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年人高血压与颈动脉顺应性的关系

合集下载

血压、动脉顺应性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

血压、动脉顺应性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

血压、动脉顺应性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
张海锋;李新立;蒋素华;雍永宏;王震震;黄峻
【期刊名称】《中国循环杂志》
【年(卷),期】2003(018)006
【摘要】@@ 动脉顺应性的定义为在单位压力改变下,血管面积、直径或体积的改变.它依赖于血管的几何和机械特性.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压、动脉顺应性、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之间关系.
【总页数】1页(P461-461)
【作者】张海锋;李新立;蒋素华;雍永宏;王震震;黄峻
【作者单位】210029,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210029,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210029,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210029,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210029,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210029,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4.1
【相关文献】
1.血压变异性与急性脑梗死合并H型高血压患者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研究 [J], 高峰利;韩涛;张维;王梦珠;杨琼
2.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动态血压参数的关系 [J], 周康;殷音;彭毅;杨

3.高血压患者脉压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关系的研究 [J], 孙妍;王国干;关键;朱俊
4.高血压患者室间隔厚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J], 张涛
5.H型高血压伴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与动态血压参数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 [J], 刘勇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动脉顺应性的相关性研究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动脉顺应性的相关性研究
Ab ta t Obetv :T n e t aet ec a g f re il o l n ei ain swi s e t l y etn in ( src : jcie o iv si t h h n eo tra mpi c p t t t es n i p re so g a c a n e h ah EH)a d n
a d a u tr lo rs u emo i r g( P )w r efr di 2 2 E ai t a d1 4n r l u jcs e n mb l o ybo dp e s r a nt i AB M on eep r me 6 H p t n s n 0 o ma s be t.R — o n e
s i :Ca o i- a il ut s r t r d a d PW V ,c r td f mo a a o i—e r l PW V ,me n b o d p e s r f2 a l o r s u e o 4 h,d y i n ih ,a u a o y p l e a tme a d n g t mb lt r u s p e s r ,h a tr t n o d o lo r s u e we e sg i c n l i h r i y e t n ie g o p t a h s n n r l r s u e e r a e a d l a f b o d p e s r r i n f a ty h g e n h p r e sv r u h n t o e i o ma i
维普资讯
4 8 5
t k 康 复 医学 杂 志 2 0 , 管 q 0 7年 1 第 1 0月 6卷第 5 ChnJC r i acRea iMe , t20 , l 6No 5 期 i ado s h bl d Oc 0 7Vo . v 1

动脉顺应性及其影响因素

动脉顺应性及其影响因素

目前 已有 多种无 创性 手 段检 测动 脉 系统 的弹性 功 能 。各 种测定 方 法及 其 临床意 义如 下 。
动脉逆向传导 ,逆向传导与前 向传导的压力波将重 叠 。产 生波 反射 的位 置 ,称 为反射 点 ,一般 平 均距 心脏约 8 e 。在压力波传导速度正常时 ,通常反 0m 射 波与 前 向压力 波 在舒张 期 相重 叠 。如果 反射 点提
比较 适 宜 于 小 样 本 临 床 研 究 和 治 疗 随 访 观 察 。 A J 的主要局 限 性 是 不 能 区分 大 动 脉 弹 性 与 小 动 脉 弹
性。
31
评价:P V是评 价主 动脉硬 度 的经 典指 标。 W
适 宜于 大 样 本 的流 行 病 学 现 轻 微 的 动 脉 弹性 改变 ;
前或 P WV增 快 ,那 么重叠 就 可 以发生 在收 缩 晚期 。 在 中心 动 脉 ( 即主 动脉 )部 位 ,收缩 期发 生重 叠 的
1 )脉搏波传导速度 原理 :心 脏将 血流 波动 性地 射 入主动 脉 ,主 动 脉壁产生脉搏波 ,并以一定 的速度沿着血管壁向外 周血管传导。脉搏波传导速度 ( u e v e c Pl e l i s Wa V o — t W )取决 于动 脉壁 的生物 力 学特 性 ( 弹 y ,P V 粘 性) 、血 管几何 特 征 ( 径 与 壁 厚 度 ) 以及 血 液 密 腔

