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途径摘要语感是语言直觉的感知、领悟、把握的能力,即是对特定环境中的话语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迅速整体地感知和把握的能力。
它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鉴于此,我认为可采取以下途径来培养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能力:引导学生多积累生活经验;积淀适当的语文知识;在读中、想象中、写作中来培养语感,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语感所谓“语感”,无论从心理学,教学论还是语言学的角度其观点大致相同,“即语感是语言直觉的感知、领悟、把握的能力,即语言文字准确、敏锐的感受,这些感受是人在感知的刹那不假思索的情况下表象、联想、想象、理解、等主动、自觉而至的一种心理现象。
”语感敏锐者,在听、读时,能迅速捕捉信息。
甚至能听出言外之意,读出文外之韵,是对语言文字信息的真切而具体的感受。
在说、写时,能以丰富的语言,恰到好处地传递思维信息。
具备必要的语感,可以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有敏锐的感知能力,非凡的理解能力以及丰富的联想能力、判断能力和最终的生成能力。
郭沫若先生曾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训练和指导学生的语感。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指出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语言学家吕淑湘也表示:“语言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他们一致认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感的培养,可见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最高水平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语感作为一个人必备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它的培养固然重要。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感欠缺的原因(一)对语感的概念模糊“语感为何物?”人们众说纷纭,这使从事语文实践的教育工作者们一片茫然。
不知“语感”为何物,语感的培养又从何谈起呢?王尚文先生对“什么是语感”的阐释精辟且全面。
他说:“语感是一种言语主体对言语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和生成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语感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语感语文作为一门核心学科,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则是语文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
语感是指学生对于语言的感知、理解和把握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词语、句子和篇章层面分别讨论如何培养和拓展学生的语感。
一、词语层面的语感培养1.注重词语的形音义词语的形音义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不同的词汇内容和构造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词汇积累和应用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词汇拼读、词语造句的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形音义,并提高对词语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同时还可以利用词语的同义词、反义词以及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词汇。
2.多角度理解词语的语义词语的语义是指词语所具有的意义和内涵,培养学生对于词语的多角度理解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联想和引导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词语的内涵和使用场景,同时还可以进行词语的情境运用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词语的语义。
二、句子层面的语感培养1.学习句子的结构和语法句子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感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简单明了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修辞手法和语气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可以通过例句分析和句子改写的练习,提高学生对于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的掌握能力。
2.拓展学生的句式表达能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常常只局限于简单的句式结构,缺乏句式的运用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模仿和创造不同类型的句子,让学生熟悉并灵活运用各种句式结构,从而拓展学生的句式表达能力。
三、篇章层面的语感培养1.学习篇章结构和段落的组织篇章的结构和段落的组织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如何进行合理的段落组织和篇章结构安排,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感具有直接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解读经典文段和名家作品,引导学生理解篇章结构和段落组织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进行篇章分析和写作技巧的指导,培养学生合理安排篇章结构和段落的能力。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谈到语文教学时,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而不仅仅是掌握知识和笼统地要求提高能力。
”我认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非常重要。
因为语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
是学生的认识逐步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
实际上就是一个语感训练的过程。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小学低年级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语感,需要经历“认识语感、理解语感、运用语感”这一过程。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呢?要使学生有主动探究的精神,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
