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题考点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小说阅读题考点分析
一、小说的基本知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

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二、小说备考要点及题型
小说阅读属于文学作品阅读,它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

在备考中应侧重于指导学生明确高考怎么考,重点研究高考的题型特征和侧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一)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要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它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到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

※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典型例题】2008年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5分)
【答题思路】
(1)从情节的发展脉络分析。

母亲掌管着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当父亲订购了一条船后,她牢骚满腹;当父亲没带食物,也没带别的什么,上船外出时,她没有大吵大闹,只是说“如果你出去……永远别回来”;但当母亲知道“我”每天偷了食物给父亲时,母亲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从一系列的情节可以看出,母亲整天为家庭操劳,希望能够过上幸福生活,她不理解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但心疼父亲,悄悄地从物质上帮助父亲。

她是一个善良守旧的妇女。

(2)从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

言为心声,一句“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反映出母亲对父亲的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埋怨、生气、反感。

对父亲“就在那条河里划来划去,漂来漂去”的举动,“母亲觉得羞辱”,这是心理描写,对母亲这个形象进行了深层次的刻画。

“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这一动作描写让人看到了母亲骨子里的善良。

(3)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规范答题。

母亲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

(先用一句话概括人物形象)她对父亲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亲的行动后,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

”对于父亲的举动,她觉得羞辱。

(语言和心理描写分析)但对父亲,她虽不理解,在物质方面却是支持的,把食物放在“我”很容易偷到的地方。

(行动描写分析)可见她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

【参考答案】母亲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

/她对父亲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亲的行动后,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

”对于父亲的举动,她觉得羞辱。

但对父亲,她虽不理解,在物质方面是支持的,把食物放在“我”很容易偷到的地方。

/可见她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

※注意事项
1、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至少要简要分析,不要脱离文本或泛泛而论。

2、注意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单一性或多面性。

分析要全面,要能够从性格的不同侧面进行概括总结,分点归纳。

不要揪其一点反复陈述,却不及其余。

在小说故事中显现的小说人物均有各种各样的类型。

有的小说人物在作品中鲜明地表现出某一个性格侧面的特征,小说作家写进故事中的事情经过了严格的选择和提炼,这些材料能生动地展示人物突出的某一方面的个性。

相当多的短篇小说、微型小说都是采用这样的方法写人的。

有的小说人物在作品里表现出了矛盾的性格元素,概括出了生活中的复杂人物性格现象。

有的小说人物在作品中展示了一个复杂的性格系统。

一般中长篇小说塑造的小说人物常常就是这样的典型人物。

但很多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的人物也具有性格的多侧面性,阅读此类小说,分析人物时就要注意从不同角度对人物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概括。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典型例题】2008年浙江卷《乌米》第21题:
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

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

【参考答案】
形象:①对不幸者富有同情心;②对人性之美满怀敬意;③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

作用:①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②“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③借“我”的感触揭示全文主旨;④通过“我”对乌米的情感态度突出乌米的形象。

(二)故事情节
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

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
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3、概括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典型例题】2008年江苏卷《侯银匠》“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

//在同年的女孩子还只知道抓子儿、踢毽子的时候,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

开门扫地、掸土抹桌、烧茶煮饭、浆洗缝补,事事都做得很精到。

【参考答案】① 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

(做铺垫)② 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做铺垫)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寻找线索,抓住场面等几方面入手,//要特别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等较为深层面的意义。

(三)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
境。

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以凸显,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

小说追求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塑造,就要着力于人物所处的环境的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的气氛和整体意境的形成,无不包含着某种真挚的思想情感。

对小说的环境描写的考查,一般会要求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或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等。

※常见题型: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 奠定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

【典型例题】 2008年浙江卷《乌米》“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手法:①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

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四)主题思想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

而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中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一般来讲,可以通过环境、背景甚至小说的标题来了解小说的主题;也可以通过人物、情节了解小说的主题。

另外要注意,分析要恰如其分,符合实际情况,不能随意拔高或主观臆断。

※常见题型:
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3、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1、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①设置了悬念。

②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

⑤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3、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4、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在把握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在没有认真阅读原文,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

(五)表达技巧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的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对于表达技巧的考查多在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及其作用方面设题。

※常见题型: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可以从下几方面去分析:
①表达方式。

一般涉及到描写的角度,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叙述顺序的安排(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描写的特点(白描、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

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言事说理服务的;
②表现手法角度。

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③从结构安排角度。

看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六)小说的语言。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词语、句子的含义,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
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一是瞻前顾后,结合文意理解;二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
3、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