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构造油气藏 精品

合集下载

石油地质学-第六讲油气藏类型

石油地质学-第六讲油气藏类型

§1构造油气藏 (Structure Reservoir)
一、背斜油气藏 ( Anticlinal Reservoir)
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向周围 倾伏的背斜中聚集油气形成背斜油气藏。这种油气藏类 型是油气勘探史上极为重要的油气藏类型,截止目前, 世界石油与天然气储量中背斜油气藏居首位。背斜圈闭 的形成条件和形态较简单,主要是储集层顶面拱起,上 方被非渗透性盖层所封闭,而底面和下方被高油气势面 和非渗透层联合封闭形成的低油气势区。背斜油气藏中 油气分布局限于闭合空间内,油气水按重力分异,气油、 油水、或气水界面与储集层顶面的交线常同构造等高线 平行,且闭合呈圆形或椭圆形。
滚动背斜油气藏
特点:
(1)这些滚动背斜位于同生断层下降盘,多为小型宽缓 不对称短轴背斜,靠近断层的一翼稍陡,远离断层的一翼平 缓。轴向与断层线近于平行,常沿断层成串分布。
(1)此类圈闭常呈长轴背斜形态,轴 部发育地堑式断裂系统,顶部陷落,两 翼为断层复杂化的半背斜。
(2)构造幅度上大下小,晚期地层顶 厚翼薄。
(3)单个油气藏,主要为断块型,油 气富集程度主要受断块高低的控制。
(4)断块之间含油贫富不均,差异较 大。
4、披覆背斜油气藏
~~~~~~~~~~~~~~~~~~~~~~~~
这类背斜的形成与地形突起和差异压实作用有关。
形成:在沉积基底上常存在有各种地形突起,这些突起常是由结晶基岩、 坚硬致密的沉积岩或生物礁块等组成。当其上有新的沉积物堆积后,这 些突起部分的上覆沉积物常比较薄,而其周围的沉积物则比较厚,因而 在成岩过程中,由于沉积物的厚度和自身重量不同,所受到的压缩也是 不均衡的,周围较厚的沉积物压缩程度较大,结果便在地形突起(潜山) 的部位,上覆地层呈隆起形态,形成背斜圈闭。

油气藏地质与储层特征分析

油气藏地质与储层特征分析

油气藏地质与储层特征分析在油气勘探与开发工作中,油气藏地质与储层特征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油气藏的地质构造和储层条件进行分析,可以为勘探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勘探与开发效果。本文将对油气藏地质与储层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应用。

一、地质构造与油气藏

地质构造对于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起着重要作用。常见的油气藏形成方式包括构造油气藏、沉积油气藏和溶蚀油气藏。构造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构造陷落区,沉积油气藏则与特定的沉积环境有关,溶蚀油气藏则形成于溶蚀岩层中。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可以确定油气藏的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为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指导。

二、储层特征与油气藏

储层特征对于油气藏的形成与储集起着决定性作用。储层常见的特征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孔喉半径分布等。孔隙度指的是储层中孔隙的体积占比,渗透率则是储层中流体流动的能力,孔喉半径分布则决定了流体在储层中的运移方式。储层特征的研究可以帮助确定油气的储集情况和运移规律,为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关键参数。

三、地质与储层特征分析方法

地质与储层特征的分析需要借助一系列科学方法。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地震勘探、测井解释、岩心分析等。地震勘探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情况,可以探测地下油气藏的分布。测井解释则通过测量

