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思维障碍 巧解物理习题
巧妙使用等效思维解答高中物理试题
巧妙使用等效思维解答高中物理试题等效思维是高中物理解题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它允许我们将复杂的物理问题简化为更易于处理的形式,或者将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来求解。
以下是一些巧妙使用等效思维解答高中物理试题的方法和示例:1. 等效替代法原理: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复杂的物理系统或过程可以被另一个更简单但效果相同的系统或过程所替代。
示例:在力学中,当分析多个力的共同作用时,可以使用力的合成与分解来等效替代。
例如,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可以等效为物体不受外力作用。
2. 等效电路法原理:在电路分析中,复杂的电路可以通过变换和简化,等效为简单的电路模型,从而方便求解。
示例:在求解复杂电路中的电流、电压或功率时,可以通过串并联电路的等效变换,将电路简化为简单的串并联组合,然后利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求解。
3. 等效重力场法原理:在解决非惯性系中的物理问题时,可以引入一个等效的重力场,使得问题在惯性系中求解。
示例:在加速上升的电梯中,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大于其重力,可以等效为物体在一个重力加速度更大的重力场中静止不动。
这样,就可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等惯性系中的规律来求解。
4. 等效过程法原理: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可以等效为一系列简单过程的组合。
示例:在求解变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如果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可以将其等效为多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组合,然后分别求解每个阶段的位移并累加。
5. 等效质量法原理:在解决涉及多个物体相互作用的问题时,可以将多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引入等效质量来简化问题。
示例:在连接体问题中,如果两个物体通过轻绳或轻杆相连,且加速度相同,可以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引入等效质量(等于两物体质量之和),然后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整体的加速度和受力情况。
应用技巧识别等效条件:在解题过程中,首先要识别出哪些条件或过程可以等效替代。
建立等效模型:根据等效条件建立等效模型,将复杂问题简化为简单问题。
巧解物理题——几种常见解题思维方法
巧解物理题——几种常见解题思维方法运动学问题常见思维转化。
在运动学问题的解题过程中,若按正常解法求解有困难时,往往可以通过变换思维方式,使解答过程简单明了.一、逆向思维法【例1】 一质点以一定初速度自一光滑斜面底端a 点上滑,最高可到达b 点,c 是ab 的中点,如图所示,已知质点从a至c 需要的时间为t 0,问它从c 经b 再回到c ,需要多少时间?解析:可将质点看做由b 点开始下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通过第二段相等位移ca 的时间,求经过位移bc 所需时间的2倍.则由v 0=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通过连续相等位移的时间比公式:t bc ∶t ca =1∶(2-1)得:00)12(22,)12(12t t t t t bc cabc +=+=-= 答案:2(2+1)t 0点评:此题如果采用逆向思维,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零,可用初速度为零时,连续相同位移的时间比,大大减少了计算量。
另外将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减为零的问题,通过正逆转化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利用运动学规律可以使问题巧解.二、物理情景与图象结合思维法【例3】 汽车由甲地从静止开始出发,沿平直公路驶向乙地.汽车先以加速度a 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以加速度a 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乙地恰好停止.已知甲、乙两地相距为s ,求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最短时间和运行过程中的最大速度?解析:由题意作汽车运动的v —t 图象,如右图所示,不同的图线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都等于甲、乙两地的距离s .由图可见汽车匀速运动的时间越长,从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就越长,所以汽车先加速运动,后减速运动,中间无匀速运动时,行驶的时间最短.设汽车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 1,则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 -t 1),最大速度为v max ,则有v max =a 1t 1=a 2(t -t 1), 解得t 1==212a a t a + ,则v max =2121a a t a a + ,据图象得)(2221221max a a t a a t v s +==解得t =2121)(2a a sa a ++,故v max =21212a a s a a + 答案: 2121)(2a a s a a ++,21212a a s a a +【变式题】:甲乙丙三人均以10km/h 的初速度通过一座长100m 的桥,三人分别采用不同的运动方式,到达终点的速度仍为10km/h 。
突破思维障碍 灵活解决问题
突破思维障碍灵活解决问题[摘要]物理习题中有多些题的题设条件发生变化,题的结果却是不变的,这就需要我们理清思路、拔开迷雾,抓住关键巧妙解题。
本文举例说明了在物理习题中,如何突破思维障碍,灵活解决问题。
[关键词]物理教学思维障碍问题解决物理习题中有多些题的题设条件发生变化,题的结果却是不变的,这就需要我们理清思路、拔开迷雾,抓住关键巧妙解题。
例1.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物件用细绳相连接,放在倾角为θ斜面上用平行于斜面的力F拉拉两个物体一起向上加速运动,斜面粗糙时中间绳的拉张力为F1,斜面光滑时中间绳的拉力为F2,则F1与F2的大小关系()A、F1=F2B、F1>F2C、F1<F2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解析:先对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F-(m1+m2)gsinθ-μ(m1+m2)gcosθ=(m1+m2)a①再对m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F T-m2gsinθ-μm2gcosθ=M2a②联立①②得,F T=F从表达式看出,中间绳的张力与斜面倾角θ和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因数μ无关,故选A本题结论可以推广到水平面(θ=0)和竖直面(θ=90)的情况,拉力F使两个物体沿F方向加速运动时,中间绳的张力均为F=例2.如图示一个物体从高为h的斜面顶端P由静止开始下滑,然后又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在Q点,已知物体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PQ 之间的水平距离为S,现在保持高度不变,改变斜面倾角,再把该物体放在P点自由下滑,那么()A.它仍然停在Q点B.它停在Q点左侧C.它停在Q点右侧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解析:设斜面长度为S1,物体在水平方向上滑行的距离为S2,斜面倾角为θ,由动能定理得mgh-μmgcosθs1-μmgS2=0而S1COSθ+S2=S故S=A对结论:物体在水平面和斜面上滑行时,虽然动摩擦因数相同但正压力不同;斜面倾角改变后物体在水平面和斜面上的位移不同,但物体停下的位置相同,把握内在联系,体会变与不变以关系。
