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应如何看待诊疗中的自我保护
医生如何自我保护20条
医生如何自我保护20条第一篇:医生如何自我保护20条医生如何自我保护20条1.门诊的诊断须谨慎,尽量全面但要留有余地,如“黄疸原因待查”等。
2.住院部收治后再次详细问诊及查体,莫以门诊为准,门诊诊断仅作参考。
3.部分患者(车祸,暴力伤,医保,社保等须由第三家负医疗费用)的病例禁止学生书写。
4.扩展入院常规检查,以免部分入院时即存在的疾病因未查出而导致患者认为“住院期间因医疗错误所至”。
凡患者拒绝之检查(包括颅脑CT,各项血生化,乃至肛门指诊)须于病程记录描述并由患者或其家属签字,如果家属拒签,也要记录并有其他医务人员作证。
5.勿向患者及家属过多解释病情,告知其病名及严重即可。
6.详细而且有选择的记录患者及家属的于病情治疗不利的要求及行为,部分要求其签字。
7.及时书写病案,务必不要涂改,尤其发生纠纷后,原有病例不能调换,确需要改动,由上级医师用红笔划去原内容,在旁边补充,并注明修改人员、日期,但是原内容必须仍能看清。
8.每次的检查及治疗都要上医嘱,患者未行或拒绝的勿忘记入病程记录并于医嘱停止执行。
9.自己管好自己的病人,禁止他人管理,别帮熟人的忙,你和他熟但患者也是和他熟不是和你熟。
上级医师的指示一定照做,切记将其分析及医嘱纳入当天的病程记录。
10.急诊诊疗切不可先入为主,每一个病人都需谨慎对待。
11.该下病危下病危,该下病重下病重,然后让家属签字。
但死亡通知你不要乱签,涉及到一些善后处理的法律知识。
12.全面书写手术通知单,并详细向患者家属解释。
13.若手术是你主刀,及时写手术记录。
若你是一助,照实记录并交由主刀大夫过目,他不同意就让他批改后重抄后让他签字。
14.出现他科问题则请有关科室会诊并要求会诊大夫留详细会诊记录并照行之,切勿班门弄斧。
15.妥善保留各种检查单及会诊单。
16.不能太相信其他医疗单位的检查单及诊断治疗方案。
17.诊断证明一定要与病案一字不差。
18.出院时填写治疗效果须谨慎,例太多,不胜枚举,勤问上级大夫。
医生与护士如何保护自己免受医院感染
医生与护士如何保护自己免受医院感染在医疗工作中,医生和护士们经常面临许多感染病例,他们是最容易受到感染的职业人员之一。
因此,保护自己免受医院感染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医生和护士可以采取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免受医院感染。
1.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是预防医务人员感染的基本措施之一。
医生和护士应该佩戴手套、口罩、护目镜和防护服等装备,以保护自己免受病毒和细菌等致病微生物的侵袭。
2. 勤洗双手手是最容易接触到病原体的部位,因此医生和护士应该养成勤洗双手的良好习惯。
在进入病房或做完任何操作后,务必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并在必要时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消毒剂。
3. 遵循正确的使用消毒剂的方法使用正确浓度的消毒剂也是防止医务人员感染的重要手段。
医生和护士应该根据相关指南,正确使用消毒剂,如正确配制消毒液的浓度、使用消毒湿巾等。
4. 保持良好的个人防护习惯医生和护士应该养成良好的个人防护习惯,避免接触有感染风险的物品和环境。
不随意触摸面部、口鼻部位、不将受污染的手放入口中。
注意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
5. 定期接受疫苗接种医务人员应当接受预防疫苗的注射,如流感和疫苗等,以增强自身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6. 保持良好的个人健康状况维持良好的个人健康状况也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医生和护士应该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
7. 临时离职如果医生或护士自己生病了,特别是有发热或症状明显的感染时,应该及时向主管医生或护士上报情况,主动申请临时离职,以保护其他同事和患者的安全。
总之,保护自己免受医院感染是医生和护士们应该重视的问题。
通过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勤洗双手、正确使用消毒剂、保持良好的个人防护习惯、定期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以及在自己生病时主动临时离职等措施的综合应用,医务人员可以有效地减少感染风险,保护自己和患者安全。
我们迫切希望医生和护士们能够时刻关注自身防护,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并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用心诊治病人-学会自我保护
四、病人诊治环节必做
门诊
住院
出院跟踪
20.03.2020
出院
㈠门急诊
对每一位病人都要按体格检查的要求进行诊查。 对来就诊的病人要分清轻、重、缓、急,对需抢救
病人应做到及时就地、就近抢救,同时通知有关人 员协助抢救,禁止叫病人自行到抢救地点。 必须熟练掌握急症抢救常规和专业急危重病的诊断 及治疗原则,掌握心肺复苏的抢救操作方法,在抢 救病人时要做到及时、准确、不忙乱。
4、严格执行查房制度,按规范详细进行诊查病人(绝对不 允许在门口询问一下病人就离开,质控办在检查监控录像时 发现,外科、妇科、产科存在此类现象,今后要杜绝,科主 任做好监控),查房时关心病人,耐心倾听病人的要求,细 致地作好解释工作,尊重病人和家属的自尊心,防止态度生 硬引发的纠纷。
20.03.2020
5、手术科要认真执行术前讨论等制度,作好各项术前准备, 为病人作周到全面的辅助检查,不得弄虚作假、敷衍了事, 减少漏诊、误诊及失误 。手术主刀要根据自己的实力、手术 难易程度,决定是否请上级医师在台上或台下指导。术中若 遇到特殊困难,应立即请示科室负责人或上级医师,若遇重 大问题呈报医务股和分管院长。术后所有的病人均应密切观 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手术切口情况、引流管情况等。
20.03.2020
一、高度的同情心、责任感。
我们行医手术,出了一次差错事故,你也许认为这 只是1%或1‰,但对于具体的病人和家属来说,那 就是千真万确的100%伤害,所以我们任何时候也 不能掉以轻心、马虎从事,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病人 最宝贵的生命(!!!)。
案例分析:产科事件
20.03.2020
20.03.2020
20.03.2020
㈡住院
医生建议的自我保护方式
医生建议的自我保护方式
当前,面对新冠疫情,尤其是一些高风险人群所在的场所,如医院、病房等,
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医生等医护人员来说,自我保护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医生建议的自我保护方式:
1.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在接触患者时,医生要穿戴好防护服、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
防护服要选择质
量较好的,并确保防护服可以完全覆盖身体、头部及四肢。
佩戴口罩时,要将口罩扣在耳后,然后调整一下边缘的位置,避免空隙。
2.勤洗手
医生要勤洗手,这也是预防传染的重要方法。
洗手时要用肥皂,并搓揉至少
20秒,洗完后要用清水冲干净。
如果手上有伤口或溃疡,还要包扎好。
3.加强自我监测
医生要多加自我监测,对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及时到医院接受诊治,并在
接触患者前进行自我体温检测,确保自身没有发热等异常症状。
4.保持体力和心理健康
在长时间的工作后,医生容易产生疲惫、焦虑和情绪低落等情况,这时候要注
意放松自己,保持体力,进行适当休息和睡眠,以及进行适当的运动、户外活动等,帮助调整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5.加强交流和互助
医生应该加强与同事交流和互助,积极寻求帮助和支持。
这样做可以帮助自己
减轻工作压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团队协作力。
6.遵守防疫规定
医生在工作时应严格遵守防疫规定,按照流程要求操作,并及时清理和消毒工作场所、设备和物品等。
总之,医生的自我保护是非常关键的。
尤其是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注意安全,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自身的安全,也能为更好地对患者提供帮助。
中医自我保护方法
中医自我保护方法
中医是一门古老而又神奇的医学,但由于近年来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医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保护中医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每一位中医从业者都应该学会自我保护方法,以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
1.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中医从业者应该时刻保持警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在与患者接触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及时识别和防范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同时,还要时刻关注行业新闻和政策法规的变化,及时了解和掌握行业动态,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风险。
2. 完善法律意识和业务能力
中医从业者应该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了解自己在执业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熟练掌握中医的理论和技术,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业务能力和法律意识,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和患者的安全。
3. 积极参与行业组织和活动
中医从业者应该积极参加各种中医行业组织和活动,加强与同行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进中医事业的发展。
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组织和活动了解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及时掌握信息,为自己和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4. 做好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理
中医从业者应该加强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理的能力,制定相应的应
急预案和处理流程,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同时,还要做好日常的安全防范工作,加强诊所的安全管理,确保患者和自己的安全。
综上所述,中医从业者应该注重自我保护,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完善法律意识和业务能力,积极参与行业组织和活动,做好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理工作,以保障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医生如何自我保护
医生如何自我保护1.要时刻记住病人就是明天会把你推上被告席上的原告!在当今中国特殊的医疗环境下,很多时候不是医生不好,而是病人太狡滑了,作为医生不得不作好自我保护。
救治病人,要从法律风险的角度去处理!2.要学会区分医疗纠纷的高危人群,对这类人要重点防范,要特别注意言行。
大家干时间长了都有直觉,比如说感觉到某个病人比较“难缠”,那么这个人就可能是高危人群;还有那些在单位是个领导,平时在单位作威作福惯了的;对自己疾病有自以为很了解,一说什么都知道的;家中有学医的;明知是危重症而家属对治疗结果期望值较高的。
3.要学会察言观色,发现病人或其家属有不满情绪时,要及时反省自己有什么做的不足的地方,及时改正,如不能消除病人的不满,要及时请上级医师出马,争取把纠纷消灭在萌芽之中。
注意,上级医师业务水平也许并不比你高,但往往他说的话比你管用。
4.同病人及家属的沟通工作一定要做好,讲话要注意,一定不能讲“没事”“不要紧”之类的话,须知一个普通感冒也可能合并病毒性心肌炎死人。
病有一分,要讲十分,对病危病人,要反复交待病情,要让家属丢掉幻想,要让其有“死马当活马医”的感觉。
对病情尚稳定的病人,也要交待可能的并发症,如咯血病人可能因窒息致猝死。
5.碰到危重病人,掌握以下步骤,有百利无一害:第一氧气,第二盐水,第三想上级。
6.掌握轻重,认清哪个是要死的,哪个是暂时死不了的。
7.对身上暂时无钱的、或者如外地打工真的无钱的,要一视同仁,给他基本的药物和检查,宁可教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
欠费有医院扛大头,对病人“欠治”也许就是我们“欠揍”,犯不着。
8.患者有什么不舒服,一定要随叫随到。
有时你可能忙于更紧急的事,但是在稍微有空闲时,一定要到床边去看他。
