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5篇)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一、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由负责人或食品安全管理员具体负责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当立即停止相关食品的经营活动,对涉及的食品、工具、设备等进行封存,并自发现之时起____小时内向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报告,不得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隐瞒、谎报、缓报。
三、应当立即执行不合格食品处置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通知相关供货者和消费者,防止突发事件恶化。
四、应当积极配合市场监管部门的调查、取证工作,不得隐匿、伪造、毁灭有关证据。
五、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台账,如实记录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置涉及的食品名称、批号、数量、生产厂家和联系方式、供货者名称和联系方式以及处置的方式和结果,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____年。
食品经营者名称:负责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2)食品安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突发事件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威胁和风险不容忽视。
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是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关键。
本文将针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进行详细阐述,内容涉及应急处置体系、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演练、信息公告和社会参与五个方面。
一、应急处置体系应急处置体系是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基础,它包括了应急指挥机构、专业队伍和资源配备。
1. 应急指挥机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处置工作。
它应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包括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公安、工商、食药监等。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指挥机构应立即启动工作,组织资源调配、指挥协调各部门行动。
2. 专业队伍:应急处置需要各类专业人员的支持,包括食品安全专家、检测人员、医疗人员、调查人员等。
政府应投入足够的人力资源,建立专业队伍,对其进行培训和练习,确保能够迅速响应和有效处置突发事件。
3. 资源配备:应急处置需要各种物资设备的支持,包括检测设备、医疗物资、救援车辆等。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食品安全事故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及餐饮服务等相关单位。
三、事故分级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将食品安全事故分为四个等级: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
四、组织机构1. 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事故的指挥、协调和决策。
2. 设立事故调查、信息报告、技术支持、后勤保障等工作组,明确各组职责。
五、事故报告1. 事故发生后,第一发现人应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2. 单位负责人应在接到报告后30分钟内,向当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六、事故调查1. 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证据。
2. 对事故原因、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等进行评估,并形成书面报告。
七、事故处理1. 根据事故等级和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产品召回、封存、销毁等。
2. 对事故责任人依法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吊销许可证等。
八、信息发布1. 事故信息发布应由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统一管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未经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事故信息。
九、事故记录与档案管理1. 对事故处理过程中的所有文件、资料进行记录和存档。
2. 建立事故档案,包括事故报告、调查记录、处理结果等。
十、培训与演练1. 定期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培训。
2. 定期组织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十一、监督检查1.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定期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2. 对违反本制度的单位,依法予以处罚。
十二、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负责解释。
2. 对本制度的修改和补充,应经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审议通过。
请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上述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6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处置食品安全重特大事故和重大隐患,快速、及时、妥善控制和消除我公司突发食品安全重特大事故的危害,减少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在管理、生产、包装、储存等过程中发生的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有科学依据证明可能对社会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潜在重大危害,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第三条食品安全事故是指食物(食品)在种植、管理、加工、包装、流通、储存、消费等过程中发生的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或者有科学依据证明将对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情况。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四条质管部负责组织对紧急事故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记录、分析和组织处理。
第五条公司负责人负责识别潜在紧急情况和事故,配合制定必要的应急预案。
在紧急事故中对食品安全等问题统筹和协调。
第六条销售部负责认定为食品安全事故后,产品召回的具体实施工作。
第七条生产部负责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如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后,配合质管部和相关负责人进行原因调查和处理。
第八条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应急处理小组成员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
