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黄海中古生代残留沉积地层的地震成像[1]
基于地震模拟数据分析的南黄海前新生代地震成像问题与对策探讨
基于地震模拟数据分析的南黄海前新生代地震成像问题与对策
探讨
耿建华;朱伟林;高顺莉;张敏强
【期刊名称】《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卷),期】2018(38)3
【摘要】分析了南黄海前新生代地震勘探地质条件,认为该区地下地震反射界面速度反差可高达1.5~3.0倍。
在建立了南黄海前新生代地震勘探1D和2D地震波传播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模拟采集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该区前新生代地震成像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模拟采集数据进行成像处理发现,通常的叠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压制多次波,但前新生代地层反射波不能成像;在不考虑速度模型建立的情况下,在压制鬼波、SRME+高精度拉动变换压制自由表面多次波后,Kirchhoff积分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能够使前新生代复杂地质构造基本成像,而叠前逆时深度偏移方法能够使前新生代复杂地质构造精确成像。
【总页数】10页(P35-44)
【关键词】前新生代;模拟采集;多次波;地震成像;南黄海
【作者】耿建华;朱伟林;高顺莉;张敏强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海洋资源研究中心;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8
【相关文献】
1.南黄海中、古生界地震反射特征模拟分析与勘探对策 [J], 张雷;魏赟;高顺莉;姜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方物探低频地震激发技术跃居国际领先水平
3 8 5 — 3 9 7
再结合 物探、钻井 、地质资料推测 南黄海中部 隆
东方物探1 2 E t 获悉 ,东 方物探 “ 低 频 可控 震源 与低 频地震 勘 探技 术 ”项 目荣 获 中国地球 物理 科 学技术 进 步一等 奖 ,标 志着 东方物 探低 频地 震激 发技 术 达到 国 际领先水 平 。
左右 ,部分重力高地区 ,新生代地层 较薄 ,可能
只有数 百 米 ,重力 低 区域 可 能大 于 1 0 0 0 m; 上 古 生 界 发 育 于 重 力 低 部 位 ,高部 位 可 能缺 失 上 古 生
界, 下古生界在南黄海 中部隆起区普遍存在。因此 ,
重 力 异 常 低 的地 区应 是 南 黄 海 中部 隆 起 中 、古 生 界 勘探 的有 利 区域 。
况有很好 的对应关系 ,以重力异 常为基础 ,结合 磁力异常 ,分析认为南黄海 中部隆起可能缺失 中 生界、古近系及部分新 近系 ,盐城组直接与上古
生 界或 者下 古 生界 相 连接 ; 印支 面埋 深在 1 0 0 0 m
问题应作为南黄海地 区地震探勘 中要解决与突破
的重 点 。
2 0 .
【 6 】 许红 , 王果寿 . 苏北 盆地 的油气勘 探及下扬子 中、古 生界储层 的系统研究 [ J ] . 海洋地质 动态 , 2 0 0 8 , 2 4( 2 ) : 2 1 — 2 7 . [ 7 】 郝天珧 , MA N C H E O L S , 王谦身 , 等 . 根据重力数据研究黄海
大学 , 2 0 0 6 . [ 4 ] 张雷 ,魏赞 ,高顺莉 ,等 . 南黄海 中、古生界地震反 射特征模 拟 分析 与勘探对 策 [ J 】 . 勘探技术 , 2 0 1 3 ,1 8( 2) : 2 6 — 2 9 . [ 5 】 冯 志强 , 姚 永坚 ,曾祥辉 ,等 . 对黄海 中 、古 生界地质构造特
南黄海中部隆起地震层序地层的识别及其地质时代探讨
第20卷第4期2015年10月海相油气地质49苕迎•砌造DOI:10.3969/j.issn.1672-9854.2015.04.007文章编号:1672-9854(2015)-04-0049-08南黄海中部隆起地震层序地层的识别及其地质时代探讨杨艳秋〗,2,易表魚3,车則(1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2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摘要应用地震地层学研究方法,对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近几年新采集、处理的地震剖面进行综合解释,共识别出6个地震层序。
通过地震反射特怔分析、地层速度分析、重磁震联合反演和区域地质对比,推测这些层序的地质时代属 性分别为前震旦系、震旦系、寒武系一奥陶系、志留系一泥盆系、石炎系一下二叠统、以及新近系一第四系。
研究区的沉 积地层分市广泛,厚度较大,整体呈N N E向和近E W向展市。
对中部隆起地层的属性分析结果,不K能为盆地的结构 和地质演化研究提供基础的地质资料,而且对中部隆起的油气勘探和资源评价都具有意义。
关键词南黄海;中部隆起;地震层序;地质时代;地层划分中图分类号:TE121.3 文献标识码:A南黄海盆地的油气勘探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目的层为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多侧重于古近系 的研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中生界和古生 界的油气地质研究,从而开始了该领域的调查与评 价,中部隆起的石油地质研究也随之开始[|_3]。
但因 区内勘探程度低(无钻井、无有效地震资料),使得石 油地质学家对中部隆起地层和岩性的猜测较多,有 人认为前第三系以下三叠统及上古生界沉积为主;还有人认为该套地层主要为变质基底,或主要为火 山岩+7]。
近年来,新一轮的油气地质调查在中部隆 起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新近系之下发现了层状地 层的有效地震反射,使中部隆起的地质研究进人了 一个新的阶段。
