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节水工作成效和存在问题

合集下载

衡水市自来水公司关于供水服务的情况汇报

衡水市自来水公司关于供水服务的情况汇报

衡水市自来水公司关于供水服务的情况汇报

第一篇:衡水市自来水公司关于供水服务的情况汇报

衡水市自来水公司关于供水服务情况的汇报

作为公益服务行业,公司始终坚持“用户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强化管理,完善制度,优化服务,努力做到让用户满意,对用户反映的热点、难点供水问题,公司都非常重视,首先从查找原因入手,研究解决办法。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立即解决,因条件不具备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及时回复用户,对问题突出的,公司制订计划进行整改,逐步解决。不是自身问题的,坚持耐心细致做工作,积极为用户想办法,帮助解决,争取理解。两年来,我们先后解决了夏季高峰供水水压不足问题;居民一户一表施工改造秩序混乱问题;对反响强烈的小区物业二次加压供水问题,公司积极为用户想办法,向政府有关部门建议反映,帮助解决;为顺应社会和用户需求,公司对窗口服务设施加大建设投入,使服务档次和水平明显提升,具体措施汇报如下:

一、全力解决市区夏季高峰供水水压不足问题

针对市区地下水位下降,供水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造成夏季高峰供水紧张的状况,公司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科学谋划,合理安排,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开发水源,提高供水能力。投资8000多万元建设衡水湖西湖地下水源地,从根本上解决市区水源不足问题。

2、加大制水设施更新改造力度,保证供水运行。为做好迎峰度夏供水工作,对相应制水设施进行维护保养。提高供水可靠性。同时购臵大功率移动电站一座,保证水厂应急用电,实现了不间断供水,确保市区供水压力稳定。

3、推进管网改造,改善市区供水状况

衡水水系情况

衡水水系情况

众多河流交汇于此摆荡冲蚀,“每
逢霖雨,三面积水皆汇,汪洋浩淼,
衡水市
弥望天际”。
一01. 全市水系情况
(一)水系现状
我市域内九条河道自西南向东 北穿流而过。其中,潴龙河、滹沱 河、滏阳河、滏阳新河、卫南运河 是五条行洪河道;滏东排河、索泸 河、清凉江、江江河是四条排沥河 道。潴龙河千里堤、滹沱河北大堤、 卫运河左堤,是河北省的三条必保 防线,也是衡水防汛的重中之重。
一01. 全市水系情况
清 凉 江 上 下 游
一01. 全市水系情况
(8)江江河
江江河起源于衡水故城 县的大杏基,为排沥河道。
流经我市故城、景县、 阜城,境内长度101.9km。
下游至泊头市三岔口村 附近与清凉江汇流。
一01. 全市水系情况 江江河下游
一01. 全市水系情况
(9)卫运河-南运河
衡水市水系情况汇报
衡水市水利局 2019年1月

全市水系情况
汇wenku.baidu.com
报 内
二 主城区水系情况


衡水湖情况
汇 报 内 一 全市水系情况
一01. 全市水系情况
(一)水系现状
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海
河流域的中下游,衡水取其“漳水
横流”之义,自古因水而生,因水
而兴,因水得名。史书记载,古黄

衡水市落实《衡水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的思考与对策

衡水市落实《衡水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的思考与对策

□李

杰卢耀东

收稿日期:2021-01-03作者简介:李

杰,男,汉族,沧州水文勘测研究中心,工程师。

卢耀东,男,汉族,衡水市水利局,工程师。

衡水市落实《衡水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的

思考与对策

衡水市水资源先天不足,水资源问题已成为阻碍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难题,若从根本上解决衡水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必须实施节约用水,施行《衡水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建设节水型社会,解决水资源不足、水生态脆弱、水环境恶化等问题,保障用水安全,建设经济强市、美丽衡水。

节约用水是破解用水难题的基本手段,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与污水排放,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而要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前提。节约用水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手段,可保障城市优质饮用水的供给,缓解优质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减少对河流水域的污染,降低污水与废水的排放,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用水效率,改善用水结构,促进供用水平衡,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类型,提高城市发展定位。

1.节水现状1.1节水工作成效

衡水市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节水、管水、治水工作,通过采取管理节水、工程节水、结构节水等综合手段,各行各业节水工作初见成效,节水型社会建设初露端倪。

