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公式
八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1.代数表达式:-加法的结合律:a+(b+c)=(a+b)+c-减法的结合律:a-(b-c)=(a-b)+c-乘法的结合律:a×(b×c)=(a×b)×c-除法的结合律:a÷(b÷c)=(a÷b)÷c-加法的交换律:a+b=b+a-乘法的交换律:a×b=b×a-加法和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2.代数等式:-相等的加减法等式:a+b=c→c-b=a-相等的乘除法等式:a×b=c→c÷b=a3.代数不等式:-小于等于不等式:a≤b→a+c≤b+c-大于等于不等式:a≥b→a+c≥b+c- 乘法不等式:若 a > b 且 c > 0,则 ac > bc;若 a < b 且 c < 0,则 ac > bc4.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a²+b²=c²-三角形内角和公式:内角的和为180°5.三角函数:- 正弦函数:sinθ = 对边 / 斜边- 余弦函数:cosθ = 邻边 / 斜边- 正切函数:tanθ = 对边 / 邻边- 余切函数:cotθ = 邻边 / 对边- 正割函数:secθ = 斜边 / 邻边- 余割函数:cscθ =斜边 / 对边6.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内角公式:a=(180°-b)/2-等边三角形内角公式:a=60°7.圆的面积与周长:-圆的面积公式:A=πr²-圆的周长公式:C=2πr8.平行四边形与矩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A=底边×高-矩形面积公式:A=长×宽9.三角形:-三角形面积公式:A=1/2×底边×高-海伦公式(用于求三角形面积):A=√(p×(p-a)×(p-b)×(p-c)),其中p=(a+b+c)/210.平行线与相交线:-同位角等于内错角-同旁内角相等-同旁外角相等-顶角与底角互补11.比例与相似:-同比例:a/b=c/d- 正比例函数:y = kx,其中 k 为常数-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12.平均数公式:-算术平均数:平均数=(第一个数+第二个数+…+最后一个数)/总个数-加权平均数:平均数=(第一个数×权重+第二个数×权重+…+最后一个数×权重)/(权重的和)以上是八年级数学中的一些重要公式,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公式大全八年级数学公式大全一、代数公式1.1 二次方程公式二次方程公式的一般形式为:$ax^2+bx+c=0$,其中$a\neq0$。
求解二次方程公式的根的公式为:$x=\frac{-b\pm\sqrt{b^2-4ac}}{2a}$1.2 因式分解公式因式分解公式有以下几种形式:*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a^2+2ab+b^2=(a+b)^2$* $a^2-2ab+b^2=(a-b)^2$二、几何公式2.1 三角形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面积$S=\frac{1}{2}bh$,其中$h$为底边垂直高* 面积$S=\frac{1}{2}ab\sin C$,其中$a$、$b$为边长,$C$为夹角三角形的周长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周长$C=a+b+c$,其中$a$、$b$、$c$为边长2.2 矩形公式矩形的面积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面积$S=ab$,其中$a$、$b$为边长矩形的周长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周长$C=2(a+b)$,其中$a$、$b$为边长三、概率公式3.1 概率公式* 事件的概率$P=\frac{\text{有利结果数}}{\text{总结果数}}$3.2 独立事件概率公式* 独立事件的概率$P(A\cap B)=P(A)\times P(B)$,其中$A$、$B$为独立事件四、数据统计公式4.1 平均数公式* 平均数$X=\frac{\text{总数}}{\text{个数}}$4.2 中位数公式求中位数的步骤:1. 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2. 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中位数为中间的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中位数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五、三角函数公式5.1 正弦公式在任意三角形中,有以下正弦公式:$\frac{a}{\sin A}=\frac{b}{\sin B}=\frac{c}{\sin C}$5.2 余弦公式在任意三角形中,有以下余弦公式:$a^2=b^2+c^2-2bc\cos A$5.3 正切公式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以下正切公式:$\tan A=\frac{\text{对边}}{\text{邻边}}$以上是八年级数学公式的部分内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数学公式法
八年级上册数学公式法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公式:$a^2 + b^2 = c^2$
其中,$a$ 和 $b$ 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c$ 是斜边。
2.平方差公式:$(a+b)(a-b) = a^2 - b^2$
用于计算两个数的平方差。
3.完全平方公式:$(a+b)^2 = a^2 + 2ab + b^2$ 和$(a-b)^2 = a^2 -
2ab + b^2$
用于计算一个数的平方,加上或减去两倍的该数与另一数的乘积,再加或减另一数的平方。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sqrt{a} \times \sqrt{b} = \sqrt{ab}$ (其中$a
\geq 0, b \geq 0$)
用于计算两个非负数的平方根的乘积。
5.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frac{\sqrt{a}}{\sqrt{b}} = \sqrt{\frac{a}{b}}$ (其
