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之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幼儿园教师园本研修个人总结

幼儿园教师园本研修个人总结

幼儿园教师园本研修个人总结•相关推荐掩护的教育和造就,增强幼儿的宁静认识。

教育事情在讲授中我深知要进步讲授质量,要害便是要上好课。

为了上好课,我备好每一节课。

自己入手制作讲授用图和讲授用具。

了解幼儿原有的知识技艺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要领、风俗、学习新知识可能遇到的困难,并接纳相应的措施。

存眷全体幼儿,看重个体教育,使其连结相对稳固性,同时引发幼儿的情感,使幼儿产生高兴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讲堂气氛。

积极地参加公开课和种种竞赛活动。

多看对业务有帮助的册本,不断扩宽知识面,为讲授内容注入新的生机。

一、在教育讲授活动中,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机会与条件,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

凭据班上幼儿的年事特征,充分调动种种感官感知事物,使之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认知和掌握事物的特征与属性。

在一日活动中,注意教给幼儿初浅的、简略的生存知识经验,造就幼儿独立解决题目的能力。

二、在教育讲授活动中仔细备课,做好课前的物质预备和知识预备事情。

注意将实际贯穿于讲授实际中,擅长总结经验,每月撰写教育随笔,以进步本身能力与写作能力。

在教育讲授方面,我能深入地了解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讲授看法的不断更新和厘革,本身所掌握的知识餍足不了现代教育讲授,以是我十分看重业务学习,不断充分知识,提大作化专业知识程度。

本人平时能积极向孩子们宣传有关疾病防备的知识和要领,仔细做好幼儿逐日的出勤记载,对未能及时入园的幼儿,经过打电话细致扣问幼儿的环境,并做好记载。

积极展开体育锻炼,发展幼儿身体行动的和谐性。

在活动中注意造就幼儿的宁静认识,学习自我掩护的要领。

幼儿园教师园本研修个人总结篇2伴随着教师们读书心得演讲的落幕,我园10月份的读书活动周也结束了。

活动周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孩子、家长更应该多看书,多读书,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提高自身的文明素养和生活品味。

结合我园实际情况,特开展了主题为“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读书活动周。

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10月活动周工作内容1.罗列优秀幼儿故事读本,鼓励家长踊跃捐献幼儿图书。

《关于幼儿生活礼仪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

《关于幼儿生活礼仪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

146学习版《关于幼儿生活礼仪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以“彬彬有礼”的风貌著称于世。

然而反观当下,许多人的待人接物、言行举止似乎与礼“渐行渐远”,乱闯红灯、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网上谩骂等情景屡见不鲜。

礼仪是融洽人际关系的重要纽带,对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

幼儿期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1.礼仪的含义。

“礼仪卒度,笑语卒获”(《诗经·小雅》),这是“礼仪”一词出现的最早记载。

在古代,“礼”和“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礼”是规则、典章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仪”是“礼”的表现形式,是依据“礼”的具体内容和相关规定所形成的一套固定的程序。

在今天,人们习惯将“礼”与“仪”合起来称为“礼仪”,含有礼节、仪式等意思。

比如,见到教师要问好,幼儿园每周举行的升旗仪式等,都综合了礼貌、仪式等涵义,都是礼仪的内容,是现代礼仪的新概念。

2.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和含义。

不同的学者对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有不同的见解。

王敏认为,幼儿礼仪可以分为学习礼仪、生活礼仪和公共场所礼仪三部分。

许广玉提出,人际交往中的礼貌、礼节和礼仪等知识的学习和训练是幼儿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

邱红艳指出,幼儿的礼仪教育包括礼仪认知、礼仪情感和礼仪行为三个方面的教育。

本研究采用邱红艳的观点,认为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包括礼仪认知、礼仪行为和礼仪情感的教育,并将幼儿礼仪教育定义为把幼儿作为教育对象,将礼貌、礼节、习惯、风俗等教育内容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使幼儿的礼仪认知、行为、情感都能够得到内化的教育。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以幼儿礼仪教育为突破口,重在养成,促进内化,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全面提高幼儿的文明礼仪素养,为幼儿良好品格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幼儿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小天使”,形成“人人有礼貌、个个懂礼节、处处讲礼仪”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园所文化特色,提高幼儿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幼儿规则养成情况汇报

幼儿规则养成情况汇报

幼儿规则养成情况汇报近期,我们幼儿园对幼儿的规则养成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汇报。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幼儿们在规则养成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以下是具体情况的汇报:首先,我们发现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一些基本的规则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遵守。

比如,他们能够按时起床、吃饭、午休,并且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地进行日常生活的自理。

