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第一节 第2课时 压强的增大与减小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强的方法:1. 增加物体的质量:根据力的定义,F=ma,其中F为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所受到的加速度。
当物体的质量增加时,即使受到相同的力作用,物体所受的压强也会增大。
2.减小受力面积:压力定义为单位面积上的力,即P=F/A,其中P为压力,F为力,A为受力面积。
当受力面积减小时,单位面积上的力也会增大,从而压力也会增大。
例如,在站立时,我们经常会踮起脚尖,这样身体的受力面积减小,压力增大,可以更容易支撑起身体。
3.增大作用力:根据压力定义,P=F/A,当力增大时,压力也会增大。
例如,在骑自行车时,为了增大速度和力度,骑手会用脚踩踏板施加更大的力,从而增大压力,帮助自行车加快速度。
4.减小受力面积:可以通过改变物体形状或角度来减小物体受力的面积,从而增大压力。
例如,在剪纸的时候,我们会把压力集中在剪刀的剪口上,从而可以更容易地剪开纸张。
减小压强的方法:1. 减小物体的质量:根据力的定义,F=ma,当物体的质量减小时,即使受到相同的力作用,物体所受的压强也会减小。
2.增大受力面积:压力定义为单位面积上的力,当受力面积增大时,单位面积上的力也会减小,从而压力也会减小。
例如,我们在穿高跟鞋时,鞋跟的面积相对较大,在行走的时候脚底承受的压力会分散,从而减小了压强。
3.减小作用力:根据压力定义,P=F/A,当力减小时,压力也会减小。
例如,在做按摩时,按摩师在进行按摩时会控制用力的大小,从而减小压力,避免给人带来不适。
4.增加受力面积:可以通过改变物体形状或角度来增大物体受力的面积,从而减小压力。
例如,在扶栏杆时,我们会把手掌张开,将压力分散在手掌上,从而减小了对手部的压强。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受力面积和作用力来增大或减小压强,但是在具体的应用中需要考虑到力学和材料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合理。
《第九章 第1节 压强》学历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压强》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学习主题为“压强”,属于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范畴。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压强的概念、定义、物理意义以及实际应用。
本课时主要围绕压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展开教学。
二、学习目标1. 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定义及单位。
2. 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 了解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4.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评价任务1. 概念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检测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知识运用评价:通过练习题和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压强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3. 学习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与压强相关的现象(如足球充气、书包背在肩上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力和压强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讲解压强的定义和单位,强调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介绍压强的计算公式P=F/S,并解释公式的含义。
(3)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3. 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每组列举几个实例,并解释其原理。
(2)实验操作: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形状的物体对同一平面的压强,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4.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实验结果,强调压强的概念、定义和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压强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总结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教学设计
最新⼈教版⼋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第1节压强整体设计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概念。
能⽤压强公式进⾏简单计算。
知道增⼤和减⼩压强的⽅法”。
压强是⽣活和⽣产中应⽤⼴泛的⼀个概念,本节教材主要建⽴在前⾯刚学习过的⼒的初步知识基础上,是学习了重⼒、摩擦⼒后对另⼀类⼒的学习的迁移,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的关系后对⼒的另⼀类作⽤效果的具体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压强和浮⼒的重要保证。
本节课集实验探究、计算、应⽤于⼀体,探究实验关键是让学⽣亲⾝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动⼿操作、分析概括等能⼒。
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初学极易与压⼒的概念混淆不清,为让学⽣较好地理解压强与压⼒的区别,做好探究压⼒作⽤效果有关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为提⾼学⽣的探究学习兴趣,可让学⽣⾃⾏设计各种各样的实验,通过不同的实验最后达到同样的⽬的(⽼师要提前为学⽣准备丰富多样的实验器材)。
另外本节课的内容与⽣活联系较为紧密,应让学⽣充分列举⽇常⽣活中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释,⼀⽅⾯可以提⾼学⽣的学习兴趣,另⼀⽅⾯可加深学⽣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探究压⼒的作⽤效果”作为⼀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法,进⼀步了解影响压⼒作⽤效果的因素,获取相关的知识,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
“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教材根据学⽣已有的知识⽔平和计算能⼒,编写了应⽤压强的变形公式进⾏计算的例题,加强了学⽣对压强公式的应⽤。
“怎样增⼤和减⼩压强”则是为了帮助学⽣进⼀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
教材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活实例,引导学⽣根据压强公式讨论实例、进⾏归纳,得出结论,总结增⼤或减⼩压强的⽅法。
三维⽬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压强的概念;2.能⽤压强公式进⾏简单的计算;3.知道增⼤、减⼩压强的⽅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1节第2课时 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压强 压强
第2课时 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F p= S 1.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门的名称叫 帕斯卡
,压强的单位有一个专 ,符号是 Pa ,
,简称 帕
公 式 中 F 的 单 位 是 牛顿
,所代表的物理意义 ,所代
是 作用在物体上的压力 ,S 的单位是 平方米 表的物理意义是 受力面积 .
2.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 压
9. (多选)某段水平公路路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 8× 105 Pa.有一辆载重汽车自重 10 t,最大载重 15 t.汽 车有 10 个轮子, 每个轮子与路面的接触面积是 400 cm2, 车厢内部尺寸为 8 m× 2 m× 0.5 m.已知沙子的密度为 2.4× 103 kg/m3 , g = 10 N/kg ,则载重汽车装满沙子时 ( AD )
减小
的
(填 “减小 ”或 “ 增大 ”)螺帽对木板的压
7.在窗子密闭的旅行车上备有逃生锤,遇到紧急情 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打破玻璃逃生,图中的四把铁 锤,质量相同,形状不同.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应该 选择的铁锤是( D )
8. 一张报纸平放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为 p1; 将 这张报纸对折后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为 p2;将这张报纸 撕去一半后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为 p3.则 p1、p2、p3 三者 之间的关系是( D A.p1=2p2 1 C.p1= p3 2 ) 1 B.p1= p2 4 D.p1=p3
2
员对月球表面的压强为 4000
Pa.
知识点
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5. 站在地面上的小宏想让自己对地面的压强变为最 小,他应该 ( D A.走动 C.坐在地面上 ) B.抬起一只脚 D.平躺在地面上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2课时 大气压强的变化和综合运用(教案)
第2课时大气压强的变化和综合运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2.知道大气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对有关现象进行解释.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分析大气压强的变化的图像,体会利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2.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能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大气压的存在与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大气压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金属盒气压计、集气瓶(带孔的橡皮塞)、细玻璃管、水(红色)、活塞式抽水机模型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知道气体和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知道了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而我们生活的大气层中,大气压强又该如何变化呢?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播放课件“高原反应”,并提出问题:我们生活在低海拔地区,当我们乘车旅游到西藏等高海拔地区时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适?学生思考、讨论.师大家先不着急知道答案,我们学习了本课知识后就会明白.【进行新课】知识点1 大气压强的变化教师展示金属盒气压计,请一个同学用气压计读出气压值,随后到楼上测出气压,把楼下、楼上测得的气压分别写在黑板上.教师请一个同学上讲台来,做一个简易气压计.(参照教材P41页《想想做做》——“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教师指导制作:取一个瓶子,装上适量红色的水.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使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强,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拿着它(注意手不要接触瓶身,以免瓶子受热,影响瓶内气体的压强)从楼下到楼上,观察玻璃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情况,并做另一个记号.(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易气压计的示意图,并将楼下、楼上两处水柱的高度标注在图中)师气压随高度的增加如何变化?生:减小.教师播放大气压变化规律的图像,并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大气压变化的图像,看谁能说出它有什么规律?生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生2:在海拔3km以内,每升高1km,大气压减小10kPa;生3:大气压先减小得快些,后减小得慢些.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大气压强的变化”,并讲解.大气压强的变化(多媒体课件)1.大气压强不是确定不变的.影响大气压强的主要因素是高度,跟液体压强相似,越向高空,大气层的厚度越小,大气压就越小,即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由于越向高空,空气越稀薄,空气的密度越小,所以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是不均匀的,高度越大,大气压减小得越慢.在海拔3000m以内,每升高10m,大气压约减小100Pa.注意:大气压强的变化与高度是不成正比的,由于空气的密度不是一个定值,高空gh计算大气压强.的空气稀薄,空气密度小,因此不能用p=ρ空气2.大气压强还与天气、温度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气体压强与温度的关系: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板书:大气压强的变化:(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k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2)大气压除了受高度的影响外,还受天气、季节的影响.(3)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师既然大气压的变化与高度有关,大家想一想,气压计还可以作什么用途,应用在哪些方面?生:高度计,飞机在空中飞行、登山运动员测量山的高度等.例题1(用多媒体展示)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范成大到海拔3700m的峨眉山旅游,发现在山上“煮米不成饭”,他认为是因为山上的泉水太寒冷,故有“万古冰雪之汁”之说,其实这是由于高山上的____导致水的_____的缘故.解析:水的沸点的高低与压强有关,当水面上方的压强增大,则水的沸点升高,反之,压强减小,沸点降低.由于高山上大气压强较山脚下低,那么水沸腾时的温度降低,因而米吸收的热量减少,所以米煮不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高压锅煮饭.答案:气压低沸点降低例题2(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就制成一个简易的气压计.