中 $a \geq 0, b > 0$)
用于计算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除以另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
6.分式的乘法法则:$\frac{a}{b} \times \frac{c}{d} = \frac{ac}{bd}$
用于计算两个分式的乘积。
7.分式的除法法则:$\frac{a}{b} \div \frac{c}{d} = \frac{a}{b} \times
\frac{d}{c} = \frac{ad}{bc}$
用于计算一个分式除以另一个分式。
8年级所有数学公式
8年级所有数学公式一、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是数学中常用的一个公式,它可以用来求解两个数的平方差。
平方差公式的表达式为:(a+b)(a-b)=a^2-b^2其中,a和b为任意实数。
这个公式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来简化计算,解决数学题目。
二、二次方程求解公式二次方程求解公式是解决二次方程的一种方法。
对于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ax^2+bx+c=0,其求解公式为:x=(-b±√(b^2-4ac))/(2a)其中,a、b、c分别为二次方程的系数。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求得二次方程的根,进而解决与二次方程相关的问题。
三、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数学中的重要定理之一,它描述了直角三角形中三条边的关系。
勾股定理的表达式为:c^2=a^2+b^2其中,c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度,a和b分别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
勾股定理的应用广泛,可以用来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角度等问题。
四、平行线与转角定理平行线与转角定理是几何学中的重要定理,它描述了平行线与转角之间的关系。
根据平行线与转角定理,当两条直线被一条截线分成两个内角相加等于180度的部分时,这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的。
平行线与转角定理在几何学的证明和应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与平行线和转角相关的问题。
五、因式分解公式因式分解公式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将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多个因子的乘积。
因式分解公式的具体形式根据多项式的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
通过因式分解公式,我们可以简化多项式的计算,更好地理解多项式的结构,并解决与因式分解相关的问题。
六、角平分线定理角平分线定理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描述了角的平分线与角的关系。
根据角平分线定理,角的平分线将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角平分线定理在几何证明和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与角平分线相关的问题。
七、正弦定理正弦定理是三角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描述了三角形中各边和角的关系。
根据正弦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ABC,其边长a、b、c与对应的角A、B、C之间有如下关系:a/sinA=b/sinB=c/sinC正弦定理在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时非常有用,可以用来求解三角形的边长、角度等。
(完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公式集
J
功率(P)
(1)P= (2) P= =
W
杠杆的
平衡条件
则 F1/F2=L2/L1
拉力(F)
(1)不计动滑轮和绳重及摩擦时,F= (2)不计绳重及摩擦 (3)物体匀速运动F=f (f为摩擦力)
(4)功W=Fs得F=W/s
N
机械效率(η)
η= η= =Gh/Fs(W有=GhW总=F s)
Hale Waihona Puke 总值小于11m/s=3.6km/h
g固定值9.8N/kg.1kg的物体所受重力为9.8N
两个鸡蛋重力1牛,物理课本重力1.5牛
1Pa=1N/m21Pa表示物体1m2的表面受到1N的压力
1个标准大气压=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1.013×10Pa
1J=1N.m1J表示1牛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1米
N
压强(p)
(1) (适用于一切固体和液体)
⑵ 适用于一切液体和侧面与底面垂直的固体(柱体)
Pa
浮力(F浮)
(1)称重法F浮=G-F示(2)压力差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V排g(4)漂浮或悬浮时F浮=G
N
功(W)
(1)定义W=Fs重力做功W=Gh=mgh摩擦力做功W=fs
(2)功率 W=Pt
1W=1J/s=1N.m/s1W表示物体在1秒内所做的功是1焦
八年级物理公式集
物理量
(符号)
主要公式
单位
长度(L)
(1)路程s=vt(2)功: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w/F
(3)力臂 = (4)压强公式:液体深度
m
速度( )
(1) (2)功率 则
初二物理公式及单位
初二物理公式及单位1.速度公式:v = s/t [公式说明:v 表示速度,单位:米/秒(m/s) ; s 表示路程,单位:米(m ); t 表示时间, 单位:秒(s ) ]单位换算:1m/s = 3.6 k m/h 注意: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路程和时间都无关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 g[公式说明:G表示重力,单位:牛(N);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 kg ); g表示重力常数, 单位:牛/千克( N/kg )]g = 9.8 N/kg 它表示每千克的物体受9.8 N的重力。
