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础》课程大纲

合集下载

国学教材教学大纲

国学教材教学大纲

国学教材教学大纲第一篇:国学教材教学大纲《国学早早读》一、教材分析《国学早早读》共有8册,主要包含《三字经》《弟子规》《古诗》这三部分的精华。

国学经典凝聚了古代圣贤的智慧,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国学教育不仅能让幼儿在朗朗上口的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学的韵律美,还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学会为人处世之道。

二、教材配置:小班《国学早早读》1《国学早早读》2 《国学早早读》3《国学早早读》4 中班《国学早早读》5《国学早早读》6 《国学早早读》7《国学早早读》8三、教材课时分析1《国学早早读》共计18课时,2《国学早早读》共计16课时,3《国学早早读》共计17课时,4《国学早早读》共计16课时,5《国学早早读》共计17课时,6《国学早早读》共计19课时,7《国学早早读》共计16课时,8《国学早早读》共计15课时,四、课时安排小班上学期使用《国学早早读》1《国学早早读》2,每周安排2课时。

小班下学期使用《国学早早读》3《国学早早读》4。

每周安排2课时。

中班上学期使用《国学早早读》5《国学早早读》6,每周至少2课时。

中班下学期使用《国学早早读》7《国学早早读》8,每周至少2课时。

《弟子规》吉林人民出版社一、教材分析《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其中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弟子”的意思比较多,北京市老百姓国学会邓卫东老师指出,“弟子”的意思也应该与时俱进:在家,指孩子;在学校,指学生;在公司,指员工;在单位,指下一级;在社会中,指公民;在中华文化传承中,指后学。

国学 教学大纲

国学 教学大纲

国学教学大纲国学教学大纲: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纽带导言: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传承国学,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国学教学大纲势在必行。

本文将探讨国学教学大纲的必要性、内容构成以及实施策略,旨在为国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

一、国学教学大纲的必要性1. 传承中华文化: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通过教学大纲的制定,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价值观和思想体系。

2. 培养文化自信心:国学教学大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3. 培养综合素养:通过国学教学大纲的实施,学生将在学习中获得综合素养的培养,包括思维能力、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提升。

二、国学教学大纲的内容构成1. 经典著作:国学教学大纲应包括经典著作的学习,如《论语》、《大学》、《中庸》等,通过深入研究这些著作,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思想的精华。

2. 文学艺术:国学教学大纲还应涵盖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学习,如诗词、曲艺、书画等,通过欣赏和创作,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

3. 历史文化:国学教学大纲还应包括中国历史文化的学习,如历史事件、历代文化特点等,通过了解历史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发展。

三、国学教学大纲的实施策略1. 多元化教学方法:国学教学大纲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座、讨论、研究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融入课程体系:国学教学大纲应与现有课程体系相结合,融入到各个学科中,使学生能够在不同课程中接触到国学知识。

3. 引入实践活动:国学教学大纲应引入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写作比赛等,以加深学生对国学的理解和体验。

结语:国学教学大纲的制定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纽带,通过国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国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应包括经典著作、文学艺术和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学习,实施策略应多元化,并与现有课程体系相结合。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汉语言文学专升本专业国学基础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汉语言文学专升本专业国学基础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汉语言文学专升本专业国学基础教学大纲国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教育部指定的师范院校中文系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掌握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全面认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为全面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习本课程之前应该修完中国古代文学史、古代汉语等课程。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是能够体现民族精神的以儒、释、道为主的思想文化。

其中重在了解儒、释、道思想对中国民族生存发展能发挥着伟大作用。

主要采用经典阅读和文献研究法。

2、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国学的基本轮廓。

儒、释、道思想的兴衰变化、联系交融等情况,进而展示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的传统道德境界,进而帮助学生建构完美的人格。

3、教材教参 1.《中国思想史》张岂之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3年3月 2.《中国文化史》冯天瑜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__5年11月 3.《国学概论》章太炎、曹聚仁中华书局 2021年5月 4.《国学概论》章炳麟岳书社 2021年1月 5.《国学概论》刘毓庆北师大出版社 2021年8月 6.《论国学》刘梦溪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年 4、教学方式本课程一讲授为主,学生诵读、阅读为辅的方式组织教学。

