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肠炎到肠癌
如何正确区分结肠炎与结肠癌
如何正确区分结肠炎与结肠癌文章目录*一、如何正确区分结肠炎与结肠癌*二、结肠炎的治疗误区有哪些*三、结肠炎的预防方法有哪些如何正确区分结肠炎与结肠癌1、如何正确区分结肠炎与结肠癌1.1、疼痛右半结肠癌时,多为腹痛不适或隐痛。
早期症状开始时可为间歇性,后转为持续性。
服用抗生素药物无效,而肠炎出现的腹部不适感服用抗生素后都会有所改善。
1.2、大便习惯改变大便习惯改变也是属于早期结肠癌的症状表现之一当右半结肠癌时表现为早期粪便稀薄,有脓血,排便次数增多,当结肠癌的癌肿继续增大影响到粪便的通过时还可出现交替出现的腹泻与便秘。
2、结肠炎需要做哪些检查2.1、乙状结肠镜检查:结肠炎可通过乙状结肠镜检查,它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又有临床使用价值的方法。
对病人基本上没有不能忍受的痛苦,并发症也不多见。
2.2、纤维结肠镜检查:结肠炎还可通过纤维结肠镜有很长的导光纤维管,可以弯曲,能深达结肠各段,乃至越过回盲瓣进入回肠末端,可以观察整个结肠腔内情况,适用于检查结肠各段疾病。
2.3、血液检查:血红蛋白在轻型病例多正常或轻度下降,中,重型病例有轻或中度下降,甚至重度下降。
白细胞计数在活动期可有增高。
血沉加快和c-反应蛋白增高是活动期的标志。
严重或病情持续病例血清白蛋白下降。
3、为何会患上结肠炎3.1、自身免疫反应: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因为本病并发自身免疫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者较多,肾上腺皮质激素能使病情缓解,在部分患者的血清中可查到抗结肠上皮细胞抗体,所以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3.2、感染:本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与一些结肠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相似,因而有些人认为感染是本病的病因。
在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多种因素中,目前的研究表明病毒的可能性较大。
结肠炎的治疗误区有哪些1、结肠炎有很多种,可分为溃疡性结肠炎、寄生虫性结肠炎、细菌性结肠炎、结核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
在级别较低的医院,由于检查设备缺乏、医生经验不足,极易造成误诊,当然也无法对症治疗,不仅会耽误病情,还容易诱发其他胃肠疾病。
直肠癌与直肠炎有哪些区别
直肠癌与直肠炎有哪些区别直肠癌患者的饮食要特别注意荤素搭配,尤其是在出现疾病症状之后,将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患者及时的走出阴霾,正确的心态,更加有利于对于疾病的治疗,能够让患者尽快的去分开疾病类型,那么,直肠癌和直肠炎有哪些区别呢?直肠炎与直肠癌的区别是什么?一,直肠炎是良性疾病,直肠癌症是恶性疾病,临床表现都可出现腹痛,便血等。
二,直肠炎是慢性炎症,预后好。
直肠癌是恶性病变,预后差。
治疗上直肠炎症以抗炎为主,直肠癌以手术切除为主,必要时辅以放化疗,预后也不一样。
三,急性直肠炎久治不愈,将转化为慢性直肠炎,引起直肠粘膜充血水肿→直肠粘膜糜烂→重度糜烂→直肠穿孔,最终将导致直肠癌。
四,长期的慢性炎症可能是引起肛门直肠癌的要素。
如慢性细菌感染、阿米巴痢疾、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憩室炎等,使得粘膜发生肉芽肿炎性变和假息肉阶段而发生癌变。
直肠癌的预防又知道多少呢?1.排便习惯改变。
排便习惯改变是直肠癌最早出现也是最常见的症状。
由于癌肿的刺激,病人可在短期内出现无明显原因的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有排便不尽的感觉。
随着病程发展、病灶增大,癌肿可阻塞直肠出口,引起便秘、大便变细或变形、腹胀等症状。
2.大便形状改变。
出现大便变稀、大便带血和黏液。
80%~90%的直肠癌可有便血,血液呈鲜红或暗红色,常混有黏液或脓液。
有时在粪便中可见到脱落的肿瘤组织,但这时往往已不是早期。
3.早期就诊。
患者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到医院检查,就诊时要注意不要轻易相信医生没有进行检查所得出的结论,如痔疮或菌痢等。
如医生没有要求做检查,病人不妨自己提出。
一般说来,直肠指检能发现75%以上的直肠癌,简单的乙状结肠镜检查几乎能发现所有的直肠癌。
4.认真对待。
有许多病人可能羞于检查或怕检查带来的痛苦,在医生开出检查单后拿着单子不做检查,从而延误了早期发现的时机,这类例子在临床上也不少见。
慢性溃疡性大肠炎10年后易癌变
慢性溃疡性大肠炎10年后易癌变
*导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患大肠癌的几率比正常人要高上数倍,且往往在发生慢性溃疡性大肠炎10年后开始癌变。
专家提醒,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最好每年接受肠镜检查。
大肠癌的发生与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大肠慢性炎症、大肠腺瘤、遗传因素和其他因素如:血吸虫病、盆腔放射、环境因素(如土壤中缺钼)、吸烟等有关,其中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患大肠癌的几率比正常人要高上数倍,且往往在发生慢性溃疡性大肠炎10年后开始癌变。
专家提醒,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最好每年接受肠镜检查。
*6类人是大肠癌的高发患者
专家指出,有6类人大肠癌的高发人群:大肠癌高发区40岁以上有消化道症状,如便血、黏液便及腹痛者;有大肠癌病史者;有大肠癌癌前病变者,如大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血吸虫病患者;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有大肠息肉家族史的直系亲属;有盆腔放疗史者。
*40岁后每年查一次大便
早期发现大肠癌,检查必不可少。
对于普通人来说,只需要40岁后每年查一次大便,做粪便潜血试验,每5-10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就能保证在第一时间发现大肠癌;而对于有大肠癌高危因素者,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该每年结肠镜检查。
*溃疡性结肠炎能治好吗
溃疡性结肠炎目前尚无有效的长期预防或治疗的方法。
常规治疗可分为内科治疗和手术治疗,内科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全身支持治疗和药物治疗。
对于暴发型及病情严重的患者,如内科治疗效果不佳,会考虑手术治疗。
有20%~30%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最终手术治疗。