你看过病人之后病人出事,和你没看病人出事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9.记录要详尽,该写的一定要写,努力做到滴水不漏,患者不执行勿忘记入病程记录并于医嘱停止执行。
上级医师指示要照做并记录,请有关科室会诊并要求会诊大夫留详细会诊记录并照行之,切勿班门弄斧。
医生如何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医生如何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安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环境的日益复杂,医生如何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安全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医生作为医疗团队的核心成员,承担着诊断、治疗和护理等重要责任,因此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障医生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医生如何从个人行为、医疗流程和团队合作等方面来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一、个人行为上的保护医生作为医疗团队的核心,需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行为模范。
首先,医生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伦理,坚决抵制各种不良行为,例如虚假宣传、收受回扣和滥用权力等。
其次,医生应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不断学习更新的医学知识和技术,提升自身水平。
此外,医生应注重自我保护,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抗压能力。
个人行为上的规范和保护对医生的职业发展和患者的信任建立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医疗流程中的安全保障医疗流程是保障医生和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医生应遵循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和严格的流程要求。
首先,医生应正确执行所有必要的操作步骤,例如洗手、穿戴手套、面罩等,确保洁净操作环境。
其次,医生应正确使用医疗设备和药物,遵循规范的剂量和使用方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此外,医生还应做好医疗记录和随访工作,确保患者得到全面和连续的医疗服务。
医疗流程中的安全保障是医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确保医疗流程的规范和完整,才能有效保护医生和患者的安全。
三、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医生从个人行为到医疗流程的安全保障都需要团队合作的支持和配合。
医生作为医疗团队的核心,需与其他成员紧密配合,形成科学高效的工作模式。
首先,医生需要主动与护士、技师和其他医疗人员沟通和合作,共同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其次,医生还需积极参与团队的会诊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医疗方案,并及时反馈和更新重要信息。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医疗工作中不言而喻,只有形成团结协作的氛围,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医生和患者的安全。
医生如何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医生如何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安全在当前严峻的医疗环境下,医生作为医疗队伍的核心人员,其自身安全和患者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保障自己和患者的安全,医生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本文将从个人防护、病人管理和医疗环境三个方面,探讨医生如何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一、个人防护个人防护是医生保障自身安全的第一步。
在与患者接触前,医生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医生应佩戴医用口罩、护目镜、防护服以及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口罩能有效阻隔空气中的病原体传播,护目镜可以保护眼部免受飞沫感染,防护服和手套能减少直接接触病患的风险。
2.勤洗手:医生需要严格遵守洗手的时间和步骤。
在接触患者前后、换手套前后、使用洗手间后都要进行洗手消毒。
正确的洗手方法包括湿润双手、涂抹适量肥皂、搓手指缝、揉掌心、清洗干净并用纸巾擦干等步骤。
3.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医生应注意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直接用手捂住口鼻。
同时,要养成勤洗脸、经常更换工作服和内衣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二、病人管理病人管理是保护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也间接保护了医生的安全。
以下是医生在病人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患者分诊:医生应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将疑似或有传染性的患者及时引导至隔离区,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对于一般病情的患者,要做好分流和分类管理,避免病房内患者交叉感染。
2.科学用药: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用药,遵循临床指南和用药原则。