因为,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任务;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使思考力得到充分发展;通过对语感的培养拓展、充实、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如此重要,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我认为,应该主要进行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阅读是积累语感的有效途径语感实践就是让学生接触和使用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听、说、读、写,对学生的感官反复进行言语刺激,使学生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逐渐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
这种联系系统的熟练化、技能化、自动化,就形成了敏锐、准确、丰富的语言感受能力。
阅读是获得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多读、熟读、读后深思,能有效地激发语感。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诵读的效果。
古时的私塾先生们就很看重诵读,他们要求学生反复读,仔细读,做到熟读成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便是对诵读的评价。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诵读中语调、节奏、语流反复刺激,便在学习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声音映像”,这种内在的映像遇到外界的刺激,熟悉的语言流便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溢出。
学生在读中获得感知之后,还要进一步要求他们展开联想与想象,进行必要的练笔,加以巩固读的成果,这样,良好的语感就会在读中得到积累,在写中得到发展。
另外,“语感要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感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语言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语言运用的能力,我们平时教学强调的仅仅是语文分析能力、语法逻辑能力、综合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却往往忽视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在读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
语文语感深情朗读语言积累语感能力是人类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进行交际的最根本基础,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
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即是重理解轻积累,重分析研究轻语文实践;追求讲深讲透,忽视语感的培养。
因此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语感放在重要地位。
1 什么是语感“语感”是主体对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其主要作用是判断言语的可接受性、依据语境理解各种言语与按照交际需要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表达。
这个语感的定义揭示了语感的性质,使我们准确地把握了语感的本质特征,可以有效地实施语感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
本人结合语文教学实际,谈谈语感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2 让学生深情朗读,触发他们的语感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就是要以读为本,让书声朗朗进入课堂。
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读书的机会,创设各种读书的情境,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让学生有目的地读,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逐步读出情、读出形、读出意、读出味、读出神。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读出语感不是空洞地让学生这儿读出感情,那儿要读出语气,而是通过教师精心的点拨,学生感悟、理解之后,把自己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
而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
3 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方法3.1 激活生活体验。
生活有多么宽广,语文就有多么宽广。
语文作为一门得天独厚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贴近生活的最大可能。
基于语文与生活有着这样密切的联系,我们认为语感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生活体验,每个人必须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获得某种对生活的体验,才能去掌握言语所标示的东西及其背后潜藏的思想与情感。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XA X EHD I J OH I USIA ‘I SI O A
论小学语文教学 中对学生语感 的培养
福 建省漳州 市南太武 实验 小学
一
3 3 0 肖云海 6 15
、
带领 学 生进 入 想像 阅读
累, 不但能使学 生的语 言表达规范化 , 还能把资料 内化为 自己的语言和 文字 , 对语感的积 累作用是非 常大的 。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 有感情地 朗读 文章 , 可以让学 生更深刻地感受角色 ,
积淀形 成的。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 就要 为学 生提供更
多的实践机会 , 学生动嘴 、 让 动脑 、 动情 地学习。
1 导 学 生 规范 地进 行 交 流 引 小学 生的学习能力强 , 这正是训 练他们规范沟通的最
什么” 谁( “ 什么) 怎么样 ” 教师要按照这三种句式对学 生 。
二、 启发 学 生理 解 句子 的意 思
句子的理 解是理解一段 文字 和全文章 的基 础 ;简单 句的理解 是理解 复杂句子 的基础 。低年级要先从 简单句 开始训练 , 然后逐步对复杂句进行 教导 。 1让学生掌握句子理解 的基本方 法 .
() 3 组织学生去 图书馆借 阅图书。在好 书的熏 陶下 , 学生
在教学过程 中, 引导学生进行 字词和事物 的结合训练 , 建 立 两 者 之 间 的联 系 。
1把 字 词 用直 观 的 形 式 建 立 相 应 的联 系 .
增强语感 。朗读训 练时 , 教师 的示 范作用是非常重要 的。 语音是听 和说 的学 问。教师要用普通话准确而 生动地表
达作 品的情感 , 学生在模仿 中就可 以改正发音 、 气及语 语 调的错误 。 只有置 身真实 的语境 中来体 验和感知 , 学生正 确的语感才能真正地产生 。 2教导学生大声朗读 .
