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朝廷的相互掣肘 南洋舰队见死不救

合集下载

李鸿章怎样唤醒清王朝海防警觉

李鸿章怎样唤醒清王朝海防警觉

李鸿章怎样唤醒清王朝海防警觉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之后,清政府已完全失去了抵御外国侵略者的信心和能力。

1874年5月,日本又借口台民杀害琉球船民,出兵侵略台湾;沙俄也拒不交还伊犁。

在这种形势下,清政府感到不加强防卫力量,将无以自存,于是由总理衙门拟订了练兵制器等六条措施,征求各地督抚意见。

当时,李鸿章、左宗棠、郭嵩焘分别提出三种不同意见,也就是清朝历史上所说的海防与塞防之争。

中国拥有18400公里漫长的海岸线和3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专属海域,拥有众多的天然良港和沿海岛屿,中国毫无疑问是一个海洋国家。

但是几千年来以农为本的经济结构,却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大陆民族。

尤其是满清入关以来,游牧民族由马背得天下,更醉心于以马蹄去辟疆拓土。

满清统治者历来把国防战略的重心放在西北,康、雍、乾三代,更是西北用兵不断。

而在十九世纪同时代,世界上其他一个个古老的帝国却由陆地走向海洋,先是俄国,再是普鲁士,最后是日本。

历史显示,近代新兴的强国几乎全是海洋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比利时、英国、法国、美国等等,而衰弱的则多是内陆国家和那些在海上没有活力的民族。

铁的事实告诉世界:海权维系着一个国家的命脉,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对此重大现实,清朝统治者却还在梦中酣睡。

对此,李鸿章于1874年在《筹议海防折》中根据当时形势,呼吁清政府关注海防建设,希望清廷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在海防建设上投入经费。

李鸿章在奏折中首先分析了当时的国防形势。

他疾呼:中国现处于“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他认为,我国历代边防重点都是在西北地区,而那里中外之间界限分明,强弱之势、主与客的地位都不相上下。

然而,现在东南海疆有万余里,外患极难防御。

一是敌情复杂,往来之各国之人,表面上通商、传教,打着友好的招牌,实际上心怀侵吞中国之野心。

一国滋事生非,其他各国借机发难。

二是敌强我弱,“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时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时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时作业三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盐商是清代最有实力的商业集团,有人通过对两淮盐商实得、应得利润的估算,认为“徽商在两淮盐运业的实得利润,不到其应得利润的40%”,到道光咸丰年间,这些腰缠万贯的盐商就“突然销声匿迹了”。

其主要原因在于A.长途贩运中商帮的竭力控制B.政府和各级官吏的压榨盘剥C.官营盐业不及私营盐业发达D.太平天国垄断了两淮盐运业2.下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山西票号整理的全国各地主要用银单位地区天津广州上海西安云南长沙金陵武汉单位化宝纹(番)银豆规公估纹银票锭项银项化估宝这反映出当时A.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严重B.发达省市率先脱离清廷C.实业救国思潮影响金融D.战争导致金融市场紊乱3.“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但是与现代化的方法相反,它是将‘现代’服务于‘传统’,让‘现代’向‘传统’过渡,因此是‘反现代化’。

”以上论断适用于评价A.戊戌政变B.义和团运动C.预备立宪D.辛亥革命4.戊戌变法前后,因日源词“领土”的输入,国人开始零星地运用这一新概念;自1905年起,该词不仅为大量新式知识分子所运用,而且见诸官方文书;辛亥革命前夕,“领土”更是取代“版图”成为中国最为核心的疆土概念。

这反映了A.国人对主权的强烈诉求B.西学东渐影响语言结构C.民众深受日本文化影响D.辛亥革命提升民族意识5.清朝道光、咸丰年间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空前兴盛,下表反映了其部分研究成果作者成果魏源《西北边域考》沈垚《新疆私议》据此推断,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A.体现出忧患时局的精神内涵B.反映出“天朝上国”观念盛行C.总结了历朝的治国理政经验D.推动了近代史学逐渐走向繁荣6.光绪末年,地方督抚愈来愈频繁地与各国接触,并且自借外债,用这些钱来办新政、建军队、弥补地方财政的亏空。

许多人知道清朝的北洋水师,有多少人知道当时的南洋水师

许多人知道清朝的北洋水师,有多少人知道当时的南洋水师

许多人知道清朝的北洋水师,有多少人知道当时的南洋水师本文导读:北洋舰队的覆灭是清政府的腐败所导致,虽然北洋舰队数量上多于日本海军。

但由于清政府为了节约开支,甚至慈禧太后都把军费用于办寿礼上,导致了舰队船只及火力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和更新。

加上清政府的腐败、软弱,不敢跟日军一绝死战等原因,北洋舰队的覆灭成了理所当然。

但当时还有一支实力不容小觑的“南洋水师”,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

南洋水师,是在1875年,由新上任的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祯奉命筹建的。

当时的南洋水师的装备大多都是国产,由江南制造局和福州船政局制造。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虽然大多都是国产装备,但南洋水师的实力也相对不错,炮舰就有近20艘,实力仅次于当时的北洋舰队。

当时,南洋水师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江浙一带海面的防护,在1885年之后,清政府就对南洋水师的拨款大幅度减少,使之不能得到应有的供给,战斗力也下降了很多。