一是用水总量有效控制。通过重点限制农业用水、管控高耗水行业用水,2011年以来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

15~17亿m 3

之间。农业用水量从2011年的14.5亿m 3减少到2015年的13.1亿m 3,累计下降10%;工业用水量从2011年的1.27亿m 3

衡水湖存在的环境问题

衡水湖存在的环境问题

现状问题识别

2.3.1 水资源严重短缺,生态用水缺乏保障

衡水湖流域严重缺水,衡水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6.1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只有0.15亿立方米。根据《衡水市水资源评价报告》,衡水湖流域年平均径流深9.5毫米,流域年平均径流量1736万立方米。近些年在河道行政区界上均建有节制工程,供上游农业灌溉及生态用水。上游南宫湖及各节制闸的现状蓄水能力约为2000万立方米。因此上游来水由上游调蓄工程拦蓄,基本无地表水入衡水湖。并且,随着上游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提高,各河除汛期有少量径流外,基本干涸。

目前,衡水湖主要依靠人工引水来补充水量以维持衡水湖生态环境功能。据统计,2012至2016年衡水湖每年调水量约为5500万立方米,2017年约为9000万立方米,2018年约为4600万立方米,衡水湖每年蒸发量约为4500万立方米,人工调水量也仅仅能够满足蒸发损失的水量,无法保证其他生态用水需求。

由于缺水,衡水湖蓄水面积逐渐减少。根据2017年7月丰水期的遥感监测结果,保护区内有湿地49.96平方公里,其中河流湿地1.04平方公里、湖泊湿地30.52平方公里、沼泽湿地10.25平方公里、人工泽湿地8.15平方公里,与2011年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相比(60.63平方公里),湿地面积减少了10.67平方公里(17.6%)。水资源短缺、生态用水不足是当前衡水湖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2.3.2 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水质达标考核压力大

衡水湖目前执行的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水质调查结果表明,在不计总氮的情况下衡水湖水质可以稳定达到Ⅲ类,总氮是影响衡水湖水质达标的关键因子。目前衡水湖保护区内工业企业已全部搬离,生活排污管道已全部清除,点源污染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水质达标形势依然严峻。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1)衡水湖引黄补水的水质无法满足衡水湖水质考核标准。根据《衡水湖生态环境专项调查及安全评估项目》第一年调查数据,在2018年引黄补水沿线监测中,引水沿线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值为2.70毫克/升,入湖口处为1.80毫克/升,均能满足湖泊Ⅲ类水质要求;总磷平均浓度为0.14毫克/升,入湖口处为0.11毫克/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中总磷限值要求为河流0.2毫克/升,湖库0.05毫克/升,引水线上总磷浓度虽然能够满足河流要求的Ⅲ类水质,但是作为衡水湖的补充水源却无法满足湖库要求的Ⅲ类水质;总氮平均浓度为4.09毫克/升,入湖口处为4.24毫克/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河流总氮无考核要求,湖库总氮Ⅲ类水质要求为1.0毫克/升,作为衡水湖的补充水源总氮同样无法满足湖库要求的Ⅲ类水质。

衡水市推进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

衡水市推进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

推进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

在强化节水、结构调整的基础上,优化水资源配置,用足用好外来水,合理利用当地水,大力开发非常规水,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强化水资源生态调度,合理规划供水工程,基本形成保障供水安全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

1、充分利用引调水

(1)南水北调工程。用足用好长江水是衡水保障供水安全的根本途径,实施衡水湖综合治理、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等南水北调充蓄调节工程建设,扩大南水北调受益范围,提高供水保证率,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研究南水北调与当地水联合调度方案,保障受水区供水安全。积极推进东线后续工程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向衡水供水。(责任单位:市南水北调办,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

(2)引黄工程。到2017年,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衡水段)建成通水,新增引黄水量5932万立方米(《关于印发地下水超采区地表水灌溉控制指标的通知》冀水资﹝2015﹞94号),向滏东排河沿线农业灌溉供水。完善位山引黄入冀工程体系,合理利用潘庄引黄线路,引足用好黄河水。(责任单位:市水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3)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加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构建“多源互补、丰枯调剂”的水网体系,完善引岗黄济衡等连通工程,积极谋划王快水库引水工程。(责任单位:

市水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

2、充分利用非常规水

雨水、再生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开发利用潜力较大,是缓解我市水资源短缺矛盾的重要途径。

(1)再生水利用。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处理、合理配置、分质供水的要求,大力开发利用再生水。制定实施全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加快重点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到2020年再生水年利用量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县城污水处理率85%。新建再生水处理工程5个,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0万m3/d。将深度处理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的再生水,用于浅层地下水回灌用水、工业用水、农林牧业用水、城市非饮用水、景观环境用水等,再生水年利用量达到0.3亿m3。(责任单位: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环保局、市交通局、市水务局)

治理超采 节水先行——衡水市深化水利改革为农田水利高效节水添新招

治理超采 节水先行——衡水市深化水利改革为农田水利高效节水添新招

2 . 1做 好 “ 节” 字文章 . 着 力 转 变粗
放 的 用水 方 式
严重威胁 . 对 全 市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的制 约
日益 突 出 . 治理 地 下 水 超 采 已经 到 了刻
不 容 缓 的 地 步
农业上 . 把 节水 灌溉 作 为 发 展 现 代
农 业 的一 项 根 本 措 施 。实 施 渠 道 防 渗 、
月 l 1日) , 漏 斗面 积 ( O m等 水位 线 ) 为 8 4 4 2 k m2 .在 河 北 东 部 平 原 形 成 了 世 界 上最大 、 最深 的淡水 “ 漏 斗” . 其 中 以衡 水 市 的 冀 枣 衡 和 沧 州 漏 斗 这 2个 深 层 地下水漏斗为最 . 已成 为 国 内乃 至 国际
洪 水 资 源 化 ,增 强 区域 水 网调 蓄能 力 。 三 是 实 施 引水 灌 区建 设 . 围 绕 石 津 干渠 引 岗黄 水 库 、 位 山引 黄 、 濮 阳 引黄 、 引 卫 南运河 、 潴 龙 河 引王 快 水 库 等 可 利 用 水
每年 深 层 地 下 水允 许 开 采 量 2 . 4 3亿
首 先 要 调 结 构 在 保 障 国家 粮 食 安 全 和 农 民收 益 的 前 提 下 . 依 靠 政 策 扶 持
引导和典型示范带动 . 在 深 层 地 下 水 严
着力做好工程建设硬措施 . 创 新 体 制 机

衡水市水利发展存在的问题

衡水市水利发展存在的问题

衡水市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长期的水利建设,衡水水利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受衡水自身水资源禀赋条件的限制,现状水供求仍处于紧张状况。

一、水生态用水亏缺严重,战略储备应急能力明显不强

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衡水所在的大清河水系、子牙河水系和黑龙港水系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已超过允许可开发量的上限,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靠超采地下水,衡水市年均超采地下水达11.1亿m3,其中深层承压水超采10亿m3,浅层地下水超采1.1亿m3,全市“冀枣衡”漏斗由1972年的2686km2扩展到全境,漏斗中心水位埋深由1972年的16m增大到119.53 m,已经造成地面沉降、地下水水质恶化、咸淡水界面下移、地裂缝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地下水应急储备能力大大降低,已无战略水源储备。衡水市地下水埋深及标高等值线图见图1-5。

图1-5 衡水市地下水埋深及标高等值线图同时,衡水市废污水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9年的0.79亿吨增加到2012年的0.99亿吨,年均增长8%,而污水处理率仅20%,大量污水直接排放,致使区域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市地表水质除衡水湖、石津干渠、卫运河过境水、滏阳河市区段为Ⅳ~Ⅴ类外,其余均为劣Ⅴ类,污染比较严重,其中,滏阳河和滏阳新河水质污染尤为严重,衡水湖、滏东排河、清凉江区主要超标物质为氨氮、CODMn、硫化物、总磷。其余河道主要超标物质为挥发酚、亚硝酸盐、氮氨、CODMn、硫化物、汞、砷。全市13处水功能区,有6处到目前为止仍然未监测,在实施监测的7处水功能区,仅石津总干渠农业用水区达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14%。

衡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衡水市城市计划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的通知

衡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衡水市城市计划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的通知