这些都表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规则养成已经初步形成。

其次,在集体活动中,幼儿们也表现出了一定的规则意识。

他们能够遵守老师的指挥,按时集合、排队、安静听讲。

在游戏和活动中,也能够遵守游戏规则,尊重其他小朋友,团结合作。

这些都是幼儿在集体活动中规则养成的表现。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在个人行为规范方面,部分幼儿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有的小朋友在用餐时不注意餐桌礼仪,有的小朋友在玩耍时不尊重其他小朋友,有的小朋友在自我安全方面还存在一些隐患。

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引导和教育。

其次是在集体活动中,部分幼儿在遵守规则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

比如,有的小朋友在集体活动中难以保持安静,有的小朋友在游戏中存在一些竞争意识过强,影响了团队合作。

这些也需要我们在日常教育中重点关注和引导。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帮助幼儿更好地养成规则意识。

首先,我们将加强日常教育,通过讲故事、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其次,我们将加强家园合作,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努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最后,我们将加强师生互动,通过榜样示范、奖惩分明等方式,引导幼儿更好地养成规则意识。

总的来说,幼儿在规则养成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将继续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幼儿更好地养成规则意识,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希望家长们能够和我们一起携手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共同努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谢谢!以上就是我们对幼儿规则养成情况的汇报,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在园幼儿行为管理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在园幼儿行为管理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在园幼儿行为管理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许琼华(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泉州362000)一、课题研究的意义我所在系部为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开辟了“实习论坛”,结果实习教师们提出了大量有关幼儿“问题行为”的问题。

从一线老师报告和实际观察,我们可以说在园幼儿身上存在大量行为问题,对在园幼儿实施行为管理是幼儿成长的需要,对有行为问题的儿童进行帮助和干预,才能保证他们的健康发展。

目前青少年行为问题非常突出。

实际上青少年的许多不良行为都能从其幼儿阶段找出根源,幼儿不良行为问题可能增加日后发展问题的几率。

因此,幼儿园作为正规的教育机构,应对幼儿有目的、有计划进行行为管理,塑造良好行为习惯,及早发现其不良心理和行为倾向并加以有的放矢引导和教育。

幼儿园阶段是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为幼儿一生发展打好基础。

通过行为管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预防和改善幼儿的行为问题,是幼儿教育的目的所在,也是社会对儿童发展的期望。

幼儿行为管理非常重要,教师非常重视和关心与课堂管理有关的问题。

然而,教师培养计划却将这一方面技能的训练搁置一旁。

大多职前教师均未接受过课堂行为问题处理等相关的学习和培训。

即使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等课程中稍有提及,但也是一带而过,未受重视。

另外,教师职前培养方法孤立地强调应对儿童捣乱行为的模式,这似乎认定了儿童的消极行为是不可避免的。

这种“亡羊补牢”式的狭隘培训治标不治本,所起的作用及其有限。

研究表明,大多数应对儿童行为问题的有效课堂管理方法,都是将“未雨绸缪”式的课堂管理和教学方法与“亡羊补牢”式的矫正方法结合起来。

本研究可以填补这一理论领域研究的空白。

本课题为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度重点课题(QY201002)作者简介:许琼华(1972—),女,汉族,福建莆田人,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幼儿科学教育本课题来自教育实践,其成果可以运用于指导实践。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确定研究对象,对幼儿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对教师进行课题实施前的培训,提高教师科研意识。
设计研究方案,进行开题讨论。
(二)研究阶段
制定方案细节,由专人负责。
落实课题,设计调查问卷,记录调查报告。
把所有资料汇总到一起,进行总结。
(三)总结阶段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这就说明良好的习惯对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时期作为人生的启蒙阶段,是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
一、课题背景
幼儿是人一生的起点,是人身体机能发展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幼儿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衣食住行等。要有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幼儿时期相当于一天的清晨,同时也是对以后成人有着重要的影响,现在的一些事就能表明这个观点。现父母带大的孩子会玩电话,爷爷奶奶带大的就会跳广场舞。这都是因为在幼儿小的时候灌输给幼儿什么样的思想。这个时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必定受益终身,反之便会错失良机,以后难以改正。现在的父母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技能的培养,却忽略了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现在的孩子都是被父母、爷爷奶奶轮流照看,洗脸、吃饭,照顾的特别周全。让孩子一直处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样的父母受苦,孩子享福的生活,给孩子养成了一个特别不好的生活习惯,以后就会认为这些都是应该的,所以不要太溺爱孩子。这样只会害了孩子。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陈鹤琴先生理论的相关内容。
“凡是儿童能够学的而有应当学的,我们都应当教他”
“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
“幼稚园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家庭教育》一书中,陈鹤琴先生从生理上的、心理上的、哲学上的一些最为基本的原理出发,与小孩子的科学知识学习、道德习俗养成、生活习惯培养、身体健康护卫等一些具体的事例形成了互证。在书中也指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盐城市冈中幼儿园王荣翠【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与他人合作与分享的品质。

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是时代的要求,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博士曾指出:我们无法将“忍耐”的美德教给三岁的幼儿,但是靠幼儿本身在现实环境中体会却是可能的。