在现有的四类手术中,结直肠全切除、回肠袋肛管吻合术都
是较为合理、可供选用的方式。
肠癌有什么反应 平时该怎么去预防肠癌
肠癌有什么反应平时该怎么去预防肠癌
肠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前期无症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会慢慢恶化,身体逐渐产生疼痛,病情加重,可能治疗的效果会下降,治愈能力变差。
肠癌虽然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但是也会出现一些信号,需要平时注意观察,如果出现了,需要立即去医院进行检查。
一、排便习惯改变
如果以前的时候排便比较规律,一天一次。
但是突然之间一天就会排便三四次,瞬间增加很多,而且有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的情况,需要立马去医院进行检查,可能是早期肠癌。
如果平时是因为吃错东西而拉肚子,吃了药之后就好了,就要排除考虑。
二、出现脓血便
如果一些人患有痔疮,排便的时候可能会有便血的出现,比较常见,所以很多人都忽略不去治疗。
但是便血还有可能是肠癌。
如果便血是鲜红色,则可能是痔疮引起的,如果便血是暗红色,而且有脓血,更大的可能性是肠癌。
如果自己难以辨别,身体又出现了这两种状况,可以去医院进行深度检查,确定病因。
三、别吃致癌的物质
平时尽量要避免致癌物质,例如一些油炸食品在制作的时候产生硝酸盐等致癌物质,会刺激肠道粘膜。
不要吃加热多次的饭菜,油经过反复加热之后会滋生致癌物质,在人体内堆积,很容易引起细胞癌变。
平时要多吃新鲜水果,补充维生素,对细胞有抗衰老和防病变的
作用。
四、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运动。
平时要注意体育运动,根据自己的自身体情况来制定运动的强度,不要过度运动,要劳逸结合。
适当的运动可以加速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还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加速有毒物质的的排出。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结肠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结肠黏膜的连续性炎症,通常从直肠开始,并向上蔓延到结肠不同部位。
虽然溃疡性结肠炎通常被视为一种良性疾病,但其并发症之一就是结直肠癌。
据研究表明,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要比一般人群高出数倍。
本文将针对溃疡性结肠炎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希望对相关的医学工作人员和患者有所帮助。
一、慢性炎症慢性炎症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长期的结肠黏膜炎症不仅会导致表观遗传学改变,也会对肠道黏膜免疫微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导致癌变的可能性增加。
炎症还会对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产生一系列影响,从而促进癌细胞的形成和发展。
二、持续的增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往往伴有黏膜增生,即所谓的增生性结肠炎(dysplasia)。
这种增生可能是由于长期的炎症导致黏膜细胞的异常增生,而这种异常增生恰好是结直肠癌的前期病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病变的持续发展,增生可能会进一步演变成结直肠癌。
三、炎症相关信号通路慢性炎症在癌症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调控多条信号通路来影响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
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的异常释放会导致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的异常激活,进而影响细胞的命运。
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内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往往处于活跃状态,这就为结直肠癌的发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免疫系统异常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免疫系统受到持续的激活和刺激,免疫调节功能失调,易导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异常,从而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
免疫系统在防御肿瘤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慢性炎症状态下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免疫功能的下降也为癌症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遗传因素除了上述的环境因素外,遗传因素也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有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的突变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直肠癌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联。
大肠癌与慢性细菌性肠炎关系
大肠癌与慢性细菌性肠炎的关系【摘要】大肠癌是胃肠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居全胃肠道肿瘤第1-2位。
慢性肠炎为大肠癌的高危因素。
慢性细菌性肠炎有癌变的危险。
慢性细菌性肠炎患者中大肠癌的总患病率为1.7%。
随着慢性细菌性肠炎病程的增加,大肠癌的年发病率也在增加。
本文通过对慢性细菌性肠炎临床分析与细菌性肠炎癌变的发生率,探讨大肠癌与慢性细菌性肠炎的关系。
【关键词】慢性细菌性肠炎;大肠癌;机理慢性细菌性肠炎又称细菌性肠炎,细菌性肠炎泛指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可为细菌、霉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感染,亦可为过敏、变态反应等原因所致。
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粘液便或水样便。