5、教学内容及时数根据汉语言文学专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教学时数为36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 1.绪论(2学时)基本内容:主要介绍国学的涵义、主要内容及学习国学的目的意义。

重点:学习国学的目的意义难点:国学的定义 2.第一章儒家思想(9学时)第1节孔子的主要文化思想基本内容:全面介绍孔子的仁、礼、中庸和谐等文化思想。

重点:孔子关于仁的思想难点:中庸的哲学内涵第2节孟子的主要文化思想基本内容:全面介绍孟子的仁政、性善等文化思想。

国学教育方案之课程大纲

国学教育方案之课程大纲

课程内容总括1、文化课程:经典一《弟子规》――精读精解,学以致用.该书以《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纲,分五个部分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的守则规范。

该书被认为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的最佳读物.国学堂通过解读、引导背诵及实践指导等方式让少儿无形中将圣贤言行贯穿于日常生活。

经典二《二十四孝故事》――故事教学,寓学于乐。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国传统美德、传统文化之精髓。

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 本经典的选讲旨在通过通俗易懂的孝敬长辈的故事,让少儿形成孝亲的价值观,改变身心。

经典三《千家诗》――诗词熏陶,出口成章.《千家诗》用以陶冶少儿性情的诗歌读本,旨在用咏歌古诗“以养其性情”。

共选诗 200余首,大部分语言流畅,词句浅近,易读易记,包括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如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春晓》,王之涣的《登鹳鹊楼》等名诗。

通过经典古诗的讲读让少儿的文学修养得到提升,语文成绩无形提高。

经典四《论语》――名句选讲,奠定基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我们熟知的很多名言都来自《论语》.本书影响了全亚洲及更广范围,其中许多思想至今仍被人们视为至理。

本经典的学习使少儿对我国基本价值观念的仁、义、礼、智、信等有一定理解,摄取经典智慧,奠定国学基石。

经典五《道德经》――玄妙哲理,提高悟性.《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被誉为“万经之王”,对我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发生了深刻影响。

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不遗余力地探求其中奥秘,此书是世界上除《圣经》外发行版本最多的著作。

学堂选讲其中一些体现做人智慧和事物哲理的名句提高少儿悟性。

其他经典《大学》、《易经》等――简单了解,博学多闻。

通过对其他经典的介绍和一些经典语句的简单讲解,让少儿接触更多的经典,为其以后的国学学习提供参考。

【国学基础】古文字学

【国学基础】古文字学

【国学基础】古文字学古文字学课程综述古文字学即国学大讲堂之国学基础——小学(古文字学)古人把文字学叫作”小学”,而古文字则是指秦代以前的文字。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真的懂得自己的文字吗?你了解文字是何时产生的吗?古人为什么要创造文字呢?他们又是怎样创造文字的呢?创造文字的工作体现了什么思想和文化吗?搞清楚这些问题才可能开启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

所以,学好小学不仅是我们自身修养的开始,而且更是了解我们自己文化的开始。

一流的导师、一流的课程、一流的传授开设课程:《古文字学》课程目标:培养一批具有深厚素养的文物学研究者,使其兼具:鉴赏家的卓越眼光、投资家的远见敏行、收藏家的丰富底蕴,成为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佼佼者。

导师介绍:冯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考古学报》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等职。

主要从事古文字和天文考古学研究,并著有《中国天文考古学》、《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出土古代天文学文献研究》、《古文字与古史新论》等专著以及学术论文70余种。

入载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世界名人录》及美国传记协会《世界五百名人录》。

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以考古学甲骨金文学,古代文献和民族学等史料为基础,运用了考古学,历史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天文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系统的研究了自新石器时代以降的天文考古学的诸多重要问题,初步构建了天文考古学体系,为该分支学科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并在文物考古学界作出了史无前例的卓越贡献。

《古文字学》教学大纲古文字学作为考古学的分支学科,是考古学与历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研究和诠释方法。