避免滥用或不当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3.严格消毒:医生要求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手卫生习惯,以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同时,医疗设施和病房等区域的表面、空气等也需要进行定期消毒,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三、医疗环境医疗环境也是影响医生和患者安全的关键因素,以下是医生应关注的几个环境因素:1.通风设置:医院应保证门诊和病房的通风良好,及时排除污染物和异味,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同时,定期检查通风设备和过滤器,确保其正常运行。
患者安全教育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患者安全教育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在医疗保健领域,患者的安全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提升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仅有助于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还可以促进患者更好地参与自己的治疗过程。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如何提升患者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医疗环境安全教育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患者的安全教育,让患者了解在医疗环境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和应对方法。
包括但不限于细菌感染、手术风险、用药安全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医疗机构可以通过患者宣教手册、宣传海报、宣教视频等形式,向患者传达这些信息,让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有所准备。
医疗决策参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当积极参与医疗决策。
医护人员应当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案和可能的风险。
患者有权知道自己的治疗计划,包括手术方案、药物使用、治疗效果等。
通过参与决策,患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况,做出明智的选择,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用药安全患者需要了解自己所服用药物的名称、用途、剂量、不良反应等信息。
医护人员应当向患者提供清晰的用药说明,包括注���事项和禁忌症等,让患者正确地使用药物。
在用药过程中,患者应当主动向医护人员和药师咨询,确保自己对药物的使用了解清楚。
手术安全对于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手术安全尤为重要。
患者应当在手术前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与医生进行深入沟通,并对手术过程和后续护理有清晰的认识和期望。
患者在手术前应当按照医嘱进行相关准备,并在手术后严格遵守医嘱和护理要求,以确保手术效果和康复进程。
预防医疗事故患者可以通过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包括但不限于儿童的防摔、老人的防跌、手术部位的感染预防等方面。
患者在医疗环境中应当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和安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同时,患者还应当学会监测自己的病情,定期复查并及时向医生报告异常情况。
结语患者的安全教育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患者自身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
通过不断提升患者安全教育水平,可以有效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让患者更好地参与治疗过程,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医生如何保护自己
(二)医疗维权与告知义务的履行
医疗维权与医疗告知义务不是简单的等号关系,医疗告知是医疗维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被动维权是指医
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发生侵害自己权益的事件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这是一种被动的、事后弥补行为,对于已经造成的损害只能减少损失和寻求补偿,但是难以彻底消灭权利被侵害的情况。
处方权是执业医师的独占权。医疗单位授予某一医师处方权是一种很庄重的形式,同样,取消医师的处方权也
是非常严厉的处分。
(四)取得受益权
《劳动法》第3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执业医师法》第21条第1款第6项也规定,医师有权获取工资报酬和津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执业医师的行医行为是一种特殊的脑力劳动,有权取得与此种劳动相对应的劳动报酬。然而,我国执业医师的工资现状与其所承担的职业风险显然是不成比例的。
医师在行使行医权中获取的病史资料的所有权目前尚无定论,但医方有法定的病史资料保管权、法定范围的使用权。如《执业医师法》第33条有此规定。但病史资料只能是在行使行医权过程中取得的,其使用也只能是在医学界内部研究或交流使用,若向医学领域外泄露患者的隐私并造成了严重后果的,就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二)行医权的概念
事实上,行医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简称《执业医师法》)第3条有明文规定:“全社会应当尊重医师。医师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这里所说的“医师依法履行职责”,并且该行为“受法律保护”,就是指的行医权。行医权的主要内容反映在该法第3章中。
门诊医生自我保护制度范本
门诊医生自我保护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保障门诊医生的合法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医疗机构门诊医生的自我保护行为,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对医生自我保护行为的指导和监督。