如:赵文芳等[s]通过中部隆起地震资 料的解释,识别出8个地震反射界面和5套地震层序,并推测其属性分别为古近系一侏罗系、下三叠统一 上泥盆统、志留系、奥陶系一震旦系和前震旦系;王 丰等™根据穿过中部隆起的几条主要地震剖面,解 释出5个特征地震反射波组、划分了 5套地震层序,并 推测其属性分别为第四系一新近系、泥盆系一下二 叠统、寒武系一志留系、震旦系和前震旦系;侯方辉等™利用南黄海盆地2条地震大剖面进行了重磁联 合反演,认为盆地中的海相地层为下三叠统、上二叠 统、下二叠统一泥盆系、志留系、奥陶系一寒武系、震 旦系和南华系。
南黄海海相油气地震勘探关键技术突破及应用
摘要:南黄海盆地发育厚度大、分布广的中生代—古生代海相地层,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对象,然而受地质条件复杂、地震采集环境恶劣等因素的影响,地震成像品质不佳的问题突出,制约了该区油气勘探的进程。
为了破解上述技术难题,通过开展科研攻关,形成了南黄海盆地中生界—古生界地震资料采集、处理与综合解释等3 项关键技术系列。
研究结果表明:①通过立体地震资料采集、广角反射地震信号提取、广角反射波成像处理、地震综合解释等技术以及海上试验应用,获得了该盆地中部隆起和北部坳陷海相下构造层的有效反射和成像,满足了地质科学研究和地震成像的要求;②取得了对南黄海盆地海相下构造层分布、构造特征等的一系列重要新认识,为该盆地海相地层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及勘探指明了方向;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CSDP-2 科学钻探井位,在海相中生界—古生界中钻遇厚度较大的烃源岩和多套储层油气显示,证实了该项技术的可靠性。
结论认为,该项地震勘探关键技术可以为南黄海盆地海相地层的油气勘探提供技术支撑,应用前景广阔,并由此坚定了在该盆地进行海相油气勘探的信心。
关键词:南黄海盆地;中生代—古生代;海相地层;地震成像品质;立体地震资料采集;广角反射地震信号提取;广角反射波成像处理1研究区概况南黄海是介于中国东部大陆和朝鲜半岛之间的半封闭式陆架海,最大水深在80 m 左右。
南黄海盆地是一个由奠基在扬子块体上、叠合在中—古生代海相残留盆地之上的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图1)[1-2]。
勘探与研究成果表明,海相残留盆地分布广[3-4],地层相对齐全、厚度大[5-6],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是我国近海海相中—古生界油气资源重要的勘探区[7-12]。
图1 南黄海陆相盆地分布及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图南黄海的油气勘探始于20 世纪60 年代,前期主要勘探目标为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层(上构造层),主要采用拖缆多道地震勘探方法,查明了陆相沉积盆地的分布和构造特征,在南部坳陷获得了中、下三叠统(青龙组石灰岩)和上二叠统(大隆组、龙潭组碎屑岩)的海相沉积层的有效地震反射,经钻探在中生界泰州组和新生界阜宁组见到了油气显示,但未获得工业油气突破[7,11]。
南黄海某典型剖面重磁震联合反演及综合解释
南黄海某典型剖面重磁震联合反演及综合解释林珍;姚永坚【摘要】以航磁资料为主、结合其他地学信息,在南黄海海域选取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剖面,进行重磁震联合反演、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解释,分析南黄海海域磁性基底性质、岩相结构和断裂构造特征,为进一步开展油气勘查、实现油气突破提供科学依据.【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09(033)004【总页数】8页(P361-367,373)【关键词】南黄海盆地;地球物理场特征;重磁震联合反演【作者】林珍;姚永坚【作者单位】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矿产所,广东,广州,510760;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矿产所,广东,广州,5107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南黄海海域总面积约32×104km2,东经124°线以西海域的面积约17万km2,水深小于80m。
南黄海盆地是扬子地台在郯-庐断裂带以东的延伸部分,它跨越中韩陆架区,是由古、中、新生界所组成的大型叠合盆地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的改造和破坏,地层遭受强烈剥蚀,盆地面貌保存不完整,前人研究成果及勘探实践表明,南黄海盆地具有油气远景,但久攻未克,是迄今我国近海唯一尚未获得重要油气突破的海区。
我国和韩国对于南黄海的油气勘探均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已对该区域由北至南划分了千里岩隆起区、北部坳陷、中部隆起、南部坳陷和勿南沙隆起等构造单元。
在油气勘探前期,主要目的层为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多侧重于古近系,并进行了多次油气资源评价和资源量计算。
至20世纪80年代,由于该区古近系勘探的失利,人们在调查和研究新生界的同时,开始重视和研究中生界及古生界的油气地质问题,并于1983年12月,在南黄海海域南部盆地24/11合同区块进行了中生界和古生界钻探,钻井中虽然未见显示,但拓宽了勘探思路和领域。
南黄海海域现有钻井26口,其中中国20口,韩国6口,主要分布在北部坳陷和南部坳陷。
钻遇中、古生界钻井7口,5口集中分布在南部坳陷中西部,勿南沙隆起区1口,北部坳陷东南部1口,中部隆起尚未钻探。
南黄海中古生代残留沉积地层的地震成像
摘
要 文 中展 示 了 南黄 海 中 古 生代 沉 积 地 层 的 成像 结 果 , 示 南黄 海 隆起 区 存 在 较 稳 定 的 中古 生代 沉 积 地 层 残 留 显
区. 黄 海 中古 生代 残 留 沉 积 地 层 的 成 像 问题 一 直 是 地 震 资料 处 理 的 难 点 , 要 原 因是 以 海 底 鸣 震 为 主 的 层 间 多次 南 主
3 6 /.s n 1 0 — 9 3 2 1 . 2 0 3 9 9 j is . 0 4 2 0 . 0 0 0 . 0 .