南洋水师曾两次奉命出海作战,第一次是赴台湾进行抗法战争,于此同时又抽调了一部分舰队到朝鲜,支援朝鲜作战。

由于这两次的海战,给南洋水师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让本来实力很强的南洋水师遭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随着清政府对其军费的压缩,更是雪上加霜,战斗力已远逊于当年。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由于南洋水师的舰队都相对比较陈旧,火力多年没有更新,最重要的是清政府内部各方势力的斗争,就没能去支援北洋舰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在1909年,已经垂危的清政府对全国的海军进行了改变,南洋水师也就从此消失了。

有部分所谓的专家曾说,即使当时南洋水师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支援北洋舰队,也几乎是于事无补,甚至会和北洋舰队一起全军覆没。

历史没有如果,支不支援是态度,打不打得赢是能力。

有些时候,光荣的覆灭远比“苟且偷生”更受历史和人们的尊敬!。

晚清海防危机的根源

晚清海防危机的根源

晚清海防危机的根源一、晚清的海防状况1.晚清海防观念与海洋管辖措施晚清政府一直保持着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相对于大陆农耕经济,当时的海运经济处于从属地位,清朝政府对各海洋国土和沿海岛屿持漠然态度。

同时,由于明代以来很少有海上威胁出现,甚至有人建议放弃近海海域和沿海岛屿,在陆岸建立边防线。

晚清海洋军事总体而言是处于守的态势,且并无有效的海防战略。

海洋管辖方面,晚清政府并未设专门机构,而是将海洋分割成数块交由各省。

管辖这一做法的核心要义是管辖民众,防止其与外部势力勾结,即重人轻海,重陆轻岛。

此外,晚清政府还实施“海禁”和“移民”政策,“海禁”实际上剥夺了沿海民众固有的谋生工具,破坏了正常的海疆经济结构;“移民”政策的实行使昔日富饶的岛屿变得萧条,为西方殖民者乘虚而入创造了机会。

在对渔民、渔户的管辖方面,当日寇和西方殖民势力来侵时,政府只禁止下海捕鱼,同时对出海渔船吨位、渔民的出海距离和时间进行限制。

2.晚清海防体制晚清政府采用的是海口与海岛相维、岛屿与海岸并重的海防体制,但晚清统治者很少把沿海各省组织起来实施联防。

这一体制所带来的最致命缺陷是海上争雄气魄的缺乏和组建强大海军胆略的缺失,只实行陆岸要点设防,而不争之于大海,只能是被动迎战,处处设防,防不胜防。

由于对航海的限制政策,明代早期中国造船技术和航海能力所享有的世界领先地位到清朝已经不保,直至晚清,沿海地区航海业极度萎缩,加之清朝对建设海军持消极态度者大有人在,忽视海军的战略地位,无法制订出持之以恒的海军发展计划,致使海上军事力量的衰落成为必然。

3.影响第一,“重陆轻海”的内缩性海疆管理政策,实际上是放松了对众多沿海岛屿的控制,失去了对以沿海岛屿为支撑的广大海洋国土的控制,大大缩小了中国的海防纵深,失去了海上防卫的主动权。

第二,“海禁”政策、“移民”政策以及对中国海上的种种限制措施给海疆地区民众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对海外贸易、运输和捕捞业的抑制政策,使曾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造船技术迅速落伍,海上商业船队急剧萎缩,海疆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近代军事史论文(期末作业)

近代军事史论文(期末作业)

洋务运动与晚清军事近代化摘要: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也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开端。

晚清的军事近代化与洋务运动是密不可分的,了解洋务时期的军事活动对于研究晚清军事近代化乃至中国军事近代化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就洋务运动时期的军事来探讨洋务运动与晚清军事近代化之间的关系,旨在加深人们对洋务运动以及晚清军事近代化的了解。

关键词:洋务运动;军事;近代化;晚清。

一:洋务时期的军事思想“以广远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于小夷”,“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冲冠发上指”——1840让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了世界,看到了危机。

一批有识之士开始放眼世界,认识到先进的武器对维护清朝统治的重要性。

1860年12月曾国藩上奏折说,目前借外国力量助剿、运粮,可减少暂时的忧虑;将来学习外国技艺,造炮制船,还可收到永久的利益。

第二年他对上述看法加以发挥,主张购外国船炮,访求能人巧匠,先演习,后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成为官民通行之物,那时可以剿发(指太平军)、捻(捻军),勤远略[1],这是救时第一要务。

1862年李鸿章到上海后,得到外国侵略者帮助训练洋炮队、设洋炮局。

他认为,清军作战往往数倍于外敌,仍不能胜,原因在于武器不行,枪炮寙(yǔ)滥,如能使火器与西洋相埒,则“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今起重视,最后可达自主[2]。

奕看到曾李两人学造外国船炮,决定派员前往学习,在奏折中说,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 [3]。

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首的“洋务派”官僚上承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打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旗号,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兴办军工,采购机械、兵器,大力推动近代军事力量发展。

二:洋务时期的军事改革洋务运动虽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富国强兵,但是也为中国近代化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那么,洋务运动进行了那些改革呢?(一)、建立近代军事工业。