第三条门诊医生自我保护应以尊重患者权益、遵循医疗规律、确保医疗安全为前提,充分发挥医生的专业能力和主观能动性。
第四条门诊医生应严格遵守医疗法规,诚实守信,自觉维护医疗秩序,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二、医生自我保护行为规范第五条门诊医生在进行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六条门诊医生应遵循医学伦理,尊重患者知情权和自主权,向患者充分告知病情、治疗方案及可能的风险,取得患者书面同意。
第七条门诊医生在开具检查、治疗项目时,应遵循必要性原则,避免过度检查和治疗。
对于患者拒绝接受的检查或治疗,应在病历中详细记录,并由患者或家属签字确认。
第八条门诊医生应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医生有权根据自身专业判断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但应尽快向上级医生或相关部门报告。
第九条门诊医生应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医疗行业的发展需求。
第十条门诊医生应注重团队协作,与同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关系,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三、管理部门的职责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对门诊医生自我保护行为的指导和监督。
第十二条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培训,提高门诊医生的法律意识、专业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十三条管理部门应对门诊医生的自我保护行为进行评估,对表现优秀的医生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存在问题的医生进行指导和纠正。
第十四条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患者对门诊医生的投诉,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四、法律责任与纠纷处理第十五条门诊医生违反本制度,造成患者损害的,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医生出诊自我保护制度范本
医生出诊自我保护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医生在出诊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生出诊应当遵循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注重医疗安全和医患沟通,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为医生出诊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和培训,加强医生出诊行为的规范管理,确保医生出诊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
二、医生出诊要求第四条医生出诊时,应当携带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确保能够及时处理突发病情。
第五条医生出诊时,应当穿着整齐、佩戴工作牌,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
第六条医生出诊时,应当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确保患者和自己的安全。
第七条医生出诊时,应当随身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保持与医疗机构和患者的联系。
第八条医生出诊时,应当认真记录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及时更新病历资料。
三、医生出诊安全保障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为医生出诊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包括提供安全的医疗设施和药品,确保医生出诊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生出诊安全培训制度,定期对医生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医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生出诊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医生出诊的安全要求和责任,加强对医生出诊行为的监督和管理。
第十二条医生出诊时,遇到突发情况或者患者病情加重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并与医疗机构和患者家属沟通,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四、医生出诊权益保护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尊重医生的出诊权益,不得随意调整医生出诊计划,不得克扣医生出诊费用。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生出诊权益保护机制,对医生出诊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维护医生的合法权益。
第十五条医生出诊时,有权拒绝非法干扰和侵害,有权拒绝不符合医疗规范的要求。
五、法律责任第十六条医疗机构违反本制度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医生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医生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身体健康是医生使职业能够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
医生们长时间站立或者坐着,他们熬夜加班,以及压力巨大的工作影响着医生的身体健康。
在行业中,工作繁忙常常导致医生们忽视了自身健康的重要性。
要保持身体健康,医生们可以尽量加强锻炼,饮食和睡眠管理。
医生们时常可以参加一些运动项目,如休闲散步、健身比赛、瑜伽、游泳等可以帮助减轻身体负担,释放压力。
此外,医生们应该有规律的健康饮食,从而保持健康状态不断前进。
医生们必须保持每晚足够的睡眠时间,以惬意的身心,准备迎接接下来一天的工作。
