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合集下载

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观

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观

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观作者:林建华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05期【摘要】苏氏认为劳动教育不与其他“四育”并列,而是劳动与教育的内在统一,是以劳动贯穿全部教育的过程,它是促进人个性全面发展的基础。

劳动教育中的劳动是个广义概念,是对一般劳动“教育化”改造后的劳动,其实施要遵循全面性发展、个性化发展、量力性等原则,需要物质基础、师资力量等条件,有榜样示范、竞赛、复习等方法,这些都对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有诸多借鉴方面。

【关键词】劳动;劳动教育;“四育”;“教育化”改造;个性全面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1918年-1970年),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被赞誉为“教育思想泰斗”,他一生著有41部多著作600多篇论文,他的著作波称为“教育百科全书”他在巴甫雷什中学工作32年,在他领导下该中学成为世界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他作为苏联教育的集大成者,对于教育工作拥有着丰富的经验,其“公民教育”、“劳动教育”和“个性全面发展”等教育思想早已享誉世界。

自上世纪80年代其著作相继传入中国,我国教育界“苏霍姆林斯基热”历久不衰。

毋庸置疑,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就受到苏联深刻影响,苏联虽已解体,但作为曾经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之一的苏联教育仍然拥有永恒的价值。

当前我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已历时十年之久,针对中小学中劳动教育长期被歪曲或着忽视,从而限制了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等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苏氏的劳动教育观,“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可为新课改中解决劳动教育的有关问题寻求理论基础。

一、劳动与劳动教育西方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思想很早就有,16世纪,莫尔就幻想人们从小学习农业,部分时间在学校接受理论,另外时间在田里实习;17世纪,约翰·贝勒斯主张从小教育儿童学习农业和手工业,凭自己双手谋生;18世纪的卢梭主张儿童必须学会一种职业,“像农民那样劳动,像哲学家那样思考”,他特别推崇手工业尤其是木工;18至19世纪,裴斯泰洛奇主张学习知识和手工劳动放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结合起来;19世纪的欧文认为人类在劳动中实现体力与脑力相结合是“自然的价值标准”,把劳动教育与建立新社会的任务紧密地联系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之魂瓦·亚·苏霍姆林斯基是我国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所熟知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

帕甫雷什中学,这所苏霍姆林斯基长期工作过的“快乐学校”,早已成为我国许多教师向往的教育圣地。

苏霍姆林斯基留给后世的教育遗产被誉为“活的教育学”,虽然历经时代变迁,却仍散发着鲜活的生命力。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饱含着他对学生的爱和人道主义精神,认为学校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合格公民和幸福个人,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美育这5个方面得以和谐发展。

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必须要改善教育过程,实施“和谐教育”。

“和谐教育”思想与传统片面的学科知识的教学是截然不同的,它注重的是教育同创造性的生产劳动相结合,课上课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教育力量相结合,学生受教育过程与自我教育过程相结合等等。

“和谐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学生在以上这些因素和谐共存的状态中得以全面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在学校里通过推行一系列的创举来实践其“和谐教育”理念,譬如让学生在“蓝天下的学校”里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建立家长学校以保证学生在校和在家所受影响的一致性等等。

在由苏霍姆林斯基的三部名著(即《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所结集而成的《育人三部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中,到处充满着“和谐教育”的精神。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到教师在“和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扮演着指导者和学生朋友的双重角色。

要使“和谐教育”得以开展,教师应该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处理好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关系,使两者处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和谐状态之中;二是要处理好学生各种才能的发挥问题,使其各方面的表现能和谐发展;三是要处理好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动力问题,鼓励学生以自信的心态来实现全面发展。

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苏霍姆林斯基就已经将“和谐教育”的概念纳入到了“全面发展”的理论之中,并作了实践尝试,“和谐教育”的精神也成为贯穿其教育思想的精髓。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一、论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

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1)而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即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现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

”(2)关于德育。

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

(3)特别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

”(4)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

他说:“如果有人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回答说:“爱孩子”。

(5)他提出了“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的主张,并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

同时指出爱不等于无原则的溺爱,应该用严格的纪律和道德规范去要求儿童,并注重通过集体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关于智育。

他认为智育就其本质与任务来说,包括给学生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形成科学世界、发展智力等方面。

智育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传授,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并发展他们的智力。

他是知识与智力的统一论者,提出学生的知识要建立在广阔的“智力背景”上,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其中包括:给儿童上思维课;开展课外读书;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参加课外小组活动等。

在帕夫雷什中学,所有学生整个下午都参加各种课外小组活动,小组多达到一百多个。

关于体育。

他说:“对健康的关注,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

孩子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和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要看他们是否乐观愉快,朝气蓬。

”(6)并响亮地喊出了“健康、健康,再一个还是健康”的口号。

他不允许低年级儿童在室内进行三小时以上的脑力劳动,反对让12-15岁的少年每天花费四、五个小时去做家庭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及对特殊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及对特殊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及对特殊教育的启示作者:宋雪来源:《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年第16期【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