浅析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例如 : 我在教学第 五册《 美 的小 兴安 岭》 一课 时 , 由于 小 兴 安 岭 在 祖 国 的 东 北 方 ,我 们 几 于 无 一 人 到 过 那 里 , 因 此, 学 生 对 于小 兴 安 岭 的美 难 于 理 解 。我 们 在 教 学 时 , 丰 要利 用多媒 体 的教学 手段来 再现 小兴 安岭 如 诗如 i 面 j 的 美 景, 在 学 生 头 腑 巾 形成 商 观 的影 像 。我 们 先 让 学 生 听 配乐 录 音 ,仞 步 感 知 小 兴 发 岭 一 年 四季 的美 景 。 在 学 生 自 渎 课文 时, 教师利用 音像资料 , 让学生 结合 画| 自 i 去读 课文 , 住 头 腑 巾形 成直 观 的 画 _ 自 f 。在教 学 “ 春大 ” 一段 时 , 先 让 学生 通 过 看 丽I 自 f 来 读课文 , 了解这段 描写 了树/ 卜、 积雪 、 小溪、 小鹿 、 原 小 等 景 物 。在 熟 渎 课 文 阶段 , 让 学 生 抓 住 描 写 景 物 特 点 的语 / u J 进 行精 凑感悟 。 三、 迁 移 表 达 迁 移 表 达 就 是 让 学 生 运 用 在 课文 巾感 悟 刮 的 表 达 方 法、 写作 方法进行一些 口语 和书 写作方而 的训练 , 使学生 的语 言感 知 几在 实 践 巾不 断 提 高 。 例如创设 情境谈话 、 丰题 演讲辩 论赛 、 答记 者问 、 学生 轮流讲故事 、 演 短 剧 等 多 种 多样 的 训 练 形 式 。作 文 时 , 要 求 学 生 能凭 语 感 向行 修 改 。 例如 : 在 口语 训练 方 , 针对班 卜 一 些 学 生 迷 恋 电视 节 目, 把 学 习抛 在脑 后 的实 际情 况 , 我 们 有 目的 有 计 划 地 设 计 了 一 次 辩 论 会 ,让 学 生 各 抒 己 见 。辩 论 会 的 中心 议 题 是 “ 看 电视 会 不 会 影 响 学 习 。 ” 正 反 方辩 论 , 最后 得 出结 论 。 正方 : 适 当看 电 视 对 学 生 有 益 处 , 如 看一些有 益 的“ 少 儿 节 目” 和“ 动 物世界 ” 等, 可 以增 长 一 些 自然 科 学 、 社 会 科 学 和 生 活 方 而 的知 识 。 反方 : 长 时 间 看 电视 耽 误 学 习 、 浪 费时间 , 而 且 影 响 健 康。 最后统一认识 : 适 时适 量 看 一 些 有 益 的 电视 节 目 , 不 仅 不会 影 响学 习 , 而 且 可 以学 到一 些 书 本 上 学 不 副 的知 识 。 在书面写作训练方面 , 我 们 安 排 了写 景 作 文 , 让学生把 最近到公 园或郊外 游玩观察到 的美丽景 色按顺 序写下来 。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一、语感的基本特征全面理解和把握语感的前提是对语感基本特征的认知。
总的来说,语感具有直觉性、兼容性、整体性、情感性、经验性和联想性的特征。
(一)语感的直觉性所谓直觉是一种潜意识的思维过程,不需要缜密的逻辑推理,仅仅凭借感悟做出理解和判断。
语感的直觉性表现为不假思索,直接地对语言文字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
这是由于人们长时间进行言语实践和训练,在头脑中形成了语感图式,所以一旦人们接触的外界信息与其头脑中的图式相符合时,就能在获得信息的同时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这就是一种语感直觉性的体现。
(二)语言的兼容性语感的兼容性是指语感本身既清晰又模糊。
这一点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语言的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的特征,例如赞美某人漂亮,不同的人会对于某人的漂亮和美丽有不同的理解,因为没有清晰的标准。
所以语言自身的模糊性必然导致对语言感知的语感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模糊性的特征。
此外,语言仅是一种符号,无法完全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所描绘的对象,因此对于语义内容的理解必然也会存在着这种较清晰的同时兼有模糊性。
(三)语感的联想性语感具有联想性特征的原因在于,语言所描述的内容结构不具备直接可感性,因此,只有通过想象和联想才能实现对其显象结构的感知。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语感是借助想象与联想得以实现的。
通过对语义的领悟,对语言所传达的复杂感情的把握,瞬间完成语感的联想。
如当人们读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的诗句时,通过想象和联想,就会出现漫天白雪的景象。
二、语感教学的紧迫性(一)语感教学是当代信息化社会的客观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整个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也增加很多。
尽管如此,阅读依然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方式。
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训练就变得很重要,这样有助于提高阅读的速度和信息感知的能力。
语感教学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具有准确的、灵敏的直觉感悟。
小学一年级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小学一年级教学中的语感培养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开始学习语文的阶段,语感的培养在这个阶段至关重要。
语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一年级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1. 阅读启蒙阅读是培养语感的关键,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贴近生活的故事、诗歌等文本,让学生感受文本的情感表达和美感,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生动有趣的图画书,让他们通过图画与文字之间的对应关系更好地理解文本。
2. 语音训练语音是语感中最为基础的部分,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语音训练,让学生熟悉声音的发声原理,纠正错误的发音。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吟唱古诗词、童谣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语言的韵律和韵律的美感。