高中物理学习如何解决物理题目中的思维难题
高中物理学习如何解决物理题目中的思维难题高中物理学习中,遇到物理题目中的思维难题是一种常见的挑战。
这些难题对于学生来说常常让他们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
然而,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我们可以克服这些思维难题,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水平。
本文将探讨一些解决高中物理题目中思维难题的方法。
一、理清题意,明确解题目标在解决物理题目中的思维难题时,首先要理清题意,明确解题的目标。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概念和现象,确定问题的要求和解题的目标。
同时,注意辨别出关键信息和条件,将其列出以备后用。
二、掌握基本原理,确保概念清晰物理题目的解答基于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在解决思维难题之前,确保自己对相关物理概念的理解清晰。
对于不熟悉或者模糊的概念,及时查阅教材或其他参考资料进行复习和强化。
三、分析解决思路,确定具体方法在解决物理题目的思维难题时,分析解题思路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根据题目的特点和所涉及的物理概念,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法,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推演和计算。
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结合类似的问题和案例,寻找解决思路的启发。
四、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推导解决物理题目中的思维难题通常需要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推导。
将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技巧进行计算和推导。
在建立模型时要充分考虑现实情况,合理假设和适当的近似。
五、灵活运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难题物理定律和公式是解决物理题目的重要工具。
在解决思维难题时,灵活运用各种物理定律和公式,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
同时,注意理解和推导物理定律和公式的物理意义,而不仅仅局限于机械地套用公式。
六、多角度思考,勇于创新面对物理题目中的思维难题,多角度思考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考虑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方法。
勇于创新,不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尽量避免局限于传统的解题思路。
七、练习与实践,提高解题能力提高解决思维难题的能力需要长期的练习和实践。
如何有效解决物理问题中的思维障碍
如何有效解决物理问题中的思维障碍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物理时都会遇到一些思维障碍,导致他们难以理解和解决物理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解决物理问题中的思维障碍。
首先,了解物理问题的本质是解决思维障碍的第一步。
物理问题通常涉及到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能量的转化等方面。
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解决物理问题至关重要。
因此,在学习物理之前,我们应该先学习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并且要善于将它们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其次,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是解决思维障碍的关键。
物理问题常常需要我们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实践。
我们可以通过做一些逻辑题、解决一些推理问题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多进行思维导图的练习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路,梳理问题的关键点。
第三,学会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物理学与数学密切相关,数学是物理学的一种工具。
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我们经常需要运用数学公式和方程式进行计算。
因此,我们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特别是代数、几何和微积分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掌握了这些数学工具,我们才能更好地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
除了以上几点,培养实验观察能力也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手段。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观察和实验设计是物理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参与实验,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现象,并且可以锻炼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物理实验,加强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最后,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在于不断的实践和总结。
物理学习需要不断地进行思考和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知识和方法。
当我们遇到物理问题时,我们可以多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多进行思维训练,不断总结经验和方法。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总之,解决物理问题中的思维障碍需要我们全面提高自己的物理学知识、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工具运用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冲破思维定势50题
冲破思维定势50 题1•旅行家萨米琼在周游世界之后,回到他阔别十年的故乡。