衡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衡水市城市计划节约用水

管理办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衡水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9.04.04

•【字号】衡政规〔2019〕1号

•【施行日期】2019.04.1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资源

正文

衡水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衡水市城市计划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的通知

衡政规〔2019〕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衡水高新区和滨湖新区管委会,市直各部门:

《衡水市城市计划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已经第48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执行。

衡水市人民政府

2019年4月4日衡水市城市计划节约用水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计划节约用水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要,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和《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城市规划区内计划节约用水监督管理等有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计划节约用水坚持统一规划、科学配置、总量控制、节水优先的原则,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计划节约用水管理机制。

第四条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节水管理部门)负责全市城市计划节约用水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草拟、编制计划节约用水政策、规划、标准并监督、组织实施。

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水行政主管部门或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指定的节约用水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县节水管理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计划节约用水监督管理工作。

衡水市水量和饮用水质量问题及解决对策

衡水市水量和饮用水质量问题及解决对策

衡水市水量和水质量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一、衡水市水资源状况

1、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

衡水市是全省乃至全国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全市水资源总量为6.13亿m³,人均水资源量148m³,远远低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000立方米的缺水下限;亩均水资源量76m³/亩,远低于农灌需水量,缺水问题不仅表现在水量上,还表现在水质上。境内河湖均有污染,难以利用。近年来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是通过调水、超量开采地下水、强化节水、控制用水总量等调控措施来实现的。水资源不足已经成为制约衡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节水和合理配置各类水源成为保证供水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市水资源可利用量11.5亿m³,其中浅层淡水4.00亿m³,微咸水1.65亿m³,深层水2.43亿m³,地表水3.37亿m³。年用水量大约17亿m³,水资源供需缺口6亿m³左右。

2、水质状况

(1)地表水质状况

目前,衡水市地表水污染严重,全市除滏阳河市区段进行综合开发治理,水质基本达到景观用水标准外,其余各主要河系地表水质均大于Ⅴ类,主要污染物COD达到200至500mg/L,最大超标20多倍,总磷达到了3毫克/升至6毫克/升,超标15至30倍,氨氮超标最大50多倍,各水功能区水质远未达标。

根据《河北省水功能区划》,衡水湖、滏东排河区划为饮用水源区,水质目标为Ⅲ类。滏阳河、滏阳新河为农业用水区,水质目标为Ⅳ类。目前,水体均未达到水功能区划的水质目标。

(2)浅层地下水质

浅层咸水、微咸水在全市均有分布,矿化度2~5g/L面积达到3200平方公里,底部深度一般在60米至150米之间,水量5亿立方米,可开采量3.5亿立方米。咸水主要在滏阳新河两岸呈带状分布。安平全县及深州、饶阳北部为全淡区,污染程度较轻,水质较好。

衡水市工业节水情况报告

衡水市工业节水情况报告

衡水市工业节水基本情况报告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工业企业拥有取水许可证1092套,年用水量2016年为9113.2万m³,2017年为8688.7万m³,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2017年度为15.5m³/万元,较2016年度下降10.9%,顺利完成省下达的17.7m³/万元的考核指标。

二、主要工作思路与管理目标

以提高水的利用率为核心,全面加强用水监控,严守总量控制、效率控制、纳污控制“三条红线”制度,对新改扩建取用地下水的建设项目实行用一减二的控制制度,严格限制新增取水,同时严格执行用水定额准入标准,对区域用水总量达到或接近总量控制指标的,严格限制批准新建项目,不得超总量取水,全面加强对工业用水管理。到2020 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14.8m³/万元,下降率比2015年下降26%。

三、加强工业用水管理

加强对工业重点用水行业的水平衡测试,严格按照我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案,对化工、钢铁、电力、酒精等高耗水企业每3至4年开展水平衡测试,对达不到考核指标的企业提出技术改造和挖掘节水潜力的指导意见并督促落实。据统计,我市每年对10至15家企业开展了水平衡测试工作;积极开