实践证明:我们只有通过适当的方法引导幼儿,在主观上让幼儿产生分享的内在动机与愿望,使幼儿的分享行为更加稳定,有序,才能让幼儿最终自觉产生分享行为。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这样,有了良好的分享行为后,幼儿才会成为有四种基本能力的新一代,这是孩子面对未来世界挑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及能力。

调查表明,我国的学龄儿童是缺乏分享行为的。

我在近几年的幼儿实践工作中发现,幼儿的独占霸道的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

我曾就我班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调查:在40人中拿到玩具就自己玩,不愿给别人玩的幼儿约占60%;有争夺玩具行为的幼儿约有57%;想玩但没有达到目的就打人,踢人的幼儿约有50%。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表明了本班幼儿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与行为。

而这些表现出强烈独占倾向的幼儿大多数是大人们宠着他,在家一个人玩的。

家里是“六宠一”(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宠一个小孩),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处处是以他们为中心,因而养成了自私霸道的习惯,不会与他人相处,这使我意识到这一问题必须给予解决。

幼儿分享品质的形成是一个从认识到行为,并逐渐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演变过程。

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我们在提高幼儿素质,创设环境,选择内容与实践活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幼儿分享品质的形成和内化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因此就如何培养幼儿分享幼儿意识提出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办法设计了此课题。

【研究目标】对于我们中班的幼儿来说,确立分享的目标是:1、在幼儿了解并学会分享实物的基础上,初步体验精神分享带来的快乐。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实验报告北门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二○○八年五月一、课题提出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贯穿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习惯好,有助于身体健康;文明习惯好,有助于与人交往;学习习惯好,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

习惯对人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的成就豆至关重要。

尤其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突出的时代,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的素质,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评价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幼儿期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影响。

幼儿期的行为习惯不论是好是坏,都有很大的惯性力量。

幼儿能与同伴一起友好愉快活动,不争夺玩具不打骂人,能关心帮助同伴,就有助于形成“友爱”的道德品质。

幼儿从小听从成人的教育,能独立自我服务并帮助成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为将来守纪律爱劳动奠定了基础。

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好习惯并不难,但教育的急功近利使许多家长把幼儿的认知教育智力开发看做使幼儿教育的硬任务,而把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训练作为软任务,使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不和谐不同步。

现在不少家长把孩子的健康看成头等大事,其次便是智力发展,如识字、绘画、练琴等,而有意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行为不多,直接导致了目前幼儿自私、自我中心、不会体贴别人、不愿助人、不会合作、依赖性强、自己的事情也做不了等不良品格。

若孩子从小形成了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将来对家庭、对社会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这正如陈鹤琴先生曾说“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

加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其将来的适应性、个性、智力发展密切相关。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提高的。

幼教工作者应该重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并把它列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目标。

另外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幼儿园工作的根本需要:1.新入园的幼儿急需适应幼儿园生活,其常规习惯培养至关重要。

2.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doc-幼儿良好生活.

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doc-幼儿良好生活.

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龙海市华侨幼儿园许静娴一、问题的提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我的成功归功于幼儿园,因为幼儿园让我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可见,健康人生的基础是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

部分家长经常反映幼儿在家不听话,普遍存在着不良的行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现象严重,与在幼儿园的表现不相一致。

我们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需要成人共同努力的过程。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老师和父母重要的责任之一。

为了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必须改掉他们身上一些不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虽然有困难,但是,我们相信通过家园合力共同努力会有所收获的。

幼儿健康领域教育重视健康习惯的培养,因为它是促进健康的根本条件。

学前期的健康行为习惯不仅奠定了幼儿未来健康的基础,而且有益于今后生活、学习、工作的条理性和逻辑性的提高。

所以,幼儿日常健康行为的养成应当尽早开始,常抓不懈,适时要求,家园配合。

幼儿健康领域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即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应当在盥洗、进餐、清洁、睡眠、锻炼、游戏等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渗透教育理念,实施健康教育策略。

二、研究目标:1、根据幼儿年龄、身心特征,针对我园小、中班幼儿在生活行为习惯上出现的新问题,学习借鉴他人对相关该内容的探索和实践。

收集整合教育资源,密切加强家园联系,进一步寻求培养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有效对策和方法,改善育人环境。

通过一定阶段的研究,让在园幼儿能形成该年龄段所具备的良好生活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幼儿园保教水平的提高。

2、尽量创设“自理”的条件与环境,强调在做中培养,鼓励并指导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与家长合作,保持幼儿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延续性、一致性。

三、研究要点:(一)研究时间:2006年元月-----2007年7月(二)研究对象:小、中班幼儿300人(三)研究方法:(1)通过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分析我园目前幼儿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不足,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实验研究。

论文-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

论文-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但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而积习难改,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