目前,慢性细菌性肠炎也是大肠炎症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本文结合有关的资料,探讨大肠癌与慢性细菌性肠炎的关系。
1 细菌性肠炎癌变前的临床表现由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胃肠炎、小肠炎和结肠炎。
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稀水便或粘液脓血便。
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里急后重感觉,故亦称感染性腹泻。
肠炎按病程长短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慢性肠炎病程一般在两个月以上,临床常见的有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和限局性肠炎等。
肠炎极为普遍,全世界每年发病约30~50亿人次,尤以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和病死率为高,特别是儿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发展中国家中,感染性腹泻是儿童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病死率约为20‰,仅在亚、非、拉地区,每年就要夺去约460万婴幼儿的生命。
消化道症状:经常、反复的呈现间断性腹部隐痛、腹胀、腹痛、腹泻为本病主要表现。
遇冷、进油腻之物或遇情绪波动、或劳累后尤甚。
大便次数增加,日行几次或数十余次,肛门下坠,大便不爽。
细菌性肠炎急性发作时,可见高热、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大便急迫如水或粘冻血便。
全身症状:呈慢性消耗症状,面色不华,精神不振,少气懒言,四肢乏力,喜温怕冷。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分析概述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UC患者在长期炎症作用下,存在发展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高危因素。
根据统计数据,在所有经过结直肠切除术的UC患者中,CRC的发生率很高,且始终存在着增长的趋势。
因此,深入了解UC相关性CRC的危险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危险因素1.炎症程度:UC患者的结肠明显受到炎症的影响,这对于CRC的发生风险起到了显著的影响。
炎症程度较高的UC患者比炎症程度较低的UC患者更容易发生结直肠癌。
2.炎症持续时间:UC炎症持续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结直肠癌。
这与长期炎症对肠壁细胞的破坏、生长因子的异常分泌有关。
3.年龄和病程年限:年龄是UC相关性CRC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结直肠癌。
与此同时,病程年限也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随着UC病程的延长,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显著增加。
4.基因因素:一些研究表明,UC患者固有基因的变异,可能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
HNPCC和FAP等基因突变与UC患者结直肠癌的发病相关性较强。
5.癌前期病变:UC患者中,疑是癌前期病变的高级别结肠炎症(dysplasia)患者是发生CRC最高危险的人群之一。
病变的程度和扩散范围对于CRC发生的危险度有重要影响。
结论与展望UC患者发展成结直肠癌的危险性是存在的,并随着炎症程度、持续时间、年龄和病程年限、基因因素、癌前期病变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对于UC患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势必能够大大降低相关性结直肠癌的发生率。
这提醒我们注意加强UC患者的个性化诊疗,其发展前景将有望展现出更加明确的方向,消除结直肠癌带来的风险和影响。
肠癌和肠炎的区别
肠癌和肠炎的区别结肠炎:腹泻是主要症状,排出脓血便、粘液血便或血便,常伴里急后重,有腹痛→便意→排便→缓解的特点。
结肠炎腹痛一般多为隐痛或绞痛,常位于左下腹或小腹。
其它表现有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及肝大等;左下腹可有压痛,有时能触及痉挛的结肠。
常见的全身症状有消瘦、乏力、发热、贫血等。
有少部分病人在慢性的病程中,病情突然恶化或初次发病就呈暴发性,表现严重腹泻,每日10-30 次,排出含血、脓,粘液的粪便,并有高热、呕吐、心动过速、衰竭、失水、电解质紊乱、神志昏迷甚至结肠穿孔,不及时治疗可以造成死亡。
结肠癌:结肠癌是发生于结肠部位的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症状为(一)早期症状:最早期可有腹胀、不适、消化不良样症状,而后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如便次增多,腹泻或便秘,便前腹痛。
稍后即可有粘液便或粘液脓性血便。
(二)中毒症状:由于肿瘤溃烂失血和毒素吸收,常可导致病人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表现,其中尤以贫血、消瘦为著。
(三)肠梗阻表现:为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肠梗阻症状,如腹胀,腹痛(胀痛或绞痛),便秘或便闭。
体检可见腹隆、肠型、局部有压痛,并可闻及亢强的肠鸣音。
(四)腹部包块:为瘤体或与网膜、周围组织侵润粘结的肿块,质硬,形体不规则,有的可随肠管有一定的活动度,晚期时肿瘤侵润较甚,肿块可固定。
(五)晚期表现:有黄疸、腹水、浮肿等肝转移征象,以及恶病质,直肠前凹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肿瘤远处扩散转移的表现。
两者的区别为:结肠炎病人,腹痛后欲大便,排便后疼痛缓解,想大便的感觉随之解除,每次均能排除粪便,粪便中可能混有黏液和浓血,一般无明显的梗阻现象,如腹胀不放屁。
而结肠癌病人,脓血、黏液与粪便不相混合,而是粘附在粪便表面,腹部坠胀,排便后便以不会明显减轻,排便不净,疼痛多在晚期出现。
溃疡性结肠炎应积极治疗,少部分有癌变的可能。
从腹痛到肠癌晚期仅4个月一分钟自测一下你患这种癌症的风险
从腹痛到肠癌晚期仅4个月一分钟自测一下你患这种癌症的风险32岁的杭州姑娘小尹因突然腹痛而就医,从确诊肠癌晚期到弥留之际,仅4个月,病程发展之快,让人感叹。
四个月前,小尹下班回家,突然腹痛,痛得直不起腰来,随后被家人马上送到了当地医院就诊。
当医生用腹腔镜探查小尹腹腔后,却发现里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结节,医生高度怀疑为胃肠道恶性肿瘤。