保护心理健康同样非常重要。
医生们在日常工作当中,经常面临患者不断的治疗失败、手术失误、患者痛苦的经历。
同时,增加治疗成果的压力、社会舆论的压力以及不必要的争执与切割。
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医生的情绪紧张,并影响到医生的健康。
因此,医生必须具备合理管理情绪的方法。
这包括与家人和好朋友进行交流,转移压力,找到一个心理医生或者现在很流行的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
同时,医生要注重自我调节与感情管理,不断进步节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更加中立,更加充满信心。
医生们应该学习放松的技巧,如听音乐、读书,爱好,对身心健康好处良多。
由于医生们意识到情绪健康的重要影响,形形色色的课程用来缓解这一问题已经开始在整个医学行业中普及。
医生们必须在工作中保持专业,进一步增强信心和自信。
医生们经常面临着各种未知的因素,这些因素不可预知,控制它们有时是不可行的。
但是,即使面对这些未知的因素,医生们不能放弃。
“关键在于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和熟练度。
要成为出色的医生是需要长期不断努力的。
简单说,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总结,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和熟练度,从而为更多的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保健。
”结语:医生这份职业因为具有强烈的复杂性而使医生的身心健康面临巨大压力。
无论健康还是心理问题,医生们应该像照顾患者一样的致力于关心和照顾自己。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提高自己的身心,还有助于提高医疗水平。
试论医护工作者行医过程中自我人身安全保护意识的建立
试论医护工作者行医过程中自我人身安全保护意识的建立摘要:医患矛盾已成为影响我国医疗秩序的突出问题。
由医患矛盾导致的伤医事件引发了社会各方的强烈关注,医护工作者的人身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医护工作者行医过程中自我人身安全保护意识的建立问题,同时强调在当前医患矛盾严峻冲突的情况下医护工作者应该如何进行自身的人身安全保护。
关键词:自我人身安全;医患矛盾;伤医事件近段时间以来,我国接连发生了数起伤医事件,导致多名医护人员受伤甚至死亡。
伤医事件导致医患矛盾再次升温,又一次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
曾几何时,医院由救人的场所悄然转变成了伤人甚或杀人的场所,医生从治病救人的主体转变成了被侵害的对象。
每次伤医事件的发生,都使医护工作者的思想受到强烈震撼,使他们的医疗行为变得万般无奈。
在如此严峻的医疗处境中,他们不得不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小心翼翼,谨慎细微,更谈不上在高风险的医疗职业中为死亡线上的患者进行最大可能的施救。
他们随时得思考如何在应付日常工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让患者及其家属处处满意”,最大限度地规避医疗风险,从而避免自身安全受到威胁,同时也规避由此带来的种种个人名誉侵害。
上述种种,引发了广大医护工作者对“白衣天使”这份职业神圣性的质疑。
笔者认为,上述医疗状况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具有了明显的普遍性,不仅严重降低了医疗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严重地影响了医疗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因此,在医患矛盾难以解决的当前,医生行医过程中人身安全自我保护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
一、伤医事件概况笔者统计了2013年1月至10月部分新闻媒体曝光的全国18起伤医事件。
这18起伤医事件(快速发表医学论文找论文发表向导网,江编辑加扣二三三五一六二五九七)造成了17名医护人员受伤,3名医生死亡。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我国在2012年发生了11起恶性伤医事件,造成28人受伤,7人死亡。
据新闻媒体的调查,我国有73.33%的医院出现过医护人员被病人及家属辱骂、殴打的现象,有78.01%的医生不愿意让子女学医或从医。
做个好医生自我保护必读31条真话
做个好医生自我保护必读31条真话01、门诊工作要谨慎,问诊查体要细心,考虑诊断要全面,突出重点是关键,不怕治不了,就怕想不到,贻误病情要不得,记录详细要准确,医患双方受益多。
02、住院接诊要及时,先入为主要不得;热情接待问细节,蛛丝马迹是线索;全面查体要到位,阴性体征也重要;门诊诊断要参考,院外诊断别忘了;独立思考多考虑,面面俱到还是好;重点治疗方向明,精心选药细观察,病情变化有规律,效果不好找细节。
03、入院常规必须做,漏诊误诊要不得;门诊诊治多简单,患者病因难查全,全面检查细细做,疏而不漏没有错;粗心大意加马虎,酿成大错机会多,别怨病家常挑错,行医从未后悔药;检查治疗谁来定,患者、家属才能行,医生只把方案呈,取舍应有他们定。
有问必答别嫌烦,道理千遍人自明,自己权力自己用,切忌为人做决定。
患者拒绝再提醒,以防病情要加重,再次拒绝要记录,项项都要入病程;最后程序别忘记,拒绝行为要签字,明辨是非互理解,医患携手要和谐。
04、告知病情有技巧,简明扼要很重要,重点要把风险说,拖泥带水易出错。
病情预后要判明,告知预后要慎重,恶化、加重多突发,患方情绪落差大,及时沟通很重要,患方理解风险小。
05、无理要求要记录,拒绝行为要签字,处理原因请记明,诊治依据来源清,该记不记风险大,一时手懒教训重。
06、、实事求是写病案,说到做到记录到。
治疗要求样样全,无菌操作要完善,感染伤口日日换,感染用药要规范,经验用药虽必要,培养药敏更重要,合理用药医术高,群众夸来心理安,千万别把病人骗,害人害己害医院。
07检查治疗写医嘱,患者拒用入病程,医嘱未行记原因,千万别忘医嘱停。
08、上级指示要照办,虚心学习累经验;做前多问为什么,搞清前因与后果;上级查房记录清,病情分析要写明;更改医嘱有根据,告知患者要及时。
09、碰到危重一二三,保证供氧最优先,其次补液建通道,最后别忘多回报。
10、该下病危下病危,该下病重下病重,家属签字不要少,沟通谈话最重要;预后评估要全面,留有余地很必要;没有把握莫大话,汇报请示没有差;时时处处留痕迹,保护自己靠证据。
如何保护自己不受病人传染
如何保护自己不受病人传染在医疗环境中,保护自己不受病人传染是至关重要的。
疾病的传播可能会对医护人员以及其他患者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免受病人传染的影响。
首先,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是非常关键的。
