礼”的主张体现了其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它 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本原因)
2.孔子“仁德”的思想虽有抑制暴政的进步意义,但在当 时诸侯纷争、社会动乱的局面下,靠仁政即不能实现统一,也不 能有助于新兴地主阶级政治要求的实现,孔子的学说不可能被重 视。
3、只有后来经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顺应了统 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孔子与老子的关系是什么
孔子与老子的关系是什么老子,是中国古代非常著名的思想家。
孔子也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那么孔子与老子有什么关系?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与老子的关系,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与老子的关系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和老子两人分别是儒家和道家的创始人。
据传,孔子曾经拜师于老子,在老子门下学习知识。
同时,历史上还有孔子问礼于老子的轶事典故也极为有名。
春秋时期,孔子曾经不远千里前往东周向老子问礼。
老子对孔子的到来感到非常高兴,并且与孔子两人秉烛夜谈一整夜。
在此次问礼中,孔子主要询问了关于丧礼方面的问题,得到了老子详细的解答。
孔子问老子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清楚宗庙的神主,老子回答在君王或着诸侯过世的时候需要请神主,这是礼制规定。
孔子又问小孩子死后可以用寿衣和棺材么,老子答小孩子死后不能葬在祖坟内,也不能使用棺材。
孔子还问在打仗期间如果父母逝世那要怎么办,是继续战事还是停战守孝,老子答按照礼制规定,子女在父母死后是一定要服丧守孝的,期间还不能进行战事。
这次问礼中,孔子收获匪浅。
老子不仅解答了孔子关于礼那方面的问题,还带着孔子拜访了善于乐器的苌弘与观看了祭神的典礼,这些经历同样使孔子收获不浅。
在孔子满意而归,想老子辞行时,老子还送了一段忠言给他,劝告孔子戒掉过于热衷宣扬自己优秀之处的毛病,不要太过贪图功名这些东西。
真正聪慧的人会善于隐藏自己的学识渊博,而不是大肆向别人宣扬自己有多么聪明,有多么优秀。
孔子与老子的典故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和老子两人分别是儒家和道家的创始人。
据传,孔子曾经拜师于老子,在老子门下学习知识。
同时,历史上还有孔子问礼于老子的轶事典故也极为有名。
春秋时期,孔子曾经不远千里前往东周向老子问礼。
老子对孔子的到来感到非常高兴,并且与孔子两人秉烛夜谈一整夜。
在此次问礼中,孔子主要询问了关于丧礼方面的问题,得到了老子详细的解答。
孔子问老子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清楚宗庙的神主,老子回答在君王或着诸侯过世的时候需要请神主,这是礼制规定。
高中历史《孔子与老子》(课堂PPT)
3、孔子的哲学思想
对鬼神敬而远之,怀疑鬼神的存在。
11
4、孔子的教育思想
(1)教育原则:有教无类; (2)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3)学习方法:实事求是;温故知新;持之以恒; 学思结合;当仁不让。
1.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2.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
12
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
1、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范围(孔子弟子三千, 成就突出者72人) 2、整理文化典籍,保存了古代文献——《诗》、 《书》、《礼》、《易》、《春秋》(五经)、 《乐》(佚失) 3、孔子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成为《论语》 一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论语·为政》
反映了孔子 志向专一, 执著探索, 不断完善自 己的一生。
8
孔子之生平
孔子( 公元前551—479 ) 是春秋時代末期的思想家 , 政治家 ,教育家 ,儒家的创始 者 .孔子名丘 ,字仲尼 ,鲁国 ( 今山东省曲阜)人 .提倡德 治, 致力於教育 ,并整理 《诗》,《书》、《礼》、 《乐》《春秋》等古代文献 . 現存《论语》一书,是記述孔 子談話及思想的主要資料 .