小明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的水平地面上,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______,水对容器底的压强____,瓶子对地面的压强__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如果在瓶中装满水,就可以制成一个较准确的测量仪器:___________(请写出它的名称).解析:从山脚到山顶,海拔高度增加,根据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可知,山顶气压低于山脚,玻璃管外部气压减小后,在瓶内气体压强作用下,玻璃管内水柱上升.根据液体压强规律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大.把瓶子、水和玻璃管看成一个整体,其重力不变,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故瓶子对地面的压强不变;若将瓶子装满水,则在温度变化时,由于水的膨胀和收缩,会使玻璃管内水面变化,相当于温度计原理.答案:变大变大不变温度计知识点2 大气压强的综合运用1.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师日常生产、生活中经常应用大气压,如活塞式抽水机、离心式抽水机等.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两种抽水机的工作过程.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介绍它们的结构.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多媒体课件)1.活塞式抽水机上有两个单向开的阀门(如图甲),当提起活塞时,阀门A关闭,大气压使水推开阀门B进入圆筒;压下活塞时,阀门B关闭,活塞下面的水推开阀门A 涌到活塞上面;当向上提活塞时,阀门A关闭,水被活塞提升到出水管.活塞不断地被提起、压下,水被不断地抽上来.甲:活塞式抽水机乙:离心式抽水机2.离心式抽水机如图乙所示,抽水前滤网上单向阀门关闭,往抽水机里灌水到叶轮上;当电机带动叶轮高速旋转时,泵壳里的水也随叶轮高速旋转同时被甩入出水管,这时叶轮转轴附近压强减小,大气压迫使低处的水推开底阀,沿进水管进入泵壳,进来的水又被叶轮甩进出水管,这样一直循环下去,就不断把水抽到高处.说明:由于标准大气压支持10.3m水柱,离心式水泵在安装时,实际吸水扬程(抽水高度)不得超过10m.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2)吸水扬程最大是多少?(3)离心式水泵的实际扬程与实际吸水扬程、实际压水扬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学生回答:(1)抽水机工作的原理是利用大气压把水压上去的.(2)吸水扬程最大不能超过10m.(3)离心式水泵的实际扬程=实际吸水扬程+实际压水扬程.2.高压锅师请大家思考、回忆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大气压强?请举例说明,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学生分组讨论:如高压锅、罐头制品饮料盖上面的真空安全钮等.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高压锅内气压的计算”,并讲解.高压锅内气压的计算(多媒体课件)1.高压锅的工作原理是提高锅内气压,从而升高锅内水的沸点.在高压锅上套一个限压阀后,锅内气体压强将在限压阀上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F内,除此力之外,限压阀另.外还受到重力G和大气压向下压限压阀的压力F外2.当锅内气压增大到一定限度时,这三个力将保持平衡,放出一部分气体后,限压阀再次压在出气孔上,锅内气压再进一步增大,限压阀总保持平衡,即有关系式:F外+G=F内.再根据压强公式:p=F/S变形有F=pS,则p外S+G=p内S,p内=p外+G/S.板书:高压锅的原理: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例题3 (多媒体展示)如右图所示,张强同学家的高压锅盖上标有“××铝制品厂18cm压力锅”的字样,他测得高压锅限压阀的质量为70g,排气孔的横截面积约为10mm2.问这个高压锅工作时,其内部水蒸气的最大压强为多大?(设大气压p0=1×105Pa,g取10N/kg)分析:分析限压阀的受力可知限压阀共受三个力作用:限压阀自身的重力、大气的压力、锅内气体的压力,且在这三个力的作用下限压阀处于平衡状态,即可求得.解:由题意得F内=F大气+G,即有355 062701010/110 1.710.1010kg N kgp p mgS Pa Pam--⨯⨯=+=⨯+=⨯⨯内【教师结束语】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收获确实不少,我们知道了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在海拔3km以内,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还知道了大气压强除了受高度的影响外,还受天气、季节的影响.气象专家把气压作为预测天气变化的一个重要依据.大气压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如高原反应、抽水机、高压锅就是大气压的典型的应用.好,谢谢大家!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在引导学生探究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时,采用气压计的测量与简易气压计的制作相结合,这样不仅帮助了学生理解大气压的变化规律,更重要的是避免了空洞的死板记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展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图像,让学生分析找出规律,这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理解,渗透了学科间的教学.2.在介绍抽水机的工作过程中,运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思考问题,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视觉效果.。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
4.经历测量人体对地面压强的过程,培养乐于和他人合作进行探究的团队精神,初步掌握测量,计算,表达能力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6.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
教学设想重点: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压力的概念。
会画压力示意。
教学教法实验探究式教学准备一端削尖的铅笔、小桌子、沙盘等。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不知道大家注意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没有:[出示钉]钉的帽子做得又大又平,而钉头却又尖又细;在茫茫的雪原里,步行的人容易陷下去,可是滑雪者却悠然自得,而且滑得很快。
这些现象看起来简单,但其中包含的物理学道理却是很深刻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准备解决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只杯子放在地面上,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那么地面受不受力呢?(如果用手作为地面,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压力,可见地面受到杯子的压力,谁来画一画地面受到的压力?)同样的道理,钉对墙面也有压力;放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也有压力,请大家完成力的示意。
(学生板演)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多媒体展示压力,说明压力的方向始终和接触面相垂直。
(学生观察并回答)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虽然我们知道了压力的定义,但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和那些因素有关呢,我们用实验来探寻答案。
[实验1]将压力小桌正放入沙盘,其中一次在小桌上放一个重物,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
(学生观察)压力作用的效果和压力大小有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案
《压强》教案(2课时)2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1.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式。
(二)进程与方式1.观察生活中各类跟压强有关的现象。
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大体方式。
2.通过探讨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讨的主要环节。
通过探讨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搜集实验数据,取得对压强比较深切的了解。
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
3.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和探讨等学习活动.培育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通过切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取得对压强、浮力大体知识理解的感性熟悉,为深切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讨性物理学习活动。
使学生取得成功的喜悦。
培育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4.让北海历史文化进课堂,激发学生酷爱北海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讨进程二、难点:压强概念的得出六、教学进程教学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引入一、自学压力观看北海市一中内的这栋法国大使馆古建筑,思考:建房子时为什么都要把地基做得宽而大?设置前置性作业引导学生区别压力与重力预习课本知识与阅读学案第一部分小组相互交流完成学案一引起学生对北海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二、体验压强请同学们每人拿出一支铅笔,两手指同时用同样大小的力压铅笔两端,两手指感觉(即效果)是否一样?请同学们谈谈体会。
板书课题:压强11、学生实验22、小组相互交流11、让学生观察现象调动原有知识分析现象,解决有关问题。
22、让学生体验,不能用原有知识推理出的问题,用实验去判断的科学方法一、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效果为什么不同?思考引导学生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二、提问对照桌上的物品,或参考生活中的经验,想想压力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观察、思考、猜想、回答(可能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等有关)通过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有关因素的猜测过程,让学生感悟质疑、求真的科学精神的。
初二下册物理压强整章教案
第一节压强课时安排 1课时教具学具准备压强演示小桌、塑料泡末、砝码、水泥粉、彩纸、钢板尺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观察砖头平放、竖放在张紧的彩色纸上所产生不同效果的实验.2.分析平放、侧放、竖放在张紧的彩色纸上所产生不同效果的实验.3.观察物体放在钢板尺上发生形变的情况,改变钢板尺的倾斜程度,钢板尺形变变小,说明这时物体对钢板尺的压力与重力有关,但并不等于物体重力.4.学生分组实验:压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5.讨论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6.通过图例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再由教师总结压力的产生途径及与重力的关系.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知道什么是压力,能区分重力与压力.2.知道什么是压强,压强的计算公式和单位.3.能应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能分析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引入课题观察实验将一块砖平放在张紧的纸上,砖可以在上面静止不动;将砖竖直立放在同样的纸上,纸被压破,砖掉在下面.提出问题同样是一块砖放在同样的物体上,由于放置的方法不同,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这一章这一节课要研究的内容.2.新课教学第八章压强(板书)第一节压强(板书)这里有一块重力为8N的砖,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竖直向下的作用力是多大?[学生]是8N.[老师]把它平放、侧放、竖放、它对水平桌面的作用力各是多大?[学生]都是8N.请同学们用我们学习过的力的概念和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一下为什么砖对水平桌面的压力都是8N.砖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不动,它受到了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是相等的,都是8N.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桌面对砖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也受到了砖对桌面施加的力的作用,这两个力大小也是相等的,都是8N.所以砖对水平桌面施加的作用力等于砖的重力是8N.(这段内容,学生不一定能分析全,但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配合画出相应板图.)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都对水平面产生一个作用力,这个力垂直的压在物体表面上,我们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1.什么是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板书)上述的例子中,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但是不是所有静止在接触面上的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都等于物体的重力?请同学观察一个实验.观察实验用两块木块支起一只钢板尺(在钢板尺两端支起),以下内容边演示边讲述.(1)用手指轻压钢板尺中央,钢板尺会弯曲变形,用力越大弯曲形变越大,用力越小弯曲形变越小,可以用形变大小来判断钢板尺受压力的大小.(2)将一长方体金属块置于两端支起水平放置的钢板尺中央,钢板尺发生弯曲形变,表示它受到一个压力,这个压力是多大呢?(请学生回答:等于金属块重力)(3)将钢板尺一端高度不变,另一端抬起(为使金属块不下滑,可以用两面胶把金属块粘在钢板尺上)请学生观察钢板尺弯曲形变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这里请学生回答;钢板尺弯曲形变变小,说明它受的压力变小.)(4)如果继续抬高钢板尺一端,会看到形变继续变小,表明压力变小.这个实验表明,自由的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如果我们将图钉投入墙内,这时图钉对墙面的压力方向如何?