第九条财务部负责提供食品安全事故处理的所需资金,确保事故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条行政部负责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章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流程第十一条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质管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十二条质管部应立即对事故进行记录、分析和组织处理,查明事故原因,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第十三条公司负责人应根据应急预案,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统筹和协调,确保事故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范本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规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工作,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公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制定本管理制度。
依据国家《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工作。
第三条食品安全事故的定义食品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中,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对消费者的生命、健康、财产等权益构成损害的事件。
第四条食品安全事故的分类食品安全事故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特别严重、严重、一般三类。
特别严重:因食品质量问题导致大范围中毒、死亡等事件。
严重:因食品质量问题导致一定范围内的中毒、死亡等事件。
一般:因食品质量问题引起个别消费者中毒、不适等事件。
第五条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人食品安全事故责任人包括生产经营单位、企业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等。
第六条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原则是快速、准确、科学、公平、防止次生事故等。
第二章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程序第七条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1.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应立即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计生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2.卫生计生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前往现场调查。
第八条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1.卫生计生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处理,包括停止生产、销售有关食品、查明责任、追究责任等。
2.相关单位应积极配合卫生计生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处置工作。
第九条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公开1.卫生计生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2.相关单位应配合卫生计生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信息公开工作。
第十条食品安全事故的风险评估1.专业机构应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风险评估,评估结果应及时向社会公开。
2.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企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4篇)

企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一、目的和范围为确保企业食品安全事故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对企业和社会的影响,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管理工作。
二、定义1. 食品安全事故:指在食品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发生的可导致食品污染、变质、假冒伪劣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事件。
2.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指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及时调查、处理、报告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过程。
三、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职责1.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小组负责组织和协调各部门的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工作。
2. 食品安全事故调查人员负责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调查,确定事故原因和责任。
3. 食品安全事故处理人员负责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处理,包括产品召回、销毁、退货等。
4. 食品安全事故报告人员负责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报告,向相关部门提交报告,并协助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四、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程序1. 接到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小组应立即成立,并指定负责人。
2. 食品安全事故调查人员应尽快前往现场调查,采集样品,并与相关部门合作进行实验分析。
3. 食品安全事故处理人员应根据调查结果,决定对受影响食品的处理方式,并采取相应措施。
4. 食品安全事故报告人员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交报告,并协助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五、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记录和归档1.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小组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报告等工作进行记录。
2.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记录应包括事故发生地点、时间、原因、责任人、处理方式等信息。
3.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记录应及时归档,并按要求保存一定时期。
六、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的监督和评估1.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工作应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评估。
2. 监督和评估结果应及时通报并记录在案。
3. 根据监督和评估结果,对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改进。
七、违反规定的处理对违反本管理制度的人员,将依据公司有关规定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5篇)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及危害,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处置管理制度。
一、基本原则(一)预防为主,常抓不懈。
公司食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公司各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进行分析、预测,要把好生产加工源头。
(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公司食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公司各部门按各自职能负责应急处理各项工作。
(三)反应及时、措施果断。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公司食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要立即作出反应,迅速制定及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四)依靠科学、加强协作。