展节水载体建设,为充分发挥节水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自2016年开始,市水利局与市工信局一起开展了创建节水型企业活动,对企业用水效率、计量设施安装率、万元工业增加值、节水技改等20多项指标进行评估和评审。目前全市已创建河钢衡水板业公司、中粮公司等10个省级节水型企业,得到省水利厅、省工信厅命名;创建衡丰、恒兴电厂等市级节水型企业32家,并由市水利局、市工信局命名;全面落实用水计划,年初,对全市工业企业分月下达用水计划,年底根据企业用水情况核定全年用水量,对超过用水计划的企业实行累进加价征收水资源税。据统计2018年全市共有五家企业超计划用水,其中超计划20%以内的企业四家,缴纳2倍水资源税,一家超计划40%以上,缴纳3倍水资源税。

衡水市水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衡水市水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衡水现代水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正值全国和河北省加快水利改革与发展,大力推进水利现代化、水生态文明建设、河湖连通的黄金时期,衡水市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同时也须清醒看到,衡水市水利改革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严峻考验,一方面是历史欠账待补,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严重超采、水生态环境恶化等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另一方面,衡水市面临着经济快速发展、建设新型城镇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等重大任务,都对水利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求衡水走出一条缺水地区发展和保护并重的现代水利发展道路。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形成的“五位一体”总布局中,把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突出地位。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要求实施以耕地休养生息为核心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战略。当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会同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2014-2018年),水利部财政部拟在华北大规模推进高效节水灌溉,河北省正在编制河北省地下水超采

综合治理规划和河北省现代水网规划,衡水是国家和河北省实现地下水压采和建设现代水网的重点地区和试点地区,为衡水市水利改革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衡水市水利发展已进入快速跨越发展时期。同时,必须看到,衡水市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生态文明建设、气候变化等给衡水水利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

衡水市主城区节水情况的报告-2018年城建数据-20190415(1)

衡水市主城区节水情况的报告-2018年城建数据-20190415(1)

衡水市水利局

关于衡水市市区节约用水情况的报告

按照市领导安排部署,结合我市创城实践,我局对市区节约用水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有关情况报告如下:衡水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的范围包括桃城区、高新区、滨湖新区和冀州区的行政区域,面积1509.6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75.59 平方公里。市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274.5万立方米,人口102.64 万人,人均水资源量32立方米,不足全市人均148立方米的22%。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GDP)445亿元(其中一产23.3亿元)。

一、用供水情况

(一)用水情况

2018年,市区总用水量5434.01万立方米,其中生产运营用水3362.37万立方米(含电厂1604万立方米),居民家庭用水1881.28万立方米,公共服务用水26.83万立方米,其他用水163.53万立方米。此外,漏损水量596.47万立方米。

我市市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不含一产)14.3立方米,我市指标低于全国平均值78立方米的40%;再生水

利用率46.79%;节水型小区覆盖率10.7%;节水型单位覆盖率14.7%;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50.2升/(人•日);在售用水器具中节水型器具普及率100%;特种行业用水计量收费率10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4.37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值49立方米的50%;工业用水量重复利用率(不含电厂)85%;节水型企业覆盖率61.9%;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标;均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

(二)供水情况

2018年,城市总供水量6026.48万立方米,其中南水北调水源2711.37万立方米,全部为公共供水;电厂取用地表水1450万立方米;深层地下水1869.11万立方米(公共供水897.7万立方米,电厂154万立方米,自建设施供水817.41 万立方米)。

衡水农业节水项目区调查:土地新种法 节水不减产

衡水农业节水项目区调查:土地新种法 节水不减产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赵红梅

我省是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省份。目前,全省年均水资源可利用量150亿立方米,缺口50亿立方米左右,由于长期严重缺水,年均超采量近50亿立方米,平原超采区面积达6.7万平方公里,超采量和超采区面积均为全国的1/3。

2014年初,国家将我省地下水超采最严重的黑龙港流域作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范围包括衡水、沧州、邯郸、邢台4市。其中,被称为“北方湖城”的衡水是我省水资源最匮乏的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148立方米,为全省人均水平的48%,是此次治理的重点区域。春天是农业用水的高峰期,目前我省小麦已到抽穗期,如何确保节水的同时不减产?记者来到衡水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农业节水项目区一探究竟。