在他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注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他领导下的帕夫雷什中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特殊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劳动教育思想指导特殊教育,对于改善和发展我国目前特殊教育的现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特殊教育;启示一、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一)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劳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他曾经说过:“脱离劳动,没有劳动,就没有,也不可能有教育。

”[1]可见他对劳动教育的重视。

1.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外界事物的重要途径。

他认为劳动教育不仅能使学生积极的参加劳动实践還能形成劳动文明,这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力量。

在一个人劳动的过程中他可以把自己的智慧、技艺和对事业的热爱转化成劳动的物质成果,从而享受到作为劳动者的光荣感与自豪感。

2.劳动教育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苏霍姆林斯基重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结合。

他根据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指出:“学校生活的智力丰富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能不能把智力活动和体力劳动密切结合起来。

”[2]他强调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手脑并用。

双手的劳动对智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他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劳动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有利于学生学业的进步。

3.劳动是一种美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热爱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美,是人类的基本美德之一。

在劳动的过程中,人们之间相互帮助、团结合作,人们之间美好的关系在劳动中就形成了。

苏霍姆林斯基提倡教育学生要让学生的心灵美和外表美结合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 并 是 , 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并非要求
将其作为学校 教育的理 想和 目 每 个 人 的所 有 方 面都 均 衡 发展 ,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 个性全 面 和谐 发 展 教育 由体 育 、德 育、
标 。在 他看 来 , 所谓 个 性 全面 和 也 不 意 味 着 每 个 人 能 够 胜 任 所 智育 、 劳动教育和美育组成 。 谐 发 展 即 意 味 着 人 在 品 行 上 以 有 的工 作 , 1 . 体育 能够 不停 地 从 一个 职
了。
体 育 活 动 在 促 进 青 少 年 身 体 健 阶 段 , 即正 面 教 育 阶 段 、 自我 道 习惯 时 , 道 德 信 念就 稳 定 地 形 成
康 和 全 面 和 谐 发 展 中 的 作 用 深 德评 价 阶段和 道德 成 熟阶 段 。在 信 不 疑 。他 确 信 : 有 规 律 的 经 常 第 一个 阶 段 , 教 育 学 生 体验 亲 切 性 锻 炼 不 仅 可 以便 身 体 变 得 健 的 同情 , 对 恶 行 的愤 懑 不平 等 情
苏霍 姆林 斯 基 强 调指 出 , 全 性发展 ,全面发展 是难 以实现 要求 学 校 的环 境 布 置 、 教 学设 备
面发展是指学生的身体、品德 、 的

智力 、 劳动 和 美感 等 方 面都 得 到
发 展 。忽 视哪 一方 面域 只偏 重哪 面 和 谐 发 展 的 观 点 是 他 的 个 性 该 制定 合 理 的作 息 制度 , 因 为这
人, 应 当第 一 , 是 社 会 物 质 生产 了必 然 的联 系 。在 他看 来 , 人 的 生 战胜 一 切 艰 难 险 阻 的意 志 的

领域和精神 生活领域 中 的创造 全 面 发 展 同掌 握 高 深 的知 识 、 同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精髓是创造性劳动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精髓是创造性劳动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精髓是创造性劳动作者:白帆来源:《赢未来》2018年第08期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即是让劳动的魅力融于学生的精神生活及集体生活中去,使得学生对劳动的热爱,成为其兴趣培养的重要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创造性劳动”,通过手脑结合的劳动不仅使学生的潜能开发,更能塑造“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当下,我国初中劳动教育日趋边缘化,社会各界忽略劳动教育。

研讨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启示,益于扭转当下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形,更益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全发展,通过创造性劳动形成自我服务意识,树立劳动自信心。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一、关于“创造性劳动”理论的理解创造性劳动也要求,用科学技艺替代传统劳动体式,用机械化替代手工。

创造性劳动要求劳动者手脑结合,襄助劳动者提升精神。

当劳动者的道德情操和精神素养得以擢升,也将发挥其反作用,帮助劳动者劳动的创造性日益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希望,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某一行业的良工巧匠,为自身拥有一双精巧的手而感到自豪。

正是因为这干一行爱一行这种“工匠精神”,将帮助学生在工作中,赢得成就感,进而推动了学生读书的干劲。

二、“创造性劳动”是学生潜能发展的基础(一)“创造性劳动”充裕学生的精神生活,更是美的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教育除了具有其社会意图之外,更深层次的是,思想教育意图,即通过劳动使人的精神生活充裕,人的道德修养抬升,人生兴趣的泉源是劳动而不是享乐。

“创造性劳动”是一种美的活动。

使得劳动者的劳动意图凌驾于创造劳动产品这一纯正的功利意图,实现了劳动者身心的解脱,获得了自由。

如何使创造性劳动成为学生生活中一项美的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令人热爱的劳动才能成为创造性劳动的先决。

应当属意于培养个人的劳动爱好,并力争创办令人爱重的劳动处所,使其热爱的劳动占据心灵。

(二)“创造性劳动”帮助学生个性得以发展苏霍姆林斯基笃信:“要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