注意:(1)物体所受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2)物体的质量与其形状状态位置温度无关3.密度的定义公式:ρ= m/v [公式说明:ρ表示密度,单位:千克/立方米(kg/m3)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注意:(1)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时,密度不同(如:水和冰)。
(2)物质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3)物体的密度要受温度影响(热胀冷缩),但通常不考虑 .水的密度是1×103 kg/m3 ,它表示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103 kg单位换算:1g/cm3 = 1kg/dm3 = 1×103 kg/m3密度的测量{天平:称质量密度计是测量液体密度的工具,其刻度是4.压强的定义公式:P = F/S [公式说明:P表示压强,单位:帕(p a);F表示压力,单位:牛(N);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平方米(㎡)]1 p a = 1 N/㎡其意义是每平方米面积受 1N的压力5.液体压强公式:P =ρ液g h [公式说明:P表示压强,单位:帕(p a);ρ液表示液体的密度,单位:kg/m3;g表示重力常数, 单位:N/kg ;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m ]注意:(1)液体压强产生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2)液体内部的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流速越快,压强越小帕斯卡原理: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即F1/S1=F2/S26.浮力的计算方法:(注意: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1)原理法:F浮 = G排= ρ液g V排[公式说明:F浮表示浮力;G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ρ液表示液体的密度,单位:kg/m3;g表示重力常数, 单位:N/kg ;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单位:m3 ](2)称量法:F浮 = G – F [公式说明:F浮表示浮力;G表示物体的重力;F表示物体浸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的示数](3) 浮沉条件法(漂浮或悬浮):F浮 = G物(4) 压力差法:F浮 = F向上– F向下[公式说明:F向上表示物体下底所受向上的压力, F向下表示物体上底所受向下的压力 ]7. 物体浮沉条件:(1)比密度:ρ物>ρ液物体下沉(最终沉入底部静止)ρ物<ρ液物体上浮(最终漂浮于液面静止)ρ物=ρ液物体悬浮(2) 比重力和浮力:F 浮 < G 物 物体下沉(最终沉入底部静止) F 浮 > G 物 物体上浮(最终漂浮于液面静止) F 浮 = G 物 (物体悬浮或漂浮)8.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即:F 1 L 1 = F 2 L 2 )[注:(1)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2)动力和阻力使杠杆产生不同的转动效果;(3)杠杆分为省力杠杆(L 1 > L 2 省力费距离) 、费力杠杆(L 1< L 2 费力省距离)和等臂杠杆(L 1 = L 2 不省力不费距离)]9.功的定义公式:W = F S [公式说明:W 表示功,单位:焦(J );F 表示力,单位:牛(N );S 表示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单位:米(M )]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 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 注意:如果力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则该力不做功10.功率的定义公式:P = W /t [公式说明:P 表示功率,单位:瓦(w );W 表示功,单位:焦(J );t 表示时间,单位:秒(S )]功率的推导公式:P = F V [公式说明:F 表示力,单位:牛(N ); V 表示速度,单位:米/秒(m/s )]单位换算:1 W = 1 J /S ; 1 KW = 103 W注意: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11.滑轮及滑轮组,机械效率:(1)定滑轮:实质:等臂杠杆; 特点:不省力,但可改变力的方向(2)动滑轮: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 特点:可省一半的力,不改变力的方向(3)滑轮组: F = ( G 物 + G 动 )/n [ 说明:F 表示绳的自由端的拉力;G 物表示物体重力;G 动表示动滑轮重力;n 表示绳的段数]S = n h [ 说明:S 表示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 表示物体上升的高度]V拉 = n V 物 [ 说明:V 拉表示绳的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 物表示物体上升的速度]W 有 = G 物h W 额 = G 动h W 总 = F S =( W 有+ W 额)η= W 有/W 总 = G 物/( G 物 + G 动 ) = G 物/( n F )注意:(1) 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都小于1(2) 不记绳重和摩擦时,定滑轮的机械效率高于动滑轮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 同一滑轮组,所吊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4) 机械效率的高低与功率大小无关量筒:量体积 