Z agBJ h n ,Ch n e g G,W e n P F,e 1 S u y o es c i g n fr sd a a e z i e i n t a u i o t l w e . t . t d n s imi ma i g o e i u lP lo o c s d me ts r t m n S u h Ye l S a a o
Pr g esi o h s (nChn s),2 1 o rs nGe p y . i ie e 0 0,2 ( ):8  ̄ 3 5, 52 39 9 DOI 1 . 9 9 j is . 0 4 2 0 . 0 0 0 . 0 . : 0 3 6 /.s n 1 0 — 9 3 2 1 . 2 0 3
南 黄海 中古 生代 残 留沉 积 地层 的地 震 成 像
张宝金 成 谷 , 文鹏飞 , 符 溪 , 王真理。 ,
1 .国 土 资 源 部 广 州 海 洋 地质 调 查 局 ,广 州 5 0 6 170 2 .中 山 大 学 地 球科 学 系 ,广 卅 12 5 【50 7 3 .中 科 院 地 质 与地 球 物 理 研 究 所 ,北 京 1 0 2 009
中国海域深部“高富强”地震探测技术与南黄海盆地海相地层的发现
中国海域深部“高富强”地震探测技术与南黄海盆地海相地层的发现陈建文1,2 袁勇1,2 施剑1,2 梁杰1,2 刘俊1,2 张银国1,2 雷宝华1,21.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2. 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摘 要 我国近海新生代盆地之下发育更老的残留盆地,地层厚度大、分布广,但受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的约束,难以获得深部地层的有效地震反射资料,制约了盆地深部油气资源的调查与勘探。
2005年以来,选择勘探程度较低的南黄海盆地,进行海上地震采集试验与数据处理攻关,目前已形成了采集、处理技术相结合的“高富强”地震探测技术。
应用结果表明:①获得了南黄海崂山隆起中—古生界“高覆盖次数、富低频信号及强能量”的地震采集资料;②通过多方法精细速度分析与弯曲射线的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有效压制了各类多次波,而且使更多的远偏移距资料参与了成像,获得了中—古生界“高信噪比、富低频成分、强反射能量”的地震成像资料;③在原来深部没有有效反射的崂山隆起,纵向上可以划分7个地震层序,是下扬子古生代盆地在海域的延伸。
通过海域钻井证实后,首次建立了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的海相地层层序并落实了多个大型构造圈闭。
研究结果认为:南黄海盆地与上扬子区的四川盆地在古生代沉积时期具有相似的沉积建造与沉积演化史,下扬子区陆上古生代海相地层发育的3套区域性烃源岩,与四川盆地大型—特大型油气田的油气烃源层具有可比性。
关键词 高覆盖次数 富低频成分 强震源能量 地震探测技术 中—古生代 崂山隆起 南黄海盆地DOI: 10.12055/gaskk.issn.1673-3177.2019.03.006"High, rich, and strong" seismic technologies for deeper layers in offshore China and discoveries in marine strata of South Yellow Sea Basin Chen Jianwen1,2, Yuan Yong1,2, Shi Jian1,2, Liang Jie1,2, Liu Jun1,2, Zhang Yinguo1,2and Lei Baohua1,2(1. Qingdao Institute of Marine Geology, Qingdao, Shandong 266071, China; 2. Laboratory for Marine Mineral Re-sources, Qingdao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Shandong 266071, China) Abstract: In offshore China, there are some older residual basins with thick strata and wide distribution developed below Cenozoic basins. Constrained by special seismic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however, most effective reflection data can be hardly acquired from deeper strata, which may restrict an exploration in deeper hydrocarbon resources in these older basins. Since 2005, offshore acquisition and data processing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less-exploited South Yellow Sea Basin. So far, many "high, rich, and strong" seismic technologies which combine acquisition with processing have been developed. After their application, it is shown that (1) some seis-mic data of "high fold, rich low-frequency signal, and strong energy" is acquired from the Mesozoic and Paleozoic strata, Laoshan up-lift, South Yellow Sea; (2) by conducting both multi-method fine velocity analysis and pre-stack time-migration processing of curved ray, various multiple waves are suppressed effectively and more far-offset data participates in imaging, so that most imaging data of Mesozoic and Paleozoic with high noise-to-signal ratio, rich low-frequency component, and strong reflection energy are gained; and (3) this uplift without effective reflection from deeper layers can be vertically subdivided into 7 seismic sequences, meanwhile it's an extension of the Lower Yangtze Paleozoic basin into the sea ahead. After many drilling practices, it's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marine stratigraphic sequence of Mesozoic and Paleozoic in South Yellow Sea Basin is established, and several large structural traps are ascer-tained. It's deemed that both South Yellow Sea Basin and Sichuan Basin in Upper Yangtze area are similar from aspects of sedimentary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history during Paleozoic deposition. There are 3 sets of regional source rocks developed in onshore Paleozoic marine strata, Lower Yangtze belt. And these source rocks can be correlated to others in some large-supergiant oil and gasfields, Sich-uan Basin.Keywords: High fold; Rich low-frequency component; Strong source energy; Seismic technology; Mesozoic and Paleozoic; Laoshan uplift; South Yellow Sea Basin基金项目: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DD20190818,DD20160152,GZH200800503,XQ-2005-01,2009GYXQ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506080,41702162)、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基金项目(编号:201602004)、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ZR201807080260, ZR201807090491)、青岛市市南区科技发展基金项目(编号:2018-4-006-ZH)。