医生对小尹做了肠镜检查,才发现在结肠起始部位,也就是盲肠的位置是肿瘤原发灶。
而之后,肠癌晚期的小尹只能接受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入院不到一个月,小尹因肠梗阻、癌性腹水,导致病情急剧恶化,出现感染性休克,进而发展为心肺衰竭,处于弥留之际。
在病情突发之前,其实早有征兆!早几年,小尹就发现自己腹部经常会有点疼痛,但是属于时而发作,时而好转,而小尹却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以为自己只是例假前的正常疼痛。
除此之外,小尹认为自己年轻,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并不是很重视,如果不是四个月前突然严重腹痛,她都不会去医院。
报告显示,小尹存在大便隐血,但在未发病前,小尹对于这类检查都是能避则避,从未观察过自己的排便性状。
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比如腹痛、大便隐血。
若不加以重视,最终会酿成大毛病,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那么,我们该如何了解自己的大肠癌风险?其实,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排便情况,及时了解大肠癌风险。
由于胃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食物进入人体后,由胃部进行消化,在小肠被吸收,最后食物残渣形成粪便,经由结肠和直肠排出体外。
所以,一旦结直肠内壁长出肿瘤,常会引起出血的症状,也会影响必须经由肠道排出体外的粪便,还会改变其性状。
正常的排便并不会引起肠黏膜破损出现便血,若大便与肿瘤表面摩擦后却极易出血,所以,便血是识别大肠癌早期病变的最典型症状。
排便时若发现有便血的情况,患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如粪便隐血试验、肠镜检查等,以及早明确诊断,避免耽误治疗时机。
我国大部分的肠癌患者,一旦发现几乎为中晚期。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一是在肠癌早期并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因此未能引起注意,进而失去了早期发现的机会。
被“确诊”成结肠癌的结肠炎-结肠炎会发展成结肠癌
被“确诊”成结肠癌的结肠炎_结肠炎会发展成结肠癌被“确诊”成结肠癌的结肠炎_结肠炎会发展成结肠癌《别让误诊害了你》・连载(八)我的肠胃一直不好,稍微不合适就要腹泻,严重的时候大便里会有脓血。
医院诊断过“过敏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之类的,但一直没有根治。
这次,因为便血很长时间了,就到医院做了肠镜。
取结果的时候,医生告诉我,因为我当时做肠镜取活检的时候出血太多,取活体组织的医生没能清楚看到具体的情况,只能凭感觉和经验取。
结果他们高度怀疑的那一块实际上没取上,但是按照临床经验,医生建议我做手术。
以往的经验和我当时消瘦又贫血的身体状态,医生认为癌变几乎百分之百了。
我是做好了拼死一搏的准备走上手术台的。
谁知道,手术麻醉一醒过来,我首先看到的居然是医生的笑脸!他们向我恭喜说,打开之后没有发现癌症,只是个严重的溃疡性结肠炎,他们把以后可能恶变的那一段取下了就完成了手术,所以整个手术时间比原来短了很多。
医生一直跟我解释说,对于严重的“溃疡性结肠炎”,特别是有明显恶变倾向的,手术切除也是合情合理的,从原则上讲,给我做手术的处理没有根本的错误。
但我想,如果当时医生能准确地取出病理组织,他们肯定不建议我做手术。
我心里明白,自己经历了一场无法抱怨的误诊。
专家点评:张纾难(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溃疡性结肠炎的癌变几率患溃疡性结肠炎以后,前8年的癌变机会仅1%以下,其后,每年患癌的机会增加0.5%~1%,20年以上的癌变机会可达5%~10%。
因此,10年以上不愈的全结肠溃疡性结肠炎,应警惕癌变的可能,要密切随访,坚持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首次发病多为30岁以下的青年人,有反复再发和再缓解的特征;而肠癌则是多发于成年以后,呈持续加重的情况。
从临床症状上看,与上述溃疡性结肠炎的典型表现有所不同的是,肠癌可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比如,左侧结肠癌发生便秘或肠梗阻较多,右侧则以腹泻多见。
但最根本的鉴别肠炎和肠癌的方法还要靠肠镜或钡灌肠及其他实验室检查。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大肠癌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 ( u l c e r a t i v e c o l i t i s , U C ) 背景下发
生 的大 肠癌称 之 为溃疡 性结 肠炎 相关 大肠 癌 ( u l c e r -
a t i v e c o l i t i s — a s s o c i a t e d 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 ) 。 由 于 各 种
・
综
溃疡性 结肠 炎相关大肠癌研 究进展
汪 芳裕
[ 摘 要]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大肠癌指的是在溃疡性 结肠炎 ( u l c e r a t i v e c o l i t i s , U C ) 背景 下发生 的大肠 癌 , U C患 者大肠 癌 的发生率 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 而且 随病程 的延 长而上升。慢性 炎症刺激通过氧化应 激造成肠黏 膜损伤 , 引起细 胞增殖调 控的 相关基 因的突变和表观遗传改变 , 从 而导致结肠上皮细胞增殖 和转 运加速 , 最终可发 生异 型增生 和癌变 。对 长期 U C患 者必 须进行大肠镜监测 , 若 在炎症区域发现异型增 生的息肉或腺瘤样病变可将其完 整切除 , 非 腺瘤样重 度异型增生 和广泛 的异型 增生病变则应考虑手术切除结肠 。5 一 氨基水杨酸类药 物通 过减 轻炎症可预防癌变发生 。 [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大肠癌 ; 氧化应激损 伤 ; 临床监测 ; 化 学预防 [ 中图分类号] R 7 3 5 . 3 [ 文献标志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2 7 1 X . 2 0 1 3 . 0 4 . 0 1 9
分结 肠 , 则具有 类 似 的风 险 。癌变 风 险与病程 、 早 年 发病 及散 发性结 直肠 癌 家 族 史 相关 。U C伴 原 发性 硬化 性 胆管炎 ( P S C ) 也 是胆 管癌 及 结直 肠 癌 风 险增 加 的一 个 因素 引 。本 文简 要叙述 C A C C发 生机 制 、 临床诊 治和 预 防监 测等 相关 问题及 最新 研究 进展 。
结肠炎、直肠炎不注意这六点,当心一夜之间癌变!
