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概论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下半年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第五章至第七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世界哲学的三大发源地是( C )
A.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巴比伦 B.古巴比伦、中国和古希腊
C.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希腊 D.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希腊
2.20世纪西方科学主义哲学思潮的主流是( C )
A.科学哲学 B.哲学解释学 C.分析哲学 D.结构主义哲学3.20世纪西方存在主义哲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B )
A.胡塞尔,伽达默尔 B.海德格尔,萨特
C.弗洛伊德 D.罗素,维特根斯坦
4.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奠基作《史学要论》的作者是( B )
A.郭沫若 B.李大钊 C.范文澜 D.翦伯赞
5.促进中国新时期文艺学发生质的飞跃的主要支撑点是 ( D )
A.对于文学语言的重视 B.对于作品形式的重视
C.对于社会─文化背景的重视 D.对于文艺活动的主体─人的重视
6.语言学已历经了传统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三个阶段。
现代语言学的正式开端是( C )
A.普通语言学 B.描写语言学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心理语言学7.弗洛伊德心理学说的主要贡献是( C )
A.强调人的内在生物性的情欲是最基本的冲动
B.创立了一种新的非理性主义的哲学流派
C.突出了“无意识”在人的心理活动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D. 推进了精神病的治疗
8.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之一马斯洛重点分析健康人的心理,全面探讨人类的“基本需要”。
在他看来,创造潜能的发挥是人的最高需要,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的,这一目标以及潜在美德的实现就是( D )
A.“归属和爱的需要”的实现 B.“认知需要”的实现
C.“审美需要”的实现 D.自我实现
9.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开创得力于五四新文化运动重要骨干的倡导,主要倡导者是( A )
A.蔡元培 B.胡适 C.陈独秀 D.李大钊
10.现代意义的人类学,创立于( B )
A.18世纪中叶 B.19世纪中叶 C.19─20世纪之交 D.20世纪初期11.西方经济学的奠基者《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的作者亚当·斯密是( B ) A.美国人 B.英国人 C.德国人 D.法国人
12.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下,西方经济学发生了一次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占主导地位的( B )
A.“边际效用学派革命” B.“凯恩斯革命”
C.“萨缪尔森革命” D.“瑞典学派革命”
13.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有着原则区别的西方社会学的开创者是( A )
A.孔德 B.迪尔凯姆 C.韦伯 D.帕森斯
14.现代社会学研究在时间上拓展的主要标志是(C)
A.理论社会学的勃兴 B.应用社会学的勃兴
C.未来社会学的勃兴 D.世界社会学的勃兴
15.提出了法律的普遍性、法律的公布、不溯及既往、法律的明确性、法律的非矛盾性、遵守的可能性、法律的稳定性以及官方行动与宣布的法律规则的一致性等“法制八大原则”的法学家是( B )
A.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的代表哈特
B.新自然法学派代表富勒
C.新自然法学派另一代表、《正义论》的作者罗尔斯
D.社会法学派的代表庞德
16.当代中国法学研究者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运用邓小平理论,切实把法学研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 B )
A.法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上 B.法与经济的关系上
C.法与文化的关系上 D.比较法学与边缘法学的建设上
17.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儿童的认知活动,探索认识发生和知识增长的心理机制、分析智力的性质及其结构和机能;他构建的思维心理学是(A)
A.一种结构主义认知心理学 B.一种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
C.一种行为主义心理学 D.一种生理心理学
18.“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观点的首倡者是( B )
A.科林伍德 B.克罗齐 C.鲁滨逊 D.布罗代尔
19.考古人类学是中国人类学研究的优势学科;从教材所列“人类学分类体系”表中可以看出,它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为( D )
A.从属于人类起源学 B.偏重于体质人类学
C.偏重于文化人类学 D.兼及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
20.概括了当代比较教育学的主导性思潮“学会学习”的一部着名教育研究报告是(C)
A.《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B.《学会生存》
C.《学无止境》 D.《从现在起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格,每空格1分,共20分)
1.历史学作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的反映和阐释,始终追求实现三大基本概念。
三大基本概念是:全面,真实,必然。
2.宗教学的学科发展,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界标,此前为比较宗教学?时期,此后为分化拓展时期。
3.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创立了结构主义语言学。
他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作为符号,语言的物质性(声音)叫作“能指”,语言的表意性(思想)叫作“所指”,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同一张纸的反面和正面。
4.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心理学在认识理论领域、人格理论领域
和情绪理论领域提出了新的观点或理论假说。
5.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侧重点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它以劳动价值学说为基础,以剩余价值学说为中心内容。
6.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西方社会学的主要思潮一分为二。
逐步取得主导地位的,是以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迪尔凯姆 ?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社会学思潮。
而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倡导的研究社会行动者的行为动机和价值取向的“理解社会学”,也产生了持久而重大的影响。
7.中国史学自古就有以人为本的优良传统和严谨治史的优良学风;当代中国历史学弘扬中华民族史学的优良传统,自觉培育高尚的人文精神。
8.以摩尔根等人为代表的早期人类学,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完善起了积极作用。
三、语词解释(本大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哲学:反映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2.接受美学:
从接受主体(欣赏者)的反应和接受方面去研究文艺,把欣赏者的理解看作作品意义的构成因素的一种文艺学——美学思潮。
3.人类学:一门研究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一一文化属性的学科。
4.行为科学:以一般生物和人类的行为为研究对象,以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为基础,重视经验性和综合性的理念和方法,力图沟通以至综合多数
人文社会学科乃至若干自然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5.法学:
又称法律学,是研究“法”这一特定社会现象,揭示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2 0世纪后半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取得了哪些重要进展?
答:20世纪后半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和丰富经受了实践反复检验的基本原理,迅速吸纳人类在其践和认识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及时回答和解决时代提出的重
大问题。
一是抛开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的不科学的观点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方法,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面貌,重新理解和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
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把对人类社会实践的深刻关注和科学理解作为哲学创新的根本关键,回答了当代社会历史发展中一系列重大问题。
三是突出了人类的自我认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地位,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
四是与非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全方位的对话和交流,有批判,有借鉴,在碰撞中形成新的观念和方法。
?
2.20世纪世界历史学研究出现了哪些变革?
答:主要有:“欧洲中心论”和“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治地位;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得以发挥;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得到更新。
3.20世纪世界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有:深入开掘创作主体的艺术思维及心理;重新认识文艺作品的形式;注重研究文艺的接受问题;进一步探索文艺与社会─文化系统的关系。
4.20 世纪世界和中国经济学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一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在人类全部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经济学研究受到全社会重视。
二是20世纪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之快,接受挑战之大,前所未有,为经济学迅速发展提供了历史的机遇。
三是经济学从18世纪起就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诞生,20世纪经济学发展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四是20世纪世界人文社会科学进入了整体性的拓展阶段,为对经济现象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创造了好条件。
五是经济学思潮流派繁多,推进了学科内部的新陈代谢
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学的发展出现哪些趋势?
答:一是研究重心转向现实问题的诊断,研究方法转向综合比较。
二是跨学科交叉研究迅速发展,研究对象复杂化,研究方法复合化。
三是研究对象沿着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拓展,未来社会学和世界社会学的出现为其标志,大规模综合比较研究方法逐步走向成熟。
?
五、论述题(本大题15分)
1.归纳近现代世界经济学发展的主要线索。
可以归纳为一个理论源头,两大理论体系,两条发展主线。
理论源头是英国的古典经济学。
两大理论体系,一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学体系,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
两条发展主线:西方经济学为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后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并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列宁主义经济学——在实践冲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在中国,毛泽东经济理论——邓小平经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