明 代
孔 子 杏 壇 講 學 圖
9
NY小练历史工作
2、孔子的政治思想
(1)核心:“仁”和“礼”,“仁者爱人”和“克己 复礼”;(2)“为政以德”。
第1课孔子与老子
第1课孔子与老子一、孔子、老子思想产生的背景经济:生产工具、技术的提高(铁耕具、牛耕),增进生产力进展,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二、孔子(前551——前479):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儒家的开创人思想:政治思想:仁:①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②为政以德(①②缓和阶级矛盾)③明白得体贴他人调整人际关系,稳固社会秩序。
④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④调整人际关系)⑤以礼治国的同时慢慢改良政治礼:含义:西周的品级名分制度。
为了实现礼,提出“正名”的主张,依照周礼的制度把已经混淆了的社会品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
(保守)天命观: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天是主宰。
教育思想:教育原那么:有教无类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学习方式:学思结合、独立试探、坚持己见,“当仁不让于师”、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知新、等等阻碍:孔子思想在那时不受重视,汉代大一统以后,精耕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慢慢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孔子的活动:政治活动:周游各国,宣传政治观点(主若是仁、礼)。
文化活动:整理典籍:《诗》《书》《礼》《易》《乐》《春秋》孔子思想保留:其门生整理记录的《论语》中4、孔子思想在那时不受重视的缘故①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变革,诸侯热衷于成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增强对人民的操纵(客观,全然)②儒家仁、礼的思想不适合那时历史进展的潮流。
(主观)五、汉代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缘故①社会形势转变:大一统,中央集权增强②儒家通过改造,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保护那时的社会秩序六、孔子思想特点:①重传统,重继承②仁、礼为核心③政治和伦理结合④以德为主⑤重人事,虚天命⑥保守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7、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①大一统思想→社会安宁,祖国统一。
②人本、民贵→和谐人际关系,三农问题③以德治国→培育社会公德,社会责任感,社会使命感。
高中历史孔子与老子
思想 影响
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缓和阶级矛盾
当时未被统治者重视,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老子:
老君岩(宋代建于福建泉州清源山)
道是万物本原
辩证法
无为而治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老子
思想主张 历史地位
“道”是万物的本原 哲学思想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者 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 1、结合孔子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试分析其政治思想
的 积极性与保守性。 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
①其“仁”的思想包括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暴政 和任意刑杀、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对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 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 本理念也具有借鉴作用。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课标要求: 1、了解孔子及其思想 2、知道老子及其思想 3.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孔子
孔子:中国历史上伟大 的思想家,政治家、教 育家!生活于春秋末期, 身高190,臂力过人, 饮酒不醉。从小学识过 人。20岁左右踏入政治 先后做过委吏、乘田、 中都宰(市长)司空(建 设部长)大司寇(政法委 书记)代理宰相(在位三 个月)政治失意转而专心 于对教育的研究,提出“有 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 思想,还首创私学。
A “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 “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 6、孔子“正名”主张的主要内容是
A( )
A 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
过来,达到名正言顺
B 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以求得人民的拥护,使其统治名
正言顺
历史必修课三 孔子与老子
第1课孔子与老子
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
非 洲 首 家 孔 子 学 院 将 落 户 肯 尼 亚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 时期鲁国人。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 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 始人。(前551年—前479年),享 年73岁。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 生活惨淡。孔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 官吏和地方官,五十多岁时担任司 寇,成为政府高官,后在55岁左右 仕途失意。之后孔子离开鲁国,周 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 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 于是,孔子开始专心从事文化教育 活动。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 七十二人.孔子晚年对《诗》《礼》 《书》《易》《乐》《春秋》进行 了整理,是为“六经”.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 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评价: 《 论 语 十 则 》