图钉重力的方向如何?图钉对墙的压力方向垂直于墙面,图钉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这时图钉对墙的压力来自哪儿?这个力与图钉重力有没有关系?这个力来自拇指对图钉的作用力,与图钉的重力无关.通过以上实验及事例分析可以知道,压力有时等于物体重力,有时与物体重力有关但数值上不相等,有时与重力无关.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板书)为了研究压力产生的效果,我们取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进行比较,这就是压强.3.什么是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板书)「老师」根据压强的定义以及数学运算规律,如已知压力和受力面积如何来计算压强?用压力除以受力面积(板书)力的单位用牛顿,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压强的单位是牛/,又叫1pa.4.压强的单位(板书)帕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是0.5pa,实际还常采用“千帕”“兆帕”作压强单位.(板书)5.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板书)学生讨论,举例说明,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必要的修正、补充,最后由教师将学生讨论的实例进行归纳.(l)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2)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小压力.(板书)(四)总结、扩展今天我们研究了压力和压强,在这一节的内容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两个问题1.正确区分压力与重力压力不是重力,也不一定等于重力,而且有时与重力根本无关.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始终竖直向下;压力是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是由于物体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压力的施力者是挤压它的物体,压力的方向与受力面垂直.2.正确区分压力与压强压强是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它由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两个因素决定,它的单位是牛/(帕),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无关,它的单位是牛.八、布置作业九、板书设计第八章压强(板书)第一节压强(板书)1.什么是压力(内容略)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内容略)3.什么是压强(内容略)4.压强的单位:5.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内容略)(2)减小压强的方法(内容略)十、随堂练习l.如图物体重50N,F大小为200N,试分析几个图中物体A对支持面的压力:2.铁轨铺在枕木上是为了()A.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B.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C.减小对路基的压力D.既减小对路基的压力又减小压强3.图钉帽的面积为1,图钉尖的面积为,则要使图钉尖产生Pa的压强,图钉帽上应施加多大的压力?图钉帽对大拇指所产生的压强多大?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课时安排:l课时教具学具准备:压强计、大烧杯、水、盐水、刻度尺三、教学过程1.引入课题【老师】我们有不少同学会游泳,当你站在齐胸深的水中,有什么感觉?【学生】感觉像有东西压在胸口上.【老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吗?我们知道,物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对支持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体也要受重力作用,而且还有流动性,是否对支持它的物体也要产生压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2.新课教学2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板书)观察实验A.观察课本P158图10-9实验装置没注入水之前橡皮膜的情况,请学生回答.橡皮膜是平的.B.将水逐渐注入玻璃管中,请同学注意观察橡皮膜的变化.向玻璃管内注入水后,橡皮膜向下凸起,说明水对容器底部有压强,随着水的深度增加,橡皮膜凸起的程度越来越大,说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观察实验取侧壁有三个开口的容器,在开口处扎上橡皮膜,向容器中注入水,观察橡皮膜凸起的程度,请同学回答看到的现象及说明的问题(如图所示)水对侧壁也有压强,水越深压强越大.1.水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板书)前边我们谈到,当人站在齐胸深的水中时,感觉像有东西在胸口,这说明液体不仅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有哪些规律?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学生分组实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A、由老师介绍压强计,介绍过程中用手按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让学生观察U型管外边液面出现高度差,用力越大,高度差越大,因此,U型管外边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橡皮膜受到的压强的大小.B.要求学生打开课本P158~159,认真看书,了解实验的目的、器材及实验方法、步骤.C.要求学生将课本P159表格画在笔记本上,以备实验中记录数据.D.明确各组实验中用的是哪种液体.E.提问同学对实验还有什么问题,教师答疑后开始实验,实验中教师在学生中巡视,进行指导,确定选择哪些组的数据.F.实验结束后请同学说出自己的实验数据,用投影仪将填入数据的P120表格打在屏幕上进行比较分析(表格见后边板书设计).请同学们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一下,液体压强有哪些规律?我们先来分析液面下3cm、6cm、9cm的压强.液面下越深的地方压强越大,说明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我们再来看液面下3cm处的压强.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压强大小相等.我们比较一下同是液面下3cm处,不同的液体:酒精、水、盐水压强大小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在同一深度,盐水的压强最大,水次之,酒精最小,说明液体压强还与密度有关,在同一深度,密度越大的液体压强越大.通过上边的讨论,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学生归纳总结,教师写出板书.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向各个方向压强大小相等.4.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在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板书)(三)总结、扩展今天我们通过实验研究了液体的压强,认识了液体压强的规律,在对液体压强规律的认识上我们要特别注意,对同一液体,液体的压强只与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多少无关.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帕斯卡在1648年表演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找来一个大木桶,装满水,盖上盖,封闭好.他在桶盖上插了一根细长的管子,从楼房的阳台上向细管里灌水,结果只用了几杯水就把水桶压破了,今天我们也可以做一个类似的实验.观察实验找两个啤酒瓶,一个去掉瓶底,一个只要瓶嘴,然后在瓶嘴处扎上橡皮膜,在去掉瓶底的瓶内注满水,橡皮膜略有凸起(如图所示).把一个接有1.5m长乳胶管的橡皮塞塞在瓶嘴中,通过漏斗向乳胶管内注水,会看到瓶嘴上扎的橡皮膜凸起,甚至胀破(如图所示).请同学们课后认真分析一下,为什么帕斯卡只用了几杯水就把木桶胀破了?为什么刚才的实验中非常少的水就可以把橡皮膜胀大.九、板书设计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一、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1.水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4.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十、随堂练习1.一正方体悬浮于某液体中,上表面与液面平行,则其上表面与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左表面和右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为.2.在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端扎有橡皮膜.如图,当把它按人水中使橡皮膜处于水面下10cm处时,橡皮膜______;当在管内注入10cm的水时,橡皮膜______;当在管内注入 10cm的盐水时,橡皮膜_______;当在管内注入10cm酒精时,橡皮膜______(填“上凸”“下凹”或“水平”)3.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释下列现象:(l)水库大坝总是造成上窄下宽.(2)深水炸弹到了一定的深度会自动爆炸.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第2课时)一、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具学具准备:连通器装置、橡皮管连接的U形管、茶壶、船闸挂图、录像机、录像带.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常识性了解连通器的原理.2.知道连通器的应用,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的例子.3.知道船闸是连通器的应用之一,知道船只通过船闸的简单过程.(二)教学过程1.旧课复习,引入新课(1)旧课复习①简述液体压强的规律②写出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2)引入新课如图1所示的容器,甲、乙两管横截面积相等,等于1厘米2,内装水,水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为20厘米,问:A、B两处受到的压强各是多大?此题要求学生在下面做,另让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做,做后进行评讲由以上计算讲述,容器甲、乙两部分底部连通,我们把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析书课题:四、连通器船闸),由此引入新课.2.新课教学(1)连通器(板书)①定义(板书)观察图,讨论得出连通的定义.(板书)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②连通器原理演示连通器装液体的实验a.平放 b.斜放 c.其中一容器上端开口用手堵住 d.换盛其他液体.学生归纳现象总结出连通器的原理.(板书)静止在连通器中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在同一水平面上.④应用(板书)学生分组展示讲解自己课前查阅到日常生活中连通器的应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结合学生的讲解让他们学生深入讨论一些实例的原理如:茶壶壶嘴为什么比壶身略高?排污管下面为什么要留图中的一段U形管?让学生分组讨论利用连通器的原理能否设计一个水平仪,能否应用该原理进行小发明,小制作?让学生互相启发,鼓励学生课后进行创新发明.九、板书设计二、液体压强的应用(1)定义: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2)原理:静止在连通器中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在同一水平面上.三、液体压强的传递十、随堂练习1.如图所示,连通器中注满水,如果在A处开个小孔,水会喷出来吗?为什么?2.建筑施工中,用装了水的U形管可以找出水平面,试说明其道理.3.给如图所示的容器中加水,则水能达到的最高位置是()A.A容器顶端 B.B容器顶端C.C容器顶端 D.无法确立第三节空气的“力量”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大气压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强的数值是很大的.2.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4.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5.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对托利拆利实验原理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推理的方法.2.渗透等效思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爱科学;在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理性思维的成就.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具学具准备(1)马德堡半球实验:马德堡半球1套、抽气筒1把或手摇抽气机1台(2)学生实验:塑料挂衣钩每人两个(3)瓶子吞鸡蛋实验:鸡蛋1个、玻璃瓶1个、(4)一杯水(染成红色),一个空杯,一个胶头(或橡皮套),一根玻璃管(两端开口,粗细均匀,长20cm,内径约5~10mm均可).(5)学生实验: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橡皮膜每组一套.四、教学步骤(一)关于大气压存在的教学2.演示实验2:瓶子吞鸡蛋实验.请一学生到讲台尝试用手把鸡蛋塞入瓶中,不成功,然后教师演示瓶子吞鸡蛋实验.教师提问:是什么力将鸡蛋压入瓶内的,让学生猜想.3.演示实验3:(1)出示玻璃管,将空杯置于管的正下方,然后向管内倒水,可看到水从管底流出.(2)左手拿管,并且用食指紧紧堵住玻璃管的下端,仍然向管内注入水,至满(见图1).(3)教师提问:为什么水不会从下面流出?学生回答:因为管底被手指堵住了.教师指出:由于管底被手指堵住,所以手指对管内的水产生向上的压强,支承住了水柱.(4)教师提问:若此时将管倒过来,使其开口端朝下,水会不会流出?(5)左手拿管不变,同时用右手中指抵住玻璃管的上口,然后将管倒置,(倒置过程中,手指不要松开).(6)接着故意缓慢移开右手指,使下面的管口露出.这时可见红色水柱并没有流出来!(见图2)教师:难道管里的水突然没有了重力吗?教师提问:虽然我们看不见管口有物堵住它,但管口附近是不是任何物体都没有呢?学生:有空气存在.教师讲解:在管口四周存在着我们看不见的大量空气,这些气体起到了手指的作用,堵住了管口,使管内的水竟然无可奈何地呆在里面.这说明了这些大气对管底的水面有向上的压强,支承着水柱.(7)教师:因为现在管内的水只有下面受到了大气压强的支承作用,所以很难流出;但如果同时有大气作用在管的上水面,那么上、下作用的气压相互抵消,水就会在重力作用下流出来.(8)松开左手食指,水应声落下.(学生开始相信大气有压强)4.请学生解释实验1和实验2的原因.5.学生实验:想办法利用大气压把两个塑料挂衣钩相互“吸”在一起.实验后请几个学生介绍自己的做法.6.播放动画片介绍具有戏剧性的有关马德堡半球的故事.师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请几个学生拉一拉半球,感受大气压强的巨大.(或者请几个学生在课余先阅读扩展资料,把该故事改编为一个生动的短剧,在课堂表演,同时在教师帮助下演示该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市长的爱科学的品质,从而树立学好科学的决心.)