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题

合集下载

2022至2023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考题(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

2022至2023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考题(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

选择题沈梦麟在一首《竹枝曲》中写道:“缫丝才罢妇犹髽(古代妇女服丧时用麻扎成的发髻),两足如霜踏水车。

”此竹枝曲反映了A. 小生产者生活的艰难B. 耕织结合的小农生产C. 古代灌溉工具的发展D. 封建国家赋税的沉重【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缫丝才罢妇犹髽,两足如霜踏水车”可知,这位寡妇虽然还在披麻戴孝,但仍得不停地劳作,缫丝完后又得踏水车灌溉农田,因此,此《竹枝曲》反映了小生产者生活的艰难,故A正确。

此《竹枝曲》反映了小生产者生活的艰难而不是耕织结合的小生产。

故B错误。

材料不能反映灌溉工具的发展,故C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封建国家赋税的沉重,故D错误。

选择题《尚君书•垦令》记载,“警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上述赋税变革表明A. 井田制确立并得到推广B. 奴隶主兼并了大量土地C. 个体小农经济遭到破坏D. 土地私有制度逐步确立【答案】D【解析】“警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说明对粮食收成进行收税,“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是废除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的开始,故D 项正确;材料中是废除井田制,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奴隶制所有制向封建私有制转变,故B项错误;材料中措施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形成,故C项错误。

选择题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

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这说明唐朝时A.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 人们消费观念发生变化C. 茶叶成为农民主要财源D. 南北经济交流日益频繁【答案】A【解析】从材料“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

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得出唐朝时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故A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人民消费观念发生变化,B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茶叶成为农民主要变化,排除C。

南北经济交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错误。

选择题《燕翼诒谋录》记载:“东京相国寺乃瓦市(指临时设立的集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容万人。

下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卷题

下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卷题

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题 ⾼⼀年级的历史还学习的不是很难,所以⼤家要多学习⼀下哦,今天⼩编就给⼤家来分享⼀下⾼⼀年级,欢迎⼤家来收藏哦 ⾼⼀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参考 第⼀卷(选择题共50分) ⼀、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 1.1921年7⽉,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会召开。

⽑泽东说:“中国产⽣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事变。

”“开天辟地”主要是指( ) A.第⼀次在中国⼤地上举起社会主义⼤旗 B.标志着中国⽆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C.制定了党的民主⾰命纲领,为中国⾰命指明了⽅向 D.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动指南的、统⼀的⽆产阶级政党 2.抗⽇战争爆发后,原先割据⼀⽅的地⽅军阀纷纷请缨杀敌,电报如雪⽚般地飞向南京。

抗战期间,川军、滇军、晋军、桂军等地⽅部队奋战在抗⽇前线,撑起了抗⽇战争的半边天。

这反映了( )A.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了全国B.中国的民族意识空前加强C.抗⽇民族统⼀战线得到巩固D.全民族抗战局⾯正式形成 3.“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泛民主、充满活⼒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

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指中国的( )A.⼈民代表⼤会制度B.民族区域⾃治制度C.民主集中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1978年,邓⼩平在中央⼯作会议上讲道:“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往往把领导⼈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的话叫作‘违法’,领导⼈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

”该讲话的⽬的是( )A.改变⼀些领导⼈的专制作风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C.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5.电视系列⽚《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中说道: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深圳中英街流传着⼀个谜语:1997年之后是什么?历史发展揭⽰出的谜底是( )A.经济特区B.特别⾏政区C.“九⼆共识”D.澳门回归 6.1946年,丘吉尔发表演说:“不久刚被盟国的胜利所照亮的⼤地,已经罩上了阴影。

【精准解析】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A. 举行全国性反攻,大量歼灭敌人
B. 开展运动战,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C. 发动战略决战,消灭敌人主力
D. 进攻南京,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我军在军事力量上尚未取得绝对优势,在这种情
况下“攻击敌人坚固设防的大城市”的“战略决策”是发动战略决战,消灭敌人主力,因此 C
施,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机构和人员的精简,故 AB 项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无法保障政治清明,故 D 项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废除了汉代以来州县长官自辟僚佐的制度”“把州郡僚佐的任
命权从地方收归吏部”“县佐必须回避本郡”“三年一任,不得连任”,结合中央集权的含
因是朝鲜东学党起义,根本原因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需要大量的原材料
和市场,宗藩关系之争不是甲午战争的诱因,故 A 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无法体现日本运用万
国公法挑战朝贡体系,材料中森有礼的言论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借口,故 B 选项错误;甲午中
日战争中的实质是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两种不同文明的对立,故 D 选项错误。
【答案】D
【解析】
-5-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列宁认为俄国可以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
走与西欧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这说明十月革命开辟了落后国家现代化的创新之路,因此 D
选项正确;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并非缺乏相应的条件,A 选项错误;材料并
未说明十月革命将会满足人民意愿,B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C 选
是人民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一种形式,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杭州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人类最早的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下图数字所标注的是具有代表性的文明古国。