民本思想,调整了人际关系,稳定了 曾子日:“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篇》 社会秩序,推动了社会和谐发展。对 中华民族传统伦理美德的形成产生了 子日:……夫仁者,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 (“忠”)——《雍也篇》 积极的影响。
A)
(
A 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与调解人际关系
B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 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D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万物的本原 B、抽象的概念 C、具体的物质 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 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 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 ) A、新兴地主的要求 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 要求 C、手工业者的要求 D、富裕商人的要求
一、孔子的学说
1、孔子历史地位:
2、孔子思想:
思想核心: 仁和礼
孔子与老子的故事介绍
孔子与老子的故事介绍孔子与老子既是朋友,又是师生关系,关于孔子与老子的故事有很多。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孔子与老子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与老子的故事有一次孔子带着众弟子走到东周时去拜访老子,老子喜欢清静,面对一群“远来之客”,有点不知所措,但他没有怠慢,立即走出门外,向这群人问道:“各位,有何事指教?”站在首列的孔子见到门前的老者清雅脱俗,知道这个老者就是老子,于是上前恭敬地请求赐教。
老子最烦繁文缛节,所以对孔子笑了一声,答道:“先生说重了,我没有什么可以教导您的。
不过您如果是不嫌在下舍里简陋,倒是可以闲聊切磋一番,以消遣时日。
”孔子一贯是比较拘谨的,看到老子的洒脱,他非常向往,不过依旧还是按捺住了心底的想法,以礼行事。
虽然老子的态度非常谦和,但孔子仍然是依照着礼仪行事,点点举动都不敢逾矩,所以显得十分拘束。
两人在屋中谈了一阵,老子便觉得孔子太过严肃,十分无味,于是就对孔子问道:“您千里而来,想要向我讨教所谓的‘礼’,是吧?那么我请问您,您所说的‘礼’,是根据什么而说的呢?”孔子一愣,随即回答:“大抵是先圣周公‘制礼作乐’而来。
”之后二人聊了一些看法,老子对于孔子的古板实在是不敢苟同,两个人的谈话也颇为尴尬,后面也就没有再继续聊下去。
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故事历史上记载的“孔子问礼于老子”的事件很多,这也许并不是两个伟人之间的对话了,而是两种思想的对话,碰撞,交锋。
也有一说,说孔子问礼于老子,其实是向老子讨教,孔子师承老子,才要多次与老子问答。
据史记载,孔子第一次问礼的时间是鲁昭公七年,地点在巷党。
当时老子已经离开周国,游历各国。
老子子到了鲁国,为友人操办丧事,因为日食而停止送葬的队伍,孔子认为不妥,而老子认为送死者上路,该趁着天明。
孔子第二次问礼是在公元前526年。
鲁昭公十二年老子官复原职,孔子的学识也大有长进,但是孔子认为自己的学识仍不够丰富,因此决定向老子学习周礼。
前期的问礼,孔子都处在一种学习的心态,此时的孔子,人生经验尚不丰富,思想也没成熟,直到第三次问礼。
孔子和老子的关系
孔子和老子的关系老子和孔子的关系一说,孔子与老子是师生关系。
《庄子》中曾多出记载,孔子与老子就思想问题的问答。
但有关学者分析,是庄子假借两位前贤的对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主张,其实孔子与老子并非师生。
但据《史记》和有关史料记载,孔子确实面对面地向老子求教。
《史记。
孔子世家》孔子到周天子所在地洛阳见老子问礼。
史记记载: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孔子对老子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此外《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礼记·曾子问》、《庄子》中《知北游》、《天道》、《天运》等古籍中均记载有“孔子问礼于老子”一事。
老子告诫孔子:“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儒家的后学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也显而易见。
但记载也仅限于此。
一说两人为好友。
理由是孔子看望老子,老子非常高兴,亲自乘牛去迎接,孔子见了老子,也送上大雁作为见面礼,若不要好,怎么会如此热情、亲密?个人认为理由不够充分,因为既是好友,交往必定有一定频率,也应该有更多的记载。
但除此,再也找不到更多史料支撑。
更多的还是孔子问“礼”于老子的记载。
至于为何要问,个人认为,并非二人是师友关系,而是因为老子在洛邑工作,担任周王室的礼仪典籍管理,孔要了解周礼,向老子询问是最好的选择,无论他是道家,抑或儒家,这叫为我所用。
老子对周礼的了解丰于孔,孔子为了实现其政治理想,也不得不向老子询问。
另:关于老子的时期,可参阅钱穆著《庄老通辨》,相当精辟;关于老对孔的不满,可阅读鲁迅《出关》,虽是小说,也有一定有价值。
老子与孔子的一些对话老子问孔子“请问仁义是不是人的本性?” 孔子答:“是的,君子如果不仁便成了没有德,不义就没有正当的生活方式。
仁义实在是人的本性,否则,除了仁义还有什么可依的呢?” 老子又问孔子:“请问什么叫仁义?” 孔子答:“心中坦诚欢乐、博爱无私,便是仁义的本质。
第一课__《孔子与老子》(高中历史岳麓必修三)
孔子问礼于老子
二、老子与《道德经》
宋代福建泉州老君岩
1.老子生平
姓李,名耳,字聃(又称 老聃),楚国人。 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
家学派创始人。
曾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博学多识,精通礼法。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而成《道德经》, 又 称《老子》。 全书充满哲理和东方智慧,一直流传至今.