[ 摘
要 ]动脉顺应性 又称动脉弹性 ,反 映血 管 内皮功 能。 已成为预测心血 管疾病 的重要 危险 因素 。无创
测量动脉 弹性 的方法在 临床 上 已有一 定程度 的应用。各种方法具有其各 自适用范围及局限性 。多种干预手段 可
以影响动脉 弹性 。合理 测量及维持正 常的动脉 弹性可延缓 多种心血 管疾病 的发 生及发展 。 [ 关键词 ]动 脉顺应性 ;无创测量 ;影响 因素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1. 收缩压增高为主老年人收缩压水平随年龄增长升高,而舒张压水平在60岁后呈现降低的趋势。

在老年人群中,收缩压增高更常见,ISH成为老年高血压最为常见的类型,占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的65%,70岁以上老年患者90%以上为ISH 。

大量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显示,与舒张压相比,收缩压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更为密切,收缩压水平是心血管事件更为重要的独立预测因素。

2.脉压增大脉压是反映动脉弹性功能的指标。

老年人收缩压水平随年龄增长升高,而舒张压趋于降低,脉压增大是老年高血压的重要特点。

脉压>40mmHg视为脉压增大,老年人的脉压可达50-100mmHg。

大量研究表明,脉压增大是重要的心血管事件预测因子。

Framingham心脏研究显示,老年人脉压是比收缩压和舒张压更重要的危险因素。

中国收缩期高血压研究(Syst-China)、欧洲收缩期高血压研究(Syst-Eur)和欧洲工作组老年人高血压试验(EWPHE)等老年高血压研究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的基线脉压水平与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均呈显著正相关。

我国脑血管病患者脉压水平与脑卒中再发的关系研究提示脉压水平与脑卒中复发密切相关,脉压越大,脑卒中再发危险越高。

1.血压波动大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而动脉壁僵硬度增加,血管顺应性降低,使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更易随情绪、季节和体位的变化而出现明显波动,部分高龄老年人甚至可发生餐后低血压。

老年人血压波动幅度大,进一步增加了降压治疗的难度,因此需谨慎选择降压药物。

此外,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左心室肥厚、室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以及颅内动脉病变等,血压急剧波动时,可显著增加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及靶器官损害的危险。

4. 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是指从卧位改变为直立体位的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20mmHg 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同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

JNC-7指南则将其定义为:由卧位转换为直立位后收缩压下降≥10mmHg且伴有头晕或晕厥等脑循环灌注不足的表现。

老年高血压临床特征评述

老年高血压临床特征评述

血压 的任 何一个环节存在缺 陷时,体位性低血压 即可 负荷与心脏作功 ,且老年 人心壁胶原纤维增多和淀粉
发 生 。老 年 人 由于 主 动 脉 弓 、 颈 动 脉 体 和 心 肺 压 力 感 受 器 敏 感 性 降 低 ,脑 血 流 降低 , 肾 脏 排 纳 过 度 增 加 , 窦 房 结 功 能减 退 , 肾素 一 管 紧 张 素 一 固酮 系统 对 生 血 醛 样 变 ,使 心 肌 肥 厚 ,心 脏 舒 张 与 收 缩 功 能 受 损 、心 排 血 量 下 降 ,易 诱 发 心 衰 肾 功 能变 化 在 老 年 高 血 压 病 人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论 著
H吐 i
l0 ・
C n s o r a fEtn me iie a d t n p amay hiee J un lo h o dcn n 临床 特 征 评述
沈郭成 孙 艺铭
670 10 0 四川省攀枝花市 中心 医院,四川 攀枝花
老 年 人 血 压波 动 性 大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会 影 响 对 患 者 血压 监 测 ,必 要 时 行A 。 B
4 收缩压增加明显 ,脉压增大
总体水平的估计 、诊断和治疗 ,因此在临床上对老年
老年人 ,由于主动脉硬化 ,僵硬度增加 ,弹性减
人血压要 多次测量必要时行A M 。A M 可评价血压变 低,其顺应 性下降,心脏 收缩 时,动脉血 管不能有效 BP BP 异性 ,这种变异性独立与靶 器官功 能受损后果相关 ,
发生率高。 白大衣性高血压有增加老年高血 压病人心 肢末梢和 内脏血管 ,因此减少静脉回流到心脏 ,导致 .
论 著
T et e ra i s
中 国 民 族 民 J1 药 '医 a -