古文字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先秦时期铸刻或书写于遗物上的古汉字及各种古文字资料,由于这些铭刻直出先民之手,并以文字的形式直录历史,其价值远胜于一般的书籍文献,对考古学与历史学而言,具有直接史料的特殊价值,因而古文字学享有不同于文献学与古器物学的独特的学术地位,于原史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学基础教程

国学基础教程

国学基础教程《国学基础教程》是一本全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各个方面的教材。

该教程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 国学概说:这部分介绍了国学的定义、历史渊源、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国学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掌握研究国学的基本方法。

2. 经部之学:经部之学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儒家经典著作的研究和学习。

该部分介绍了经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经学的类别和主要经典。

通过学习经部之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儒家思想和文化,掌握其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3. 史部之学:史部之学主要涉及中国历史的研究和学习。

该部分介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通过学习史部之学,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掌握史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

4. 子部之学:子部之学涵盖了除经史之外的各类学术思想和流派的研究和学习。

该部分介绍了先秦诸子百家、汉唐宋明等各个时期的学术思想和流派,以及其对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通过学习子部之学,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各个时期的学术思想和流派,掌握其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5. 集部之学:集部之学主要涉及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创作。

该部分介绍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创作方法,以及其对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通过学习集部之学,学生可以了解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创作方法,提高自己的文学艺术素养。

6. 校勘学及其方法:校勘学是研究古代文献的版本、校勘和编辑的学科。

该部分介绍了校勘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其在国学研究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校勘学,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献的版本和校勘知识,掌握其编辑和整理的方法和技术。

7. 注释学及其方法:注释学是对古代文献进行注释和解释的学科。

该部分介绍了注释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其在国学研究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注释学,学生可以了解如何对古代文献进行注释和解释,掌握其基本原理和技术。

8. 综观国学著作的门径:目录学是对文献进行分类、编目和整理的学科。

《国学》教学大纲

《国学》教学大纲
《国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国学是一国所固有的学术。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 传统文化与学;国学经典,是最有价值的书,是蕴含着常理 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
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多学习一下国学经典。特 别是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在最宝贵的年龄读最有价值的书, 就好像师从圣哲,从人生的第一步就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 去展开他们的人生。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当前很多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市场经济和现代 文明的冲击,富有个性的他们平常养成很多的坏习惯,如: 自私自利、 缺乏责任感、 文明礼貌意识淡薄、 诚信观念淡薄; 性格暴躁,情绪低落,行为懒散、抑郁、消沉;思想感情存 在缺陷,产生麻木,脆弱,经不起挫折,自暴自弃,爱慕虚 荣等。希望通过对国学的学习, 能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有益于学生安身立命。从而让青少年树 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其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立志篇
不忘乡情
ppt
礼仪篇
知书达理,
2
讲授法、 举例法为主
仁爱篇
具有博爱
ppt
技艺篇
技艺、诚信
诚信篇
同在定 成大
2
讲授法、 举例法为主

ppt
规则篇
做人要懂规
2
讲授法、 举例法为主
责任篇
则、担责任
ppt
敬业篇
热爱工作、意
2
讲授法、 举例法为主
意志篇
志坚定
ppt
做人立德
学生心得体
2
讲授法、 举例法为主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周次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授课时数 授课方式