洋务派先后建立了多家军事工厂和机器局,比较重要的有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湖北枪炮厂等。

学考通关—《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学考通关—《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紧随学考、高考同步化新趋势,从学考、高考两个维度设计训练,考点、考法全面覆盖,科学设计梯级序列化训练,辅助跳出题海,实现高效演练。

高中历史考试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a识记再认或再现重要的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历史结论,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基本线索及历史图表等历史基础知识。

b理解领会、领悟和解释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基本线索等。

c分析分析、比较和概括相关历史知识,把握各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区别其本质,概括其特点。

d综合对不同专题、课的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评析,运用唯物史观和所学知识、方法,说明论证相关问题。

1争义和团反帝运动-1、3、5一、选择题1.2022•南京模拟)下列图片的内容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A.反抗外来侵略B.寻求强国道路C.推翻清朝统治D.追求自由平等答案:A解析:三幅图片所反映的都是近代中国军民英勇抗击外国侵略的代表性事件,所体现的共同主题是反抗外来侵略。

A项是正确答案。

2.2022•苏州模拟)不少西方人士在评论中国在黄海海战失败的原因时曾指出:中枢之权势太弱,一任督抚之私顾封疆,不能联各军为一队。

这表明中国在黄海海战中()。

A.海陆两军军官腐败透顶B.海军缺乏统一指挥,互相掣射C.海陆两军没有严密的协同D.陆军贪生怕死,弃海军于不顾答案:B解析:由“中枢之权势太弱”“私顾封疆”“不能联各军为一队”可知,中国海军缺乏统一指挥,互相掣肘,故选B项。

3.2022•玉林检测)“当国际‘救援’部队一路打到北京时,这场排外救国的努力即被证明是失败了,结果各国公使馆被救,朝廷出逃。

”这场“排外救国的努力”指()。

A.三元里抗英B.曾纪泽赴俄谈判C.义和团运动D.八国联军侵华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排外救国”“各国公使馆被救,朝廷出逃”等信息可知,“国际‘救援’部队”指八国联军,“排外救国的努力”指义和团运动。

历史趣谈左宗棠为修水利挪用军费 南洋水师从此一蹶不振

历史趣谈左宗棠为修水利挪用军费 南洋水师从此一蹶不振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左宗棠为修水利挪用军费南洋水师从此一蹶不振导语:1874年日本企图入侵台湾,引起清政府警惕。

年底,洋务派恭亲王奕开始筹议海防,决定由李鸿章、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

南洋水师负责1874年日本企图入侵台湾,引起清政府警惕。

年底,洋务派恭亲王奕开始筹议海防,决定由李鸿章、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

南洋水师负责海域为江浙一带,停泊地则主要为上海、南京。

南洋水师的军舰多数为江南制造局及福州船政局所制造,只有少量购自英国、德国。

南洋水师吨位、装备、人员及实力皆与北洋水师相差甚远。

这主要因为清廷的政策是先集中力量发展北洋水师,其次是南洋水师的军费被左宗棠挪用到朱家山水利工程了。

1882年,左宗棠调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一向注意经世致用的左宗棠十分注意兴修水利工程。

他很重视朱家山水利工程,认为它可以“捍卫淮扬亿万生灵,化灾区为腴壤。

”1882年,左宗棠以两江总督的身份奏准朝廷,称重开朱家山河,得到朝廷批准。

动用“盐票项下”积款,支银十七万七千零八十两。

左宗棠利用当年用兵新疆的经验解决石工问题,委派旧部王德榜督率熟手湘军在朱家山用炸药轰石。

在河工中先后投入11个营的防军力量,后来“又准每营各加募勇夫百数十名,照民夫发给工值,帮同工作”。

湘军层层炸开岩石,最后打通朱家山,在下游开挖了新河。

整个工程西起张家堡接通滁河,东达浦口入长江,长达120多里。

朱家山河工工程历时2年完成,凿成由滁河通向长江的分洪道——朱家山河,对滁河中下游流域的旱引涝泄,起到一定作用,改变以往“迄用无成”的局面,消除了南京西北及安徽部分地区数十万顷圩田的水患。

如此浩大的工程,光靠十几万两盐税是肯定不够的,于是,左宗棠便挪用了南洋水师的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第10课《鸦片战争》试题精选(题库)

历史:第10课《鸦片战争》试题精选(题库)

从“国家工程·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获悉,。

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

从图片中可知是圆明园遗址,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
“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

清朝官员普遍为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而庆幸
中国皇帝认为《南京条约》影响很坏而一直不批准它
消息传到英国,英国商人为中国全境通商举杯祝贺
中国政府派出专员与英国商定进出口货物的税率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对图片猜得理解分析能力。

《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需缴纳的税款,
·天津学业水平测试)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中外条约记载“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且。

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D.《辛丑条约》。

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

从材料中“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的史实,故选A项。

B、
“野蛮洗劫与焚毁”等信息
项。

A、C、D三项与材料
,至今仍保存大量的西洋式建筑。

这种现象反映。

福建水师在马尾海战全军覆没为何北洋水师见死不救

福建水师在马尾海战全军覆没为何北洋水师见死不救

福建水师在马尾海战全军覆没为何北洋水师见死不救1884年8月,福建马尾海面战云密布。

8月23日上午8时,一纸措辞强烈的最后通牒,被送到闽浙总督何璟的案头,让何璟眉头紧锁。

最后通牒是法国驻福州副领事送来的。

法国人限福建水师于当日下午撤出马尾海港,否则将对福建水师开战。

早在一个多月前,法国舰队就在海军中将孤拔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开进福建马尾海面。