教师总结:原来地球周围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空气也像液体那样能流动,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也都有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以上实验都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板书)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7.可以介绍什么是大气:“地球周围的空气叫大气”,与大气相通的(如房间的空气、开口瓶中的空气等)空气也都叫大气,但密封在容器中的气体不能叫大气,如氧气瓶中的氧气,压缩空气储气罐中的压缩空气等都不能叫做大气.(二)关于托里拆利实验的教学教师提问: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大气压强很大,大气压强到底有多大呢?(板书)2.大气压强的值.1.讨论实验1(1)引导学生分析出:纸片不掉是因为大气压力大于杯中水对纸片的压力与及纸片的重力之和,即:P气>ρ水gh1+mg/s.(2)假想:如果杯子再加高一些、变细一些(换成一根玻璃管)、如图2所示进行实验时.若纸片还是不掉下来,这说明仍然有P气>ρ水gh2.这样我们设想杯子(玻璃管)继续层层加高,纸片总有掉下来的时候.则纸片刚要掉下来时,如果忽略纸片的重力应有P气=ρ水gh.所以我们只要测量出此时水柱的高度h,计算出水柱的压强,大气压强就等于这段水柱所产生的压强.(3)过渡:上述实验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纸片本身有重量,会影响测量结果;纸片的密封性也不怎么好,管内容易混入空气.其次,水柱若有升降也不易调节.我们把它放到盛水的水槽中去,如图3所示.播放录象.录象中10米高的水柱会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请学生迅速计算大气压承受10米高的水柱,那么大气压至少有多大?(4)转换:很早以前,科学家伽利略就已经想到,大气压只能支持大约10米高的水柱,这需要用实验来验证,他想如果用水来做实验,所用的玻璃管至少要10米长,做起实验来很不方便.于是他想到了用地球上密度最大的液体水银代替水做上述实验,该实验由后来他的学生托里拆利完成,后来成为托里拆利实验.但是水银及其蒸气是有毒的,该实验我们通过录象来学习.观看录像,要求观看时注意几个问题:①开始水银为什么下降?②后来水银柱为什么静止而不再继续下降?③试管内水银柱的上方是真空还是空气?④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是多少?如何计算?⑤大气压的值是多少帕?还可以用什么表示?看完录像后结合板图逐一讨论回答.(5)结沦:76厘米高水银柱是大气压支持的,所以大气压的值等于为76厘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2.为加深对大气压的理解.根据学生水平可以选择下列部分题目让学生讨论:(1)课本P163的想想议议,把量筒换成一端用橡皮膜封闭的玻璃管.让学生动手实验,注意观察量筒内液面的变化情况,分析为什么?然后思考并实验:把橡皮膜拆去后,玻璃管两端开口,观察管内的液面会否上升?(2)若托里拆利实验中管内水银面上不是真空.在灌入水银时不小心混入了气泡,大气压是否仍等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3)是否有其它巧妙办法可测出大气压强的值呢?(如用吸盘、弹簧秤和刻度尺来估测)大气压强的变化(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2.掌握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的方法.3.了解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降低,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科学常识.4.能用大气压变化知识解释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析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图表,提高观察分析总结图表的能力,学习物理中利用图表数据计算实际问题的方法.2.通过观察沸点随气压改变的实验,提高观察能力.(三)意识目标1.由大气压随高度变化引伸到我国幅原辽阔,高山很多,对学生进行自然美的教育.2.通过大气压的变化,体会自然界任何事物都在变化着的规律.二、教学重点大气压随高度而变及标准大气压的值.三、教学难点气压计的原理四、教学过程(一)复习1.证明大气层中存在大气压强的著名实验是______.2.将针管伸进药液里,活塞向后拔出的过程中药液吸入针管内是由于_________的作用.3.托里拆利实验是测量_______.做实验时大气压强的值等于760毫米高汞柱的压强,由于实验时管内透进少许空气,则水银柱的高度760毫米(填大于、等于、小于).改用水做实验.水柱高度是水银柱高度的_______倍.4.上节课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水银柱的高度是______毫米.如果换用横截面积大一倍的玻璃管做实验,水银柱的高度是_______毫米.(二)新课教授: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板书1)生活常识介绍:我们长期生活在大气的底层,已经适应了现在的大气压.但我们从报纸和电视中了解到:对于登山运动员,到了高山地区,由于大气压的明显减小,空气稀薄,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少,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高度增加,人的感觉越明显,可见,大气随高度是可以变化的,当我们看天气预报时,也常能了解到气压大小跟天气的关系也很密切,气象员每天预报的气压也不相同.大气压强是变化的.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很多,今天我们先介绍大气压随高度而变.1、投影书第148页的图.讲解图中标出了在不同高度的大气压的值,注意高度读作海拔×××千米,大气压是××××千帕.2.学生思考,分析表中所列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但是减小得并不均匀.)例如,从海拔1千米升高到2千米,气压减小了10千帕,而高度从海拔7千米到8千米,气压只减小了5千帕.3.为什么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呢?(原因是越高,空气越稀薄,空气的密度也越小.)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说明这一点.一个烧瓶,用塞子塞住瓶口,在塞子穿入一根玻璃管,管的一端跟一个橡皮管相连.将烧瓶倒过来,把橡皮管的开口插入水中(操作),我们未看到什么现象.现在用抽气机把瓶内空气抽出一部分,此时瓶内空气变得稀薄了,密度变小,用夹子夹住皮管,还像刚才一样伸入水中,打开夹子,管内水面上升进入烧瓶里.此实验中水面上升的原因是瓶内抽出部分空气后,压强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强.可见,空气越稀薄,密度越小,则气压越小.4.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可测出不同高度的气压值,列成表,那么只要测出某一高度的气压值,通过查表即可知道该位置的高度值.学生练习: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接近9千米,则其峰顶的大气压约为多少?相当于海平面上大气压的百分之几?(31千帕,百分之三十)(三)大气压随时间变化同一地点,大气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大气压还随时间而变.一天当中,通常上午九至十时气压最大,下午三至四时气压最小.一年四季的气压值也不同.大陆上冬季气压最大,夏季气压较小.海洋和大陆相反,夏季气压大,冬季气压小.。
第一节 压强2课时
第一节压强【教学目标】1.知道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2.理解压强的概念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3.知道压强的国际单位时牛/米2,又叫帕斯卡.4.能用压强公式p=F/S,进行简单计算.5.知道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是改变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了解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压力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2.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国际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教学内容】一、压力:F⒈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⒉方向:垂直受力物体表面,并指向受力物体.⒊效果: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1)有的和重力有关;如:水平面:F=G(2)有的和重力无关。
如下图:4.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和联系:二、压强:P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F2.公式:P=S压强P单位:帕斯卡(Pa);压力F单位:牛顿(N);受力面积S单位:平方米(m2)3.增大压强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2)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和减小压强同时具备的例子:图钉、铡刀、菜刀、钉书机等3.固体的压强5.利用公式,应注意:①要找准压力F和受力面积S,这里的S指两接触物体直接接触(即重叠部分)的面积,如图所示:○2S→受力面积,如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3统一单位,均采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P:Pa,F:N, S:m2例1、根据下图所给条件,比较芭蕾舞演员足尖和大象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解:(1)对演员来说F1=G1=475牛,S1=9.5厘米2=9.5×10-4米2.(2)对大象来说F2=G2=60000牛,S2=600厘米2×4=0.24米2设芭蕾舞演员对地面的压强p1,大象对地面的压强p2答:芭蕾舞演员足尖对地面的压强比大象脚对地面的压强大.例2、封冻的江河冰面最大能承受的压强是4×104帕斯卡,一台履带式拖拉机的质量是5200千克,两条履带跟地面接触的面积共1.5米2,这台拖拉机能不能从冰面上通过?解:根据压强公式:答:因为3.40×104帕斯卡小于4×104帕斯卡,可以通过.例3、下列情况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A.鞋底刻有花纹.B.图钉尖进入墙时要用力按.C.钢轨下面铺上枕木.D.用钝了的刀,磨磨刀口可以变锋利了.解答:B、D例4、两物叠放如图所示.物A的小底面积20cm2,大底面积60cm2,重20N;物B是边长为5cm的正方体,置于水平面上.求:a、b两种放置时,物A对物B的压强.解:答:两情况下A对B的压强分别为8000Pa和10000Pa.例5、如图A所示,重力为40牛顿的物体,分别放在梯形木块的1、2、3位置上,试分析物体的重力与它在1、2、3处对梯形木块的压力.解答:例6、图钉尖端的面积是0.3毫米2,钉帽的面积是1.5厘米2.用9牛顿的力垂直于墙壁按这只图钉,试求:(1)钉帽受到的压力和压强?(2)墙壁受到的压力和压强?=F2=9牛解:F1解:钉帽和墙壁受到的压力都是9牛顿,钉帽受到的压强为6×104帕,墙壁受到的压强为3×107帕.例7、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铝块(ρ铝=2.7×103kg/m3)置于边长为50cm的水平台面上,求铝块对台面的压强.解:V=a3=(0.1m)3=10-3m3,m=ρV=2.7×103kg/m3×10-3m3=2.7kg,F=G=mg=2.7kg×9.8N/kg=26.46NS=a2=(0.1m)2=10-2m2答:铝块对台面的压强等于2646Pa.【中考演练】例:在海滩案发现场留下了罪犯清晰的站立脚印,公安人员立即用蜡浇注了鞋模,测量蜡模的平均厚度为3cm,质量675g;又经测试达到脚印同样深度压强为1.5×104Pa,罪犯的体重为多少?()已知:求:G解:由得答:罪犯的体重为750N.【配套练习】一、基础巩固1.坦克能轻易地驶过沼泽地,把列车的钢轨铺在枕木上,都是通过增大____________的办法分解了坦克或火车作用在支持面上的__________。
《压力的作用效果》教学设计
《压力的作用效果》教学设计一、概述本节课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一节,包括以下四部分的内容:(1)压力的定义。
(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3)压强的计算。
(4)压强的增大与减小。
在讲述压力时,主要从生活实例出发总结压力的定义,分析压力与重力不是一种力,但让学生知道当物体自由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在大小上等于重力的大小。
关于压力也不必做太深入的探究。
教材首先给出压力的定义,再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并提出问题: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从而进行科学探究实验,得出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在此基础上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出压强的概念,并进行压强的相关知识的学习。
本章是初中力学内容的重点知识,而压强概念又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也是生活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
在学生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中经常用到,也是学生以后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浮力知识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要充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新课程标准理念,体现以探究式学习方式和合作学习方式,强调实验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采取分析现象,找出原因,提出猜想,进行实验验证猜想的研究方法,从而理解压强的概念和掌握控制变量法。
课型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为探究课。
二、学习目标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压力;会画压力示意图。
(2)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3)理解压强的概念、意义、计算公式、单位。
2、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2)能灵活运用物理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勤观察、多动手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类比知识,学会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点1、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2、压强的理解与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1、区分“重力”与“压力”;2、设计实验时控制变量法的使用;3、压强。
2018年春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教案