井孔中的电磁、声波等物理性质,获取储层的特征参数。岩心分析是

指对地下取得的岩石样本进行物理、化学等分析,了解储层的组成与

特征。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全面地了解地质与储层特征,为油气

勘探与开发提供准确的信息。

四、地质与储层特征分析的应用案例

反转构造——精选推荐

反转构造——精选推荐

反转构造与油气

摘要构造反转指的是变形作用的反转,如原来的构造低地后期发生了上隆,早期的正断层晚期又以逆断层方式重新活动等。反转构造由于它独特的地质构造对油气藏的形成极为有利,这里将通过一些反转构造的实例,来阐述这类构造的一般特征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关键词反转构造油气聚集油气成藏

反转构造又称构造反转,系指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应力改变造成伸展或压

缩构造的垂向叠加。据伸展和压缩构造叠加顺序,将在伸展构造之上叠加压缩构造的地质体称为正反转构造 ,反之则称为负反转构造【1】。反转构造研究是盆地分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为确定盆地的特征及演化提供依据,而且直接影响到对油气运移、聚集的评价。

1 反转构造的简单分类及其定义

(1)正向反转构造先期构造以正断层为主,在张性引力作用下形成,后期以挤压应力作用为主,上盘沿原断层面逆冲作用形成反转构造。其特点是上盘的逆冲往往仍保留了较厚的沉积层,形成不谐和的构造沉积关系。当然,局部也会因剥蚀而不再保留正断层发育时的较厚的沉积厚度。但新的层序有向上变粗的沉积序列。

(2)负向反转构造指原来的逆断层系列,在张性应力系统下,沿原断层面形成系列逆断层。其鉴别特征是,原来逆断层上盘的剥蚀层面上部形成了比二盘较厚的沉积层,而且有向上变细的正向序列特点。

(3)正负反转构造的组合典型的张性—压性—张性环境三组合(图 1),由于经历了张性、压性、张性的三期构造作用,其同沉积作用产物,上盘以二个厚层夹一个薄层,而下盘以二个薄层夹一个厚层。典型的压性—张性—压性环境三组合,由于构造环境从压性—张性—压性的变化,上盘岩性以二簿夹一厚层,而下盘以二厚层夹一薄层为特征。但对于一个沉积盆地而言,以简单的正向反转转化为负向反构造为主,因为沉积盆地往往以裂陷下凹开始,以盆地的萎缩为结束。但也有复合型盆地,如胜利油田古生界往往由挤压构造为主,而中生代经历了裂陷发育与萎缩的阶段,是复合性反转构造盆地。

油气藏的类型

油气藏的类型

交叉断层断块油气藏
多断层复杂断块油气藏
(2)按断层性质分: 正断层遮挡油气藏 逆断层或逆掩断层
(三)岩体刺穿油气藏
形成条件:
地下深处存在相当厚度的膏盐或软泥层 上覆岩层存在压差变化比较显著的薄弱带
① 泥火山刺穿接触油气藏
②盐体刺穿油气藏
③岩浆岩体刺穿接触油气藏
(四)裂缝性油气藏
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为 (构造)裂缝。
(1)遮挡物——封闭作用 (2)油气运移的通道——开启性
纵向上:断层带具有的封闭性取决于:
断层性质 断面产状 断开地层岩性 断层带内流体活动
横向上: 断层带具有的封闭性取决于:
断层两盘岩性组合及配置关系、断距
断层油气藏的类型
(1)按断层与 储层平面组合 关系分类:
断鼻油气藏
断块油气藏:
弧形断层断块油气藏
——地层产状发生轻度变化的鼻状构造 和挠曲带,单斜储集层岩性不均一和厚度变 化带以及地层不整合附近。在这些部位,当 渗流地下水的动水压力与油气运移的浮力方 向相反、大小大致相等时,可阻挡和聚集油 气,形成水动力油气藏。
背斜型
在水动力作用下平缓背斜内油气分布情况示意图
鼻百度文库构造型
单斜型
渗透率不同导致不同地区 水流速度不同,使油气在局 部地区聚集而形成。
油气藏的类型
一 构造油气藏 二 地层油气藏 三 岩性油气藏 四 特殊类型油气藏 五 复合油气藏

油藏——精选推荐

油藏——精选推荐

油藏

第一章

1.储集层(孔隙开度较大的岩石层)

非储集层(孔隙开度较小的岩石层)

水平、倾斜储层无法聚集油气。

2. 圈闭:

定义:能够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并能遮挡油气,使其聚集起来的地质构造。构成要素:储集层(储集油气的岩石层)、盖层(阻止油气向上运移的岩石层)、遮挡物(阻止油气侧向运移的岩石层)。

圈闭大小度量参数:溢出点(圈闭中油气溢出的地方)、闭合高度ht (圈闭的最高点与溢出点之间的垂向距离)、闭合面积At(通过溢出点的闭合等高线所包

围的面积)。

圈闭容积Vct:Vct=Ath?(1-Swc) h—储集层的厚度

定义:单一圈闭中被油气占据的部分,称作油气藏。(08年已考)度量参数:油水界面、油柱高度ho、含油面积Ao。

8.地质储量:特定地质构造中所聚集的油气数量。分为静态地质储量和动态地质储量。动态地质储量与静态地质储量的比值,称作储量的动用程度。

可采储量: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 可以采出的地质储量。

采收率:可采储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

静态地质储量:采用静态地质参数(如含油面积和储集层厚度)计算的地质储量。

动态地质储量:在油气开采过程中采用动态生产数据(如油气产量和地层压力)计算的地质储量。

地质储量容积法计算公式:N=Aoh? (1-Swc)/Boi (10年已考)

Boi—原始条件下地层原油体积系数。

9. 储量级别:潜在、远景、预测、控制、探明、开发

10. 储量丰度:单位含油面积上的石油地质储量。

Ωo=N/Ao= h? (1-Swc)ρos/Boi ρos—地面脱气原油密度。

单储系数:单位岩石体积中的石油地质储量。(09年已考)

油藏构造描述

油藏构造描述

计算。
地应力值的确定

测定Kaiser

效应点对应

的加载压力

,进而进行
理 图
地应力值计 算。
之二
计 算 方 法
①最大水平主应力的估算
σ = H
x y 2 22
( x xy)2 ( sy y )2
②最小水平主应力的估算
σ = h
x y 2 22
(x xy)2 (sy y)2
③应力方向的估算(定向岩心)
之四
构造描述的工作步骤(2)
1. 对 比 的 目 的:更好地认识构造形态

2. 地层对比的依据:区域地层研究为基础

测井、录井资料为主
参考测试、试采等

3. 地层对比的方法:建立标准柱状剖面

寻找对比标准层
进行层组对比
确定断层及不整合
之四
编 绘 构 造 剖 面 图
构造描述的工作步骤(3)
1. 选择剖面要求 纵 剖 面 图:沿构造长轴方向 横 剖 面 图:通过每个构造高点 其它剖面图:控制各级断层
古 地 应 力 场:地质历史中某一时期的地应力场,对 于分 析预测古构造裂缝分布等有参
考 价值。
变形地应力场:地层在某次构造活动期因应力作用产 生变形时的 地应力场。
之一
现 今 地 应 力 来 源

油气藏研究——精选推荐

油气藏研究——精选推荐

油气藏研究

近几年的勘探证明准东南部地区处于富烃区带,油气资源丰富,是勘探的现实地区。三次资源评价成果表明,准噶尔盆地东部石油总资源量为12.5×108t,天然气总资源量为3028×108m3。虽然准东南部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但是整体探明率低。层系间发现资源的程度不均衡,各个层系的都有较大的勘探潜力。阜康凹陷东部斜坡带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南部,目前阜康凹陷东部共钻探井约400口,在C、P、T、J、K等层系均发现油气,不同层系油气发现程度具有明显不均一性,二叠系梧桐沟组和侏罗系头屯河组油气发现率相对较高。勘探实践表明,研究区梧桐沟组地层北三台凸起处西泉014、西泉021井区、北52、北31井区油气显示良好,沙丘凸起处沙丘3井区也有很好的油气显示,因此阜康凹陷东部斜坡带二叠系地层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存在问题及研究目的

目前,针对阜康凹陷东部斜坡带二叠系的研究现状,存在以下三个问题尚待解决。

(1)阜东斜坡带二叠系层序地层格架认识不明确

前人关于阜东斜坡带地区的层序地层学研究往往是围绕北三台凸起或沙丘凸起区域地层居多,由于凸起区域梧桐沟组探井数量多、密度大,所以相关阜东斜坡带二叠系层序地层相关研究也只是针对北三台凸起上的梧桐沟组地层做出讨论。尚未总结出全区二叠系地层完整的层序地层格架。