3. 词汇积累词汇是语言最为基础的单元,也是语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一年级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歌谣等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积累生词、短语,从而扩充词汇量。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互动、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语言交流中感受词语的表达效果,培养学生对词汇的敏感度和应用能力。
4. 作文训练作文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小学一年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作文、家庭作业等方式让学生写一些简单的作文,如日记、小故事等,让学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提高语感。
5. 语言环境营造语感的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营造积极、生动、愉悦的语言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总之,在小学一年级教学中,语感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需要多种方法的相互配合。
通过阅读启蒙、语音训练、词汇积累、作文训练和语言环境营造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语感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语感语感是指对语言的敏感性、灵活性和准确性的感觉和把握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十分重要的。
一个具有良好语感的学生,不仅在语文学习中更为出色,还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与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想法。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感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首先,要从课程设置上着手。
课程设置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往往偏重于知识点和技能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情感、体验和审美素养的培养。
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可以在教材选取上,多引入一些优美的诗歌、散文和文章,丰富学生的文化阅读,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也可以引入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草房子》、《小豆豆》等,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
其次,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语感的培养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实践。
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讲故事、看图作文、写情感小品等方式,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受语言的美妙。
也可以通过朗读、模仿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语言的准确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会、写作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语感。
此外,在学生自主学习上要给予充分的支持。
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要让学生能够主导学习的过程。
可以设置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
同时,教师要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发展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另外,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和思想的联结能力。
语感的培养不仅仅是单一的语言感觉,还应培养学生对语言知识和思想内涵的把握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外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背后的思想,并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只有将语言知识和思想内涵进行有机结合,学生才能培养起较好的语感。
最后,要注重语言环境的营造与引导。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探究语感是指对语言的敏感和感觉,是语言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能力。
培养孩子的语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也有益于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
一、营造语言环境孩子的语言学习主要依赖于身边的语言环境。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营造语言环境,让孩子感受到语言的美和魅力。
比如,在课堂上可以播放优美的古诗词或歌曲,在课堂布置上可以贴上美丽的诗句或成语等等。
这样既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又能让孩子慢慢感受到语言的遣词造句之美。
二、多听多读多背语感的培养需要靠口头训练和大量的语言输入,因此孩子要多听多读多背。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听力、朗读、背诵练习,让孩子在不断练习中体会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同时在课堂以外,孩子也要通过大量阅读来丰富和提升自己的语感。