法国人来意不善。

他们叫嚣,如果清廷不从越南撤军,且支付2.5亿法郎的军费,将消灭福建水师,摧毁马尾船厂。

俗话说:“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可软弱无能的清廷,哪有这样做的底气和实力?只好百般奉承,与法国人进行谈判。

由于法国人坚持巨额赔偿,谈判最终破裂。

按照常理,谈判破裂后,清朝就应该积极备战,防范法国舰队的下一步行动。

可奇怪的是,清朝方面根本不对法国舰队进行防范,不但任由他们在马尾海港进进出出,还热情款待,像招待贵宾一样。

反而是福建水师处于法国舰队的监视下,不敢随意移动。

由于福建水师和法国舰队都在马尾海港内,剑拔弩张,擦枪走火在所难免。

主管福建海防的海疆事宜大臣张佩纶却命令福建水师,“无旨不得先行开炮,必待敌船开火,始准还击,违者虽胜尤斩”。

没有旨意,福建水师一律不准率先向法国舰队开炮。

否则,哪怕最后打了胜仗,也要问斩!收到法国人的最后通牒后,何璟作出了一个令人不解的动作:对福建水师封锁这个消息。

这就把福建水师置于空前危险的境地。

可笑的是,何璟与法国人就开战时间讨价还价。

法国人提出8月23日下午开战,何璟提出请求:改在8月24日开战,如何?法国人一口回绝。

眼看战争不可避免,何璟才慌了,开始下令作战前准备。

然而,一切都已太晚。

下午1时56分,法国舰队趁落潮的时机,突然向福建水师发起袭击。

火力所指,是福建水师旗舰--“扬武”号巡洋舰。

幸运的是,“扬武”号巡洋舰虽然屡屡请战,遭到建海疆事宜大臣张佩纶的拒绝,但他们早就将炮口瞄好了法国舰队。

当法国舰队开炮后,他们一边砍断锚链,一边开炮还击。

“卖国”还是“保境”,从东南互保看晚清波谲云诡的政治局面

“卖国”还是“保境”,从东南互保看晚清波谲云诡的政治局面

“卖国”还是“保境”,从东南互保看晚清波谲云诡的政治局面由于清朝兴起的义和团,威胁到了列强对中国的掠夺行径,列强在1900年组织了八国联军,悍然入侵中国。

同年,西太后慈禧下令召集拳民(即义和团成员),向英,美等共计11国宣战。

然而,中国东南方的以两广总督为首的汉人总督们,称这是朝廷在乱民胁迫下发出的“乱命”,不具备效力,因此拒绝接受清廷的命令。

与此同时,他们绕开朝廷,直接与各国公使达成共识:“他们将会镇压辖区内的拳民,保护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联军不能再以义和团为理由,进入东南诸省。

”这就是晚清历史上的著名的“东南互保”事件,这是清朝历史上,第一次地方上的汉人官僚集体抱团,反抗中央清政府的事件。

“东南互保”,不仅仅是让清廷颜面扫地的政治斗争,它也将成功将战争限制在了河北,北京数省,保全了菁华的东南地区免受列强入侵和拳民作乱。

东南互保互保以后,虚弱的清廷最后一点权威也被打落,对地方实力派的控制日益衰微,地方官僚为保全辖区,开始发展武装,逐步演变成军阀势力,为后来的混战不休,埋下了引子。

历史上对于“东南互保”可以说是毁誉参半,争论不休。

反对者称它是“地方官僚的卖国行径,对同胞见死不救,镇压爱国组织义和团”。

赞同者认为它“保境安民,巧妙的阻止了列强的入侵,保全了国家复兴的基本盘”。

对此,我们首先来看,为什么汉族官僚能成功的对抗清廷,并且与列强达成协议,阻止了入侵呢?首先,是“东南互保”的达成,并且成功反抗中央的原因。

掌权的西太后慈禧,本身在上位和攫取权力的时候,借助了恭亲王的力量,上位后,为了平衡,她只能扶持汉族地方官僚来对抗恭亲王。

这就给了汉族官僚发展实力,掌控地方的好机会。

并且东南本身就是近代中国最为菁华的部分,靠近列强殖民地,离中央又远,因此民族民主思想盛行。

清廷又需要依仗东南的经济输血和产出资源,自然不能暴力,也没有实力去暴力“平叛”。

汉族官僚只是驳回了“乱命”,并没有举起反旗,而且眼光卓著的李鸿章断定,即使东南出兵,朝廷也坚持不到那个时候,必然会选择向西出逃,结果也印证了他的看法。

甲午海战北洋舰队与日军激战正酣,南洋舰队为何不来援助?

甲午海战北洋舰队与日军激战正酣,南洋舰队为何不来援助?