无 为 而 治
2.老子之思想
(1)哲学思想 a.“道”-世界本源 b.朴素的辩证法
(2)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3.对老子思想的评介
1、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2、主张 “无为而治” ,反对严刑竣法——实质是反对 积极 统治者强权政治,体现以人为本,具有合理性进步性。 3、老子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 理学、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小国寡民”思想,是消极避世思想。
1、“无为而治”:(无为: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所欲为) 材料二: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 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以“无事取天下”,反对威逼百姓。只有这样才
能真正取得“无不为“的效果。 老子倡导怎样的治国思想? 具体含义是什么?
2、小国寡民:主张“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原始 纯朴小国寡民的消极思想,具有保守性。
主张:以德立国,以仁、礼治国。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反对严刑峻法,用“德”教化百姓。
2.孔子之思想学说
(1)政治思想
“仁”:仁者爱人 “礼”:克己复礼 “名”:正“名” 政治主张: (2)人生 观: 为政以德 敬而远之 道德标尺 外在强制 公义强迫 改良政治 关注现实
思 想 核 心
第一课 孔子与老子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一、孔子的学说1.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内容:(1)政治思想: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2)伦理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主张“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3)教育思想: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4)哲学思想: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主张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3.影响:(1)其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的重视。
(2)汉代大一统之后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步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中庸思想,民本思想4.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比较相同点:都主张仁与善.重视人文精神,关注人与社会,注重知识的力量。
.不同点:孔子注重礼,维护封建礼教,主张爱人,强调人的伦理道德,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人的社会性,但其根本是压抑人性.苏格拉底崇尚人性自由,强调人,反对神,主张个性解放和个人价值,注重人的个性二、老子与《道德经》1.地位: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德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又名《老子》。
2.内容:(1)哲学思想:①本源论:“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
②天命观:“天法道,道法自然”。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③辩证法: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2)政治思想:倡导“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
(3)社会思想:建立“圣人之治”的社会。
3.影响:(1)道家思想体系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三、对比老子和孔子的思想异同。
孔子老子主张政治重“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以德治国”“无为而治”哲学天命鬼神的存在,敬而远之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否定了“天命”思想重心人与人人与自然相似之处(1)都生活在春秋时期(2)都维护统治阶级利益,都为统治者提供治国方案四、孔子的历史影响。
历史名人之孔子和老子的故事
历史名人之孔子和老子的故事孔子和老子的关系在历似乎一向是孔子的名气大于老子,而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亦是高于老子。
不过其实这二人到底是谁要高于谁,谁的思想更为世人所认可,更加的伟大,其实也仅仅见仁见智;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优点。
东汉末年有这样一个故事,当时孔子的后代子孙孔融去拜访名士李膺。
孔融当时仅10岁,门卫看他年幼,以为是哪家的孩子乱闯,便对他说:“只有当世名士和李氏族人才能进去拜访家主。
”孔融当时称自己是李氏族人,因而得以见到李膺。
李膺见到孔融后,调侃他:“我姓李,你姓孔,我们是什么亲戚呢?”孔融则面不改色地回答:“我们的祖先孔子和老子是师徒关系,我们不就是世代交好的亲戚情谊吗?”东汉之时距离春秋时期还未太过久远,孔融早慧,他还是孔子的子孙后代,应该不会随意编排自己的祖先。
所以说老子是孔子的老师是很有可能的。
对于《史记》记载孔子向老子求教,老子告诫孔子说:“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这是老子劝诫孔子要戒除傲气和对欲望的追求,这也是老子思想推崇的“无欲”的生活态度。
在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中,“道”一共出现了100多次,可见老子对孔子的影响之深。
晋朝的学者、道学家葛洪说:“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
”这也委婉的指出孔子师承于老子。
从种种故事典籍中能够得出孔子曾问学于老子,他们应该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老子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大思想家,是公认的道家的创始人,但是对于他的真实身份还是存有多种说法。
而老子和孔子之间的关系能够说是朋友又是师徒。
孔子向老子请教的故事孔子关于礼方面有些不懂的方面,所以特地到周的都城到洛阳,所以专门去向老子请教礼。
老子见孔子不远千里而来,很是高兴,所以老子先问孔子,他对礼的了解和看法。
听完孔子的话,老子告诫孔子说,他所说周礼已经崩塌了,周礼所存有遗迹还在,周礼所奉行的话还存有。
就像一个君子一样,遇到好的君主就应该出世,遇不到好的君主就应该入世,就像乌龟一样,遇到危险时,懂得用龟壳保护自己。