国学基础

国学基础
• 对现存的五经:今文家认为汉代五经均为全本;古文家认为是秦火残 余,其传述多不可靠。
今古文学的衰落与复活
初由郑玄王肃融会或混淆今古文“家法”,经魏晋的 扰乱,到隋唐变成“注疏之学”,再到宋明成为“理学”, 延至晚清,由于社会思想的趋势,今文学得以复活。
两汉史学
司马迁与《史记》 《汉书·司马迁传》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 之言”。
(一)国学的架构
汉代以前的六分法——《汉书 · 艺文志》
第一类:六艺 第二类:诸子百家 第三类:诗赋 第四类:兵书 第五类:术数 第六类:方技
汉至清代国学的演进 一代有一代之国学思潮与风格
• • • • • • 两汉:经学今古文学派;史学。 魏晋南北朝:玄学(新道家);书法。 隋唐:佛学;道教;唐诗。 宋元:理学(新儒家);词曲。 明:心学(新儒家);小说。 清:训诂音韵学。
汉初黄老之术兴盛,汉武以后,儒学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古今文学的发展 西汉文景之际确立齐鲁韩三家《诗》之博士学均为今文,至武帝 立五经七博士,今文经成为官学。今文出身的官员成为政权主体。
班固与《汉书》 《汉书叙传》谓“虽尧舜之盛,必有典谟之篇,然后扬名于 后世,冠德于百王”。
新道家(玄学)
• 汉魏之际,天下动荡,政治污恶,风气浮薄萎靡,士 人用世之志日淡,无常之感日深,于是深究三玄之学, 而形成为新道家(玄学)思潮。
雪 夜 访 戴 图
王羲之与魏晋书法
兰亭碑
南北朝隋唐佛教
• 僧肇与《肇论》。
国 学 基 础
第一讲:国 学 概 述
第一节:什么是国学
内 容 提 要
一、何谓“国学”? 二、国学的框架体系 三、有“西学”,所以有“中学”、“国学” ——国学概念的历史回顾 四、中西方知识形态与学术分类差异 ——新国学的历史任务

幼儿园传统文化国学课程方案

幼儿园传统文化国学课程方案

幼儿园传统文化国学课程方案幼儿园传统文化国学课程方案一、方案简介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传统文化和国学教育,而幼儿教育作为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也需要有一套完整、符合国情的传统文化国学课程,以培养孩子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进而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

本方案旨在构建一套优秀的幼儿园传统文化国学课程,以满足不同孩子的成长需求。

二、方案内容1.选用优秀的教材幼儿园传统文化国学课程应选用丰富、生动、具有感染力的教材,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注意力。

如《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经典读物,以及配有精美插图和动画的故事书、诗歌等。

2.教学活动设计幼儿园传统文化国学课程应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活动,包括诵读、歌唱、手工制作、语言游戏等。

特别是应加强学习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以提高孩子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教学内容设置(1)国学基础课程: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国学经典,让孩子们学习传统文化精髓,并感受其深刻内涵和价值。

(2)生活礼仪课程:包括长幼有序、敬爱老师等教育内容,让孩子懂得尊重和感恩,学会礼貌待人,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习惯和品质。

(3)国画课程:通过学习国画基本技巧和相关知识,培养孩子的细致性和创造力,同时也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4)中国文化故事课程: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们接触到更多的中华文化,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感。

4.教师培训幼儿园传统文化国学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国学知识和优秀的教学能力,因此需要针对教师的培训和学习,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国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三、方案优势1.严格按照国情和幼儿特点编写,符合幼儿园教育的现实需求。

2.以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活动,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让孩子们不仅学到知识,还能享受快乐。

3.全面覆盖传统文化领域,包括基础、礼仪、绘画、故事等方面,让孩子们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

4.强化师资力量,保证幼儿园传统文化国学课程的质量,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国学》教学大纲

《国学》教学大纲

《国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国学是一国所固有的学术。

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学;国学经典,是最有价值的书,是蕴含着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

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多学习一下国学经典。

特别是我们的孩子。

让他们在最宝贵的年龄读最有价值的书,就好像师从圣哲,从人生的第一步就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去展开他们的人生。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当前很多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市场经济和现代文明的冲击,富有个性的他们平常养成很多的坏习惯,如:自私自利、缺乏责任感、文明礼貌意识淡薄、诚信观念淡薄;性格暴躁,情绪低落,行为懒散、抑郁、消沉;思想感情存在缺陷,产生麻木,脆弱,经不起挫折,自暴自弃,爱慕虚荣等。

希望通过对国学的学习,能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有益于学生安身立命。

从而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其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国学 教学大纲

国学  教学大纲

国学教学大纲国学教学大纲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价值观念。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国学,制定一份国学教学大纲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国学的定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国学教学大纲的制定。

一、国学的定义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包括经典文化、历史文化、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

国学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强调仁爱、礼仪、忠诚、孝道等传统价值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国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阅读能力,了解其思想内涵和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能够运用国学思想解决现实问题。

三、教学内容1. 经典文化:教授《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讲解其中的思想精髓和实践意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2. 历史文化:介绍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和人物,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3. 哲学思想:讲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观点,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社会伦理等问题。