要依靠科学妥善处理食品安全事故,公司食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要协调好公司各部门各司其责、通力协作,必要的时候要及时寻求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疾控中心、医疗单位等部门的协助。
二、组织管理(一)建立企业产品投诉热线96211,并向社会公示,欢迎广大消费者和政府职能部门、新闻媒体进行社会监督。
(二)企业自觉接受质监、卫生、工商等政府职能部门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抽检),做到积极配合,实事求是,决不弄虚作假欺骗检查,对检查中提出的问题,及时认真整改。
(三)公司成立公司食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1、负责检查企业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依照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组织生产,合法经营,做到企业诚信、自律,不违法、不违规、不制假、不售假。
2、负责教育企业全体员工,树立"以人为本,顾客第一,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诚信第一"的企业文化理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合格、优质乳品,让广大消费者喝上"放心奶"。
3、负责实施"科技兴奶、科技兴企",加强全员专业培训和现代化基础设备设施(加工、检测、冷链、信息化管理),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产业化水平,为生产安全、优质乳品打下坚实基础。
4、负责监督检查企业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的持续运行。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一、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1.1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是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的根本。
1.2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食品安全的监管责任分工;
•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1.3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监督与检查
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确保食品安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2.1 突发事件的种类
常见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包括食物中毒、食品虫害、食品添加剂过量等,也可能出现食品安全恐慌和舆情危机。
2.2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预案内容:包括应急工作原则、组织体系、应急工作流程等;
•责任划分: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分工,建立应急工作指挥机制;
•物资保障:做好临时救援物资储备和保障工作;
•协作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媒体、社会组织的紧密合作。
2.3 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各级应急机构的处置能力和协作水平,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置。
结语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的建立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预案,加强监督执法,才能有效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企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范文(3篇)

企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本企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旨在规范企业内部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及时、有效处置,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并确保食品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的所有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工作。
二、定义1. 食品安全事故:指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一切过程中,由于食品质量不符合相关规定,导致发生影响食品安全的事件。
2.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指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及时、科学、有序的处理和调查以及对相关责任方追究责任的程序。
三、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组织机构1. 企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组织由企业总经理牵头,包括相关部门负责人、法务顾问、品控人员等组成。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组织的职责是: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组织实施处置工作、对处置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2.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工作由生产部门、品控部门和法务部门等共同负责。
生产部门负责事故的初步处理和调查,品控部门负责对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排查,法务部门负责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解析和辅助处置工作。
四、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流程1. 接到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企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组织应立即召集会议,确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包括人员调配、调查方式、处置措施等内容。
2. 生产部门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进行初步处理,包括暂停产线、隔离事故区域、保护现场证据等措施,并立即上报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组织。
3.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组织在接到报告后,立即调集相关人员前往现场进行调查,并记录现场情况、抽取样品进行实验分析。
4. 品控部门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实验分析报告,确定事故的原因和责任所在,并提出改进措施。
5. 法务部门在调查工作完成后,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事故进行解析,并协助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组织对相关责任方进行追责。
6.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组织会议在评估了事故处置情况后,发布处置结果,并对事故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五、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的原则1. 及时响应原则:对食品安全事故应在最短时间内作出反应,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4篇)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是指针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如食品安全事故、食品中毒等)制定的一套应急处置方案和流程。