甲午海战北洋舰队与日军激战正酣,南洋舰队为何不
来援助?
本文导读:
日本参谋本部派出要员来华考察敌情,从事种种间谍活动,包括与若干官员接触,清政府竟罔无所闻。

情报人员绘制了包括朝鲜、我国东北和渤海湾在内的军用详细地形图,图上标明每一条道路和小丘。

有一个欧洲人曾经获得了这样一份地图。

中日开战后,与军令部和外务省有直接联系的著名间谍宗方小太郎一直在威海卫北洋舰队基地刺探军情,中国官方发现了他传出的情报,对他发出了抓捕通报。

但宗方在离开威海卫乘船到上海的途中用湖北蔡甸商人的假身份骗过了所有检查,顺利回国。

日本大规模出兵朝鲜,暴露了他更大的侵略野心。

清政府和主事的北洋大臣李鸿章手足无措,进退维艰。

事前对日本的图谋缺乏基本的调查研究,对日本可能的侵略野心未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对近些年中日之间不断发生的台湾事件、琉球事件、壬午兵变、甲申政变等交涉只是就事论事,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并不追究日本动作的背后原因,对中日关系的走向未能做出认真的总结与长远的安排。

四川省雷波县民族中学201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6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4》精品教练一体教学案

四川省雷波县民族中学201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6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4》精品教练一体教学案

某某省雷波县民族中学2013高三一轮精品复习《第6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4》教练一体教学案B.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C.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答案 A解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工业革命的完成需要开拓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侵略者不得不承认“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你想象不到这座宫殿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

侵略者“坦白”的这件事发生的同年( )A.清政府割某某岛给英国B.《某某条约》增开某某为商埠C.清政府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D.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与清廷对峙答案 C解析题干所述为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A项属于1842年《某某条约》的内容;B项中增开某某为商埠属《条约》的内容;D项史实在1853年。

3.“让洋人进城,现在看来,完全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当时在五口通商的其他四口尽管也有过大小不一的纠纷,但都一一化解,没有酿成巨祸。

唯独在某某,却惊动朝野上下,闹得天翻地覆,开各地反入城斗争的先河,历时十多年无法解决,直至兵戎相见,丧权辱国!”(见袁伟时《现代化与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问题》)。

此处“兵戎相见”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 B解析1856年英舰悍然挑起侵略战争,英军炮轰某某城,并一度攻入内城。

英法两国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题关键是“十多年无法解决”的隐含时间和“某某”一带兵戎相见的地点信息。

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 ( ) A.使中国社会从封建社会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使外国侵略势力扩X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C.其结局标志着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D.使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答案 A解析“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体现了该战争的时间信息;“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指出了该战争的影响,符合这两点的是鸦片战争。

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南洋舰队为何不救?

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南洋舰队为何不救?

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南洋舰队为何不救?甲午一役,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但当时大清的海军不止北洋一支,除了北洋舰队之外还有南洋和福建等水师。

福建水师早在十年前就因遭遇法军偷袭而全军覆没,但南洋水师仍可一战,并且从实力来讲,南洋舰队仅次于北洋舰队。

如果南北洋联合,则与日交战鹿死谁手还很难说,那么南洋舰队为什么要坐视北洋孤战,而不施以援手呢?海军是一类耗资极大的军种,能够同时保持多支海军力量的国家不多,而且这些各个舰队之间也并非绝对平均。

晚清时期朝廷的主要威胁已经从北部草原转移到了东部海疆,组建海军刻不容缓。

但即便是如大清国这样财力雄厚的金主也无法同时供养多支舰队,所以按照李鸿章的计划,起初根本没有南洋、福建等水师的事儿。

然而最终拍板的还是太后,慈禧是个弄权的高手,深谙平衡之术,所以不可能把筹码都放在李鸿章一个人身上。

这样一来在北洋水师之外,就必须筹备其他几支舰队,这才有了南洋和福建水师。

无奈的是用以筹备海军的军费有限,很多时候这些舰队之间不得不靠明争暗斗、相互拆台才能多分一些份额,久而久之这也就造成了舰队之间的隔阂和矛盾。

福建水师覆没较早,且实力远不及南洋和北洋,在此不多赘述,我们主要了解一下南北洋之间的瓜葛。

北洋舰队的创办者为李鸿章,南洋舰队则为左宗棠和沈葆桢,这些人虽然同朝为官,但互为政敌,尤其在涉及自身势力上更是寸步不让。

随着来自列强的海外威胁愈加严重,拱卫京畿成为当务之急,再加上李鸿章在朝廷内部的地位无人可以匹敌,北洋水师逐渐成为大清实力最强的舰队。

1894年日本不宣而战,在黄海大东沟一带袭击清廷运兵船“高升号”,甲午战争爆发。

尽管平日里私怨较重,但如果以朝廷的名义命双方合力抗敌,这些晚清重臣未必不会捐弃前嫌,但最终依旧是北洋一家独木难支,而南洋却置身事外。

其实,南洋并非尽是挟公器而泄私愤之徒,黄海海战一共持续五个小时,北洋舰队即全军覆没,南洋舰队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