4. 文学艺术:介绍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诗经》等,让学生欣赏和理解其中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和意义。

2. 阅读分析:组织学生阅读国学经典,进行文本分析和思想解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3. 实践体验: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建筑等国学文化遗址,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4. 创新研究:鼓励学生开展国学研究项目,如撰写论文、举办学术讲座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术能力。

五、教学评价国学教学的评价应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国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国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国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700122016课程英文名称: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Search Foundation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国学基础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的一门选修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国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国学发展的历史,掌握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提高文学鉴赏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本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国学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着重了解国学的发展和基本内容,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语言文字形成的原因。

(三)实施说明1.国学基础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使用,共24学时。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采用教师讲授、分析,与学生自行阅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尽可能组织学生自行阅读的前提下,写出书面发言提纲,开展课堂讨论,使学生了解国学发展的历史轮廓。

3.教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各部分的学时,课时分配表仅供参考。

4.本课程建议采用课堂讲授、对话、讨论以及实际运用能力考查等多种教学手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对选修课的要求已完成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二年的学生。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习题的选择以围绕教材筛选出的练习题为主,同时在讲授过程中加以扩充,实践环节可通过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知识比赛,观看反映国学内容的历史影视作品,并对著名作家和作品进行课堂辩论,还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演。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考核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国学发展的历史,掌握国学基础知识和发展情况,能结合社会现实体会中国的文化。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查成绩占70%。

(七)参考书目《国学基础教程》,刘韶军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二、中文摘要国学基础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的一门选修课。

国学的教 学 大 纲(完)

国学的教 学 大 纲(完)

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名称:国学(三字经)(二)开课对象:中职学生(三)课程类型:专业课程(四)总学时数: 28学时(五)课程性质:考查课国学是我校规定的理论课程。

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展需要的。

教学目的通过对三字经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做人的基本道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二、章节课时分配表课时分配表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部分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第二部分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曾玄。

乃九族,人之伦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第三部分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故,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辨王载,说仁义。

中庸者,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大学者,乃曾子。

自修齐,至治平。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易诗书,礼春秋。

乐经亡,馀可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有国风,有雅颂。

号四诗,当讽诵。

周礼者,箸六官。

仪礼者,十七篇。

大小戴,集礼记。

述圣言,礼法备。

诗既亡,春秋作。

《国学基础》课程大纲

《国学基础》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 国学基础英文名称: 课程编码:4学分总学时: 32学时适用专业五年制二年级航空服务专业理论学时32学时实训学时0学时执笔人:冯杜娟、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国学虽不是一门专业、一个科目,但却是各种学问生发的土壤。

大到中国文化的标志,促进民众了解本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小到增进个人的文化内涵,护养根本,滋养灵魂。

国学,不可不立。

《国学基础》是一个国学的入门课程,主要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中,为学生构建一个了解国学、学习国学的框架体系。

、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国学的内涵、外延及发展演变;了解国学的内容框架体系;了解经史子集释道等相关内容。

2.学会诵读经典、乐于背诵经典、增加文化底蕴。

3.形成一定的收集、整理、传播、交流,运用国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讲国学概述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国学的内涵及发展演变;掌握国学的框架体系。

教学重点:什么是“国学第一节什么是国学、何谓“国学”?二、国学的框架体系三、有“西学”,所以有“中学”、“国学”国学概念的历史回顾四、中西方知识形态与学术分类差异新国学的历史任务第二节为什么要学国学、为什么要研究“国学”?二、关于现代“国学”热的思考第三节朱子家训诵读第二讲经学6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经学的发展历程及框架体系。

教学重点:经典概述第一节经学的发展、“经典”的确立二、历代经学第二节经典概述、易经、诗经三、“三礼”四、春秋五、孝经六、尔雅七、“四书”第三节:经学与传统文化、史部目录学、经部史籍简说三、史籍的传统分类四、经学与学术(经学与中国哲学)第三讲经学8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史学的基本情况;掌握史籍的分类。