教案:2018年春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2018年春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2. 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S,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受力,S 表示受力面积。
3. 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
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可以增大压强;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反之,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定义,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知道压强的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压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点讲解:讲解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其应用。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与压强相关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验证压强的计算公式。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压强1.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2. 计算公式:p = F/S3. 单位:帕斯卡(Pa)4. 应用: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物体的压强。
(1)一个重为20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1m²的桌面上。
(2)一个重为30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0.5m²的桌面上。
2. 答案:(1)压强p = 20N/1m² = 20Pa(2)压强p = 30N/0.5m² = 60Pa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点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实验操作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其应用。
初中物理《压强》说课稿
初中物理《压强》说课稿一、说教材《压强》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内容的主线,压力和压强的知识是对前面学力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做基础,因此学好本节课内容对全章有重要意义。
(过渡句)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我们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特点:二、说学情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
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
对于本节内容学生之前已有了压力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压强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了解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过渡句)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难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五、教学方法(过渡句)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
”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谈话法、练习题法。
(过渡句)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六、教学过程首先是导入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出示图片:展示两个体重差不多的人,穿与不穿滑板站在雪上,效果截然不同。
再举出骆驼为什么不会陷进沙里,蚊子口器为什么容易刺破皮肤,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引出今天的课题,压强。
(板书)【设计意图】正如高尔基说:“好奇是了解的开端和引向认识的途径。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教学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教学教案第九章压强本章内容概述本章学习压强的知识,内容包括:压强、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等.本章教材的设计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导向,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生产实际,强调学生实验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举实例让学生分析,加强物理与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本章共4节:1.第1节为“压强”,本节主要讲述压力、压强的概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2.第2节为“液体的压强”,本节主要介绍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及连通器的原理和应用;3.第3节为“大气压强”,主要介绍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测量方法,以及大气压强的特点和应用;4.第4节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主要讲述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同时在学生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讲解飞机升力的产生,使学生能将物理与生活相结合.本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压力、压强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经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能通过实例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用,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明确压强的概念,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会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大气压强的现象,会利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难点】如何结合生活实例来解释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原因;液体压强的特点及连通器的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大气压的测定;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实际问题.本章课时安排【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8课时:第1节压强第1课时初步认识压强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压力的概念,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压力.2.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能够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地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压强现象,理解压强的概念;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获得对压强概念的深入理解,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3.通过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培养学生提问、猜想、实验和分析数据、总结概括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善于观察生活等科学素养.2.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参与物理活动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并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教学重点】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压强的概念.【教学难点】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中性笔、压力小桌、砝码、细砂、海绵及周边其它物品.【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章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挑战中考训练”中的习题(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播放课件:厚厚的积雪,人们在雪地上玩耍,雪地上留下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而滑雪者穿着雪橇不仅不会陷入雪地,而且还能飞奔疾驰.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用两个大拇指顶住中性笔笔尖和笔帽,观察笔尖和笔帽陷入两个指头的深度,体验两个手指头的感觉.教师提问:问题一:雪地上为什么会留下脚印?问题二:脚印的深浅为什么不同?问题三:捏住笔时,手指为什么会感到疼痛?有什么不同?学生观看并思考、讨论.教师引导,使学生认识到雪地上留下脚印是因为雪地受到人的压力,手指感到疼痛是因为手受到了笔的压力,而脚印的深浅不同、手的疼痛感觉不同,都是由于压力在物体上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师在物理学中为了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引进压强的概念.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压强.【进行新课】知识点1 压力的产生及其作用效果1.压力的产生师:请同学们回忆下,我们在前面学习过弹力,弹力是如何产生的?生: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对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师:回答正确,人站在雪地对雪地有压力;手指顶住中性笔有压力,那压力如何产生的?生:人们走在雪地里,鞋底与雪地之间相互接触发生形变产生了力;手指顶住中性笔,中性笔与手指间发生形变产生了力.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发生了形变.师:回答正确,由此可见,压力是弹力的一种,是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也可以说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板书: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2.压力产生的原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发生相互挤压而产生力的作用.3.压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压力的大小与重力大小有何关系”,并讲解.压力大小与重力大小有何关系(多媒体课件)压力是弹力的一种,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与接触面垂直;而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重力作用点在重心处,方向竖直向下,因此压力与重力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力,二者不能混淆.虽然压力与重力性质不同,但有的时候,压力是由物体的重力引起的,故它们的大小往往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观察下列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压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的关系.(1)图甲:杯子(物体)放在水平支承面上,而且物体只受重力和支持力时,压力是由杯子的重力引起的,大小上有压力F等于重力G;(2)图乙:图钉(物体)被压在竖直墙面上,物体对墙面的压力跟图钉的重力无关,只取决于外力——手作用在图钉上的力.(3)图丙:物体放在斜面上,物体对斜面的压力随着重力的增大而增大,但其大小小于重力的大小.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小明用10N的水平方向的力把重1.2N的黑板擦挤压在黑板上,并使黑板擦贴着黑板匀速直线下滑,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中作出黑板擦受力示意图,并标出各个力的大小.解析:在竖直方向上,黑板擦受到重力G和摩擦力f;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压力F和黑板对它的支持力N.由于黑板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因此,受到的合力为零,即重力G与摩擦力f是一对平衡力,压力F与支持力N是一对平衡力.答案:受力示意图如图乙所示,G=f=1.2N,F=N=10N.2.压力的作用效果师我们刚才看到小孩站在雪地里,双脚陷入雪里;运动员利用雪橇站在雪地里,却几乎没有陷入雪里;用手按皮肤,手指对皮肤有压力,用的力越大,皮肤陷入越深;用手指顶住中性笔的两端,笔尖、笔帽对手指有压力,笔尖扎进手指深些,笔帽扎进手指浅些.请大家用物理的语言描述这些事例,找出这些事例中所包含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生1:相同之处:都有压力产生,都产生了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了形变.生2:不同之处:压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等不同.师谁能够根据这些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师好,下面我们开始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猜想:(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压力的大小有关.(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师既然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有关,那么我们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可采用什么研究方法?生:控制变量法.师:那如何设计实验?