有一次,他向人们诉说了这十年中他在世界各地的所见所闻。
他还向人们提出了两个柽问题。
问 1 :在非洲的某地,我看到一个人的身体内有两颗心脏,而且都跳动得很正常。
你说,这有可能吗?问2:在大洋洲的某一个村庄里,所有的人都只有一只右眼。
你说,"这有可能吗?2. 某人有过这样一次经历:他乘坐的船驶到海上后就慢慢地沉下去了,但是,船上所有的乘客都很镇静,既设有人去穿救生衣,也没有人跳海逃命,却眼睁睁地看着这条船全部沉没。
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3. 一年中有些月份有30夭,有些月份有31 天。
问:有多少个月份有28 天?4. 美国的总统死了,副总统就是总统;那么,副总统死了,谁是总统?5. 曼谷市正处于雨季。
某天半夜12点钟,下了一场大雨。
问:过72 小时后,当地会不会出太阳?6 .某君看书逐渐养成习惯,12月1 日开始,他规定自己每天看书20页。
12 月 3 日因故没有看书。
问:12 月 1 日后的第八天,他读了多少页书?7 .某个人到外国去了,可是,周围全是中国人,这是怎么回事?8. 一个人走进森林,最多能走多远?9. 有个男人站在时速250 公里的列车顶上,虽然他不是一个会飞墙走壁的超人,但是,他仍然显得从容自如,毫不紧张。
这是为什么?0."有两个孩子,在父母亲的携带下去学校办理新生入学手续。
这两个孩子的脸几乎一模一样,出生的年、月、日都相同,而且是同父同母生的。
老师问"你们俩是双胞胎吗?""不是。
"两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老师奇怪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11. "有一对亲兄弟好久不见面了。
某天见面了,谈话间,哥哥再接然想起自己的侄女最近要结婚,他把这事同弟弟说了。
可是对于弟弟来说,他却没有一个要结婚的侄女。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12. "村边有一棵树,树底下有一条牛,它被主人用两米长的绳子拴住了鼻子。
解决物理题的思维方法掌握物理题解题技巧
解决物理题的思维方法掌握物理题解题技巧物理作为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解决物理题是一项必备的技能。
然而,很多学生在面对物理题时常常感到困惑和力不从心。
本文旨在介绍一些解决物理题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物理题。
一、理解问题解决物理题的第一步是理解问题。
在阅读题目时,我们应该仔细阅读,明确题目要求,并提取关键信息。
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背景,有助于我们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和相关公式。
二、建立物理模型在解决物理题时,我们可以尝试建立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是对实际物理现象的抽象和简化,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理解问题。
建立物理模型的过程包括选择合适的坐标系、引入适当的物理量和设置适当的假设条件。
三、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题离不开数学工具的运用。
在运用数学工具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 强化代数技巧:代数技巧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
学生应该熟练掌握各类代数运算和公式推导,灵活运用代数工具进行计算。
2. 使用向量运算:物理问题中经常涉及到向量运算,特别是力、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
掌握向量的相加、相减和数量积、向量积等基本运算,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物理题。
3. 应用微积分:某些物理题目可能需要用到微积分的知识,如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等。
掌握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对于解决这类物理题目十分重要。
四、注意单位和精度在解决物理题时,我们必须注意单位和精度。
正确的单位转换和精确的计算结果是解决物理题的关键。
学生应该熟悉各类单位的换算关系,并正确地对计算结果进行四舍五入和合理的近似处理。
五、突破套路思维有些物理题目经常使用一些套路的解法,但在解决问题时还是应该注重灵活性。
我们不能仅仅固守于某种特定的解题方法,而应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和要求,灵活运用各种解题技巧。
六、积累题型归纳解题技巧物理题目种类繁多,每种题型都有其特点和解题技巧。
学生应该积累不同类型的题目,并总结它们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通过反复练习和归纳总结,逐渐掌握解决不同类型物理题的方法和技巧。
紧扣物理模型—突破思维障碍
紧扣物理模型—突破思维障碍许多的物理定律和规律都是把实际的研究对象或物理过程抽象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然后研究物理模型所涉及的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
由于物理试题是根据物理模型编拟出来的,所以解题时必须首先正确还原“物理模型”,并且能清晰地认识物理模型的本质特征。
这样才能开拓解题思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题海中解脱出来。
一、建立“圆周运动”模型在中学物理中常常碰到一些要使物体恰好做圆周运动的问题,这就要抓住“临界条件”建立模型。
比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要使它恰好能沿光滑竖直圆环作圆周运动,小球的”最高点”是圆环的顶峰,这点的最小速度v=gR。
而如果小球是套在光滑的圆环轨道上,则到“最高点”的最小速度v=0。
如在上面的装置中加上电场,物理仍恰好做圆周运动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例1]如图1a所示,一半径为R的绝缘圆形轨道竖直放置,圆轨道最低点与一条水平軌道相连,轨道都是光滑的,轨道所在的空间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场强为E,从水平轨道上的某点由静止释放一个质量为m带正电苛的小球A,小球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是重力的3/4倍,为使小球刚好在圆轨道内做圆周运动,求释放点距圆轨道最低点的距离。
(a)(b)图1分析与解:解题的关键是求小球刚好做圆周运动的临界条件,也就是小球通过“最高点”的最小速度,这道题的“最高点”是图3b中的D点,而D点的最小速度,是由电场力和重力的合力作为向心力提供:∵Eq=34mg∴F合=mg2+Eq2=54mg①F合=mv2DR②由①②式得到:vD=54gR∵在C点:tgθ=Eqmg=34∴图中θ=37°然后从A至D用动能定理,得:Eqs-Rsin37°-mgR1+cos37°=12mv2D将vD代入上式解出s=236R物体要能做圆周运动,只要物体能通过竖直圆环的“最高点”即可,这里要特别注意“最高点”的含义,一般来说是物体静止时,合力为零位置的“对称点”,而这点的最小速度是物体所受外力(这时轨道对物体的弹力为零)的合力作为向心力求出的速度。
物理解题训练中突破学生思维障碍的几点策略
习题 3 :现 气 球 以 1 0 0 m/ s的速 度 竖 直 上 升 ,从 被 丢下来 时的高度 。( g =1 0 r n / s 2 ) 。
气 球上 丢 下一 个物 体 ,物 体在 1 7 S 到达地 面 ,求物 体
来对待 物 理学 习 ,所 以犯 下 了解题 错误 。
点 上有 一质 量为 m 的物 体滑 到 B处 ,挂在
A 处释放 。请 思考 物体的运 动轨迹 是椭 圆这句 话对不对 ?