上小下大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八年级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八年级数学公式总结大全八年级上册数学公式法总结二次函数抛物线顶点式&顶点坐标顶点式:y=a(x-h) +k(a≠0,k为常数,x≠h)顶点坐标公式顶点坐标:(-b/2a),(4ac-b )/4a)二次函数y=ax2;,y=a(x-h)2;,y=a(x-h)2;+k,y=ax2;+bx+c(各式中,a≠0)的图象形状相同,只是位置不同,它们的顶点坐标及对称轴如下表:解析式y=ax2y=a(x-h)2y=a(x-h)2+ky=ax2+bx+c顶点坐标[0,0][h,0][h,k][-b/2a,(4ac-b2)/4a]对称轴x=0x=hx=hx=-b/2a当h>0时,y=a(x-h)2的图象可由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就可以得到y=a(x-h)2+k 的图象;当h>0,k0时,将抛物线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当h0时,开口向上”当a0,当x≤-b/2a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b/2a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若a0,图象与x轴交于两点A(x1,0)和B(x2,0),其中的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根.这两点间的距离AB=|x2-x1|=.当△=0.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当△0时,图象落在x轴的上方,x为任何实数时,都有y>0;当a0(a0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直棱柱侧面积 S=c__h 斜棱柱侧面积 S=c’__h正棱锥侧面积 S=1/2c__h’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__r2圆柱侧面积 S=c__h=2pi__h 圆锥侧面积 S=1/2__c__l=pi__r__l弧长公式 l=a__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__l__r 锥体体积公式 V=1/3__S__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__pi__r2h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 V=s__h 圆柱体 V=pi__r2h初中八年级数学所有公式1、点线之间的关系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②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2、平行定理与公理①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②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④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⑤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与四边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4、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和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①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⑤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⑥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⑦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⑧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⑨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⑩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5、圆的一些定理与推论①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②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③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④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⑤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⑥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⑦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⑧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6、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①直线L和⊙O相交d﹤r②直线L和⊙O相切d=r③直线L和⊙O相离d﹥r7、两圆之间的位置关系①两圆外离d﹥R+r②两圆外切d=R+r③两圆相交R-r﹤d﹤R+r(R﹥r)④两圆内切d=R-r(R﹥r)⑤两圆内含d﹤R-r(R﹥r)。
初二(八年级)物理公式大全