如何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控制和改变压力、受力面积等变量?请大家就利用自己手头的器材设计实验探究.(如海绵\,细砂\,砝码、压力小桌等)学生分组动手实验,进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如用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控制放在小桌上砝码的个数控制压力;通过小桌的正放和倒放控制受力面积.)学生观察、分析、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结论:板书: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这一问题时,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你从中选出一些图对某一因素进行探究,并通过分析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说明你的探究结果:(1)探究的某一因素是__________;(2)选用的是图________;(3)探究的结果是_________.解析:比较图A与B,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不同,泡沫凹陷的程度不同,压力越大,凹陷越深.比较图C与D,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不同,泡沫凹陷的程度不同,受力面积越小,凹陷越深.答案:(1)压力大小(2)A与B(3)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或:(1)受力面积(2)C与D(3)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知识点2 压强的概念及计算师:为了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引进“压强”这个物理量,即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大小的物理量.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速度、密度的定义,请大家回忆下.生回忆: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在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师:压强的定义也是这么制定的.在物理学中,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师:如果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请大家根据前面学习的密度、速度的定义,说出压强的定义式.生:压强=压力/受力面积,用公式表示为p=F/S.师:回答正确,像这种下定义的方法是物理学中常见的方法,请大家要熟悉.师:下面我们学习压强公式中各个符号意义及单位:p——压强——帕斯卡——PaF——压力——牛顿——NS——受力面积——平方米——m2师:压强的国际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为Pa,这是为了纪念法国的科学家帕斯卡.在工程应用中,常用千帕作单位.从公式中可以看出1Pa=1N/m2,那么请大家思考,压强为1Pa表示什么物理意义?生:表示1 m2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板书:注意:(1)在应用压强定义式p=F/S进行计算时,S指的是受力面积,是两物体的接触面积,不一定是物体的面积.(2)公式p=FS中,不能简单地说压强与压力大小成正比,与受力面积成反比.物理学中的公式不同于数学公式,它除了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外,更主要的是表示特定的物理意义,因此更准确的说法是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与压力大小成正比;当压力大小一定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例题3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教材P31页例题,并讲解.例题4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用50N的力F把砖分别压在水平桌面上和竖直墙壁上.如果砖重为20N,砖与受压物体的接触面积均为200cm2,则桌面和墙面受到的压强分别为多少?分析:在解答有关压强问题时,首先要把与压强有关的压力和受力面积辨析清楚,再应用压强公式解题.本题的常见错误是:错误地认为砖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砖的重力,或误认为砖对墙的压力等于砖的重力和外加压力之和.解:由甲图可知,桌面受到的压力F1=G+F=20N+50N=70N,受力的面积S1=200cm2=0.02m2,桌面受到的压强p1=F1/S1=70N/0.02m2=3.5×103Pa.由乙图可知,墙壁受到的压力与砖的重力无关,所以F2=F=50N,墙壁受到的压强p2=F2/S2=50N/0.02m2=2500Pa=2.5×103Pa.【教师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有关,我们还知道了压强的定义式,并能进行压强的相关计算.好,谢谢!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教学反思1.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它是在学习了力及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在本节教学内容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素质的主要载体,“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2.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理念.在本节课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这一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弄清了原来未知的知识——压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这与科学家的创新发明在本质上并没什么两样.在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同时,还对学生渗透求知方法的教育,在帮助学生理解压强概念时,采取了与速度、密度的定义方法进行类比的比值法下定义,正是这些方法的不断深入领会与应用,帮助学生丢掉“拐杖”,学习不再依赖于教师,而是主动地参与到知识获取过程中去,这些方法将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宝贵财富.教学板书第2课时压强的综合运用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并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2.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2.通过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养成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好习惯.2.通过观察了解任何物体承受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树立爱护公共交通设施的意识.【教学重点】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教学难点】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综合运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钉、细绳、橡皮泥、钩码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实验1:用手按图钉帽,手对图钉有压力,图钉尖扎进木板.(如图甲)实验2:挂有钩码的细绳对橡皮泥有压力作用,细绳压入橡皮泥.(如图乙)生:它们的受力面积小,产生的压强大.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图片丙\,丁,并提出问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丙:铁轨铺在枕木上丁:书包带上有个较宽的垫肩生:它们的受力面积大,产生的压强小.师:你们知道实际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这么做吗?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师这就是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好,下面一起来继续探讨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进行新课】知识点1 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师:从上面甲、乙两个图中,结合压强的定义式p=F/S,运用数学方法,大家归纳出增大压强的方法.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总结:板书: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师:请大家结合日常观察举出增大压强的实例,分三个小组,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准确又多.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就学生举例给予鼓励,引导学生分析、按不同的方法归类整理.同时指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增大压力同时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增大压强的效果会更好.师: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损坏.例如,在田间劳作时,为了不使拖拉机陷进泥地里,便要设法减小它对地面的压强.请大家再就上面的丙、丁图中的方法,分析归纳减小压强的办法.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总结:板书: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受力面积;②减小压力.师:请大家结合日常观察举出减小压强的实例,分三个小组,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准确又多.学生积极发言.教师给予表扬,并分析归类整理.同时指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减小压力同时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减小压强的效果会更好.师: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为了实际的需要,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好,下面请看例题.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答案:C知识点2 压强在生活中的综合运用教师播放课件1:(视频)视频:(1)号称“森林医生”的啄木鸟用细长而坚硬的尖喙叮咬树木中的虫;(2)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在沙漠上行走的情景;学生欣赏,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自然界中的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各种器官不断地得到完善,自然选择了生理器官,以适应生存的环境.类似的还有如老虎有锋利的牙齿,鹰有锋利的爪等都是为了增大压强捕捉猎物.师:压强与我们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请大家欣赏课件2:(视频)视频:(1)锯、剪刀、斧头等用了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2)儿童玩具、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棱角尽量要做得圆滑些,以防伤及别人.学生思考、分析哪种方式是为了增大压强,哪种方式是为了减小压强,并积极回答.师压强与我们的日常活动密切相关,请大家思考以下情景:(1)当有人不小心陷入泥潭、沼泽、冰窟窿中,采取怎样的方式营救?(2)当列车出现交通事故时,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工具如何敲打玻璃窗爬出来?学生思考、讨论:第一种情况,我们必须设法减小压强,以防施救者也被陷入其中,因此,往往用木板铺在泥潭、沼泽、冰面上,然后人才能爬过去抢救.第二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设法选择能增大压强的工具击打玻璃窗,如选择锋利的安全锤敲打玻璃的边缘和四角.注意:增大或减小压强,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采用何种方法.例如:重型拖拉机安装两条履带,原因是拖拉机重力很大,对地面的压力大,要减小压强,不能减小压力,只能考虑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板书:压强在生活中的综合运用:(1)压强与生物生理器官的自然选择密切相关.(2)压强与我们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3)压强与我们的日常活动密切相关.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各种器官不断地得到完善,以适应生存的环境.下列给出的动物器官中,有减小压强功能的是()A.啄木鸟的嘴B.老虎的牙齿C.骆驼的蹄子D.蝙蝠的耳朵解析:A项中啄木鸟的嘴,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嘴对树的压强,容易啄开树皮.B项中老虎的牙齿,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嘴对肉的压强,容易撕开肉.C项中骆驼的蹄子,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沙漠的压强,不容易陷下去,符合题意.D项中蝙蝠的耳朵是起着收集和传送声波的作用,不符合题意.答案:C例题3 (用多媒体展示)按照规定,我国载货车辆的轮胎,对地面的压强应控制在700kPa以内,但有些司机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不顾国家利益,肆意超载.有一辆重2t的6轮汽车,标准载货量为4t,实际装货8t,如果每个车轮与路面的接触面积为0.02m2.(g取10N/kg)(1)通过计算说明,该车对路面的压强是否超过规定?(2)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说明超载的危害.分析:(1)由p=F/S计算轮胎对路面的压强,压力F等于总重力G,受力面积S为6个轮胎与路面接触的总面积,然后与规定的压强要求比较即可判断;(2)超载即是汽车的总质量增大,那么车的惯性增大了,不容易操纵,出现紧急情况时,刹车难以停下,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压力增大,对路面的压强增大,造成对路面的破坏增强,缩短了路面的使用寿命.解:(1)p=F/S=mg/(nS)=(2+8)×103kg×10N/kg÷(6×0.02 m2)=833kPa>700kPa.远远大于国家规定的载货车辆轮胎对地面的最大压强,因此该货车超载了.(2)超载造成的危害很多,如:车辆对路面产生巨大的压强容易使路面变形,从而大大缩短公路的使用寿命;超载汽车质量过大,惯性大,不易操纵,易发生交通事故等等.例题4 学过压强以后,王丹决定测算自己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她的质量为50kg,为了测量鞋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她绘制了每一小格的边长为2cm的方格纸,穿上平底鞋站在方格纸上,描出的鞋印如图所示.(g取10N/kg)(1)王丹每只鞋印的面积为____m2.