部分 学 生在 学 习物 理 知识 的时候 ,或 者 因为 没 有
很 多学 生受 到思维 定势 的影 响 ,认 为质 量 为 m 的 物 体从 A滑 到 B 点 当然是个 椭 圆啊 ,于 是认 为这段 描
问题 的时 候 ,不 能 仅仅 只应 用 一 条物 理 性质 、一个 物 物 理 问题 ,在解 决物 理 问题 的时候 才不 会偏 颇 。
3 应用 物理 习题 引导 学 生抓住 思维 重点
理 公式 来 看待 物 理 问题 ,而要 站 在宏 观 的视 角 上看 待
l
图1
l 等 高 的 位 置 , 且 杆 间 距 为d < L 。 现 在A
道 习题 3探 讨 了 向上加 速 度 的 问题及 向下 自 由落 体运
半径 增 大 到原 来 的 2倍 ,仍 做 圆周运 动 ,那 么 以下 的
巧用极端思维 妙解物理习题
例 1 图 1 在不等臂杠杆 的两端各放一 只长短不 . 如 , 等 的蜡烛 , 杠杆恰能 处于水平平衡 。现同时点燃蜡 烛 , 且 以相同的速度燃烧 , 则杠杆将 ( ) A顺时 针转动 B逆 时针转 动 C仍 然平 衡 . . .
—
果 。我们 可以从 下面几例对 比的解法 中一见端倪 。
关键词 : 物理 ; 教学 ;5 5 解
中图 分 类 号 : 3 .1 G6 2 4 文 献 标 志 码 : B 文章 编 号 :6 4 9 2 (0 2 0 — 1 9 0 17 — 3 4 2 1 )4 0 6 — 2
思维方式适 当地 运用于 习题教学 中 ,尤 其是一些 比较大小 的习题 中 ,可使一些看 似无从下 手或有着繁 琐计 算过程 的问题 简单化 、 条理 化 , 起到事半 功倍 的效
D .
卜 -— — -— - 卜 - 。 一 + - —卜一。 — — 卜 + — —一- + 一 ”+ * + —一 + * 一 + + - ・ +
的能力和 自信心 。 幼儿 的年龄决定 了他们 自制力较 弱 , 为提高幼儿 的 自制 力 ,教师在教 学 中可创设 一种没有 批评 、 没有指责 , 幼儿的各种想法 、 做法都 能受到重视 、 尊 重和赞扬 的环 境 ,这有利 于提高幼儿 的 自制力 。同 时, 幼儿在探索 的过 程 中, 了寻求 奥秘 , 为 获得 成功 , 也 会 自觉或不 自觉地 克制一些 因困扰而产生 的不 良情绪 及行 为等 , 这些 在一定 程度上I i 增强孩子的 自制力 。 Ii 二、 树立榜 样 。 增强信心 幼儿期是爱模仿 , 表现 的时期 , 以榜样 的作用 爱 所 是无 穷的 , 对幼儿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 的。 幼儿 的思维 具有 直观性 , 生动活泼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动幼儿 。 在 课 堂教学 中利用 教材中有关不怕 困难 、战胜挫 折 的内 容 ,让 幼儿身临其境或 者角色互 换切实体会 失败及 困 难 , 强其心里免疫力 。在平时 活动 中 , 以有机 的给 增 可 幼 儿讲 述一些名 人名事 ,借机 向幼儿讲述他们 的成功 事例, 同时 , 孩子也 是孩子们 的榜 样 。在我 工作 中遇到 过 这样一 件事情 : 一天 , 有 浩浩 妈妈送 他来 上幼儿 园 , 他 在门 口不肯进来 ,询问后才 知道 ,老师让 他昨天 画 《 我想 飞》 的主题 画他没 画出来 , 以今天 不肯 上幼儿 所 园。在后来 的活 动中 , 撅着 嘴不肯动笔 , 他 老师鼓励他 自己学着想想 画画 , 在老师 的引导和鼓励 下 , 他终 于完 成 了一幅 画 ,开 心的笑 了。老师 特意对浩 浩进行 了表 扬, 同时其他小朋友也对他进行 了表扬和肯定 。 浩的 浩 脸 上更 是笑的灿烂了 。 下午离 园的时候 , 他高兴 的跟妈 妈说 “ 老师 和小朋 友都表扬我 画画棒 , 明天还要上幼 我 儿园 , 还要讲故事 和唱歌跳舞 呢。” 老师 就借 此机会对 跟浩浩有类似情况 的娜娜也进行 了鼓励 ,结果第二 天 娜 娜就 交给 老师 一幅颜 色特 别鲜艳 漂亮 的 《 想飞 》 我 因此要 善 于利 用 生 活 中那 些 活 的事例 来 教 育孩 子, 树立 榜样。
高三物理解题时思维“断路”了怎么办?