初二物理公式大全速度公式:v = s t 变形公式: 求路程——s = vt 求时间——t = s v v ——速度(m/s 、km/h )s ——路程(m 、km )t ——时间(s 、h )重力公式:G = mgG ——重力(N )m ——质量(Kg 、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 = 9.8N/kg ;计算式常取g = 10N/kg ) 合力公式:F = F 1 + F 2 (F 1、F 2同一方向同一直线)F = F 1 - F 2 (F 1、F 2相反方向同一直线)密度公式:ρ= mVρ——密度(kg/m 3、g/cm 3)m ——质量(Kg 、g )V ——体积(m 3、cm 3) 浮力公式:F 浮 = G – F 当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时:F 浮 = G F 浮——浮力(N )G ——重力(N )F ——物体浸没液体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N )F 浮 =G 排 = m 排gF 浮 = ρ水gV 排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收到的重力m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压强公式:p = F Sp——压强(Pa、N/m2)F——压力(N)S——受力面积(m2)液体压强公式:p = ρgh (h——深度(m))杠杆平衡条件:F1L1= F2L2F1——动力(N)L1——动力臂(m)F2——阻力(N)L1——阻力臂(m)滑轮组:F =1nG总s = nhF——动力(N)s——动力通过的距离(m)G总——总重(N)h——重物被提升的高度(m)n——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对于定滑轮:n = 1,F = G ;s = h对于动滑轮:n = 2,F = 1/2G ;s = 2h机械功公式:W = Fs 克服重力做功:W = GhW——动力做的功(J)F——动力(N)s——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m)功率公式:P = W tP——功率(W)W——功(J)t——时间(s秒)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100%η——机械效率——有用功(J)W有用W——总功(J)总。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公式及概念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公式及概念八年级数学公式及概念第一章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²+b²=c²。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²+b²=c²,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a²+b²=c²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实数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实数负有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
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特点,归纳起来有四类: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7、32等;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π+8/3等;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xxxxxxxx01…等;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1、相反数: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是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
如果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a|≥0)。
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
若|a|=a,则a≥0;若|a|=-a,则a≤0.3、倒数: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
5、估算。
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2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²=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八年级数学公式大全总结
八年级数学公式大全总结
以下是一些八年级数学中常用的公式总结:
1. 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a² + b² = c²,其中a、b为直角边的长度,c为斜边的长度。
2.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 = 1/2 * 底边长 * 高,其中底边长为三角形底边的长度,高为从底边到顶点的垂直距离。
3. 等边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等边三角形的周长 = 3 * 边长,面积 = (边长² * √3) / 4。
4.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 = 底边长 * 高,其中底边长为平行四边形底边的长度,高为从底边到另一边的垂直距离。
5. 矩形的周长和面积:矩形周长 = 2 * (长 + 宽),面积 = 长 * 宽。
6. 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正方形周长 = 4 * 边长,面积 = 边长²。
7. 圆的周长和面积:圆的周长 = 2 * π * 半径,面积 = π * 半径²,其中π为圆周率,约等于3.14。
8. 余弦定理:c² = a² + b² - 2ab * cos(C),其中a、b为直角边的长度,c为斜边的长度,C为斜边与直角边夹角的度数。
9. 正弦定理:a / sin(A) = b / sin(B) = c / sin(C),其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A、
B、C为对应边的夹角。
以上是一些八年级数学中常用的公式,但还有更多公式可以用于特定的问题和情况。
要记住这些公式,需要多练习和应用它们,以加深理解和提高运用能力。
初中八年级物理公式大全