(2)王丹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3)张燕想到了另外一种测量鞋印面积的方法.她先让王丹站在泥地上,踩下一个柱形的鞋印坑,测出鞋印坑的深度为h,然后把密度为ρ、质量为m的沙子倒入坑中刚好把坑填满.请你根据这些物理量推导出鞋印面积S的表达式.解析:人站在水平地面上,人对地面的压力就等于人的重力,所以计算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时,首先根据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公式先算出重力,然后再根据压强公式计算压强,计算时要注意用双脚的着地面积等.测算鞋印面积时,可以把填满的沙子看作柱体,然后结合密度公式来计算推导.答案:(1)1.52×10-2(大约有38个小方格,每个小方格的面积S=2cm×2cm=4cm2)(2)王丹的重力:G=mg=50kg×10N/kg=500N.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p=F/S=G/S=500N/2×1.52×10-2m2=1.64×104Pa.(3)鞋印坑的体积:V=m/ρ鞋印的面积:S=V/h=m/ρh【教师结束语】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了压强的概念,熟悉了压强的定义式,知道了减小、增大压强的方法,同时,还明白了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就在应用压强的知识,总之,压强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好,谢谢!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教学反思1.在分析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教学过程中,由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出课题,让学生观看课件,然后结合压强的定义式p=F/S,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思考,寻找它们的共性,分类整理,归纳方法.最后,还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举例,进一步强化.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压强的概念和定义式,为运用定义式进行压强的计算打下坚实基础,起到双重作用.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体现了“生活→物理→社会”的新课程理念.2.在探讨压强在生活中综合应用的教学过程中,将压强的应用从三种情况进行分类,引导学生去探究分析、思考,感受自然、人类生产、生活与压强密切相关,接着通过例题的讲解,进一步理解任何物体承受压强是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损坏.教育我们必须爱护公共设施.这种教学方式符合这个年龄。
部编人教版 初二八年级物理 下册第二学期(优质 教学设计 电子教案) 第九章 压强(全单元教案)
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第1课时压力和压强知识与技能1.知道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2.知道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经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
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相互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
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知识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压力和压强的概念。
教具准备图钉、气球、砝码、海绵、小木桌、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思考:为什么图钉的钉尖做得很尖,而钉帽做得很大?为什么坐沙发比坐板凳舒服?为什么刀口磨得越薄,刀越锋利?你认为书包带宽一些好,还是窄一些好?为什么?教师引导并提问:它们都跟压力的作用效果有关,那么,什么是压力呢?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内容。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压力多媒体展示图片:思考:各个接触面受到的力是怎么样的?力的方向怎么样?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的重力吗?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作图。
同学们作图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作图情况。
画完后,讲评学生作图情况,错误的要进行纠正。
让同学们思考后回答,以上图中物体对接触面的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启发学生回答:压力作用在接触面上,压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
教师归纳总结: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作压力。
知识拓展分析:1.压力产生的条件:物体间相互接触,而且有挤压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2课时 压强的综合运用(教案)
第2课时压强的综合运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并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2.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2.通过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养成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好习惯.2.通过观察了解任何物体承受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树立爱护公共交通设施的意识.【教学重点】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教学难点】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综合运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钉、细绳、橡皮泥、钩码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实验1:用手按图钉帽,手对图钉有压力,图钉尖扎进木板.(如图甲)实验2:挂有钩码的细绳对橡皮泥有压力作用,细绳压入橡皮泥.(如图乙)生:它们的受力面积小,产生的压强大.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图片丙\,丁,并提出问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丙:铁轨铺在枕木上丁:书包带上有个较宽的垫肩生:它们的受力面积大,产生的压强小.师你们知道实际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这么做吗?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师这就是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好,下面一起来继续探讨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进行新课】知识点1 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师从上面甲、乙两个图中,结合压强的定义式p=F/S,运用数学方法,大家归纳出增大压强的方法.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总结:板书: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师请大家结合日常观察举出增大压强的实例,分三个小组,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准确又多.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就学生举例给予鼓励,引导学生分析、按不同的方法归类整理.同时指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增大压力同时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增大压强的效果会更好.师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损坏.例如,在田间劳作时,为了不使拖拉机陷进泥地里,便要设法减小它对地面的压强.请大家再就上面的丙、丁图中的方法,分析归纳减小压强的办法.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总结:板书: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受力面积;②减小压力.师请大家结合日常观察举出减小压强的实例,分三个小组,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准确又多.学生积极发言.教师给予表扬,并分析归类整理.同时指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减小压力同时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减小压强的效果会更好.师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为了实际的需要,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好,下面请看例题.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答案:C知识点2 压强在生活中的综合运用教师播放课件1:(视频)视频:(1)号称“森林医生”的啄木鸟用细长而坚硬的尖喙叮咬树木中的虫;(2)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在沙漠上行走的情景;学生欣赏,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自然界中的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各种器官不断地得到完善,自然选择了生理器官,以适应生存的环境.类似的还有如老虎有锋利的牙齿,鹰有锋利的爪等都是为了增大压强捕捉猎物.师压强与我们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请大家欣赏课件2:(视频)视频:(1)锯、剪刀、斧头等用了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2)儿童玩具、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棱角尽量要做得圆滑些,以防伤及别人.学生思考、分析哪种方式是为了增大压强,哪种方式是为了减小压强,并积极回答.师压强与我们的日常活动密切相关,请大家思考以下情景:(1)当有人不小心陷入泥潭、沼泽、冰窟窿中,采取怎样的方式营救?(2)当列车出现交通事故时,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工具如何敲打玻璃窗爬出来?学生思考、讨论:第一种情况,我们必须设法减小压强,以防施救者也被陷入其中,因此,往往用木板铺在泥潭、沼泽、冰面上,然后人才能爬过去抢救.第二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设法选择能增大压强的工具击打玻璃窗,如选择锋利的安全锤敲打玻璃的边缘和四角.注意:增大或减小压强,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采用何种方法.例如:重型拖拉机安装两条履带,原因是拖拉机重力很大,对地面的压力大,要减小压强,不能减小压力,只能考虑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板书:压强在生活中的综合运用:(1)压强与生物生理器官的自然选择密切相关.(2)压强与我们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3)压强与我们的日常活动密切相关.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各种器官不断地得到完善,以适应生存的环境.下列给出的动物器官中,有减小压强功能的是()A.啄木鸟的嘴B.老虎的牙齿C.骆驼的蹄子D.蝙蝠的耳朵解析:A项中啄木鸟的嘴,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嘴对树的压强,容易啄开树皮.B项中老虎的牙齿,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嘴对肉的压强,容易撕开肉.C项中骆驼的蹄子,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沙漠的压强,不容易陷下去,符合题意.D项中蝙蝠的耳朵是起着收集和传送声波的作用,不符合题意.答案:C例题 3 (用多媒体展示)按照规定,我国载货车辆的轮胎,对地面的压强应控制在700kPa以内,但有些司机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不顾国家利益,肆意超载.有一辆重2t的6轮汽车,标准载货量为4t,实际装货8t,如果每个车轮与路面的接触面积为0.02m2.(g取10N/kg)(1)通过计算说明,该车对路面的压强是否超过规定?(2)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说明超载的危害.分析:(1)由p=F/S计算轮胎对路面的压强,压力F等于总重力G,受力面积S为6个轮胎与路面接触的总面积,然后与规定的压强要求比较即可判断;(2)超载即是汽车的总质量增大,那么车的惯性增大了,不容易操纵,出现紧急情况时,刹车难以停下,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压力增大,对路面的压强增大,造成对路面的破坏增强,缩短了路面的使用寿命.解:(1)p=F/S=mg/(nS)=(2+8)×103kg×10N/kg÷(6×0.02 m2)=833kPa>700kPa.远远大于国家规定的载货车辆轮胎对地面的最大压强,因此该货车超载了.(2)超载造成的危害很多,如:车辆对路面产生巨大的压强容易使路面变形,从而大大缩短公路的使用寿命;超载汽车质量过大,惯性大,不易操纵,易发生交通事故等等.例题 4 学过压强以后,王丹决定测算自己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她的质量为50kg,为了测量鞋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她绘制了每一小格的边长为2cm的方格纸,穿上平底鞋站在方格纸上,描出的鞋印如图所示.(g取10N/kg)(1)王丹每只鞋印的面积为____m2.(2)王丹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3)张燕想到了另外一种测量鞋印面积的方法.她先让王丹站在泥地上,踩下一个柱形的鞋印坑,测出鞋印坑的深度为h,然后把密度为ρ、质量为m的沙子倒入坑中刚好把坑填满.请你根据这些物理量推导出鞋印面积S的表达式.解析:人站在水平地面上,人对地面的压力就等于人的重力,所以计算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时,首先根据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公式先算出重力,然后再根据压强公式计算压强,计算时要注意用双脚的着地面积等.测算鞋印面积时,可以把填满的沙子看作柱体,然后结合密度公式来计算推导.答案:(1)1.52×10-2(大约有38个小方格,每个小方格的面积S=2cm×2cm=4cm2)(2)王丹的重力:G=mg=50kg×10N/kg=500N.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p=F/S=G/S=500N/2×1.52×10-2m2=1.64×104Pa.