【高中历史】孔子与老子ppt9
(2) 运用“仁”和”礼”的表现: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 对于统治阶级: 格。” 【译文】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 “为政以德”即“德治”——民本思想 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 对于普通人: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 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 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3、孔子“克己复礼”思想的保守性主
要体现在:( ) A、克制自己,符合“礼”的要求 B、“正名” C、贵贱有序 D、以礼治 国 4、 .老子和孔子思想主张的相似之处 是( ) A.主张体谅百姓 B.主张恢复周礼 C.否认”天命论” D.强调贵贱有”序”
5、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 期,孔子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这说 明( ) A、不管时代怎样发展,我们所遵循的道德 准则是一致的 B、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 判地加以继承 C、对传统文化必须绝对地予以肯定或者否 定 D、“德治”将要取代“法治”
政治:“无为而治”
作业: 1、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 的是( ) A、“仁”和“礼” B、 “仁”和 “德治” C、“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 2、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的统 治秩序自相矛盾的是( ) A、有教无类 B、知之为知之 C、学而不思则惘 D、因材施教
“礼乐之邦”----周礼尽在鲁 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 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 “礼乐之邦”之称。鲁昭公二年 (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 观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 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 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高中历史】孔子与老子ppt14
一、孔子的学说
孔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 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 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对古代 中国社会产生重要影响。近现代以来, 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思想历经风雨, 迭遭批判,但其影响仍然存留在我们的 头脑、血液和行为中。在构建和谐社会、 进行现代文化建设的当代,儒家思想必 将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问题4:何为“礼”? 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即周礼。
问题5:如何实现“礼”制的社会?
“克已复礼”
“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 “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 “亲亲、尊尊” 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
非 洲 首 家 孔 子 学 院 将 落 户 肯 尼 亚
1、孔子学说的主要内容 A、政治伦理方面
问题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仁”和“礼” 问题2:何为“仁”?具体表现是什么? “仁者爱人” 问题3:如何做到“仁”? “忠恕”之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反映在政治行为中是:“为政以德” “仁”反映在天道观上是:“敬鬼神而远之”
•以“仁”为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
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
•将捍卫三代典章文物当做自己的神圣使命,同时不
排斥对不符合时代潮流的礼俗加以适当变通修改。
•设计出一整套发展人格和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政
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讨论三:孔子对自己一生是这样概括的: “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随心所欲,不逾矩。”对于孔子的这段名 言,你有何感想?
【高中历史】孔子与老子ppt30(含视频、课件、教学设计共4份)
政治学说
子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 ——《为政篇》 论 之。” 语 子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 十 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为政篇》 则 》
“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 用“德”教化人民;“礼”治的同时,改 良政治。
哲学思想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可谓知矣。”
东方智慧 老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哲学思想
政治思想
探讨宇宙自然的本源和规律——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老子》
道 是 万 物 的本 原
“道”是凌驾于天的世间万物的本原,是一 个高度抽象、概括的、普遍的、无所不包的 最高哲学概念。
态度: 对鬼神敬而远之
孔子还被后世尊为“万世师 表”,成为最负盛名的伟大教育 家
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有教无 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温故而知 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
“颠簸流离, 游说列国, 惶惶如丧家之 犬不可终日。”
孔子周游列国
“非礼礼,则民易使”
“礼”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孔子追求的“礼”是什么?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他主张如何实现“礼”?