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关系

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关系
1 1 一 般 资料 .
者组 l8 中 , 1例 内膜 增 厚 > 10 m有 16 , 出 粥样 斑 块 14 , .r a 0例 检 1 例 其 中 单 发斑 块 3 例 , 发 斑块 7 例 , 中软 斑4 例 , 斑5 例 , 合 斑 6 多 8 其 O 硬 1 混
2例 。 3
3 讨 论
【 要 】目的 探 讨 老年 性 高血 压 与颈 动脉 粥样 硬 化 关 系 。 法 应 用 美 国 惠普 7 0  ̄ 彩超 诊 断仪 对 1 8 老 年 性 高血 压 患者 的 摘 方 50 1例
颈 动脉 进行 检 测 。 果 结
选检 查方 法。
老 年 高血 压 患 者 颈 动脉 粥样 硬 化 明 显 高于 无 高血 压 组 。 结论
目前 高血 是 老 年 心 血 管 意 外 死 亡 的 主 要 危 险 凶 素 , 病 率 发 高 , 主要 因素 是 动 脉 硬化 , 颈 动 脉 血 管 壁 内一中 膜 增 厚是 动 脉 其 而
硬 化 早 期 指征 , 块 形 成 是 动 脉 硬 化 的 明显 特 征 。 色 多 普 勒 超 斑 彩 声 是 评 价 粥样 硬 化 首 选 方 法 , 作 简 便 、 创伤 , 广 泛 应 用 。 操 无 被 1 资料 与方 法
害, 即高 血 压 导 致 动 脉 内皮 功 能 障 碍 。 脉 内 膜 损 伤 后 , 脉 壁 分 动 动
泌 的 血 管 活 性 物 质 如 一 氧 化 氮 失 调 。 述 2 因素 与动 脉 粥 样 硬 上 种 化 的 发生 、 展 有 着 密 切 关 系 。 外 , 研 究 表 明颈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发 另 有 是 导 致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 别 是 脑 血 管 疾 病 的 主 要 原 因 。 动 脉 血 特 颈 管 壁 内~中 膜 增 厚是 粥样 硬 化 的 早期 指 征 , 块 形 成 是 明 特 征 。 斑 当斑 块 形 成并 突入 管腔 时 , 由于 其 富 含 脂 质 、 动脉 壁 顺应 性 下 降 , 应 力 增大 , 同时 受 高 速 血 流 冲 击 , 块 可发 生 破 裂 , 露 的 脂 质 和 斑 暴 胶 原 可 激 活 血 小 板 , 此 启 动 体 内 凝 f系 统 形 成 血 栓 , 发 生 由 f 【 【 或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是怎么回事?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是怎么回事?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病理病因,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病因*一、发病原因老年性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可能与下列原因有关:1.老年人血管的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动脉壁增厚、大中动脉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腔狭窄;缩血管物质导致血管阻力增加;弹性纤维断裂、钙含量增加、胶原物质沉积导致大动脉的顺应性下降,使血压上升。

2.老年人对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使人体对血压波动的缓冲能力下降。

3.交感神经系统反应性改变、老年人的胰岛素抵抗和肾脏的退行性变化等都参与了老年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二、发病机制SHE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至少涉及以下几方面:1.血管改变随着年龄的增加,动脉血管中层玻璃样变性,血管壁/腔比值以及管腔截面积缩小。

小动脉与内膜增厚,弹力板增加以及中膜的变性使血管管腔狭窄,动脉壁增厚;大、中动脉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

由于管腔狭窄,缩血管物质导致血管阻力增加;弹性纤维断裂、钙含量增加、胶原物质沉积导致动脉的顺应性下降。

血管内的高血压进一步增加了动脉的僵硬度,从而使收缩压较舒张压增高更明显。

从临床方面也有重要的证据表明:早期收缩压迅速升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周围血管阻力的增高,而在晚期则主要归因于大动脉的硬化。

第一,在老年人中,脉压的增高和舒张压的降低代表了大动脉的硬化。

第二,随着年龄的增加,舒张压不能反应血管的阻力。

第三,大动脉的硬化而非小血管阻力的增加是影响正常与高血压个体的血流动力学的主要因素。

第四,如果对SHE不给予治疗,将加速大动脉硬化的发展,从而促进进一步的高血压,再加重动脉硬化这一恶性循环过程。

2.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在老年人中,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对血压的突然升高或降低反应减弱,使人体对于血压波动的缓冲能力降低。

药物诱发的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可用来检测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期间的260例老年高血压,对临床资料作回顾性总结分析。