(2)阜东斜坡二叠系古地貌、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下物源体系不明确

前人也曾做过相关研究区二叠系物源体系的研究工作,但从研究范围及涉及层位上来讲尚未完善。前人曾针对北三台凸起做物源体系相关研究,认为北三台周边梧桐沟组沉积时期的主要供源区域为北三台凸起及博格达山脉(李培俊、张丽丽)。从研究区古体貌恢复图以及地震剖面上可以看出,研究区冲沟发育,古冲沟的演化规律尚未明确,冲沟及其演化对物源的控制作用尚未明确,在古地貌控制下的不同物源体系特征及其差异性也不明。

油藏构造描述课件

油藏构造描述课件
以三维地震资料为主,结合钻井资料的研究方法 2.开发阶段:
以钻井资料为主,参考地震资料的研究方法
油藏构造描述
收集研究工作 所需全部资料
准备工作
编制标准井位底图
了解区域地层 发育状况
地层对比
建立该区标准 柱状全剖面
过井地震剖面解释 构造发育剖面分析
油藏剖面图 组合断层
断面图分析
平面断层组合
分析地层关系 油、气、水关系
(3)断层组合后应检查: ①每个断块(区)中的地层层序是否正常; ②地层产状是否符合区域构造特征。 如果符合,一般来说组合是正确的,如不符合,
则应认真分析重新组合油。藏构造描述
构造剖面图
油藏构造描述
(四) 编绘油藏剖面图 油藏剖面图是针对含油气层段放大比例尺的构造
剖面图,在构造剖面图基础上分析各含油气层组的油、 气、水分布关系,进一步确定断层组合和构造形态。
油藏构造描述
(5)每条剖面的基线为0。每口井这个沉积时期 的已沉积厚度从0开始向下标出这个时期以前的每 阶段沉积厚度。然后将同期厚度点连成线,如果 在连线中有明显错断现象,这时可能就已经发生 断层,从左右两边的同期层面线可以判断出断层 的倾向。
构造发育剖面在钻井较少的地区可以根据地 震资料解释结合钻井资料编绘。对于认识构造形 态可以起到控制大的构造格局的作用,并对主断 层的发育有一个较深的认识。

油气藏4

油气藏4

油气藏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图5-5)。圈闭中只聚集了油,就是油藏,只聚集了气,就是气藏;既有油又有气,则为油气藏。所谓工业性油气藏:是指油气聚集的数量足够大,具有开采价值的油气藏。一般用单井日产油量来衡量。如陆上3000m井深,工业油流标准为3吨/日·井;海上3000m井深,工业油流标准为30吨/日·井。

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圈闭内聚集了一定数量的油气后而形成。一个油气藏存在于一个独立的圈闭之中,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的油-水(或气-水)界面。只有油聚集的称油藏;只有天然气聚集的称气藏。油气藏具有工业开采价值时,称工业性油气藏,否则称非工业性油气藏。工业性和非工业性的划分标准是相对的,它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油气资源丰富程度及工艺技术水平。油气藏按圈闭的成因分类:构造油气藏,包括背斜油气藏、断层油气藏、裂缝性背斜油气藏和刺穿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包括岩性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和生物礁块油气藏。水动力油气藏,包括构造型水动力油气藏和单斜型水动力油气藏。复合油气藏,包括构造-地层复合油气藏、构造-水动力复合油气藏、地层-水动力复合油气藏和构造-地层-水动力复合油气藏。除上述分类外,还有过去流传较广的布罗德分类。根据储集层的形态把油气藏分为:层状油气藏,包括背斜穹窿油气藏和遮挡油气藏;块状油气藏,包括构造突起油气藏、侵蚀突起油气藏和生物成因突起油气藏;不规则油气藏,包括在正常沉积岩中的透镜体油气藏、在古地形凹处的砂岩体油气藏、在孔隙度和渗透率增高地带中的油气藏以及在古地形的微小突起中的油气藏。油气藏的破坏主要是由构造作用引起的。构造作用首先破坏圈闭的严密性,引起油气逃逸或遭受氧化和水力冲刷,使油气藏部分或全部被破坏。原生油气藏破坏后,也可能形成次生油气藏。地下深处的高温、高压作用也能使油气藏遭到破坏。

油气藏的类型.

油气藏的类型.