南黄海盆地两条地震剖面的重磁数据联合反演效果
南黄海盆地两条地震剖面的重磁数据联合反演效果侯方辉;田振兴;张训华;张志殉;李三忠【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年(卷),期】2012(047)005【摘要】南黄海盆地奠基于前南华纪变质基底之上,盆地演化历经南华纪—早、中三叠世海相地层发育期、晚白垩世—古近纪箕状断陷发育期和新近纪—第四纪拗陷发育期,为一典型地台—断陷—拗陷多层结构的复合盆地。
本文以南黄海盆地新近采集的两条重力、磁力、地震综合剖面为例,用2.5维重磁震联合反演技术,获得了以地震资料为约束的重、磁异常反演剖面。
反演结果表明联合反演技术可用来研究盆山接触关系、断层分布、深部目的层分布和有利构造圈闭特征,为地球物理数据综合解释及油气勘探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总页数】7页(P808-814)【作者】侯方辉;田振兴;张训华;张志殉;李三忠【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003 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相关文献】1.岩性约束条件下重磁数据的联合反演 [J], 谢力2.合肥盆地重磁资料处理及重磁震联合反演 [J], 李云平;刘金连;林治模;胡加山;阎红;夏吉庄3.重磁联合反演及重磁与MT综合解释巴彦浩特盆地火成岩 [J], 邓荣来;李庆浩;宋桂桥;刘天佑4.岩性约束条件下重磁数据的联合反演 [J], 谢力;Miguel;Bosch5.重磁联合反演的应用效果 [J], 汪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黄海沉积层纵波速度与地震反射特征
2011年4月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Vol.31,No.2第31卷第2期 MARINE GEOLOGY &QUATERNARY GEOLOGY Apr.,2011DOI:10.3724/SP.J.1140.2011.02073南黄海沉积层纵波速度与地震反射特征吴志强1,2,陆凯1,2(1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2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266071)摘要:南黄海为新生代、中生代与古生代叠合盆地,发育了新生代—中生代碎屑岩地层和早中生代—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部分夹碎屑岩地层。
在对测井资料和苏北盆地的相关资料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南黄海沉积层的纵波速度特征,标定了地震反射界面和地震反射层序。
关键词:纵波速度;反射层序;南黄海中图分类号:P5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6-1492(2011)02-0073-05 南黄海盆地为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叠合盆地,盆地沉积地层自下而上分别为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三套构造层,地层累计厚度大于5 000m,具有良好的油气前景,是重要的油气勘探远景区[1-4]。
南黄海的地层速度特征研究分析是与勘探进程同步进行的,研究的内容主要为周边盆地岩石物性的测试、测井资料分析等。
南黄海盆地晚中生代—新生代陆相油气地质研究时间早、历程长,钻井测井资料多,地层的宏观速度特征明晰,但微观速度特征分析研究较少。
南黄海盆地早中生代—古生代(T-∈)地层在区域上以碳酸盐岩为主,中间夹二叠系龙潭组、大隆组碎屑岩和煤系地层及志留系—泥盆系海相碎屑岩地层,震旦系以石英砂岩为主。
由于南黄海盆地特殊的地质环境,钻遇早中生代—古生代(T-∈)地层钻井较少,特别是下古生代地层埋藏深,没有钻井和测井资料,因此对这些地层的物性研究较少,没有系统的速度分析特征成果。
地层的速度特征(特别是纵波速度特征)是地震勘探资料采集、处理、解释与综合研究的基础,只有在全面掌握盆地的区域地质构造特征与地层速度特征的基础上,才能设计有针对性的采集参数与地震资料处理流程参数,从而得到良好的地震成果剖面,提高资料解释层位标定的有效性和精度。
南黄海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探索
南黄海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探索吴志强;曾天玖;肖国林;曾友爱;童思友;孙运宝【摘要】随着南黄海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地震调查的展开,提高海相碳酸盐岩目标层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的成像品质,已成为地震处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在充分分析了地震地质条件和原始资料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成像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了针对性处理技术流程并进行了攻关试验工作,建立了以叠前综合多域噪声压制、多次波联合衰减、大偏移距各向异性动校正、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等关键技术方法组成的处理流程。
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地震剖面的成像精度显著提高,各种地质现象反射特征突出,有效地提高资料解释的准确性。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ow SNR seismic data imaging quality for marine carbonate target has become the main task in seis-mic processing work. The problems concerning seismic image processing were summarized after the analysis of the seismic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iginal data, the study of the targeted processing flow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ork of test process treatment. On such a basis, the authors established an efficient process consisting of pre-stack comprehensive multi-domain noise suppression, multiples combined attenuation, large offsets anisotropic