同时,现在的父母大多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特殊技能的培养。

他们宁愿花钱给孩子们上各种兴趣班,却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

生活方面大大小小的锁事几乎是一切包办代替。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抱着或爷爷奶奶背着健康结实的孩子上幼儿园;在家里四个老人、两个大人轮流充当“保姆”,穿衣、洗脸、洗手,一切都照顾得周周全全。

吃鱼吃虾时更是挑净刺,剥去壳,亲自送到孩子的口中。

为孩子创设了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全自动化”的环境。

如此这般,父母辛苦,幼儿受害,害在何处?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例如:有的幼儿晚睡晚起,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所以不能保证按时上幼儿园,影响他与其他小朋友正常的活动与交往,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高质量的睡眠能保证幼儿有充沛的精力参加各种活动,而有的幼儿没有午睡的习惯,有的幼儿养成了不正确的睡眠姿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的精神不佳,使他在活动中不能与同伴尽情游戏,交往能力受到影响。

按时起居、定时进餐、合理膳食、积极锻炼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

没有健康,孩子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因此,从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入手,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儿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

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托小班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和研究报告

托小班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和研究报告

托小班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和研究报告慈溪市宗汉街道星光幼儿园课题组执笔马红央【摘要】幼儿期是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期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对人的一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幼儿终身受益。

在这个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在《纲要》指导下,结合托小班幼儿的一日生活,通过观察、交流、讨论、游戏、示范、表扬等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引导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通过两年的研究实践,我们有如下收获:一是开发、构建了生活游戏化课程;二是形成了一套操作性很强的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测评标准;三是我们的幼儿从最开始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要老师帮忙到现在的自己独立照顾自己的生活,不仅不再需要老师的帮助,有时还能主动照顾同伴、让热情地帮老师干力所能及的工作,他们的进步明显。

有的孩子在家中养成的一些坏习惯如:不能按时睡觉、挑食、不会自己吃饭的毛病通过我们的努力,得到了改正。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保证了幼儿健康成长。

我们的教育引导也促进了孩子们的认知和情感的发展,他们热情活泼、积极好学,展现了良好的班级风貌。

四是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不仅主动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意识增强。

还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五是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家长的育儿水平,更新了家长旧的教育观念。

关键词:生活习惯习惯培养言传身教家庭合育一、研究概况(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一个个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小太阳”,几代人都围着他们转,渐渐使孩子们养成了较强的依赖性。

2010年9月,我们对刚入园的托班幼儿进行了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绝大部分家长没有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意识,如:不会正确使用餐具,不能独立进餐,许多孩子存在挑食、偏食现象,不会自己穿脱衣服等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有许多关键时期,0-6岁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敏感期,而3-4岁幼儿正是人生活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的幼儿已具备有意识的特点,并且可塑性强,可以接受教育者施加的影响。

幼儿午睡习惯结题报告模板范文

幼儿午睡习惯结题报告模板范文

幼儿午睡习惯结题报告模板范文一、研究背景。

午睡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良好的午睡习惯有助于幼儿恢复体力、提高免疫力、促进大脑发育等。

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发现部分幼儿存在午睡困难的问题,如入睡慢、睡眠时间短、容易惊醒等。

为了改善幼儿午睡状况,提高幼儿午睡质量,特开展本课题研究。

二、研究目标。

1. 了解本园幼儿午睡习惯的现状。

2. 分析影响幼儿午睡习惯的因素。

3. 探索培养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有效策略。

三、研究对象。

本园[具体班级范围]幼儿,共[X]名。

四、研究方法。

1. 观察法。

在午睡期间对幼儿的午睡行为进行自然观察,包括入睡时间、睡眠姿势、睡眠中的小动作等,记录幼儿的午睡情况。

观察周期为[具体时长],每周观察[X]次。

解析:通过直接观察幼儿午睡时的表现,可以获取最真实、直观的资料,为后续分析幼儿午睡习惯提供依据。

2. 问卷调查法。

设计针对教师和家长的问卷。

教师问卷内容包括班级午睡环境、午睡管理措施等;家长问卷内容涉及幼儿在家中的午睡习惯、睡前活动等。

共发放教师问卷[X]份,回收[X]份;发放家长问卷[X]份,回收[X]份。

解析: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午睡情况有不同角度的了解,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全面收集影响幼儿午睡习惯的各种信息。

3. 访谈法。

对部分教师和家长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对幼儿午睡的看法、在培养幼儿午睡习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等。

共访谈教师[X]名,家长[X]名。

解析:访谈能够挖掘出问卷中无法体现的深度信息,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研究资料。

五、研究过程。

# (一)准备阶段([开始时间区间1])1.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关于幼儿午睡习惯研究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确定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制定研究计划。

3. 设计观察记录表、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 (二)实施阶段([开始时间区间2] [结束时间区间2])1. 按照观察法的要求,对幼儿午睡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2. 发放教师问卷和家长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研究》的开题报告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研究》的开题报告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研究》的开题报告幼儿良好生活惯的培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幼儿期是人的身心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也是良好生活惯形成的关键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惯和基本的自理能力。