正是因为前期隔阂较重,双方往来甚少,所以在战前没有相关配合的预案和计划。

中法战争中的南洋水师

中法战争中的南洋水师

中法战争中的南洋水师南洋水师主要负责江浙一带的海防事务,1875年新升任的两江总督、南洋大臣沈葆祯,受命开始筹办南洋海防。

南洋水师的军舰主要来自江南制.造局生产的军舰,和借调的福建船政军舰,后来又外购了几艘军舰,1884年,由时任两江总督曾国荃奏请清廷,委任长江水师提督李成谋统领南洋军舰,南洋水师初具规模。

至甲午战争爆发时,其实力仅次于北洋水师。

中法战争爆发后,法军一度企图侵占中国的T灣,但因为遭到T灣军民的坚决抵抗而告失败,法国远东舰队随即开始了对T灣的封锁,以断绝T灣守军的外援。

1884年11月1日,为了支援T灣军民,清廷下令南、北洋水师抽调军舰援台。

11月20日晚,北洋水师援台的“超勇”、“扬威”二舰(管带分别为林泰曾、邓世昌)编队抵达南洋水师基地上海,南洋大臣亦决定派“南琛”、“南瑞”、“开济”、“澄庆”、“驭远”五舰会合北洋舰只援台,并以“开济”为旗舰,由提督衔总兵吴安康统帅。

南、北洋7艘军舰会合后,由于“超勇”、“扬威”二舰需要入坞修理,而南洋各舰也需添装哈乞开斯机关炮,因此南下的时间一拖再拖。

12月4日,朝鲜又爆发突发事件,日本借中国与法国交战,无暇东顾之际,派兵协助朝鲜开化党人政变,囚禁朝鲜国王,为控制朝鲜局势,在上海的“超勇”、“扬威”二舰被急令赴朝。

南下援台舰队只剩南洋水师的5舰。

1885年1月18日,在清廷的一再催促下,南洋水师5舰起锚南下。

南洋水师出动的消息随即传到法国舰队,孤拔决定不等中国舰队到达,亲自率舰队在中途进行截击。

孤拔率领“巴雅”等7艘军舰于2月7日开始搜索南洋水师的军舰,经过5天的巡弋,仍然一无所获。

2月13日清晨5时半,掉头南归的法国舰队意外发现了悬挂龙旗的中国军舰,孤拔当即下令准备战斗,上午7时,双方舰队拉近至10海里。

南洋水师的5舰也发现了法国舰队,“开济”、“南琛”、“南瑞”三舰加大马力,准备甩掉法国军舰,“澄庆”、“驭远”由于航速较慢,避入了附近的石浦湾。

甲午时南洋水师“见死不救”问题探析

甲午时南洋水师“见死不救”问题探析

甲午时南洋水师“见死不救”问题探析陈力【期刊名称】《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37)004【摘要】甲午战争期间,南洋水师先后两次拒绝清廷调其北上赴援的要求。

时人及学界对此多有批评之语,指责南洋水师的袖手旁观导致了北洋海军的覆没,南洋水师的“见死不救”之举,历来广受诟病。

但据相关史料显示,南洋水师“见死不救”之举,实际上另有隐情。

关于这一点,却为学界所忽视,而其造成的后果,亦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During the first Sino-Japan war, the Nan Yang fleet rejected the orders from the Qing court twice. The common viewpoint on such action leans to one side: Criticism. The observer blamed the Nan Yang fleet to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of leading the war to failure. But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documents, the Nan Yang fleet's rejection had profound reasons rarely known by people.【总页数】11页(P84-94)【作者】陈力【作者单位】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云南昆明 65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56【相关文献】1.三甲医院档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J], 王霞玲2.探析三甲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创新策略 [J], 叶春3.直面问题探析原因明确方向——六盘水师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J], 周才金;何友江4.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探析——基于六盘水师范学院的调查 [J], 周小桃5.南洋河天镇段蓄水工程调度问题探析 [J], 赵小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清的另一支水师——南洋舰队

大清的另一支水师——南洋舰队

大清的另一支水师——南洋舰队1894年9月的黄海海战和1895年的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都十分活跃,尽管损失惨重,却也给日军造成一定打击。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域突然袭击清军护舰舰队,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提到甲午海战,北洋舰队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1894年9月的黄海海战和1895年的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都十分活跃,尽管损失惨重,却也给日军造成一定打击。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甲午海战中,日本方面是「联合舰队」,中国却只有北洋舰队出战。

当时中国不是还有一支「南洋舰队」吗?为什么没有参战?第一支近代海军早在1875年,清廷就决定着手分建北洋、南洋、粤洋三支海军。

南洋海军驻扎江苏、浙江各海口,由南洋大臣沈葆桢督办建设。

当时,清朝在上海、福建都有造船厂,为发展海军提供了物质基础。

▲ 沈葆桢南洋海军的主力舰艇,有从德国购买的「南琛」「南瑞」两艘巡洋舰,排水量1950吨,速率13节,共花费70万两;还有向福建订购「澄庆」「驭远」「横海」「登瀛洲」等兵轮,建造「开济」等三艘快船。