小麦品种“新变化”:130多万亩节水品种全生育期仅浇1-2水

尽管最近几天气温一直在30摄氏度上下,还刮了场大风,但故城县郑口镇后野庄村村民苏振东家的8亩多麦田叶片黑绿,长势喜人。自去年秋天种上节水麦衡观35后,到目前小麦已抽穗,苏振东只给庄稼浇过1次水。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邻的焦庄村村民焦风军家的麦苗有些打蔫,这两天正忙着给麦田浇水。“去冬今春天旱,我种的又不是节水麦,这已经是浇第2水了,明年我也种节水麦。”看到实施春灌节水项目的麦田既能享受节水麦种子补贴,又可少浇水,不仅减少了投入,长势还优于自家麦苗,焦风军表示明年一定要参与节水项目的实施。

衡水市技术推广站站长刘林杰介绍,在衡水,种植一般的小麦品种全生育期要浇4-5水,去年,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方案后,全市选择130.54万亩蓄水保墒能力较好的麦田,推广节水抗旱品种,同时实行农机农艺、良种良法结合,配套推广土壤深松、秸秆还田、播后镇压等综合节水保墒技术。从小麦长势看,项目区130.54万亩节水麦全生育期浇1-2水、杜绝浇3水可以实现,可实现压采地下水0.6527亿立方米。

衡水湖存在的环境问题

衡水湖存在的环境问题

现状问题识别

2.3.1 水资源严重短缺,生态用水缺乏保障

衡水湖流域严重缺水,衡水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6.1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只有0.15亿立方米。根据《衡水市水资源评价报告》,衡水湖流域年平均径流深9.5毫米,流域年平均径流量1736万立方米。近些年在河道行政区界上均建有节制工程,供上游农业灌溉及生态用水。上游南宫湖及各节制闸的现状蓄水能力约为2000万立方米。因此上游来水由上游调蓄工程拦蓄,基本无地表水入衡水湖。并且,随着上游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提高,各河除汛期有少量径流外,基本干涸。

目前,衡水湖主要依靠人工引水来补充水量以维持衡水湖生态环境功能。据统计,2012至2016年衡水湖每年调水量约为5500万立方米,2017年约为9000万立方米,2018年约为4600万立方米,衡水湖每年蒸发量约为4500万立方米,人工调水量也仅仅能够满足蒸发损失的水量,无法保证其他生态用水需求。

由于缺水,衡水湖蓄水面积逐渐减少。根据2017年7月丰水期的遥感监测结果,保护区内有湿地49.96平方公里,其中河流湿地1.04平方公里、湖泊湿地30.52平方公里、沼泽湿地10.25平方公里、人工泽湿地8.15平方公里,与2011年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相比(60.63平方公里),湿地面积减少了10.67平方公里(17.6%)。水资源短缺、生态用水不足是当前衡水湖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2.3.2 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水质达标考核压力大

衡水湖目前执行的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水质调查结果表明,在不计总氮的情况下衡水湖水质可以稳定达到Ⅲ类,总氮是影响衡水湖水质达标的关键因子。目前衡水湖保护区内工业企业已全部搬离,生活排污管道已全部清除,点源污染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水质达标形势依然严峻。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1)衡水湖引黄补水的水质无法满足衡水湖水质考核标准。根据《衡水湖生态环境专项调查及安全评估项目》第一年调查数据,在2018年引黄补水沿线监测中,引水沿线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值为2.70毫克/升,入湖口处为1.80毫克/升,均能满足湖泊Ⅲ类水质要求;总磷平均浓度为0.14毫克/升,入湖口处为0.11毫克/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中总磷限值要求为河流0.2毫克/升,湖库0.05毫克/升,引水线上总磷浓度虽然能够满足河流要求的Ⅲ类水质,但是作为衡水湖的补充水源却无法满足湖库要求的Ⅲ类水质;总氮平均浓度为4.09毫克/升,入湖口处为4.24毫克/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河流总氮无考核要求,湖库总氮Ⅲ类水质要求为1.0毫克/升,作为衡水湖的补充水源总氮同样无法满足湖库要求的Ⅲ类水质。

衡水的水问题及出路

衡水的水问题及出路

一、衡水的水隐患

一是无备用水源。衡水市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受水区,南水北调工程正式运行通水后,引江水将成为城市的主要供水水源,深层地下水将作为城市应急后备水源。目前,南水北调中线来水采取直供方式供水,来水过程不均匀,由于没有水源调蓄地,导致供水保证率低,发生事故时无法满足城市用水要求。