教学重点:史籍的分类。

第一节史学概述、中国史学之性质与意义二、史家的精神与传统三、中国史学的三个系统第二节史籍的分类、史籍的分类、中国史学的三个系统第第三讲:子学6 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子学基本情况及发展历程;了解先秦诸子的思想体系教学重点:先秦诸子的思想体系第一节子学概说第二节诸子精神与文化思潮的变迁第三节先秦诸子五、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考核形式应采取闭卷考试形式,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

国学基础知识讲座课件

国学基础知识讲座课件
他人、妥善表达意见等。
国学在社会公益事业中的推广与实践
社会公益理念
国学中的仁爱思想,提倡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福祉,为社会公益 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支持。
公益活动组织
国学中的礼仪规范和组织管理思想,可以为社会公益活动的组织和 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志愿者精神培养
国学中的“天下为公”、“无私奉献”等思想,有助于培养志愿者 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以上对《四书五经》的简要介绍,仅涵盖了其表面层面的内容。实际上 ,这些经典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需要经过 深入的研究和体悟才能领略其博大精深。
经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意义
道德指导
经学中的伦理道德观念可以作为现代社会道德建设的指导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文化传承
经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扬有 助于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国学在职场中的应用
职场道德修养
国学中的儒家思想,强调人的道 德修养和职业操守,有助于提高 职场人员的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

领导力提升
国学中的管理思想,如孔子的“ 为政以德”、孙子的兵法战略等 ,对现代领导力提升有积极的借
鉴意义。
人际沟通技巧
国学中的交际之道,可以帮助职 场人员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建立 良好的人际关系,如倾听、尊重
国学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
历史渊源
国学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的诸子百家争鸣,奠定了国学的基础 。汉代的经学、魏晋的玄学、隋唐的佛学、宋明的理学等,都是国学发展史上的 重要阶段。
发展脉络
国学的发展脉络主要表现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互作用。在传承方面,历代学者 通过对经典的研究和注释,不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创新方面,国学不断吸收 外来文化和思想,进行融合与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体系。

《国学入门》教学大纲修订

《国学入门》教学大纲修订

《国学入门》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英文译名: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Search entry 课内总学时:30 学分:2课程类别:选修课开课对象:所有专业学生执笔人:尹乐平编写日期:2014.12一、课程定位国学乃是国魂之学,代表着民族精神,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

国学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文化与学术的总称。

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史中历代智者创造、传承下来的有关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命意义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系统而完整的知识、文化和学术体系。

这个体系涉及中华民族心理、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等。

北宋张载说:国学的宗旨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因此,国学是高职、高专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必需的。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国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国学的概念、发展、学习国学的意义研读国学的方法,并指导学生开展阅读国学经典的活动。

2.能力目标:了解国学的内涵,国学的历史发展及其主要经典等,丰富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3.素质目标:本课程作为人文通识课,始终坚持文化立人的思想。

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社会发展;承续学术传统,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实现社会和谐。

三、课程设计1.设计理念寄望于通过国学入门,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思维水平。

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多种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不断提高我院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实现人文精神的传承,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

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深厚的人文感情、浓卓越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社会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2.设计思路(1)理论讲解与国学经典学习相结合。

国学基础知识讲义(PPT 97页)

国学基础知识讲义(PPT 97页)

1.梁启超 我国杰出的学者,1925年担任清华国学研究院教授,早年从事
政治活动,曾和康有为一起发动变法维新。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出自他1914年的一场题为“君子”的演讲。
2.胡适 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中国自由主
义的先驱”。拥有三十二个博士头衔(经袁同礼考证,胡适共获得博 士学位36个。)
1907年,刘师培、邓实、章太炎等人创办《国粹学报》。 1922年4至6月,章太炎在上海讲授“国学”,其记录稿由现 代著名学者曹聚仁整理成书曰《国学概论》。 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国学研究院,四大名师入驻讲学。
国学本为我国之独有,但在中华近代历史时期, 由于中西之学的分野,国学与西学在国内开始逐渐 分流发展。在中国大陆,国学曾因破除四旧而遭涂 炭,文革结束的改革开放以来后,国人的思想学术 文化自由逐步有所恢复,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的空间 逐步繁衍扩大,枝盛叶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 开放以来,“国学”复起至今。国学,兴起于二十 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 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 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 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 新定位。
这个现状,可以说是中国学界的悲哀:若大一个中国,十
几亿众生,当钱钟书、钱学森季羡林等大师级人物相继去世之 后,竟再也找不出人来承续其学术香火;在近期内,几乎不可 能再产生出这样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来了。更不用说产生如王 国维、严复、鲁迅、郭沫若等一批泰斗级学者了。
2.社会和谐进步的需要
诺贝尔奖八十八届巴黎宣言:如果人 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 年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中国 古代文化的意义。
3.辜鸿铭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