阅读不仅能够带给孩子知识,还能提高孩子对语言的敏感度,帮助孩子在语言表达上更加得心应手。
三、注重细节语感的培养需要注重细节,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对孩子的点滴教育。
如教孩子区分近义词、明确词义、品味语文,尝试让孩子在每一个细节上感受到语言的微妙之处。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唱小调、学背儿歌等方式,让孩子在细节中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从而提高孩子的语感。
四、促进创造性思维语感的培养也同时涉及到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为了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语感,教师可以开展创作活动,例如让孩子自由创作古诗词或故事情节等等。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在实践中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入手,注重语言环境的营造、多听多读多背、细节的注意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而帮助孩子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开发孩子的潜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到进一步 的提升 ,使 学生的思想得到启迪 ,通过正面的 思想 感染影 响,在潜 移 默化下 ,实现 教育预期的效果。只有在教学 中注重语感 的培养 ,才 能使学生在 感知和理解语 言的基础上产生语感。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 中如何培养 学生的 语感 ,使学生 能对语 言产生真情实感呢?笔者在教学实践 中做 了一些有益 的探 索。 小学语文苏掌培彝拳生语毫的t耍性 语感 能力的培养在 小学生语文 学习中具有 非常重要 的意义。因此 ,在 提
一
、
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更应当将语感培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 目标 。 ( 一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发挥出语文学科的导 向作用 如今 ,我 国教育的 内在 发展 目标 是为了提升 学生的综合素 质和能力 。多 数小学学校并未给 予学生人文素养应有的重视 。毫无疑 问,这种做法背 离了新 教育形势下小学语文教 学的 目 标 。加强学生的语感能力 ,才能使学生通过对 文 章的学习 ,真真切切 的感受 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此,语感能力培养使语文 教学焕发 了生机 ,有助 于人文情怀 在小学生群体的散发,使学生在感受崭新教 学理念的同时,发挥出积极性,更加热爱学习。 ( 二 )有利于拓展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美化 小学生 已经具备符合 自身年龄智 力的鉴别 能力和欣赏 能力。因此,在 面 对 课本中的段落的语言时, 语文教学的根本 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会阅读就可以, 而是能够进行理解 。也就是在语文 学习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而是 能从鉴赏美的角度去理解、分析文章的段落 由此可 以看 出,培养学生的语 感, 可以有效拓展学生对美 的鉴 赏能力,使学生在课文的学习 中,能够去挖掘文章 中的美的 内涵,理解文章 的意 图,并能阐述 出 自己的想法或意见。通过对语感 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 阅读 中能够很 容易发现 其中的积极 向上 的内容 。不难看 出,语感拿捏得到位 ,文章的主 旨及文字所透 出的内涵美才能被学生享用 ,从 而提 升学生的审美意识,美化他们 的心灵。 =、培养小学生语囊的可行措麓 ( 一)在生活中培养语感 小学语文 的学习使离 不开生活 的,而语 感同样 需要 在生活 中去 培养,只 有使 学生对生活产生美好的回忆 ,才 能让学 生喜 爱生活、热爱生活,只有热爱 生活 ,才会追求美好的生活 。小学生还处于活泼好动 的年龄 ,在他们的眼中 , 各种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他们生活 的重要组成 部分。而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 中,可以有针对 性的组织各种活动 ,让学生积 累更 多的语感 。对于不同年龄段 的学生 ,组织的活动也是不同的。低段重在词语 的积累 ,简单 内容的事件的描 述 。中段 重在对 事件过程的描述,且能抓住要点 。在大量 的活 动中,建 立词语 与 生活 的联 系。 ( 二 )在语 言积 累中培养语感 一。源自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一、朗读与背诵中学生语感的培养朗读、阅读和背诵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感培养影响最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比较重视学生“说话的训练”。
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创设说的机会,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句的训练。
(一)朗读中的培养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老师都会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让学生们朗读课文,方式也相当多,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快速地、完全地掌握课文内容,更多的是使学生在朗读中体味文章的感情基调,从而更有助于朗读技巧的锻炼。
语文教科书中的选文都是经典文章,作为范例展示给学生,学生在朗读与学习的过程中就潜移默化地模仿着文章的行文结构,写作方法’选取和组织材料的方式等。
朗读是通过眼、口、耳、脑等多种生理心理机能共同参与、协调合作将文字信息直接转化为声音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耳濡目染地接受书面语言的熏陶,从而逐步形成对书面语的感受能力。