解题陷入困境后怎么办?在解答物理习题时,常见到一些学生还没有分析清楚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就一味罗列公式和方程,因而误入冗杂之途或导致错解;也有的学生见到陌生题无所适从,使解题陷入困境。
要摆脱困境,必须做到:(1)重新审题,弄清物理过程,继续挖掘隐含条件;(2)寻找各物理量之间的联系;(3)改变思维角度,开辟新的思路。
今举例分析如下:例1、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两个粒子发生碰撞,碰撞前后两粒子都在同一直线上。
在碰撞过程中损失的动能为定值E 0。
今要求碰撞前两粒子的总动能为最小,求碰撞前两粒子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分析:本题的物理过程较简单,多数学生都能列出两个方程式,即设碰撞前后两粒子的速度分别为1v 、2v 和'1v 、'2v ,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得:'2'121Mv mv Mv mv +=+ ① 02'22'1222121212121E Mv mv Mv mv ++=+ ② 可是,两个方程式四个未知量,不能求解,有不少考生到此为止,找不出各物理量之间的联系,“思维卡壳”,使解题陷入困境。
要摆脱困境,须重新审题,继续挖掘隐含条件。
仔细分析题文中“要求碰撞前两粒子的总动能为最小”,并结合:“在碰撞过程中损失的动能为定值E 0”的条件,可获得信息,两粒子碰撞后的动能之和为零(这是本题中的隐含条件),即:021212'22'1=+Mv mv ③由于动能不能为负值,因而有'1v =0,'2v =0 ④ 将④代入①②解得:)(2)(20201m M M mE v m M m ME v +-=+=; 负号表示碰撞前两粒子速度方向相反。
例2、雨过天晴,人们常看到天空中出现彩虹,它是由阳光照射到空中弥漫的水珠上时出现的现象。
在说明这个现象时,需要分析光线射入水珠后的光路。
一细束光线射入水珠,水珠可视为一个半径为R 的球,球心O 到入射光线的垂直距离为d ,水的折射率为n 。
突破一 选择题八大快解技法
突破一选择题八大快解技法技法1排除法通过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物理过程的分析或计算,把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从寻找差异性的角度,采用逐一排除的方法来确定答案。
在遇到用已有知识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换个角度,排除错误的,剩下的就是正确的。
例1 (多选)在绝缘的水平桌面上有MN、PQ两根平行的光滑金属导轨,导轨间的距离为l。
金属棒ab和cd垂直放在导轨上,两棒正中间用一根长l的绝缘细线相连,棒ab右侧有等腰三角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竖直向下,三角形的底边和高均为l,整个装置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
从图示位置开始在棒ab上加水平拉力F,使金属棒ab和cd向右匀速穿过磁场区,则金属棒ab中感应电流i和水平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规定金属棒ab中电流方向由a到b为正,导轨电阻不计)()图1答案BD解析 若用所学知识推理判断,判断过程如下:当棒ab 在磁场中做匀速运动时,由e =Bd v 、i =e R ,两式联立可得i ∝d ,电流方向由b 到a ;当棒cd 在磁场中做匀速运动时,同理可得i ∝d ,电流方向由a 到b ,B 项正确;由平衡条件得拉力大小F =F 安=Bid ,结合i ∝d 可得F ∝d 2,D 项正确。
本题还可以用排除法判断,判断过程如下:当棒ab 进入磁场过程中,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增大,速度不变,所以感应电流一定不恒定,A 项错误;棒ab 进入磁场过程中,由平衡条件得拉力大小F =F 安=Bid ,感应电流i 增大,有效长度增大,则F 一定是不为零且变化,所以C 项错误;多选题已经找到了两个错误选项,剩余两个一定是正确的。
技法2 特殊值法(1)特殊值法是让试题中所涉及的某些物理量取特殊值,通过简单的分析、计算来判断的方法,它适用于将特殊值代入后能迅速将错误选项排除的选择题。
(2)特殊值法的四种类型①将某物理量取特殊值。
②将运动的场景特殊化,由陌生的情景变为熟悉的场景。
③将两物理量的关系特殊化。
解决数学题和物理题的思维跳跃和联想方法
解决数学题和物理题的思维跳跃和联想方法在解决数学题和物理题时,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和复杂的情况。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一些灵活的思维跳跃和联想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思维跳跃和联想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解决数学题和物理题。
1、归纳法思维跳跃在解决数学题和物理题时,我们可以运用归纳法的思维跳跃方法。
归纳法是通过观察和总结已有的事实和规律,从而推导出普遍的结论。
例如,在解决一道数列题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数列中的数字之间的规律,逐渐推导出通项公式。
这种思维跳跃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解题的目的。
2、类比法思维跳跃类比法是指将一个问题与另一个问题进行对比,并找出二者之间的相似之处。
通过类比法,我们可以借鉴已经解决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应用到当前的问题中。
例如,在解决一个力学问题时,我们可以将其类比为一个已知的物理实验或情景,从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思维跳跃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复杂的数学和物理问题。
3、逆向思维跳跃逆向思维是指从问题的解决结果出发,反推问题的解决过程。
通过逆向思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清问题的关键点,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在解决一道求反函数的题目时,我们可以从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出发,通过逆向的方式,找到反函数的表达式。
这种思维跳跃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4、联想法思维跳跃联想法是指通过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联系和联想,来解决问题。