到1880年左右,南洋属下的军舰,不包括福建舰队,也已有大小十几艘。

在这段时间内,南洋海军要比北洋更强大。

1883年朝鲜变乱中,南洋即派遣三艘军舰支援尚未成军的北洋。

南洋海军历史上一共购买、建造了约35艘船只,总排水量32500吨。

▲ 南洋舰队开济号成军后的南洋海军很快面临实战考验,中法战争爆发后,清廷令北洋、南洋分派军舰支援。

李鸿章仅派两艘到上海,没发挥什么作用。

南洋舰队却大举动员,派出开济、南琛、南瑞、澄庆、驭远五艘主力舰,从吴淞口南下。

在石浦之战中,澄庆、驭远遭到法军杆雷艇夜袭而沉没,其他三舰参与了1885年初的镇海保卫战,协助岸防清军击退法军进犯。

▲ 南瑞巡洋舰派系斗争的棋子然而,海军始终是清末政治角力场的重要棋子。

从发展脉络上看,北洋是淮系势力,南洋则属于湘系,内部又有福建分支。

清廷当然乐于看到地方实力派对立,这导致北洋南洋矛盾更加复杂,延缓了海军发展。

南洋海军未能援闽的思想及现实原因

南洋海军未能援闽的思想及现实原因

南洋海军未能援闽的思想及现实原因
林平安;李兆勇
【期刊名称】《考试周刊》
【年(卷),期】2007(000)044
【摘要】马江战役前,张佩纶等福建官员电请南北洋舰队拨船援闽,曾国荃、李鸿章均表示拒绝,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灭.关于援闽问题,史学界多从北洋海军角度分析拒绝援福建的原因.本文拟从南洋海军的战略思想和防务任务来分析未能援闽的原因.【总页数】1页(P153)
【作者】林平安;李兆勇
【作者单位】曲阜市第一中学;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曲阜,273165【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2
【相关文献】
1."南洋华侨机工"与美国"红十字会"援华物资的运输
2.地方意识与区域政局——以护法运动时期粤军“援闽”之役为例
3.与千名八闽援鄂医护人员齐心战“疫”
4.南洋闽侨救乡运动与漳龙路矿计划
5.西汉闽越国与日本及南洋的交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储秀宫的无形之手——浅谈慈禧太后对中国近代海军发展的作用(下)

储秀宫的无形之手——浅谈慈禧太后对中国近代海军发展的作用(下)

储秀宫的无形之手——浅谈慈禧太后对中国近代海军发展的作用(下)顾伟欣慈禧太后支持洋务的动机是十分复杂的,除了她早年随咸丰“木兰秋闱”时对洋枪洋炮洋兵舰的感官刺激和在她脑中根深蒂固的“平衡之术”外,她对新事物特有的好奇和接纳态度亦是重要的原因,这种新事物的代表就是铁路。

喜欢新鲜事物的皇太后一般人的概念中,铁路和海军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但是在当时中国的大背景环境的限制下,这两项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被联系到了一起。

早在1874年第一次海防大筹议的时候,李鸿章就将修铁路问题写进了他的《筹议海防折》中。

可是这封奏折没有引起中枢足够的重视,吸取教训的李鸿章走了“曲线救国”的路线,以新式海军的蒸汽军舰的燃煤需要由铁路来运输为由,将铁路作为建设海军的辅助和衍生产业,由此抬高了铁路在中枢心目中的地位。

随着1878年开平煤矿正式出煤,如何将煤炭快捷地运往天津成为迫切的需要,李鸿章即刻上奏清廷,请修铁路以便运煤之利,而此时了解到蒸汽兵船“以煤为命”的清政府也批准了这一动议,之后虽然又经过不少波折,但是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还是在1881年11月宣告竣工了。

尽管中国的顽固派们以种种今天看来十分可笑的理由阻挠修建铁路,但是住在紫禁城储秀宫内的慈禧太后对铁路这一新鲜事物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兴趣,因为李鸿章把公关工作直接做进了皇家禁苑。

中南海内,曾经出现过一条仅1.5公里长的铁路。

李鸿章为了迎合慈禧的享乐癖好,同时也为了吸引慈禧对铁路的兴趣,在清宫西苑的中南海修建了北京城的第一条铁路——紫光阁铁路,正是从那时起,北京的“火车站”就在清宫御苑中诞生了。

正是通过这条短短的铁路,慈禧太后比较直观地体会到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力量,对李鸿章以后办理洋务都给予了支持。

支持“国造舰”的慈禧太后洋务派在和顽固派就近代海军问题上争执的同时,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矛盾最为尖锐的是如何建立一支近代海军的问题,一部分人主张外购,另一部分人则主张国造。

因此,军舰到底是外购还是国造也成了贯穿洋务运动始终的一个尖锐的话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练习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练习题

第15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课时提升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常德高三期末)《周礼·地官·司市》载:“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这段材料能够说明( )A.西周分封制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B.周人主要从事商业活动C.西周重视对商业活动的管理D.西周时期打破了“工商食官”制度2.(2015·绍兴高三期末)《汉书》记载:“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下列对当时商业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B.“草市”成为重要的地方商业中心C.到处都有便利的客舍、邸店和车坊D.繁华商业中心成为交易活动的平台3.(2015·信阳高三二调)《旧唐书·食货志》记载:“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