(二)背诵中的培养背诵与朗读一样都旨在培养学生对书面语言的感受力,与朗读不同的是,背诵是成块完整的文章、段落、诗词、语句,这嵌入不仅有助于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而且有助于在头脑中形成有书面语特征的语言,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背诵积累,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活记乐背,主动积累”:认读和表情朗读要为背诵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对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以致学生在背诵课文时一水到渠成;根据文体的特点,可以通过赛诗会、讲故事、当导游、演课本剧等不同形式,激发学生背诵课文的积极性,既使学生享受到背诵的乐趣,又使学生受到了情感、文化和审美的熏陶:背诵贵在坚持,教师可以和学生、家长一起选择那些适合低年级学生背诵的古诗词、现代儿童诗让学生每天读一读、背一背。
二、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
”(一)创造适宜学生课外阅读的环境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处于课外阅读的学步阶段,出于指导的必要,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外书带到课堂上,当孩子作业完成之后便可以看各自的书。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大量 背 读 古文 是 过 去 人们 学 习汉语 的 常 用方 法 , 现
了。
代 语 言 学 习 的 理 论 也 告 诉 我 们 大 量 的 语言 输 入 为 语 言 的输 出创 造 可能 性 , 些 都 告 诉我 们 积 累在 语 言 学 习 中 这 的重 要性 。 因此 , 学 中 , 师 应要 求 学 生 养成 记 笔 记 的 教 教 习惯 , 学生 随 时 注意 记录 一 些有 用 的 词 、 语 、 彩 的 让 短 精 句 子 和 短 文 , 要 他 们 经 常 翻 阅或 背 诵 , 多加 模 仿 运 还 并 用 , 优美的词 、 种表达方式 、 作技巧烂熟于心 , 使 各 写 为 提 高 语言 运 用 能 力 与培 养 语 感 奠定 坚 实 的基 础 。
学 家 吕叔 湘 先 生 强 调 :语 文 教 学 的首 要任 务 是 培 养 学 “ 生 的 语 感 。所 谓 语 感 , 读 者 或 听 者通 过 听人 讲 话 或 ” 就是 进 行 阅读 直 接 感 知 语 言 , 学 习 、 解 和 运 用 语 言 文 字 是 理 的一 种敏 锐 感 知 力 ,也 是 一 个 人语 文 水 平的 重 要 标 志 。 我 在 语文 教 学 中运 用 新 的 课程 理 念 , 三 个 方面 来 培 养 从 和 发 展学 生 的 语 感 。 加 强积 累 , 丰富 语 感 积累如吸气, 运用 如 吐 气 , 有 吸 够 了气 , 能 吐 出 只 才 气 。 此 , 的 完成 需 要 引 导学 生 通 过积 累知 识 来获 得 , 因 它 引导 学生 联 系 自己的 生 活 实际 , 帮助 他 们 展 开合 理 的 想 像和 联 想 , 助 思 维 与 审视 能 力 , 语言 材 料 进行 品评 、 借 对 鉴赏 , 能够惬意地抒发 自己的情感 , 会语言文字的弦 领 外 之 音 、 之 意 , 发 读 完文 本 后 独特 的 情 感 体验 。 言外 抒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语感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语感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受力,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和吕淑湘都十分重视语感的培养。
叶老曾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
”因此,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训练学生的语感。
一、强化朗读,把握语感一篇文章经过初读、精读、复读之后,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再反复诵读,细心品味,这就是感情朗读。
1.想象朗读,入情入景。
语感同想象是紧密联系的,而想象必须有特定的语言环境。
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情景,运用形象思维,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出课文中描写的艺术形象,产生“内心视象”,才会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感情上达到与作者共鸣。
如教学《月光曲》一文,在引导学生领悟贝多芬创作乐曲的意境一段时,用平缓、柔和的语调朗读环境描写的语句,再结合画面,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茅屋之中:一轮明月升起,月光流泻,万物披纱,四周是那般幽静。
在这境界中,贝多芬手扶琴键,音符似潺潺流水,又如瑟瑟秋风,倾诉着人间的真诚与善良,贫穷与希望……之后又辅之以声情并茂的范读,把学生带到波浪汹涌的大海边,领略大海的雄宏壮美,从而领会乐曲旋律的跌宕起伏,由此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
2.表情朗读,体验情感。
表情朗读能进一步领会课文内容,深化认识。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感情十分深厚的记叙文,在教学中让学生用深沉悲痛、哀婉缓抑的语调进行表情朗读,将当时那种巨星陨落,天安门广场人民悼念总理的无限哀思、肠断心碎、催人泪下、庄严肃穆的悲壮情景再现出来,学生对周总理的无限崇敬、爱戴和深切怀念之情便油然而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品词析句,领悟语感课文中的关键句、中心句、重点段,最能突出文章的中心,激发学生的情感。
因此,教师要以点拨和剖析的方法,使抽象的词语或句子变成具体鲜活的语言形象。
如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那时我有点儿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爱戴”一词不仅是这个句子的中心词,还是全文的贯穿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语感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语感叶圣陶先生讲到语感训练时曾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语感,希望对你有帮助!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语感一、在情感中品味语感深入理解词句、领会情感和培养想象能力是循序渐进的,后者是难点。