灰岩、 泥灰岩、泥岩等(致密、性脆)
特点
a.油气藏常呈块状;
b.钻井过程中经常发生钻具放空、泥
浆漏失、井喷;
c.储集层岩芯孔隙度、渗透率较低, 但试井渗透率较高;
d.同一油气藏不同井间产量相差悬殊。
一 二 三 四 五
构造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特殊类型油气藏 复合油气藏
二、地层油气藏
由于沉积中断,以地层不整合面作遮挡
渗流地下水的动水压力与油气运移的浮力方 向相反、大小大致相等时,可阻挡和聚集油 气,形成水动力油气藏。
背斜型
在水动力作用下平缓背斜内油气分布情况示意图
鼻状构造型
单斜型
渗透率不同导致不同地区 水流速度不同,使油气在局 部地区聚集而形成。
(二)水封闭油气藏
一 二 三 四 五
构造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特殊类型油气藏 复合油气藏
条件所形成的圈闭称为地层圈闭。在地层圈
闭中形成的油气藏叫地层油气藏。
(一)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
潜伏剥蚀 突起圈闭
潜伏剥蚀背 斜构造圈闭
潜伏剥蚀单 斜构造圈闭
(二)地层超覆油气藏
储集层超覆在基岩、盆缘、不整合面上
特 ①油气分布受地层超覆面和底板不 点 渗透层控制; ②含油范围受地层超覆线与构造等 高线交切的闭合面积控制; ③以层状油气藏为主。
(1)遮挡物——封闭作用 (2)油气运移的通道——开启性

油藏分类

油藏分类

其实3楼的说的很好,但生物礁油气藏不属于岩性油气藏,而是属于地层油气藏的范围,其中也有一些漏掉的,我再补充补充。上面所说的

油藏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分类的科学性、分类的实用性以及油气藏的概念进行分类的。比较全的分法如下:

1、构造油气藏(背斜油气藏、断层油气藏、构造裂缝油气藏和岩体刺穿油气藏)

其中:

背斜油气藏又分:挤压背斜油气藏、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披覆背斜油气藏和滚动背斜油气藏;

断层油气藏又分:断鼻油气藏、弧形断层断块油气藏、交叉断层断块油气藏、复杂断层断块油气藏和逆断层断块油气藏;

岩体刺穿油气藏又分:盐体刺穿油气藏、泥火山刺穿油气藏和岩浆岩体刺穿油气藏;

2、地层油气藏(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和生物礁油气藏)

其中:

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又分:潜伏剥蚀突起油气藏和潜伏剥蚀构造油气藏

3、岩性油气藏(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砂岩透镜体油气藏)

4、水动力油气藏(构造鼻型水动力油气藏和单斜型水动力油气藏)

5、复合油气藏(构造-地层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和岩性-水动力油气藏)

油气藏类型

油气藏类型

构造油气藏
三、 裂缝性油气藏 裂缝性油气藏:指油气储集的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靠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或 由裂缝连接的溶孔、溶洞系统组成的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与断层圈闭和背斜圈闭有密切关系。)
扎格洛斯山前的背斜带 (卫星照片)
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盆地油气田分布图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油气藏剖面图
老君庙背斜油藏 卧龙河背斜气藏
构造油气藏
(二)基底隆升背斜油气藏(与基底活动有关)
1、圈闭的成因:由于基底上隆(差异沉降作用),使上部地层变形而 形成圈闭。
2、油气藏的分布:分布在相对稳定地区,盆地中以隆起占优势的地区。
构造油气藏
(四)披覆背斜油气藏(与古地形突起和差异压实作用有关)