国学基础

国学基础

• “且”字就是巨大的男根模型,这显然是生殖 字就是巨大的男根模型, 崇拜的反映。 崇拜的反映。
第一节 汉字与中国文化
• 第二、汉字所记载的传统文化典籍,其丰富性、 第二、汉字所记载的传统文化典籍,其丰富性、 久远性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 久远性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 • 第三、汉字强化了民族的凝聚力,成就了中华 第三、汉字强化了民族的凝聚力, 民族的伟大。 民族的伟大。 • 第四、汉字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及复杂的 第四、 文化思想,也是世界上任何文字都无法比拟的。 文化思想,也是世界上任何文字都无法比拟的。
3、国学在文化比较中的价值
• 中国文化的终极目标是“万世太平”;西方 中国文化的终极目标是“万世太平” 文化主张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文化主张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 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只能加大世界的冲突。 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只能加大世界的冲突。 • 中国文化的包容和谐与天下观念、世界精神, 中国文化的包容和谐与天下观念、世界精神, 就像是水泥,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像是砖瓦, 就像是水泥,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像是砖瓦, 只有用这水泥,才能把这些砖瓦黏合起来, 只有用这水泥,才能把这些砖瓦黏合起来, 使新的文明大厦拔地而起, 使新的文明大厦拔地而起,创造人
你是谁 你是哪里人 你是哪国人 在你身上最自豪的地方是什么
什么是我们? 什么是我们?
三 小 时 经 史 子 集 收 入 小 范 围

了解国学全貌
千 年 治 乱 兴 衰 都 归 大 手 笔
导语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奥 妙无穷, 妙无穷,几千年来深刻地影响着从封建 帝王到普通百姓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帝王到普通百姓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民族英雄和政治精英, 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民族英雄和政治精英, 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并以卓异的 风格,独特的魅力,风靡全世界。 风格,独特的魅力,风靡全世界。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弘扬中华文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国学基础教程

国学基础教程

国学基础教程国学基础教程《国学基础教程》是2008年出版的图书,本书内容包括:国学概说;经部之学(上);经部之学(下);史部之学;子部之学(上);子部之学(下);集部之学;校勘学及其方法;注释学及其方法;综观国学著作的门径:目录学等。

关于国学经典的一些小知识【1】1,什么是十三经注疏十三经注疏:<<易>>、<<诗>>、<<书>>、<<周礼>>、<<礼记>>、<<仪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孝经>>、<<尔雅>>、<<孟子>>的注和疏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的一部书.这就是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清代阮元统筹印刷。

阮元(清),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

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出任山东、浙江学政。

嘉庆、道光年间,历任户、兵、工部侍郎和浙江、江西、河南等省巡抚,湖广、两广、云贵总督,晚岁入为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达。

阮元一生重视提倡文化,培养人才,对清代学术文化的发展有较大的贡献。

阮元在江西任职时,开始集印十三经注疏,每部经书,都由一名学者校勘。

《周易》元和李锐校,《尚书》德清徐养原校,《毛诗》元和顾广圻校,《周礼》武进臧庸校.《仪礼》德情徐养原校,《礼记》临海洪震煊校,《春秋左氏传》钱塘严杰校,《春秋公羊传》武进臧庸校,《春秋榖梁传》元和李锐校,《论语》仁和孙同元校,《孝经》钱塘严杰校,《尔雅》武进臧庸校,《孟子》元和李锐校。