良好生活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尤其是在幼儿期。

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但如果不适时培养,便会形成不良惯,难以改变,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

因此,从良好生活惯的培养入手,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儿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

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开始重视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

许多国家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以惯养成为人格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XXX提出了惯养成的理论,大力倡导惯的养成。

因此,我们需要从惯入手,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培养自信心、意志品质和交往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按时起居、定时进餐、合理膳食、积极锻炼等良好的生活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

没有健康,孩子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三、存在的问题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把孩子惯坏了,使孩子没有自理能力,缺乏独立性。

有的幼儿晚睡晚起,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惯,不能保证按时上幼儿园,影响他与其他小朋友正常的活动与交往,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

有的幼儿没有午睡的惯,或者养成了不正确的睡眠姿势,这样就会影响到幼儿的精神状态,使他在活动中不能与同伴尽情游戏,交往能力受到影响。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良好生活惯的培养策略,通过实践探索出适合幼儿的良好生活惯培养方法,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自我发展。

具体内容包括:1、调查分析幼儿现有的生活惯;2、制定幼儿生活惯培养计划;3、实施培养计划并进行效果评估;4、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

通过这些措施,旨在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和交往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新)

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新)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与实践xxxx中心幼儿园课题组一、课题名称: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与实践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突起的今天,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基本、最起码的素质。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有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不好,则终身受其害。

”而在当前我园幼儿家庭环境参差不齐,部分幼儿属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没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更有甚者,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观念有失偏颇,重智轻德。

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渗透到幼儿在园内的各项活动中去。

幼儿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自我保护、品行、健康心理等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我园属于村级公办幼儿园,由于一是由于农村地域环境的特殊性,幼儿家长往往不注重家庭教育;二是留守幼儿较多,这些幼儿的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使这部分的幼儿缺乏良好的细心的教育,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

这些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因此我们以本课题为突破口,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了解幼儿习惯的现状,探索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手段和方法,以及如何改变家长观念,通过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创造了一个积极的环境。

进一步探出求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有效对策和方法。

通过这一阶段的研究,让在园幼儿形成了该年龄段应该具备的良好习惯,促进了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园的保教水平。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幼儿期是人的身心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也是惯形成的关键期。

多位教育家都强调了惯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XXX提出“少成若天性,惯成自然”,XXX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惯,XXX教授也指出幼儿期是孩子良好行为规范养成的关键期。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探索如何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惯的手段和方法,以及如何改变家长观念,共同为幼儿良好生活惯的形成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

四、研究方法和步骤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观察记录、实验比较等方法,对幼儿园的幼儿进行调查和研究。

具体步骤包括:制定研究计划、开展问卷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制定幼儿良好惯培养方案、实施方案并进行观察记录、对比实验等。

五、研究结果经过调查和研究,发现我园幼儿存在一些不良惯,如不爱整理玩具、不爱洗手、不爱吃蔬菜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幼儿良好惯培养方案,如开展惯养成教育活动、加强家园合作、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等。

实施方案后,我们进行了观察记录和对比实验,发现幼儿的良好惯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改善。

六、结论和建议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幼儿期是良好惯养成的关键期,幼儿的良好惯对其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园在幼儿良好惯养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应加强幼儿园的惯养成教育和家园合作。

建议其他幼儿园也可以参考我们的研究方法和方案,加强幼儿良好惯的培养,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According to the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Guidelines"。

the task of kindergarten XXX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nd good habits are the XXX。

as well as the XXX good habits is a long process of n。

which requires close n and n among kindergartens。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嘉陵幼儿园课题组一、课题名称: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

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习惯贵在从小培养,他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

”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中全面阐述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幼儿期是孩子良好行为规范养成的关键期;重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完善人格不可缺少的,是成才的基本条件之一。

有句名言:“思想可以决定行为,行为可以决定习惯,习惯可以决定性格,性格也就决定了命运。

”这句话充分强调了在幼儿园加强对孩子的“好习惯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工作。

我们嘉陵幼儿园根据未来人才发展的需求,本着“育人为本、养成为先”的教育理念,重视孩子的养成教育,重视营造健康、快乐、积极的教育环境。

我园是地处县城的公办幼儿园,习惯养成的的培养虽然不是新的问题,但目前我园一是独生子女增多,这些幼儿倍受家长的宠爱和溺爱,处在“独”的成长环境中,自幼受宠,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差;二是外来务工、留守的幼儿增多,这些幼儿的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使这部分的幼儿缺乏良好的细心的教育,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

这些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课题研究报告方案

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课题研究报告方案

?农村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研究背景:当前世界教育观念变革的主题是:人的开展。