一千文重六斤四两。

仍置钱监于洛、并、幽、益等州。

秦王、齐王各赐三炉铸钱,右仆射裴寂赐一炉。

敢有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

”这主要表明( )A.唐朝初年确定了国家铸币的法定地位和标准B.唐朝初年,秦王、齐王等诸侯有自主铸币的特权C.唐朝铸铜业的显著发展,使货币发行量激增D.隋朝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对货币需求量大增4.(2015·台州高三期末)唐朝时,波斯和大食商人把珠宝玉石等奢侈品带到(长安)西市来卖,然后购买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运回转卖,西市的繁荣超过了东市。

下列诗句的描写符合材料所反映的西市场景的是( )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C.五陵少年金市东……笑入胡姬酒肆中D.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5.(2015·淄博高三抽测)法国学者埃狄纳称宋朝为“现代的”。

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市民罔籍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B.“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C.“民间典卖田宅、马牛、舟车等如之,全用会子者听”D.“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6.余英时认为,中国“16世纪以后商人确已逐步发展了一个相对‘自足’的世界。

甲午战争南洋水师见死不救的原因

甲午战争南洋水师见死不救的原因

甲午战争南洋水师见死不救的原因甲午战争爆发,大清第一海军首当其冲的被卷入战火。

而号称大清第二海军的南洋水师,却给人的感觉是作壁上观。

其实,南洋水师原本有机会成为战争中的一员。

早在战争爆发的前的6月,驻英公使龚照瑗就建议"将南洋得力各兵轮酌调北听差",但是李鸿章却以"南省兵轮不中用,岂能吓倭?"为由拒绝了龚照瑗的提议。

但是,李鸿章却将北上参加清廷第二次校阅水师的广东水师的三艘巡洋舰给留下了,虽然表面上看是程璧光上书请求留北洋备战,实则是因为北洋水师中除了"八远"舰之外,能勉强一战的也只有扬威、超勇两艘"快碰船",兵力严重不足。

能选中艘排水量千余吨的铁胁木壳船,却无视南洋水师5艘排水量超过2000吨的战舰,不知是真的嫌弃南洋水师的舰船太过陈旧,还是因为对湘系集团心存疑虑而放弃调遣。

让李鸿章没想到的是,大东沟海战北洋水师一下子就损失了五艘舰船。

由于清政府没有建造能力,又难以及时购买外国军舰,急需给北洋水师补充兵力的的李鸿章此时却想起了被他称为"不中用"的南洋水师,于是向朝廷"奏调南洋水师主力舰来助战"。

可是,两江总督刘坤一以"东南各省为财富重地,倭人刻刻注意"和"前敌与饷源均关大局"为由,请求免派南洋水师的战舰北上。

到了清廷再次商调南洋主力战舰北上之时,南洋大臣张之洞又奏称战舰北调只能徒供一击,再次给拒绝。

李鸿章借调南洋水师的计划失败,只能哀叹用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

"张之洞虽然拒绝了南洋水师的北调,却似乎没有放弃备战。

一边接洽葡萄牙、巴西、阿根廷、土耳其等国商讨购买战舰事宜,一边联络为北洋水师总教习琅威理前来调教南洋水师。

但是,战局的发展由不得张之洞按部就班的去整军备战,被围困在威海卫的北洋水师朝不保夕。

如果强行调派南洋水师直接去救援,面对日本占据绝对优势的联合舰队无疑于"羊入虎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晚清朝廷的相互掣肘南洋舰队见死不救
导语:1874年,高举“师夷长技以自强”大旗的大清帝国遭遇了罕有的奇耻大辱。

作为“蕞尔小国”的日本,居然敢凭借13 艘舰船和3600人的兵力主动进
1874年,高举“师夷长技以自强”大旗的大清帝国遭遇了罕有的奇耻大辱。

作为“蕞尔小国”的日本,居然敢凭借13 艘舰船和3600人的兵力主动进攻台湾岛,令清廷上下感到“海防关系紧要,既为目前当务之急”。

1875年5月30日清廷下旨“派李鸿章督办北洋海军事宜,沈葆桢督办南洋海军事宜”。

由此,开启了南洋水师的历史。

筹划海防需要财政支持,清廷自光绪七年元月起,每年从粤海、潮州、闽海、浙海、山海、沪尾、打狗七处海关税中提取四成,江海关税中提取二成,再加上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和广东六省的厘金中提取的200万两白银,合计400万两白银作为建设海军的费用。

这笔原本应该南北洋水师均分的费用,却因为沈葆桢过于“大方”,认为“外国水师宜先尽北洋创办,分之则为力薄而成功缓”,所以,毫不犹豫地“咨明各省,统解北洋兑收应用”,将原本每年应该分拨给南洋水师的200万两白银全部优先给了北洋水师。

结果,两年多的时间里,南洋水师仅从福州船政局得到“靖远”、“登瀛洲”两艘木制炮舰。

但捡了便宜的北洋水师,也不曾购得一艘铁甲舰。

看到李鸿章在购买铁甲舰方面无所作为,海军费用又经常被挪作他用,沈葆桢要求从1878 年开始将原本应该每年分拨给南洋水师的200万白银收回。

不料刚想有所作为的沈葆桢,在1879年12月18日卒于任上。

接替沈葆桢出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的刘坤一上任伊始,就面临中日因琉球问题发生争执。

所以,他不得不大力整顿海防,一面要求福州船政局加快造舰速度,一方面要求水师加强训练。

可是,对于当时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