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研究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研究引言:劳动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和劳动精神为目标的教育形式。

俄罗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具有深远影响,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教育实践之中。

本文将探讨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的内涵、特点以及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一、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的内涵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从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深入分析了劳动的本质以及劳动对于人的教育意义。

他认为劳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础,是人的活动与自然、社会互动的重要方式。

通过劳动,人们能够改造自然、创造文明,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和人格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劳动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生存和谋生,更是为了培养人们的劳动能力和劳动精神。

他认为劳动能够使人们形成勤劳、勇敢和负责任的品质,培养人们的自律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劳动,人们能够获得自我认同感、自信心和成就感,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二、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的特点1. 以实践为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教育应以学生的实际参与和实践为基础,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使他们能够将知识转化为实践。

2. 强调合作与公平: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应该是集体合作的过程,通过合作劳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合作,反对利用劳动教育来推动个人竞争和社会不公。

3. 注重心理与情感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注意力和情感的培养。

劳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正面情感和积极心态,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和投入。

三、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启示1. 高度重视实践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指出劳动教育应以实践为基础。

中国教育可以借鉴这一思想,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2.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将合作与公平作为重要内容,并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劳动。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关于学年总结。他把总结工作这件人们习以为常的事当作把握教育规律的一个要环节。反对校长自己不动手而分派别人东拼西凑,然后加以“剪辑”的做法,也反对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到年末临时搞突击的做法。提倡校长亲自动手,每天每周都要记事,及时整理,不断分析研究,直到得出概括性的结论,并征求大家的建议或意见。他认为,总结不应刻板公式化,年复一年一个模式,好的总结应该既是全体教师一年创造性劳动的概括,又是下一年工作的方向和借鉴。
教育思想
论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而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即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现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他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他说:“如果有人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回答说‘爱孩子’。”他提出了“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的主张,并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他同时指出爱不等于无原则的溺爱,应该用严格的纪律和道德规范去要求儿童,并注重通过集体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此外,他还阐述了诸如教学任务、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问题。
论学校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自1948年至1970年一直担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积累了丰富的学校管理工作经验,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他认为校长不能陷入事务的漩涡,也不能官腔官调的行政命令来领导。他说:“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他指出,一个好校长必先是一个好教师。因此,他本人始终兼教一门语文课,常年做班主任工作,并天天坚持听其他教师的课。他说:“如果我每天不听两节,就算我这一天什么也没做。”“如果今天去区里开会,明天就得补上,听四节课……如果我在一年中没有听过一位教师的至少15至20节课,我就会对他毫无了解。”他把听课和分析课当作校长的重要工作和滋养自己思想的源泉。他十分重视学校的思想教育。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他带动和组织教师全面了解研究儿童,定期举办了研讨会,就某个学生的情况实行教育会诊。他本人亲自搞调查,作记录,深入研究了178名“最难教育的”学生曲折成长的过程试办了一个6岁入学的预备班“快乐学校”,从预备班到一年级,再连续跟到十年级,一直担任该班的班主任,跟踪观察和研究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措施。

试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

试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

试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试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一、引言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劳动教育思想,对于现代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观、实践活动、培养目标等方面,对其思想进行细致论述。

二、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教育是指导学生通过实际劳动,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的一种教育形式。

他提倡将劳动与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他强调,劳动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其能力和态度。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通过劳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负责任精神、协作能力等品质,使其成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公民。

三、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苏霍姆林斯基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充分运用了游戏、制作手工艺品等方式,使学生在劳动中获得乐趣,提高积极性。

他强调劳动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产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例如,在制作手工艺品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筋,进行设计和选择材料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培养目标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理念,劳动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际的劳动活动,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技术和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劳动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勤奋努力、敬业精神等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使其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集体劳动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协作、合作,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五、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不仅在理论上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也具有现实的实践价值。

在当今社会,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同时,劳动教育主张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

试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

试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
实践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部分 人进 行 的 , 而 是 普 遍 存 在 于 每 一 个 人 的 教 做惩 罚 “ 差生 ” 或者“ 违 反 纪 律者 ” 的手 段 , 不 仅没
育 生活 之 中。且 劳动 教育 不 是 在 某一 个 阶段 必 须 有使教育对象形成热爱 劳动 的观念 , 反而使他们 进行 的劳 动形 式 , 其 本 身 应 该 是 一 项 具 有 长 期 性 产 生 了厌 恶 劳 动 的 情 绪 。亲 身 体 验 生 产 劳 动 , 能 的教 育 活动 。
爱劳动和 道德上 成熟 起来 的重 要途 径。 ” 的因 劳动教 育有 一个 正 确 的 认 识 和 公 正 的态 度 , 共 同
此, 所 有 的学 生 都 必 须 参 加 生 产 劳 动并 在 生 产 劳 负担起劳动教育的责任 。
[ 收稿 E t 期] 2 0 1 2—1 l 一 0 1 . [ 作者简 介] 常蓉 ( 1 9 8 7 一 ) , 女, 湖南 吉首人 , 中央民族 大学马克 思主义学院在读硕 士 , 研 究方 向: 思想政 治教 育理 论与
第 2期
2 0 1 3年 o 4月
湖南人文科技 学院学报
J o u na r l 0 f Hu n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Hu ma n i t i e s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育教 学实 践 , 形 成 了 自 己独 具 特 色 的 劳 动 教 育 体 培养 了学 生的 集体观 念 , 是集体 教育 的重 要方 式 。
系 。仔 细分析 和探 讨 苏霍 姆 林斯 基 的劳 动 教 育思
的实 施 和发展 , 有着 十分 重要 的作 用和 意义 。