通过联想法,我们可以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新的问题中,从而解决问题。
例如,在解决一个几何问题时,我们可以将其与已学过的几何定理和性质进行联想,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思维跳跃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以上所述的思维跳跃和联想方法仅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实际上在解决数学题和物理题时,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其他的方法。
关键是要在解题过程中保持灵活的思维,不断尝试和探索。
变通思维,逆向巧解物理题
变通思维,逆向巧解物理题
变通思维,逆向巧解物理题
传统物理教学形式锁定了学习者思维,甚至引导学生进入一定的思维模式,而
变通思维思路则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范围,接受物理知识。
如今,逆向巧解物理题技巧大行其道,在学习、掌握物理的过程中,它无疑体现出了其惊人的效果。
因此,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逆向巧解物理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逆向巧解物理题的核心思想在于从题面的结果入手,分析各个过程及相互之间
的关系,并从自身的条件出发,思考可能的量变因素,综合考虑解答题目,勉强对实际情况进行猜测。
例如,原有题目是求B点离A点的距离,可以先使用已知情况求得一部分结果,然后回过头来逆向猜测可能会影响到结果的因素,加以分析计算,从而求得最终的结果。
同时,逆向推求物理题还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运用中帮助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物理知识,辨别真假。
比如,在研究球的摩擦力时,可以往反方向想,先放大摩擦力计算推断后,再推缩摩擦力,从整个过程中及各个角度深入去分析摩擦力的大小,来丰富自身的物理知识。
总之,逆向巧解物理题的能力是深度剖析物理问题,以便帮助学生准确判断和
解决问题的必备基础,能够帮助他们更全面认识物理知识,提高科学的逻辑思维,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去分析,理解和应用物理学中的知识。
物理期末复习中的思维拓展题解析
物理期末复习中的思维拓展题解析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思维拓展题,这些题目旨在提高认识、培养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物理期末复习中的思维拓展题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类题目。
思维拓展题一般要求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寻找不同角度的解题方法,或者有创意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
下面我们将针对几个常见的思维拓展题进行解析,并给出详细的步骤和思路。
1. 飞行器的设计题目描述:你受到委托设计一种新型的飞行器,可以悬停在空中,并能够以不同的速度和高度飞行。
请阐述你的设计理念,并给出相关的物理原理支持。
解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飞行器的设计目标和实现功能。
悬停在空中表明需要有某种升力的产生和控制,而速度和高度的变化则需要相应的推力和稳定性。
接下来,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结合已学的物理知识,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例如,我们可以考虑采用类似直升机的设计,利用螺旋桨产生升力,并通过控制桨叶的角度来调整飞行器的高度和速度。
同时,为了保持飞行器的稳定性,我们可以引入陀螺仪等稳定装置。
在具体的解析过程中,我们可以用到空气动力学、力学等物理知识,如飞行器的升力公式、推力公式和角动量守恒等原理。
2. 水的过滤题目描述:你生活在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地区,需要设计一种简易的水过滤器来获取干净的饮用水。
请考虑并描述你的设计思路,并解释其物理原理。
解析:在这个问题中,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将水中的杂质过滤掉,以便得到干净的饮用水。
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层层过滤的原理。
我们可以使用多层不同尺寸的滤网,从大到小逐层过滤,以去除水中的杂质。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较大孔径的滤网,如海绵滤网或者网状过滤器,去除较大的杂质,如大颗粒污物。
然后,通过较小孔径的滤网,如砂石滤网或者活性炭滤网,去除更小的杂质,如细小颗粒和异味物质。
这个设计思路基于物理学中的过滤原理,即通过孔径大小的差异,选择性地将杂质分离出来。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的问题,如滤网的更换周期和滤水速度等。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巧用直觉思维解物理题-word文档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巧用直觉思维解物理题
高考在即,考生们的复习也到了最后阶段。
最后这些天,同学们应进行知识点的查缺补漏,巩固基础知识,总结方法模型,保证基础知识和解题步骤上更加牢固和熟练。
对物理学科来说,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思考、思维方法也至关重要。
在全国特级教师网的网络课程中,对在物理解题时因一些思维障碍而陷入困境的情况,提出了“直接思维”这一解决方法。
直觉思维是思维的一种方式,它与形象思维、灵感、解题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通过一个例子,对
巧用直觉思维解物理题做作浅析解读。
产生直觉的决定因素可能很多,然而因类比而导致直觉,应该是直觉的规律之一。
在物理学中,有很多是经常采用类比的方法理解、记忆和应用的,如静电场与重力场的类比,电流与水流的类比等等。
例1如图1所示半球槽的半径为R,处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