只有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的人,才能适应飞速开展的社会。

“收获一种习惯,就收获一个成功〞,一个人习惯的培养往往在儿童时期的养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开展尤其大脑构造和机能开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自我保护、品行、安康心理等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目前的独生子女,由于受家长的宠爱和溺爱,养成了各种不良的习惯,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安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自我保护等方面的培养。

随着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开展,造成人口流动性大,我园地处经济兴旺地区,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我园学习,据统计流动人口孩子已占我园幼儿人数的30%以上,这些孩子大多较聪明,有灵气,但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充分的成效。

〞研究证明,在学前阶段家庭对儿童开展的奉献大大高于幼儿教育机构。

因而,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形成有机的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因素也是重要途径。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核心概念:行为习惯,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

综合心理学家解释,行为习惯有如下特点:习惯是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也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

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较为稳定的行为倾向。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根底上,经过屡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研究报告:习惯养成,细节成就

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研究报告:习惯养成,细节成就

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研究报告:习惯养成,细节成就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增加。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其生活习惯的养成将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细节成就着孩子的习惯养成。

1. 重视孩子的生活习惯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养成是家庭和学校共同关注的焦点。

教育者和家长们都应该重视孩子的饮食、睡眠、卫生等生活细节,因为这些细节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而孩子的生活习惯养成,也需要通过日常的细节引导和教育来培养。

2. 家校协同努力在幼儿园阶段,家长和学校需要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孩子的生活习惯养成。

家长在家庭中可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学校则可以通过日常的教育活动和管理制度来帮助孩子巩固这些习惯。

家校的协同努力将有助于孩子的生活习惯养成取得更好的效果。

3. 注重细节教育孩子的生活习惯养成需要注重细节教育。

在幼儿园中,教育者可以通过细节化的教育活动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在饮食方面培养孩子的饮食规律,睡眠方面培养孩子的睡眠习惯,卫生方面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等。

这些细节上的教育将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养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4. 多角度引导在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应该多角度引导孩子。

不仅要重视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还需要引导孩子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自律和责任感等。

通过多角度的引导,可以全面提升孩子的生活习惯养成水平。

5. 个性化培养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在生活习惯养成过程中也应该注重个性化的培养。

教育者和家长需要结合孩子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只有针对孩子的个性化需求,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以上是关于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的研究报告,通过对生活习惯养成的细节进行多方面的探讨和分析,可以帮助教育者和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同时也能让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中养成更好的习惯。

《故事对大班幼儿行为习惯影响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故事对大班幼儿行为习惯影响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故事对⼤班幼⼉⾏为习惯影响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故事对⼤班幼⼉⾏为习惯影响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课题的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为了孩⼦有⼀个美好的未来,必须改掉他们⾝上⼀些不好的⽣活⾏为习惯。

幼⼉期是⾏为习惯养成与培养的最初阶段,是激发幼⼉创造性的启蒙阶段和萌芽时期,因此重视和加强幼⼉⾏为的正常发展,促进幼⼉⾏为能⼒的真正提⾼是⾮常必要的。

我园处于城镇,来我园就读的⼤多是农村的幼⼉,由于家长们家庭教育⽅式⽅法的不同,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较弱,幼⼉在园中有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

⽼师们再三强调,总是不见好转。

《幼⼉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深⼊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包括三个⽅⾯:⾯向全体,全⾯发展,让幼⼉主动发展。

幼⼉的爱好之⼀就是喜欢听故事。

因此,我⾮常重视⼉童早期的故事教学,并把故事作为稳定幼⼉情绪,促进幼⼉语⾔、智⼒发展,进⾏⾏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段。

故事是幼⼉了解世界、认识事物以及表现和表达情绪、情感的⼀种重要媒介。

其丰富奇特的想象、⼤胆的夸张具有个性的⼈物形象,深深的吸引幼⼉,它对幼⼉养成良好的⾏为习惯起很⼤的作⽤。

⾏为是⼀种有⽬的的实践活动,也是⼀个⼈品⾏的外在表现。

判断幼⼉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否形成,关键看他的⽇常⾏为是否会合乎规范要求,幼⼉期是培养幼⼉良好⾏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幼⼉良好的⾏为习惯养成⽐知识的获得更重要。

⼤班幼⼉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我意识,表现出了⼀定的羞辱感。

当他们犯错误是,如果直接批评他们,必定会造成他们的⼼理压⼒,从⽽产⽣逆反⼼理,甚⾄会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他们的错误⾏为习惯。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听故事、理解故事和欣赏故事,来促进幼⼉良好⾏为习惯的养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多元智能理论、陈鹤琴的⽣活即教育理论、《幼⼉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语⾔领域的要求:“引导幼⼉接触优秀的⼉童⽂学作品,使之感受语⾔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中班幼儿进餐中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中班幼儿进餐中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中班幼儿进餐中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2016-03-16 23:54:45)转载▼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国策深入人心,独生子越来越多。