结肠炎、直肠炎不注意这六点,当心一夜之间癌变!近些年来,我国肠癌发病率明显升高,在恶性肿瘤中,已成为第三大“杀手”,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等大城市上升更明显。
如果不加以预防和控制,将对我国百姓健康造成灾难性后果。
据广州疾控中心数据显示,10年间肠癌发病率上升了50%;30年间,上海肠癌患病人数也增加了5倍多。
当持续发生腹泻、腹痛、大便粘液、便血等情况时,经过药物治疗,总是用药有效、停药复发、久治不愈、越治越重,就应该引起重视了,这就是肠癌的早期信号,当心癌变一夜间。
那么,哪些因素容易导致慢性肠炎、结肠炎发展成肠癌,我们又该如何来预防呢?1.拖延病情,肠道菌群环境静悄悄地恶化。
肠道疾病最怕的就是“拖”这个字,结肠炎早期发病比较隐蔽,当出现持续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时,千万别以为只是小事,吃点西药或中药,过几天就好了,一拖再拖。
实际上,肠道里面的菌群已经慢慢被破坏了,菌群完全失衡,有益菌大大缩减,有害菌占上风,剩下的中性菌也会随着有害菌的影响变坏,结肠上的黏膜的菌膜屏障也受到了破坏,黏膜受损发生炎症形成溃疡,溃疡不及时处理,随时恶变形成癌。
事实上,医学专家研究发现,结肠炎如早期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在服药的期间补充超级活菌调理,那么结肠炎的治愈率和存活率高达90%的。
2.不良的饮食习惯,反复刺激满目疮痍的肠黏膜,导致恶化。
俗话说,肠道疾病三分治、七分养,养就是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
在治疗结肠炎的过程中,饮食的地位举足轻重。
结肠炎患者的饮食宜卫生清淡,避免油腻、生冷、辛辣等刺激食物;规律饮食,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忌饥饱不均,饥饿时,肠胃内的胃酸、蛋白酶无食物中和,浓度较高,易造成粘膜的自我消化;而暴饮暴食又易损害肠胃的自我保护机制。
胃壁过多扩张,食物停留时间过长等都会促成肠胃胃损伤。
具体关于结肠炎的饮食禁忌,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前几期我们有文章详细解析过,可查阅参考。
3.不良的生活习惯,降低肠黏膜细胞防御力,加速肠黏膜炎症溃疡面的恶化。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以长期复发性结肠炎症为特征的肠道疾病。
患者常常需要接受持续的治疗和监测,并面临着严重的并发症,其中最致命的是结直肠癌(CRC)。
事实上,UC患者发生CRC的风险比一般人口要高出3至7倍。
因此,了解UC患者发生CRC的危险因素非常重要,以制定更有效的预防策略。
本文旨在提供UC相关CRC的危险因素的综述,以便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危险因素:年龄:风险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UC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5岁,而UC相关CRC的平均年龄为47.7岁。
病程时间:UC患者发生CRC的风险与病程时间呈正相关。
相对于病程1-9年的患者,病程超过20年的患者发生CRC的风险要高出26倍。
疾病活动性:未能得到治疗或病情未得到控制的UC患者发生CRC的风险更高。
疾病活动性可能是导致CRC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疾病活动性的判定还可以通过结肠镜检查,特别是活检结果。
肠道狭窄:肠道狭窄是腺瘤且(dysplasia)诊断的一个强有力的预测因子,这是UC 患者发展为CRC的重要标志。
家族史:与健康人口相比,UC患者的结直肠癌风险已经增加,而UC患者中家族以结直肠癌的形式存在的病史更可能发生结直肠癌。
基因突变:具有TP53和KRAS的突变,例如TP53基因突变,KRAS G12V突变或KRAS G12D突变,与UC相关CRC的发生有关。
在患者中进行特定基因的筛查,可有助于早期发现UC患者中CRC发展的风险。
总之,认识到UC患者发生CRC的危险因素十分重要。
医生和患者应该密切关注这些因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策略,如定期结肠镜检查,并控制UC的病情。
直肠癌的早期症状和常见误诊情况
直肠癌的早期症状和常见误诊情况直肠癌是以直肠内软组织恶性肿瘤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癌症。
早期发现直肠癌非常重要,因为早期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本文将介绍直肠癌的早期症状以及常见的误诊情况。
一、直肠癌的早期症状1. 改变排便习惯:直肠癌早期最常见的症状是排便习惯的改变。
例如,频繁的腹泻、便秘或者排便时感觉肠道未完全排空。
这些改变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并且不会因为改变饮食或用药而得到缓解。
2. 血便:直肠癌早期常出现便中带血或暗红色血液的症状。
便中带血的程度可以因患者的病情而有所不同,有时可能只是微量血液,但也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出血。
3. 腹胀和腹痛:直肠癌患者常反映出现腹胀和腹痛的症状。
这种不适感可能是由于肿瘤引起的肠道阻塞或炎症反应所致。
4. 排便感觉异常:患者可能会感觉到肠道有大便残留的感觉,但在排便时无法将其排出。
5. 身体消耗:直肠癌早期也常伴随身体消耗,以致于体重减轻、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二、常见的误诊情况1. 痔疮:由于症状的相似性,直肠癌常常被误诊为痔疮。
尤其是在早期,直肠癌引起的症状可能和痔疮非常相似,例如便血、排便不适等。
如果不及时作出正确诊断,就会延误治疗。
2. 肠炎:直肠癌也容易被误诊为肠炎。
腹泻、腹痛等症状可能让医生首先考虑到肠道炎症,而忽略了直肠癌的可能性。
3. 肠易激综合征:直肠癌早期的症状可能与肠易激综合征相似,例如腹痛、腹胀和便秘或腹泻等。
这种相似性可能导致医生将直肠癌误诊为肠易激综合征。
4. 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癌的早期症状与溃疡性结肠炎(一种慢性肠道疾病)的症状相似,例如腹痛、腹泻、便血等。
因此,有时直肠癌被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
5. 肠道感染:直肠癌患者的症状,特别是腹泻和便血,与肠道感染的症状相似。
而肠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容易导致医生误诊直肠癌。
三、结论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了解直肠癌的早期症状以及与其他疾病的区别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常识。
炎症性肠病是否会演变为结肠癌