苏霍姆林斯基儿童教育思想对当今家庭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儿童教育思想对当今家庭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儿童教育思想对当今家庭教育的启示苏霍姆林斯基儿童教育对当今家庭教育的启栾素梅苏霍姆林斯基(1918一l970)是前苏联着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一生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教育经验,并写下了很多的教育着作,以极大的热情论述了青少年全面和谐发展的问题.他提出的许多儿童教育思想和方法饱含哲理,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对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仍有许多学习和借鉴意义.一,对儿童健康的深切关注苏霍姆林斯基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富于创造的,精神充实的合格的公民和幸福的个人.他认为应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忽视.他认为大自然是儿童获得健康的最佳源泉,并且认为对儿童健康的关注应是我们教育的首要工作,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快乐学校"中最关切的问题也是孩子们的健康,锻炼身体,给予合适的营养和充分的休息是儿童获得健康不可缺少的三个重要因素.良好的营养,加上阳光,空气,水以及适当的劳动和休息,是孩子们获得健康的根源.现在.随着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很多家庭都非常重视儿童的健康问题,家长也用各种营养品希望能改善孩子们的体质,但大量快餐和方便食品充斥着孩子们的饮食,电视机和游戏机成为孩子们的"伴侣".长期造成的后果就是孩子们的身体越来越弱,体质越来越差.家长们应当多带孩子到户外运动,接触大自然的各种事物和美景,给孩子合理的饮食和休息, 早睡早起,多开窗通风,多运动,提供给孩子们符合健康要求,营养合理充分的食物,并设法使孩子保持良好的食欲,不要过分呵护他们,要以健康的生活方式来促进他们的健康.二,重视培养儿童的精神生活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和谐的,全面发展的人,他特别强调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高尚精神生活的个人,并指出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所以教育的理想就是要让所有的儿童都能成为内心幸福的人,都有着幸福快乐的精神生活,这样的人才是和谐_||lt_一lllll一0l的人.在"快乐学校"中,他和孩子们一起在蓝天下看草长莺飞.听大自然的歌唱,见识大自然的各种奇异事物, 感悟大自然的美与善,使孩子们的童年过得快乐而且充实,让孩子们获得心灵的幸福和快乐,他也非常重视培养儿童善良的情感,他强调善良的情感应该当从儿童时期培养,并应由教育加以培养,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父母有着重要的启示,家长应重视对孩子进行善和美的教育,让孩子多走近大自然,孩子越接近大自然,周围的景物越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丰富他们的语言和心灵, 他们的语言会变得生动鲜明,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尽情幻想,让他们体验到心灵充实的快乐,现在很多独生子女缺乏对美和生活的敏感与热情,麻木不仁,冷酷无情, 其根源在于家庭环境缺少爱的气氛,家长没有重视对孩子们心灵美和善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快乐学校"中通过让孩子们感受到小鸟如此的弱小,孤苦伶仃却还能带给我们动听的歌声,引发孩子们的同情心,并让他们照顾这些小鸟健康长大,来进行善和美的教育,家长在孩子们不懂得真善美的概念之前,不能明辨一些"可耻"行为时,家长应对孩子加以引导和纠正,培养他们对美和生活的敏感和热情,通过日常生活中对动植物一些弱小生命的关爱和同情,帮助和照顾,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帮助,孩子们帮助了别人而感到快乐,看到弱势群体的不幸会同情,难过,有了快乐,不安,伤心,牵挂等这些内心体验,那么在面对弱小生命和美好的事物时就不会再麻木不仁和无动于衷了,孩子的善良和同情心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教育中培养起来的,家长不仅要爱孩子,更要多观察孩子的内心世界,多与他们沟通,通过各种途径使孩子们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使孩子们成为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人.三,思想道德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德育就是要培养真正的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他坚持道德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和支配作用,他认为教育目的就是培养未来合格的公民,.1,lll000l|lllllll_0.:TIBETEDUCAT10N并强调作为公民要对长辈和社会怀有感恩的心,要热爱进行劳动教育就会困难许多,他们怕脏,怕累,甚至很多劳动,有正义感筹瞎强调道德教育要从牡囊穗鬻识毫坐家长蓟学校去褪忙进得劳动,试阎;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活一开始就进行,因为幼琦的心灵接受情感的教育会真心实意地去帮助剐人鸡.能热爱劳动,热爱人民吗?力蹙,让他们在生活中接受初步的道德规范,培养孩子们遵守基本的道德原则的习惯,在童年时期形成了道德习惯就为以后形成道德认识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教育孩子们爱国要先从关心自己的亲人开始,道德教育才能有好的教育作用.