二是衡水湖水质水量保障问题。衡水湖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09.7毫米。降水年际变化较大,最大与最小年降水比值达4倍以上。受季风影响,全年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大约90%降水集中在夏秋两季(5~10月)。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300毫米。库区水面面积100平方公里时,蓄水量约4亿立方米,按年蒸发深0.8米计,库区年蒸发水量约8000万立方米,年渗漏量按库容的5%估算为2000万立方米,合计衡水湖区年蒸发渗漏损失水量1亿立方米。目前衡水湖入湖引水量约5000万立方米,除去供工业用水的1000万立方米,剩余4000万立方米生态用水,远远不能达到生态用水需求。为保障衡水湖生态用水,需要加大引黄入冀补淀、南水北调东线等工程的衡水湖生态用水指标至1亿立方米,同时在引水水价方面给予优惠,引水费用方面给予补助。

今年6到9月,衡水市水资源质量级别在Ⅵ类和Ⅴ类之间,呈逐步改善趋势。目前衡水湖北部和西北部分布了大面

积的挺水植物香蒲、芦苇,而且生长旺盛,由于衡水湖“反季节”补水,调水时间集中在每年冬季进行,调水造成水位上升,蒲草、芦苇等大型植物淹没于水中,导致了水草难以移除,因而大量蒲草腐败后沉积于湖底,每年调水带入湖内的泥沙沉积,多种原因导致淤积严重。3、4月份属于水生植物生长旺盛季节,PH值与溶解氧上升,表明水质好转。6月份以后除蒲草、芦苇以外,其它部分水生植物开始死亡,水质开始恶化。8-11月份水生植物死亡、腐烂量逐渐增加,造成高锰酸盐、硫化物、总磷含量上升,溶解氧下降,在此时期人工清除蒲草等为最佳时机(07年人工收割3000亩,08年11月割草船到位,设备调试收割1000亩)。冬季水生物处于相对稳定的季节,各种物质含量无明显变化。

衡水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情况的汇报

衡水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情况的汇报

衡水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情况的汇报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海河流域中下游,东与山东省德州市毗邻,省内与邢台、石家庄、保定、沧州接壤,辖8县、1市、2区、1个高新区、1个滨湖新区,总人口456万人,总面积8815平方公里,全境处在地下水超采区。2018年国民生产总值1558.7亿元。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6.1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48立方米,仅为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48%,全国人均水平的6.7%。2013年,河北省地下水总超采量为59.73亿立方米,我市超采量为11.27亿立方米,其中深层地下水超采10.27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超采1亿立方米,总超采量占全省超采量的18.87%。

二、开展情况

自2014年开始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以来,衡水市争取省以上投资110.29亿元,“节、引、调、补、蓄、管”

综合施治。节,即坚持节水优先。发展喷灌、微灌和高标准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69.5万亩,实施渠道衬砌3125公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742。引,即引调外来水替代地下水。新开渠道762公里,新建水闸12865座、涵洞

1594处、泵站48座、扬水点1629处,新增地表水灌溉面积139万亩,近6年累计引调外来水32亿立方米。调,即调整种植结构。压减小麦等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226万亩次,实施退耕还林还湿21.4万亩。补,即推进河湖生态补水。重点在滹沱河、滏阳河、滏东排河、衡水湖等河湖实施生态补水2.28亿立方米,保护涵养河湖沿线地下水。蓄,即实施河渠坑塘蓄水。清淤河渠4038公里,扩挖坑塘438处,全市河渠蓄水能力达到2亿立方米。管,即从严控制地下水取用。累计发放农业水权证97.57万册,落实农业水价改革面积365万亩。根据第三方评估机构中国水科院评估结果,截止2017年底,全市实现年压减地下水开采量6.45亿立方米(其构成包括农村压采量和城市压采量。农村压采量包括2014、2015、2016年度水利、农业、林业压采项目形成的压采量,城市压采量包括截止2017年底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供水置换的地下水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节水工作成效