该制度旨在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组织机构建设:1. 设立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应急处置工作;2. 确立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小组,分工合作,组成跨部门、跨领域的联合应急处置团队;二、应急预案制定:1.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触发条件、处置程序和责任人员;2. 完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提前预警和预测食品安全风险;3. 确定食品安全应急资源储备和配备要求,确保应急处置的物资、专家和设备的及时调度和供应;三、信息监测和报告:1. 建立食品安全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收集食品安全风险信息;2. 实行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上报制度,确保信息流通和及时报告;3. 提高应急处置的信息化水平,实行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信息交流和共同应对;四、应急响应与处置:1. 设立食品安全应急响应级别,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和规模确定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2. 启动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应急处置任务,包括事故现场的封控、救援和紧急治疗等;3. 配置应急物资和资源,派遣专家团队进行事故调查、病例处理,同时开展舆情应对和宣传工作;4. 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公开信息,保障信息透明度,防止谣言和恐慌情绪的产生;五、事后处理和总结:1. 开展事后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2. 收集整理应急处置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3.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和教育,提高民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4. 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外食品安全机构的合作交流,共同推进食品安全事业的发展。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2)是指针对食品安全发生突发事件时,为保障公众健康安全而制定的应急措施和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包括食品中毒事件、食品召回、食品污染等突发性事件。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规章制度(精选14篇)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规章制度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规章制度(精选14篇)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各种制度频频出现,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
想学习拟定制度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规章制度(精选1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规章制度1一、食堂应当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它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
二、食堂的布局应当合理,应有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及用餐场所。
三、食堂加工操作间应当符合下列要求:1、设有独立的粗加工间、原料库、更衣室、操作间。
2、操作间有瓷砖或其它防水、防潮、可清洗材料制成的墙裙、排气扇、纱门纱窗、密闭的废物桶,下水道出口处有防鼠金属隔栅。
3、地面应由防水、防滑、无毒、易清洗的材料建造,具有一定坡度,易于清洗与排水;4、配备有足够的照明、通风、排烟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污水排放和符合卫生要求的存放废弃物的设施和设备。
5、原料库有防鼠、防虫、防霉、防潮措施,原料离地离墙10cm 存放,保持空气流通。
四、食堂应当使用耐磨损、易清洗无毒材料制造或建成的餐饮具专用洗刷、消毒池等清洗设施设备。
采用化学消毒的,必须具备2个以上的水池,并不得与蔬菜、肉类清洗的设施混用。
要做到四分开:餐具洗清分开,原料荤蔬清洗池分开,切配用具生熟、荤蔬分开,贮存生熟、成品半成品分开,并有明显的文字标识。
五、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
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
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餐饮具。
消毒后的餐饮具必须贮存在餐饮具专用保洁柜内备用。
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应分开存放,并在餐饮具贮存柜上有明显标记。
餐饮具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六、餐饮具所使用的洗涤及存放场所(橱柜)有明显的标记。
七、食堂用餐场所应设置供用餐者洗手、洗餐具的自来水装置。
八、学校食堂必须取得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核发的餐饮服务许可证,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学校不得开办食堂;食堂从业人员要持有健康证及培训合格证方可上岗,并积极配合、主动接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监督。
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制度三篇

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制度三篇篇一: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制度1目的:当突然发生严重影响食品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及时做出准备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整个过程中突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做出准备和响应。
3职责:本店法人负责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准备和响应。
4监测、预警及报告4.1本店应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收集,加强对原辅材料的检测分析,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护管理,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测,加强对员工的食品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
4.2本店应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4.3当突发事件已经危害或潜在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时,本店负责人应当立即向当地相关行政部门报告。
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4.4在后续的事故处置过程中应及时将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向当地相关行政部门报告。
4.5必要时,对消费者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并对可能产生的危害加以解释、说明。
5全面落实应急处置措施5.1当有信息显示本店突然发生导致或者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紧急情况时,应立即报负责人。
负责人应立即组织调查突发事件的真实性、严重性。
5.2当确定突发事件导致或者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时,应当按照本店《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立即予以处置,防止事故扩大。
6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应认真填写《食品安全事故处理记录》,并归档保存。
篇二: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制度目的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及危害,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基本原则2.1预防为主,常抓不懈。