炎症性肠病是否会演变为结肠癌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过去该病在西方的患病率远高于我国。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
目前我们仅仅知道该病是由环境、基因和免疫因素等多因素联合影响,使肠道局部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并由此所致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确切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还未完全明了。
同时,当前在我国,尤其是在一些沿海发达地区,大肠癌的发病率也正在向西方发达国家靠拢。
那么,人们一定会问:炎症性肠病会不会演变为肿瘤?通过近年来各国消化病专家对其深入的研究,医学界已经发现炎症性肠病和结直肠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首先谈一下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侵犯直肠和结肠,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表现,起病之初往往容易与感染性肠炎相混淆。
溃疡性结肠炎发展成结直肠癌的两个最主要因素是疾病持续时间和病变范围。
根据国外的经验,病程<10年的患者,很少发生肠癌,以后患癌的危险性每年上升0.5%~1.0%。
曾有调查发现,溃疡性结肠炎相关肠癌的发生率10年为1%~5%,20年为5%~25%,30年之后达9%~42%。
病变范围广泛者(如全结肠炎)癌变危险性最高,而仅患直肠炎的患者,其癌变率与普通人群相同。
此外,有结肠癌家族史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肠癌的可能性约为无家族史者的2倍。
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有时和结肠直肠癌临床症状相重叠,因此对于患者和临床医师来说,需要共同重视对炎症性肠病的随访,复查全结肠镜,以避免延误癌症的诊断。
其次说说炎症性肠病的另一类型,临床上称之为克罗恩病。
这种疾病可累及从口腔一直到直肠的整个消化道,它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以及腹部肿块的形成,严重者可有肛周病变、腹腔脓肿等并发症。
不典型的克罗恩病与急性阑尾炎、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甚至肠道功能紊乱的鉴别常有困难,故早期误诊率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病的早期治疗。
有研究报道,克罗恩病患者发生结肠直肠癌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群的4~20倍,发病率约为1.8%。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现况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现况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其主要特点是结肠黏膜连续性炎症的累及,以及溃疡形成。
虽然结肠癌的发生率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相对较低,但炎症的持续存在以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手段,使得结直肠癌在患者中逐渐成为重要的并发症。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和医疗设备的进步,以及对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治疗策略的不断改进,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现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下面将从手术方式、手术范围、手术术前准备、手术后管理等方面对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现况进行探讨。
从手术方式上看,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手术主要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方式,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对于无广泛脏器粘连和固定的患者,腹腔镜手术可以更好地保护腹腔器官,减少复发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从手术范围上看,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手术一般需要根据炎症的分布范围、肿瘤的位置和性质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
对于病变局限的患者,可以通过近端联合切除(Proximal Colectomy)或半结肠切除(Hemicolectomy)等手术方式进行病灶切除。
对于病变广泛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全结肠切除(Total Colectomy)并结肠间质纵线吻合术(Colorectal Intestinal Anastomosis)等手术方式。
在手术范围选择上,尽量保留健康的结肠部分,以减少术后功能障碍的发生。
从手术术前准备上看,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手术需要充分评估术前肿瘤的分期和临床表现,以确定手术方式和范围。
术前准备还包括肠道准备,以清除肠道内的粪便和分泌物,减少手术中的并发症风险。
术前还需要进行全身情况评估,包括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以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从手术后管理上看,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手术的术后管理主要包括恢复期护理和术后化疗等方面的内容。
在恢复期护理中,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伤口愈合情况等,合理控制体位和饮食等。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其特征性症状是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
UC可导致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生与发展。
下面将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危险因素。