1.速度公式速度(v)=距离(s)/时间(t)2.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变化的速度(Δv)/时间(t)3.动能公式动能(KE)=1/2x质量(m)x速度²(v²)4.力的公式力(F)=质量(m)x加速度(a)5.牛顿第二定律力(F)=质量(m)x加速度(a)6.功的公式功(W)= 力(F)x 距离(s)x cosθ (θ为力和位移间的夹角)7.功率公式功率(P)=功(W)/时间(t)8.电流公式电流(I)=电荷(Q)/时间(t)9.电阻公式电阻(R)=电压(V)/电流(I)10.欧姆定律电压(V)=电流(I)x电阻(R)11.功率公式(电路中)功率(P)=电压(V)x电流(I)12.摩擦力公式摩擦力(f)=摩擦系数(μ)x法向压力(N)13.密度公式密度(ρ)=质量(m)/体积(V)14.单位换算公式1千米(km)= 1000米(m)1米(m)= 100厘米(cm)1千克(kg)= 1000克(g)1克(g)= 1000毫克(mg)15.聚焦公式1/焦距(f)=1/物距(u)+1/像距(v)16.放大率公式放大率(A)=图像的高度(Hi)/物体的高度(Ho)=像距(v)/物距(u)17.势能公式势能(PE)=质量(m)x重力加速度(g)x高度(h)18.电能公式电能(E)=电压(V)x电荷(Q)19.压力公式压力(P)=力(F)/面积(A)20.密闭恒温定律初态气体的压强(P1)x初态气体的体积(V1)=终态气体的压强(P2)x终态气体的体积(V2)21.声速公式声速(v)=频率(f)x波长(λ)22.密度公式(声音传播)声速(v)=传播介质的弹性模量(E)/传播介质的密度(ρ)23.折射公式折射率(n)=入射介质的光速(c1)/折射介质的光速(c2)=入射角(θ1)/折射角(θ2)24.拉伸形变公式应变(ε)=变化的长度(Δl)/原始长度(l0)25.机械功公式机械功(W)= 力(F)x 位移(s)x cosθ (θ为力建和位移间的夹角)。
初中八年级物理公式大全
初中八年级物理公式大全1、速度公式:速度—v 路程—s 时间—t hkm /6.3m/s 1=ts =v 推导式:vts =vt s =回声定位公式:2、密度公式:密度—ρvm =ρ推导式:vm ρ=ρmv =体积单位换算:31mL 1cm=31L 1dm=3、重力公式:重力-G 质量—m kg N /8.9g =(通常取kg /N 10)mg G =推导式:mg=G gm G =4、压强公式:压力—F 受力面积—s 压强—P SF =P 推导式:sP F =PS F =单位换算:2/1Pa 1m N =PaPa 310k 1=5、液体内部压强公式:液体压强—P 液体密度—ρ高度—h ghP 液ρ=推导式:ghP =液ρgP h 液ρ=注:一点的竖直高度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h 。
333/101/g 1mkg cm ⨯=质量—m 体积—v 总声t v 21s =Pw t =6、浮力公式:①压力差法:21F -F F =浮②称重法:示浮F -G F =7、阿基米德原理:g v g m G F 排液排排浮ρ===8、浮沉条件:gv g m G F 排液排排浮ρ===g v g m G 物物物物ρ==浮沉状态的大小与排浮G F 的大小与物液ρρ的大小与物排v v 漂浮物浮G F =物液ρρ>物排v v <悬浮物浮G F =物液ρρ=物排vv=9、杠杆平衡条件:动力—1F 动力臂—1L 阻力—2F 阻力臂—2L 2211L F L F =或1221L F L F =10、功和功率公式:Fsw =功—W 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 Fw s =Ptw =twP =FP v =vP F =(匀速)Fv P =sw F =排浮液gv F =ρgF v 液浮排ρ=11、机械效率公式:①斜面机械效率:有用功:总功:s F W =总摩擦力:sGhFs -=f 额外功:s W f =额机械效率:%100G %100W W ⨯=⨯=Fsh总有η②滑轮组机械效率:有用功:总功:额外功:h动额G W =机械效率:%100G G G %100W W ⨯+=⨯=动物物总有η(不计绳重与摩擦)注:物体被提升的高度-h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
【物理知识点】初二物理公式大全
【物理知识点】初二物理公式大全1.速度:V=S/t2.重力:G=mg3.密度:ρ=m/V4.压强:p=F/S5.液体压强:p=ρgh6.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7.理想斜面:F/G=h/L8.理想滑轮:F=G/n9.实际滑轮:F=(G+G动)/n(竖直方向)10.功:W=FS=Gh(把物体举高)11.功率:P=W/t=FV12.功的原理:W手=W机13.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14.机械效率:η=W有/W总15.滑轮组效率:(1)η=G/nF(竖直方向)(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3)η=f/nF(水平方向)16.吸热:Q吸=Cm(t-t0)=CmΔt17.放热:Q放=Cm(t0-t)=CmΔt18.热值:q=Q/m19.热平衡方程:Q放=Q吸20.电流强度:I=Q电量/t21.电阻:R=ρL/S22.欧姆定律:I=U/R23.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纯电阻公式)24.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光的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机械运动1.定义: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
2.机械运动的形式运动、静止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公式整理
一、物理公式【力 学 部 分】1、速度公式:v =t sv =总总t s v —速度(m/s );v —平均速度(m/s );s —路程(m );t —时间(s ) 2、密度公式:ρ=vm ρ—密度(kg/m 3);m —质量(kg );v —体积(m 3) 3、重力公式:G = mgG ——重力(N );m ——质量(kg );g ——常数(9.8N/ kg ) 4、压强公式:① p =SFp —压强(Pa );F ——压力(N );S ——受力面积(m 2)② p =ρg h p —压强(Pa );ρ——密度(kg/m 3);h ——深度(m ) 5、浮力公式:① F 浮 = G 物=ρ物g V 物(漂浮或悬浮) ρ物—物体的密度(kg/m 3);V 物 —物体的体积(m 3)② F 浮 = F 下-F 上(压力差) F 上—上表面受的压力(N )F 下—下表面受的压力(N )③ F 浮 =G -F 拉 G —物重(N ) F 拉—液体中测力计的读数(N ); ④ F 浮 =G 排=ρ液g V 排 ρ液—液体密度(kg/m 3) V 排—排开的液体体积 G排—排开的液体的重力(N )6、杠杆平衡公式:F 1·L 1= F 2·L 2 (理想机械)F 1 ——动力(N );F 2 ——阻力(N );L 1——动力臂(m );L 2——阻力臂(m ); 7、功的公式: ① W = F ·sW---功(J ) F---作用在物体上的力(N );s---物体移动的距离(m ); ② W = mgh m ---物体的质量(kg );h---物体移动的竖直高度(m ) 8、功率公式: ① P =tWP---功率(W );W---功(J );t ---时间(s );② P = F ·v F---作用在物体上的力(N );v---物体移动的速度(m/s ); 9、实际机械:W 总=W 有+W 额外 10、机械效率: η=W 有/W 总 W 有---有用功 W 总---做的总功 11、滑轮组公式:理想滑轮:F=G/n F---拉力的大小(N ) G---物重(N );n ---绳子股数(不计滑轮重及摩擦); 实际滑轮:F =(G +G动)/ n (竖直方向) F---拉力的大小(N ) G---物重(N );n ---绳子股数;G 动---动滑轮重;① h F = n ·h h F --拉力作用的距离(N );n --绳子股数;h--物体上升高度(m ) ② W 有 = G ·h W 有---有用功(J );G ---物重(N ); ③ W 总 = F ·s = W 有+W 额W 总---总功(J );W 额---额外功(J );s---拉力移动距离(m ) ④η=总有W W =Fs mgh =nF mg =nFG×100% η---机械效率二、需熟记知识点1.需要记住的几个常用物理量:(1)光速:C=3×108m/s (真空中) (2)声速:V=340m/s (25℃)(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Po= 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1×105Pa(6)水的密度:ρ=1.0 ×103kg/m3 (7)水的沸点:100℃(8)单位换算:(1)1m/s=3.6km/h(2)1g/cm3=103kg/m3(3)1kw•h=3.6×106J2.密度、比热容、热值它们是物质的特性,同一种物质这三个物理量的值一般不改变。
八年级物理公式
八年级物理公式●计算速度的公式v=s/t 变式:s=vt 或t=s/v (v:速度,t:时间,s:路程)补充:已知前半段路程(可知全程)和前后两段路的速度v1,v2,求平均速度——2v1v2/v1+v2 已知前半段时间与后半段时间相同和速度v1,v2,求平均速度——v1+v2/2●密度公式:ρ=m/v(ρ:密度,m:质量,v:体积)单位:kg/m³或g/cm³●重力公式:G=mg 或G/m=g(G:重力,m:质量,g通常取10N/kg或9.8N/kg,视题目要求)●滑动摩擦力公式:f=miu F(f为滑动摩擦力,miu为符号读音,因为打不出来,长的有点像M,是接触面粗糙程度,F为正压力通常还带一个下标N)●力的合成公式:①当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时,F合=F大+F小,方向与这两个力相同②当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F合=F大-F小,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固体压强公式:p=F/S(p为压强,F为压力,S为受力面积)单位是pa (N/m²)可变为F=ps 或S=F/p●液压公式:p=ρgh (ρ为液体密度,h为深度)●浮力的计算方法①称重法,即自重减去在水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②产生原因,即上下表面压力差阿基米德两个③F浮=G排(阿基米德原理的表达式)④F浮=ρg V 排⑤二力平衡F浮=G(物体漂浮或悬浮)●杠杆平衡原理F1l1=F2l2(动力臂乘动力等于阻力臂乘阻力)可变式为F1/F2=l2/l1●关于滑轮组s=nh (s为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n为绳子股数,h为物体上升高度)●F拉=G/n(含义同上)或F拉=f/n(f为摩擦力大小,F为绳子的拉力)或F拉=G动+G物/n●功的计算公式:W=Fs(W为功,F为恒力,s为距离)单位是焦耳(J)或N.M可变式为F=W/s或s=W/F●功率P=W/t(P为功率,W为功,t为时间)单位为瓦特(W),或J/s(焦/秒)可变式为W=Pt或t=W/P也可用P=Fv●机械效率:η=W有/W总乘以100%(η为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可变式为η=G物h物/F动力s动力乘以100%η=W有/W有+W额乘以100%η=W 总-W额/W总乘以100%●W有+W额=W总,W总-W额=W有,W总-W有=W额●机械能:动能(Ek)=mv²/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a m· a n=a(m+n)
2.(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a m)n=a m·n (m,n都是正整数)
3.(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
的幂相乘。
(ab)n= a n b n(n为正整数)
4.(整式的乘法)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
底数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一个积的因式。
ac5· bc2=(a·b)· (c5·c2)=abc5+2=abc7
(整式的乘法)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在把所得的积相加。
a (
b +
c + d)=ab + ac + ad
(整式的乘法)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5.再整式运算中,有时还会遇到两个整式相除的情况。
由于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整式的乘法来讨论整式的除法。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a m ÷ a n =a(m-n)(a≠0,m,n都是正整数,并且m>n)。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
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
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a+b)·(a-b)= a² - b²
2.完全平方公式:
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a+ b)²= a² + 2ab +b²
(a - b)²=a² - 2ab +b²
因式分解
●提公因式: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可以把这个公因