现在家庭大多数都是一个孩子,孩子没有兄弟姐妹,从小就到大都是接受来自家长长辈们的爱,但却很少付出爱,在生活中更是不会关心人,要想让孩子们长大了关心他人,关心祖国,必须让孩子学会从关心最亲的人开始,从爱自己的父母开始, 比如可以让孩子亲手制作一些小礼物送给父母,孩子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在送给父母的时候也体会到了爱别人的幸福感,家长在平目的生活中也要注意榜样示范作用,行动是胜过一切语言的,在日常生活中弓『导孩子多做好人好事,学会与他人分享快乐与悲伤,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体验中培养道德意识.现在未成年人的很多在学校里出现的问题都可以追溯到家庭教育中,尤其在孩子的童年时期,他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父母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儿童的思想道德水平很多程度上反映了家庭教育的环境和水平.做家长的一定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家庭中要努力营造民主和博爱的环境,培养孩子对美好人和事物的信念.四,劳动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坚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他把"不劳动者不得食"这一原则贯穿在劳动教育实践过程中,他也为帕夫雷什中学建立了完整的劳动教育体系,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培养儿童善良的心地要从劳动开始,通过劳动, 孩子们才会用心去接人待物.如果不通过自己亲手劳动而通过享受父母创造的幸福去获得快乐的人,那么他将来长大了会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他强调在孩子的童年时就应该让劳动成为儿童精神生活的需要,应当让孩子从童年开始就领略到劳动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还将那些克服重重困难,在劳动中取得卓越成就的普通劳动者作为激励青少年的榜样.他认为通过劳动可以让孩子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儿童的和谐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现在好多家庭都是独生子,父母都很溺爱,生活中和学习的一切事都由父母包办,害怕累坏孩子,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了就可以了,长此以往,孩子们养成了不爱劳动的习惯,等孩子进入学校后,学校对他们lll|一面武瓠能为人民服务吗?相反,让孩子在家中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不仅不影响学习,反而可以促进孩子多方面的发展,在劳动中可以培养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会坐享其成家人和他人的劳动成果. 实践证明,经历过劳动的孩子比起没有劳动过的孩子,善良温柔,在对待别人和事物上的态度是大不相同的,要让孩子们通过劳动让他们懂得为别人服务的幸福和快乐, 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快乐.从小培养孩子们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亲手劳动才能让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中,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只有劳动成为经济上的需要时,才真正具有教育力量.我们今天的家长们首先要培养让孩子劳动的意识,明白劳动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有意锻炼他们,劳动是让孩子们获得健康体格和完美人格的重要基础.苏霍姆林斯基的儿童教育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有很多优秀的教育思想是对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在这里不能一列举.以上几点我们町以感觉到正是我们当今家庭教育应当提侣和学习的,当今青少年存在的问题很多.家庭教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挑战,而家庭教育又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教育的起点, 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很多学校的问题都能从家庭数育中找到根源,因此我们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作辟】,把教育家们的优秀教育遗产结合当前我们的实际,教育好儿童,为孩子们健康,和谐,快乐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1】B?A-苏霍姆林斯基着,毕淑芝等泽.育入三步l;扫.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2】边霞.苏霍姆林斯基幼儿教育思想与实践述评.儿童发展与教育,2006(11J【3】乌云特娜.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谈朱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版),2004(12)[4】孙春梅,李振洪,韩桂娟.试述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与实践.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28)[5】顾明远.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中国教育学刊.2006(1)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硕士生责任编辑:启扬38jTIBETEDUCATIoN。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劳动教育是对年轻一代参加社会生产的实际训练,也是德育、智育和美育的重要内容。