这些书的校勘,虽然都出自当时诸名士之手,然皆由阮元总领其政,亲自复勘,定其是非。

作《十三经注疏校勘记》。

国学课程目录

国学课程目录

国学课程目录以古老的中华文明和文化为基础,国学是一门研究中国历史、文化、书法、古籍、经典、历史著作和文献的学科。

现代的国学课程通常根据历史、哲学、文学、民间文化和文化传统来确定教学内容。

# 一、古文类一般来说,国学课程中的古文类主要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的文字、文化、书法和思想遗产。

这些课程可以分为常规部分和讨论部分。

常规部分涵盖中国古代文字、语言、文学、书法、思想、文化等等,而讨论部分由学生参与,重点讨论国学领域中出现的具体现象。

# 二、儒家学说类儒家学说类课程的重点讨论的是儒家的思想内涵,以及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这些课程主要涵盖儒家伦理学、儒家礼仪学、儒家哲学、儒家著作、儒家小说、儒家文学以及儒家学术史。

# 三、文化传统类文化传统类课程将着眼于中国传统文化,重点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演变历程,以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这些课程可以进一步涵盖中国的民间传说、民间艺术、音乐、建筑、陶瓷等传统文化。

#、历史洞见类历史洞见类课程将着眼于中国的历史政治、经济现象,重点探究中国历史及其文化背景中出现的社会现象。

这些课程可以进一步涵盖中国历史政治上出现的重要事件、重要政治思想、重要政治决策、经济体制改革等等。

# 五、国际关系类国际关系类课程主要关注的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正式外交关系以及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及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这些课程可以进一步涵盖中国对外外交活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以及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等等。

通过以上五大类课程,可以全面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当今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和走向,深入了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从而深刻理解中国的历史文明,了解中国对外政策,掌握中国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

在此基础上,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国学素养,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自身的文化底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国学基础
英文名称:
课程编码:
学分: 4学分
总学时:32学时
适用专业:五年制二年级航空服务专业
理论学时:32学时
实训学时:0学时
执笔人: 冯杜娟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国学虽不是一门专业、一个科目,但却是各种学问生发的土壤。

大到中国文化的标志,促进民众了解本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小到增进个人的文化内涵,护养根本,滋养灵魂。

国学,不可不立。

《国学基础》是一个国学的入门课程,主要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中,为学生构建一个了解国学、学习国学的框架体系。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国学的内涵、外延及发展演变;了解国学的内容框架体系;了解经史子集释道等相关内容。

2.学会诵读经典、乐于背诵经典、增加文化底蕴。

3.形成一定的收集、整理、传播、交流,运用国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讲国学概述
8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国学的内涵及发展演变;掌握国学的框架体系。

教学重点:什么是“国学
第一节什么是国学
一、何谓“国学”?
二、国学的框架体系
三、有“西学”,所以有“中学”、“国学”
——国学概念的历史回顾
四、中西方知识形态与学术分类差异
——新国学的历史任务
第二节为什么要学国学
一、为什么要研究“国学”?
二、关于现代“国学”热的思考
第三节朱子家训诵读
第二讲经学
6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经学的发展历程及框架体系。

教学重点:经典概述
第一节经学的发展
一、“经典”的确立
二、历代经学
第二节经典概述
一、易经
二、诗经
三、“三礼”
四、春秋
五、孝经
六、尔雅
七、“四书”
第三节:经学与传统文化
一、史部目录学
二、经部史籍简说
三、史籍的传统分类
四、经学与学术
(经学与中国哲学)
第三讲经学
8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史学的基本情况;掌握史籍的分类。

教学重点:史籍的分类。

第一节史学概述
一、中国史学之性质与意义
二、史家的精神与传统
三、中国史学的三个系统
第二节史籍的分类
一、史籍的分类
二、中国史学的三个系统
第第三讲:子学
6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子学基本情况及发展历程;了解先秦诸子的思想体系教学重点:先秦诸子的思想体系
第一节子学概说
第二节诸子精神与文化思潮的变迁
第三节先秦诸子
五、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考核形式应采取闭卷考试形式,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

六、大纲说明:
本课程教学应本着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出发,着重学生个人修养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盛邦和:《解体与重构——现代中国史学与儒学思想变迁》
桑兵:《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
龚成鹏:《国学入门》
钱穆:《国学概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