1. 疾病持续时间:溃疡性结肠炎发展为结直肠癌的风险与疾病持续时间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展为结直肠癌的风险随着患病持续时间的增长而增加。
长期的慢性炎症可能导致肠黏膜细胞发生异常,从而增加癌变的风险。
3. 年龄: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年龄越大,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越高。
这可能与老年人身体的免疫功能下降以及长时间的炎症刺激累积有关。
4. 肠道复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的病变程度和分布范围也与结直肠癌的发生相关。
多发性病变(多个病变部位)、长段炎(超过30cm)以及连续性病变(连续发生)的患者发展为结直肠癌的风险更高。
5. 家族史:家族中有结直肠癌病史的个体发展为结直肠癌的风险要高于一般人群。
家族遗传的基因突变或易感基因可能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
6. 骨盆腔放疗:骨盆腔放疗可导致结直肠黏膜损伤和炎症反应,加速癌变的发生。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接受骨盆腔放疗后,发展为结直肠癌的风险更高。
7. 用药史:部分药物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的风险有关。
如长期使用非甾体消炎药、苔原、硫糖铝等药物容易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
综上所述,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包括疾病持续时间、疾病活动性、年龄、肠道复杂性、家族史、骨盆腔放疗以及用药史等。
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个体应定期进行结直肠镜检查、积极控制炎症、避免暴饮暴食、戒烟戒酒,以降低发展为结直肠癌的风险。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肠道疾病,与其相关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风险明显增加。
因此,对UC患者的CRC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 UC的患病时间和范围UC的患病时间越长、范围越广,其CRC风险也越高。
一项研究发现,在UC患者中,患病时间超过10年的患者CRC风险增加了2.4倍;全结肠受累的患者CRC风险增加了4.8倍。
因此,UC患者应定期进行肠镜检查,以及根据病情情况进行全结肠切除手术等治疗方案。
2. 年龄和性别UC患者的年龄和性别也会影响其CRC风险。
研究表明,UC患者中,男性比女性CRC风险高;年龄越大,其CRC风险也越高。
因此,UC患者在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时,也应注意年龄和性别的影响。
3. 炎症活动性UC炎症活动性也是影响CRC风险的一个因素。
研究显示,慢性炎症是CRC发生的一个主要因素。
UC患者在炎症活动增加时,CRC风险明显增加。
因此,UC患者应定期进行炎症监测和治疗,控制炎症活动,从而降低CRC风险。
4. 免疫抑制剂UC患者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其CRC风险也会增加。
一项Meta分析研究表明,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UC患者,其CRC风险增加了1.5倍。
因此,患者在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应注意定期进行肠镜检查,以及在治疗期间加强饮食调理、降低生活压力等保健措施,从而降低CRC风险。
5. 遗传因素UC患者的遗传因素也可能影响其CRC风险。
一项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突变(如SMAD7基因突变)与UC患者的CRC风险相关。
此外,家族史也是UC患者CRC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UC患者在家族史方面应进行详细调查,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综上所述,UC患者的CRC风险与多方面因素相关,包括患病时间、范围、年龄、性别、炎症活动性、免疫抑制剂使用和遗传因素等。
因此,UC患者应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根据病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和保健措施,降低CRC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肠炎到肠癌浙学学
浙江大学医学院
姒健敏
CRC的流行病学研究
•全球CRC年发病1,023,252例,死亡639,000例•全球第三高发癌症,癌症致死原因第3-4位•欧洲北美澳洲传统高发
•日本、中国提升迅速
本中国提升速
Parkin et al., 2005. CA Cancer J Clin . 55, 74-108.
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CAC)•与持续肠道炎症相关
持续道炎症
•发病年龄轻
•好侵犯近端结肠
•从不典型增生到浸润性腺癌的进展速度快•印戒细胞癌发生率高
IBD患者发生CAC 的高危因素•发病时的年龄
•病程
•病情严重程度
•病变范围
•CRC家族史
•合并PSC情况
IBD/CAC 动物模型-化学诱导
pp,
Clapper et al. 2007. Acta Pharmacol Sin. 28 , 1450–59.
DSS
DSS+AOM
DSS + AOM
Danese and Mantovani. 2010. Oncogene. 1-11.
IBD/CAC 动物模型-基因改造
Itzkowitz et al. 2004. Am J Physiol 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 287, G7–G17.
模型
IBD/CAC模型-Stat3 IKO
Deng et al. 2010.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 176, 952-67.
SCC CAC发病机制比较
•不同于CAC的发生多源于染色体不稳定SCC
(约占85%)和微卫星不稳定(约占15%)•染色体不稳定—p53, APC等杂合性缺失的机率增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
•微卫星不稳定—DNA碱基错配修复基因缺失—遗传性非息肉病结肠癌
遗传性非息肉病结癌
基因蛋功能缺失是分重要的机制•APC/蛋白功能缺失是十分重要的机制
Xie and Itzkowitz, 2008. World J Gastroenterol. 14, 378-89.Moon et al. 2002. Science. 296, 1644–1646.