人物 学派 政治思想 哲学思想 教育思想
历史影响
老子和孔子的4段对话
老子和孔子的4段对话孔子曾拜见老子,问了几个问题,孔子十分佩服。
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弟子问:“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
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
老聃,真吾师也!”第一段对话老子送别孔子,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
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
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
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
”孔子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解释:聪明的人容易死,是因为喜欢讥讽别人的过失。
喜欢辩论还很厉害的人容易招祸,因为他们喜欢说别人的错误。
如果是别人的晚辈,就不要把自己态度放高;如果是别人的下属,就不要显摆自己的高明。
感悟:月明星稀,月亮明亮的时候,星星就很稀疏。
一个人太有才华的时候,就容易显得别人黯淡无光。
每个人都爱面子,太聪明的人容易损伤别人的面子。
苏轼遭难,苏辙说:苏轼何罪,独以名太高。
不显山,不露水,默默把事情做好,才是避祸保身之道。
第二段对话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
孔丘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
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
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
”孔丘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1课孔子与老子】之小船创作1.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2(1)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2)汉代大一统之后,逐渐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二、老聃与《道德经》1.地位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主要著作《道德经》(《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3.主张(1)哲学思想:核心是“道”。
①本原论: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②天命观: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思想。
③矛盾观:矛盾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含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2)政治思想: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向往“小国寡民”的社会;主张推行“愚民”政策。
4.影响(1)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2)其思想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1)道家学派不等同于道教: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
道家是一种哲学学派,道教是一种宗教;道家思想形成于先秦时期,道教兴起于东汉。
(2)“无为而治”不等同于无所作为:“无为”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主张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为,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地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孔子的思想主张史料子曰: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颜渊问仁。
子曰:②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解读]史料中①指用道德来治理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就会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还会人心归顺。
②“克己复礼”是指克制自己非分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回归到礼仪规范上来。
[思考] 史料反映了孔子的哪些思想主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些思想提出的合理性。
【提示】思想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克己复礼”,维护等级秩序。
必修三孔子和老子课件
04 孔子和老子的现代意义
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教育理念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认为教 育应当普及到每个人,这种平等 的教育观念对现代教育具有重要
启示。
道德教育
孔子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这种观念对于 培养现代学生的道德品质具有指导 意义。
学习方法
孔子提倡“学而时习之”,强调学 习与实践相结合,这种学习方法有 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要的启示作用。
05 总结与思考
对孔子和老子的评价
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的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 深远影响。他主张仁爱、礼制和中庸之 道,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
VS
老子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道家学派 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张自然、无为而治 和道法自然。他认为世界万物都有其自然 规律,人类应当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平 静和与自然的和谐。
对儒家和道家思想的思考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 主张仁爱、礼制和中庸之道。这些思 想对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稳定的 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主张自然、无为而治和道法 自然,强调人类应当顺应自然规律, 追求内心的平静和与自然的和谐。这 种思想对于调节个人与社会、人与自 然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
老子的政治主张
01
02
03
无为而治
老子认为政治应该顺应自 然,无为而治,反对过度 干预和强制。
小国寡民
老子主张小国寡民的社会 结构,认为国家应该小而 民应该少,以保持社会的 自然和朴素。
反战和平
老子反对战争和暴力,主 张和平和宽容的政治态度 。
03 孔子与老子的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教材历史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历史教案 / 高中历史 / 高一历史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孔子与老子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历史给人们提供了经验,历史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没有历史就没有传承,就没有其他各种学科。
历史不仅仅留给我们只是,同样也有教训,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高中高一历史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1课[课程标准] 了解孔子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孔子的学说1.思想内容(1)政治思想①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____”和“克己复礼”。
基本途径是遵循“忠恕”之道和“____”。
②提倡“____”,逐步改良政治。
(2)哲学思想①对鬼神敬而远之。
②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3)教育思想①教育原则上,主张“____”。
②教育方法上,主张“____”。
③学习方法上,主张学思结合。
2.地位影响(1)在诸国争霸和____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的重视。
(2)____之后,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二、老聃与《道德经》1.思想内容(1)哲学思想①本原论:“____”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②天命观:“天法道,道法自然”。
③辩证法: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2)政治思想:主张“____”。
2.影响: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____以及中国人的____、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点一孔子的学说1.山东曲阜孔庙是孔子文化的重要基地。
今天我们如果要去参观孔庙,了解儒家文化的精髓,首先必须要参阅( ) a.《春秋》 b.《尚书》c.《论语》 d.《道德经》2.下面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纪念邮票。