由帕夫雷什中学创立的劳动教育理论,使得在这种教育体系中能培养人的道德品格与智力品格。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任务就是让劳动深入到人精神生活中去,这样对劳动的热爱在青少年时期就得以形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进行劳动教育要遵循一些必要的原则。

1.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相结合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不仅在于对智育、德育、体育素养的培养,更在于劳动素养同样达到较高的水平,还包括劳动在个人精神生活中所占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

劳动教育的方法同德育、体育、智育和美育的方法是密切相关的。

这种联系取决于劳动的目的。

教育者应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劳动,与此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在为人们谋福利的创造中去体验自己获得的荣誉、道德美和自豪感。

2.在劳动时个性可得到发挥、显露和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认识到在劳动中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物质的满足,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东西时,劳动便可成为快乐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应当思考个人能为社会做什么,劳动能给予个人什么,只有当人学会思考这些时,个人的个性和才华在劳动的成就中才会发挥什么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应当在孩子未懂得劳动的社会意义的时候,就先让他感到没有劳动就不能生活,劳动能带来快乐和充实精神生活。

教育者分析用生产环境的种种劳动过程并从中找出某些东西,向孩子揭示劳动的社会意义和创造意义,向他们说明他们是在参加为社会创造财富的活动,孩子会从中体验到自豪感、荣誉感,从而提高对劳动教育的认识。

3.道德性和公益目的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应当急于参与有报酬的劳动,因为这有可能养成他们自私、贪婪的恶习。

教育者应当激励孩子以为社会创造利益的目的去劳动。

所以应当先让孩子参加能创造全民财富的事。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的崇高道德意义还在于,一个人能在劳动的物质成果中展现他的智慧、技艺,也就是对所做的事情无限热爱,同时也能够把自己的经验向他人传授。

国外关于劳动教育的研究论文

国外关于劳动教育的研究论文

国外关于劳动教育的研究论文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与实践家,他的劳动教育思想是其整个教育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教育的最终目标就在于提高人的劳动素养,促进公民道德的养成,最终培养真正的人,而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正需要这样的公民。

时至今日,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仍备受瞩目,其原因就在于他的劳动教育思想符合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要求。

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部分来研究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及其现实价值的:第一部分从三个不同层面对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作了详细的分析。

第一个层面主要从政治、经济和教育背景三方面介绍了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大背景,正是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教育背景为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有益土壤;第二个层面阐述了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形成的两大理论支撑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以及马卡连柯的劳动教育思想;第三个层面着重分析了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形成所具有的深刻的个人实践基础,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是与他在帕夫雷什中学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的,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理论。

第二个部分着重论述了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强调,劳动教育应该是贯穿于全面发展的整个过程之中的。

它不仅是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全面发展的基础,劳动教育对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劳动教育的目的主要包含为社会创造一定物质财富的社会目的以及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思想目的。

劳动教育的主要任务就在于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形成,使学生不仅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劳动教育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境界,培养未来公民。

第四部分阐述了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实施的具体原则与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包括公益性、尽早性、量力性等在内的劳动教育的具体原则,提出了自我服务、榜样示范、及时复习、集体劳作等切实可行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法。

霍林姆斯的教育思想是

霍林姆斯的教育思想是

霍林姆斯的教育思想是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他认为,要使学生实现个性全面和谐发展,首先是要尽可能发现“深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财富”,这种财富就是学生的各种潜在智能,教育要使学生看到自己的特点并产生自信。

尤其是对于智力较差的学生,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也不能“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未见到整个花朵”。

对于教育的内容,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德育、智育、体育、审美教育、劳动教育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他认为,各方面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且是一个有机统一完整的过程,而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中心环节是德育、智育和劳动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还有一个特点是提倡“自我教育”,而且这是学生能否真正接受教育成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关键因素。

“自我教育”要求教育学生自我尊重、自我克制、自我完善。

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法名词解释

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法名词解释

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法名词解释【摘要】苏氏认为劳动教育不与其他“四育”并列,而是劳动与教育的内在统一,是以劳动贯穿全部教育的过程,它是促进人个性全面发展的基础。

劳动教育中的劳动是个广义概念,是对一般劳动“教育化”改造后的劳动,其实施要遵循全面性发展、个性化发展、量力性等原则,需要物质基础、师资力量等条件,有榜样示范、竞赛、复习等方法,这些都对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有诸多借鉴方面。

【关键词】劳动;劳动教育;“四育”;“教育化”改造;个性全面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1918年-1970年),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被赞誉为“教育思想泰斗”,他一生著有41部多著作600多篇论文,他的著作波称为“教育百科全书”他在巴甫雷什中学工作32年,在他领导下该中学成为世界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他作为苏联教育的集大成者,对于教育工作拥有着丰富的经验,其“公民教育”、“劳动教育”和“个性全面发展”等教育思想早已享誉世界。

自上世纪80年代其著作相继传入中国,我国教育界“苏霍姆林斯基热”历久不衰。

毋庸置疑,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就受到苏联深刻影响,苏联虽已解体,但作为曾经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之一的苏联教育仍然拥有永恒的价值。

当前我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已历时十年之久,针对中小学中劳动教育长期被歪曲或着忽视,从而限制了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等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苏氏的劳动教育观,“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可为新课改中解决劳动教育的有关问题寻求理论基础。

一、劳动与劳动教育西方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思想很早就有,16世纪,莫尔就幻想人们从小学习农业,部分时间在学校接受理论,另外时间在田里实习;17世纪,约翰·贝勒斯主张从小教育儿童学习农业和手工业,凭自己双手谋生:18世纪的卢梭主张儿童必须学会一种职业,“像农民那样劳动,像哲学家那样思考”,他特别推崇手工业尤其是木工;18至19世纪,裴斯泰洛奇主张学习知识和手工劳动放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结合起来;19世纪的欧文认为人类在劳动中实现体力与脑力相结合是“自然的价值标准”,把劳动教育与建立新社会的任务紧密地联系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劳动观点