NMO processing, and anisotropic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The results of practical data processing show that the imaging precision of sections are improved greatly, the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geological phenomenon can be identified clearly, and the accuracy of data interpretation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9页(P1029-1037)【关键词】海相碳酸盐岩;叠前多域去噪;多次波联合衰减;振幅补偿;各向异性;长排列动校正;叠前时间偏移【作者】吴志强;曾天玖;肖国林;曾友爱;童思友;孙运宝【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大港分院,天津大港 300280;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大港分院,天津大港 300280;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 266036;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处于扬子块体主体部位的南黄海盆地,在前震旦系结晶基底之上沉积了逾万米的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地层,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作用,形成了新生代、中生代和古生代叠合盆地。
南黄海盆地基底及海相中、古生界地层分布特征
南黄海盆地基底及海相中、古生界地层分布特征张训华;杨金玉;李刚;杨艳秋【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报》【年(卷),期】2014(057)012【摘要】南黄海盆地是大型海相中、古生界和陆相中、新生界两期叠合型盆地,本文根据最新地震资料结合钻井资料及与海陆地质资料的对比研究对盆地内地震层序进行了划分,得到了陆相中、新生界盆地基底即中、古生界海相盆地的顶界埋深、三叠系和上二叠统的残留厚度,推断了陆相层基底地层分布,并根据磁力异常资料推测了海相中、古生界盆地结晶基底埋深,推断了海相中、古生界整体残留情况.下三叠统青龙组和上二叠大隆及龙潭组在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及勿南沙隆起广泛存在,而在北部坳陷的分布则狭窄,中部隆起则由于隆起和剥蚀作用导致这两套地层几乎没有残余.对中-古生界海相盆地和中-新生界陆相盆地的基底特征进行了比较,认为海相中、古生界在南黄海地区区域性存在,海相层厚度分布特征受基底起伏控制,同时受到印支板块运动的影响,中部隆起区是海相中、古生界比较稳定的地区.下古生界可能在南黄海盆地广泛分布,但受资料限制,还难以获知其残余地层的特征.【总页数】11页(P4041-4051)【作者】张训华;杨金玉;李刚;杨艳秋【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和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青岛 266000;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 266071;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和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 266071;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和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 266071;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和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 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8;P631【相关文献】1.南黄海盆地海相中、古生界油气资源潜力研究 [J], 胡芬2.苏北—南黄海盆地海相中—古生界密度和速度分析及其地震反射模型构建 [J], 雷宝华;陈建文;吴志强;张银国;梁杰;李刚3.南黄海盆地崂山隆起CSDP-2井中—古生界海相地层吸附烃类气体成因类型与源区特征 [J], 李双林;赵青芳;董贺平;王建强4.南黄海盆地海相中-古生界地震探测技术攻关历程及效果 [J], 陈建文;张银国;雷宝华;王建强;吴淑玉;吴志强;闫桂京;陈春峰;肖国林;张异彪;陈华;刘俊;何玉华;施剑;李斌;袁勇;梁杰5.南黄海地区与上扬子地区海相中—古生界岩性地层对比 [J], 祁江豪;温珍河;张训华;方念乔;郭兴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震调查技术突破南黄海海相中—古生界成像技术瓶颈
地震调查技术突破南黄海海相中—古生界成像技术瓶颈陈建文;施剑;张异彪;刘俊;何玉华【期刊名称】《地球学报》【年(卷),期】2017(38)6【摘要】南黄海盆地普遍存在的高速屏蔽层导致海相中—古生界地震资料品质差,甚至无反射资料,严重阻碍深部油气勘探进展.历经十多年探索,通过深入的理论计算及模拟、长期的海上试验及多轮处理技术攻关形成的"高富强"地震调查技术突破了南黄海海相中—古生界地震成像瓶颈."高富强"地震调查技术分为采集和处理两大部分,采集系统以"高覆盖次数、富低频及强能量震源"为主要特色,处理核心技术以获得中—古生界"高信噪比、富低频及强有效反射能量"资料为最终目标.使用该技术在南黄海盆地崂山隆起获得了高品质成像资料,清晰地揭示了海相古生代内部地层结构,最终落实了古生界多个大型圈闭构造和钻探目标,为海域深部油气勘查的战略性发现和突破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Due to the extensive existence of high-velocity shielding layer, the seismic reflection of marine Mesozoic-Paleozoic has poor even no reflection, which hinders the progress of deep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last ten years' research characterized by in-depth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and simulation, long-term sea trials and several rounds of processing tackling, researchers have founded the "HRS" seismic exploration technology and thus broken through the seismic imaging "bottleneck" of the marine Mesozoic-Paleozoic strata in the South Yellow Sea basin. The "HRS" seismic exploration technology is made of two parts. The seismic acquisition part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coverage, low-frequency and strong energy source. The key goal of the processing system obtains the effective reflection with high signal-to-noise ratio, rich low frequency and strong amplitude. The seismic data of high quality was acquired with "HRS" technology and internal structure of marine Paleozoic strata was revealed clearly. Finally several large trap structures were found and the drilling targets were determined. The "HRS" seismic exploration technology provides effectiv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strategic discovery and breakthrough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the deep part of sea area.