式提取出来,将多项式写成公因式与另一个因式的乘积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取公因式法。
●公式法: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
差的积
a²- b²= (a + b)·(a- b)
●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
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
a²+ 2ab +b²=(a + b)²
a²- 2ab +b²=(a - b)²
●如果把乘法公式的等号两边互换位置,就可以得到利用分
解因式的公式,用来把某些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的十二种方法!(8-12为高阶)
【因式分解的十二种方法】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的方法多种多样,现总结如下:
1、提公因法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都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
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
【例1】分解因式x -2x -x(2003淮安市中考题)
x -2x -x=x(x -2x-1)
2、应用公式法
由于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有着互逆的关系,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
那么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
【例】分解因式a +4ab+4b (2003南通市中考题)
解:a +4ab+4b =(a+2b)
3、分组分解法
要把多项式am+an+bm+bn分解因式,可以先把它前两项分成一组,
并提出公因式a,把它后两项分成一组,并提出公因式b,从而得到
a(m+n)+b(m+n),又可以提出公因式m+n,从而得到(a+b)(m+n) 【例】分解因式m +5n-mn-5m
解:m +5n-mn-5m= m -5m -mn+5n
= (m -5m )+(-mn+5n)
=m(m-5)-n(m-5)
=(m-5)(m-n)
4、十字相乘法
对于mx +px+q形式的多项式,如果a×b=m,c×d=q且ac+bd=p,
则多项式可因式分解为(ax+d)(bx+c)
【例】分解因式7x -19x-6
分析: 1 -3
7 2
2-21=-19
解:7x -19x-6=(7x+2)(x-3)
5、配方法
对于那些不能利用公式法的多项式,有的可以利用将其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然后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就能将其因式分解。
【例】分解因式x +3x-40
解x +3x-40=x +3x+( ) -( ) -40
=(x+ ) -( )
=(x+ + )(x+ - )
=(x+8)(x-5)
6、拆、添项法
可以把多项式拆成若干部分,再用进行因式分解。
【例】分解因式bc(b+c)+ca(c-a)-ab(a+b)
解:bc(b+c)+ca(c-a)-ab(a+b)=bc(c-a+a+b)+ca(c-a)-ab(a+b)
=bc(c-a)+ca(c-a)+bc(a+b)-ab(a+b) =c(c-a)(b+a)+b(a+b)(c-a) =(c+b)(c-a)(a+b)
7、换元法
有时在分解因式时,可以选择多项式中的相同的部分换成另一个未知数,然后进行因式分解,最后再转换回来。
【例】分解因式2x -x -6x -x+2
解:2x -x -6x -x+2=2(x +1)-x(x +1)-6x
=x [2(x + )-(x+ )-6
令y=x+ , x [2(x + )-(x+ )-6
= x [2(y -2)-y-6]
= x (2y -y-10)
=x (y+2)(2y-5)
=x (x+ +2)(2x+ -5)
= (x +2x+1) (2x -5x+2)
=(x+1) (2x-1)(x-2)
8、求根法
令多项式f(x)=0,求出其根为x ,x ,x ,……x ,则多项式可因式分解为f(x)=(x-x )(x-x )(x-x )……(x-x )
【例】分解因式2x +7x -2x -13x+6
解:令f(x)=2x +7x -2x -13x+6=0
通过综合除法可知,f(x)=0根为,-3,-2,1
则2x +7x -2x -13x+6=(2x-1)(x+3)(x+2)(x-1)
9、图象法
令y=f(x),做出函数y=f(x)的图象,找到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
点x ,x ,x ,……x ,则多项式可因式分解为f(x)= f(x)=(x-x )(x-x )(x-x )……(x-x )
【例】因式分解x +2x -5x-6
解:令y= x +2x -5x-6
作出其图象,见右图,与x轴交点为-3,-1,2
则x +2x -5x-6=(x+1)(x+3)(x-2)
10、主元法
先选定一个字母为主元,然后把各项按这个字母次数从高到低排列,再进行因式分解。
【例】分解因式a (b-c)+b (c-a)+c (a-b)
分析:此题可选定a为主元,将其按次数从高到低排列
解:a (b-c)+b (c-a)+c (a-b)=a (b-c)-a(b -c )+(b c-c b)
=(b-c) [a -a(b+c)+bc]
=(b-c)(a-b)(a-c)
11、利用特殊值法
将2或10代入x,求出数P,将数P分解质因数,将质因数适当的组合,并将组合后的每一个因数写成2或10的和与
差的形式,将2或10还原成x,即得因式分解式。
【例】分解因式x +9x +23x+15
解:令x=2,则x +9x +23x+15=8+36+46+15=105
将105分解成3个质因数的积,即105=3×5×7
注意到多项式中最高项的系数为1,而3、5、7分别为x+1,x+3,x+5,在x=2时的值
则x +9x +23x+15=(x+1)(x+3)(x+5)
12、待定系数法
首先判断出分解因式的形式,然后设出相应整式的字母系数,求出字母系数,从而把多项式因式分解。
【例】分解因式x -x -5x -6x-4
分析:易知这个多项式没有一次因式,因而只能分解为两个二次因式。
解:设x -x -5x -6x-4=(x +ax+b)(x +cx+d)
= x +(a+c)x +(ac+b+d)x +(ad+bc)x+bd
所以解得
则x -x -5x -6x-4 =(x +x+1)(x -2x-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