学生理解词句易,身临其境感知描绘的场景则难,领会作者深刻的意旨更难。
学生没有“入境”,谈何“入情”?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创设浓浓的语感情境。
如《早发白帝城》,先自由读,再引导学生理解词句,接着根据诗句意思自己体会情感再次朗读。
当读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时,有个学生提出:“诗人乘着小船顺水而下,听到两岸传来叫个不停的猿声,这声音听起来凄惨,一路上应该是难熬的,可下句却说小船很快驶过重重高山,不知用什么感情来读?”我趁此介绍了诗人当时的背景,诗人被赦后特别高兴,觉得猿猴声好听,一路上都在给他解闷。
然后创设情境,把自己看做诗人,给出片断的开头“我像一只脱笼的小鸟,恨不得立刻飞回家乡。
我乘上轻快的小船……”,让学生续写路上所见所闻,这样,学生便明白其中道理了。
二、初读课文,感受语感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学习氛围的前提下,请学生初读全文。
初读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初步的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可让学生通过听教师范读或录音、自由读、出声朗读等途径进行。
这时的“读”要充分,先要正确练读,做到不多一字、不少一字。
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句及全文表达的意思,也可适当安排复述、讨论等环节,让学生把自己的初步感受表达出来。
三、反复诵读,培养语感语文教学用诵读感悟的方法,可称之为语感教学法,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朗读既是一种把书面语言用声音表达出来的言语活动,又是一种讲究吐字、表情达意的艺术,所以培养语感必须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进行。
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要求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强调对语言文字直接整体的领悟,这与语感的直接感悟是完全一致的。
语文教学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文教学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摘要:语感是通过学生反复不断的感觉实践而产生的。
作为教师,必须创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感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语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语感一、提高朗读质量,训练学生语感朗读是培养语感最传统也是最基本的方法。
朗读的一般要求是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1.放声朗读,读得正确,做到一字不能差。
教材选编的文章,语言比较规范,经得起推敲。
坚持不懈地抓好正确朗读的环节,为学生语言的“内化”贮存了规范、正确的语言材料,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语言的准确领悟感觉,使学生不仅能在听、读语言材料时,迅速地捕捉所需的语言信息,准确地判断、领悟、乃至鉴赏语言。
2.反复诵读,以达纯熟乃至释卷能诵,即读得流利。
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和听读。
“听读也是阅读,不过读的是‘声音的书’。
”(叶圣陶语)让学生根据语意恰当地断句,做到正确、流利、连贯,培养学生听、读语言的节奏感、舒适流畅感。
这种语言感觉的形成,学生不仅会在听、读语言材料时对其语言表达是否流畅通顺,迅速地做出判断;还能在运用语言时能游刃有余,妙笔生花。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美读”。
“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
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
”(叶圣陶语)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得流畅,有感情,就必须指导学生揣摩词句,领悟意境,唤醒记忆中类似或相关的生活经验,体会文本蕴涵的情味。
这样,学生的语感就在这大量的朗读、揣摩体味中受到训练,得到发展。
二、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语感1.创设教学情境,触发语感。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初步感知课文意境,心通其情,意会其理,便能触发语感。
并使学生的审美情感由然而生,有关的心理活动随之活跃。
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时,悠扬的音乐和着大屏幕展示蝴蝶一路飞行去山谷聚会的场面,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目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语感教学是通过优秀言语作品作为中介,这些优秀作品渗透着作者的主体生命、人格精神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展现着丰富的想象、动人的节奏、变换的意象。
它无不激发学生的爱好、兴趣、需要的动机和情趣,更能使学生体会到成长发展和创造的愉快。
语感教学融进了学生的知、情、意、理,从而有利于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因此更有利于为“立人”服务。
语感教学倡导开放的教学,它向生活开放、向心灵开放,因为领悟作品离不开生活经验和情感经验。
以言语为对象对人全方位素质的培养是语感教学的最终目的。
语感教学尊重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的创造精神。
一、小学语文教学培养语感的重要性
“首先,语感是言语活动的必备前提条件。
我们进行任何一种言语活动(包括语文学习)都必须以具有一定的语感能力为先决条件,否则根本无法参与任何一种言语活动。
由此可见,语感是语文能力的基础。
其次,语感能力的高低决定语文能力的高低。
语文能力一般包括语言能力和篇章能力,前者是基础,而前者又以语感为核心,因为信息交流直接凭借的是语感,离开语感就谈不上信息交流。