(3)鞋印坑的体积:V=m/ρ鞋印的面积:S=V/h=m/ρh【教师结束语】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了压强的概念,熟悉了压强的定义式,知道了减小、增大压强的方法,同时,还明白了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就在应用压强的知识,总之,压强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好,谢谢!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在分析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教学过程中,由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出课题,让学生观看课件,然后结合压强的定义式p=F/S,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思考,寻找它们的共性,分类整理,归纳方法.最后,还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举例,进一步强化.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压强的概念和定义式,为运用定义式进行压强的计算打下坚实基础,起到双重作用.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体现了“生活→物理→社会”的新课程理念.2.在探讨压强在生活中综合应用的教学过程中,将压强的应用从三种情况进行分类,引导学生去探究分析、思考,感受自然、人类生产、生活与压强密切相关,接着通过例题的讲解,进一步理解任何物体承受压强是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损坏.教育我们必须爱护公共设施.这种教学方式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关注到学生生活,关注了自然,关注了社会.我国古代对压强的研究固体、液体、大气所产生的压强,在我国古代就有很多运用的实例和记载.在建造宫殿、庙宇、楼阁、宝塔以及都江堰、大运河时,我国古代工匠们都考虑了底基、围墙、堤坝所能承受的压力问题.春秋末年的《考工记》中记载着建筑堤坝、围墙等应具有一定的形状,提出了在施工中应考虑大底部与小顶部的合理比例.“凡为防,广为崇方,其叁分去一,大防外”.这就是说在筑堤坝时,要考虑底宽与顶高的比例,顶方比底要减少三分之一(为削减的意思),这样的堤坝才能保证下底部的稳定性.还记载了“囷、窌、仓、城,逆墙六分”.这里的“囷”是圆形粮仓,“窌”是房屋.意思是在建造“囷、窌、仓、城”时要考虑底宽大于顶宽,高为墙厚的6倍.这些都是工匠们在施工实践中总结的经验,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圆仓装满时底面的侧压力大于上面的侧压力,因此底部宽才能承受住底面的侧压力.。
初中物理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9.1-2压强 液体压强 教案、教学设计
第九章第1节《压强》教案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一头削尖的铅笔、四角小桌、海绵,吹饱气的气球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引入课题教师引导学生实验提出问题两个手指的受力有什么不同?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什么不同?观察两个手指的凹陷有什么不同?再用两手如图挤压气球,观察手指的凹陷程度有什么不同?用不同的力去挤压,又会怎样?和这个实验类似的情况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再看一个图片。
参与实验思考回答根据力的平衡,两个手指受力相同。
尖的一端手指觉得更疼。
尖的一端手指凹陷的更多。
不相同。
一头削尖的铅笔让学生亲身感受,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兴趣。
进一步展示现象,说明这种现象的普遍性。
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一、压力和重力的区别二、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之前,我们知道什么是压力吗?它和我们之前所学的重力是不是同一种力?让学生到黑板上作出重力和压力的示意图通过观察力的示意图,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方面让学生理解压力和重力的区别和联系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根据刚才的分析,你猜想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什么?有什么样的关系?利用三合板让学生感受压力方向,分别向上按,向下按,斜着按,观察压力方向。
学生上黑板作图教师纠正作图,引导学生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分析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或生活经验进行猜想锻炼分析能力。
练习1.如图所示,A、B、C三个实心物体的体积、密度均相同,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 A、F B、F C,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 A、p B、p C。
则三个压力的大小关系是,压强自大到小的顺序是。
2.人在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与人站立在地面时相比较( )A.压力不变,压强改变B.压力不变,压强不变C.压力改变,压强改变D.压力改变,压强不变3.小丽买了一只西瓜,她用塑料袋提回家,走了没多远,就感到手被塑料袋勒得很痛,根据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请你帮助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说明这样做的道理。
压强---学历案
学习 内容
课时 学习 安排 目标
学习 评价
学生 活动
教师 活动
目标一: 评价一:什么是 活动一:1、学 活动一:1、出
通过画 压力?
生画出压力。 示图,让学生画
图学习,
压
归纳总
2、观 察 讨 论 并 回答问题。
出图中物体对
3、通过观察, 接触面的压力。
结压力
发 现 压 力 都 是 2、问题:(1)
1 的定义
凳上感觉舒服,
是因为人受到的
压力 ,受力
面积
,压
强
的
缘故。
活动三:思考回 答。师生讨论各 种方法。 学生读书找到 增大和减小压 强的方法。
活动三:问题: 通过计算大家 知道物理课本 对桌面产生的 压强,那么如何 让课本对桌面 的压强增大一 倍呢?如何增 大和减小压强 呢?让学生阅 读课文回答以 上问题。 归纳总结增大 和减小压强的 方法
目标二: 通过问 题和实 验探究
评价二:把细木 条压在橡皮泥 上,可由 来判断压力的作
活动二:1、学 生说出实例。 2、学 生 观 察 对 比教材想想议
压力。 活动二:1、问 题:力具有改变 物体形状的作
得出的 用效果。 结论引 入压强, 并学习
议中蝉和骆驼 的图片。 思考回答不同 问题。
用效果,哪位同 学能够说出生 活中有关压力 作用效果的例
教学 资源 与建 议
板书 设计
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等 压力小桌,海绵,钩码。
一、压力(1)定义(2)大小(3)方向(4)作用点 二、压强
(1)定义 (2)公式 (3)单位 三、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学习 反思
课后 作业
第一节压强学历案
2022年人教版物理《压强与生活》精品教案
第1节 压强第2课时 压强与生活知识与技能 1.稳固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使学生养成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能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知道减小和增大压强的方法,并能对一些简单的现象进行解释。
教学难点学会利用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情景引入多媒体展示:复习第1课时所学知识。
(1)什么叫作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2)什么叫作压强?写出计算压强的公式和压强的单位。
(3)说出测量物理课本中一张纸对桌面的压强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减小压强的方法思考:当我们需要压强小一些时,可采用什么方法?教师引导:根据公式p =F S来思考。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然后答复。
教师归纳总结:1.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通常采用的方法);2.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3.同时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
活动:让学生举出实际例子并分析。
举例:1.坦克很重,不用轮子而装上履带,是增大受力面积从而减小压强。
2.滑雪者站在雪橇上或脚蹬滑雪板,可以在松软的雪地上滑行,而不会陷入雪中,因为用雪橇或者滑雪板,增大了雪地的受力面积,从而减小雪地所受的压强。
3.钢轨铺设在枕木上,是增大地面的受力面积,减小压强,防止破坏路面。
4.严禁汽车超载,减小质量,从而减小地面所受的压力,减小了压强。
探究点二:增大压强的方法思考: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哪些?教师引导:根据公式p =F S来思考。
同学交流、讨论,后答复。
教师归纳总结:1.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通常采用的方法);2.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3.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
活动:让学生举出实际例子并分析。
举例:1.菜刀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减小与菜的接触面积(即受力面积),以便用较小的力就能产生很大的压强,容易把菜切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压强的增大与减小
知识目标
1.巩固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使学生养成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减小和增大压强的方法,并能对一些简单的现象进行解释。
教学难点:学会应用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新课引入
多媒体展示: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知识。
(1)什么叫作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2)什么叫作压强?写下计算压强的公式和压强的单位。
(3)说出你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对桌面的压强的办法。
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增大压强的方法
思考: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哪些?
教师引导:根据公式p=F
S来思考。
同学交流讨论后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1.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通常采用的办法);2.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3.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
活动:让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增大压强的例子。
举例:1.如图所示,菜刀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减小与菜的接触面积(即受力面积),以便用较小的力就能产生很大的压强,容易把菜切开。
2.如图所示,针、箭和斧头等工具都是采用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这样容易刺穿物体或砍碎物体。
3.如图所示,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增大了压力,增大了压强。
探究点二减小压强的方法
思考:当我们需要压强小一些时,可采用什么办法?
教师引导:根据公式p=F
S来思考。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然后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1.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通常采用的办法);2.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3.同时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
活动:让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减小压强的例子。
举例:1.如图所示,坦克很重,不用轮子而装上履带,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从而减小压强。
2.如图所示,滑雪者站在雪橇上或脚蹬滑雪板,可以在松软的雪地上滑行,而不会陷入雪中,因为用了雪橇或滑雪板,增大了雪地的受力面积,从而减小雪地所受的压强。
3.如图所示,钢轨铺设在枕木上,是为了增大地面的受力面积,减小压强,防止破坏路面。
4.如图所示,严禁汽车超载,减小质量,减小了压强。
教师归纳总结:
思考与练习:
1.书包的背带是宽一些好,还是窄一些好?为什么?
2.骆驼的体重比马大不了一倍,而它的脚掌面积是马蹄的三倍。
这为“沙漠之舟”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3.下列事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菜刀钝了磨一磨,使刀刃锋利些
B.在铁路的钢轨下铺设枕木
C.把书包带做得宽些
D.在坦克的轮子下安装履带
思考与练习答案:
1.宽一些好。
因为在书包重一定的情况,宽的书包带比细的对肩的压强小,人感到舒服些。
2.骆驼的体重虽然比马大,但是它的脚掌面积比马更大,所以它对地的压强比马小,在沙漠中行走时不会陷下去。
3.A
第2课时压强的增大与减小
一、增大压强的方法
1.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2.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3.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
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2.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3.同时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
本节课首先回顾了上节课的知识,然后提出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最后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
这些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很容易理解,也把握的不错。
教学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压强和生活、生产实际及自然现象的联系极为密切,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身边常见的现象,进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遍较差,所以加强了学生自主发言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