苏霍姆林斯基劳动观点

苏霍姆林斯基劳动观点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他以其独特的劳动观点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对他的劳动观点的阐述,分为四个方面:
一、劳动是人类的根本特征与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是人类的根本特征与需要,是人类天生的本能和内在驱动力。

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生物,是因为他们有能力从自然界中创造出新的事物和价值。

这种创造力和创造能力是人类在劳动中实现的,因此劳动对于人类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二、劳动是人类自我实现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是人类自我实现的基础,只有在劳动中,人类才能真正地实现自我,同时也才能体会到世界的本质和自己对世界的作用。

他认为,劳动不仅是物质创造的过程,更是一种精神活动,通过劳动,人类不仅可以获得物质上的回报,还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成就感。

三、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通过劳动,社会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劳动不仅可以提高生产力,还可以促进科
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社会文化的繁荣,是实现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的
重要途径。

四、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劳动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劳动精神,通过教育来引导学
生了解劳动的本质和重要性,并帮助他们积极投入到劳动中去。

同时,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能够
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有用人才。

总之,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观点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认为劳
动是人类自我实现、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关键。

他的思想对于我们
今天的教育和社会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劳动、劳动集体与劳动教育——重思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的内容与特点

劳动、劳动集体与劳动教育——重思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的内容与特点

劳动、劳动集体与劳动教育——重思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的内容与特点劳动、劳动集体与劳动教育——重思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的内容与特点劳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活动,也是个体个人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当代社会中,劳动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还能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马卡连柯和苏霍姆林斯基是两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教育家,他们在劳动教育思想上提出了许多独特而深入的观点,对于我们重新思考劳动、劳动集体与劳动教育的意义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马卡连柯的劳动教育思想1. 劳动的本质与意义在马卡连柯看来,劳动是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的重要方式。

通过劳动,个体可以形成自己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马卡连柯认为,劳动是教育的核心要素,是人类思维和实践活动的统一体。

2. 劳动集体的重要性马卡连柯提倡将劳动纳入到教育过程中,通过劳动集体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他强调,劳动集体不仅仅是一种劳动组织形式,更是一种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培养的过程。

在劳动集体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实际操作技能,还可以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社交能力、协作能力和责任感。

3. 劳动教育的特点与方法马卡连柯认为,劳动教育具有三个基本特点:第一,劳动活动应该是有组织的,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组织来实现。

第二,劳动活动应该是有目的的,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和方法。

第三,劳动教育应该是全面的,既包括技能的培养,也包括认识水平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在方法上,马卡连柯强调了学生的实践能动性。

他提倡学生参与实际的劳动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丰富学生的认识和经验。

同时,他强调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劳动过程中培养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1. 劳动与社会实践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之魂瓦·亚·苏霍姆林斯基是我国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所熟知的前苏联着名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

帕甫雷什中学,这所苏霍姆林斯基长期工作过的“快乐学校”,早已成为我国许多教师向往的教育圣地。

苏霍姆林斯基留给后世的教育遗产被誉为“活的教育学”,虽然历经时代变迁,却仍散发着鲜活的生命力。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饱含着他对学生的爱和人道主义精神,认为学校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合格公民和幸福个人,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美育这5个方面得以和谐发展。

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必须要改善教育过程,实施“和谐教育”。

“和谐教育”思想与传统片面的学科知识的教学是截然不同的,它注重的是教育同创造性的生产劳动相结合,课上课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教育力量相结合,学生受教育过程与自我教育过程相结合等等。

“和谐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学生在以上这些因素和谐共存的状态中得以全面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在学校里通过推行一系列的创举来实践其“和谐教育”理念,譬如让学生在“蓝天下的学校”里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建立家长学校以保证学生在校和在家所受影响的一致性等等。

在由苏霍姆林斯基的三部名着(即《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所结集而成的《育人三部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中,到处充满着“和谐教育”的精神。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到教师在“和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扮演着指导者和学生朋友的双重角色。

要使“和谐教育”得以开展,教师应该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处理好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关系,使两者处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和谐状态之中;二是要处理好学生各种才能的发挥问题,使其各方面的表现能和谐发展;三是要处理好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动力问题,鼓励学生以自信的心态来实现全面发展。

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苏霍姆林斯基就已经将“和谐教育”的概念纳入到了“全面发展”的理论之中,并作了实践尝试,“和谐教育”的精神也成为贯穿其教育思想的精髓。

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霍姆林斯基⽣平霍姆林斯基(1918年11⽉28⽇-1970年9⽉2⽇),⽣于乌克兰列明楚格市帕夫雷什镇附近奥麦尔尼克存的⼀个农民家庭。

⽒的⽗亲是⼀个农民,但是他⼀直关⼼、重视⾃⼰⼦⼥的教育和学习。

1926年霍姆林斯基到离家不远的农村七年制学校上学。

1933年进⼊列明楚格师学校学习,时间为两年。

1935年,17岁的霍姆林斯基⼜回到家乡的母校当⼩学教师。

在⼩学,霍姆林斯基⼀⾯努⼒⼯作,不断注意总结⼯作经验,⼀⾯作为波尔塔⽡师学院语⾔⽂学系的函授⽣接受⾼等师教育。

1939年他取得了中学教师书。

在卫国战争开始后应征⼊伍,在战场受伤痊愈后,在1947年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直在这⼀岗位上勤奋耕耘直⾄1970年9⽉2⽇逝世。