其中,产生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并诞生目前所知最早史诗的古文明区域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

时空是古代史(世界)。

据图示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产生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并诞生目前所知最早史诗的古文明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对应的是②,B项正确;①是古埃及文明,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③是古印度文明,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④是中华文明,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选B项。

2. “他的帝国在他死后并没有延续下去,但长期的、远距离的文化交流却在被分割的国家中蓬勃兴起。

在印度的边境,犍陀罗王国将佛教与希腊风格的艺术相结合。

”材料评述的“他的帝国”()①兴起于伊朗高原②地跨欧亚非三洲③实行了行省制度④推广了希腊文化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

时空是:古代(世界)。

据材料“他的帝国在他死后并没有延续下去,但长期的、远距离的文化交流却在被分割的国家中蓬勃兴起。

”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灭亡波斯后,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地方推行行省制,推广了希腊文化,故材料评述的“他的帝国”是指亚历山大帝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③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①错误,排除ABC项。

甘肃省武威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甘肃省武威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武威六中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高一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我国古代有许多农业谚语,如“小满前后,种瓜种豆”“麦要浇芽,菜要浇花”“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等。

这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的()A.“重农抑商”思想B.“精耕细作”特点C.“自给自足”形态D.“靠天吃饭”观念2.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

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

上述规定反映了()A.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C.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D.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3.《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这一材料说明西周时期()A.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B.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C.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D.手工业被官府垄断4.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突破了传统,发展到新的水平。

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的最准确判断是()A.农业税的减少体现了农民负担大幅减轻B.税收总量增长使北宋政府消除财政危机C.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北宋国库的唯一财源D.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推进商业经济的繁荣5.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

”材料表明()A.明成祖目的是借外商引导国人投身海外贸易B.明成祖担心向外商征税会侵害外商所在国利益C.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D.朝贡贸易追求未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6.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A.分封制瓦解B.封建王权的强化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7.《历史学习新知识新视野》中写道:“处于相对隔绝状态的各个地区走出闭塞,开始建立直接的联系,人类迈出了从分散发展到整体进步最为关键的一步。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印度教是印度的国教,其教徒占印度总人口的80%以上。

它起源于婆罗门教,其核心教义就是教导信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

据此可知A. 印度的顶层大多来自普通劳动者B. 婆罗门打压印度教徒以维护统治C. 婆罗门是刹帝利的统治工具D. 印度教衍生出了种姓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占印度总人口的80%以上”“起源于婆罗门教,其核心教义就是教导信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教源于婆罗门教,核心教义是严格遵守种姓制度,这种说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即印度教衍生出了种姓制度,故D 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种姓制度下婆罗门主掌宗教祭祀,刹帝利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吠舍的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印度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没有体现婆罗门打压印度教徒以维护统治的信息,故B选项错误;在种姓制度下婆罗门主掌宗教祭祀,刹帝利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因此婆罗门并非刹帝利的统治工具,故C选项错误。

2.《汉谟拉比法典》中写道:“要让正义之光照耀整个大地,消灭一切罪人和恶人,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

”这表明了该法典A. 公开确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B. 延续并综合了原各城邦的立法C. 彰显了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D. 形式上标榜公正公平和人人平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要让正义之光照耀整个大地,消灭一切罪人和恶人,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强调正义,不容许强者压迫弱者,维护弱者,体现了人人平等,故D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标榜公平正义的特点,没有确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标榜公平正义和强调人人平等的特点,无法体现《汉谟拉比法典》是否综合原各城邦立法的特点,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产生的最早文明的代表,不能彰显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故C选项错误。

2019学年天津市和平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调查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天津市和平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调查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天津市和平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调查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

其主要表现是A. 铁犁牛耕的使用________B. 曲辕犁的推广________C. 经济重心的南移________ D. 高转筒车的出现2. 墨子说:“ 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