医护人员在处理病人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口罩、手套、防护服等装备。
这些装备能够有效地减少病原体的传播,保护自己的安全。
其次,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经常洗手、保持清洁整洁,可以有效减少病菌的传播。
尤其是在与病人接触后,要及时洗手,避免将病原体带入自己的身体。
另外,保持距离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护方式。
在与病人接触时,尽量保持一定距离,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等可能带有病原体的物质。
此外,对于潜在的传染病病人,应该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将这些患者单独隔离,避免与其他健康人士接触,可以有效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最后,定期接受疫苗接种也是保护自己不受病人传染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
综上所述,保护自己不受病人传染是医护人员必须要时刻注意的问题。
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距离、隔离传染病患者以及接种疫苗都是重要的防护措施。
只有多种措施结合,
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健康安全。
希望广大医护人员能够牢记这些原则,保护自己、保护患者,共同努力,遏制疾病的传播。
医生如何保护自己
【推荐】医生如何保护自己(医疗维权与病历书写、管理)病历书写是医疗维权的重要方面,规范书写病历和保管病历,能够从法律角度达到维权的目的。
其根据主要是源于最高人民法院2002年4月1日生效的司法解释。
该司法解释规定,在医疗损害赔偿案件中,医疗机构应当就医疗行为没有过错及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而医疗机构的举证,对于医疗损害案件而言,由于其专业性太强必须结合病历才能认定其中的专业问题是否存在过错。
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28条关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提供鉴定依据的材料中,也体现了病历的重要性。
因此,病历的规范书写和管理,对于医疗机构诉讼举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对于维护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病历是重要的医疗诉讼证据 (一)病历和病案 根据卫生部2002年9月1日实施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第1条的规定,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
而病历一旦交到病案室,并经病案管理人员整理后即成为病案。
即病案是患者在门(急)诊、住院(留观)期间全部的医疗资料,并经医疗机构分类保存的各种病历及与病历有关的材料。
由于病历是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的全过程的专业性记录,是医务人员通过问诊、查体、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获得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医疗活动记录的行为,因此,病历中所反映的医疗信息是医疗侵权诉讼最为关键的证据。
医疗技术鉴定主要依据病历来进行,医疗侵权诉讼实行医疗过错和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倒置,也主要是要求医疗机构提供其病历。
必须要按照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的要求来书写病历,并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来保管病历。
(二)其他医学文书 其他医学文书主要包括: (1)医疗证明:出院证明书、病情证明、诊断证明、死亡证明、残疾证明、健康证明、出生证明等; (2)检验报告:病原微生物检测报告、临床生化检验报告等; (3)辅助检查报告:放射学检查报告、CT检查报告、同位素检查报告、血气分析报告等; (4)病理学读片报告、会诊报告等; (5)科室工作记录本:病房记录、护士交班本、医嘱本、病房日志; (6)处方及药房记录; (7)其他文书资料:取发血液登记本、收费清单、医疗物品采购记录、医疗物品,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生应如何看待诊疗中的自我保护?在各种医疗纠纷不断,医患矛盾持续激化的大背景下,行医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甚至有"一只脚在病房,一只脚可能踏进牢房"之说。
一些医生在治疗活动中将自我保护上升为行医的第一原则,这究竟是医生法律意识的进步还是医学实践的悲哀?患者看病时,带着录音笔、摄像机,将医生的一言一行都记录下来。
这样的就医行为能真正保护患者的利益吗?医患之间的相互不信任感是否已到了不得不修复的地步?究竟又该如何化解?该让医生成为"纪录片"的主角吗?曾有医生向报社记者抱怨说,有的患者看病时,居然带着录音笔、摄像机,将医生的一言一行都记录下来,以便随时"对簿公堂"。
一名儿科大夫说就亲身经历了一次这样的事情。
7时50分,这位儿科大夫如往常一样,提前开始了门诊。
候诊的病人很多,孩子的哭声此起彼伏。
看了几名患者后,分诊护士带进来一名中年妇女和她1岁多的女儿。
孩子体温38度多。
她让她们坐下,接着边登记边问:"孩子多大了?"妇女没有回答她的问题,而是突然说"医生,等一下",然后举着手机对着她按了几下键。
"怎么了?"医生很疑惑。
"我们全家都很宝贝这个孩子,带得很精心。
她不怎么上医院,我要把她看病的过程录下来。
"妇女说。
"哦,那你应该对着你的小孩拍呀。
"妇女下面的话让医生愕然:"我们家里人都觉得现在医院很黑,医疗差错很多,我怕在我的小孩身上出什么岔子,所以我要录音为证,如果没什么不好,过几天我就把它删掉。
"做了这么多年的医生,见过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是却没有想到她会成为这样一个"纪录片"的主角。
当时,她的心里只有一个感觉:愤怒。
她停下手中的笔,直直地盯着妇女,不知道过了多久。
儿科大夫虽然最终完成了这场尴尬的门诊——给那个伤风感冒的孩子开了一瓶"小儿伪麻美芬滴剂",并在病历上注明"3日后复诊"——然而,这样的"纪录片被主角"的经历会不会使这位医生原来正确的行医原则就此产生动摇呢?难道她不需要"自我保护"吗?如果她从此首先考虑"自我保护"会不会最终伤害到患者的利益呢?如果她不去首先考虑"自我保护"谁能最终保护她不被误解甚至被伤害呢?医生"自我保护"成为行医第一原则将会怎样?一些医生抱怨说,与国外相比,中国的医生不但辛苦,收入很低,而且执业环境很差。