公司食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公司各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进行分析、预测,要把好生产加工源头。
2.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公司食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公司各部门按各自职能负责应急处理各项工作。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制度(5篇)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一、目的当突然发生严重影响食品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及时做出准备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二、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整个过程中突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做出准备和响应。
三、职责1、食品安全管理小组总体负责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准备和响应;2、各职能部门及生产车间负责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具体实施。
第二章管理规定一、成立应急组织1、应急组织是应急处置的执行机构,是应急处置的组织基础。
食品安全管理小组行使应急组织的职责。
2、总经理负责召开应急工作会议,协调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并对重大问题做出决策。
3、各组织成员负责协调相关方具体实施应急响应措施,跟踪应急响应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向总指挥报告。
所有组织成员应保证通讯畅通,以便紧急情况发生时及时沟通信息,迅速组织采取应急响应措施。
二、监测、预警及报告1、公司应加强对食品质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收集,加强对原辅材料的检测分析,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护管理,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测,加强对员工的食品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
2、公司应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3、当突发事件已经危害或潜在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时,公司应当立即向当地相关行政部门报告。
公司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4、在后续的事故处置过程中应及时将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向当地相关行政部门报告。
4.5必要时,对消费者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并对可能产生的危害加以解释、说明。
三、充分识别紧急情况在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有:1、因设备故障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2、突发的停电、停汽、停水等情况导致生产资源供应不上;3、原辅料检测结果显示受到严重污染,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伤害;4、政府部门监督检查显示公司产品安全指标不合格;5、国家产品标准或者进口国产品标准中安全指标发生变化,导致公司产品检测不合格;6、由权威部门发布的食品安全预警表明公司产品可能存在严重安全危害;7、公司从事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流失;8、有人为的恶意行为导致公司产品不安全,或者对公司产品、声誉恶意造谣,造成恶劣社会影响;9、其他严重影响食品安全的紧急情况。
食品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制度(七篇)

食品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制度全报告及处置制度如果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一、逐级报告:发现短时期内出现多例有呕吐、腹泻等类似食物中毒症状的病人时或接到食物中毒通知,餐饮单位负责人应及时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报告内容有:发生中毒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及____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
二、救治病人。
在向上级报告的同时以最快速度将中毒人员送往医院,积极配合协助有关部门救助病人。
三、保护现场,保留样品。
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厨房操作间。
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大便)要留样,以便有关部门采样检验,为确定食物中毒提供依据。
四、如实反映情况。
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调查,按照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与本次中毒有关的人员应如实反映情况,将病人所吃的食物,进餐总人数,同时进餐而未发病者所吃的食物,病人中毒的主要特点,可疑食物来源、质量、存放条件、加工烹调的方法和加热的温度、时间等情况如实向有关部门反映。
五、对中毒食物的处理。
在查明情况之前对可疑食物应立即停止食用并按规定封存。
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引起中毒的食物及时进行处理。
食品安全____应急处置方案一、目的对已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迅速做出应急响应措施,并认真做好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工作,使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掌握相关情况,取得指导和处置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影响,特制定本方案。
二、定义食品安全事故。
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指涉及人数较多的群体性食物中毒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食品安全事故。
三、责任1.本单位负责人负责于第一时间立即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情况。
2.本单位食品安全专(兼)职管理人员负责____对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记录,并配合相关部门分析和处理。
食品安全事故处理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事故处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工作,包括食品生产、加工、销售、餐饮服务等环节。
第三条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的原则,确保食品安全。
第四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工作,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工作。
第二章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与控制第五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或者食品经营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证规定的范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六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保证食品安全。
第七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对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行进货查验,不得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第八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加强食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管理,防止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第九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召回制度,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进行召回。