1、圈闭的成因:与古地形突起和差异压实作用有关。由于沉积基底存在 地形突起(如结晶基岩、坚硬致密的沉积岩、生物礁块突起等),导 致上覆沉积物厚度在古地形突起顶部较薄、周围变厚,从而造成差异 压实,形成背斜圈闭。
2、油气藏特点: (1)背斜形状常反映古突起形状; (2)圈闭的闭合度小于突起的高度, 且向上递减至消失; (3)两翼倾角向下逐渐变陡。
构造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
• 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两重性:封闭遮挡作用,通道破坏作用。
断层封闭性能的控制因素: 1、断层的性质和产状:
一般 而言,压性、压扭性断层比张性断层的封闭性好;低角度断层比 高角度断层的封闭性好。 —— 断层面的密闭性 2、断层两侧地层的岩性组合及接触关系 塑性较强的地层(如泥岩)中发生断裂时,常在断层面上形成断层泥 而构成封闭:一般断开地层中泥质岩比率越大,断层封闭性越好;断 层两侧的渗透性岩层不能直接接触(“砂岩不见面”)。 3、断层破碎带的致密程度 断层破碎带胶结紧密或充填程度越高,断层封闭性越好。

全国油气地质大赛优秀作品

全国油气地质大赛优秀作品

全国油气地质大赛优秀作品

1. 《油气藏精细描述及勘探潜力评估》:该作品通过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工程技术等多学科方法,对某一特定区域的油气藏进行了精细的描述和评估。参赛者深入研究了地层结构、储层特征、油气分布等因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勘探开发建议。

2. 《油气成藏过程数值模拟与资源量估算》:此作品采用数值模拟技术,结合地质和地球化学数据,对油气成藏过程进行了模拟和分析。通过建立合理的模型,参赛者成功估算了目标区域的油气资源量,并提出了合理的开采策略。

3. 《深层油气勘探新技术应用》:该作品展示了在深层油气勘探中应用的创新技术。参赛者通过引入先进的地震勘探、测井和钻井技术,提高了对深层油气目标的探测精度和效率,为未来的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新思路。

这些优秀作品展示了参赛者在油气地质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创新能力。他们运用先进的技术方法,结合实际数据,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请注意,以上仅为一些示例,实际的优秀作品可能因年份、地区和具体竞赛要求而有所不同。如果你对特定年份或地区的全国油气地质大赛优秀作品感兴趣,建议查阅相关的竞赛官方网站、学术期刊或相关报道,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油气藏的类型

油气藏的类型


复合油气藏
构造、地层、水动力等因素,
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起作用。
1、挤压背斜油气藏
◆ L 层油 气藏:不对 称背斜圈闭, 南翼倾角 200 - 300,北 翼600-800, 长短轴之比3: 1,闭合高度 800m。被逆 断层及横断 层所切割。 老君庙背斜油藏综合图
2、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
3、塑性拱张背斜油气藏
4、披覆背斜油气藏
+ + + + +
+
5、逆牵引背斜油气藏
灰岩、 泥灰岩、泥岩等(致密、性脆)
特点
a.油气藏常呈块状;
b.钻井过程中经常发生钻具放空、泥
浆漏失、井喷;
c.储集层岩芯孔隙度、渗透率较低, 但试井渗透率较高;
d.同一油气藏不同井间产量相差悬殊。
一 二 三 四 五
构造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特殊来自百度文库型油气藏 复合油气藏
二、地层油气藏
由于沉积中断,以地层不整合面作遮挡
一.背斜油气藏 一.背斜油气藏 (一)背斜油气藏
◆地质作用下,储集层呈拱起的背斜,其 ◆地质作用下,储集层呈拱起的背斜,其上 方为非渗透性盖层所封闭,形成背斜圈闭, 方为非渗透性盖层所封闭,形成背斜圈闭, 其中聚集了油气而形成。 其中聚集了油气而形成。