【总页数】12页(P847-858)【作者】陈建文;施剑;张异彪;刘俊;何玉华【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中石化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物探分公司,上海 201208;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6;P534.4;P534.5【相关文献】1.苏北—南黄海盆地海相中—古生界密度和速度分析及其地震反射模型构建 [J], 雷宝华;陈建文;吴志强;张银国;梁杰;李刚2.海陆对比看南黄海海相中—古生界的生储盖组合特征 [J], 袁勇;陈建文;梁杰;张鹏辉3.南黄海盆地基底及海相中、古生界地层分布特征 [J], 张训华;杨金玉;李刚;杨艳秋4.南黄海盆地海相中-古生界地震探测技术攻关历程及效果 [J], 陈建文;张银国;雷宝华;王建强;吴淑玉;吴志强;闫桂京;陈春峰;肖国林;张异彪;陈华;刘俊;何玉华;施剑;李斌;袁勇;梁杰5.南黄海地区与上扬子地区海相中—古生界岩性地层对比 [J], 祁江豪;温珍河;张训华;方念乔;郭兴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震源长缆深沉放地震采集技术在南黄海中古生代盆地的应用
大震源长缆深沉放地震采集技术在南黄海中古生代盆地的应用高顺莉;张敏强;陈华
【期刊名称】《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卷),期】2014(34)1
【摘要】南黄海海域中古生代盆地具有原型盆地类型多样、成盆背景复杂、后期构造改造强烈等特点,导致地震资料品质一直是制约其油气勘探的关键问题。
针对南黄海中古生代盆地开展地震采集攻关,以研究区内地震地质条件与地震物性条件的分析为先导,剖析了该区地震勘探存在的关键问题:浅层强界面屏蔽、目的层内部阻抗界面弱、地震成像品质差,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相应的大震源长缆深沉放地震采集技术攻关实践,其震源能量超过6 180cu.in3,电缆长度10 050m,枪缆沉放深度分别为10和25m。
实践证明,该新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增大向深部中古生界传播的低频地震分量,降低外源噪音干扰,增加目的层信噪比,使得地震剖面成像品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总页数】7页(P95-101)
【关键词】大震源;长缆;深沉放;屏蔽层;采集实践
【作者】高顺莉;张敏强;陈华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14.8
【相关文献】
1.塔里木盆地大沙漠区地震采集技术的发展及展望——可控震源地震采集技术在MGT地区的试验及应用 [J], 赵殿栋
2.1984年5月21日南黄海地震的震源参数——用IDA记录测定浅震震源参数[J], 王凌南
3.南黄海盆地和北黄海盆地地震速度分析 [J], 王衍棠;王立飞;曾祥辉;金华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黄海5.1级地震及趋势分析
南黄海5.1级地震及趋势分析
林怀存
【期刊名称】《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年(卷),期】1998(019)003
【摘要】1997的7月28日南黄海发生5.1级地震,通过对5.1级地震序列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属于前-主-余震型地震充列。
文中对5.1级地震前某些地震学异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城前存在中等地震活动集中,地震空区、低b值、地震应变释放加速等特点。
结合5.1级地震的发生,对今后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讨论,认为在研究区仍存在6级左右的地震的背景性异常。
【总页数】5页(P11-15)
【作者】林怀存
【作者单位】山东省地震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2
【相关文献】
1.南黄海盆地海相地层地震反射特征及地震层序地质时代 [J], 杨艳秋;李刚;易春燕;
2.南黄海盆地海相地层地震反射特征及地震层序地质时代 [J], 杨艳秋;李刚;易春燕
3.鲁东-南黄海地块区近期地震趋势分析 [J], 颜启;石玉燕;周翠英
4.长江中下游—南黄海地震带地震活动趋势分析 [J], 谢华章;田建明
5.基于地震模拟数据分析的南黄海前新生代地震成像问题与对策探讨 [J], 耿建华;朱伟林;高顺莉;张敏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桥地区中—古生界复杂地震波场成象归位方法效果
黄桥地区中—古生界复杂地震波场成象归位方法效果
曹康云;何嘉璞
【期刊名称】《石油物探快讯》
【年(卷),期】1991(008)012
【摘要】本文针对下扬子黄桥地区海相中一古生界复杂构造的地质特点,提出使用DMO处理的必要性,并讨论了常速DMO迭加的应用条件。
资料处理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它在提高海相中-古生界没倾角的反射波场分辨率和信噪比方面要比常规NMO迭加方法优越得多。
DMO迭加经全波动方程深度偏移具有迭前偏移的效果,能使非常复杂的地震波场正确归位,还能反映海相中-古生界复杂的地质结构。
黄桥地区NW4345剖面通过精细处理,经人机联作解释、彩色显示,发现黄桥地区的海相中-古生界基本构造格局是由印支一燕山早期形成,并经后期运动改造复杂化了的逆掩推覆构造,并由此提出新的找油思路。
【总页数】10页(P43-52)
【作者】曹康云;何嘉璞
【作者单位】地矿部第六物探大队;地矿部第六物探大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443
【相关文献】
1.黄桥-如皋地区地震采集方法效果分析 [J], 黄东定;陈迎春;唐成鸽;周正东
2.下扬子区构造演化中的黄桥转换事件与中,古生界油气勘探方向 [J], 张永鸿
3.黄桥——如皋地区古,中生界地震资料解释特点 [J], 郭海宁
4.四川盆地外复杂地质条件区海相页岩气\"甜点区\"优选:以湘西北地区古生界为例[J], 秦明阳;郭建华;黄俨然;焦鹏;刘辰生;郑振华;张良平;郭军;曹铮
5.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富集特征——以四川盆地东南部丁山地区下古生界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 [J], 卢志远;何治亮;余川;叶欣;李东晖;杜伟;聂海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黄海盆地海相地层地震反射特征及地震层序地质时代
南黄海盆地海相地层地震反射特征及地震层序地质时代
杨艳秋;李刚;易春燕
【期刊名称】《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5(039)003
【摘要】以南黄海盆地为研究区,以海相中—古生代地层为研究目的层,采用地震地层学研究方法,综合解释采集处理的地震剖面,结合地层发育特征,划分地震层序.结果表明:研究区可识别T8、T9、T10、T11、T12、T13、Tg等7个反射界面;自上而下将基底反射界面以上的海相地层划分为Ⅰ、Ⅱ、Ⅲ、Ⅳ、Ⅴ、Ⅵ等6个地震层序.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地层速度、重磁震联合反演和区域地质,确定地层属性分别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下二叠统、上二叠统和下三叠统.根据研究区石油地质条件,南黄海盆地海相地层分布稳定,残留厚度较大,存在4套生储盖组合,具备形成大型油气藏的油气地质条件.该研究成果可为分析南黄海盆地地层结构和地质演化特征提供基础资料,对其油气勘探和资源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总页数】11页(P50-59,124)