在发生医患纠纷时,常常还得不到保护。
医院方在社会舆论等压力面前往往不敢为医生主持公道。
许多情况下都是由医务科出面对患方说小话,无论有没有责任都采取息事宁人的处理方式;出现赔偿,一般由医生护士自掏腰包;赔完钱,本来没责任,也会被认定有责任。
如果患者打人,医院保卫科一般也没有能力有效制止,甚至出现过警察也看热闹的情况。
整体社会环境对医生正常执业的基本保障经常面临挑战。
医生的正面形象鲜为社会和公众报道和承认。
在一项相关的调查中,44%的受访医师认为,一些法院对医疗纠纷的处理对医生显失公正,并且八成以上的人认为"媒体对医疗纠纷的报道不客观"。
在网络上,医生不满的情绪发泄更是俯拾皆是。
"我们这里一些医院都开始消极怠工了。
不积极收病号,不加床,高风险的手术不做,周六、周日不加班做手术。
没必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费力不讨好。
不知道再发展下去会怎样。
"这种情绪正在带来一个严重的后果。
一名资深医生曾经这样描述:现在,我和我的同事在平时的工作中,满脑子就是尽量不要干什么事情,尽快让病人平稳地走出医院,别在我这里闹事就行了。
其实,没有人愿意这样,做了这么多年医生你会一点一点地被迫放弃一些可能是必要的、很可能是对患者更有益的医疗决策,但因为现有的环境只允许你做有把握的事,而医学本身不可能都是确定的、都是成功的。
"假如自我保护上升为医生的第一原则,将带来非常可怕的后果。
"医学科学院院长助理袁钟解释说,大家通常所说的医生为了自我保护让患者过度性检查还只是小事情,更可怕的是,面对不熟悉的疾病,医生不再敢去探索,本来有希望攻克的疾病或许就耽搁了,整个医学科学也会因此停滞不前。
一位医学专家表示,从医生、患者、医学科学3个方面看,假如让自我保护上升为医生的第一原则,那么谁也不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任何有益的发展和进步。
其结果必将导致医患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最终直接导致患者、医生双方的利益都受损。
医患对立能"遗传"给下一代吗?在国内某知名大学医学院的BBS上,一篇名为"医生如何保护自己"的帖子在精华区挂了很久。
该帖用条令的方式教导医(学)生:门诊的诊断须谨慎,尽量全面但模糊,留回旋余地,比如"黄疸原因待查"等;详细而且有选择地记录患者及家属的于病情治疗不利的要求及行为部分要求其签字……目的无他,唯求自保。
据说,很多医学生看后奉之为行医必备的"葵花宝典"。
自保的理念甚至走进了课堂。
26岁的住院医陆嘉回忆说,大学里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师讲的一个小事例:一个患者家属对手术不满意,和医院大闹起来,声称没有在术前告知他风险。
医生就拿出谈话记录说,这有证据证明我们已经尽了义务。
没想到,病人家属一把将谈话记录抢了过去塞进嘴里吃掉了。
从那以后,这个医院把病例全都锁起来,以防被抢。
然而,有一位医学院的老师曾经给他的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经历:有一个这样的病人,他在一个半月内因为肝区不舒服和口苦,先后看了消化内科,中医科,肝病科和江湖中医,每个医生开的药都吃了1个多礼拜,觉得效果不够好或其他原因,就自己换医生重新诊断,一次也没复诊。
来到我面前时,前面4次的检查结果和吃药情况的资料都没有,只是抱怨肝区不舒服和口苦,让我解决问题。
我苦口婆心给他讲了一堆如何看病和如何遵循医嘱的道理,让他回家将所有既往看病的资料带上,然后再来找我。
他一听立马就急了,那我来了一下午,什么问题也没解决啊,我还是口苦和肝区不舒服,你得给我拿个治疗意见,或开点药什么的,不然我一下午不是白来了。
我对他说:"如果现在我给您开药或轻易开个检查单,是不是就成了给您看病的第五个医生,而一周后您又回去找第六个医生,那这样,您到底会收获什么呢?除了下次您的抱怨声中又增加一位医生,您的钱花掉了,而且肝脏接受的药物种类又增加几种,是不是?我损失什么?您损失什么?" 这时病人自己也笑了,好像听懂了我说的话,于是说:好,下周四我再来。
后来,经过对前面就医情况的详细了解和几次复诊,这位患者获得了满意的治疗。
他最后对我说,他走遍大江南北也没遇见几个像我这么做医生的,虽然知道是为他好,但是他自己也还是感觉太突然,脑子一下有点转不过弯来,"有这么负责任的医生吗?"。
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背景之下,我们也许不应当过多地责备老师希望学生们具备自我保护能力的良苦用心。
然而,更多地传授一些如何与病人进行有效地沟通、如何解除患者的戒备之心是不是能更好地保护他们呢?由于医患沟通不畅,我们这一代医生面临着许多患者,他们已经养成自己给自己做医疗决策的习惯了。
难道我们希望这种状态持续到下一代吗?尽管造成当前局面的原因也许主要并不是医生的错。
卫生部医政司原司长于宗河曾说道:"我相信整个医疗队伍是好的,"非典时期就是很好的例证"。
作为医生或者即将成为医生的医学生,我们能为未来的医患关系改善做点什么呢?医患紧张如何化解?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文化素质的提高,老百姓的医学知识越来越丰富。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这应该是好事,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医生和患者优劣势的易位,是服务本真意义上的回归。
医生是服务者,是否应当有谦逊、真诚、耐心、热情的态度?患者是"上帝"享有优质的服务的同时应当具备哪些心态和义务?这些贯穿医患矛盾始终的环节究竟该如何化解?在新医改的大环境下,要解决医患信任的问题,除了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和患者的耐心沟通外,是否还必须依靠制度性的程序来规范?是否需要相关法规的完善?比如制定并公开诊疗程序规范,建立电子病历档案,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允许患者家属参与诊疗过程,不允许的情况下,对重要的诊疗过程,比如手术,是否应当考虑及时以适当方式和手段通报病情以缓解家属紧张的情绪。
诊疗过程音像资料,无论对医院、医生还是对患者都很重要,是否需要更加公正地、规范化地进行收集、存档。
而对患者私自录音、录像的就医行为是否应当出台相关法律进行规定?这些法规的建立,不仅是让医方的职业道德处于患者的监督之下,从而更好地发挥道德自律和法律约束,而且是否更重要的是要解除医生的顾虑,让他们更积极地为患者提供医疗决策意见?此外,为医生和患者各自提供一个强有力保险是否将是一个较好的方法,是否能帮助医生放开手脚诊疗,不必瞻前顾后?帮助病人也不再为巨额的医疗费用所累,从而因病致贫返贫?重建医患互信,不仅需要从程序、规范、法律开始,从制度建构与执行开始,而且需要社会、政府、舆论多方面的努力。
说到底医生和患者不应成为"对手",医患关系的天空洒满信任阳光的未来需要医患双方的努力,医生再多一点有效、耐心的沟通、患者再多一点理性、善意的理解似乎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