结果 156例好转出院,血压控制在130-139/85-89 mm hg。

结论根据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必要时联合用药,平稳控制血压,保护和改善重要脏器的功能,减少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当前我国的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老年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常合并脑出血、脑梗死、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以及尿毒症等严重并发症,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

正确诊断和治疗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医学和社会问题。

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整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诊的260例,高血压老年患者的资料,对应高血压的诊断病情。

患者的平均年龄在60-90岁之间;病人患病在2-50年,平均患病时间(28.3±22.6)年;高血压ⅰ级70例,ⅱ级131例,ⅲ级为69例。

1.2 关于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依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年龄≥60岁、血压连续或者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血压收缩压≥140 mm hg 和(或)舒张压≥90 mm hg,可诊断为老年高血压。

若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90 mm hg,则诊断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

2 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2.1 收缩压增高因素,脉压增大随着年龄增加多种心血管危险隐患的产生,老年人的血管壁弹性纤维不断减少,胶原纤维增多,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下降,进而影响动脉弹性和结构。

由于大动脉弹性减退,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快,反射波抵达中心大动脉的时相从舒张期提前,出现收缩期延迟压力波峰,导致收缩压升高,舒张期反射波峰降低,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

阻力小动脉结构和功能改变,影响外周压力反射点的位置或反射波强度,也对脉压增大起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著#老老年人高血压与颈动脉顺应性的关系诸葛铭宁,蔡玉琴,马淑平(河北省人民医院高血压研究室,河北石家庄050051)摘要:目的研究\80岁以上老老年人高血压与颈动脉顺应性的关系,为治疗高血压和预防动脉硬化提供依据。

方法参照动脉粥样硬化社区研究(ARI C)动脉硬度指标测试方案,对49例\8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其中25例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组,另24例为收缩和舒张期均增高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高分辨率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内径,并计算颈动脉紧张度、扩张性和僵硬度,与20例血压正常对照组进行3组之间差异性比较及相关因素分析。

结果颈动脉紧张度在正常对照组、收缩/舒张期高血压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颈动脉扩张性和颈动脉僵硬度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收缩/舒张期高血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正常对照组与收缩/舒张期高血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80岁以上老老年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僵硬度增加,颈动脉扩张性降低,临床上应重点关注对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检查和治疗。

关键词:高血压;颈动脉疾病;老老年人;超声检查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83X(2009)21-1841-03Correlative control study about carotid artery complaisance in hypertension patients80years of age or olderZH U GE M ing-ning,CA I Y u-qin,M A Shu-pingLabor atory of H y p er tension,H ebei P rov ince Peo p le's H osp ital,Shij iaz huang050051,China ABSTR AC T:Objective T o pr ev ent art erio sclerosis and treat hypertension,the r elationship was studied betweenca rotid com plaisance and hypertension o f pat ients w ho w ere80years o f ag e or older.Methods A cco rding to theAt her oscler osis Risk in Communities(A RIC)study,49patients w ith hy pert ensio n who w ere80year s of age or older wer e r andomly enr olled(25cases o f isolated sy stolic hypertension,24cases of systolic and diasto lic phasehy per tension).T he caro tid diamet er and car otid complaisance w ere measured,including ar terial str ain(A S),ar terial distensibility(A D)and arter ial stiffness(ASt)w ith high resolution ultr aso no gr aphy,and matching contr ol g ro up(20no rmal per so ns).Results As amo ng t hr ee g roups had signif icant difference(P<0.05),A D in isolated systolichy per tension gr oup w as lo wer than that in o thers,ASt in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 ensio n gr 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others(P<0.01).Differ ence between systo lic and diastolic phase hy per tensio n gr oup and contro l gr oup wer e no t significant.C onclusion A St incr eases and A D decreases in iso 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 n patients w ho are80years o f age o r older.M o re emphasis should pay to cure and check the patients of iso 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KEY WORD S:hypertension;car otid ar tery disease;80y ears of ag e or o lder;ultr aso no gr aphy近年来对老老年人高血压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为研究\80岁老老年人高血压与颈动脉顺应性的关系,依照动脉粥样硬化社区研究(ARIC)[1]方案进行颈动脉内径超声研究,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年龄\80岁老老年人的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ISH)、收缩/舒张压均高的高血压(S/DH)患者,比较两种高血压类型颈动脉僵硬度和扩张性的差别。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4年8月1日至2008年10月31日本院门诊或住院\80岁高血压患者49例,男22例,女27例,年龄80~92岁,分为两组。