孩子已成为家庭中的核心,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特别宠爱,都害怕自己的孩子受一点委屈,什么事情都包办,时间长了孩子有了依赖,形成一种“饭来张口”的不良进餐习惯。

在我们班上就有这种现象,很多孩子对进餐不感兴趣,有的在进餐时注意力不集中,喜欢东张西望,有的边吃饭边说话,有的将饭菜含在嘴里不咽下去,咀嚼吞咽慢,有的边吃边玩,从而使幼儿养成偏食,挑食,无节制的吃零食等很多不良的进餐习惯。

这些不良的进餐习惯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

幼儿发胖、早熟、各种营养元素的缺失导致的各类疾病,都成为家长头疼的焦点。

因此,如何正确的引导、教育关注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好习惯是我们每位教师在不断探索研究的问题,也是每位家长迫切关注的问题。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幼儿园教育注重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良好的进餐习惯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非常重视幼儿的营养摄入,却忽略了对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

所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显得极其重要。

三、课题研究的实用价值:为了使每位幼儿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应该做到家园一致,能够让幼儿们养成进餐的好习惯。

本课题旨在取得家长重视、配合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措施和实际操作活动,探索培养、提高幼儿良好的进餐好习惯的有效手段和组织形式,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落到实处。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1、本课题旨引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吸收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密切关注教育对象,真正做到观察儿童、了解儿童,欣赏幼儿,成为幼儿真正的伙伴。

对自身的教育行为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形成现代教育思想。

2、通过研究,改变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好习惯的教育,从根本上推进素质教育,追求幼儿教育的价值功能,实现幼儿的主体发展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之结题报告A085开平二幼裴炜玮[内容摘要]: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明确养成教育的内容,寻求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通过成人严格要求,幼儿反复练习,形成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使幼儿受益终生。

[关键词]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问题的提出:一、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科技、知识、人才的激烈竞争和挑战。

面对形势发展的需求,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育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必然以一优良素质为基础。

对于幼儿而言,优良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习惯的培养。

就我国目前的幼儿教育现状看,由于长期受中小学应试教育以及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现有不少家长把幼儿的认知教育、智力开发看作是幼儿教育的硬任务,而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行为技能的训练作为软任务,在幼儿发展中存在着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不和谐性、不同步性。

不少幼儿在回答科学常识、讲述故事、加减数时做得头头是道,但一旦让他们去独立完成一件简单任务时,就显得不知所措。

有的幼儿尚未形成用餐、入厕、倾听、玩玩具以及交往、游戏、娱乐等方面的基本行为习惯,求知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也不尽人意。

幼儿园教育不仅忽视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而且在教育内容、方式方法以及途径各方面都是欠缺的。

如果任由这一情况发展下去,幼儿行为方面的问题将越来越多,幼儿的畸形发展将不可避免,对今后的一生都将产生不良的影响。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就曾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不好,则终生受其害。

因此,我们必须在知行合一、知行协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切实采取措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另外,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幼儿园工作的根本需要。

一是新入园的幼儿急需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其常规教育、习惯养成教育至关重要;二是幼儿的许多不良行为习惯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三是《纲要》提倡终身教育,那么良好的行为习惯将是幼儿终身收益的品质;四是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其家庭环境的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有较大差异,如何指导家庭与幼儿园配合进行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也是幼儿园不可忽视的工作。

二、养成教育研究现状1、从研究重点看: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多侧重目标体系的研究,轻方法和过程的研究。

2、从研究内容看:缺乏环保、守规则、情感、合作意识、自信心等方面的研究。

养成教育已经成为幼儿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

习惯培养虽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21世纪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习惯问题。

因此在新的时期我们重新提出幼儿养成教育的研究,把养成教育纳入主题课程中,并把家长纳入到教研中,家园配合共同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

概念界定:行为一词是心理学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名词,其含义是:内在的、外显的意识与潜意识一切活动。

即可以观察测量的外显反应或活动及内隐性的意识历程。

关于习惯和养成教育在学术界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撰的《现代汉语词典》对习惯做了如下解释:1、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如习惯成自然;2、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参见《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348页)。

这一解释说明习惯存在两个层次,个人的和社会的。

在英语中,习惯一词用"habit"表示,它有以下两种基本含义:①习惯,就是某人已经习惯了的不能放弃的某种东西;②指习性、脾性、惯常的行为(参见,《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年)。

因此,可以这样理解:习惯是一种熟练的行为或行为方式,一经形成不易改变;习惯与个人和社会都有密切联系,对人和人类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此,我们认为可以从个体与社会两个层面上对习惯进行定义。

从个体层面看,习惯是个体在长时间里由于学习、训练或者受到环境的影响等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或倾向,它是条件反射在个体身上的积淀。

从社会层面(或者群体层面)看,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的、稳定的、自然的或自动的行为方式或倾向。

按其对于人的价值和作用,习惯可分为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或积极的习惯和消极的习惯。