由此可见,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
最后,语感能力的高低决定语文审美能力的雅俗。
审美教育要
通过形成良好语感来完成,言语活动(包括语文学习)中的审美对象的感受、审美情感的诱发、审美能力的形成都必须基于语感。
由此可见,语文能力最高境界——语文审美能力的形成要以良好语感的形成为标志。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因此通过语感能力所体现的语言功底、智力水平、思想品格、审美情趣、文学修养生活交际能力等既是主体语文素养的体现,更是语文教育目标的实现。
郭沫若曾说过:“语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树立大语文观,根据语言文字的特点,深入地研究、实践,把语感的训练和培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方面,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培养和训练。
二、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
1.劳于读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是写的基础。
要内化
语言,首先要加强读的训练。
”⑼由此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
(1)培养对阅读的兴趣。
读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古今中外作家经反复推敲而写下的不朽作品,从这些精品中体会语言文字在知识与情感等方面的精妙之处,深深的吸引他们。
没有兴趣的阅读,学生语感的培养是无从谈起的
(2)一般说来,语言材料有着自己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其语言标准,语言规范,是规范学习的样板。
朗读就是要求能正确的读好词句,如读音的正误、音调的流畅、词与词组的连接,长句子当中的句子成份的完整,甚至对词义的含义、表达的恰切、语法的运用、条理的连贯、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都应有所体会。
这样的严格训练有助于学生理解语言材料的结构及语气,养成辨析句子的习惯。
如果学生遇到一个句子在遗词造句方面有什么毛病,读起来顺为顺口,他们就可以凭借语感来判断和修改。
(3)同思维相结合
“良好的语感能力得之于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就是思考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品质正处于发展阶段其特点是:不善于全面看问题,不善于联系看问题,不善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更不善于创造性的分析。
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着力培养和引导学生的思维,努力让学生的思维融于阅读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语言的不同。
(4)有感情的朗读
有感情的朗读,就是要入情入境,让主体的思想感情与文章融为一体,细细品味,体味文章的气韵和语言美。
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特别讲究一个“情”字。
“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
小语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而小学生更是情感尤物。
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感觉,去体验,加之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学生情感的波纹就会涌动起来。
2.揣摩想象
教师凭借学生已有语感水平,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感悟难度适宜的课文内容,自语自得。
在读书时,让学生联系过去相似的生活经验,通过想与联想,将课文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可感的画面,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计划地把难度适宜的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多读、自悟,在头脑中再现语言文字表述的图像、情景,从而达到对课文直觉感悟的目的。
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课文,学生感到较新奇,陌生的内容,可利用形象刺激,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实物形象、动作形象和言语形象的刺激,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左右脑协同运用,处理并储存信息,利用直觉形象思维的帮助去感悟课文内容。
在输出信息的过程中必须借助语感进行情景表述,凭借语感进行修正,在内化的同时,迁移运用语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
三、迁移表达
迁移表达就是让学生运用在课文中感悟到表达方法。
写作方法进行一些口语和书面写作方面的训练,使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在书面写作训练方面,我在教学了《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以后,安排了写景作文,让学生把最近到公园或郊外游玩观察到的美丽景色按顺序写下来。
让学生凭借课文中感悟到的表达方法、写作方法去写作文,写后凭借语感自行修改。
例如:有的学生在参观完我们市的天香园后写到:‘哦们天香园的榆树造型真是美丽极了,一棵棵榆树千姿百态:有的像长颈鹿,在翘首遥望;有的像孔雀,向人们展示它美丽的羽毛,笑迎来宾,……”这一系列的排比句和比喻句,把天香园中那千姿百态的榆树造型描写得真可谓惟妙惟肖。
总之,语感能力是学生学习,特别是学习语言的一项重要能力。
良好的语感能力不是靠学生自己就能形成的,它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是分不开的。
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对怎样培养学生语感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引导和训练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讷河市学田镇清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