一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从槽的右端A处无初速沿轨道滑下,滑到最低位置B时球对轨道的压力为2mg。
求:(1)
小球所受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
(2)带电小球在滑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解析:(1)若半球槽所在空间不存在电场,可以推知:小球滑到最低位置B时它对轨道的压力应为3mg,这表明在小球下滑的过程中它要克服电场力做功,因此小球所受电场力的
方向水平向右。
用v表示小球滑到最低位置B时它的速度,小球过B点时其受力情况如图2所示。
图中,F为电场力,根据动能定理和向心力公式得:mgR-FR=,由题设可知:,联立以上各式得:,方向水平向。
中考物理用特殊思维巧解物理难题试题课标试题
用特殊思维巧解物理难题应用特殊思维方式解决物理难题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节时间是、进步效率,同时开拓了人的视野,培养了发散思维才能。
一、平衡思维如图1所示,重200N 的木块与程度面的摩擦力为50N ,要使木块沿程度面做匀速直线运动,F 应为 N 。
解析:因为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和滑轮受力平衡, 绳子的拉力等于摩擦力〔为50N 〕;滑轮向右受两个 50N 的力〔同一根绳子上的力相等〕,F=2×50N=100N 。
二、比照思维如图1所示,用动滑轮将重为10N 的物体匀速提升5cm ,求拉力F=————N ,拉力F 挪动的间隔 S=————— cm(滑轮重不计)解析:以图2作比照,图1中的重物G 视为图2中的F ,图1中的 F 视为图2的G ,在图2中,F=G /2,S=2h 。
于是,此题的G=F/2,h=2S.所以,F=2G=2×10N=20N,h=2S=2图3图2FFF图1×5cm=10cm.二、假设思维例2,在平直的公路上向东匀速行驶的列车,车厢內粗糙的地板上放置一物块,那么地板对物块〔〕A.有向东的摩擦力 B. 有向西的摩擦力解析:假设有向西或者向东的摩擦力,须存在跟它们方向相反的其它力,才能匀速行驶,但此题没有跟它们方向相反的其它力,所以,没有摩擦力。
选择C。
三、整体法思维例3,如图4所示,某人的体重为500N,吊篮、货物和动滑轮一共重160N,要使吊篮匀速上升,那么他所用的拉力应为〔〕A.330N B.220N解析:我们把人、吊篮、货物和动滑轮作为整体,竖直向下受总重力G=500N+160N=660N;设他所用拉力为F,那么3F=G=660N,F=220N。
图4选择B。
四、转换思维例4,小明观察到家里只有一种用电器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为5A,该用电器可能是〔〕A.电视机B. 半导体收音机解析:我们对电流的大小感到生疏,但对家用电器的功率比拟熟悉,将对电流的估算转换成对功率的估算,根据P=UI=220V×5A=1100W,选项A、B、D中的都小于1100W,所以选择C。
物理学习中的思维拓展练习题目
物理学习中的思维拓展练习题目在物理学习中,通过思维拓展练习题目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创新思维。
以下是一些物理学习中的思维拓展练习题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1. 飞机起飞问题:想象你是一架飞机,如何解释和描述飞机起飞的物理原理?请画出该过程的力的示意图,并解释每个力的作用。
2. 太阳系模型:以太阳为中心,构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请描述太阳系中各个行星的运动轨迹,并解释行星运动背后的物理原理。
3. 牛顿摆:一个长为L的简单摆,摆动的周期与摆长之间有何关系?通过改变摆长和质量,观察对摆动周期的影响,并解释摆动周期的物理原理。
4. 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为什么会出现折射现象?通过改变光线的入射角度和介质的折射率,观察折射角的变化,并解释光的折射的物理原理。
5. 电磁感应:一个导体在磁场中匀速移动,导体两端是否会产生电势差?请解释磁场对导体运动的影响,并描述电磁感应的物理原理。
6. 热传导:为什么金属是良好的导热材料?请以金属的微观结构为依据,解释热在金属中传导的物理机制。
7. 声音的传播:为什么在液体和固体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通过分子振动的角度,解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物理原理。
8. 量子隧穿效应:如何解释量子隧穿效应?请以粒子在势垒中的运动为例,描述量子隧穿的物理原理。
9. 热机效率:如何计算热机的效率?请以卡诺循环为例,解释热机效率的物理原理,并描述如何提高热机效率。
10. 粒子加速器:如何利用粒子加速器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请描述粒子加速器的原理和应用,并解释其在物理研究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以上思维拓展练习题目的思考和解答,学生能够加深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这些练习题目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研究和应用的兴趣,促使他们进一步探索物理学的奥妙和魅力。
因此,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和解答思维拓展练习题目,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突破学生思维障碍 提升习题课的有效性
突破学生思维障碍提升习题课的有效性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一个好的习题,就是一个科学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习题在高中物理学习和教学中的价值。
但是由于高中物理知识逻辑性和抽象性很强,学生很容易在解题过程中出现思维障碍。
本文期望通过对高中物理习题训练中出现的思维障碍进行分析和讨论,找到突破学生思维障碍的方法,以提高习题课的效率。
一、学生练习中存在的思维障碍(一)思维的表面性障碍由于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对一些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内涵和适用条件缺乏深刻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自然也无法摆脱局部事实的片面而把握事物的本质。
由此产生如下两种现象。
1.学生在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时,往往思维单一,不善于多方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