凡是对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起积极作用,适应人的正常需要的习惯就是良好的习惯,反之则是不良的习惯。

而我们对养成教育这一概念的理解为: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日常行为习惯规范化的教育过程。

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的意义1、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利于幼儿成才、成人197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

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答:“是幼儿园。

”“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老人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到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他们认为终生所学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从家长和老师那里得以培养的良好习惯。

一个人的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但习惯是其重要的基础。

著名学者竺可桢先生从小就做事认真,注意留心观察世间事物的变化,而且从小就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

这种良好的习惯为他后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鲁迅先生“随便翻翻”的读书习惯;华罗庚教授的刻苦自学习惯等等,都成为他们走上成功道路的基石。

所以习惯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良好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成才会起到促进作用。

心理学家王极盛先生曾对1560名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主要考察不良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仅有27.2%的学生认为不良学习习惯对他们的学习成绩没有影响,其余72.8%的学生认为不良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有影响。

这部分人中,认为习惯对学习成绩有轻度影响的占32.7%,有中等程度影响的占20.1%,有较重影响的占13.2%,有严重影响的学生占7.5%。

从这项调查中完全可以看出:不良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很大。

他访谈过200名高考状元,他认为这些状元们都没有什么特殊的秘诀,就是爱学习,可以说每个状元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些习惯已经成为他们素质的一部分,如果不让他们学习,他们都会觉得难受。

因此,在总结高考状元的父母培养孩子的秘诀时,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家庭和睦幸福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但有利于幼儿成才,也有利于家庭的幸福。

我国古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孩子习惯的重要性,而且认为孩子的习惯必须从小培养,必须从家庭培养起。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可见我国家庭教育是有传统的。

古代人重视家庭中的习惯培养固然与对孩子成才、成人的期望有关,但直接的原因往往是孩子的行为习惯与家庭幸福直接关系。

诸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会收拾房间、洗衣服、做简单的饭菜,会洗刷餐具、扫地、倒垃圾,主动帮助家长干力所能及的事情等等。

如果孩子能达到这些要求,家长能不高兴?家长不仅有了小帮手,还得到了精神上的安慰。

反之,孩子若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时不时还发脾气,家长能高兴吗?为了家庭的和谐、幸福,为了老人有个幸福的晚年,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行为习惯涉及人的修养,涉及人际关系,它不仅对本人具有积极作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界也能起到积极作用,也可以说,良好行为习惯能够有利促进国家的安定团结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论述素质教育时强调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中小学加强德育首先从文明礼貌做起。

文明礼貌的传统不能在新一代人中丢失,如果一旦丢失了,小而言之,会带来社会秩序的混乱,大而言之,会给国家、民族带来灾难,带来耻辱。

”礼仪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规范,调节人际关系的一种规范,有礼仪规范,才能使社会井然有序。

要保持国家的安定团结,要使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必须抓紧人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

现在的幼儿十多年后都将走向社会,他们的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千家万户,关系到我们的社会风气。

为了建设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我们必须抓紧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使我们的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人们的行为习惯如何,标志着国家的文明程度。

外国人来中国,首先接触到的就是我们的行为习惯。

因此,抓好行为习惯教育,还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声望。

从德育方面而言,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研究对象本研究是在开平区第二幼儿园1个小班,2个中班,共80人中进行的,小班平均年龄3—4岁,中班平均年龄4—5岁。

研究方法贯彻行动研究方法的指导思想,按照提出问题、收集整理信息、拟订计划、行动实施和评价总结的总体步骤,真正实现行动为研究提供实践依据,研究为行动提供理论指导的目标。

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需要,采用了调查问卷法、观察记录法、个案跟踪法、抽样调查法等多种方法。

如在前测中,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观察记录法,用书面问卷形式,就幼儿家庭基本情况及幼儿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观念、方法、教育内容等问题,对班内抽样的幼儿的家长进行调查。

对幼儿在自然状态下的活动,教师不加任何干预,并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了解幼儿的想法、看法和做法。

在对幼儿不良习惯矫正的研究中,选用了个案跟踪法:以个案临床研究为主,通过选择个别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运用观察、访谈等多种手段,来探索教育活动的规律,寻求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

研究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年6月—200年9月)1、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精心选题。

2、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理论,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

3、课题组集体讨论,形成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方案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2月)本阶段我们主要从四个问题入手,每个问题采取了不同的研究方式。

1、分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并进行研究;幼儿行为习惯分为生活卫生习惯、社会交往习惯、语言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健体习惯、审美习惯等七种。

其中宋春梅老师针对小班的年龄特点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内容作了细化2、探索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1)、一日活动都是课程,课程必须生活化、游戏化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园的生活游戏与学习是分不开的。

幼儿在三岁—六岁是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性飞速发展的时期,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他们的大部分生活经验将在幼儿园中获得,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老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究、重复和延续来帮助幼儿建立积累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