其中25例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组(ISH组),平均(82.8?3.0)岁,另24例为S/DH组,平均(83.6?3.3)岁。

入选标准:ISH患者为收缩压(SBP)\150m m H g (1mm H g=0.133kPa),舒张压(DBP)<90 m m H g;S/DH组患者为SBP\150mm H g,DBP\ 90m m H g。

所有患者均系原发性高血压,至少2周内未服降压药物或者未曾降压治疗。

除外继发性高血压及内分泌和代谢系统疾病,并排除生活不能自理者及临床诊断痴呆患者。

对照组选择20例正常血压者,性别、年龄、体质量与高血压相匹配,排除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和慢性严重疾病者。

3组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 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1.2.1血压及BM I测定采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测量右上臂血压,SBP/DBP分别以Korotkoff第1音/第5音为准。

测血压时间8:00,10:00,13:00, 16:00,20:00,测血压前安静体息15分钟,每次坐位测3遍,取3个读数的平均值为该次动脉血压值,然后将5次SBP/DBP的平均值确定为该患者的血压值。

脉压(PP)=SBP-DBP。

记录患者身高、体质量、心率(H R),计算BM I。

1.2.2颈动脉超声检查应用美国H P5000型超声检查仪,应用7.5MH线阵探头。

超声检测由专人负责,检测者对患者临床资料保持完全盲态,受检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前部,颈后垫枕,头略后仰,并略偏向检查侧对侧。

取右侧颈动脉窦部1cm段血管进行内径测量,测量指标包括收缩期内径(即心脏收缩使得颈动脉膨胀时的内径,Ds),舒张期内径(心脏舒张颈动脉回缩时的内径,Dd)及差值(即收缩期内径减舒张期内径$D=Ds-Dd),分别取3个测量点,3次测量平均值作为该段血管内径,比较3组人群之间血管内径波动特点。

参考ARIC动脉硬度指标测试方案和Tom iyama等[2-3]有关动脉硬度指标换算公式[2],动脉紧张度(AS)=(Ds-Dd)@100/Dd;动脉扩张性(AD)=(Ds2-Dd2)@100/(Dd2@PP);动脉僵硬度(ASt)=PP@Dd/(Ds-Dd)。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由于动脉硬度指标不符合正态分布,故将其对数转换后进行统计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SBP、DBP和PP比较正常对照组的SBP、DBP和PP明显低于S/DH组和ISH组(均P< 0.01),S/DH组的DBP高于ISH组(P<0.01),PP 低于ISH组(P<0.01),SBP则S/DH组与IS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3组间血压和脉压比较(x?s)组别例数SBP(m m H g)DBP(m m H g)PP(mm H g)正常对照组20122.2?7.572.0?3.350.2?8.2S/DH组24175.3?9.2**98.9?3.7**##75.9?8.8**##ISH组25173.9?5.5**77.4?5.8**96.4?6.1** F值164.09189.93282.779P值0.0010.0010.001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ISH组比较,##P<0.012.2ASt指标比较S/DH组和ISH组的Ds和Dd大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而S/DH组与IS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DH组的v D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ISH组则小于S/DH组(P<0.01);ISH组的AS低于S/DH组(P< 0.05),但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DH组和ISH组的AD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而ISH的ASt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DH组(均P< 0.01),见表2。

表23组颈总动脉窦部硬度指标比较组别例数Ds Dd v D AS AD ASt正常对照组207.33?0.42 6.68?0.420.47?0.19 6.98?3.040.26?0.11926.49?400.29S/DH组248.38?0.42**7.73?0.57**0.66?0.22**8.52?2.940.23?0.09**955.43?367.64IS H组258.55?0.73**8.06?0.72**0.50?0.18## 6.14?2.33#0.13?0.05**1772.54?670.25**## F值9.63231.795 6.151 4.63414.94621.433 P值0.0080.0000.0040.0130.0000.000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S/DH组比较,#P<0.05,##P<0.012.3多因素分析以SBP为因变量,以Dd、Ds、AS、AD和ASt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强迫引入法分析,可得如下方程:SBP=80.044+4.399@AS+0.06@ ASt-331.17@AD-22.32@Ds+28.71@Dd(P< 0.01);以PP为因变量,以Dd、Ds、AS、AD和A St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可得如下方程:PP= 30.805+0.019@ASt-225.269@AD+9.59@AS (P<0.01),结果显示SBP、PP与AD和ASt是关系最为密切的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