” 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A.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B. 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C. 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D. 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3. 以下古代水利工程中,在战国时期修建的是A. 清渠________B. 白渠________C. 龙首梁________D. 都江堰4.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5. 下列有关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B. 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C. 汉唐时期,中国的棉纺织品远销亚欧地区D. 16世纪前,中国炼钢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6. 北宋东京城与唐朝长安城布局最大的不同应是A. 手工业发达________B. 商业繁荣________C. 出现了“夜市”D. 打破了坊市界限7. 史学界所说的明清时期中国己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依据是A. 广州的“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B. 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 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 政府实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题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题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题我们学习历史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大家来看看吧,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来分享一下高一年级,欢迎大家来学习吧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描写的是中国人对祖先及逝去亲人的怀念、祭祀的风俗。

对祖先的祭祀体现了家族的传统,这个传统与下列制度关系密切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3. “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诗词中提到的四位皇帝:A.都在地方推行分封制和行省制度B.都出身于农民阶级,曾是农民起义领袖C.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专制皇权D.都废除了丞相制度,设立了军机处4.19世纪中叶,针对列强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先生愤怒地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

……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

”文中的“两个强盗”和“夏宫”是指:A.英、法圆明园B.葡、西圆明园C.美、日颐和园D.俄、日紫禁城5.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不平等条约分别是:A.《南京条约》《马关条约》B.《南京条约》《辛丑条约》C.《马关条约》《辛丑条约》D.《南京条约》《北京条约》6.下列事件属于中国人民群众自发抗击列强侵略的有: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②黄海海战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④义和团运动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以下六个阶段:①尊敬时期(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③乐善好施时期(1905—1937),④赞赏时期(1937—1944),⑤清醒时期(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六安一中2019级高一年级线上教学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25题,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一直到1952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

1955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

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国家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2.阅读图《中国铁矿石原矿产量统计表》,统计表中产量出现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颁布B.八大的正确指引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3.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

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

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A.农业合作化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教授在解释中国市场化过程时,认为中国的市场化变革是由体制外的边缘革命推动的,如安徽风阳县小岗村18家农户一致同意分田单干,乡镇企业引进了农村的工业化,个体户打开了城市私营经济之门等。

作者意在说明()A.边缘力量在政治变革中的强势地位B.政府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处于被动地位C.民间力量推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D.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5.《春天的故事》这首歌里面唱到:“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该句歌词所指的历史史实是()A.中国改革开放起航B.邓小平同志南巡及其讲话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D.中共十五大的召开6.1986年《理论月刊》第10期载文《实行厂长负责制后党委书记工作的三个转变》,在国营企业引起热烈讨论。

国营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的直接目的是()A.建立现代企业B.加快中外接轨C.增强企业活力D.实行市场经济7.“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圈”特殊在()A.政治制度不同B.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不同C.它与中央关系不同D.权力大于其他省区8.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有()史实结论A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表明民主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B1980年,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C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成为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的宣言书D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9.从鸦片战争到“五四”前后几十年间,汉语吸收的外来词远远超过了延续千年的汉唐时期,其借词的规模、范围、数量,都是空前的。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40小题,总分60分)1.(1.5分)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 站在今天, 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A.房屋建造B.谷物种植C.陶器制作D.牲畜饲养2.(1.5分)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这主要得益于( )A.农耕和畜牧的产生B.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C.国家和文字的产生D.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3.(1.5分)人类最早的文明一般产生于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

下列人类古代文明中,发源于非洲地区的是( )A.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C.古代尼罗河流域文明D.古代黄河流域文明4.(1.5分)印度电影《流浪者》里有句经典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盗贼的儿子永远是盗贼。

”这句话有明显的阶级歧视。

这种阶级歧视最有可能源自以下哪一制度( )A.种姓制度B.禅让制度C.分封制D.分化制度5.(1.5分)“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这种个性愈是高度发展,愈是强烈地被意识到,就愈不愿意哪怕是部分地牺牲它······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

”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A.小国寡民B.独立自治C.人民主权D.轮番而治6.(1.5分)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格拉强调人在宇宙万物中的重要地位。

他的学生普罗狄克思认为神是想象出来的,并把对人有用的事物视为神。

他们的观点( )A.重视人与人之间平等B.彻底否定了神灵崇拜C.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D.强调了“美德即知识”7.(1.5分)罗马帝国的边界是英国和德国共同申请的世界文化遗产。