油气水局限于闭合空间内,按重力分异作用分布。 含油面积形态与背斜形态一致,平面上呈环带状。 油层压力分布和等高线近于平行。

石油地质学-第六讲油气藏类型

石油地质学-第六讲油气藏类型
一、背斜油气藏
1、挤压背斜油气藏
由侧压应力挤压为主的 褶皱作用形成的背斜圈闭中 的油气聚集。
常见于褶皱区,两翼倾角 陡,常呈不对称状,靠近褶 皱山一侧较另一侧缓。
闭合高度较大,闭合面积较 小。
由于地层变形比较剧烈,背 斜圈闭形成的同时,经常伴 生有断裂。
从区域上看,这种背斜圈闭 主要分布于褶皱区的山前拗 陷及山间坳陷等构造单位内, 常成排成带出现。
(
挤 压 背 斜 )
Section and top structure map of L layer through the Lao Jun temple oil field
(挤压背斜)
2、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
沉积过程中,由于基底的差异沉降作用形成的平缓、巨大背斜构造。 一般在地台区常见这种以基底活动为主形成的背斜圈闭,基底活动的 结果,使沉积盖层发生变形,形成背斜圈闭。
③一条近于平直的断层,在 鼻状地层向上开口端产生遮 挡,形成所谓的鼻状构造( 图中D);
④由几条断层将地层从四周 切割成一个孤立断块,形成 封闭(图中E)。
A few plane combination of faults and reservoirs
Ichnography and section of Kalamayi
纵向封闭:A)断层的性质和产状影响其封闭性:压扭 力应力作用产生的断层,在断裂带表现为紧密性,具有封 闭性质,而张性应力产生的断层易起通道作用;此外断面 缓,封闭性也相对好。B)断层带内,地下水中溶解物质 沉淀,将破碎带胶结起来形成封闭。C)塑性较强地层中 产生断层,在断层面形成致密断层泥的涂抹。D)油气沿 开启性断层面运移过程中,原油受氧化作用,形成固体沥 青,堵塞通道起封闭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造油气藏

由于地壳发生变形和变位而形成的圈闭,称为构造圈闭。油气在其中聚集,就形成了构造油气藏。它是最重要的一类油气藏。它进一步可分为背斜、断层、裂缝及岩体刺穿构造油气藏。

一、背斜油气藏

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层发生褶皱弯曲变形而形成的背斜圈闭,称为背斜圈闭,油气在其中的聚集称为背斜油气藏。这是一类在勘探史上一直占据最重要位置的油气藏。在油气勘探历史早期,因为这类油气藏易发现,所以认识较早。随后在1885年由美国地质学家提出了“背斜学说”,在油气勘探史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背斜油气藏在油气储量和产量中仍占居重要位置,并且是油气勘探早期阶段的主要对象。后来,随油气勘探的深入,易于发现的背斜油气藏越来越少,并发现了一些非背斜油气藏。到二十世纪初由美国石油地质学家莱复生,系统地提出了非背斜油气藏的学说并进行了系统分类。

背斜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和形态较简单,油气聚集机理简单,也易于用地震方法发现,是油气勘探的首选对象。背斜油气藏从成因上看,也可分为五个亚类。

(一)挤压背斜油气藏

由侧向挤压应力为主的褶皱作用而形成的背斜圈闭的油气聚集。特点:两翼倾角陡,常呈不对称状;闭合度高,闭合面积小;常伴有断裂,主要分布在挤压型盆地的变形带,我国西部盆地以此类为主。

m

气水

界面

气水

界面

图四川盆地卧龙河气田剖面图

(二)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

由于基底断块热隆升的差异沉降作用而形成的平缓、巨大的背斜构造圈闭油气聚集。

特点:两翼地层倾角平缓,闭合度小,闭合面积大,常呈穹窿状。

主要分布在地台内部坳陷和边缘坳陷中,常呈组或带出现,形成长垣或大隆起带。如大庆长垣,世界上最大的油田加瓦尔。

(三)披覆背斜油气藏

这类背斜是由地形突起及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

形成机理:在沉积基底上常存在有各种地形突起,由结晶基岩、坚硬致密的沉积岩或生物礁块等组成。当其上有新的沉积物堆积后,这些突起部分的上覆沉积物一般较薄,而其周围的沉积物较厚,因而在成岩过程中,由于沉积物厚度和自身重量的不同,所受到的压实程度不同,结果便在地形突起(潜山)的部位,上覆地层呈披覆隆起形态,形成圈闭。这种构造也有人称为披盖构造或差异压实背斜。