第十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履行食品安全信息报告义务,及时报告食品安全事故。
第三章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第十一条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停止生产经营活动,防止事故扩大。
第十二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及时报告食品安全事故,并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提供与事故有关的信息。
第十三条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必要时可以联合其他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第十四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判定事故性质,制定事故处理方案。
第十五条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措施包括:(一)封存、下架、召回不合格食品;(二)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责任追究;(三)对食品生产经营环境进行整治;(四)对受影响的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销毁;(五)对事故责任人员进行处罚;(六)其他必要的处理措施。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一、前言1. 目的与范围2. 定义与缩写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 食品安全事故分类2.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分级3.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4.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5.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三、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流程1.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处置程序2. 食品安全事故现场处置工作3. 食品安全事故后续处置工作四、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机构及职责1.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领导小组2.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3.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工作组4. 食品安全事故监督检查组五、食品安全事故调查与处理1. 食品安全事故调查2. 食品安全事故处理3. 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六、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与发布1. 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收集与报告2. 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发布七、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工作记录与档案管理1.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工作记录2.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档案管理八、培训与演练1.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培训2.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九、监督与评估1.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工作监督2.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工作评估十、附录1. 应急救援设备清单2. 应急物资清单3. 应急通讯方式及电话号码4.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审批、发布流程5.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机构设置及职责本文档所涉及简要注释如下:1. 食品安全事故:指食品在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出现的违反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规范和技术要求的事件。
2. 应急响应分级:根据食品安全事故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划分为Ⅰ级、Ⅱ级、Ⅲ级。
3. 应急预案编制:根据食品安全事故的特点、风险评估和应急响应分级,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高的应急预案。
4. 应急演练:针对制定的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 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15年2月28日公布的,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的食品安全的基本法律。
2. 《国务院关于印发“食品安全战略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15年4月23日印发,旨在全面推进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1、食品经营者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处置,对病人进行教治,防止事故扩大。
2、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造成或可能造成公众健康损害的情况,要在2小时内向辖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
3、食品经营者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应当积极配合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和样品,不得拒绝、阻挠、干涉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4、在经营场所设立相应机构或专门人员负责处理消费者对食品的投诉,并向消费者提供有关食品销售凭证《发票、信誉卡》,作出特殊承诺的提供书面凭证。
5、确定受理后,对消费者的具体投诉内容和要求进行登记,包括投诉人姓名、住址、邮政编码、联系方式、购买食品的日期、品名、牌号、规格、数量、计量、价格、受损害情况、消费者的要求等相关内容。
并由投诉人签字盖章,将投诉人提供的凭证和有关材料复印存档。
6、受理消费者食品投诉后,指定具体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处理,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调查人员首先应将消费者投诉情况调查清楚,结合投诉人意见分消责任。
应当给消费者退货、换货、赔偿的及时给消费者解决;经营者没有责任的,耐心向消费者解释清楚。
7、对于投诉事件,工作人员能自行处理的,要及时处理并予以答复,不能处理的,要及时向负责人请示,待负责人做出决定后再做处理。
8、消费者直接投诉到消费者协会的,负责人应积极配合消协妥善处理。
食品经营者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食品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制度(五篇)

食品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制度为规范食物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及时高效、合理有序地处理食品安全事故,把损失减少到最小,根据《____应对法》、《____食品安全法》和《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领导小组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组长:副组长:组员:二、应急处置程序(一)及时报告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有关人员立即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封存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及用具、设备设施和现场。