【例1】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1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10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A.50mB.56.25mC.75mD.150m相当一部分学生稍加思索,就很容易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得出A选项,事后统计知得出这样结论的同学占了一半,这反映了学生在思维上的不足,没有意识到题目中隐含的条件:刹车后的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其速度减至0后不会反向运动,而汽车有可能在刹车后不到10s,其速度就已减为0。
所以应该先求出汽车从刹车到速度减为0所用的时间t=7.5s,可知刹车后10s内的位移即为刹车至速度减为0时的位移。
正确选项为B。
2.缺乏足够的抽象思维能力。
学生往往善于处理一些直观的或熟悉的物理问题,而对那些抽象的、不熟悉的物理问题常常不能抓住其本质,将其转化为已知的物理模型。
【例2】磁卡的磁条中有用于存储信息的磁极方向不同的磁化区,刷卡器中有检测线圈。
当以速度v0刷卡时,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其E-t关系如图1所示。
如果只将刷卡速度改为v02,线圈中的E-t关系图可能是图2中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96 甄R一.1 R 85 欧 I 63 。 .7 。 4欧
一J 1 当 ・ 1 l—o o
R o一 8 . 6 9 5 7欧
P = 且= 一 :
< U 一6 < - W , 瓦
时
~
并且 P 一 P 且 L+ P , o
所 以 P + P。 6 W) L < ( 即 P L< 6 W) Po 6 — l 一 5 ( 一 一 W W W
维普资讯
VO L. 4 No 2 3 2 . 7 () S 8 20 .0 6 . 6. 4
物
理
教
学
探
讨
第2 4卷 总 第 2 3期 7 20 0 6年 第 8期 ( 半 月) 上
J u n l o P y is Te c i g o ra f h s c a hn
的思路 。
首 先 , 明确 做题 的 目的。 要
现 实情 况是 有 不 少 学 生根 本 不 知 道 做 题 的
真正 目的 。 只是 为了 应 付老 师 布 置 的作 业 , 了 为 做题 而 做 题 , 全 部 的精 力用 在 求 结果 上 ( 目 把 题
一
正 确的 思路是 : 拿过 来一 道题 目要首 先 通读 遍 ( 果读 一 遍看 不 明 白就 要 反 复 的读 , 到 如 直
() 2
即 12 (4+ R )一 1 o 2
源上 , 其功 率为 6 ; W 当把 它与 电阻 R 串联后 , 0 再 接到 1 V的电源上 , 电压未 变 , 总 电阻 变大 。 2 ( )组成 的方程 组得 1 、2
f J一 0 1 6 . 0 A , J一 0 3 4 . 9 A
你对 知 识 点 的 理解 掌握 程 度 , 以及 灵 活应 用 能
力。 只有 明确了做 题 的真正 目的才 能使 自己不 局 限 于“ 问什 么 求 什么 ”上 , 是 从 自 己的 大 脑 中 而 搜 寻题 目考 察 的知识 点 , 自己 的思 路 开 阔 , 使 从
而 找到 问题 的突破 口。 其 次 , 学会 审题 。 要 这是 最关键 的 一 步 。 现实情 况 是 不 少 同学 不 会 审题 , 不 懂 题 看
维普资讯
第 2 卷 总 第 23期 4 7
物
理
教
学
探
讨
Vo . 4 No 2 3 12 . 7
20 年 第 8期( 06 上半 月)
J u n l o P y is Te c ig o r a f h sc a hn
() 820 S . 0 6 . 5 4 .
PL— UL J一 ( — U0 J= ( 2 0 1 6 U ) 1 — . 0 ×
8 . 6 )× 0 1 6 = 2 6 ( ) 95 7 .0 . 9W
当l_I 9 1 14 . A I 3
—
R o一 6 4 1欧 .3
时
。
故选 D。
点 评 第 四种 解 法 较 前 三 种 解 法 简 单 , 避 免 了繁 难 的计 算 , 节约 了时 间 , 提高 了效 率 。 同时 第 四种 解法 巧妙地 创设 了一 种新 的物 理情 景 ( 假 设把 灯 泡 直接 接刭 电源 上) 使 问题 的求 解 变 得 ,
中涉及 的物理 量 ( 已知量 、 待求 量) 把文 字表 述 ,
解法 4 虚 拟 法
题 人 的意 图不 仅是让 你求 什 么 , 更重 要 的是考 察
即 JRo一 1 0
Ua — I a — I RL+ Ro R ( )
() 1
若把“ 2 W”的 灯 泡直 接 接到 1 V 的 电 1V 6 2
转 换成 直观 的 图形及 物理符 号 , 把物理 情 景清 晰 。 地 展现 于你 的 眼前 。 应 注 意 的是 , 扯 到 力 的 还 牵
问题 时 , 一定 要 首 先 进行 正 确 的受 力 分 析 , 据 根
末状态 :
一 ~ 2— 3 J 1 2 2
求 : 甲一? W乙一? w
分 析题意 得 : 题 目中涉 及 m、0 、 ztS F F乙 W 甲、 " 、l" 、、 、 甲、 、 V V
但作为学生通往大学的唯一途径还是高考, 那就
不可 避免 地 离 不开 考 试 , 离 不 开做 题 。 面结 更 下
合学 生 的实 际情况 , 对怎 样快 速审 题 、 题 , 解 谈一
下 个人 的几 点看 法 。
意 , 到 一道 题 目不 知 如何 人 手 。 别是 见 到 题 遇 特 意较 长 的题 目, 一下 子 就 慌 了神 , 有 一个 基 本 没
简 明清 晰 。
( 、 辑 栏 目编 陈 洁)
PL — UL I一 ( — Uo U )= ( — I o U R )一 ( 2 1 0 3 4× 6 4 2 .9 . 3 )× 0 3 4 — 3 7 ( ) .9 . 2W
故 应选 D。
思路 二 : 需求 P 无 L的具 体 值 . 只需 确 定 P L 的大 致范 围
突破 思 维 障 碍 巧解 物 理 习题
周 生 宝 , 王 力
滕州 第一 中学西校 , 山东省 滕州市 2 70 7 50
在高 中 阶段 , 物理 是 几 乎 所 有 学生 最 头 疼 的科 目。 生 之 所 以怕 物 理 , 要是 因为 遇 到 习 学 主 题 常常 束 手无 策 , 没有 思 路 , 谈 不上 什 么 灵 活 更 应用 了 。 现实 生活 中 , 然大 力提 倡素质 教育 , 在 虽
中间要 求 什 么就 想 着 求什 么 ) 耗 费 了大 量 的 时 。
间 也想 不 出所 以然来 。 做 题 的真 正 目的 , 当是 巩 固 所 学知 识 。 应 出
读懂 为止 ) 从 总 体上 了解 题 目所 描述 的物 理 情 , 景; 然后再 细 读 一遍 , 时注 意 边读 边 结 合 整 体 同 过 程 画物理情 景示意 图 , 在示 意 图上标 出题 目 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