1987年英国的哈德良长城首先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5年增加了德国的北日耳曼―─雷蒂恩界墙,2008年增加了英国安东尼长城。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带答案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带答案版)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这主要得益于(C)A.农耕和畜牧的产生B.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C.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D.国家和文字的产生2.伴随亚历山大武力东征,建立了许多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新城,如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就是那时兴建的。

许多希腊商人、士兵、学者和移民也来到西亚、埃及等地,据此可知,亚历山大东征( A )A.促进亚欧文化的碰撞与发展B.主要通过战争的方式来完成C.欧洲文化优势地位确立D.推动了古希腊文化的繁荣3.公元11—12世纪,伦巴第城市联盟、巴黎及法国北部城镇以多种方式取得自治权。

伦巴第城镇在自选的执政官带领下与腓特烈一世进行斗争,并于1100年左右,摆脱主教,获得了自由。

1183年,腓特烈一世承认了它们的自治权,只保留名义上的领主关系。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A.市民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B.法国国王为加强王权,打击封建领主,给予城市自治权C.领主为发展庄园经济和促进大学的发展,给予城市自治D.城市居民取得自治需要反抗基督教征收什一税4.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古代穆斯林作家比鲁尼说“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

”由此可知( D )A.阿拉伯帝国信奉基督教B.阿拉伯人依靠武力扩张C.苏丹是军队和宗教的主宰D.阿拉伯帝国政教合一5.在公元1500年前的几个世纪中,非洲大陆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

公元1500年以后,世界的其他部分在发展方面超越了非洲。

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 D )A.非洲普遍存在地域性闭塞的状态B.内部之间的战争频繁C.地理环境决定非洲发展D.非洲内部的发展和破坏性的外部联系6.为纪念航海王子亨利逝世 500 周年,葡萄牙在里斯本海旁的广场上建立了萄萄牙海洋发现纪念碑,纪念碑外形如同一艘展开巨帆的船只,碑上刻有亨利及其它 80 位水手的雕像,船头站立者即为亨利,气势不凡,已成为葡萄牙的象征。

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高一下学期线上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高一下学期线上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第36、37 两题要求学生分别截两张图片上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50 分)1.下表反映的是两汉到清中叶中国人均耕地(市亩)和亩产量(市斤)的变化情况。

表中亩产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 农业生产工具的持续创新B. 农业高产作物的大批引进C. 精耕细作生产的不断完善D. 土地开垦量的大幅度增长2.汉代丝绸之路起自长安,经河西走廊与西域地区进行经贸往来;唐安史之乱后,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南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等地的海上对外贸易走向兴盛。

变化趋势反映A. 东南沿海文化影响力上升 B.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C. 统治者对外政策渐趋开放 D. 造船航海技术的不断提高3.《史记)记载: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卫国经商有方,成为著名的大商人,遂携束帛重礼去拜访诸侯。

所到之处,诸侯与之只行宾主之礼,不行君臣之礼。

出现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 宗法分封制逐渐趋向瓦解B. 工商食官的局面逐步改变C. 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壮大D. 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推崇4.据《宋史》记载,官员许骧的父亲先为商人,“尝拥高赀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

因不复行贾,卜居睢阳,娶李氏女,生骧’”,然后教子业儒应科举。

这反映出当时A. 士人经商蔚然成风B. 商人阶层重义轻利C. 朝廷放弃抑商政策D. 商人社会地位不高5.古代有“士农工商”四民之说。

明代有人提出“二十四民”之说,新添了“蓖头”、“修脚”、“修容”等“不稼不穑”之民。

由此可见明代A. 自然经济趋于崩溃 B. 城市经济显著发展 C. 阶层流动不受限制 D. 社会风气极度奢靡6.据记载,新航路开辟后形成了中国与欧洲及其殖民地的“丝银贸易”,此贸易体系中西属美洲生产的大约10 万至13 万吨白银中的一半流入了中国。

这一现象A. 加速了欧洲价格革命爆发B. 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C. 导致了西班牙经济的衰落D. 反映了欧洲经济的主导地位7.《全球通史》中写道:“18 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

2021-2022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含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l至5页,第Ⅱ卷6至8页。

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32题,每题2分。

共64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书》记载西汉时每年亩产约一石半,而《昌言》上说东汉时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增长。