除了卫国战争初期参军和养伤的短暂岁⽉,他始终没有离开过教育、教学⼯作的第⼀线。

他勤于思考,不断探索,撰写了⼤量教育著作,总结历史和现实的教育经验,揭⽰教育与教学的客观规律,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使他在两⽅⾯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极推动了联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他的著作⽣动的反映了学校教育的真实情况,是对学校⼯作的⾼度艺术概括、提⾼和再现,因此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活的百科全书”。

他本⼈也被誉为“教育思想的泰⽃”。

他在教育实践中撰写了多部著作。

如:1956年《培养学⽣的集体主义精神》,1959年《共产主义劳动态度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的维埃爱国主义》,1961年《学⽣的精神世界》、《青年⼀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1963年《青年⼀代的道德理想》,1965年《维埃学校中个性的培养》、《和青年校长的谈话》,1969年《帕夫雷什中学》、《把整个⼼灵献给孩⼦》,1970年《让少年⼀代健康成长》等。

⼆综述在王天⼀⽼师著的《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民教育,1992年7⽉)⼀书中,他是从霍姆林斯基的基本教育信念、体育、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智育、劳动、劳动教育、审美教育、教师问题、学校管理与领导等⼏个⽅⾯来介绍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劳动教育是对年轻一代参加社会生产的实际训练,也是德育、智育和美育的重要内容。

由帕夫雷什中学创立的劳动教育理论,使得在这种教育体系中能培养人的道德品格与智力品格。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任务就是让劳动深入到人精神生活中去,这样对劳动的热爱在青少年时期就得以形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进行劳动教育要遵循一些必要的原则。

1.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相结合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不仅在于对智育、德育、体育素养的培养,更在于劳动素养同样达到较高的水平,还包括劳动在个人精神生活中所占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

劳动教育的方法同德育、体育、智育和美育的方法是密切相关的。

这种联系取决于劳动的目的。

教育者应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劳动,与此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在为人们谋福利的创造中去体验自己获得的荣誉、道德美和自豪感。

2.在劳动时个性可得到发挥、显露和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认识到在劳动中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物质的满足,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东西时,劳动便可成为快乐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应当思考个人能为社会做什么,劳动能给予个人什么,只有当人学会思考这些时,个人的个性和才华在劳动的成就中才会发挥什么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应当在孩子未懂得劳动的社会意义的时候,就先让他感到没有劳动就不能生活,劳动能带来快乐和充实精神生活。

教育者分析用生产环境的种种劳动过程并从中找出某些东西,向孩子揭示劳动的社会意义和创造意义,向他们说明他们是在参加为社会创造财富的活动,孩子会从中体验到自豪感、荣誉感,从而提高对劳动教育的认识。

3.道德性和公益目的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应当急于参与有报酬的劳动,因为这有可能养成他们自私、贪婪的恶习。

教育者应当激励孩子以为社会创造利益的目的去劳动。

所以应当先让孩子参加能创造全民财富的事。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的崇高道德意义还在于,一个人能在劳动的物质成果中展现他的智慧、技艺,也就是对所做的事情无限热爱,同时也能够把自己的经验向他人传授。

4.劳动形式多样化
苏霍姆林斯基通过多年的细致观察发现,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天性:希望能把不同操作方法和技巧与不同的劳动交换、结合着进行。

同一个孩子,他能兴致勃勃地在园地或者温室里栽培植物,照管动物,同时也可以兴趣盎然地在少年科学家小组里活动。

每个孩子可以同时从事两到三种劳动,孩子们能从活动中学到多种不同的技能和技巧。

而且很多孩子会由于喜欢另一种活动而从一个小组转入另一个小组。

5.孩子的劳动要能体现成人劳动的特点
孩子的劳动必须与成年人生产劳动有尽可能的共同因素,不管在其社会意义还是劳动过程的技术和工艺层面,都应如此。

孩子的劳动越接近成人的劳动,其教育作用也越大。

苏霍姆林斯基在实践中认识到,要想不妨碍孩子们的发展,就应当尽可能早些去使用成年人使用的工具。

这些机械、工具必须符合年龄特点,符合学校卫生规则和安全技术条例要求。

6.劳动应与精神生活结合
在生活中,劳动并不是人生活的全部内容,只有当他在劳动的同时又能感受到其他快乐时,劳动的快乐才能展现在他面前。

因为这些精神财富提高了人的境界,充实了他的灵魂,从而也使他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感觉创造之乐、建设之美。

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期,理智和心灵接触到的文化资源越多,劳动就能使人越高尚。

因此,教育者要力求任何时候都不停止集体中等多方面的精神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