【作者】杨艳秋;李刚;易春燕
【作者单位】[1]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2]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1.3
【相关文献】
1.南黄海盆地海相地层地震反射特征及地震层序地质时代
2.南黄海中部隆起地震层序地层的识别及其地质时代探讨
3.中国海域深部“高富强”地震探测技术与南黄海盆地海相地层的发现
4.南海笔架南盆地地震反射波特征及地震层序地质时代探讨
5.南海笔架南盆地地震反射波特征及地震层序地质时代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黄海崂山隆起地震采集参数设计
南黄海崂山隆起地震采集参数设计张异彪;李玉剑;陈建文;李斌;刘璐晨;黄涛;施剑;刘俊【期刊名称】《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年(卷),期】2018(38)3【摘要】南黄海崂山隆起中-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层是重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但因工区水深较浅,新生界陆相地层与中生界海相地层之间存在强波阻抗界面,中-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结构较为均匀、速度和密度梯度较小、厚度较大等原因,造成中-古生界地震有效反射波存在能量弱、信噪比低等问题。
针对如何增强中-古生界有效反射波能量、提高其信噪比展开采集参数设计。
在大量设计方案的基础上,优选出2组强能量、富低频的容量为6390in3的平面组合和立体组合气枪震源;设计接收缆长度7200m,优选接收缆沉放深度16m和20m。
对气枪震源和接收缆沉放深度组成的4组试验方案进行外业采集并分析,确定低频能量更强的6390in3平面震源沉放10m、接收缆沉放16m作为地震采集方案,并在空间采样间隔和工区施工环境分析等基础上提出了适合现阶段南黄海崂山隆起中-古生界地震勘探的单源6缆采集方式和采集参数,形成了高覆盖、富低频、强能量地震采集技术。
与以往地震资料进行了对比,本次采集的地震资料中-古生界地层反射能量更强,信噪比更高,整体提高了中-古生界地震资料的品质,为后续南黄海地震勘探积累了经验,为下一步井位论证等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总页数】9页(P143-151)【关键词】气枪震源设计;富低频;高信噪比;崂山隆起;中-古生界【作者】张异彪;李玉剑;陈建文;李斌;刘璐晨;黄涛;施剑;刘俊【作者单位】中石化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物探分公司;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8【相关文献】1.高精度电缆采集系统在南黄海崂山隆起油气调查中的应用 [J], 姚刚2.南黄海崂山隆起石炭系-下二叠统海相碳酸盐岩叠前三参数反演储层预测 [J], 刘俊;陈建文;吴淑玉;张银国;施剑;刘鸿;苑春方3.地震调查在南黄海崂山隆起的发现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J], 张海啟;陈建文;李刚;吴志强;张银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海海域前新生代残留盆地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海海域前新生代残留盆地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黄海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是中国的重要海洋领土,涵盖面积约为8.23万平方公里。
在历史上,黄海区域是一条重要的海上贸易之路,自古以来,许多国家就在此区域的海域内建立了自己的海上贸易市场。
此外,黄海还是中国的重要渔业和石油勘探地区。
黄海海域前新生代残留盆地是黄海区域地质演化的关键部分,是研究黄海区域地质结构和沉积演化历史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国家海洋战略的加强和国内外油气开发的需求增加,对黄海海域前新生代残留盆地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但目前对该区域的研究主要是以现代海洋地质调查和物探资料为主,对整个区域的地质结构和演化历史还不是非常清晰。
因此,深入研究黄海海域前新生代残留盆地的地质结构和演化历史,对认识该区域的地质情况,对深入开展海洋资源开发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综合分析和解释现有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种数据与研究方法,探讨黄海海域前新生代残留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以及海底地貌与沉积特征,从而进一步了解该区域的地质特征、结构演化历史和资源潜力。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野外地质调查在黄海海域前新生代残留盆地的主要节点地点对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包括岩石类型、构造形态、地貌特征、沉积特征等,收集有关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数据资料,并对样品进行采集和分析。
2、物探资料处理对采集到的地震、电磁和重力等物探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建立地质模型,识别断层、地形、沉积层等地质结构,研究区内地震反射声波速度、电阻率、密度等物理参数特征分布情况,分析地壳厚度、地下水分布、海洋地球物理性质等。
3、地球化学分析通过对岩石、泥沙和水样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的分析,探讨区域内基岩属性、区域构造演化过程以及古气候、古环境等方面的信息。
三、预期结果和研究价值本研究预期结果为:揭示黄海海域前新生代残留盆地的地质结构和演化历史,并建立该区域的地质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域利用预测反褶积 进 行 层 间 多 次 波 压 制 . 在有效消 除海底鸣震的数据 基 础 上 , 采用逐步的强多次波分 离的办法 , 逐步进行有效波速度的尝试和确认 . 本文 对此进行了有效的 尝 试 , 这里重点对技术思路和试 验结果进行论述 . 1. 1 以海底鸣震为主的层间多次波消除 在南黄海地区海水比较浅 , 一般只有几十米 , 地 因为海面的反射系数 震资料上海底鸣震 非 常 发 育 . 为 -1, 海水和海底界面的反射系数也基本高于下伏 所以海底鸣震相对于有效的地层 地层的反射系数 , 反射强且周期 个 数 多 ( 见 图 1) 不仅海底鸣震作为 . 地层的反射波在海水中传 子波的一部分向下 传 播 , 所以鸣震干扰实际上相当 播也产生大量鸣震 干 扰 , 复杂 , 鸣震的总能量 基 本 大 于 有 效 的 地 层 一 次 反 射 波( 特别是中古生界 反 射 波 ) 总 能 量. 这些都属于层 间多次波的范畴 , 克服以海底鸣震干扰为主的多次 如果不能有效处理鸣 波是下一步资料处 理 的 关 键 . 震干扰 , 中古生界的速度分析和成像难度非常大 . 同