你认为造成当时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增多B.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C.农作物品种的改良D.更加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2.中国古代最稀少、最精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

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于A.民间私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 D.外国贡品3.青铜器在商周时期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这说明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属于A.农具和酒器 B.兵器和农具C.礼器和兵器 D.农具和礼器4.就“中国古代制瓷业发展历史”这一主题,某班学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形成了以下四组认识,其中认识正确的一组是A.秦汉时期出现了原始的陶瓷 B.北朝时期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C.唐朝出现五大名窑 D.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5.歌谣:“黄道婆,黄道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

”描述的是A.西汉时期的丝织业 B.北宋时期的丝织业C.元代的棉纺织业 D.明清时期的棉纺织业6.《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

勤有余布,亦兼鬻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①自然经济解体②家庭手工业发展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7.“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

”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是A.白银大量使用 B.贸易繁盛C.工商业繁荣 D.交子的使用8.“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1.“它不仅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它指的是A.大运河B.郑国渠C.都江堰D.赵州桥2.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l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

均田制的目的是A.抑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3.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这表明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限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4. 下面的郡县增置表可以反映出汉至唐前期东南三区的郡县增置A.江南地区不断得到开发B.江西受隋末战乱影响最大C.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南方D.福建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5.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6.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多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 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D.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7.唐朝长安城内宣阳坊里开设有彩缬铺,延寿坊里有金银珠宝店,丰邑坊有出租丧葬用具的店铺。

这表明当时A.宅第逾制现象明显 B.市民的商业观念发生了改立C.坊市分离制度难以维持 D.工商业者与政府的矛盾比较突出8.唐宋之际,城市商业、手工业者职业分工更加细化,从事服务业、娱乐业的社会群体逐渐扩大,游手、闲汉、乞丐等无业人员活动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济宁市兖州区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检测高一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据考古发现,公元前9000年至公元前8000年时,西亚人已发明了燧石镰刀,还有成排的用于储藏麦粒的地窖。

这反映了当地()A.私有制的形成B.社会分工的出现C.原始农业的发展D.手工业的发展2.《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罚、租佃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

上述材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是()A.传播广泛B.思想落后C.内容全面D.影响深远3.下面是某同学在读史活动中摘抄的有关“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帝国起源于地中海区域B.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C.帝国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D.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4.西欧的封君封臣仅限于互相宣誓的两个个体之间,双方以契约约束了彼此的关系:一方面,封臣不尽义务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王侯超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

这体现了封君与封臣之间()A.层级相对独立B.双向的权利与义务C.相对自由与平等D.严格的等级制5.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西欧的城市如法兰克福、伦敦、威尼斯、热那亚、巴黎、佛罗伦萨等都是这一时期兴起的。

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A.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B.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C.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D.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6.754-816年,阿拉伯帝国存在着一个专门的翻译机关一“智慧宫”,该翻译机关搜集翻译了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的大量文献,介绍了亚里士多德、托勒密、欧几里得等人的科学成就。

可见,此时期的阿拉伯人()A.充满强烈的求知欲望B.将东西方文化融合为一体C.在文化上缺乏创造性D.继承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7.公元646年正月,日本开始了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废除部民制,将贵族奴隶主私有的屯仓、田庄统统收归国家所有,对大夫以上官员按职级赐予俸禄。

青海省2020版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D卷

青海省2020版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D卷

青海省2020版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 (共24题;共48分)1. (2分) (2019高一下·泉港月考) 《史记·河渠书》对中国古代某水利工程记载道:“渠就,用注填阏(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

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此水利工程位于如图中()A . ①B . ②C . ③D . ④2. (2分) (2017高一下·黑龙江期中)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前进的过程中,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下面能够证明这一结论的史料是()A . 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B . 明中后期景德镇“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寐……”C . 清前期“苏州织户类多雇人工织。

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日受值……”D . 清前期“因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发展高潮,(其)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首位。

”3. (2分) (2017高一下·宁波期末) 下图是汉代画像拓片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再现了西汉农家生产场景B . 已出现小农户个体经营的生产方式C . 一牛挽犁取代了二牛抬杠D . 出现了便于控制耕土深浅的曲辕犁4. (2分)(2019·河北模拟) 清顺治二年(1645年)宣布废除匠籍,工匠编入民籍,官府需工役则出银雇募。