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却受到冷遇,主要是因为其主张( )a.不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出发点b.不关心民生问题c.拒绝社会改革d.不能满足统治者要求3.在党的xx大上,xx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c.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4.斯洛伐克共和国黑山博士说:“为了创造一个没有任何争端冲突的德馨社会,人类伟大导师孔子所设立的道德原则和进行的不懈努力直至今日仍无人超越。
”这里的“道德原则”主要是指( )a.孔子的“礼制”思想b.孔子的“仁”思想c.孔子的教育思想d.孔子的哲学思想5.有人说:“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
”其主要依据是( )a.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的风气b.儒家思想一直被古代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c.儒家思想成为历代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d.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主流地位6.孔子思想在当时未受重视的根本原因是( )a.孔子地位低下,位卑言微b.孔子主张维护奴隶制,不符合时代潮流c.受其他学派打击d.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7.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知识点二老子的思想8.人们常常引用《老子》中“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是因为它反映了老子的( )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b.“小国寡民”的政治思想c.“天道自然”的哲学思想d.矛盾对立转化的辩证法思想9.《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其含义是(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c.主张统治者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10.下列观点与老子的思想相符的是( )①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②只要能“守静”,就可以“以弱胜强”③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④“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题号12345678910答案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何可求,从吾所好。
”“饭蔬食,饮水,曲肚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且富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为仁(旧贵族)不富矣,为富(新地主和商人)不仁矣。
”材料二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下,孰敢不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材料三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
南则风靡于安南(即越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
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日)岛献吉郎《诸子百家考》(1)依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经济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上述主张产生的经济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最后的结果)?材料二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材料三小国寡民。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德经》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可看出老子的什么观点?(2)从材料二、三中可看出老子的观点是什么?应如何认识?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知识清单一、1.(1)①仁者爱人正名②为政以德(3)①有教无类②因材施教 2.(1)社会变革(2)汉代大一统二、1.(1)①道(2)无为而治 2.伦理学思维方式对点训练1.c [孔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中。
]2.d [结合史实分析各项,孔子重视探讨社会实际问题,也关心民生,a、b两项不符合史实;孔子不排除在礼治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c项说法不正确;结合历史背景看,d项符合题意。
]3.b [“有教无类”意即不分贫富贵贱,所有人都有权利接受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公正原则。
]4.b [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没有任何争端冲突的德馨社会”,孔子的“仁”思想可以协调社会关系,使社会冲突减少。
]5.d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官方统治思想,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
]6.b [孔子处于奴隶制开始瓦解、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形成的时期,新兴地主阶级要求以暴力打破旧的社会秩序,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专政的政权。
孔子主张以“仁”恢复已毁坏的“礼”,不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趋势。
]7.c [“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这件事情能容忍,那还有哪件事情不能容忍!换句话说就是:这是最不能容忍的事情了。
不能容忍诸侯用天子的乐舞,因为这不符合周礼的要求。
]8.d [题干材料主要阐述了“福”与“祸”对立转化的思想,反映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 9.c [材料反映了老子政治上“无为而治”的思想。
]10.d [老子认为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道”派生出来的,他否认“天命”的绝对权威,排除含①的选项,故答案为d项。
]综合运用11.(1)经济主张:孔子不反对求富,但是认为求富应该符合奴隶制的经济秩序和道德规范。
(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经济背景:奴隶制经济逐渐衰落,封建经济兴起。
(2)孔子提倡“仁”和“礼”;主张“贵贱有序”“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3)说明孔子的思想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思想及其影响。
第(1)问,从材料一可知,孔子并不反对求富,但要取之有道;经济背景方面结合孔子生活的时代加以说明。
第(2)问,“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强调的是贵贱有序;“子为政,焉用杀?”强调的是应该实行仁政。
第(3)问,材料三主要强调的是孔子及其学说的世界影响。
12.(1)其学说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变化,而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2)主张“无为”,这是针对当时社会上普遍出现的暴政、苛政而提出的,他反对统治者的强权政治,具有很大的合理性和进步性。
但他推崇保守落后的“小国寡民”的社会,又有狭隘守旧的特点。
解析材料一阐述的是对立双方相互依存而且互相转化的观点;材料二认为统治者盘剥、苛政太多,使人民无法安定生活,主张“无为”;材料三推崇过去的那种“小国寡民”的社会生活。
教材问题解答阅读与思考一是因为儒家学派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
二是在天道观方面,儒家宣扬“畏天命,畏圣人之言”,同时又对神灵崇拜作淡化处理,把超自然的信仰放到了现实人事的从属地位。
三是在历史观方面,将捍卫三代典章文物当做自己的神圣使命,同时亦不排斥对不符合时代潮流的礼俗政令加以适当的变通修改。
四是在修身治国方面,它设计出一整套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发展人格和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
正因为如此,汉代以后儒家学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解析与探究材料一认为上帝了解人民的疾苦。
材料二摈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主张“无为而治”。
材料三反映了孔子并不否认天命的存在,但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
自我测评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2.老子将“道”抽象化,概括为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
在他看来,“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天法道,道法自然”,摈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XX文讯教育机构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