犃 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h ep a e rs h o w st h ei m a i n e s u l to fP a l e o z o i cs e d i m e n ts t r a t u mi nt h eS o u t hY e l l o ws e a . T h er e s u l t T p g gr s h o w s t h a t t h e r ee x i s t sr e l a t i v es t a b l er e s i d u a lP a l e o z o i cs e d i m e n t s t r a t u mi nt h eu h e a v a l z o n eo fS o u t hY e l l o wS e a . p , D u e t ot h ee x i s t e n c eo fi n t e r v a lm u l t i l e sa n dl o n w a u l t i l e s t h es e i s m i ci m a i n sv e r i f f i c u l ti nr e s i d u a l p g ym p g gi yd , P a l e o z o i cs e d i m e n t s t r a t u mi nt h eS o u t hY e l l o wS e a . I nt h i sp a e r t h ed a t ai st r a n s f o r m e dt op l a n e w a v ed o m a i n p , f i r s t l a n dt h e nt h ep r e d i c t i o nd e c o n v o l u t i o ni sa l i e dt oa t t e n u a t et h ei n t e r v a lm u l t i l e s .T h ev e l o c i t i f f e r e n c e y p p p yd b e t w e e nt h em u l t i l e sa n dt h ee f f e c t i v ew a v e sa r eu s e dt oa t t e n u a t et h e l o n w a u l t i l e s . F i r s t t h em u l t i l e sw i t h p g ym p p , a n dt h e ns e e r a t e st h em u l t i l e sw i t hh i h e r l o w e rv e l o c i t i e sa n dd i s t i n u i s hf r o mt h ee f f e c t i v ew a v e sa r es e e r a t e d p p g g p , , v e l o c i t i e s t h e i m a i n e l o c i t n dt h ee f f e c t i v ew a v e sa r er e d e t e r m i n e dd u r i n h e i t e r a t i v ep r o c e s s u n t i l a l l l o n g gv ya gt g w a u l t i l e sa r ea t t e n u a t e da n ds u i t a b l ei m a i n e l o c i t r eo b t a i n e d .T h ei m a i n e s u l ti sm e a n i n f u lt ot h e ym p g gv ya g gr g r e s i d u a l b a s i nr e s e a r c h . , , , 犓 犲 狑 狅 狉 犱 狊 o u t hY e l l o wS e a r e s i d u a lb a s i n P a l e o z o i cE r a t h e m, r e v e r b e r a t i o n m u l t i l e s S p 狔
第2 5卷 第2期 页码 : ) 2 0 1 0年 4月( 3 8 9~3 9 5
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
P R O G R E S S I N G E O P HY S I C S
V o l . 2 5,N o . 2 A r i l 2 0 1 0 p
张宝金 ,成谷 ,文鹏飞 , 等. 南黄 海 中 古 生 代 残 留 沉 积 地 层 的 地 震 成 像. 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 : : 2 0 1 0, 2 5( 2) 3 8 9~3 9 5, D O I 1 0. / 3 9 6 9 . i s s n . 1 0 0 4 2 9 0 3. 2 0 1 0. 0 2. 0 0 3. j , Z h a n C h e n e nPF, 犲 狋 犪 犾. S t u d ns e i s m i c i m a i n f r e s i d u a lP a l e o z o i cs e d i m e n ts t r a t u mi nS o u t hY e l l o wS e a . gBJ gG,W yo g go ) , ( ) : : / . i s s n . 1 0 0 4 2 9 0 3. 2 0 1 0. 0 2. 0 0 3. 犘 狉 狅 狉 犲 狊 狊 犻 狀犌 犲 狅 犺 狊.( i nC h i n e s e 2 0 1 0, 2 5 2 3 8 9~3 9 5, D O I 1 0. 3 9 6 9 j 犵 狆 狔
南黄海中古生代残留沉积地层的地震成像
张宝金1, 成 谷2 , 文鹏飞1调查局 ,广州 5 1 0 7 6 0 1 0 2 7 5 2.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广州 5 3.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 0 0 0 2 9
摘 要 文中展示了南黄海中古生代沉积地层的成像结果 , 显示南黄海 隆 起 区 存 在 较 稳 定 的 中 古 生 代 沉 积 地 层 残 留 区. 南黄海中古生代残留沉积地层的成像问题一 直 是 地 震 资 料 处 理 的 难 点 , 主要原因是以海底鸣震为主的层间多次 致 使 有 效 反 射 波 无 法 准 确 识 别. 本文利用平面波域层间多次波 波和与中古生界顶界面相关的长程多次波非常 发 育 , 的可预测性 , 对地震数据平面波分 解 之 后 进 行 预 测 反 褶 积 , 较 好 地 消 除 了 层 间 多 次 波. 利用速度差异分离长程多次 在有效波速度无法确定的条件下 , 先从低速的 、 可以确认的多次波 开 始 进 行 分 离 , 逐步确认并分离多次波, 同时逐 波, 步进行有效波的确认和成像速度的尝试 , 最终得 到 合 适 的 成 像 速 度 场 和 多 次 波 被 充 分 分 离 的 数 据 . 成像结果对南黄 海残留盆地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 关键词 南黄海 ,残留盆地 ,中古生界 , 海底鸣震 ,多次波 : / D O I 1 0. 3 9 6 9 3 1 5, P 7 3 8 文献 标 识 码 A . i s s n . 1 0 0 4 2 9 0 3. 2 0 1 0. 0 2. 0 0 3 中图分类号 P j
1. 犌 狌 犪 狀 狕 犺 狅 狌犕 犪 狉 犻 狀 犲犌 犲 狅 犾 狅 犻 犮 犪 犾犛 狌 狉 狏 犲 犜 犺 犲犕 犻 狀 犻 狊 狋 狉 犪 狀 犱犪 狀 犱犚 犲 狊 狅 狌 狉 犮 犲 狊, 犌 狌 犪 狀 狕 犺 狅 狌5 1 0 7 6 0, 犆 犺 犻 狀 犪 犵 犵 狔, 狔狅 犳犔 犵 2. 犇 犲 犪 狉 狋 犿 犲 狀 狋 狅 犪 狉 狋 犺犛 犮 犻 犲 狀 犮 犲 狊, 犛 狌 狀犢 犪 狋 犛 犲 狀犝 狀 犻 狏 犲 狉 狊 犻 狋 犌 狌 犪 狀 狕 犺 狅 狌5 1 0 2 7 5, 犆 犺 犻 狀 犪 狆 犳犈 狔, 犵 3. 犐 狀 狊 狋 犻 狋 狌 狋 犲 狅 犲 狅 犾 狅 狀 犱犌 犲 狅 犺 狊 犻 犮 狊犆 犺 犻 狀 犲 狊 犲犃 犮 犪 犱 犲 犿 犮 犻 犲 狀 犮 犲 狊, 犅 犲 犻 犻 狀 0 0 0 2 9, 犆 犺 犻 狀 犪 犳犌 犵 狔犪 狆 狔 狔狅 犳狊 犼 犵1
3 9 0
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
2 5卷
0 引 言
南黄 海 是 我 国 唯 一 还 没 有 油 气 突 破 的 海 域 , 前 新生代 的 残 留 盆 地 被 寄 以 厚 望 , 并成为研究的热 点 由于南黄海盆地深层地震地质条件差 , 地震 . 能量严重衰减 , 目前在海洋反射地震资料 波受屏蔽 , 中很难识别反映中 古生界的反射 地震 波 组 , 这严 重制约着地质认识的进一步提高和下一步工作的有 效开展 . 中古生界的 地 震 成 像 一 直 是 该 区 地 震 资 料 处理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