这一做法()A . 导致工匠收入减少B . 使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 . 促进了手工业发展D . 导致官营手工业被民营超过5. (2分) (2017高一下·牡丹江期中) 下列明清时期的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当时世界发展趋势的是()A . 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B . 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 . 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D . 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6. (2分) (2019高二上·马山期中) (加试题)文献史料述及西周的土地制度,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以及“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的记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题说明: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试室号、座位号、考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2.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不许折叠,考试结束后,收回答题卡和答题卷。

3.全卷页,共21小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题;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2.“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为此中共中央()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发起了大跃进运动
D.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
3.对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A.三大改造顺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B.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经济建设中“左”倾冒进的“大跃进”运动
D.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宣传画《大豆过江》,图中的题诗为:“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

”它反映了()
A.当时南方大豆高产丰收
B.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行
D.农民生产积极性的空前高涨
5.电视剧《老农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由于男劳力全被召去炼铁,眼见地里丰收的地瓜没人收,牛大胆说顾不了了,先让女劳力在地头挖坑把地瓜埋地里,等上面检查完了再说,然而检查通过后,地瓜却烂在了地里。

故事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6.莫斯科大学扬吉耶夫教授回忆说,“那段日子……大多数苏联人民都依靠‘强大的苏联’这个意识支撑着自己,他们为本国在航天和军工业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自豪。

”根据这段材料,你可以判断出当时苏联的领导人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7.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都曾强调加强党的集体领导,但执政后期又都出现了较严重的个人专权,根源在于( )
A.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没有触动
B.两人政治声望和威信不断提高
C.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
D.两人都有较强的权力欲
8.从内容上看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最大不同是( )
A.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B.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
C.注意经济方法在改革中的应用
D.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
9.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两人执政期间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他们的改革对苏联的共同作用不包括( )
A.都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B.开辟了新型工业化模式
C.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
D.改革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10.学者余伟民认为,苏联模式的政治结构开始从极端回到“正常”形态,苏联这一时期的改革……缓解了社会的紧张状态,但并未改变“经典体制”的基础。

下列内容属于“这一时期的改革”的是( )
A.将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B.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办工厂
C.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
D.用经济管理方式代替行政命令
11.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苏联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改革,其根本原因是()
A.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
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C.苏共“二十大”的推动
D.外国势力的影响
12.20世纪20~30年代,面对困境,美俄两国分别实行“新政”,进行了重大制度的创新,二者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均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
B.都强调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C.都符合了本国当时的实际需要
D.都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13.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斯大林模式”
14.“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

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

”这段材料反思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15.周尚文在《苏联兴亡史》中曾这样描述苏联:“放慢改革步伐,经济发展趋于停滞;国内政局稳定,保守气息浓厚;国家实力加强。

在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气势汹汹。

”这种情况出现在( )
A.1925~1953年
B.1954~1964年
C.1965~1982年
D.1982~1991年
16.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
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

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第二次工业革命
17.“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

”“这一发现”是指()
A.蒸汽机的发明
B.电的发明
C.蒸汽轮船的发明
D.内燃机的发明
18.“1870年以后的三十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上述情况的出现是在哪一事件发生后()A.新航路开辟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19.“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

”该思潮盛行于( )
A.新航路开辟时期
B.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C.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20.1840年,英国塞缪·肯纳德建立了一条横越大西洋的定期航运线,预先宣布轮船到达和出发的日期。

肯纳德宣扬他的航线是已经取代“与帆船时代不可分离、令人恼火的不规则”的一条“海洋铁路”。

这表明()A.跨越大西洋的通讯已经开通
B.工业革命有助于世界市场的拓展
C.英国由此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D.内燃机的使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二、非选题:本大题共1题,26题10分。

21.15世纪东西方涌现出两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哥伦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当19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时,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欲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期作为全球节日,但最终因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而作罢。

(1)全球化进程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中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抓住时间“1953年”这一关键信息,其次从连环画的正文中抓住“老孙归社”这一信息理解。

结合1953年我国实行三大改造的信息,可知“老孙归社”是指老孙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2.【答案】B
【解析】考察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材料反映的是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改造,由生产资料私有转变为公有,由单干转变为集体,以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故A错误;B正确;C是发展生产力,不符合题意;D是新时期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B。

3.【答案】B
【解析】大庆油田的建成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表现,故选B。

4.【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当时南方大豆高产丰收,故A项错误;据材料信息“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故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行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农民生产积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