我市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治水、管水、节水工作,通过采取工程节水、结构节水、管理节水等综合措施,有效促进各行各业节约用水,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1.用水总量有效控制。通过重点管控农业用水、减少高耗水行业用水,2011年以来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5至17亿m3之间。农业用水量从2011年的14.5亿m3下降到2015年的13.1亿m3,累计下降10%;工业用水量从2011年的1.27亿m3下降到2015年的1.08亿m3,累计下降15%。衡水用河北省3%的水资源,支撑了6.1%人口、3.8%GDP 和12%粮食生产的用水;用全国0.02%的水资源,支撑了0.33%人口、0.2%GDP和0.66%粮食生产的用水。

2.用水效率明显提高。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用水定额从2005年的75 m3降到2015年的21.6 m3,农业综合灌溉毛定额在200~250 m3/亩之间,人均用水量徘徊在350~400 m3之间,低于全国平均人均用水(不含生态环境用水)

438 m3的水平;单位GDP用水量持续降低,由2005年的305 m3/万元降为2015年的118 m3/万元。

3.水资源管理不断加强。扎实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工作,逐步建立了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积极推进依法治水管水,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从严查处非法取水、排污等行为。强化取用水刚性约束,严格落实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制度,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促进水资源科学配置。

4.水权水价改革稳步推进。着眼建立反映市场供求、水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的水价形成机制,结合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行“一提一补”农业节水机制的指导意见》,探索推广了“一提一补”水价改革,即:实行先缴费,后浇地;按价提费,按亩返还。“一提”,在水价(提水成本)基础上加收0.2元/立方米。安装计量设施的按水量计收水费;未安装的按电量计收。“一补”,财政补助0.1元/立方米,加收的水费与补助的资金构成节水调节基金,98%为精准补贴资金,2%为

奖励资金,按面积平均返还用水户。全市12个县市区均已发布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公告并召开动员大会,均已成立县级农民用水户协会并开设账户,均已开始实行农业水价改革新政策。

工业用水推广差别水价制度,城市居民用水实行阶梯水价制度,城市非居民用水推广超额累进加价制度,各行各业水价改革全面实施。

11个县(市、区)完成了水权确权登记工作,发放农业用水户水权证97.47万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市的基本市情水情。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损害等新老问题交织并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所面临的突出安全问题。

1.高耗水产业比重大。从农业看,农业用水占全市用水总量的80%以上,小麦、蔬菜等高耗水作物用水占农业用水

总量的80%左右,而且高耗水作物分布在地下水超采区;从工业看,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化工、火力发电、食品、纺织、制革等高耗水行业偏重,用水量占工业用水总量的70%以上;从服务业看,洗浴和洗车等高耗水行业发展过快。一、二、三产产业结构与水资源承载力不相匹配,给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2. 用水方式还较为粗放。全市农业有效灌溉面积720万亩中,仅50余万亩实施了喷灌、微灌田间高效节水灌溉,大水漫灌现象依然存在,计量设施安装率低;对水是有限资源的认识较差,节水意识和水商品意识不强,一些企业和单位对节水工作重视不够,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还存在,城镇管网漏损率为20%左右,与10%高效利用水资源的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城乡节水器具普及率低,城镇节水器具普及率仅70%,农村节水器具普及率仅30%。雨水、中水开发利用程度低。

3.节水法规不够完善。近些年来,尽管我市出台了一批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办法,但与“三条红线”管控相匹配的节水制度体系还不健全,特别是综合性的节水管理规定尚未出台,节水还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手段支撑。同时,过去制定的

有些节水管理规定,也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不相适应,需要尽快修改完善。存在治水管理体制不顺、取用水监测手段落后、区域水利执法能力薄弱等问题。

4.节水利益调节机制尚未建立。水资源要素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没有真正形成,水资源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水权水价改革深层次矛盾突出,现行水价与我市水资源稀缺程度不相适应,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约用水的机制尚未形成,已制定出台的水权水价改革政策全部落实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节水成本远高于取用水水价,节水内生动力不足。

5.“节水优先”尚未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虽然全社会爱水、惜水、节水意识已明显增强,但对水危机、水忧患、水安全的认识仍然不足,长期形成的不良用水方式和习惯没有根本转变,节水还没有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促进各行各业节约用水考核奖励机制不健全,节奖超罚不到位。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活动还不够深入扎实,节水制度和常识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公众参与互动不够、成效不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