—
肠炎肠癌的细胞、分子机制•基因/蛋白(NF-κB 、TNF-α、COX-2)同时介导炎症和肿瘤信号通路
•慢性炎症诱导基因突变,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血管形成
Porta et al., Immunobiology. 214, 761–777.
上皮细胞与免疫细胞共同参与•上皮细胞产生的TNF-α须经免疫细胞处理后才能发挥促癌效应
•NF-
上皮细胞内NFκB通过
抑制凋亡起到促癌作用
•免疫细胞内NF-κB
通过调节细胞因子
来控制肿瘤生长
Burstein and Fearon. 2008. J Clin Invest. 118, 464-7.
B t i d F2008J Cli I t1184647
Popivanova et al., 2008. J Clin Invest. 118, 560–570.
P i t l 2008J Cli I t 11856070
Popivanova et al., 2008. J Clin Invest. 118, 560–70.
其他参与肠炎—肠癌过程的分子
•IL-2、IL-6、IL-10、IL-12、IL-23、IL-27 •TGFβ
•STAT-3
•氮氧化合物
公认的肿瘤发生6大机制,炎症微环境增加为第7大机制
Alberto Mantovani CANCER Inflaming metastasis Nature. 2009 ;457(7225):36-7.
Douglas Hanahan* and Robert A. Weinberg The Hallmarks of Cancer Cell, 2000:100, 57–70
慢性炎症与癌
•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IBD CRC •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癌•HPV感染直肠癌/口腔癌•慢性胆囊炎胆囊癌•前列腺炎性萎缩前列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间质性肺炎肺癌
Copyright from Houghton J. in AACR HK 2008
胃炎癌变假说
“胃炎性损伤导致深层定向
干细胞破坏骨髓干细胞
在损伤部位定植炎症免
疫反应致使局部生物微环境
改变损伤区不完全化生
性修复持续的局部生物
微环境下癌相关基因活化产
生相关因子和功能蛋白作
用于细胞异型增殖和组织修
复异常导致癌的发生”
姒健敏2005-2008提出James G. Fox and Timothy C. Wang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2007;117:60-69
从大鼠的胃细胞中直接分离可诱导多能干细胞---佐证胃癌可能源于骨髓干细胞
骨髓来源干细胞是胃肠癌发生可能来源
鼠骨髓移植后长期感染H.felis鼠胃癌组织有骨髓干细胞
Houghton J, Stoicov C, Nomura S
Gastric cancer originating from bone marrow derived cells.
Science 306:1568-1571, 2004
骨髓来源干细胞参与的炎症刺激与胃癌发生的模式图
炎症刺激与癌易感的关系炎症免疫反应,局部微环境改变
启动癌相关基因突变
分泌产生相关因子和功能蛋白
(TNFa和NF-KB)
通过信号传导通路
(wnt/b-catenin, AKT/PIK3)
引起上皮细胞和体细胞异常增殖,癌变
实验胚胎学研究表明:遗传功能的改变并不就伴随着DNA序列的改变
Promoter CpG island methylation and transcriptional silencing
Unmethylated CpG site
Methylated CpG site
癌变监测和阻断研究思想
•准确获取癌前病灶并实施动态病理监测、系统分析不同癌前病理状态组织、细胞、蛋白、分子和析不同癌前病状态组织细胞蛋白分子和基因变化。
•从不同病人的相同病灶寻找共同分子病理基础、从同一病人的不同癌前状态和阶段寻找分子标记物的特征变化,综合分析得到的癌变分子靶标。
算
•建立特殊的计算机模拟生物信息比对系统及细胞和动物模型,模拟癌变过程。
•在确认癌变分子靶标基础上建立癌变预警判别公式,通过体外和体内、模拟和模型等实验阻断验证,并实施对胃肠癌前状态高危人群监测、癌变预警和干预阻断。
癌变的干预
消除炎症
根除致病菌去除损伤
细胞稳定剂内外源性补充抗氧化剂
维生素叶酸酸环境内、外源性EGF
A 、叶酸稳定甲基
促良性增殖
稳定微环境
维护?
分子干预?
IBD患者预防CRC的内镜监测流程
2005年美国克罗恩病及结肠炎基金会制定的专家共识建议
2005年美国克罗恩病及结肠炎基金会制定的专家共识建议
Ahmadi et al., 2009. World J Gastroenterol. 15, 61-66.
肠炎癌变的监测
•病程8-10年以上的广泛性结肠炎、全结肠炎
•病程30-40年以上的左半结肠炎、直乙状结肠炎
年以上的左半结肠炎直乙状结肠炎•UC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监检查作多检
•监测性结肠镜检查,至少2年1次,作多部位活检
•有异型增生者,更应密切随访,如为重度异型增生,一经确认即行手术治疗
—
慢性肠炎肠癌的药物干预阻断
•5-SAS
•UDCA
•COX-2抑制剂
•TNF-α MAb
•针对肠炎—肠癌转变进程中的关键分子为靶点的治疗:NF-κB、IL-6、IFN-γ、TIR8、IL-10、TGF-β
IL10TGF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