特点:形态一般为穹隆状,顶平翼稍陡,闭合度和幅度下大上小,两翼倾角下大上小。如渤海湾盆地的济阳坳陷的孤岛及孤东油田。主要分布在台区。

(四)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

成因:由地下塑性物质活动的结果。在特殊的沉积环境中,坳陷内可堆积巨厚的盐岩、膏岩和泥,它们在地下高温、高压下一般呈较强的塑性。在上覆不均衡重力负荷或侧向水平应力作用下,产生塑性蠕动,可在上覆地层薄弱地带发生底辟上拱,使上覆地层发生变形,形成底辟拱升背斜圈闭。

特点是背斜轴部往往发育地堑式或放射状断裂系统,顶部陷落,断层将其复杂化。甚至有的在宏观上呈背斜形态,但具体到油气聚集单元往往已没有完整的背斜圈闭,而是被断层分割成众多的半背斜或断块圈闭。例如我国渤海湾盆地的东辛油田、科威特的布尔干油田。

(五)滚动背斜油气藏

形成机理:沉积过程中,由于张性断层的块断活动及重力滑动,边沉积边断裂,堆积在同生断层下降盘上的砂泥岩地层沿断层面下滑,使地层产生逆牵引(与正牵引比较),形成了这种特殊的“滚动

背斜”圈闭。

特点:多为小型宽缓不对称的短轴背斜,近断层一翼地层倾角较陡,远离断层一翼平缓,轴向近于平行断层线,常沿断层呈串珠状分布,背斜高点距离断层较近,且高点向深部逐渐偏移,其偏移的轨迹大体与断面平行。主要分布在断陷盆地靠近边界断裂一侧,沿断层走向,呈串珠状分布。我国渤海湾盆地已发现相当数量的该类油气藏。

二、断层油气藏

是指由断层沿储集层上倾方向遮挡封闭而形成的圈闭中油气聚集。这类断层在断裂发育的裂谷盆地及前陆盆有较多的分布。

(一)断层在油气藏形成的作用

断层在油气藏的形成过程中,可起通道作用、破坏作用和封闭作用。这些不同作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可能表现不一样。

1.封闭作用:

油气在运移至封闭性断层时,既不能穿过断层做横向运移,也不能沿断裂带做垂向运移,这样的断层为封闭的,即断层分为横向封闭和侧向封闭。断层的封闭作用决定于以下几种因素:

从纵向的封闭作用看:

1)断层性质及其产状。一般逆断层是受压扭性作用形成的,其断裂带常表现为紧密性的,封闭性强;而张性断层的断裂带则常是不紧密的,是开启的。断层的产状也会影响其封闭性,断面陡,封闭性差(因正压力N=mgcosθ),断面越缓,N越大,则封闭性越好。

2)断裂带内的充填。地下水中溶解物质(如碳酸钙)沉淀,碳酸盐岩中的硅化作用均可将破碎带胶结起来,而起封闭作用;油气沿开启的断裂带运移过程中,由于原油氧化作用或生物菌解作用,形成固体沥青等物质,堵塞了运移通道,也可起封闭作用。

3)在塑性较强的地层中(如泥岩、盐岩和膏盐),沿断裂带常可形成致密的断层泥,可起封闭作用。推论:在砂泥互层的地层中,泥岩所占比例越大,其封闭性越强。

4)断层倾角在塑性地层缓、脆性地层陡,所以在塑性地层中封闭性好。

从横向上看,断层封闭与否取决于断距大小以及断层两侧对置的

岩性组合。其基本原则是断层两侧的渗透性岩层和非渗透性岩层不直接接触,就可以起封闭作用,反之不起封闭作用(图7-2、7-3)。以这个原则看,由大段泥岩夹砂岩的剖面,断距小于泥岩厚度时,封闭性好;反之则差。

砂层油气粘土层

(b)

图 断层两侧岩性接触情况 从本质上看,断层的封闭能力取决于断层两侧对置岩层、断裂带及与两盘岩性的排替压力差。断层的封闭性是一个相对概念,无绝对封闭、开启的概念。

2.通道和破坏作用(开启)

断层伴生裂缝发育,一般是开启的;断层交叉部位往往是开启的;在脆性地层中的断裂,且未矿化应是开启的。

在油气藏的形成过程中,开启的断层可成为连接源岩与圈闭之间的良好通道,也可与储层、不整合面一起成为油气的长距离运移的通道。油气藏形成后,开启的断层可使油气沿断层向上运移,在上部地层形成次生油气藏或直接运移至地表造成散失破坏。

A A

A (A)

(b)油砂油藏等高线含油面积

图 油砂山油田构造图及剖面图

断层的开启与封闭情况是复杂的,必须用历史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分析和认识它。有的断层在形成期或活动期一般是开启的,在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