自事故发生之时起____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____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报告内容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及____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
并按照相关监管部门的要求采取控制措施。
(二)立即抢救在第一时间____人员,立即将中毒者送医院(120)抢救。
(三)保护现场发生食物中毒后,在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要保护好现场和可疑食物,病人吃剩的食物不要急于倒掉,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要急于冲洗,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大便)要保留,提供留样食物。
(四)配合调查负责人及有关工作人员,要配合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如实反映食品安全事故情况。
将病人所吃的食物,进餐总人数,同时进餐而未发病者所吃的食物,病人中毒的主要特点,可疑食物的来源、质量、存放条件、加工烹调的方法和加热的温度、时间等情况如实向有关部门反映。
三、事故责任追究对事故延报、慌报、瞒报、漏报或处置不当的,要追究当事人责任;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要____力量做好中毒人员的安抚工作,确保不让事态扩大,任何个人不得自行散布事故情况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食品安全____应急处置方案为了做好本单位食品安全____事故应急处理,确保一旦发生食品安全____事故时,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减轻中毒事故造成的损害,根据《食品安全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其他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方案。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一、目的食品安全事故对公共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加强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管理,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任何与食品安全事故相关的组织、机构和个人。
三、基本原则1.责任明确原则:各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明确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的责任,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快速响应原则:一旦发现食品安全事故,相关单位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快速响应,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置。
3.科学决策原则:在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过程中,应当依据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作出决策,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
4.信息共享原则:相关单位应当及时、全面地共享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加强合作,形成合力。
5.动态管理原则:根据食品安全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的措施和方法。
四、食品安全事故的分类与等级1.分类:食品安全事故可分为突发性事故、隐患事故和长期性事故三类。
–突发性事故是指突然发生的、具有重大危害的食品安全事件。
–隐患事故是指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但尚未发生重大危害的事件。
–长期性事故是指食品安全问题长期存在,但危害程度相对较低的情况。
2.等级:根据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程度,可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四个等级。
五、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流程1.发现与报告:发现食品安全事故后,相关单位应当立即报告上级部门,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2.事故调查与评估:上级部门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事故调查与评估,确定事故的性质、原因、危害程度等。
3.扩散控制与处理: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扩散,并对事故现场进行处理与清理。
4.伤害救治:及时组织伤者救治,并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
5.事故调查报告和整改建议:完成事故调查报告,提出整改建议,并及时进行监督。
6.事故处置方案评估与决策:对事故处置方案进行评估,并作出决策。
7.事故后果处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对事故后果进行处理,并保障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事故紧急处理程序:
1.目的:
针对有关公司产品发生重大异常或客户抱怨、或公司产品遭恶意破坏时及技监部门、卫生监督部门等执法部门抽查本公司产品的信息反馈,采取紧急应变处理措施,并及时处理以降低公司损失,维护公司形象,避免由于时间延误而给公司造成不良影响。
2.范围:
2.1产品重大品质异常或违反法令规定,经政府或民间消费团体所提出,对公司之经营有重大影响者。
2.2技监部门、卫生监督部门等国家监督执法部门抽查本公司产品的不合格信息反馈。
2.3消费者无理要求,依【客诉处理程序】无法结案,经判定可能对公司经营造成重大负面影响者。
2.4媒体的负面报导。
2.5公司产品遭恶意破坏之事件﹐与消费者发生的严重纠纷或中毒事件。
2.6 厂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员工工伤\厂内食物中毒事件\水灾\火灾)
2.7 其它重大事件﹑产品批次性不良或意外事件并可能导致扩大之事件。
3.定义:无。
4.权责:
4.1紧急应变作业小组:成员为总厂长、品保部﹑生产、储运、法务等功能之主管及相关部门之主管,并由总厂长指派一人为召集人,负责紧急应变处理作业之联系、协调、进度掌控及回收作业。
4.2发言人:由总厂长指定,负责于紧急应变作业小组会议讨论后,将决议事项于7日内向政府或民间消费者团体或媒体说明,或以专函回复。
4.3 储运部门:有重大异常之产品销售地点确定及产品隔离。
4.4品保部门: 负责不合格信息的接收﹑呈报﹔协助追查原因、提报改善建议、追踪确认改善之执行;及依公司【产品召回作业程序】执行回收作业。
4.5责任部门:负责追查原因、提出改善对策及确实执行。
5.内容:
5.1 当有紧急情况发生或产品发生重大异常时,承办单位应详细了解状况,并汇总有关信息资料及相关部门之意见﹐报告给品保部。
品保部应于4小时内呈报总厂长. 如属紧急情况则需召开“紧急应变作业小组会议”,商订处理措施。
5.2处理原则如下﹕
5.2.1产品重大异常之意外事件或遭人为恶意破坏时,于紧急应变作业小组会议提出检讨,确认处理办法,由发言人于7日内对外界说明回收处理作业,并开始执行。
5.2.2政府或民间消费者团体所提出对公司经营有重大影响之信息时,有关部门应派人前往有关单位进行状况了解,交由紧急应变作业小组会议检讨,确认问题原因与处理办法,于7日内以专函回复。
5.2.3媒体的负面报导:应由发言人于24小时内,进一步联系负面报导之媒体单位,了解所报导内容及其原因,于紧急应变作业小组会议提出检讨,确认处理办法,并由发言人于7日内,向该媒体提出书面或口头说明。
5.2.4消费者无理要求,依【客诉处理程序】无法结案时,交由法务协助处理。
5.2.5国家监督执法部门抽查本公司产品或量规仪器的不合格信息反馈。
若为产品抽查不合格,依集团【国家职能部门抽检应对作业办法】之规定处理;若为量规仪器不合格,则由品保部提出改善对策,呈总厂长核准后,以书面报告回报给相关国家执法部门。
5.2.6其它重大事件,由品保主管于4小时内呈报总厂长,视情况召开紧急应变作业小组会议,确定处理办法,并由发言人向相关单位提出书面或口头说明。
5.3以上重大事件若总厂无法单独处理时,可请求总部给予资源支援及协助处理。
5.4以上重大事件发生之职责单位应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纠正预防措施,并由品保主管负责措施有效性判定,呈总厂
长核准后,于一周内以书面形式反馈给总部品保处,若为产品质量问题,则应补上所有相关记录。
5.5事件处理结案后,品保部将结案报告呈生产总处总处长或事业部总经理,
生产总处总处长或事业部总经理视实际情况向董事长报告处理经过或结果,予以结案。
5.6相关记录由相关单位依【记录控制程序】做好分类归档管理。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